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中考语文总复习检测题一.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697827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中考语文总复习检测题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广东中考语文总复习检测题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广东中考语文总复习检测题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广东中考语文总复习检测题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广东中考语文总复习检测题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广东中考语文总复习检测题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广东中考语文总复习检测题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广东中考语文总复习检测题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广东中考语文总复习检测题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广东中考语文总复习检测题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广东中考语文总复习检测题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广东中考语文总复习检测题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中考语文总复习检测题一.docx

《广东中考语文总复习检测题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中考语文总复习检测题一.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中考语文总复习检测题一.docx

广东中考语文总复习检测题一

2018年中考总复习语文检测题

(一)

(七上)

(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附加题10分)

一、基础整合(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0分)

(1)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1分)

(2),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1分)

(3),禅房花木深。

(《题破山寺后禅院》)(1分)

(4)读到美国哲学家欧文的“志同道合的人并一需要永远呆在一起”时,我的脑海里不禁浮现出了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

,。

(2分)

(5)《三峡》中间接写水流之急的句子是:

,,,

,。

(5分)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

(1)容不得束缚,容不得jībàn(),容不得闭塞。

(2)老斑羚凭着xiánshú()的跳跃技巧,在半大斑羚从最高点往下落的瞬间,身体出现在半大斑羚的蹄下。

(3)有时我看到蝈蝈纵身追捕蝉,而蝉则jīnɡhuānɡshīcuò()地飞起逃窜。

(4)他们怏怏不乐地在阿蒙森的胜利旗帜旁边插上英国国旗——一面shānshānláichí()的“联合王国的国旗”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莱昂纳多在《荒野猎人》中,饰演一位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猎人,神情举止,无不惟妙惟肖,使人叹为观止。

B.不要在别人面前吹毛求疵,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同事和朋友,尽量找找他们身上的优点。

C.“作家必须站在人的立场上,把所有的人都当作人来写”,莫言的这段获奖感言,必将抛砖引玉,引发整个文坛的思考和讨论。

D.古人写诗文有时也出现轰动效应,常常一篇好作品问世,大家纷纷传抄,大有洛阳纸贵之势。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读《望岳》,只有理解了作品内容,走进了诗人心灵,才能读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在句末添加“的豪情”)

B.同学们要关注生活,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把“不要”去掉)

C.《广东省初中毕业生语文学科学业考试大纲》推荐学生阅读的几部小说都有着引人入胜的人物。

(把“人物”改为“形象”)

D.我们之所以要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的原因,是因为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

(把“的原因”删去)

5.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与画线句构成一组排比句。

(4分)

温暖需要传递。

用拥抱传递温暖,能让人冰释前嫌;用微笑传递温暖,能让人如沐春风;

二、阅读(46分)

(一)(10分)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3分)

(1)①沿溯阻绝()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良多趣味()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8.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B.本文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

C.作者将景物寓于四季变化中来描写,将静态景物动态化。

D.本文描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

(二)(9分)

习惯说(清)刘蓉(9分)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

室有洼,径尺,浸淫②日广。

每履之,足苦踬③焉。

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

“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命童子取土平之。

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

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

习之中人④甚矣哉!

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

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注释】①养晦堂:

刘蓉居室名。

②浸淫:

渐渐扩展。

③踬:

跌绊。

④习之中人:

习惯在人的身上一旦养成。

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一日吾日三省吾身

B.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野语有之曰: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C.顾而笑曰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D.至使久而即乎其故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10.请用3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

11.《习惯说》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什么深刻的道理(用原文回答),并请谈谈你的理解。

(2+1分)

(三)(10分)

①古代女子以黛画眉,故称黛眉。

宋词中对于眉毛的描写非常多,《全宋词》中“眉”字出现的次数达到一千五百零九次。

从审美学上来看,眉毛在人的面庞上的作用不容忽视,往往起到画龙点睛之作用。

在一首诗词作品中,对于眉黛的描写,能体现女子的美貌动人。

“层波潋滟远山横,一笑一倾城”(柳永《少年游》)描写了一个漂亮的歌女,眉毛像远山一样,眼波流转,千娇百媚。

“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晏几道《生查子》)也是通过描写远山眉、细柳腰,向读者展示出了女子的美貌。

