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提能专训 四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和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69873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提能专训 四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和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提能专训 四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和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提能专训 四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和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提能专训 四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和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提能专训 四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和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提能专训 四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和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提能专训 四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和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提能专训 四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和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提能专训 四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和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提能专训 四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和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提能专训 四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和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提能专训 四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和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提能专训 四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和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提能专训 四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和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提能专训 四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和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提能专训 四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和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提能专训 四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和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

A项不符合史实,当时的贵族并未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

材料反映的是平民通过斗争促使《十二铜表法》的制定,C项与材料信息不符;

D项表述与史实不符。

3.(2014·

南京市模拟)亚里士多德说:

“梭伦的政体在三个方面最具民主色彩,一是不允许以人身自由作担保的借贷,再就是任何人都有权保护被欺凌的人,第三则是可以向陪审法庭提出申诉。

据说,因此群众有了力量。

民众既然在表决方面是主人,也就是政体的主人。

”材料认为“梭伦政体”的突出贡献是(  )

A.冲击了贵族相互保护的习俗

B.强化了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职能

C.发展了雅典公民的平等观念

D.增强了剥削奴隶及异邦人的意识

C

由题干中的信息“梭伦的政体……群众……在表决方面是主人……是政体的主人”可知,梭伦改革发展了雅典公民的平等观念,故C项正确。

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的颁布使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受到限制,与题干中的信息“梭伦的政体”不符,故A项错误;

梭伦时期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为公民大会,题目中未涉及,故B项错误;

雅典的民主是排除了奴隶、妇女和外邦人等的公民政治,故D项错误。

4.(2014·

长沙市模拟考)“要么我留在这里同特洛亚苦战,虽无法生还,却可获得永恒的光荣;

要么我返回家园,健康长寿,但光荣和名声会离我而去。

”深受古希腊人喜爱的《荷马史诗》中的这一段话说明了(  )

A.古希腊人对于战争的狂热

B.古希腊人对于离开家园的痴迷

C.古希腊人对于个人价值的重视

D.古希腊人对于文学的热爱

本题主要考查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

材料“可获得永恒的光荣”“光荣和名声会离我而去”体现了古希腊人重视人的价值,故C项正确。

“对于战争的狂热”“对于离开家园的痴迷”与材料不符,故A、B两项错误。

仅从材料中古希腊人喜爱《荷马史诗》不能判断出古希腊人对于文学的热爱,故D项错误。

5.(2014·

天津市河西区期末考)罗马法规定,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自然人必须具有人格。

人格由自由权、市民权和家庭权三种身份权构成。

只有同时具备上述三种身份权的人,才能在法律上享有完全的权利,才属于具备完整人格的人。

罗马法的此项规定(  )

A.成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的理论武器

B.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C.成为资产阶级民权理论的思想渊源

D.为资产阶级国家的法律体系树立了楷模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古罗马法的本质是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工具,故A、B两项错误。

拿破仑的《民法典》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典范,为资产阶级国家的法律体系树立了楷模,故D项错误。

题干所给材料中关于人格的认识与资产阶级民权理论中关于公民的认识相一致,故C项正确。

6.(2014·

郑州市质检一)古希腊某一思想家认为,“一切别的东西都系于灵魂,而灵魂本身的东西,如果它要成为善,就都系于智慧”。

该思想家(  )

A.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B.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C.鼓励人们独立的理性思考

D.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

本题主要考查古希腊的人文精神,考查学生解读历史材料、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从材料中“如果它要成为善,就都系于智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观点是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B项正确。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普罗泰格拉的观点,A项错误。

理性思考是17~18世纪的启蒙思想的核心,C项错误。

苏格拉底没有在自然领域取得卓越的成就,D项错误。

7.(2014·

太原市段考)历史留下了无尽的讽刺:

三十僭主(雅典历史上最残暴的统治者)恨苏格拉底入骨,但不敢杀他;

雅典民主派却以绝对公平的陪审团,通过真正民主的程序,判处苏格拉底死刑。

从苏格拉底案可判断(  )

