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考点15 小说阅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07728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3.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考点15 小说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考点15 小说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考点15 小说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考点15 小说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考点15 小说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考点15 小说阅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考点15 小说阅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考点15 小说阅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考点15 小说阅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考点15 小说阅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考点15 小说阅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考点15 小说阅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考点15 小说阅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考点15 小说阅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考点15 小说阅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考点15 小说阅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考点15 小说阅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考点15 小说阅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考点15 小说阅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考点15 小说阅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考点15 小说阅读.docx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考点15 小说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考点15 小说阅读.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考点15 小说阅读.docx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考点15小说阅读

考点15小说阅读

一、(2014·新课标全国卷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

古 渡 头

叶 紫

太阳渐渐地隐没到树林中去了,晚霞散射着一片凌乱的光辉,映到茫无际涯的淡绿的湖上,现出各种各样的色彩来。

微风波动着皱纹似的浪头,轻轻地吻着沙岸。

破烂不堪的老渡船,横在枯杨的下面。

渡夫戴着一顶尖头的斗笠,弯着腰,在那里洗刷一叶断片的船篷。

我轻轻地踏到他的船上,他抬起头来,带血色的昏花的眼睛,望着我大声说道:

“过湖吗,小伙子?

“唔,”我放下包袱,“是的。

“那么,要等到明天啰。

”他又弯腰做事去了。

“为什么呢?

”我茫然地,“我多给你些钱不能吗?

“钱?

你有多少钱呢?

”他的声音来得更加响亮了,教训似的。

他重新站起来,抛掉破篷子,把斗笠脱在手中,立时现出了白雪般的头发,“年纪轻轻,开口就是‘钱’,有钱就命都不要了吗?

我不由得暗自吃了一惊。

他从舱里拿出一根烟管,饱饱地吸足了一口,接着说:

“看你的样子也不是一个老出门的。

哪里来的呀?

“从军队里回来。

“军队里?

……”他又停了一停,“是当兵的吧,为什么又跑开来呢?

“我是请长假的。

我妈病了。

“唔!

……”

两个人都沉默了一会儿,他把烟管在船头上磕了两磕,接着又燃第二口。

夜色苍茫地侵袭着我们的周围,浪头荡出了微微的合拍的呼啸。

我的心里偷偷地发急,不知道这老头子到底要玩什么花头。

于是,我说:

“既然不开船,老人家,就让我回到岸上去找店家吧!

“店家,”老头子用鼻子哼着,“年轻人到底不知事。

回到岸上去还不同过湖一样的危险吗?

到连头镇去还要退回七里路。

唉!

年轻人……就在我这船中过一宵吧。

他擦着一根火柴把我引到船艘后头,给了我一个两尺多宽的地方。

好在天气和暖,还不至于十分受冻。

当他再擦火柴吸上了第三口烟的时候,他的声音已经和缓多了。

我躺着,一面细细地听着孤雁唳过寂静的长空,一面又留心他和我谈的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人的秘诀。

“……就算你有钱吧,小伙子,你也不应当说出来的。

这湖上有多少歹人啊!

……我欢喜你这样的孝顺孩子。

是的,你的妈妈一定比我还欢喜你,要是在病中看见你这样远跑回去。

只是,我呢?

……我,我有一个桂儿。

你知道吗?

我的桂儿,他比你大得多呀!

你怕不认识他吧?

外乡人……那个时候,我们爷儿俩同驾着这条船。

我给他收了个媳妇……”

“他们呢?

“他们?

那一年,北佬来,你知道了吗?

北佬打了败仗,从我们这里过,我的桂儿给北佬兵拉着,要他做

子。

桂儿,他不肯,脸上一拳!

我,我不肯,脸上一拳!

……小伙子,你做过这些个丧天良的事情吗?

……

“小伙子!

你看,我等了一年,我又等了两年,三年……我的儿媳妇改嫁给卖肉的朱胡子了,我的孙子长大了。

可是,我看不见我的桂儿,我的孙子他们不肯给我……他们说:

‘等你有了钱,我们一定将孙子给你送回来。

’可是,小伙子,我得有钱呀!

