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推荐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69889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85.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强烈推荐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强烈推荐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强烈推荐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强烈推荐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强烈推荐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强烈推荐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0页
强烈推荐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0页
强烈推荐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0页
强烈推荐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0页
强烈推荐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0页
强烈推荐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0页
强烈推荐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0页
强烈推荐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0页
强烈推荐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0页
强烈推荐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0页
强烈推荐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0页
强烈推荐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0页
强烈推荐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0页
强烈推荐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0页
强烈推荐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0页
亲,该文档总共7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强烈推荐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docx

《强烈推荐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强烈推荐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强烈推荐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docx

强烈推荐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第一课:

春的消息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正确理解“聆听”“雏菊”“禁不住”“绿苞”“唤醒”“搔痒”“面颊”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一边诵读,一边展开想象,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学准备

1.舒缓、优美的音乐和其他赞美春天的诗歌。

学生:

搜集有关春天的信息资料。

教材简析

这首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和童趣的现代诗,是著名作家金波的作品。

诗人用儿童的眼光去观察春天,用儿童的手去触摸春天,用儿童的心去体验春天,用细腻的笔去描绘春天,字里行间充溢着对春天的热爱。

全诗共六节。

第一节概述春天已经来到。

春风吹绿了树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冬天过去,春天来到。

第二节承上启下,写“我们”到树林里、山冈上去寻找春天。

第三至六节写“我们”聆听到的春天的声音,追寻到的春天的足迹。

有感情地朗读是学习诗歌的主要方法。

在诵读过程中领悟内容,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在诵读过程中展开想象,感受春天的美好。

解读与提示

*开篇勾勒出一幅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迷人春景。

春风和煦,树枝泛绿;湖水清澈,小鸭嬉戏。

边读边想象,说说你看到和想到些什么。

可抓住“摇绿”“漂白”等用得精妙的词语说体会,培养语感。

最后一句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惊喜。

*第二节两个“飞”值得玩味:

表达“我们”追寻春天,投身大自然怀抱的迫切心情。

聆:

听。

*第三至六节写“我”发现春天的踪影,欣喜不已。

蝴蝶、雏菊、绿苞、嫩绿的小草……朗读时,宜用轻快、活泼的语调,在对音韵美、节奏美的感受中,体验内容美。

在熟读成诵的过程中,可引导讨论:

诗中描绘了哪些春天的景物?

“我”为什么捉住蝴蝶又放掉蝴蝶?

*牵引:

牵动,吸引,拉。

雀跃:

高兴得像雀鸟一样跳跃。

*“我”与小花亲切对话,从“我”的长高,反映出新的一年开始了。

*“绿苞”指枝头长出的新叶。

*“唤醒”“奔跑”是指溪流解冻了。

*最后两句采用设问修辞手法,表现了人与自然的亲近。

*在识字教学中,要注意识字能力的培养。

鼓励学生用不同办法记住本课生字。

“聆”“搔”“颊”等字要注意不要少写了一点。

*朗读课文,要注意培养语感,培养朗读能力,激活学生思维,鼓励大胆想象。

背诵课文要在感悟意境、反复吟诵的基础上进行。

*第二题先指导学生在课文中找近义词,然后再写出自己知道的,越多越好。

*第三题可以结合学校组织的春游活动或自己平时观察到的情况进行。

*鼓励学生把自己欣赏的词语或句子抄写下来。

教学设计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冬去春来,你眼中的景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你捕捉到哪些春的消息?

有一位著名诗人叫金波,他也发现了一些春天的足迹,并且写了一首优美的诗,题目叫《春的消息》(板书课题)。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齐读课题)。

二、读通诗歌,了解大意

1.自由读文,认识生字新词。

(1)边读边标出新词,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新词卡片,抽读、正音、齐读、开火车。

2.把课文读通顺,说说金波爷爷捕捉到哪些春的消息。

(1)自由练读,抽读,生生、师生互评。

(2)相互交流,老师相机引导。

三、品读诗歌,深入感悟

1.诵读第一节。

(1)结合课件或挂图、插图,说说诗人捕捉到哪些春的消息。

从“漂白”“摇绿”,你体会到什么?

(2)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你从哪些词句中知道的?