A.雅典民主政治不及僭主政治开明公正

B.公民普遍参与政治容易导致权力泛滥

C.雅典民主程序的公正体现了法律的公正

D.民主程序的公正并不能保证结果的公正

苏格拉底在绝对公平的陪审团,真正民主的程序下被判处死刑。

这体现了公正的民主程序并不能保证审判结果的公正,故D项正确。

苏格拉底案不能证明僭主政治开明公正,故A项错误。

公民是否普遍参与政治,法律是否公正在题干所给材料中均没有涉及,故B、C两项与材料不符。

8.(2014·

石家市质检一)阿里斯泰德指挥过著名的马拉松战役,在抗击波斯侵略的战争中立有赫赫战功。

马拉松战役之后,他利用职权,企图在雅典建立一个由少数贵族掌权的政府。

于是,在一次公民大会上,雅典公民便以阿里斯泰德操纵国政为理由,用“陶片放逐法”将他放逐了。

这表明(  )

A.雅典民主政治尚未正式确立

B.雅典缺乏政策执行的连续性

C.直接民主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

D.“陶片放逐法”有利于国家的稳定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陶片放逐法”是克利斯提尼时期的改革措施,此时雅典民主政治已经确立,故A项错误。

材料没有显示雅典缺乏政策执行的连续性的信息,故B项说法错误。

所给材料并没有显示直接民主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的信息,故C项错误。

“马拉松战役之后,他利用职权,企图在雅典建立一个由少数贵族掌权的政府”说明阿里斯泰德的行为已经危及雅典民主政治,而雅典公民用“陶片放逐法”将他放逐,从而说明“陶片放逐法”有利于维护雅典民主政治,故D项正确。

9.(2014·

武汉市调研)古罗马的市政官规定:

上市的奴隶须用牌子写明各奴隶的国籍、性别、年龄、技能和有无疾病等,并挂在胸前,事后如发现有出入,允许买主请求减价或解除契约。

此规定体现了罗马法的主要现实意义是(  )

A.协调罗马公民间的关系

B.维护奴隶主的经济利益

C.保护奴隶的正常交易

D.适应商品经济的客观需要

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考查学生历史知识的迁移和审题能力。

从材料中可知,罗马法通过实施奴隶买卖契约的规定来维护买主的经济利益,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项正确。

A、B、C三项虽然是罗马法的意义,但不属于现实意义,故排除。

10.(2014·

北京海淀区高一期末考)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和古代罗马成文法形成的共同政治基础是(  )

A.公民社会的现实    B.商品经济的要求

C.民主政治的传统D.民主机构的设立

A

本题主要考查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民主政治。

由“政治基础”这一限定词可排除B项。

C、D两项是古希腊民主政治的表现,与罗马成文法无关,排除。

11.古希腊某哲学家认为,“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

这种观点不具备下列哪一项作用(  )

A.强调了人的主体作用B.忽视了事物的客观性

C.冲击了神学的禁锢D.遏制了个人主义思潮

本题考查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智者学派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这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智者学派的言论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因此,其对个人主义思潮不起遏制作用,而起促进作用。

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12.罗马帝国极盛时,有这么一件事,一个自由的男子娶一女奴为妻后又后悔,将妻子“休”回“娘家”。

该女子决定到法庭起诉前夫。

那么法庭将(  )

A.进行调解B.宣布“休妻”无效

C.要求男子赔偿D.干脆不予理睬

罗马法律是维护奴隶主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此案例的原告身份是女奴,不受法律的保护,故选D项。

13.(2014·

郑州质检)苏格拉底永无休止的和朋友谈话,发展起一套辩证科学。

他坚持认为,一问一答的考查方式可以发现有关绝对真理、绝对善念或绝对美的观念,而这些观念与成为个人放纵不羁、公共道德败坏之借口的智者学派的相对主义大不相同,将为个人行为提供永久性的指导。

据此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

A.智者学派强调个人感受,易导致社会混乱

B.苏格拉底强调教育作用,以培养人的美德

C.苏格拉底式的教育方式导致诡辩学派产生

D.苏格拉底崇尚自由和探索的精神

本题可利用排除法,依据材料“他坚持认为,一问一答的考查方式,可以发现有关绝对真理”可判断A项正确;

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依据材料可判断B、D两项正确;

故在材料中不能得到的信息是C项。

14.(2014·

江西师大附中、鹰潭一中联考)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谈到他生活时代的雅典时说“这里的公民灵魂变得非常敏感,只要有谁建议要稍加约束,他们就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不管成文的还是不成文的。

”柏拉图在此主要强调的是(  )

