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总复习第10课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69453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0.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生活》总复习第10课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经济生活》总复习第10课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经济生活》总复习第10课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经济生活》总复习第10课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经济生活》总复习第10课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经济生活》总复习第10课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经济生活》总复习第10课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经济生活》总复习第10课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经济生活》总复习第10课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经济生活》总复习第10课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经济生活》总复习第10课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经济生活》总复习第10课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经济生活》总复习第10课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经济生活》总复习第10课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经济生活》总复习第10课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经济生活》总复习第10课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经济生活》总复习第10课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经济生活》总复习第10课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经济生活》总复习第10课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经济生活》总复习第10课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生活》总复习第10课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经济生活》总复习第10课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生活》总复习第10课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经济生活》总复习第10课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全面小康的目标

(1)总体小康

①表现

A、微观上:

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a.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b.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生活水平不断提高c.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d.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大为改善e.交通通信消费成为持续增长的消费热点

B、宏观上:

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告别了商品短缺时代,国民生产总值和主要工农业产品总量居世界前列。

②特点

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

低水平:

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

不全面:

基本上仍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

不平衡:

指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不小。

(2)全面小康目标

①总体目标:

本世纪头二十年,我们要集中力量,建设全面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②具体表现: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对外开放;

或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对外开放)

A、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

B、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

C、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

D、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

E、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3)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比较

 

总体小康

全面小康

区别

标准

低标准的小康,人均GDP只有800多美元(低水平)

较高标准的小康,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更加殷实宽裕)

全面

程度

不全面,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

更全面,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的小康

发展

发展不平衡,地区差距、城乡差距、不同收入群体存在差距

发展比较均衡,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惠及十几亿人口,体现共同富裕原则

联系

①都是小康社会,都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总体小康是我国目前已经达到的小康水平,全面小康社会是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发展目标,二者只是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

②总体小康是全面小康的基础和条件,全面小康是总体小康的发展和完善。

(4)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的特点和要求

①特点

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②要求

我国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挥得更快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实现现代化;

相对路后的地区,则要奋起直追,加快发展。

【特别提示】

①全面小康的目标与全面小康的经济目标不能等同

全面小康的目标除了经济目标,还包括政治、文化、社会、对外开放的目标在内。

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不是全国同时同步实现小康社会

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是继续消除贫困的阶段,是由片面发展转向全面发展的阶段,使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失,是全面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之一,并非使所有贫困人口都过上小康生活。

需要长期的艰苦奋斗。

③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实现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发展,即实现全面小康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考点训练】

1、二十世纪末,我国基本实现了小康,但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我国要实现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是(D)

①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

②本世纪头二十年要实现的奋斗目标

③我国所有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④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第三步目标的重要步骤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全面小康。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是第三步目标的重要步骤,②④正确;

③与题干的叙述颠倒了,所有制改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①表述不正确,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措施。

2、某镇政府认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于是不惜财力建设“别墅式新农村”。

这一认识和做法(A)

A、是对全面小康社会要求的曲解B、有利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C、加快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D、坚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理念

【解析】该镇政府不惜财力建设“别墅式新农村”,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的曲解,不利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违背了又好又快发展的理念,阻碍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2、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1)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①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②社会主义市场体制更加完善。

③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④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基本形成。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

(2)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①社会就业更加充分。

②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③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3)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是(A)

①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②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③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

④人民生活同步富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有专家指出,贫困地区、贫困群体的小康,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难中之难,不能与其他地区和群体同等对待。

这告诉我们(  )

A.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在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中难以实现

B.我国应该力保贫困地区率先进入小康社会

C.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进程

D.贫困地区、贫困群体的小康建设,只能靠国家的扶持与帮助

【解析】全面小康的目标要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故A项错误;

B项观点不符合实际;

D项观点错误,主要靠自己努力。

部分地区和人群实现全面小康的困难,正体现出建设的不平衡性。

考点二

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考点解析

1、科学发展观

(1)为什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①重要性——科学发展观的地位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②必要性——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的后果

往往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

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2)科学发展的基本内涵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①第一要义——发展