(3)想象画面,诵读第一节诗。

2.诵读第二节。

(1)伴随着春风春雨,我们小朋友又有怎样的变化?

(2)从两个“飞”字中你体会到什么?

(追寻春天、投入大自然的急切心情。

读诗句,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些什么。

3.诵读第三至六节。

(1)诗人发现了哪些春的踪迹?

勾画出来,议一议。

这些春景给“我”带来哪些快乐?

给你又带来了哪些快乐?

(2)质疑问难。

合作释疑。

四、感情诵读,背诵诗歌,教师小结

五、记忆和书写生字

1.讨论、交流生字的记忆方法并组词。

2.展示作业,交流写好生字的要领。

3.抄写、积累课文中的美词佳句。

六、查阅资料,拓展延伸

看谁还能捕捉到更多更新春的消息。

参考资料

★金波,原名王金波,诗人,儿童文学作家。

196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

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儿童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

1957年开始发表作品。

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诗集《回声》、《会飞的花朵》、《我的雪人》、《金波儿童诗选》、《绿色的太阳》、《红苹果》、《雨铃铛》、《在我和你之间》、《金波儿童诗集》、《林中月夜》、《风中的树》、《我们去看海》(十四行儿童诗集)等,童话集《小树叶童话》、《窗外飘进一朵云》、《踢拖踢拖小红鞋》、《金波童话》、《眼睛树》、《金海螺小屋》、《影子人》等,歌词集《林中的鸟声》、《金波诗词歌曲集》,散文集《妈妈的爱》等作品。

《春的消息》获中国“作协”首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快乐的节日》获全国第一届幼儿图书二等奖;《会飞的花朵》获中国新时期优秀少儿文艺读物一等奖;《在我和你之间》获国家教委、新闻出版总署等八部委联合颁发的全国优秀少儿读物一等奖,中国“作协”第二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林中月夜》获中国“作协”第三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1992年获国际安徒生奖提名。

第二课:

快乐的小燕子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感受小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明媚的春景。

教学准备

教师:

生字新词卡片,表现欢快情绪的音乐带。

学生:

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燕子的资料。

教材简析

活泼的小燕子,带着春光,向我们飞来。

小巧玲珑的体态,清亮圆润的啁啾声,多么可爱;在如烟如雾的雨丝里穿来穿去,在瓦蓝洁净的天空中斜飞,多么快乐。

奶奶在靠近房梁的墙上钉小竹桩,放新瓦片,给燕子筑窝;燕子轻言细语地说:

“不借你的盐,不借你的醋,只借你的屋,让我们来住”;“我”快乐地对着燕子喊:

“你们住吧!

”好一幅人与燕亲密无间、和睦相处的生动画卷!

全文语言优美、文字清新,充满童真童趣,在语感培养和人文熏陶诸方面都有丰富的营养。

可以从把握小燕子的特点去感受小燕子的快乐:

小燕子的外形特征,小燕子的飞翔特点,小燕子消灭害虫的本领。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边读边思,感受小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明媚的春景。

解读与提示

*注意引导学生边朗读边想象,并借助挂图或标本,抓住“小巧玲珑”“轻悠敏捷”“清亮圆润”等词语,感受小燕子活泼可爱的形象。

“敏捷”指行动迅速而灵活。

*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咀嚼、品读“如烟如雾”“绿莹莹”“红润润”等词语,想象明媚的春光。

小燕子在这么美的环境中妙舞轻扬,多快乐啊!

*这段是重点,在阅读过程中,要抓住“窜”“掠”“跃”“射”等词语,切实体会小燕子的轻悠敏捷、自由自在。

瞬:

眼珠儿一动,一眨眼。

掠:

轻轻擦过或拂过。

荡漾:

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联系上一段可以体会到,这些自由飞翔的美丽小燕子,为美丽的田园春色增添了生趣。

*第四至十二段主要写“我”与奶奶的对话,可以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在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两点:

一是燕子喜欢在哪儿筑窝,二是燕子是益鸟。

“剪春”“闹春”的理解要重过程,要引领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去联想、想象。

*“小黑豆般的眼睛……”写出了小燕子的灵活、可爱。

*“不借……不借……只借……”多么可爱的小燕子啊!