A.雅典的直接民主制面临体制性的危机

B.民主和人权思想在当时的雅典已经深入人心

C.改造城邦政治的必要性

D.雅典公民充满了自由精神

根据材料分析可知柏拉图认为雅典民主制的弊端日益暴露,特别是雅典公民不要任何约束,这是雅典直接民主制导致的,故正确选项为A项。

15.(2014·

山西太原一模)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组成城邦的公民理想人数应以5040人为上限,因为这个数字是个人能认识并充分交流的极限。

关于他的这一想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与中国古代道家思想有某些相似之处

B.柏拉图反对雅典民主政治制度

C.柏拉图认为民主制度不适用于希腊城邦

D.造就了古希腊城邦小国寡民的特点

材料体现了柏拉图对雅典民主原则的认可,他提出的上限是为了让公民更好地参政议政,故B、C两项错误;

D项错在因果关系的倒置;

柏拉图的小国寡民的思想与老子的思想有共同之处,因此正确选项为A项。

16.(2014·

东北省四市教研协作体诊断)古代雅典曾经出现“无论贵贱、无论财富的多寡,在政治上,雅典公民一律平等的奴隶制社会中的最高民主阶段”。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最高民主阶段”时期,公民参政有一定的物质保证

B.克利斯提尼改革使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最高民主阶段”到来

C.在雅典“最高民主阶段”期间,各级官职向全体成年居民开放

D.在“最高民主阶段”,陪审法庭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伯利克里改革使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最高民主阶段”到来,公民参政有一定的物质保证,如“观剧津贴”,A项符合题意,排除B项;

在雅典“最高民主阶段”期间,各级官职向成年男性公民开放,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

“最高民主阶段”时期,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D项表述有误。

17.(2014·

石家庄质检一)下框是古罗马法官判决的一个案例,该案例主要说明了罗马法(  )

●案情:

甲请乙建造房屋。

新屋落成后不久倒塌,致甲之子身亡。

乙逃遁,甲将乙父子告上法庭。

●判决:

父亲的罪名不应由儿子继承,判乙之子无罪开释。

在乙未到庭自辩前,暂定无罪。

A.重视维护平民的利益

B.司法审判程序严格完备

C.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D.理性、公平、重视证据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体现,故A项错误;

B项错在“严格完备”;

C项材料未体现;

由材料“父亲的罪名不应由儿子继承……在乙未到庭自辩前,暂定无罪”可判断D项正确。

18.(2014·

银川一中二模)罗马帝国全盛时期,假设一个贵族垂涎另一个贵族的财产,而后者碰巧在帝国家庭中失宠,此时前者就可作为控方揭发后者叛逆罪,如果被告被判死刑,前者就可得到被告的一部分财产。

这反映了(  )

A.贵族之间的矛盾已经影响到帝国的稳定

B.罗马法无法有效的解决财产纠纷问题

C.罗马法的缺陷使其成为贵族斗争的工具

D.罗马法不利于调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依据“碰巧失宠”,可知罗马法存在着缺陷。

A、B、D三项与材料无关,故C项符合题意。

19.(2014·

东北三省联考)“在罗马人的观念里,法律应该是不断发展的,以适应变化的情况,但不要变动太大。

要用法律和客观的判断而不是个人的心血来潮来调和社会的各种关系……罗马法也促进了普遍意义上的公平。

”这反映了罗马法(  )

A.保持习惯法传统

B.强调维护民主法制的重要意义

C.崇尚自由和理性

D.追求客观公正地解决现实问题

题干考查罗马法而不是习惯法,排除A项;

B、C两项属于启蒙思想的内容,是对罗马法的继承和发展,故排除。

20.(2014·

湖北八市联考)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认为德性的根本在于知识,有知识就有德性。

王阳明提出“致良知”,认为德性的根本在于“良知”,良知是评判是非善恶的标准。

以下评述准确的是他们(  )

A.都强调知识在美德形成中的主导性

B.都坚持德性在政治活动中的关键性

C.都遵循逻辑在理论体系中的建构性

D.都重视道德在个人修养中的重要性

苏格拉底认为“德性的根本在于知识,有知识就有德性”,而王阳明认为“德性的根本在于‘良知’,良知是评判是非善恶的标准”,说明两人都重视个人道德修养,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第21题18分,第22题22分,共40分)

21.(2014·

江苏单科)梭伦改革的重要着力点之一是调节各阶层的政治权利。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改革以前的雅典是贵族的寡头专政,平民不仅无权议政,而且处于债务奴役的状态。