②宋人认为,眉毛是很好的表现情感的工具。

通过对眉黛的描写,还可以表现委婉细腻的情感。

宋代词人陈三聘在《鹧鸪天》中写道“春愁何事点眉山”,把女子画眉和春愁结合在了一起。

同样用眉黛来表示愁情的,还有如“金缕歌中眉黛皱。

多少闲愁,借与伤春瘦”(石孝友《蝶恋花》)以及“眉黛只供愁,羞见双鸳鸯字”(贺铸《忆仙姿》)。

可以看出,宋词中关于眉的描写,很多时候都和“愁绪”这个意象联系在一起。

眉黛代表女子,以眉而写愁绪,体现了古代女子的惆怅心理和孤苦命运。

欧阳修的《诉衷情·眉意》中有这样的词句:

“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远山”指的是北宋时期十分流行的一种眉形画法——“远山眉”,即眉毛细长而舒扬,颜色略淡。

古人常以山水来表达离别之意,歌女画眉作“远山长”,表明了她内心的凄苦之情,因为她“自有离恨”,故而将眉毛化作远山之形。

③“花黄”也称“花子”“额黄”,是古代妇女面部的一种额饰。

它用彩色光纸、绸罗、云母片、蝉翼、蜻蜓翅乃至鱼骨等为原料,染成金黄、霁红或翠绿等色,剪作花、鸟、鱼等形,粘贴于额头、酒靥、嘴角、鬓边等处。

《木兰辞》中描写木兰得胜归家,换回女儿装的场景为“对镜贴花黄”,说明南北朝时期,在脸上贴装饰物,已然成为一种风尚。

宋代上层妇女也继承前代遗风,在额上和两颊间贴金箔或彩纸剪成的“花子”。

这种“花子”背面涂有产于辽水间的呵胶,用口呵嘘就能粘贴。

晚唐词人温庭筠的《菩萨蛮》中描写道“小山重叠金明灭”,一说即指女子额前的装饰物有所脱落而造成的或明或暗的效果。

这些装饰物,使得词人笔下的女子更添妩媚动人之态。

④“梅妆”也是宋代较为流行的一种贴面妆容,“梅妆”即“梅花妆”。

这种妆扮相传始自南朝,宋武帝的寿阳公主在正月初七醉卧于含章殿下,一朵梅花落在她的额上粘住,三天后才落去,因而作“梅花妆”。

陈允平的《绛都春》中有“梅妆欲试芳情懒,翠颦愁入眉弯”两句,这里词作者专门提到“梅妆欲试”,体现了这种妆扮在当时的流行性。

妆容虽美,但是却“芳情懒”,欲画而未画,说明这位女子心事重重,自己提不起兴致也更因无人欣赏,故无须白白画这妆容,更能体现出女子内心的孤寂。

(摘编自梁牧原《妆容与服饰在宋词中的作用》)

1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远山眉”“花子”和“梅妆”都曾是宋代流行的妆容,因而被宋代词人写入词作中借以表现女性的形象或思想感情。

B.细长而舒扬的“远山眉”是北宋时期十分流行的一种眉形画法,在宋代词人的笔下,它常常能体现女子的美貌动人。

C.宋词中往往用眉黛代表女子,对眉黛的描写能表现她们的春愁、孤苦和离恨等细腻丰富的内心情感。

D.以眉而写愁绪,能体现古代女子的惆怅心理和孤苦命运。

因此宋词中的“愁绪”很多时候都用对眉的描写来表达。

1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花黄”作为古代妇女面部的一种额饰,制作原料丰富、色彩鲜艳、形状多样,这些装饰物,使得词人笔下的女子更妩媚动人。