*燕子不仅是候鸟,而且是益鸟。

*本课的生字字形较复杂,比如“捷”“瞬”“漾”等字。

要注意引导学生探究记字形的方法,交流怎样把字写美观。

*第一题感情朗读要给足学生时间。

设计的问题旨在总体感知写作思路和顺序,重在学生的讨论过程和教师的因势利导。

*第二题首先联系上下文体会带点的词语:

这些描写小燕子动作、神态的词语十分准确、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小燕子身轻、灵活、飞行速度快和活泼可爱的特点;其次引导边读边想象画面,培养学生凭借语言文字进行再造想象的能力。

*鼓励学生主动地积累描写小燕子可爱的词语。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激趣质疑

1.激趣。

(1)播放小燕子的叫声,猜猜它是谁。

(2)出示有小燕子的多媒体课件或挂图,看看这是谁。

2.引入课题。

()的小燕子。

填空后齐读课题。

3.质疑。

(1)根据自己对小燕子的了解,说说在横线上还可以填什么词语。

(2)为什么是“快乐的小燕子”呢?

二、读通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识生字,读通课文。

2.小组内分段读课文,互相正音。

认读生字并交流识记方法。

3.检测生字认识情况,通过认读生字卡片等多种形式识记生字,鼓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4.指名读课文,分组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把握内容

1.默读课文,看看从课文中你又了解到小燕子的一些什么情况。

2.选用课文中的词语或其他合乎文意的词语填空。

()的小燕子。

(如:

漂亮的小燕子,妙舞轻扬的小燕子,活泼的小燕子,保护春天的小燕子……)

3.师生共同小结。

从刚才的阅读和填空可以看出,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写小燕子的?

(外形、飞翔、筑窝、本领)

四、重点阅读,感悟“快乐”

1.选喜欢的一个方面诵读,体会小燕子的快乐。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体会。

3.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结合课后第二题的句子阅读体会课文第二、三段,感受燕子的快乐。

五、感情朗读,品味“快乐”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六、指导书写生字

七、课外阅读,拓展延伸

1.说说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小燕子的知识。

2.师生互相推荐有关小燕子的书或文章,以供课外阅读。

参考资料

燕子是一种候鸟,体小,翅膀尖而长,尾巴分开像剪刀,背部黑色,肚皮白色。

常在人家屋檐下用泥做巢居住,捕食昆虫,对农作物有益,是益鸟。

在我国,燕子春天飞到北方,秋天往南飞。

燕子是人类亲密的朋友和吉祥喜庆的象征。

家燕从石器时代起到今天,几乎全都筑巢于人类的建筑。

正因它与人类形成了亲密关系,又以蚊蝇等害虫为主食,虽未被列入保护动物名单,但人们仍一如既往地珍视它,奥地利和爱沙尼亚两国都把家燕选为国鸟。

家燕身长17厘米,体重15~18克,上体蓝黑色,额和喉部呈棕色,前胸黑褐相间,下体部分呈白色,尾基部有一行白点。

它体态轻捷伶俐,两翅狭长,飞行时好像镰刀,尾分叉像剪子。

飞行迅速如箭,忽上忽下,时东时西,能在比其身躯长度还小的距离内做90度转弯。

这些灵活运转的技巧,使它们能在未来从事惊险旅程时解围脱困。

燕子经常在空中穿梭般地飞行,速度极快,刮风下雨对它们也没有多大影响,反应十分敏捷,张开嘴巴能在空中捕捉各种飞虫,并不时地发出几声短促、尖锐的鸣叫,蚊、蝇等各种昆虫都是它们喜欢捕食的对象。

