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大细胞生物学题库详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1156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95.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大细胞生物学题库详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苏大细胞生物学题库详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苏大细胞生物学题库详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苏大细胞生物学题库详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苏大细胞生物学题库详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苏大细胞生物学题库详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1页
苏大细胞生物学题库详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1页
苏大细胞生物学题库详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1页
苏大细胞生物学题库详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1页
苏大细胞生物学题库详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1页
苏大细胞生物学题库详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1页
苏大细胞生物学题库详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1页
苏大细胞生物学题库详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1页
苏大细胞生物学题库详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1页
苏大细胞生物学题库详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1页
苏大细胞生物学题库详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1页
苏大细胞生物学题库详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1页
苏大细胞生物学题库详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1页
苏大细胞生物学题库详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1页
苏大细胞生物学题库详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1页
亲,该文档总共7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大细胞生物学题库详资料.docx

《苏大细胞生物学题库详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大细胞生物学题库详资料.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大细胞生物学题库详资料.docx

苏大细胞生物学题库详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内膜系统internalmembranesystem

细胞的内膜系统是在结构、功能和发生上相关的、由膜系统围绕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

主要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胞内体、微体和分泌泡等。

2、管家基因housekeepinggene

指所有细胞中均要表达的一类基因,其产物是对维持细胞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3、半自主细胞器semiautonomousorganelle

指线粒体和叶绿体这两种细胞器,它们既有自己的遗传物质及其表达体系,还有一定的自主性,又依赖于核基因组编码的基因的表达产物,也就是说它们的自主性是有限的,所以称它们为半自主性细胞器。

4、受体receptor

是指能够识别和选择性结合某种配体(信号分子)的大分子,当与配体结合后,通过信号转导作用将胞外信号转换为胞内物理或化学信号,以启动一系列过程,最终表现为生物学效应

5、细胞培养cellculture

将动物、植物或微生物细胞分离,在培养基上或培养基中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进行培养的方法技术。

细胞培养是当前细胞生物学和整个生物科学研究与生物技术中最重要的实验技术。

6、检验点checkpoints:

在细胞周期的各个时期都存在一定的监控机制,这些特异的监控机制可以鉴别细胞周期进程中的错误,并诱导产生特异的抑制因子,阻止细胞周期的进一步运行,如G1期检验点、S期检验点。

7、细胞质基质CytoplasmicmatrixorCytomatrix:

在真核细胞细胞质中,除可分辨的细胞器以外的胶状物质称为细胞质基质,其体积约占细胞质的一半,很多重要的反应都在此完成。

8、转化细胞transformedcell

指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利用一定的化学、物理和生物方法可以将正常的动物细胞转变为失去接触抑制的恶性转化细胞,当转化细胞注射到动物体内极易发生癌症。

9、类囊体thylakoid:

在叶绿体基质中有许多单位膜封闭形成的扁平小囊称为类囊体。

10、G0期细胞:

是一种静止状态,细胞保持代谢活性但不分裂繁殖。

二、问答题

1、简述线粒体的超微结构。

答:

(1)在电镜下线粒体是由两层单位膜套叠而成的封闭的囊状结构,主要由外膜、膜间隙、内膜及基质四部分组成。

(2)外膜:

包围在线粒体最外面的一层单位膜,光滑而有弹性,厚约6nm,膜上有排列整齐的筒状圆柱体,圆柱体上有直径为2-3nm的小孔。

(3)膜间隙:

是内外膜之间封闭的腔隙,宽约6-8nm,其中充满无定形液体,内含有许多可溶解酶、底物和辅助因子,与脊内间隙相通。

(4)内膜:

位于外膜内侧,把膜间隙与基质分开,厚约6-8nm,对物质通透性很低,内膜向线粒体内室折叠形成嵴。

(5)基质(内室):

为内膜所包围的嵴外空间,腔内充满可溶性蛋白质性质的胶状物质,呈均质状,具有一定的pH和渗透压。

2、概述核小体结构要点。

答:

P266-2676点答全

3、无性繁殖可以保持有机体原有性状,而有性繁殖则能促进变异。

说明为什么有丝分裂使前者成为可能,而减数分裂则使后者成为可能?