“结冰,落雪,我得过湖;刮风,落雨,我得过湖……

“年成荒,捐重,湖里的匪多,过湖的人少,但是,我得找钱……

“小伙子,你是有爹妈的人,你将来也得做爹妈的。

我欢喜你,要是你真的有孝心,你是有好处的,像我,我一定得死在这湖中。

我没有钱,我寻不到我的桂儿,我的孙子不认识我,没有人替我做坟,没有人给我烧纸钱……我说,我没有丧过天良,可是天老爷他不向我睁开眼睛……”

他逐渐地说得悲哀起来,终于哭了,不住地把船篷弄得呱啦呱啦地响;他的脚在船舱边下力地蹬着。

可是,我寻不出来一句能够劝慰他的话,心头像给什么东西塞得紧紧的。

外面风浪渐渐地大了起来,我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他也翻来覆去地睡不着。

可是,第二天,又是一般的微风,细雨。

太阳还没有出来,他就把我叫起了。

他的脸上丝毫看不出一点异样的表情来,好像昨夜间的事情,全都忘记了。

我目不转睛地瞧着他。

“有什么好瞧呢?

小伙子!

过了湖,你还要赶你的路程呀!

离开渡口,因为是走顺风,他就搭上橹,扯起破碎风篷来。

他独自坐在船艘上,毫无表情地捋着雪白的胡子,任情地高声朗唱着:

我住在这古渡前头六十年。

我不管地,也不管天,

我凭良心吃饭,我靠气力赚钱!

有钱的人我不爱,无钱的人我不怜!

……

(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作品以抒情的笔调叙述了渡夫的人生遭遇和心灵世界,反映了动荡不安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B.渡夫不愿马上开船送我过湖,还教训我:

“年纪轻轻,开口就是‘钱’,有钱就命都不要了吗?

”这让我暗自吃惊,因为我担心他谋财害命。

C.渡夫没有让我回到岸上去,而是让我在他船里过一宵,因为他看我太年轻,怕我遇到不测,想告诉我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在外的经验。

D.渡夫在船里把他儿子桂儿被北佬抓做亻夫子的事情告诉我,这一方面表达他对我孝顺母亲的赞赏和羡慕之情,一方面表达他失子之后的孤独和忧虑。

E.第二天一早,我被渡夫叫起来之后,目不转睛地瞧着他,发现他的脸上没有什么异样的表情,想知道他为什么把昨夜的事情全都忘记了。

【解析】选AD。

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分析理解能力。

本题涵盖面广,涉及内容、手法、语言等方面。

需要全面分析选项,落实相关文段、放眼全文脉络、慎重确定答案。

B项,原因分析不完全正确,“我”吃惊的是为何渡夫说出这般吓人的话,当然也有防范意识和担心。

C项,结合文章相关语段分析,留下住宿的缘由是上岸返回,路途遥远,一样危险。

E项,对渡夫脸上没有异样表情,“我”目不转睛瞧着他的心理情感分析不正确。

应该是惊诧于老人的淡定以及胸怀的宽广。

2.作品中的渡夫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概括分析能力。

概括人物形象要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等正面描写来分析总结,还要结合环境描写、陪衬人物等侧面手法来剖析。

答题时注意用文中的事件对性格进行解释分析,各点之间不要重复。

答案:

①热情坦诚,乐于助人,喜欢孝顺父母的子女;②刚强不屈,不畏身心劳苦,靠自己的气力赚钱;③坚韧不拔,不向命运低头,坚持自由自在的生活信念。

【评分标准】每答出一点给2分。

3.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结构。

回答时重点考虑情节的叙述角度、叙述方式及作用,注意多角度思考。

答案:

①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②以“钱”为话题,引入渡夫的故事,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多用对话形式,以渡夫之口自述他的经历,使叙事更加集中;④情景描写与渡夫讲述相结合,赋予渡夫的故事哀而不伤的诗意美。

【评分标准】每答出一点给2分,给满6分为止。

4.作品为什么以渡夫的任情高歌为结尾?

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

 

【解析】第一步:

审清题干,提取核心信息。

“以渡夫的任情高歌为结尾”确定了探究的范围,“结合全文”确定了分析的依据,分值为8分,说明答案应从多个角度加以分析,如艺术结构、情感表现、人物形象、思想内容等。

第二步:

快速浏览文本,确定答题要点。

从艺术结构上来看,位于结尾,有着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味,耐人寻味;从情感表现上来看,文章集中表现了渡夫的苦难,然而从这歌声中“有钱的人我不爱,无钱的人我不怜”可见渡夫的无表情,以任情高歌代替前面的诉苦,更显其苦;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来看,渡夫虽苦,但没有如祥林嫂般只是诉苦,而是能够解脱出来,还能一展歌喉,可见其洒脱豪放,而他的歌唱也反衬了他在现实世界中的深深的痛苦,这样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从思想内容上来看,前半部分都是通过渡夫的苦难来批判当时的社会现实的黑暗的,这一部分表现了渡夫对自由生活的追求(我不管地,也不管天),这样就深化了主题。

