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累类实验指导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7016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378.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环境累类实验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水环境累类实验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水环境累类实验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水环境累类实验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水环境累类实验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水环境累类实验指导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水环境累类实验指导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水环境累类实验指导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水环境累类实验指导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水环境累类实验指导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水环境累类实验指导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水环境累类实验指导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水环境累类实验指导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水环境累类实验指导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水环境累类实验指导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水环境累类实验指导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水环境累类实验指导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水环境累类实验指导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水环境累类实验指导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水环境累类实验指导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环境累类实验指导书.docx

《水环境累类实验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环境累类实验指导书.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水环境累类实验指导书.docx

水环境累类实验指导书

第八章水质工程实验

实验一混凝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混凝实验的操作过程,加深对混凝机理的理解;

2.了解水样pH值对混凝的影响及最佳投药量的确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地表水中含有一些粒径在0.001~1μm的颗粒,这些颗粒称作胶体,它在重力作用下难以沉降,虽然它们之间存在着布朗运动,但由于胶体表面带有电荷而长期处于分散而稳定的状态,它的存在使水具有一定的浓度,向水中投加一些化学药品,减少其胶体表面的带电量,破坏其稳定性,使分散的颗粒聚集增大,从水中分离出来,以除去水中的浊度,这个过程叫混凝,投加的化学药品叫混凝剂,混凝效果与混凝剂种类、投加量及水样的pH值密切相关。

三、实验仪器

DC-506智能搅拌器、SZD-2智能浊度仪、Sension酸度计

四、实验步骤

1.用高岭土配制一定浊度的水样,并准确测定其浊度(NTU)温度(℃)。

2.将上述水样分为三份,用酸、碱调节其PH值为酸性、中性、碱性并准确测定。

3.每个水样取6份(每份1000mL)于搅拌杯中并置于搅拌器上。

4.设置搅拌器的工作状态:

①混合阶段:

转速300r/min,时间1min;②反应阶段:

转速50r/min,时间10min;③沉降阶段:

转速0r/min,时间20min。

5.取混凝剂[2%的Al2(SO4)3]1,3,5,7,9,11mL于加药管内,启动搅拌器并加入混凝剂,观察水样变化情况。

6.沉降结果后取水样上清液测定其残留浊度。

五、实验结果记录表

原水浊度NTU原水温度℃

投药(mL)

残留浊度

pH(NTU)

1

3

5

7

9

11

pH1

pH2

pH3

备注

六、绘制投药量——残留浊度曲线并确定每个水样的最佳投药量

七、回答问题

1、根据在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及实验结果,简述影响混凝的几个因素。

2、在最佳投药量出现后再增大投药量混凝效果为什么会变差?

 

实验二软化与除碱实验

一、实验目的

地下水中含有Ca2+、Mg2+、HCO3—等离子,Ca2+、Mg2+称为硬度,HCO3—称为碱度。

硬度必须全部除去,以防止受热面的结垢,碱度太高也会影响换热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一般情况下水中碱度保持一定值即可。

除去硬度和部分碱度常用H+——Na+并联的方法,通过本实验达到:

①加深对离子交换工艺的理解,熟悉离子交换法处理工业用水的操作过程;②掌握离子交换法处理工业用水的基本特性与规律。

二、实验装置

三、实验原理

1.软化与除碱:

[

是以

的形式存在]

[

是以

的形式存在]

2.还原:

四、实验步骤

1.测定原水的H总,A总;

2.确定水量分配系数;

0.2

0.4

0.6

0.8

0.8

0.6

0.4

0.2

3、总水量按100L/h流入并联系统,调节水量为计算流量,约20min后取H+、Na+交换柱出水混合后测定其残留H总,A总;

4、每隔10min取样一次测定其H总,A总共测定4次;

五、实验结果记录

原水H总=原水A总=

/

0.2/0.8

0.4/0.6

0.6/0.4

0.8/0.2

ΔH总

ΔA总

六、绘制残留碱度曲线和硬度曲线

七、讨论

1、除碱还有哪些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

2、水流速度对除碱效果有无影响?

为什么?