答:

(1)有丝分裂的定义,特点:

有丝分裂可以确保遗传物质完全均等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从而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2)减数分裂的定义,特点:

前期Ⅰ的联会产生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后期Ⅰ的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造成来自不同亲本的遗传物质随机分配到不同的生殖细胞中去,造成的变异是非常大的。

4、内膜系统中各细胞器在结构与功能上是如何联系的?

答:

(1)内膜系统是细胞内由单层膜围绕的细胞器的总称,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微体、圆球体、液泡及分泌泡等

(2)内膜系统在结构上是结构、功能和在发生上是相互关联的,各种膜是相互连通的整体,膜的成分基本上一致,都是由膜脂和膜蛋白构成的

(3)膜脂是由光面内质网合成,增加内质网膜的面枳,并脱落为小泡进入高尔基体,进而构成溶酶体膜和细胞质膜;蛋白质是由糙面内质网合成,经过高尔基体的分选后以囊泡形式分泌出细胞膜外或形成溶酶体、圆球体等其他细胞器。

(4)在功能上内质网主要是合成中心,高尔基体是交通枢纽,溶酶体是回收中心,各个细胞器彼此分工,并且协作得很好,共同完成细胞内物质的循环。

一、名词解释

1、微体microbody:

过氧化物酶体又称微体,是由单层膜围绕的,内含一种或几种氧化酶类的细胞器

2、X染色体:

一种性染色体,在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中都具有该条染色体,两条X染色体纯合的个体为雌性。

3、细胞连接intercellularjunctions:

是多细胞有机体中相邻细胞之间通过细胞质膜相互联系,协同作用的重要阻止方式。

4、基粒类囊体granumthylakold:

组成基粒的类囊体称为基粒体

5、转座子:

是一些DNA序列,能在同一细胞的不同染色体之间,或者同一染色体的不同位点之间转移。

6、细胞工程:

是在细胞水平上的生物工程,所使用的技术主要是细胞培养、细胞分化的定向诱导、细胞融合和显微注射等。

7、单克隆抗体:

将受到过外界抗原刺激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融合,融合后的细胞具有双亲的遗传性状,既可以分泌该抗原的抗体,又可以无限增殖。

8、核型分析KaryotypeAnalysis:

是在对染色体进行测量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分组、排队和配对并进行形态分析的过程。

9、基团嵌合体:

由两个或多个不同基因型的胚胎细胞合并发育而成的一个完整个体,称之为嵌合体。

10、细胞识别:

是指细胞通过其表面的受体与胞外信号物质分子配体选择性地相互作用,从而导致细胞内一系列生殖生化变化,最终表现为细胞整体地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二、问答题

1、试述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答:

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以核糖体为基础的,被其催化完成的,以原核细胞为例

(1)由mRNA、核糖体亚单位中的16srRNA、30srRNA、甲酰甲硫氨酸rRNA的反密码子及GTP和3种蛋白起始因子参与形成起始复合物。

(2)核糖体50S大亚基单位与起始复合物中的30S亚单位结合,70S的核糖体与mRNA形成起始复合物,确定读码框架

(3)肽链延伸:

①氨酰tRNA分子结合到核糖体A位点;②肽酰转移酶催化形成新肽链;③核糖体小亚单位沿mRNA由5’―3’准确移动3个核苷酸的距离,E位点的tRNA核糖体释放,另一氨基酰tRNA结合到A位点;④蛋白质合成的终止。

2、为什么说线粒体与叶绿体是半自它性细胞器?

答:

(1)线粒体和叶绿体中DNA、RNA、核糖体、氨基酸活化酶等,说明这两种细胞器均有自我繁殖所必须的基本成分,具有独立进行转录和翻译的功能

(2)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绝大多数蛋白质是有核基因组编码,在细胞质核糖体中合成,然后转移至线粒体或叶绿体内。

这些蛋白质与线粒体和叶绿体之内由其自身编码的蛋白质协同作用,在此关系中细胞核的功能更重要,也就是说它们的自主程度是有限的,它们对核遗传系统有很大的依赖性。

(3)因此,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生长和增殖是受核基因组及自身的基因组两套遗传系统的控制,所以称为半自主性细胞器

3、概述染色质的类型及化学组成

答:

(1)间期染色质可分为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

①常染色质是指间期核内染色质纤维折叠压缩程度低,处于伸展状态,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浅的染色质。

②异染色质是指间期核内染色质纤维折叠压缩程度高,处于聚缩状态,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深的染色质。

