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总结与心得体会精品多篇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71178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总结与心得体会精品多篇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总结与心得体会精品多篇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总结与心得体会精品多篇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总结与心得体会精品多篇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总结与心得体会精品多篇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总结与心得体会精品多篇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总结与心得体会精品多篇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总结与心得体会精品多篇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总结与心得体会精品多篇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总结与心得体会精品多篇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总结与心得体会精品多篇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总结与心得体会精品多篇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总结与心得体会精品多篇文档格式.docx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总结与心得体会精品多篇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总结与心得体会精品多篇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总结与心得体会精品多篇文档格式.docx

1、学生心理健康普查、排查制度和汇报制度。

新生入校后,各班将在学校心理咨询室指导下,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和筛查,建立新生心理健康档案。

对老生于放假前或返校后进行心理排查。

平时在班主任工作班会上,班主任及时向上反馈学生信息,制订出个体干预计划。

2、学校建立了四级干预系统。

一级系统以早期发现为主,二级系统以预防为主,三级系统以咨询为主,四级系统以治疗为主,有针对性地制定个体干预计划,包括措施、预案和定期谈话制度。

四、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方法

1.电话危机干预:

比较方便、及时、且经济、保密性强。

难度较大,因为互不见面,声音是获得信息、施行干预的唯一途径。

治疗者的任务应迅速从音调、语气及简洁应答中判断求助者的心理状态,基本干预策略是先稳住对方的情绪,导其倾诉,晓之以理。

2.面谈危机干预:

基本方法为倾听、评价及干预,干预措施包括

①调整认知。

②改善应对技巧。

③松弛训练。

④充实生活内容。

⑤扩大交往,建立支持系统。

五、设立校“心理危机干预中心”

1、负责全校心理危机干预年度工作规划,日常工作落实、心理危机救治、专兼职教师培训等。

2、建立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库录入制度、危机事件及时汇报及处理制度、问题学生转学和转介制度、咨询督导室轮流值班工作制度及休学、缓考等建议制度。

3、开展每生每年的心理危机预防工作。

建立心理咨询室,配备电脑等设施。

4、将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转介到精神卫生中心心理门诊治疗。

聘请精神卫生专家来校坐诊,对一般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初步诊断,提出相关建议。

主动与家长保持联系,共同开展治疗救助工作。

5、有针对性的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危机干预活动。

开辟“绿色心理通道”。

六、做好心理健康教育主渠道的工作: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对学生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他们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尽快适应新的要求,帮助他们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健康的心理是青少年有效学习和健康生活的前提。

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塑造健康人格,开发心理潜能,预防心理疾病,让他们突破情绪抑郁时的自我封闭,乐观地看待人生,在激烈的角逐中不迷失自我,以增强抵御能力。

2、主要通过个别心理辅导、团体辅导以及心理讲座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等,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

普及心理知识,疏通信息网络,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心理危机预警机制致力于心理危机的形成、爆发前的预测和干预,是一种超前的干预机制,是通过预警系统对预警对象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和研究,及时发现和识别潜在的或现实的危机因素,进行系统评估,采取防范措施,减少心理危机发生的可能性、突然性和意外性,将可能发生的心理危机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的一种系统和机制。

3、在学生中积极开展生命教育,培养他们认识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珍爱生命的意识;

进行青春期生理知识和性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课程,积极参与解决学生发展中的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心理抗挫和保健能力;

介绍心理危机干预和应对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危机应对技巧、危机耐受力和危机免疫力等,预防危机的发生。

心理危机干预的认识与体会2

通过应用心理学课关于心理危机干预这一小节课程的学习,使我对于心理危机与心理危机干预的定义有了初步认识,同时对于心理危机干预的实施原则与具体运用有潜在的了解,最后通过心理危机干预在汶川地震以及台风受灾区灾后重建中的重要意义。

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心理危机及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危机是指由于突然遭受严重灾难、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压力,使生活状况发生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出现了用现有的生活条件和经验难以克服的困难,以致使当事人陷于痛苦、不安状态,常伴有绝望、麻木不仁、焦虑,以及植物神经症状和行为障碍。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针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及时给予适当的心理援助,使之尽快摆脱困难。

那发现有人存在心理危机时,当我们要对其实施心理危机干预时,必须要掌握一定的原则,使干预达到最佳效果。

其基本原则包括:

(1)迅速确定要干预的问题,强调以目前的问题为主,并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2)必须有其家人或朋友参加危机干预;

(3)鼓励自信,不要让当事者产生依赖心;

(4)把心理危机作为心理问题处理,而不要作为疾病进行处理。

了解完关于心理危机干预的基础知识,那么在哪些情况下人们会产生心理危机呢?