第三步:

总结概括,分点作答。

参考答案:

①艺术结构上,通过突转产生戏剧性效果,最后以歌声结尾,余韵悠长,耐人寻味;②情感表现上,以渡夫的无表情代替哭泣,以任情高歌代替诉苦,强化了表现苦难的力度;③人物形象上,既表现渡夫的洒脱豪放,也反衬他的现实痛苦之深,使渡夫的形象更加丰满;④思想内容上,从批判社会现实的黑暗到表现渡夫追求自由生活的信念,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评分标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5分,答出三点给8分;给满8分为止。

二、(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

刘庆邦

有个姑娘叫守明,十八岁那年就定了亲。

定亲的彩礼送来了,是几块做衣服的布料。

媒人一走,母亲眼睛弯弯的,说:

“给,你婆家给你的东西。

“谁要他的东西,我不要!

“不要好呀,我留着给你妹妹作嫁妆。

妹妹跟过来,要看看是什么好东西。

守明像是捍卫什么似的,坚决不让妹妹看,她把包袱放进箱子,啪嗒就锁上了。

家里只有自己时,守明才关了门,把彩礼包儿拿出来。

她把那块石榴红的方巾顶在头上,对着镜子左照右照。

她的脸红通通的,很像刚下花轿的新娘子。

想到新娘子,不知为何,她叹了一口气,鼻子也酸酸的。

按当地的规矩,守明该给那个人做一双鞋了。

她的表情突然变得严肃起来。

她把那个人的鞋样子放在床上,张开指头拃了拃,心中不免吃惊,天哪,那个人人不算大,脚怎么这样大。

脚大走四方,不知这个人能不能走四方。

她想让他走四方,又不想让他走四方。

要是他四处乱走,剩下她一个人在家可怎么办?

她想有了,把鞋做得稍小些,给他一双小鞋穿,让他的脚疼,走不成四方。

想到这里,她仿佛已看见那人穿上了她做的新鞋,由于用力提鞋,脸都憋得红了。

“合适吗?

那个人说合适是合适,就是有点紧。

“穿的次数多了就合适了。

那个人把新鞋穿了一遭,回来说脚疼。

“你疼我也疼。

那个人问她哪里疼。

“我心疼。

那个人就笑了,说:

“那我给你揉揉吧!

她赶紧把胸口抱住了。

她抱的动作大了些,把自己从幻想中抱了出来。

摸摸脸,脸还火辣辣的。

瞎想归瞎想,在动剪子剪袼褙时,她还是照原样儿一丝不差地剪下来了。

第一次看见那个人是在社员大会上,那个人在黑压压的会场中念一篇稿子。

她不记得稿子里说的是什么,旁边的人打听那个人是哪庄的,叫什么名字,她却记住了。

她当时想,这个男孩子,年纪不大,胆子可够大的,敢在这么多人面前念那么长一大篇话。

她这个年龄正是心里乱想的年龄,想着想着,就把自己和那个人联系到一块儿去了。

不知道那个人有没有对象,要是没对象的话,不知喜欢什么样的……

有一天,家里来了个媒人,守明正要表示心烦,一听介绍的不是别人,正是让她做梦的那个人,一时浑身冰凉,小脸发白,泪珠子一串一串往下掉。

母亲以为她对这门亲事不乐意,守明说:

“妈,我是舍不得离开您!

媒人递来消息,说那个人要外出当工人,守明一听有些犯愣,这真应了那句脚大走四方的话。

此一去不知何时才能回还,她一定得送给那个人一点东西,让那个人念着她,记住她,她没有别的可送,只有这一双鞋。

那个人外出的日期定下来了,托媒人传话,向她约会。

她正好亲手把鞋交给那个人。

约会的地点是村边那座高桥,时间是吃过晚饭之后,母亲要送她到桥头去,她不让。

守明把一切都想好了,那个人若说正好,她就让他穿这双鞋上路——人是你的,鞋就是你的,还脱下来干什么!