(2)染色质的化学组成是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以及少量的RNA组成。

4、简述细胞同步化的方法

答:

(1)细胞同步化分为自然同步化和人工同步化,人工同步化包括人工选择和人工诱导

(2)入工选择:

人为地将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分离开来,从而获将不同时期的细胞群种

具体方法:

①根据对数生长期的细胞附着力减弱,振荡分离后,继续培养就可获得同步分裂的细胞;②根据密度不同而采取梯度离心法

(3)人工诱导:

通过药物诱导,在细胞周期中某个特定时期使细胞同步化

主要方法:

①DNA合成阻断法:

采用低毒或无毒的DNA合成抑制剂特异地抑制DNA合成,不影响其他时期的细胞,从而将被抑制的细胞抑制在DNA合成期;②分裂中期阻断法:

通过某些药物抑制微管聚合,因而能有效地抑制细胞分裂期的形成,将细胞阻断在细胞分裂中期;③将条件依赖性突变株移到限定条件下培养,所有细胞便被同步化在细胞周期中某一特定时期。

一、名词解释

1、中心法则centraldogma:

遗传信息由DNA传向DNA,或由DNA传向RNA,然后决定蛋白质的特异性,但遗传信息不能由蛋白质传向蛋白质,或由蛋白质传向DNA或RNA。

2、扫描隧道显微镜scanningtunnelingmicroscope:

是一种探测微观世界表面形貌的仪器,主要原理是利用了量子力学中的隧道效应

3、核纤层nuclearlamina:

是位于细胞核内层核膜下的纤维蛋白质片层的成纤维网络,由1-3种核纤维蛋白多肽组成

4、受体介导内吞receptor-mediatedendocytosis:

是大多数动物细胞通过网格蛋白有被小泡从胞外液摄取特定大分子的有效途径

5、信号对答cross-talking:

信号网络系统中各种通路之间的相互关系。

6、细胞编程性死亡(或凋亡)programmedcelldeathorapoptosis:

是一个主动由基因决定的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7、检查点:

真核生物细胞在G1期的晚期阶段有一个特定时期,如细胞连续走向分裂,则可以通过这个特定时期进入S期,开始合成DNA,并继续前进,直至完成细胞分裂

8、差别基因表达differenrialgeneexpression:

在特定的时间真核细胞通过差别基因表达选择性合成蛋白质。

9、原位杂交hybridizationinsitu:

用标记的核酸探针通过分子杂交来确定特殊核苷酸序列在染色体上或细胞中位置的方法。

10、细胞质基质cytoplasmicmatrixorcytomatrix:

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降去可分辨的细胞器以外的胶状物质。

二、问答题

1、试述溶酶体的发生过程

答:

溶酶体是在糙面内质网合成的,经糖基化修饰,然后转至高尔基体,在高尔基体的顺面膜囊中寡糖链上的甘露糖残基发生磷梭化形成M6P,在高尔基体的反面膜囊和TGN膜上存在M6P的受体,这样溶酶体的酶与其他蛋白区分开来,并得以浓缩,最后以出芽方式转运到前溶酶体中,在进一步形成溶酶体。

2、图解说明减数分裂的过程及其和有丝分裂的区别

答:

①减数分裂:

前期I→中期I→后期I→末期I→前期II→中期II→后期II→末期II

↓减数分裂期I↓间期↓减数分裂期II↓

②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区别:

减数分裂连续进行两次核分裂,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结果形成4个核,毎个核只含有单倍数的染色体,即染色体数减少一半。

3、举例说明真核生物细胞的单一拷贝基因、重复基因和基因倍增现象

答:

(1)在真核生物基因组中只有很少比例是负责指导蛋白质中氨基酸组成的单一拷贝基因,另一类是中度重复序列,如Alu家族;以及高度重复的DNA序列,如卫星DNA等。

(2)基因倍增的原理是滚环复制,例如非洲爪蟾的卯母细胞的前体细胞内有500个rRNA基因单元,通过大约72小时的扩增,变为2×106个基因单元

4、何谓细胞周期?

