自然灾害对高层建筑的影响及预防措施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68784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灾害对高层建筑的影响及预防措施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自然灾害对高层建筑的影响及预防措施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自然灾害对高层建筑的影响及预防措施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自然灾害对高层建筑的影响及预防措施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自然灾害对高层建筑的影响及预防措施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自然灾害对高层建筑的影响及预防措施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自然灾害对高层建筑的影响及预防措施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自然灾害对高层建筑的影响及预防措施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自然灾害对高层建筑的影响及预防措施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自然灾害对高层建筑的影响及预防措施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自然灾害对高层建筑的影响及预防措施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自然灾害对高层建筑的影响及预防措施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自然灾害对高层建筑的影响及预防措施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自然灾害对高层建筑的影响及预防措施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自然灾害对高层建筑的影响及预防措施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自然灾害对高层建筑的影响及预防措施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自然灾害对高层建筑的影响及预防措施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自然灾害对高层建筑的影响及预防措施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自然灾害对高层建筑的影响及预防措施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自然灾害对高层建筑的影响及预防措施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然灾害对高层建筑的影响及预防措施Word下载.docx

《自然灾害对高层建筑的影响及预防措施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灾害对高层建筑的影响及预防措施Word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然灾害对高层建筑的影响及预防措施Word下载.docx

成绩评定:

指导教师:

2012年月日

评阅教师:

年月日

答辩小组负责人:

年月日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本任务书下达给:

2011级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谢建

设计(论文)题目:

京港澳高速公路安阳至新乡段改扩建工程重点难点施工方案设计

一、设计(论述)内容

二、基本要求

三、重点研究的问题

四、主要技术指标

五、其他要说明的问题

1、要求认真分析题目,根据《北京科技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规范》的要求,搜集相关材料,查阅有关文献,在充分理解工作目的和意义的基础上,制定研究方案、制定进度计划、撰写出开题报告,交指导教师检查,并作好前期准备工作。

2、结合自己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方案设计进行论证,得出自己的结论。

3、按毕业论文进度安排及时将毕业设计的部分成果交指导教师,写好中期报告,交指导教师检查。

4、论文严格按照《北京交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格式》要求,按时完成每一个阶段的任务,定期与指导教师联系交流,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论文结构严谨,论据真实、准确、有效,论文要有创新,避免盲目抄袭,要突出论文的实践指导意义,不要平淡乏味。

6、论文要求符合科技论文格式,正文文字应在6000字以上。

下达任务日期:

2012年9月10日

要求完成日期:

2012年11月10日

指导教师:

结题验收

一、完成日期

二、完成质量

三、存在问题

四、结论;

中文摘要

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力的作用而给人类造成的灾难。

由于我国土地辽阔,人口众多,环境复杂,自然变异强烈,而经济基础和减灾能力比较薄弱,所以我国的自然灾害强度大,公布广,破坏强烈,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

灾害的频繁发生,严重的制约着人类的安全和发展。

事实反复证明,灾害中建筑物的损毁是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直接原因。

在灾害发生时,建筑物不但没有赶到安全防灾的作用,反而成为“杀人凶手”。

因此,对自然灾害的防御能力应体现在建筑上。

在建筑设计中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尽可能的降低灾害对建筑物的破坏,这是“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最基本要求,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极为重要的防御线。

关键词:

自然灾害高层建筑建筑结构玻璃幕墙风荷载

1绪论

近年来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住房紧张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传统意义的住房已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高层建筑因运而生。

所以高层建筑是社会生产的需要和人类生活需求的产物,是现代工业化、商业化和城市化的必然结果。

而科学技术的发展,高强轻质材料的出现以及机械化、电气化在建筑中的实现等,为高层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和物质基础。

虽然高层现在也有很多缺点,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高层建筑的缺点会逐步改正并成为未来大多人们的居住房。

2目前国内外高层建筑的发展概况

2.1基本概念

高层建筑

超过一定高度和层数的多层建筑。

中国自2005年起规定超过10层的住宅建筑和超过24米高的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为高层建筑[1]。

但是,超过24米的单层建筑不算高层建筑。

1972年国际高层建筑会议将高层建筑分为4类:

第一类为9~16层(最高50米),第二类为17~25层(最高75米),第三类为26~40层(最高100米),第四类为40层以上(高于100米)。

公元前280年古埃及人建造了高100多米的亚历山大港灯塔。

523年在中国河南登封县建成高40米嵩岳寺塔。

现代高层建筑兴起于美国,1883年在芝加哥建起第一幢高11层的保险公司大楼,1931年在纽约建成高102层的帝国大厦。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了世界范围的高层建筑繁荣时期。

1970~1974年建成的美国芝加哥西尔斯大厦,约443米高。

高层建筑可节约城市用地,缩短公用设施和市政管网的开发周期,从而减少市政投资,加快城市建设。

2.2高层建筑的特点

一、建筑上的特点

1建筑面积大

从国外已建成的高层建筑来看,一座大楼的建筑面积由几万至几十万平方米。

如北京饭店、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均为8万平方米,广州白天鹅宾馆为8.2方米,纽约世贸中心由5幢楼组成一个建筑群体,共84万平方米。

2高度高

由于建筑面积大,为了减少用地面积,大型建筑物必须向空中发展。

广州白天鹅宾馆共37层;

高129米深圳国际贸易中心50层,高168米;

日本新宿中心大楼60层,高约210米;

纽约世贸易中心(在9.11事件中被摧毁)110层,高441米。

3有地下室

高层建筑除地上层外,由于基础和结构上的原因还有若干地下层。

地下层一般作为水泵房、冷机房、变电所和汽车库等用房。

二、设备上的特点

1、与一般建筑相比,空调设备多,而且分散,一般在各房设有空调机。

2、各种泵和电梯的数量多。

3、需要消防用洒水设备、事故电源插座、事故用电梯等防灾用动力。

4、因水压的关系,多数在中间层设有水泵站和水箱。

5、为提高效率及投资效率,电梯分若干运行区,在中间层设有中转站电梯间。

6、需要设置航空障碍灯和避雷装置,尽量避免对广播及电视的影响。

三、电气上的特点

1、用电设备种类多,按其功能可分为以下十一类:

(1)电气照明设备:

包括客房、办公

室、餐厅、厨房、商店、楼梯走道、庭园、节日、安全和疏散诱导照明等。

(2)电梯设备:

包括客梯、货梯、消防梯、观光电梯、观景电梯、自动扶梯等。

(3)给排水设备:

生活水泵、排水泵、排污泵、冷却水泵和消防泵等。

(4)制冷设备:

包括冷冻机、冷却塔风机、冷却泵、冷水泵等。

(5)锅炉房用电设备:

包括鼓风机、引风机、给水泵、上煤机、供油泵、补水泵等。

(6)洗衣房用电设备:

包括洗衣机、甩干机、熨平机、电熨斗等。

(7)厨房用电设备:

包括小冷库、冰箱、抽风机、排风机和各种炊事机械等。

(8)客房用电设备:

包括电冰箱、电视机、电动美容等。

(9)空调系统用电设备:

包括送、回风机、风机盘管等。

(10)消防设备:

包括排烟风机、正压风机等。

(11)弱电系统:

包括电话站、广播站、消防中心、电视监控室、电脑监控室等用电设备。

2、耗电量多

高层建筑的用途不同,其用电量也有差别,但总的来说,耗电量大。

我国内地高层住宅为10-35瓦/平方米。

香港地区为10-60瓦/平方米,内地一些主要旅游饭店或宾馆大约为60-120瓦/平方米,其中有空调的为70-120瓦/平方米,无空调的为30-60瓦/平方米。

国外旅游宾馆一般为60-70伏安/平方米,高级宾馆为120-140伏安/平方米。

国外办公大楼的负荷水平均为100瓦/平方米。

3、供电可靠性大

根据高层建筑的特点,为了保障大楼内人员、设备的安全,对供电的可靠性提出了特殊要求。

一般20层以下的公寓性住宅建筑的一般动力和照明负荷可按三级负荷处理,但消防用水、消防电梯和楼道照明应为二级负荷。

20层以上公寓性住宅的负荷等应相应提高一级。

对于高层旅游饭店和办公用房,因其突然中断供电后影响大,所以大楼内的一般动力和照明负荷按一级负荷处理,由二个独立电源供电。

2.3发展趋势

1超高层建筑巨型结构

目前世界高层建筑发展的趋势是竞相推出高度超过500m的超高层建筑和满足一些特殊功能的高层建筑。

为了满足现代建筑的新需求,巨型结构具有潜在的高效结构性能,正越来越引起国际建筑业的关注。

巨型结构是由巨型构件组成的主结构,与其他结构构件组成的次结构共同工作的一种结构体系,主结构通常为主要抗侧力体系,次结构只承担竖向荷载,并负责将力传给主结构。

巨型结构是一种超常规的具有巨大抗侧刚度及整体工作

性能的大型结构,是一种非常合理的超高层结构,对于建造500m以上的超高层建筑物,是最合适的结构体系。

2高层建筑与文化结合

高层建筑的兴起给城市文化带来了新的诠释,成为了城市的地标、文化、经济实力的象征。

在不同的地区和位置,高层建筑独特的形象往往是建筑设计师的重要目标之一。

城市是由建筑组成的,城市建筑作为城市精神的物质载体,与人的生活密不可分,建筑是城市文化最重要的表达方式。

每栋建筑都作为一个符号独立存在着,成为城市文化景观中的必要组成部分,一个没有文化的城市是没有底蕴和活力的,而一座优秀的城市建筑,带给这个城市的文化价值则是难以估量的。

3高层建筑智能化

智能建筑于1980年代初期在美国的康涅狄格州(Connectic-ut)诞生。

人们普遍认为该州州府哈特福德市的CityPlace(城市大厦)是世界上第一幢󰀁

智能建筑󰀁

智能建筑是把现代的高新技术——智能型计算机、多媒体、现代通信、智能保安、环境监控等技术与建筑艺术融合在一起,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与建筑优化组合,使人们获得合理投资,从而向人们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

4高层建筑的生态化

建筑生态学的概念,是20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时期由美国建筑师鲍罗.索勒里发明的。

“建筑生态学”是建筑学和生态学两词的结合,它力求结合生态学原理和生态决定因素,在建筑设计领域寻求解决人类聚居中的生态和环境问题,改善人居环境,并创造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效益最优化。

所以说,建筑生态学的产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4自然灾害对高层建筑的影响

3.1地震

地震是地壳在内部或外部因素作用下产生强烈振动的地质现象。

产生地震的原因很多,火山爆发可引起火山地震,地下溶洞或地下采空区的塌陷会引起陷落地震,强烈的爆破、山崩、陨石坠落等也可引起地震。

但这些地震一般规模小,影响范围也小。

地球上地震的绝大多数是由地壳自身运动造成的,此类地震称为构造地震。

产生构造地震的原因是由于地球在长期运动过程中,地壳内的岩层产生和积累着巨大的地应力。

当某处积累的地应力逐渐增加到超过该处岩层的强度时,就会使岩层产生破裂或错断。

此时,积累的能量随岩层的断裂急剧地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地震波到达地面时将引起地面的振动,即表现为地震。

一般地,构造地震容易发生在活动性大的断裂带两端和拐弯部位、两条断裂的交汇处、以及运动变化强烈的大型隆起和凹陷的转换地带。

原因在于这些地方的地应力比较集中、岩层构造也相对比较脆弱。

地震的发源处称为震源。

震源在地表面的垂直投影点称为震中。

震中附近的地区称为震中区域。

震中与某观测点间的水平距离称为震中距。

震源到震中的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震源深度一般为几公里至300km不等,最大深度可达720km。

地震震源深度小于70km时称为浅源地震,70~300km之间称为中源地震,大于300km时称为深源地震。

全世界有记录的地震中约有75%是浅源地震。

3.1.1地震对高层建筑地基和基础的影响

1.地基的震害 

由于地区特点和地形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强烈地震造成的地面和建筑物的破坏类型多种多样。

典型的地基震害有地面塌陷、断裂、地基土液化和滑坡几种。

(1).震陷 

震陷是指地基土由于地震作用而产生的明显的竖向永久变形。

在发生强烈地震时,如果地基由软弱粘性土和松散砂土构成,其结构受到扰动和破坏,强度严重降低,在重力和基础荷载的作用下会产生附加的沉陷。

在我国沿海地区及较大河流的下游软土地区,震陷往往也是主要的地基震害。

当地基土的级配较差、含水量较高、孔隙比较大时震陷也大。

砂土的液化也往往引起地表较大范围的震陷。

此外,在溶洞发育和地下存在大面积采空区的地区,在强烈地震的作用下也容易诱发震陷。

(2).地基土液化 

在地震的作用下,饱和砂土的颗粒之间发生相互错动而重新排列,其结构趋于密实,如果砂土为颗粒细小的粉细砂,则因透水性较弱而导致孔隙水压力加大,同时颗粒间的有效应力减小,当地震作用大到使有效应力减小到零时,将使砂土颗粒处于悬浮状态,即出现砂土的液化现象。