硬度测定

1、取水样100mL于250mL锥形瓶中;

2、给水样中加3~5mL的缓冲溶液及少许的铬黑T指示剂;

3、若显紫色或紫红色则用EDTA标液滴定至兰色并记录EDTA耗量;

4、计算

——EDTA标液浓度(10

——EDTA标液耗量(mL)

——水样体积(mL)

碱度测定

1、取水样100mL于250mL锥形瓶中;

2、加入3~4滴酞指示剂,若水样显红色则用

标液滴定至无色并记录

耗量P,若不显红色,则进行下一项操作;

3、向水样中加入3~4甲基橙指示剂,摇匀,用

滴定到溶液由桔黄变为桔红,记录

耗量

4、计算:

——

标液浓度(

——酚酞碱度(

——甲基橙碱度(

50.5——

摩尔质量(

若以

计,则为28.04

 

实验三过滤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过滤过程中滤料层不同深度处滤水头损失、出水浊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加深对反冲洗现象的理解,观察反冲洗时水力筛分现象,了解滤料膨胀与反冲洗强度关系。

二、实验原理

滤料具有三个作用:

即隔离作用,沉淀作用,接触凝聚作用,当水从滤料中流过时,其中的悬浮物被滤料截留而除去水中杂质,在等速过滤状态下,水头损失随时间的变化而增大,滤池中水位不断升高,当水位到达一定高度时过滤停止,进行反冲洗,以除去其中的杂质,反冲洗强度与滤料膨胀率成正比,洁净滤料的水头损失为H0(常数),配水系统及承托层的水头损失H(常量),过滤时间为t时,滤料层的水头损失为ΔHt,于是水头损失为Ht=H0+H+ΔHt,为了保证出水水质和过滤速度,当滤池中水位上升到一定高度,就要对滤料进行反冲洗。

滤料膨胀率:

式中:

——滤料膨胀后的高度(cm);

——滤料膨胀前的高度(cm)。

三、实验设备

过滤反冲实验装置、SZD—2智能浊度仪

四、实验步骤

1.水质浊度,滤料层水头损失实验

①用高岭土配制一定浊度的水样并准确测定其浊度(NTU);

②开启水泵及反冲洗阀方向滤柱进水,当水从反冲洗排水口流出时关闭反冲阀并记录滤料层各点水位高度;

③开启进水阀,进水流量分别为1#50L/h(8m/h)、2#63L/h(10m/h)、3#76L/h(12m/h),调节进出水阀,使其进出水量平衡;

④待系统工况稳定后每10min测定一次出水浊度,滤料层测定管水位高度;

⑤运行1~1.5h小时后,实验结束,关闭进水阀。

2.滤料层反冲洗实验

①量出静态时滤料层高度L0,缓慢开启反冲阀,使滤料层刚刚膨胀起来,待滤料层稳定后(动态平衡),记录滤料膨胀后高度L及反冲洗水量;

②改变反冲洗水量3~4次,记录反冲洗水量及相应的滤料层膨胀高度于表二中;

③关闭反冲洗阀,停止反冲洗。

五、实验结果整理

1.计算并填写表1和表2

表1

时间

流量

浊度(NTU)

水头损失(cm)

进水

出水

表2

静态高度

L0(cm)

反冲洗时间

t(s)

反冲洗水量

Q(L/h)

反冲洗强度

I(L/m2·s)

滤料膨胀高度L(cm)

膨胀率

e(%)

2、绘制水质变化曲线、滤料层水头损失变化曲线、反冲洗水量与滤料膨胀曲线;

六、讨论问题

1、静态测压管为什么水位相同?

动态时测压管水位有无差异?

为什么?

2、滤池过滤周期、出水水质、滤料层水头损失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四污泥沉降比(SV)、污泥指数(SVI)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加深时污泥沉降比和污泥指数概念的理解;

2、掌握污泥沉降比和污泥指数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污泥沉降比(SV)是指曝气池混合液静止沉降30min后,沉降污泥的体积占原混合液体积的百分比;污泥指数(SVI)是指曝气池混合液静止沉降30min后,每克干污泥所占沉降污泥的体积。

污泥沉降比反映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和污泥浓度的大小;污泥指数反映活性污泥的松散程度,浓缩凝聚性能和沉降性能。

三、实验设备

电子天平、干燥箱、量筒、玻璃称量瓶等。

四、实验步骤及结果计算

1.污泥沉降比(SV)的测定

取搅拌均匀的活性混合液100mL于100mL量筒内,静止沉降30min后,读取污泥界面下降数值V30min(mL)。

2.污泥指数(SVI)的测定

①将干净的称量瓶放入105~110℃干燥箱烘干,再把定量滤纸折叠好放入称量瓶中,打开瓶盖烘1h后放到干燥器中冷却30min后称重(瓶+纸);

②取搅拌均匀的同种污泥2份(每份100mL),从称量好重量的称量瓶中取出滤纸放到三角漏斗中,将污泥倒入其中进行过滤(并把量筒中残留物用蒸馏水冲洗干净一并过滤);

③过滤结束,折叠好带有污泥的滤纸放入称量瓶中,放称量瓶于105~110℃的干燥箱中(打开瓶盖)烘干到恒重;

④计算

污泥干重(MLSS)=干重(瓶+纸+污泥)—干重(瓶+纸)(g/L)

五、回答问题

1.解释

2.对于生活污水和城市污水

值多大较为合适?