B.早在南北朝时期,妇女在脸上粘贴装饰物,就已经成为了一种风尚。

《木兰辞》中描写木兰得胜归家,换回女儿装的场景中就有“对镜贴花黄”。

C.“梅花妆”是由南朝宋武帝的寿阳公主首创的一种贴面妆容,她因醉卧时一朵梅花偶然落在额上粘住,从而受到启发而作“梅花妆”。

D.晚唐词人温庭筠的《菩萨蛮》中,一句“小山重叠金明灭”可以说全是在写女子的妆容。

“小山”即“小山眉”,“金”指女子额前的装饰物。

14.这篇文章多运用宋代的诗词作品,试分析这样安排的好处。

(4分)

(四)素不相识的朋友(17分)

①这两天,我的心,有点烦。

②前天,和老朋友去探望病人。

半路上,远远看见一位中年妇女连人带车撞在隔离栏上,我和朋友跳下车,抢过去扶起她。

谁知,站了起来的中年妇女一把拽住我朋友的上衣,一脸的憨相瞬间变成凶相,暗红的脸和灰色的衣裤一下子鼓了起来,声嘶力竭道:

“撞人啦,撞人啦!

哎呀,疼死人了!

”我和朋友都愕然了。

正在中年妇女索要赔偿医药费的时候,路边一位大妈走过来,指着她的鼻子大骂:

“狼心狗肺的,人家撞了你吗?

走,走,一起去派出所,去查看监控。

”大妈大概目睹了事情的整个过程。

那人最终扶起自行车走了。

我们还没有来得及道谢,那位素不相识的大妈已经走远了。

③我正在烦着人心也有雾霾时,门铃响了,我打开里门,隔着防盗门,看着门外的人,是一位陌生人,骤然气不打一处来:

暗红脸色,憨相,灰色衣服,和那中年妇女何其相似!

只不过性别不同,裤子卷到膝盖上,身上多了一股腐化泥土的霉味而已。

“哈,这里是701房吗?

”来人说。

“是。

”我没好气回答。

“你家里的人丢失东西了,丢失这么重要的东西,肯定着急得很。

”那人压低声音神秘地说。

“是吗?

有多重要的东西?

”我用嘲讽的口气对他说,心里想:

你们这些人呀,花样够多的,前天一个装做被车撞了来讹诈人,今天就来了一个假装捡到了东西来骗人。

演吧,演吧,看我怎样收拾你!

来人掏出几张叠在一起对折起来的面巾纸,纸里面好像包有卡片一类的东西。

他用粗短而布满一道道裂口的手指小心翼翼打开来,露出了一张身份证,我接过一看,我认出身份证的主人,我跟她住在同一个小院,打过好多次照面。

身份证写着她的地址也是701房,只不过她住的是B幢,我住A幢。

我顿时脸上火辣火辣的,打从心底里不安起来,怪自己的“以貌取人”,恨自己的“一视同仁”,以致误会了他。

“大清早,我来疏通下水道时看到的,听说这身份证丢了会急死人,证上的地址我识得,急忙送过来,可是你们院子的大铁门锁上了,敲了好久也没人开,等到刚才,才能进来。

好了,走喽。

”我急忙叫住他,发觉他的背影突然间高大了起来。

我说:

“失主住在B楼,我带你去。

④路上,问及他的职业,他说:

“我干下水道的清通活,干了二十来年了,捡到很多东西,捡到身份证还是头一次。

”问及他的家庭情况,他满脸的自豪:

“有两个孩子,都在读大学,乡里的人,羡慕得很……”他指着膝盖戴着的护膝说:

“孩子用奖学金买的,说是下水道滑。

”短短的一段路,我和他谈了很多话。

⑤按响了门铃,开门的正是身份证的主人,她没有说话,疑惑地看着我们,我说清楚了缘由,她阴着脸,冷冷地说:

昨天丢的,身份证已经报失了。

话音未完,她一把抢过身份证,“咣”地一声,她家的门毫不留情地关上了。

⑥下了楼,我将这位下水道工人送到铁门外,看门的大叔问:

“送朋友回去啊?

”我毫不犹豫回答:

“对!

送朋友回去。

⑦是啊,朋友,有认识多年的朋友,有素不相识的朋友,只要心里没有雾霾,都是心灵相通的朋友。

15.文中“素不相识的朋友”指哪些人?

各做了什么事?