要求: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

这种发展是建立在质量和效益基础上的又好又快地发展,而不是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和GDP增加的发展。

②核心——坚持以人为本

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③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A、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B、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C、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一个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抓住了发展的内在规律,体现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统一,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和未来发展的统一,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④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A、统筹城乡发展;

B、区域发展;

C、经济社会发展;

D、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E、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F、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

G、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

H、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知识拓展】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五个统筹”(A-E),党的十七大报告在“五个统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要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这是对统筹兼顾的深化和发展。

(F-H)

【特别提示】常见的判断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涵的方法

①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是强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推进;

协调是现代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可持续强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②把握科学发展观具体内涵的同时,要注意把握材料主旨,特别注意自身表述正确,但材料中未体现的选项要排除。

【思维拓展】加强宏观调控对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①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议是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是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只有加强宏观调控,才能解决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避免市场作用的消极影响,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国家调节收入分配、减免税收、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等,这符合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充分体现了政府让利于民,是保障民生,贯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③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只有不断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重民生,调结构,促进总量平衡,才能做到统筹兼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思维拓展】正确认识国内生产总值(GDP)与绿色GDP

①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国(地区)经济在核算期内所有常住单位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量,它是世界通用的衡量一个国家(地区)经济状况的一个重要经济指标。

②绿色GDP是指用以衡量各国扣除自然资产损失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核算指标。

简单地说,就是从现行统计的GDP中,扣除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退化、教育低下、人口数量失控、管理不善等因素引起的经济损失成本,从而得出真实的国民财富总量。

【观点辨析】发展经济必然带来环境污染,治理污染又必须发展经济

①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

如果片面地追求经济效益而不顾环境保护,那么经济必然带来环境污染。

如果及时地采取必要的措施,则可使经济和环境保护相互协调发展。

②经济发展能为污染治理提供物质基础。

但是,我们决不能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思路,要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统筹规划,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1.我国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了一些损害,在计算GDP时没有计算进去,但是,对环境欠的债总是要还的,所以应该引入一个“绿色GDP”概念。

“绿色GDP”是指从GDP中扣除自然资源耗减和环境污染后的数值。

引入“绿色GDP”概念的主要目的是(D)

A.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第三产业B.使人们不再关心经济的速度指标

C.加快西部及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D.既要保护环境,又要发展经济

2.中国科学院2011年7月29日发布的一份关注中国GDP发展质量报告称,与以前的绿色GDP相比,中国GDP质量指数并非只侧重考虑资源与环境代价(自然资本),也平行考虑社会和谐与民生幸福(社会资本),还考虑发展观念与管理水平(行政资本)。

这表明(B)

①GDP的增长,就是国家财富的增加和居民幸福指数的提高

②中国GDP质量指数比中国绿色GDP指数更科学合理

③优化中国GDP质量指数以促进产业经济结构调整为目的

④我国更关注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幸福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3.长期以来,对经济快速增长的片面追求已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进而损害到人类自身的利益。

在建的中新天津生态城以修复、保护生态为主旨,探索人类生存发展的新模式。

生态城建成后,将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广泛利用、节水生活化、城区无垃圾等目标。

这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中的(C)

①以人为本②全面发展③协调发展④可持续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天津的做法都是使人生活得更好,①入选;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是讲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发展,材料并未涉及此,故排除②;

天津的做法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实现可持续发展,故③④入选。

故选C。

4、为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我国中央政府紧急启动了4万亿元投资计划,确定了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措施。

据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介绍,这4万亿投资的整体安排如下:

农村的民生工程大体上是3700亿;

民生工程,主要是保障性住房是4000亿左右;

基础设施建设,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是15000亿左右;

教育、卫生、文化、计划生育等社会事业方面是1500亿;

节能减排、生态工程是2100亿;

调整结构和技术改造是3700亿左右;

汶川大地震重点灾区的恢复重建10000亿。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说明我国政府的上述投资安排是如何体现科学发展观的?