3.根据所测的

判定所测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

实验五污泥比阻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污泥比阻的测定方法;

2、了解确定最佳混凝剂投加量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污泥比阻是单位过滤面积上、单位干重滤饼具有的阻力,影响污泥脱水性能的因素有:

污泥性质、污泥浓度、污泥和滤液的粘度、混凝剂的种类,投加量,在污泥中加入不同种类的混凝剂或加入同种不同量的混凝剂,都会使污泥的脱水性能发生改变。

本实验是在污泥中加入不同量的

并在布氏漏斗中抽滤,通过测定污泥滤液滤过介质的速度来确定污泥比阻的大小,进而确定其最佳投药量。

三、实验装置

污泥比阻实验装置、磁力搅拌器

四、实验步骤

1.取搅拌均匀的污泥5份(每份100mL);

2.第一份不加混凝剂,第二、三、四、五份分别加入5mL2%、4%、6%、8%的

混凝剂,并把每个试样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1min,反应10min;

3.取两张滤纸放在布氐漏斗里并用洗瓶将其润湿;

4.开启真空泵调节其真空度约为20Kpa,并读取量筒初始值;

5.将第一份试样倒入布氐漏斗,每隔10S记录一次滤液体积,真空表读数,直到真空破坏成真空度不变;

6.重复3~5步骤,将第二、三、四、五试样依次作完,并将实验数据记录表中。

五、实验结果记录整理

时间(S)

滤液体积/真空表读数(mL/Pa)

0

10

20

30

40

50

时间(S)

t/v(S/mL)

0

10

20

30

40

50

六、计算

1、求试样

2、求比阻

其中:

r——污泥比阻(m/Kg);

P——过滤压力(Pa);

A——过滤面积(m2);

μ——滤液粘度系数(Kg/m2·S),1Kg/m2=9.8Pa(N/m2)

W——污泥浓度(Kg/m3)[20mg/mL]。

七、绘制投药量——比阻曲线,确是最佳投药量

八、四答问题

1、污泥比阻与那些因素有关?

2、污泥比阻在污水处理中有何意义?

实验六生物转盘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生物转盘的工作原理;

2、了解生物转盘的特点。

二、实验原理

生物转盘低速转动,在污水中生物膜吸附有机物,在空气中吸附氧气,在氧气作用下,微生物把吸附在盘面上的有机物分解为H2O,CO2从而除去有机物;生物膜上富余的氧气溶解在污水中,使水中微生物在氧的作用下也可分解有机物。

生物转盘每转一圈即进行一次有机物吸附——吸收氧气——氧化分解——向污水中送氧,随着有机物的分解,生物膜逐渐变厚、微生物老化,在污水和盘片之间产生的剪切力的作用下而脱落,并随着水流进入下一级转盘或从装置下部排去,从而除去了水中的有机物。

三、实验装置

生物转盘、BOD测度装置、量筒、天平

四、实验步骤

1.微生物的培养(又称挂膜);

2.进水、出水、SV、MLSS、BOD的测定;

3.微生物的观察。

五、实验数据与结果计算

SV1=MLSS1=BOD1=

SV2=MLSS2=BOD2=

SVI1=SV2=BOD去除度=

六、讨论问题

1、绘出生物转盘净化原理图(侧面、正面)。

2、生物转盘怎样去除水中有机物?

3、生物转盘净化污水有那些特点?

实验七酸性废水中和实验

一、实验目的

过滤中和法适应于处理含酸浓度较低(3~4%)的酸性废水。

酸性废水的中和效果于酸的种类、浓度、流速、滤料层厚度(或酸性废水和滤料的接触时间)有关。

通过实验:

①了解滤速与出水水质PH之间的关系;②了解滤料层厚度与出水水质pH之间的关系;③掌握酸性废水过滤中和装置的运行工艺。

二、实验原理

工业企业的废酸液一般为两类:

即H2SO4废液和HQ废液,目前采用的滤料是白云石(CaCO3,MgCO3),石灰石(CaCO3)。

H2SO4+CaCO3→CaCO4↓+H2O+CO2↑

H2SO4+MgCO3→MgCO3+H2O+CO2↑

故中和H2SO4一般是用白云石(CaCO3,MgCO3)