每年初春,家燕成群结队地迁徙到北方,雌雄家燕在房檐下或屋梁上共建“家园”。

巢由泥土、稻草、羽毛混合唾液筑成,外表呈半碗状。

一个新巢筑成大约需要花11天时间,有的燕子为了节约时间和精力,往往使用过去的旧巢。

据国外生物学家统计,老燕子回巢的比例接近12,头年的幼燕回旧巢比例为16,燕子能找到旧巢与它具有较强的记忆力和超常的导航本领是分不开的。

燕子一年繁殖两窝,每窝产卵3~6枚。

雏燕出世后,雌燕还要在窝中抱雏,觅食的重责自然落在雄燕身上。

雄燕平均每天往返巢中200次左右,捕捉数以千计的昆虫来喂养幼燕。

待雏燕羽毛渐丰、食量大增时,雌燕才帮着雄燕一起外出觅食,以喂饱一窝小燕。

据统计,一窝燕子在一个夏天吃掉的昆虫达100万只,也有人说一只燕子在一个夏天吃掉的昆虫一个接一个地排起来,可长达1000米。

树叶黄,秋天到,白天日渐变短,燕子体内的“月历”发出一个信号:

该是离开农舍、南移避寒的时候了。

谁都不曾想到,那看似脆弱的翅膀,真能带燕子飞越沙漠、高山、海洋,来到印度、南洋群岛、南非以及澳洲等地越冬,扎扎实实地一年从事两次跨洲的长程探险。

来自全国各地的燕子往南飞时,喜欢形成一个个小团体,在云南的墨江、元江及浙江的绍兴等地经常出现成千上万的家燕在城市街道两边的电线上过夜栖宿的壮观景象。

工业化时代,密集式农耕使得乡村景观一致化,一片片昆虫栖息的原始草原正慢慢消失,农药化肥迫使害虫逐渐灭亡,燕子赖以筑巢用的泥浆来源——池塘亦被汲干,气候不佳时充当燕子主要躲避场所用的树木也被连根拔起……一系列隐形连环的致命杀手导致燕子的数量剧减。

第三课:

三月桃花水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会本课生字及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课文旁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能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了解“桃花水”的特点,感受春天的美景和勃勃生机。

教学准备

教师:

生字、新词卡片,三月桃花水的挂图。

学生:

了解和搜集春汛的有关信息和农村春耕的资料。

教材简析

阳春三月,燕子飞来了,桃花盛开了,冰雪融化了,河流苏醒了!

《三月桃花水》用诗一般优美动人的语言,描绘了春汛到来时的胜景。

把河水比作竖琴,把波纹比作琴弦,把浪花比作鼓点,“三月桃花水”弹奏出美妙动听的乐章;田野上拖拉机的轰鸣,大路上马车驶过的铃铛声,与流水声汇聚成一首和谐的“春忙”交响曲。

把清澈的河水比作明镜,映照出春天山乡的美景。

课文可以分成四个部分去把握:

1.(1~2段)总写桃花水到来时动听的声音、明洁的颜色和流动的形态。

2.(3~4段)主要采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写桃花水像竖琴,弹奏出动听的“春”的交响曲。

3.(5~6段)用四个排比句,写桃花水的颜色明洁,像一面镜子,映照出美丽的“春”的身影。

4.(最后一段)写作者对桃花水由衷地赞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在朗读过程中了解桃花水的特征,感受优美的语言,想象三月桃花水给春天增添的勃勃生机。

解读与提示

*开篇两段写桃花水的声音、颜色和流动的形态。

教学第一段要引导学生读出疑问语气,体会两个比喻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第二段要借助旁批,引导学生揣摩和理解。

绮丽:

鲜艳美丽。

*空白处可鼓励学生自行批读。

*“竖琴”是一种弦乐器,在直立的三角形架上安有48根弦。

*3~6段是教学重点。

要给足学生自读自悟的时间,借助旁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认认真真地与文本对话,整体领悟内容,感受其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凭借语言文字进行再造想象的能力。

对其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可以从学生接受程度出发,适当告诉学生一些。

朗读的过程:

读通畅—读出味—读出情,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丁零:

拟声词,形容铃声或小的金属物体的撞击声。

*用拟人的手法写垂柳。

*旁批引导揣摩、理解。

*“红莲”指姑娘在水中的倒影。

*结尾段的学习,可启发学生借助生活积累,联系全文内容,特别是联系“农家人开犁播种”来讨论对“贵”的理解。

*生字教学时注意:

“竖”是翘舌音;“裹”字上中下三部分在田字格中所占比例,尽量写得紧凑、匀称。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入学习

设问引入。

你们知道春天的河水又叫什么吗?

为什么?