【参考答案】

①中央启动4万亿元投资计划,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②中央对农村民生工程、保障性安居工程等的投资安排,说明党和国家非常关注民生,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③中央对农村、铁路、公路、机场基础设施、文化教育事业以及生态环境工程等的投资安排,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④中央对农村的投资,兼顾城乡发展;

对教育、卫生、文化、计划生育等社会事业方面的投资,兼顾了经济社会发展;

对节能减排、生态工程的投资,兼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知识拓展】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

上世纪50年代,我们曾提出“多快好省”,自上世纪90年代初确立发展市场经济以来,也用“又快又好”的说法。

从突出“快”到突出“好”,体现的是中国经济增长思路的变化,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将更加重视质量和效益;

表明了党和政府对经济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更趋准确.中央新一代领导集体对经济的驾驭能力,更加成熟和科学。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①地位(为什么?

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经济建设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

②措施(怎么办?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思维拓展】正确认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意义

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关系到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

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根本出路。

有利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升级的中心环节。

现阶段我国结构调整的重点是提高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即提高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重,并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因此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关键是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

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企业竞争力。

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改善我国贸易条件,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措施。

我国虽然是贸易大国,但是我国自主品牌的产品、高新技术产品较少,对外来技术依赖较高,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有利于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思维拓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措施

①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建立技术自主创新体系,在技术研发上也应该利用市场来配置研发资源。

②加强宏观调控,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完善自主创新激励机制,提高劳动者素质,优化创新环境。

③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参与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把技术引进与消化、创新相结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④坚持对外开放,继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技术,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

在云计算平台上,政府、企业或个人用户只要有一台能访问互联网的电脑或手机就可以进行超级复杂的计算,数据资料也可以安全、方便地放到“云端”进行存储。

2010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提出促进云计算的研发和运用。

目前,北京推进云计算的“样云工程”已有近百家企业参与,预计带动芯片、系统集成商、服务品生产商和数据中心等多类企业转型,相关收入可达到150亿元以上。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云计算的发展对国家宏观经济可能带来哪些方面的影响。

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新兴产业发展;

降低经营管理成本,提高效率;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国民经济的综合竞争力;

促进就业,提升劳动者素质。

(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成理亦可。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思维拓展】新型工业化道路?

含义:

是指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目标:

要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特别提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①总体要求(“三转变”):

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②必要性:

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战略任务,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策略

A、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B、把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相结合;

C、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D、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E、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促进发展成果共享;

F、推动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思维拓展】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经济学依据。

①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消费对生产调整和升级、对新产业的出现和成长起着导向作用。

消费结构的升级将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②在需求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

1、(2010福建卷27)现代服务业具有智力型、技术型、知识产权化和高附加值的特征。

据统计,服务业每万元增加值的用电量、占有资本分别约为工业的15%和60%。

这表明()

①现代服务业成为了具有竞争力的支柱产业

②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③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④发展现代服务业就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析】题干陈述的是现代服务业自身的一些特点,以及由此基础上产生的附加值贡献,①无法从材料得以体现。

故排除①。

④说法太绝对,故排除④。

用电量、占有资本的减少,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有利于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本题选C。

2、(2011北京卷35)二十多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的三大产业的比重发生了很大变化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第一产业

27.1%

15.1%

10.2%

第二产业

41.3%

45.9%

46.8%

第三产业

31.6%

39.0%

43.0%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可以推论出我国()

①农业总产值逐渐减少②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渐提高

③劳动者对服务业技能培训的需求上升④劳务消费在居民消费中所占比重逐步增加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产业结构的知识。

①说法错误,第一产业(农业)在三大产业的比重中降低不等于农业总产值减少;

②说法在表格中没有体现;

③和④正确,因为第三产业比重上升,服务业发展迅速,对服务业技能培训需求上升,劳务消费比重也增加,这是第三产业发展的结果。

故答案为D。

3、(2012上海卷)金融危机发生后,一些欧美国家痛定思痛,兴起“再工业化”旗帜,力图重构国际制造业竞争格局。

作为第一制造业大国的我国,应该()

①继续提升新兴工业在第二产业中的比重②调整产业结构,放缓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步伐

③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完成工业化进程④加快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

【解析】②说法不对,不是放缓,应是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步伐。

①③④说法正确。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