砂土液化时其性质类似于液体,抗剪强度完全丧失,使作用于其上的建筑物产生大量的沉降、倾斜和水平位移,可引起建筑物开裂、破坏甚至倒塌。

在国内外的大地震中,砂土液化现象相当普遍,是造成地震灾害的重要原因。

影响砂土液化的主要因素为:

地震烈度,振动的持续时间,土的粒径组成,密实程度,饱和度,土中粘粒含量以及土层埋深等。

(2).地震滑坡 

在山区和陡峭的河谷区域,强烈地震可能引起诸如山崩、滑坡、泥石流等大规模的岩土体运动,从而直接导致地基、基础和建筑物的破坏。

此外,岩土体的堆积也会给建筑物和人类的安全造成危害。

(2).地裂 

地震导致岩面和地面的突然破裂和位移会引起位于附近的或跨断层的建筑物的变形和破坏。

如唐山地震时,地面出现一条长10km、水平错动1.25m、垂直错动0.6m的大地裂,错动带宽约2.5m,致使在该断裂带附近的房屋、道路、地下管道等遭到极其严重的破坏,民用建筑几乎全部倒塌。

2.建筑基础的常见震害有:

(1).沉降、不均匀沉降和倾斜 

观测资料表明,一般地基上的建筑物由地震产生的沉降量通常不大;

而软土地基则可产生10~20cm的沉降,也有达30cm以上者;

如地基的主要受力层为液化土或含有厚度较大的液化土层,强震时则可能产生数十厘米甚至1m以上的沉降,造成建筑物的倾斜和倒塌。

(2).水平位移 

常见于边坡或河岸边的建筑物,其常见原因是土坡失稳和岸边地下液化土层的侧向扩展等。

(3).受拉破坏 

地震时,受力矩作用较大的桩基础的外排桩受到过大的拉力时,桩与承台的连接处会产生破坏。

杆、塔等高耸结构物的拉锚装置也可能因地震产生的拉力过大而破坏。

如唐山地震时开滦煤矿井架的斜架或斜撑普遍遭到破坏,地脚螺栓上拔10~130mm,斜架基础底板位移10~160mm。

地震作用是通过地基和基础传递给上部结构的,因此,地震时首先是场地和地基受到考验,继而产生建筑物和构筑物振动并由此引发地震灾害。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

因此他们在建筑抗震、防火等安全方面的规定复杂而严格。

据了解,1923年关东大地震之后,日本就制定法律,要求建造房屋时必须计算防震程度。

按照日本《建筑基准法》的规定,一个建筑工程在获得政府部门开工许可后,除了要上交设计图纸、施工图纸外,还必须提交建筑抗震报告书。

法律甚至还规定,只有一级建筑师以上的人才有资格编制抗震报告书。

通常情况下,普通的一栋八九层公寓楼,抗震报告书动辄厚达两三百页。

主要内容是根据地震的不同强度,计算不同的建筑结构在地震中的受力大小,进而确定建筑的梁柱位置、承重以及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的规格和配比。

1.使用橡胶 

日本建筑师普遍使用橡胶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例如,在日本东京有一座免震结构公寓,尽管高达93米,但其外围使用了新研制的高强度16积层橡胶,建筑物的中央部分使用了天然橡胶系统的积层橡胶。