临出门,她又改了主意,觉得只让那个人把鞋穿上试试新就行了,还得让他脱下来,等他回来完婚那一天才能穿。

守明的设想未能实现。

她把鞋递给那个人时,让那个人穿上试试。

那个人只笑了笑,说声谢谢,就把鞋竖着插进上衣口袋里去了。

直到那个人说再见,鞋也没试一下。

那个人说再见时,猛地向守明伸出了手,意思要把手握一握。

这是守明没有料到的。

他们虽然见过几次面,但从来没有碰过手。

她犹豫了一会儿,还是低着头把手交出去了。

那个人的手温热有力,握得她的手忽地出了一层汗,接着她身上也出汗了。

那个人大概怕她害臊,就把她的手松开了。

守明下了桥往回走时,见夹道的高庄稼中间拦着一个黑人影,她大吃一惊,正要折回身去追那个人,扑进那个人怀里,让她的那个人救她,人影说话了,原来是她母亲。

怎么会是母亲呢!

在回家的路上,守明一直没跟母亲说话。

后记:

我在农村老家时,人家给我介绍了一个对象。

那个姑娘很精心地给我做了一双鞋。

参加工作后,我把那双鞋带进了城里,先是舍不得穿,后来想穿也穿不出去了。

第一次回家探亲,我把那双鞋退给了那位姑娘。

那姑娘接过鞋后,眼里一直泪汪汪的。

后来我想到,我一定伤害了那位农村姑娘的心,我辜负了她,一辈子都对不起她。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小说注重从细微处表现人的心灵秘密,守明照镜子时,“不知为何,她叹了一口气,鼻子也酸酸的”,寥寥数语,初恋少女的微妙心理就显露出来了。

B.小说善于使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守明的美好形象,就是在与母亲收人家的彩礼、偷偷监视女儿约会等一系列言行的鲜明对比中,逐渐凸显出来的。

C.小说擅长在平淡叙述中营造不平常的效果,守明与未婚夫分别后见一黑影,大吃一惊,原来是母亲,这一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情节就颇具匠心。

D.小说地方特色鲜明,尤其是“守明像是捍卫什么似的”“在黑压压的会场中念一篇稿子”等日常生活语言的大量使用,更增添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E.小说善于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未婚夫和守明约会时随意把鞋插进口袋,分手时又主动与守明握手,表明他虽是一个农村青年却有现代意识。

【解析】选AC。

本题考查对文学类作品的分析综合能力,重点是对文章的理解。

B项对比中凸显人物性格不恰当,母亲并非监视女儿,是关心女儿。

D项表现力不足,表现不出乡土气息。

E项错在“却有现代意识”没有根据。

2.小说以“鞋”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情节作用的能力。

小说三要素:

人物、情节和环境,其中情节和环境都是为塑造人物形象设置的。

解答题目应该围绕小说三要素展开,这篇文章中的“鞋”主要体现在对情节的作用上,使主人公守明的微妙心理变化在情节发展中逐步得到体现。

本篇“鞋”贯穿全篇,是情节线索,同时也是感情寄托,另外也是当地风俗,原文说“按当地的规矩,守明该给那个人做一双鞋了”,文中有大量的做一双什么样的鞋的心理描写。

答案:

①做鞋是当时当地的规矩,这样的故事既有生活气息,又有时代特点。

②以鞋为线索,可以使故事情节更集中、紧凑。

③鞋是情感的寄托物,有助于主人公内在情感与深层心理的发掘和表现。

【评分标准】每一点2分,大意对即可。

3.小说中守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她有什么样的心态?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解析】第一步:

审清题干,提取核心信息

“守明”确定了搜寻的范围,“人物形象”“什么样的心态”确定了答题的角度,“简要分析”确定了答题的要求,要联系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作答。

分值为6分,共两问,每问3分。

第二步:

快速浏览文本,确定答题要点

①从“妈,我是舍不得离开您”可看出她朴实、善良,从“她犹豫了一会儿,还是低着头把手交出去了”可看出她的柔顺品性和传统美德。

②从“此一去不知何时才能回还,她一定得送给那个人一点东西,让那个人念着她,记住她”可看出她的担忧不安。

③从“家里只有自己时,守明才关了门,把彩礼包儿拿出来。

她把那块石榴红的方巾顶在头上,对着镜子左照右照。

她的脸红通通的,很像刚下花轿的新娘子”及做鞋前大段的心理描写可看出她对爱情和幸福生活的憧憬。

第三步:

总结概括,分点作答

答案:

①守明是一个有着朴实、善良、柔顺品性(2分)和传统美德(1分)的农村的青年女性形象。

②对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满怀憧憬;(2分)对未来人生和未知命运感到不安。

(1分)

【评分标准】每一点3分,大意对即可。

4.文末“后记”是独立于小说外的写作说明,还是属于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8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技巧。