请概括出来。

(4分)

16.第③段中,“我”对下水道工人的态度发生了多次变化,请用四个两字词概括出来。

(4分)

17.联系上下文,分析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分)

(1)我和朋友跳下车,抢过去扶起她。

(2)话音未完,她一把抢过身份证,“咣”地一声,她家的门毫不留情地关上了。

18.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最后一段的作用。

(5分)

三、作文(5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我们的心灵就像一块田地,可以在上面种植很多东西,比如,一个令人怀念的人,一处难以忘怀的风景;还可以是一份善良与美好,一个梦想与幸福……种植的,可以是具体的物象:

红枫、绿茶;可以是抽象的情感:

亲情、友情、思念、感恩;可以是某种精神:

坚强、信念等。

你会种些什么呢?

请以“在心田里种植________”为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不少于5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题目

200

400

600

700

附加题(10分)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20—22题。

勇斗天兵天将

正嚷间,大圣到了。

叫一声:

“开路!

”掣开铁棒,幌一幌,碗来粗细,丈二长短,丢开架子,打将出来。

九曜星那个敢抵,一时打退。

那九曜星立住阵势道:

“你这不知死活的弼马温!

你犯了十恶之罪,先偷桃,后偷酒,搅乱了蟠桃大会,又窃了老君仙丹,又将御酒偷来此处享乐,你罪上加罪,岂不知之?

”大圣笑道:

“这几桩事,实有,实有!

但如今你怎么?

”九曜星道:

“吾奉玉帝金旨,帅众到此收降你,快早皈依,免教这些生灵纳命。

不然,就髹平了此山,掀翻了此洞也!

”大圣大怒道:

“量你这些毛神,有何法力,敢出浪言。

不要走,请吃老孙一棒!

”这九曜星一齐踊跃。

那美猴王不惧分毫,轮起金箍棒,左遮右挡,把那九曜星战得筋疲力软,一个个倒拖器械,败阵而走,急入中军帐下,对托塔天王道:

“那猴王果十分骁勇!

我等战他不过,败阵来了。

”李天王即调四大天王与二十八宿,一路出师来斗。

大圣也公然不惧,调出独脚鬼王、七十二洞妖王与四个健将,就于洞门外列成阵势。

你看这场混战好惊人也——

寒风飒飒,怪雾阴阴。

那壁厢旌旗飞彩,这壁厢戈戟生辉。

滚滚盔明,层层甲亮。

滚滚盔明映太阳,如撞天的银磬;层层甲亮砌岩崖,似压地的冰山。

大捍刀,飞云掣电;楮白枪,度雾穿云。

方天戟,虎眼鞭,麻林摆列;青铜剑,四明铲,密树排阵。

弯弓硬弩雕翎箭,短棍蛇矛挟了魂。

大圣一条如意棒,翻来覆去战天神。

杀得那空中无鸟过,山内虎狼奔。

扬砂走石乾坤黑,播上飞尘宇宙昏。

只听兵兵扑扑惊天地,煞煞威威振鬼神。

1.十万天兵天将对孙大圣兴师问罪,原因是什么?

(相关情节)(2分)

2.九曜星道:

“吾奉玉帝金旨,帅众到此收降你,快早皈依,免教这些生灵纳命。

不然,就髹平了此山,掀翻了此洞也!

”在此种形势危急的情形下,孙大圣是怎样处理的?

从中表现了孙大圣的什么性格特点?

(人物形象)(4分)

3.孙悟空大闹大宫是《西游记》经典情节,你如何看待孙悟空大闹大宫这件事?

小说作者想通过这件事反映怎样的社会现实?