揭示课题,齐读。

二、读通课文,初知大意

1.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识生字,读通课文。

2.检测生字认识情况,通过认读生字卡片等多种形式识记生字,鼓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3.指名读课文,分组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欣赏美景

1.一、二段写了什么?

填空: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

2.课文从哪几方面写了三月的桃花水?

3.为什么说它像竖琴、镜子?

4.小读者读懂这些内容后是怎样旁批的?

5.把自己读懂的地方,找一处试着批一批,并交流和点评。

四、体会情感,指导朗读

1.读课文最后一段。

说说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五、指导书写生字

参考资料

春汛

春暖时节,积雪融化成水而汇流成的汛期,叫做春汛。

此时桃花盛开,河水暴涨,故也叫桃花汛。

我国长江、黄河,夏汛流量最大。

世界上有些河流,它们的主汛期不在夏天而是在春天,春汛是全年最大的汛期,远远超过夏汛的规模,因为这些河流流经的平原地区有很厚的积雪,融化的雪水大量流入河道,这是造成春汛泛滥的主要原因。

我国西部地方一些内陆河,春汛也是那里最大的汛期,而且来势特别猛,有时造成水灾。

这些河流主要发源于山区,冬天降下的积雪没有融化,到春天时这些积雪受太阳辐射而融化,形成了内陆河一年中难得一见的汛期。

在一些高山地区,山顶常年存在积雪,这些积雪在一定高度以上常年不化,这个高度叫做雪线,只有在雪线以下的积雪春天才会融化。

我国内陆河大多流经干旱区,水量少。

但是在春汛期间河水来得特别猛烈集中,也要进行抗洪,所以在沙漠地区发生洪水也不是天方夜谭。

在我国北方的绝大部分地区,春汛是灌溉农田的最宝贵的水源。

冬天季节积雪的多少,融雪后形成的春汛的大小和迟早,都与北方地区的农牧业生产紧密相关。

总的说来,我国的季节积雪是偏少的,属于少雪的国家,因而许多地方不是担心春汛过大,而是苦于春汛不足,发生春旱现象。

华北和西北的一些地方,春旱现象经常发生。

相比之下,东北平原春旱极少出现,原因就在于那里冬天的季节积雪多,而且春天的汛期不太凶猛却又延续时间比较长。

第四课:

一幅画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理解课文内容。

2.想象画中的美景,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积累优美的词语和句段。

教学准备

抒情的配乐录音带,几幅风景名画。

教材简析

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多么迷人的一幅风景油画!

多么精彩的一篇赏析文章!

那充满勃勃生机的春天,那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山村真是令人陶醉;那洋溢着赞叹的词语,那浸透着喜爱的句段确实值得玩味。

全文观察顺序清楚,结构严谨,描写细腻,语言清新优美。

学习这篇课文,我们既要揣摩和领会作者有顺序、有主次地观察景物的方法,更要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感受文章所表达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文按作者的观察顺序,可以分成四部分来把握。

1.(1段)概括写这幅画景色迷人,充满春天的生机和乡土气息。

2.(2~4段)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写远处的景物。

3.(5~7段)写在近处看到的景物。

4.(最后一段)表达对美景的赞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积累优美的语言。

解读与提示

*2~4段这部分描写远处的景物,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写:

天空—大山—树—草地—野花—小木屋。

其中侧重描写了树。

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自主阅读,在此基础上合作探究作者的观察顺序,再自主选择想积累的词语、句段。

*木屋的小衬托出草地的辽阔。

*这段描写加入了作者的想象,把静止的画面写活了:

溪流在歌唱,野花在起舞。

*5~7段这部分描写近处的景物,依次写了小溪、小溪两旁的野花、笔直的石铺小路、奇形怪状的石头。

其中侧重描写了小溪的动态,并写出了自己的联想。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图文对照,展开丰富的想象,在积累语言的过程中,学习作者的观察和表达方法。

摇曳:

不停地摆动。

悦耳:

好听。

*春天是绿的世界。

绿色是这幅画的基调。

奇形怪状的石头使这幅画不单调。

*总结这幅画中的山、水、花、树所构成的景色令人向往。

*第一题要在充分默读、领悟了观察顺序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完成,也就是在整体领悟内容后,才能边读边想象出所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凭借语言文字进行再造想象的能力。