改革以后,贵族阶级固然还是当政的阶级,然而……从前实际上并无公民权利的平民,现在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了。

——顾准《希腊城邦制度》

材料二 梭伦还必须面对雄心勃勃的新贵——那些人来自平民家族,对所谓“好父亲”集团的世袭贵族垄断特权耿耿于怀。

——[美]波默罗伊等《古希腊政治、社会和文化史》

材料三 (梭伦)仍然把保卫法律的职责授予阿勒俄琶菊斯议会(长老会议),这个议会仍旧是宪法的监察人,它监督最大多数的和最重要的国家大事,惩处罪人尤其有最高的权力,无论是罚金或是判刑。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为实现“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所采取的措施。

(6分)

(2)材料二中的“新贵”指的是哪个阶层?

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利分享和转移的角度,指出梭伦是如何缓释他们的“耿耿于怀”的。

(8分)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利分配的角度,说明后世“民主制度的拥护者和反对者都拥戴梭伦为鼻祖”的理由。

(4分)

(1)废除债务奴隶制,让这部分平民获得人身自由;

使他们能够参加公民大会,获得议政的权力;

赋予他们选举权(或表决权)。

(2)阶层:

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阶层。

缓释途径: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设立四百人会议;

部分司法权转移到陪审法庭;

最高决策权转移到公民大会和四百人会议。

(3)拥护者:

梭伦改革打破贵族对政权的垄断,使平民获得参与国家政权的权利(或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反对者:

梭伦改革保留了贵族的一些特权(或贵族政治没有彻底改变)。

22.(2014·

湖南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罗马向海外扩张过程中,在所征服地区建立行省来统治当地人民……各个行省都派驻总督治理……总督拥有该行省的军事、民政和司法全权……这就为行省总督滥用职权,横行不法,搜刮钱财,提供了便利条件。

《十二铜表法》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

起初,《十二铜表法》以及其他的法律规范仅仅适用于罗马公民,居住在罗马的外邦人受不到法律保护,故称市民法。

……随着罗马对外扩张以及国际交往和商业的发展,罗马公民同外邦人和被征服地区居民在法律上的矛盾和纠纷日益增多,同时产生需要局部承认外邦人等的合法权利并予以法律保护的问题……逐渐形成了万民法。

万民法实际上是罗马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古代史编》

材料二 忽必烈即位初期……委派重臣以中书省官“行某处省事”名义,到地方行使中书省职权……随着大规模征服战争的结束,行省由临时派出处理军政事务的机构,逐步过渡为地方最高政府,但仍长期保留着派出机构的性质。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 元朝的中央与地方行政机构基本仿照汉法,以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分裂为前提……地方行政机构是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成吉思汗时代的法令,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法典,在实践中,蒙古部落的习惯法还占据着统治地位。

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编成《至元新格》,这是元朝的第一部法典。

元仁宗时,编成《风宪宏纲》。

元英宗时,以《风宪宏纲》为基础,修成《大元通制》。

与此几乎同时,又出现了《大元圣政国朝典章》,简称《元典章》。

元顺帝至正六年(1346年),还颁布了《至正条格》,其类目与《大元通制》相似。

元世祖时,明令把全国人分为四等:

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第三等是汉人,第四等是南人。

这四等人在政治待遇、法律地位、经济负担以及其他权利义务上都有种种不平等的规定。

——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

(1)在行省设置的背景上,罗马帝国与元朝有何相似之处?

在行省与中央政府的关系上,两者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一、三回答,在法律演变形式上,罗马和元朝有何相似之处?

分析指出罗马帝国万民法与元朝法律的不同之处。

(3)罗马法与元朝的行省制度分别产生了哪些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罗马法和元朝行省制度的认识。

(1)相似之处:

都是在征服了广大区域和多个民族之后设立的。

不同:

罗马帝国行省总督拥有军事、民政和司法全权。

元朝行省长官拥有军事、行政大权,但受中央政府节制。

(2)相似之处:

都是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不同之处:

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

元朝法律把全国人分为四等,他们在政治待遇和法律地位上都是不平等的。

(3)罗马法缓解社会矛盾,维护了帝国的统治;

成为世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

元朝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元朝行省制度为后世所沿用。

(4)罗马法和元朝行省制都是优秀的政治文化遗产;

先进的制度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多样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