本题设置比较开放,言之成理即可。

两种观点肯定其中任何一种都可以,但注意都要从小说的内容、形式、主题(形象塑造)等方面结合全文来分析。

答案:

观点一:

“后记”是独立于小说外的写作说明。

①从形式上看,“后记”与小说没有直接的联系,两者是各自独立的文本;②从内容上看,小说是乡土生活诗意的想象,“后记”是作者的自我忏悔,两者无法融为一体;③从人物塑造上看,“后记”的“真实”事实,限制了小说的想象空间。

观点二:

“后记”是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

①从形式上看,小说是一个开放性的文本结构,“后记”是其中的有机组成部分;②从内容上看,“后记”的“真实”改变了小说田园牧歌风格,于诗意中多了一丝冷峻;③从创作倾向上看,“后记”中的自我审视,将传统与现代联系起来,深化了小说的思想主题。

【评分标准】观点2分,理由共3点,每一点2分,大意对即可。

三、(2014·辽宁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

数学家的爱情

李伶伶

①数学家是朋友送他的绰号,因为他对数字特别敏感,数学运算得特别快。

朋友都说他是数学天才。

可是数学天才的爱情之路却一直不顺。

②一次,他跟一个交往不久的女友去饭店吃饭,结账时却跟服务员吵了起来。

那天饭钱应该是79.80元,如果服务员报出准确的数值,他也不会生气。

可是服务员向他要80元。

他说,不对吧。

服务员说,账单上这么写的。

说着把手写的账单递给他。

他看账单上真写着80元,就说,你们算错账了,不是80元,是79.80元。

服务员说,我们这里都是按四舍五入收费的。

他说,你们怎么收费我不管,但是你们这账确实算错了。

服务员说,差两角钱还算差呀?

数学家说,怎么不算差?

79.80元和80元能画等号吗?

服务员说他小气,数学家就跟她吵了起来。

③女友很尴尬,劝了半天劝不住他,索性走了。

当晚就跟他分手了。

女友觉得他为两角钱就能跟人吵一架,以后她可过不了。

④数学家很苦恼。

朋友劝他别上火,说总能遇到理解他的人。

⑤后来他真遇到了一个这样的人。

她是个会计,也喜欢计算,也是看到一组数字就把它们加起来算出结果。

两个人在一起时总比赛谁算得快。

跟她在一起,数学家很开心。

数学家想跟她结婚,却因为一件小事又黄了。

⑥那天是情人节,数学家陪女友去逛街。

看到一家新开业的咖啡厅搞打折优惠活动,就进去了。

要了两杯咖啡,又要了五样小点心。

吃完去结账,看到结账的队伍排得很长。

原来那天收银员有事没来,女老板临时顶替。

她不太会算账,借助计算器也算得很慢。

要结账的人在旁边催她,越催她越着急,越着急越算不好。

数学家见状走过去说,你要是信得过我们,我们帮你算。

女老板抬头看看数学家和他的女友,觉得他们不像坏人,就同意了。

⑦于是,数学家帮女老板算账,女友帮核实,女老板在旁边收钱。

不一会儿,结账的队伍就消失了,剩下最后一位客人。

就是这最后一个人的账,让数学家和女友出现了分歧。

数学家算出客人应付182元,女友说是188元。

让客人自己算,结果跟数学家一样。

最后让女老板算,女老板算完后,看看数学家又看看他女友,说,这位先生算得对。

数学家女友说,你说谎!

女老板说,我为什么要说谎?

我们三个算的结果都一样,说明你确实算错了。

数学家女友说,我没错,不信我重新给你算一遍。

客人有点儿不高兴,说,你这人怎么这样?

算错了还不承认。

女老板说,您别生气,我按您算的结果收钱。

客人递过来200元钱,女老板找给他18元。

客人拿着找回的零钱走了。

数学家女友气愤不已,她看看女老板,又看看数学家,一句话没说就走了。

数学家跑出去追女友。

女友说,除非你承认自己算错了,否则别再来找我。

数学家觉得女友不讲道理,就没再找她。

⑧女老板很感激数学家那天帮她算账,他再去喝咖啡时,说啥也不要钱。

一来二去,两个人成了朋友,后来又成了恋人。

女老板是个年轻的单身女人,厌倦了职场的尔虞我诈,辞职开了这家咖啡厅。

数学家经常来帮女老板算账,女老板对他的计算能力崇拜得五体投地。

一年后的情人节,他们结婚了。

⑨结婚那天,咖啡厅全部商品打八折。

服务员问:

开心果也打折吗?