(体会感悟)(4分)

 

2018年中考总复习语文检测题

(一)

(七上)参考答案

全卷130分,最高按120分计入。

一、(24分)

1.(10分)

(1)山岛竦峙

(2)何当共剪西窗烛(3)曲径通幽处(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5)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愉风,不以疾也。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

(1)羁绊

(2)娴熟(3)惊慌失措(4)姗姗来迟

3.(3分)C解析.(A.惟妙惟肖:

形容描绘或仿造得简直和真的一模一样,非常逼真。

B.吹毛求疵:

求:

找寻;疵:

毛病。

吹开皮上的毛寻疤痕。

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

C.抛砖引玉:

抛出砖去,引回玉来。

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

这是自谦的说法,不能说别人。

D.洛阳纸贵:

中国古代成语,原指西晋都城洛阳之纸,因大家争相传抄左思的作品,以至一时供不应求,货缺而贵。

后喻作品为世所重,风行一时,流传甚广。

4.(3分)C(搭配不当,应把“人物”改为“故事情节”)

5.示例一:

用文字传递温暖,能让人回味无穷。

示例二:

用言语传递温暖,能让人豁然开朗。

二、(46分)

(一)(10分)

6.答案:

(1)逆流而上

(2)快(3)确实

7.答案:

(1)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到正午或半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

(2)(声音)回响在空旷的山谷中,很长时间才消失。

8.答案:

B(选文第二段先写水之盛,再写水之速)

(二)(9分)

9.(3分)C

A.一日(天)吾日三省吾身(每天)

B.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动词,对……说)野语有之曰: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名词,俗语)

C.顾而笑曰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回头看)

D.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原来的)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所以)

10.(3分)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

11.(4分)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一个人在学习时,初始阶段的习惯也非常重要,君子求学,贵在慎重地对待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

译文:

我年少时在养晦堂西侧一间屋子里读书。

(我)低下头就读书,遇到不懂地方就仰头思索,想不出答案便在屋内踱来踱去。

这屋有处洼坑,直径一尺,逐渐侵蚀扩展。

每次经过,我总要被绊一下。

起初,我感到很别扭,时间一长也习惯了,再走那里就同走平地一样安稳。

一天,父亲来到屋子里,发现这屋地面的洼坑,笑着对我说:

“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治理,凭借什么治理国家呢?

”随后叫仆童将洼坑填平。

父亲走后,我读书思索问题又在屋里踱起步来,走到原来洼坑处,感觉地面突然凸起一块,心里一惊,低头看,地面却是平平整整,我别扭地走了许多天才渐渐习惯起来。

唉!

习惯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厉害的啊!

脚踏在平地上,便不能适应坑洼;时间久了,洼地就仿佛平了;以至把长久以来的坑填平,恢复原来的状态,却认为是阻碍而不能适应。

因此君子求学,贵在慎重地对待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

(三)(10分)

12.(3分)D

13.(3分)C

14.(4分)引用了宋朝名家名篇,具有可信力;增加文章的古典韵味与文学气息;同时代的作品作为证据佐证,可以由诗句的内容窥见眉毛与妆容之美,以及它们体现出的美人的心绪。

(1点1分,2点3分,3点4分)

(四)(17分)

15.(4分)答案:

过路大妈解了我和朋友被一位妇女假装被撞进行讹诈之围。

下水道工人将捡到的身份证送还给失主。

(4分,答出“过路大妈”、“下水道工人”各得1分,事情概括准确各得1分)

16.(4分)答案:

(意近即可,每空各1分)生气嘲讽愧疚(不安)敬佩

17.(4分)

(1)答案:

动作描写,写出我和朋友走过去扶她的速度之快(1分),表达出我们救人之切(1分)。

(2)答案:

动作描写,描写出身份证的主人拿回身份证的速度快力度大或粗鲁(1分),表现其冷漠无礼(1分)。

18.(5分)答案:

照应题目,点明文旨(或总结全文,揭示中心)(2分)。

表达了对热心助人者的肯定(1分),和对敲诈者、麻木者的批评(1分),呼唤人性良知的回归(1分)。

附加题:

1.(2分)答:

“你这不知死活的弼马温,你犯了十恶之罪,先偷桃,后偷酒,搅乱了蟠桃大会,又窃了老君的仙丹,又将御酒偷来此处享乐,你罪上加罪,岂不知之?

2.(4分)答:

孙大圣首先“大怒”,然后不惧分毫,与十万天兵天将斗个你死我活,天翻地覆。

性格分析:

孙大圣不惧天兵天将,与之打斗,体现了他桀骜不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