*第二题既要重结果,更要重过程。

尽量引导自主、生生合作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教学设计

一、读课题,知题意

1.揭示课题,齐读。

2.根据课题说说自己最想知道什么。

(教师注意归纳和提炼,最后形成学生的学习提纲。

如:

我想知道这是一幅怎样的画,作者为什么欣赏这一幅画。

二、自学课文,了解写什么

提出自学要求:

1.读通课文。

看看这幅画画了些什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喜欢这一幅画。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

分组读课文。

2.说说课文哪些段落写了这幅画的内容。

3.提出在自学中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四、重点阅读,学习怎样写

指导阅读2~7段。

1.生朗读这几个段,边读边想象所描绘的情景。

2.师范读这几段,生说说自己从课文中想象到的情景。

3.这几段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观察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五、体会感情,知道为什么写

1.说说作者为什么喜欢这一幅油画。

2.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观察一幅你喜欢的画,写一写

参考资料

★油画、国画等画种简介

油画

用透明的植物油调和颜料,在制作过底子的布、纸、木板等材料上塑造艺术形象的绘画。

它起源并发展于欧洲,到近代成为世界性的重要画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油画得到了普及性的发展。

水粉画

以水调和粉质颜料绘成的画。

现在多用经过调配制成的锡袋装或瓶装的水粉画颜料,画在纸、布或经过处理的板材及墙壁上。

风景画

以风景为题材的绘画,有时在其中也添画一些人物和动物。

中国画中的山水画实际上也是风景画,但不使用风景画这一概念。

现代中国画

中国画又名国画,是现代人为区别于西洋画而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泛称。

它包括水墨画、墨笔画、彩墨画、工笔重彩画、白描画等。

现代中国画是在近百年来引入西方美术潮流的文化环境中发展的,出现了诸多派别、主张和新的探索,名家辈出,在画坛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版画

用刀子或化学药品等在木版、石版、麻胶版、铜版、锌版等版面上雕刻或蚀刻后印刷出来的图画。

★世界名画资料

《蒙娜丽莎》

这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肖像画。

作者达·芬奇是意大利人,天才画家。

这幅肖像画花了达·芬奇四年的时间。

为什么《蒙娜丽莎》如此著名呢?

多少世纪来,人们一直在谈论她那神秘的微笑。

她的微笑的确神秘,它似乎在变化,不同的观者或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不同。

有时觉得她笑得舒畅温柔,有时又显得严肃,有时像是略含哀伤,有时甚至显出讥嘲和揶揄。

在蒙娜丽莎的脸上,微暗的阴影时隐时现,为她的双眼与唇部披上了一层面纱。

而人的笑容主要表现在眼角和嘴角上,达·芬奇却偏把这些部位画得若隐若现,没有明确的界线,因此才会有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秘的微笑”。

《提着水罐的小女孩》

作者雷诺阿,是法国最优秀的肖像画家。

一位姑娘披着一头金发,长着一双蓝眼睛,鲜艳的圆脸蛋,红红的嘴唇,站在画的正中央。

她的衣服上有着漂亮的花边,裙子下面还有白色的褶边。

青青的小草犹如一个框架环绕着小女孩的头与手,她的手指正牢牢地抓着水罐与花。

《最后的晚餐》

作者达·芬奇。

耶稣和他的12门徒坐在餐桌旁,共进庆祝逾越节的一顿晚餐。

沿着餐桌坐着12个门徒,形成4组,耶稣坐在餐桌的中央。

他在一种悲伤的姿势中摊开了双手,示意门徒中有人出卖了他。

在耶稣右边的一组中,我们看到一个黑暗的面容,他朝后倚着,仿佛从耶稣前往后退缩似的。

他的肘部搁在餐桌上,手里抓着一只钱袋。

我们知道他就是那个叛徒犹大伊斯卡里奥特。

犹大手中的钱袋是他的象征,钱袋里装着出卖耶稣得来的30块银币的赏钱。

即使他没有拿着那只钱袋,我们也能通过达·芬奇的绘画方式,辨别出这个罪恶的敌人犹大。

第五课: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诵读、背诵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