女老板说,当然不打,开心怎么能打折呢?

数学家觉得这话耳熟,就问,开心果不打折,那去年怎么打了?

女老板看着数学家笑了,说,去年也没打。

最后那位客人买了一碟开心果,你算账时一并打了折,所以那天的账,你当时的女友算的是对的。

数学家很意外,说,那你为什么说她算错了?

女老板说,傻瓜,因为我看上你了呗!

数学家很生气,说,你怎么能这样!

⑩数学家不能原谅女老板,执意跟她离了婚。

女老板不理解,数学家为什么这么对她。

(选自《小说选刊》,有改动)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小说第四自然段看似闲笔,其实承上启下,引导故事情节自然发展,引发阅读兴趣。

B.数学家和女会计都乐于助人,因爱好相同而相恋,最终分手根本上是性格使然。

C.小说题目匠心独运,既是对内容的准确浓缩,又包含明显的调侃意味。

D.小说通过人物的肖像、言行、心理及环境描写,刻画了社会众生相。

E.小说通过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情节,启发读者思考爱情的真正涵义。

【解题指南】本题涵盖面广,涉及内容、手法、语言等方面。

需要我们全面分析选项,落实相关文段、放眼全文脉络、慎重确定答案。

【解析】选AB。

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分析能力。

C项,“明显的调侃意味”欠妥,从文中看不出来有调侃的意味,文章开头“可是数学天才的爱情之路却一直不顺”一句总领了下文对数学家的爱情故事客观平淡的叙述。

D项,“刻画了社会众生相”欠妥。

文章重点刻画的是数学家这一人物形象,其他人物的出现是情节的需要,同时和数学家的纠葛也只是起到了帮助凸显数学家性格的作用。

E项,“启发读者思考爱情的真正涵义”欠妥,文章的主题不在探讨爱情的真谛,而是通过叙写数学家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个性格偏执情商不高的数学家形象,从而揭示了在人际交往中情商很重要这一主题。

2.小说第七自然段画线句子分别写到女老板和数学家女友两次“看看”,试就此对人物心理加以分析。

(6分)

答:

 

【解题指南】小说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充实情节、刻画性格、绘制场景、烘托气氛、勾勒环境。

【解析】这两次“看看”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内容,结合语境来分析二者的心理。

结合下文第⑨段的情节内容“结婚那天……最后那位客人买了一碟开心果,你算账时一并打了折,所以那天的账,你当时的女友算的是对的。

……女老板说,傻瓜,因为我看上你了呗!

”可以看出,女老板发出“看看”这一动作,意在遮掩自己内心的矛盾,最终在看过之后,做出了偏向数学家的决定,“看看”这一细节描写表明了女老板犹豫且对数学家有好感的心理。

数学家女友的“看看”是一种愤怒和困惑的情感的表达。

答案:

①女老板的两次“看看”,表明她已经知道数学家算错,但对是否说明真相有些犹豫,最终选择了偏向数学家,透露了对他的好感。

②数学家女友的两次“看看”,表明了她的不解和气愤,她觉得这两个人不可理喻,于是怒而离开。

【评分标准】每个要点3分。

要点①要答出女老板的犹豫心理和对数学家的好感,要点②要答出数学家女友的愤怒和不解。

3.小说最后才交代一年前数学家算错了账,这样处理有何作用?

结合作品加以分析。

(6分)

答:

 

【解题指南】小说中某具体情节的作用,一般如下:

(1)在内容上,刻画人物性格,展现主旨(揭示小说主题);

(2)在形式上(主要指情节本身的作用):

推动情节发展,丰富故事情节;设置悬念,引人注意(引起读者关注),使读者产生急切的期待心理,在情节的发展上宕开一笔,使情节曲折起伏有波澜,耐人寻味,造成情节发展的变幻莫测,使情节发展波澜顿生。

【解析】本题考查对写作意图的分析能力。

如此构思,颇得欧·亨利似的结尾之趣,结尾出人意料,平地起波澜,增添了小说的趣味性,引人深思,让人回味;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也有重要作用,数学家的离婚选择,更突显了正直、坚守原则又有些偏执的个性,女老板的心迹坦露,展示了她颇富心计的一面;如此结局,突显出数学家因性格偏执,不知变通而付出的代价之大。

答案:

①使故事情节平中见奇,形成高潮;②使女老板和数学家的形象更加丰满;③进一步揭示人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