HCl+CaCO3→CaCl2↓+H2O+CO2↑

HCl+MgCO3→MgCl2+H2O+CO2↑

中和盐酸采用石灰石、白云石都可以。

三、实验装置

四、实验步骤

1.用废酸配剂pH=2~4的酸液,搅拌均匀并准确测定其pH;

2.打开水泵调节流量诗使酸液的40L/h的速度流经滤料层,20min后从排水芨生水口取样测定其pH;

3.第一次取样结束后,调节流量为60L/h,15min从排水口取水样测定其pH;

4.取样结束后分别调节其流量为80L/h,100L/h,120L/h相应时间为12min、10min、8min分别测定其排水pH值。

五、实验结果记录

原水pH=

原水流量(L/h)

时间(min)

pH值

H1(cm)

H2(cm)

H3(cm)

H4(cm)

六、绘制排水pH与流速、滤料厚度的关系曲线

七、回答问题

1、过滤中和法的处理效果与那些因等有关?

2、工业企业中酸性废水的处理方法还有那些?

实验八水泵性能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测绘单台水泵的性能曲线Q—H,Q—N,Q—η;

2、了解离心泵的操作过程。

二、实验装置

三、实验步骤

1、检查设备仪器是否正常;

2、关闭压水阀,启动电机,从功率表上读取电机输入功率(应在2~4分钟完成);

3、逐次开大压水阀,使流量从零到最大分为6~8级,每调节一次阀门待工况稳定后,读取其空值,压力值,水流量(测定水箱面积、水位高度、时间)、电力输入功率(表读数×5)(调节压水阀使功率分别为64、60、55、50、45、40分别待工况稳定后,读取其它参数);

4、实验完毕测量水泵进出口管径、测压点为高差。

四、实验记录

离心泵型号电机功率电机效率

次数

流量Q(m3/S)

功率W(KW)

压力P(Pa)

管经D(mm)

测压点交差△Z(mm)

水箱面积S(m2)

时间T(S)

水位△H(m)

入口

出口

入口

出口

1

2

3

4

5

6

7

8

五、结果计算与记录

1、扬程H

P压、P空——水泵出口压力,进口真空度(Pa)

——水泵出口,入口测压点断面平均流速(m/s)

——压力表、真空表接点高差(m)

2、水泵轴功率N

N=η电机·N1(Kw)

η电机——电动机效率,一般取0.9

N1——电机输入功率(Kw)

3、水泵有效功率N水

N水=

ρ——水密度(1000Kg/m3)

Q——水流量(m3/s)

H——水泵扬程(m)

4、水泵效率η

5、计算结果记录

次数

流量Q(m3/S)

扬程H

(m)

水泵轴功率N

水泵有效功率N水

水泵效率η

1

2

3

4

5

6

7

8

六、水泵性能曲线绘制

七、讨论问题

1、为什么要在关闭压水阀的情况下启动离心泵?

第九章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

实验一混凝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混凝处理工艺过程,观察混凝现象,加深对混凝理论的理解;

2.掌握确定混凝工艺最佳条件的选择;

3.了解影响混凝处理工艺效率的因素。

二、实验仪器设备及试剂

1.六联定时变速搅拌器

2.光电式浊度仪

3.酸度计、pH精密试纸

4.反应槽、1000毫升量筒及常用玻璃仪器

5.混凝剂、助凝剂、调pH酸碱试剂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1、初步确定最小投药量

取100mL废水水样于小烧杯中,缓慢逐滴加入混凝剂,快速搅拌,同时注意观察废水水质变化。

当形成微小絮凝体时立即停止投药,记录混凝剂用量。

2、确定最佳pH值

①取1000mL废水水样置于六个反应槽中,分别调节pH值为5、6、7、8、9、10。

②以实验步骤1确定的最小投药量为准,取混凝剂于六联搅拌器上的试管中。

③将调好pH值的反应槽放入搅拌器上,放下搅拌杆(注意搅拌叶片位于反应槽中央)。

接通电源,启动开关,开始搅拌,同时投加混凝剂。

快速搅拌(混合过程)1min,转速为300r/min,慢速搅拌(反应过程)5min,转速约为50~60r/min。

反应搅拌结束后,轻轻提出搅拌杆,取出反应槽。

在搅拌过程中注意观察絮凝体的生成过程。

④将反应槽中废水水样缓慢倾斜地倒入1000mL量筒中,静置沉降20min。

在沉降过程中注意观察絮凝体的沉降性能:

如絮凝体颗粒大小、松散密实程度、沉降体积及水质变化等。

⑤20min后,取各量筒中水样的上清液,测浊度。

3、确定最佳投药量

①取1000mL废水水样置于六个反应槽中。

以实验步骤2中确定最佳pH值为依据,调节水样pH值。

②以实验步骤1中确定的最小投药量的25~200%,取混凝剂于六联搅拌器上的试管中。

③同实验步骤2中的③④⑤。

五、实验数据处理及思考

1.将实验数据填入《实验数据记录表》中。

2.根据实验结果,作出处理废水水质浊度和pH、水质浊度和投药量(毫克/升)关系曲线,求得最佳pH值和最佳投药量。

3.试论述该实验处理废水的经济技术比较(将混凝剂折算为固体投加量)。

4.化学混凝剂在投加时为什么必须立即与水充分混合,剧烈搅拌?

实验数据记录表

废水名称

废水性质(C.pH)

快速(混合)时间分钟

搅拌速度转/分

慢速(反应)时间分钟

搅拌速度转/分

静置沉淀时间分钟

实验水样毫升

混凝剂名称

混凝剂浓度%

编号

项目

1#

2#

3#

4#

5#

6#

最小投药量(mg/L)

pH

投药量(mg/L)

絮凝体情况

浊度

沉降性能

备注

六、注意事项

1.取水样时,需将水样混合均匀,注意水样编号,在取水样上清液分析时,避免扰动已沉降的絮凝体。

2.在搅拌混合、静止沉降过程中,注意观察絮凝体的形成和变化。

实验二溶气浮上法处理废水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加压溶气气浮实验原理,了解溶气水投加量与去除率的关系。

2、掌握加压溶气气浮的工艺流程及水质变化规律,熟悉实验设备和实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

根据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力成正比的原理。

将空气加压通入水中,形成溶气水,这种富含微小气泡的溶气水与水中悬浮颗粒粘附,形成水-气-颗粒三相混合体系,附聚在一起浮上水面,形成浮渣层,从而达到从废水中浮上分离悬浮固体的目的。

三、实验仪器设备

1.溶气浮上实验装置。

见下图

2.空气压缩机。

3.光电式浊度仪。

4.常用玻璃仪器、温度计等。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溶气水释放实验

①将空气压缩机与实验装置上的进气口连结,向溶气缸中加自来水至规定液位后,开启空气压缩机进行空气加压,大约10~15min后,压力表指针达6kg/cm2时,可近似认为溶气达到饱和状态,关闭空气压缩机,停止加压。

②向浮上柱加自来水1000毫升,缓慢旋启溶气浮上实验装置上的释放器释放溶气水,此时注意观察溶气水的现象,同时记录水温及压力。

③关闭释放器,排空浮上柱内废水。

④于下图中查出空气在水中的溶解度。

空气在纯水中饱和溶解度

2.废水浮上处理实验

①向浮上柱内加废水水样1000毫升。

当压力表压力在4kg/cm2以上时(如压力不足4kg/cm2,需重新开启空气压缩机加压)缓慢旋启释放器,通入溶气水200mL,关闭释放器,反应5~10min后,取水样100毫升,待分析。

排空浮上柱内废水,并用自来水冲洗浮上柱内壁残渣。

②向浮上柱内加废水水样1000mL,按步骤①改变溶气水通入量分别为400、600、800mL。

③将上述实验所取水样进行浊度测定。

五.实验数据处理及思考

1.将实验数据填入《实验数据记录表》中。

2.计算并绘出废水去除率与溶气水通入量的关系曲线。

3.简述混凝处理工艺与气浮处理废水工艺的异同之处。

4.简述气浮性能同废水水质的关系。

实验数据记录表

水样编号

废水水质

溶气水投加量(mL)

处理后水质

去除率%

投加试剂mg/L

搅拌时间

气固比

pH

SS

Mg/L

浊度

pH

SS

Mg/L

浊度

快速(分)

慢速(分)

六.注意事项

1.实验设备为压力容器,向溶气缸中加水时,不得超过总体积的2/3,以免影响溶气效果及发生危险。

2.实验时应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及时记录。

3.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溶气压力变化,压力低时及时补充。

实验三污水生物处理系统氧转移系数测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研究探讨氧由气相转入液相的规律及充氧效率的影响因素。

2.熟悉不同类型的曝气装置在实验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在活性污泥法系统中,常采用曝气的方式将空气中的氧强制溶解到混合液中。

氧转移的机理常用双膜理论来解释。

当气、液两相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