这样,在裂度为6的地震发生时,就可将建筑物的受力减少至1/2。

2.地基设水槽 

日本开发出一种“局部浮力”的抗震系统,即在传统抗震构造基础上借助于水的浮力支撑整个建筑物。

据日本媒体报道,这种技术是在建筑物上层结构与地基之间设置贮水槽,使建筑物受到水的浮力支撑。

水的浮力承担建筑物大约一半重量,既减轻了地基的承重负荷,又可以把隔震橡胶小型化,降低支撑构造部分的刚性,从而提高与地基间的绝缘性。

地震发生时,由于浮力作用延长了固有振荡周期,即晃动一次所需时间,建筑物晃动的加速度得以降低。

因此,在城市海湾沿岸等地层柔软地带也可以获得较好抗震效果。

这种技术不仅具有较好的抗震效果,同时贮水槽内贮存的水在发生火灾时还可以用来灭火,或者作为地震发生后的临时生活用水。

更重要的是这一系统成本并不算高,以八层楼医院为例,成本比普通抗震系统高出大约2%。

图为采用了局部浮力的日本京王饭店

3.滑动体基础 

用“滑动体”基础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

这种技术适用于独户、古旧建筑可以有效地进行古建筑的防震保护。

这种技术是在建筑物与基础之间加上球形轴承或是滑动体,形成一个滚动式支撑结构,从而减轻地震造成的摇动。

日本目前已经对国立西洋美术馆等古旧建筑实施了这种补修工程。

可以有效地进行古建筑的防震保护。

弹性建筑:

东京电通大厦(DentsuTower)

地震高发区的日本在抗震方面设计了一种“弹性建筑”,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日本东京建了12座弹性建筑,其中东京电通大厦就是其中一栋。

经东京发生的里氏6.6级地震考验,证明在减轻地震灾害方面效果显著。

这种弹性建筑物建在隔离体上,隔离体由分层橡硬钢板组和阻尼器组成,建筑结构不直接与地面接触。

阻尼器由螺旋钢板组成,以减缓上下的颠簸日本早就不用砖头盖房子了,五彩缤纷的“瓦片”是塑料制成的。

日本民用建筑的“墙体”多是“整体结构”,就是一大块儿、一面整体的“墙”。

这些墙体结构的内部是类似石棉一类的充填物。

日本各城市都在“防震建筑”上大做文章,有的城市建筑物的地基部分加上硬质橡胶和钢板,使建筑物本身结构有了弹性,能抗7级左右地震。

日本地震还给建筑师们留下一个重要的思考题:

建筑物、桥梁和其他建筑结构的设计仅考虑到防止生命损失是不够的,还必须使它们达到在地震以后能使城市继续运转的要求,诸如能源、通信、供水等现代“生命线”,必须具备更强的抗震防灾能力。

日本目前已建立了一套电脑化的地震报警系统,能在大地震发生几秒钟内切断煤气、水、电等公共设施的供应。

同时,日本正在普及用于公共机构和住宅的独立单元式安全供电、供水等设备。

4.弹簧地基 

为了防震,日本人可谓绞尽脑汁。

日本鹿岛的建筑部门发现了一种防震大楼的建筑方法:

将弹簧安装在大楼的地基上。

这种防震大楼的特点是:

在大楼地基的基础部分和大楼主体部分之间安装上弹簧,让大楼处在一种漂浮状态。

由于弹簧是在一种能够吸收地震和其他振动的中介物,无论地基如何晃动,大楼本身都不会受到过于强烈的冲击。

实验证明,6-7级的地震经过弹簧抵消后,其震动都会降低到原来的1/10。

5.房缠“绷带” 

在地震频发的日本,一种新型廉价防震加固技术悄然兴起,这种技术采用树脂材料作为抗震“绷带”包裹建筑物支柱,从而达到防止支柱在地震时发生倒塌的目的。

6.不断完善的建筑法律 

“每一次日本发生特大地震后,国土交通省都会组织力量进行建筑抗震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对《建筑基准法》的修改意见。

”上海世博会日本产业馆建筑制作人寺崎由起,曾在世博会期间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表示,日本建筑师在设计建筑时,会严格按照《建筑基准法》的抗震要求。

而且这部法律每几年就会重新修订一次。

3.1.2地震对高层建筑结构的影响

高层建筑结构要同时受垂直荷载和水平荷载,还要抵抗地震作用。

在低层结构中,水平荷载产生的内力和位移很小,通常可以忽略;

在多层结构中,水平荷载的效应(内力和位移)逐渐增大;

而到高层建筑中,水平荷载和地震作用将成为控制因素。

高层建筑设计不仅需要较大的承载能力,而且需要较大的刚度,使水平荷载产生的侧向变形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这是因为:

(1)过大的侧向变形会使人不舒服,影响使用。

至于偶尔发生的地震,人的舒适感则是次要的。

(2)过大的侧向变形会使填充墙或建筑装修出现裂缝或损坏,也会使电梯轨道变形。

变形限制的大小与装修的材料、构造做法有关。

在地震作用下,非结构性的损坏会使修复费用很高,且填充墙等倒塌也会威协人的生命及设备安全,因此,对地震作用下产生的侧向变形也要加以限制。

(3)过大的侧向变形会使主体结构出现裂缝,甚至损坏。

限制侧向变形也就是限制结构的裂缝宽度及破坏程度。

(4)过大的侧向变形会使结构产生附加内力,甚至引起倒塌。

这是因为建筑物上的垂直荷载在侧向变形下将产生附加弯矩,即所谓这P-△效应。

由于高层建筑高度较大,地震作用对它的影响也较大。

在地震区,应使结构具有延性(延性是指结构塑性变形能力大小的一种性能),即在地震作用下,结构进入塑性阶段,以塑性变形抵抗地震作用,又要做到不破坏,不倒塌。

这样设计可以降低材料消耗,经济而安全。

在高层建筑中,随着结构高度的加大,结构变形增大,对结构要求也相应提高。

由于上述特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抗侧力结构的设计成为关键。

欲使抗侧力结构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和刚度,又有好的抗震性能,还要尽可能地提高材料利用率,降低材料消耗、节约造价,必须从选择结构材料、结构体系、基础形式等各方面着手,采用合理而可行的计算方法,还要十分重视构造、连接、锚固等细部处理。

3.1.3地震对高层建筑砌体墙的影响

1.地震裂缝类型,特点

地震的裂缝主要与在墙体上且与墙体所在位置有关,例如:

在内横墙与外纵墙交界处多为竖向裂缝;

窗间墙多为交叉状x型裂缝和水平裂缝;

内横墙或山墙一般多出现交叉状x型裂缝;

在砌体结构房屋四角墙体多为斜向八字型裂缝;

高低层错落处则出现墙体水平裂缝;

底层框架抗震墙上层砌体结构,在层底窗口上部或者下部出现水平裂缝等。

2.形成机理和原因分析

砌体结构的特点是抗剪强度和抗弯强度以及变形能力较低,所以在地震作用下,墙体极易产生裂缝。

在内横墙与外纵墙交界处,特别是墙体接槎的薄弱环节,当地震平行于内横墙作用时,如果该处施工时咬槎质量不佳,外纵墙外闪导致在接槎交界处产生竖向裂缝;

当地震平行于外纵墙作用时,如果窗间墙较宽,即其高度比相对较小,此时墙体出现剪切型受力状态,故出现交叉状x型裂缝;

当地震垂直于外纵墙作用时,如果窗间墙较窄,即高度比相当较大,此时墙体出现弯曲型受力状态,故出现水平裂缝;

至于窗肚墙,内横墙和山墙,一般情况下,都属于高度比较小的墙体,当地震水平与上述墙体作用时,都属于剪切状态,故出现交叉状x型裂缝。

3.抗震措施

汶川地震对于未设防的砌体结构,基本都是唐山地震的重复,按照89规范以后设计的,如果采取圈梁和构造柱措施的砌体结构,大多震害比较轻,很少发生脆性破环倒塌,因此砌体结构主要是如何落实抗震规范执行的问题,特别是落实圈梁和构造柱抗震措施,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工作可能并不多。

主要是落实的问题,设计,施工,执行规范的力度问题。

建筑平面和立面的规整性是整个结构设计中一个十分基础,重要的内容。

砌体结构平面布置规则,对称并具有良好的整体性,纵横墙布置宜均匀对称,沿平面内宜对其,沿竖向应上下连续,防止竖向刚度突变,同一轴线上窗间墙宽度宜均匀;

对于结构平面布置不规则的房屋质心与刚度中心往往不容易重合,在地震作用下会产生扭转效应,大大加剧地震的破坏力度;

对体型不规则的房屋应注意偏离结构刚心愿端墙段的抗震验算。

建筑立面应避免头重脚轻,房屋重心尽可能降低,避免采用错落的里面,突出屋面建筑部分的高度不应过高,以免地震时发生鞭硝效应,同时应控制好结构竖向强度和刚度的均匀性。

3.2风

3.2.1风荷载的形成

风荷载是空气流动形成的,对建筑物的作用是不规则的,风荷载实际上是一种随机时变活荷载,但不同于一般活荷载(楼面和屋面活荷载、吊车荷载、雪荷载)。

为了结构设计方便,迄今为止,世界各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