并说明各个时期的生物合成活动

答:

(1)细胞周期:

指细胞质积累和细胞分裂的循环过程

(2)G1期:

合成细胞生长所需的各种蛋白质、糖类、脂类等,但不合成DNA

(3)S期:

是DNA的合成期,新的蛋白质同时合成

(4)G2期:

合成一定数量的蛋白质和RNA分子

(5)M期:

细胞分裂期

一、名词解释

1、促成熟因子maturationpromotingfactor,MPF:

是一种蛋白激酶,可以使多种蛋白质底物磷酸化,诱导卵母细胞成熟的物质。

2、转化细胞transformedcell:

培养条件下细胞失去接触抑制现象,成为团块状恶性癌细胞。

3、光合磷酸化photophosphorylation:

由光照所引起的电子传递与磷酸化作用相偶联而生成ATP的过程,主要发生在高等动物的叶绿体中。

4、核孔复合体nuclearporecomplex:

核质之间进行频繁的物质交换与信息交流的结构。

5、端粒telomere:

染色体的两个端部特化结构,功能是维持染色体的完整性和个体性,与染色体在核内的空间排布及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配对有关

6、醉母人工染色体yeastartificialchromosome,YAC:

由质粒PBR322、酵母菌的染色体着丝粒、四膜虫rRNA的端粒、酵母菌的自主复制序列以及一些选择标记基因构成的酵母人工染色体构建成的质粒切成丝状结构即称为YAC

7、微管组织中心:

微管在生理状态及实验处理后解聚重新装配的发生处

8、G0期细胞:

有些细胞会暂时离开细胞周期,停止细胞分裂,去执行一定的生物学功能,这些细胞称为G0期细胞。

9、隐蔽mRNAmaskedmRNA:

贮存在卵母细胞中没有翻译活性的mRNA称为隐蔽mRNA。

二、问答题

1、试述叶绿体的形态结构

答:

叶绿体由以下5个部分组成:

(1)叶绿体膜:

是双层单位膜,具有控制代谢物进出口叶绿体的功能。

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

(2)类囊体:

存在于叶绿体基质中,增加了膜片层的总面积,更有效地捕获光能,加速光反应,类囊体中光合作用能量转换功能的全部组分。

类囊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

(3)基质:

存在于叶绿体内膜与类囊体之间

2、说明线粒体的主要功能和进行这些功能活动的结构基础

答:

(1)线粒体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氧化磷酸化,合成ATP,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直接能量

(2)分子基础:

①电子传递链:

存在于线粒体的内膜上,呼吸链是典型的多酶氧化还原体系;②ATP合成酶的分子结构与组成:

ATP合成酶存在于线粒体中,是生物体能量转换的核心酶。

该酶位于线粒体内膜上,参与氧化磷酸化,在跨膜质子动力势的推动下催化合成ATP。

其分子结构由突出于膜外的F头部和嵌于膜内的F0基部两部分组成。

③氧化磷酸化作用与电子传递的偶联。

2、举例说明细胞分化中细胞核、质间的相互关系。

答:

(1)用婴儿的头犮将一种蝾螅的受精卵缢缩成有核和无核的两半,中间只有很细的细胞质颈相连。

结果有核的一半能分裂,无核的一半停止分裂。

当有核的一半分裂到16-32细胞时,如果有一个分裂球的核被挤到无核的一半,则后者也立刻开始卵裂,最后两半都能发育成正常胚胎,说明细胞核在细胞分化中的决定作用。

(2)当缢缩垂直平分灰新月区时,所产生的两半都有可能正常发育形成正常的胚胎。

但是当缢缩使全部新月区都处于半个卵时,则结果就大不一样了。

(3)没有灰新月区的一半,虽然有细胞核就能立刻卵裂.不过它最多只能发育到一团没有组织分化的细胞闭块;而含有灰新月区的另一半虽要等到上述的分裂的半个卵进行笫四次分裂时才获得一个细胞核,却可以继续发育形成一个正常的胚胎。

(4)这是因为灰新月区是细胞质主要的聚集区,没有细胞质,尽管细胞核的基因组成相同,也不能正常发育下去,说明了细胞质对细胞分化有一定的限制作用。

细胞核的决定作用和细胞质的限制作用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3、简述一种用于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实验技术原理,并说明其可以探讨哪些问题。

答:

(1)细胞融合与细胞杂交技术

①原理:

将两个或多个细胞通过灭活的病毒或化学物质介导融合在一起

②探讨:

亲本细胞的亲缘关系

(2)单克隆抗体技术

①原理:

将瘤细胞与免疫过的淋巴细胞融合。

这种杂交瘤细胞具有两种亲本细胞的特性:

即分泌抗体和无限增殖

②探讨:

用不纯的抗原分子制备纯的单克隆抗体

(3)细胞拆合与显微操作技术

①原理:

将不同来源的细胞质和细胞核相互配合,形成核质杂交细胞。

②探讨:

核质关系、细胞内某种mRNA或蛋白质功能、转基因动物和高等动物克隆。

一、名词解释

1、通道形成蛋白Porin:

膜转运蛋白的一种,形成跨膜通道

2、兼性染色质Facultativeheterochromatin:

是指在某些细胞类型或一定的发育阶段,原来的常染色质聚缩,并丧失基因转录活性,变为异染色质。

3、全能性Totipotency:

是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的潜能或特性

二、问答题

1、简述肌醇酯信号通路

答:

(1)激素→G蛋白偶联的受体→PLC→PKC→活化蛋白激酶的级联反应和磷酸化抑制蛋白→活化基因调节蛋白→入核→活化基因转录。

正常情况下,PKC以非活化形式存在于细胞质中,受激活后,转移至细胞质内侧。

(2)失活过程:

IP3依次去磷酸化形成自由的肌醇,DG一方面经DG激酶磷酸化成为磷脂酸PA,另一方面DG经脂酶水解成为单脂酰甘油。

2、高尔基体在形态结构上至少由互相联系的三个部分组成,请简述各部分的功能

答:

(1)高尔基膜面膜囊

①接受来自内质网新合成的物质并将其分类后大部分转入高尔基体中间膜囊,小部分蛋白与脂质返回内质网;②蛋白丝氨酸残基发生0—连接的糖基化,跨膜蛋白在细胞质一侧结构域的酰基化,日冕病毒的装配。

(2)高尔基中间膜囊:

多数糖基化修饰,糖脂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多糖的合成。

(3)高尔基反面膜囊及反面高尔基体网状结构:

蛋白质的分类与包装,及最后从高尔基体中输出,以及某些晚期的蛋白修饰。

3、试述胞质分裂过程中细胞骨架的作用

答:

(1)首先胞质分裂时在分裂沟的下方有微管聚集,构成环形致密层,称中间体。

(2)其次大量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在中间体处装配成微丝并相互组成微丝束、环绕细胞,称收缩环。

(3)最后收缩坏收缩,分裂沟加深,细胞膜融合,胞质分裂。

4、现有45%酒精溶液76ml,想用95%酒精将它调为70%酒精,试问需要加多少ml的95%的酒精才能达到要求的浓度?

最后70%酒精的总体枳是多少?

答:

76×45%+v×95%=(76+v)×70%

v=76ml

最后总体积为76+76=152ml

一、名词解释

1、核纤层nuclearlamina

是指位于细胞核内层核膜下的纤维蛋白皮层或纤维网络,由1至3种核纤层蛋白多肽组成

2、微粒体microsome

在细胞匀浆和超速离心过程中,由破碎的内质网形成的近似球形的囊泡结构

3、管家基因housekeepinggene

所有细胞中均要表达的一类基因,其产物是对维持细胞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4、纤维冠fibrouscorona

当着丝粒没有动粒微管结合时,覆盖在外板上的第4个区称为纤维冠

5、端粒和端粒酶telomereandtelomerase

端粒是染色体两个端部特化结构;端粒酶是一种核粒核蛋白复合物,具有逆转录酶的性质,以物种专一的内在RNA作为模版,把合成的端粒重复序列再加到染色体的3’端。

6、半自主细胞器semiautonomousorganelle:

线粒体和叶绿体具有自己的遗传物质和进行蛋白质合成的全套机构,但组成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各种蛋白质成分则是由核DNA和线粒体DNA或叶绿体DNA共同编码的,称为半自主细胞器。

7、受体receptor:

是一种能够识别和选择性结合某种配体的大分子

8、细胞培养cellculture:

将从机体取出的细胞在体外培养、扩增的技术

9、信号传导signaltransduction

将胞外位号转换为胞内化学或物理的信号,以启动一系列过程,最终表现为生物学效应

10、细胞全能性:

是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有机体的潜能或特性。

二、问答题

1、从线粒体基因组结构的特点,说明其在真核细胞进化起源上的意义

答:

(1)线粒体的基因组在大小、形态和结构方面与细菌相似,都是由单个裸露的环状双链分子构成,不含有5-甲基胞嘧啶,而且不与组蛋白结合,能进行独立的复制和转录

(2)线粒体的DNA与细胞核内的DNA在相对分子质量、碱基比例和核苷酸序列等方面均不一样,而与原核生物的极为相似。

有证据表明,线粒体具有自身DNA聚合酶及RNA聚合酶,能独立复制和转录自己特有的RNA、mRNA和rRNA的沉降系数均与细菌类似,因此可以证明线粒体可能就起源于原始真核细胞内共生的细菌。

2、现需要100ml左右的1NHCL,但手头上只有10ml的5NHCL和100ml的0.7NHCL,试问应向0.7NHCL中加入多少ml的5NHCL才能做成?

答:

设加入ml的0.7NHCL

0.7×100+5×V=100×1V=6

需要6ml的5NHCL

3、细胞膜Na+K+-泵(即Na+、K+-ATPase)输送Na+和K+的分子机制是什么?

答:

Na+—K+泵由α、β二个亚基组成,在细胞内侧α亚基与Na+结合促进ATP水解,α亚基上的一个天门冬氨酸残基磷酸化引起α亚基构象变化,将Na+泵出细胞,同时细胞外的K+与α亚基另一位点结合,使其去磷酸化,α亚基构象再度发生变化将K+泵出细胞,完成整个循环。

4、真核生物的基因调控比原核生物复杂得多,试从这两类生物的遗传物质、细胞和个体水平分析这一问题。

答:

(1)首先,从遗传物质来说,真核细胞的DNA量要比原核生物多而且基因表达调控复杂化、多层次化,转录反应有严格的阶段性与区域性,因此比起原核细胞操纵子调控基因表达以及转录翻译同时同地进行的方式要复杂得多

(2)其次,在细胞特征上,原核细胞核膜、核仁、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和细胞骨架都没有,而这些在真核细胞中全有,也可以看出真核细胞的各细胞器所对应的基因调控比原核细胞要复杂

(3)最后,真核细胞增殖经过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而原核细胞只有有丝分裂,其调控方式也比较简单

5、简述一种用于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实验技术原理,并说明其可以探讨哪些问题。

答:

(1)真核细胞是由细胞核和细胞质两大部分组成,为方便研究,创建了细胞拆合技术,即把核与质分离,再把不同来源的细胞和细胞核相互配合,其中物理方法就是用机械方法或短波光把细胞核去掉或使之失活,再用微管吸取其它细胞的核,注入到去核的细胞质中,组成新的杂交细胞。

(2)这项技术不仅成为核质关系,而且也是细胞内某种mRNA或蛋白质功能等基础研究的重要手段,并在转基因动物、高等动物克隆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取得重大的突破。

一、名同解释

1、细胞学说celltheory:

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2、ES细胞:

即胚胎干细胞,胚胎发育的囊胚期的原始内层细胞。

3、嵌合体chimera: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通过显微操作抽取一部分细胞,加入从其它胚胎里抽取的细胞,并发育形成的个体称为嵌合体

4、交叉chiasma:

在减数分裂双线期,同源染色体仍然联系的部位称为交叉

5、Hayflick界限Hayflicklimitation:

细胞,至少是培养的细胞,不是不死的,而是有一定的寿命,它们的增殖能力不是无限的,而是有一定的界限。

6、中膜体

又称间体或质膜体,是原核细胞所特有的结构,由细菌细胞膜内陷形成,其形状差异较大。

中膜体与DNA有联系,推测中膜体可能起DNA复制的支点作用。

7、拟核:

原核生物细胞只具有原始形态的核,没有核膜和核仁

8、导肽:

蛋白质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以后,在某种信号序列的引导下,转移到线粒体、叶绿体和过氧化物酶体中去,这个引导序列称为导肽。

9、同源染色体

减数分裂前期I,两组染色体沿着长轴紧密结合在一起,彼此配对;在每对中,其中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称为同源染色体。

10、细胞分化

由一种相同的细胞类型经细胞分裂后逐渐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形成稳定性的差异,产生不同类型细胞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

细胞分化是多细胞有机体发育的基础和核心。

二、问答题

1、列举1-2个实验依据说明细胞分裂过程中微管在细胞分裂后期的作用。

答:

Mad2可以与后期促进因子复合体APC及其他相关物质结合,抑制APC活性,阻止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