经过老师的归纳讲解,主要包括这么几个原因,分别是:

急性残废或急性严重疾病;

恋爱关系破裂;

突然失去亲人或朋友;

重大财产损失;

重要考试及晋升失败;

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等。

在实际中,这些造成心理危机的原因可能并不是单独起作用,更多的情况是同时对人们心理造成危机。

例如自然灾害可能造成亲人或朋友的离世及自身严重疾病和重度残疾,那么这些原因都可能集中在一起造成心理危机的产生。

在实际生活中,可能一件不幸的事并不能造成人们心理危机的产生,但当不幸的事接踵而至时,恋爱的失败,事业的不顺再加上亲人的离世等一系列的原因堆积而成所产生的心理危机比单独某个原因造成的可能更棘手更难以处理。

我们必须尽早地找出其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这样才能在尽快的时间内实施心理危机干预,防止其发生过激行为。

那对于心理危机的干预,专业心理咨询者及工作人员有关于危机干预的六步走策略。

1、确定问题:

即从求助者的角度,确定和理解求助者本人所认识的问题,为了帮助确定危机问题,推荐在干预开始时,使用核心倾听技术:

同情、理解、真诚、接纳以及尊重;

2、保证求助者安全:

在危机干预过程中.危机干预工作者应将保证求助者安全作为首要目标;

3、给予支持:

强调与求助者沟通与交流,使求助者知道工作人员是能够给予其关心帮助的人;

4、提出并验证可变通的应对方式:

这一步侧重于求助者与工作人员常会忽略的一面——有许多适当的方法或途径可供求助者选择;

5、制定计划;

6、得到承诺。

心理危机在前些年并不为人所重视,人们普遍对于心理方面的问题不够了解,几乎忽视这一方面的问题,所以当心理产生危机,并且危机达到一定程度时,人们便手足无措,不知道该如何解决。

随着社会压力的加大,人们或多或少存在心理问题,但社会各界对这个问题不够重视。

心理危机干预受到社会重视缘于汶川地震中,心理危机干预对于灾后的灾民心理信心重建,灾民心理问题的解决提供巨大帮助,从而令社会各界开始关注人们的心理问题,关注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性。

自从08汶川地震之后,心理危机干预得到广泛重视,其作用也日益突显,对于各种自然灾害后的受灾群众的信心恢复,心理危机的解决提供帮助。

除了汶川地震外,玉树地震、雅安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后的灾后重建中,都会有心理危机干预人员的身影,为受灾地区的学生、妇女儿童以及老人提供心理危机干预帮助,帮助受灾民众迅速恢复信心,使灾民免于心理危机的困扰,积极投入灾后重建的工作。

当然除了近几年发生的重大地震灾害外,各个地区或多或少会存在其他类型的自然灾害,这些灾害可能没有引起巨大的财产损失,因而人们并没有对其产生足够的重视,事实上这些自然灾害对于弱势群体也会产生心理上的问题。

例如,在浙江沿海地区的台风灾害,人们对其的认识还局限于造成的财产损失,而对其所能造成心理层面上的问题还是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在案例中,浙江沿海地区某个小女孩因为台风灾害失去亲人而产生心理问题,因而影响到正常的生活,而家长老师却对其束手无策,最后通过心理危机干预人员的介入,经过干预方法的使用,找到了女孩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从而根据原因采取一系列方法,对于小女孩实施危机干预,帮助其摆脱心理问题的困扰。

这也是心理危机干预又一次运用于灾后重建中发挥作用的例子。

当然危机干预不只是运用于自然灾害的重建,当代社会中各式各样的压力对于人们所造成的心理问题,心理危机干预也具有运用的价值。

心理问题的产生具有各式各样的原因,心理问题产生的危害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所以当心理危机产生时普遍没有应对之策。

这需要我们都要学习心理危机及危机干预相关的知识,对于心理问题产生应有的重视,切不可忽视之。

心理危机干预对于灾后心理危机的消除具有作用,对于一般心理问题也具有帮助。

因而学习心理危机干预,可以有助于我们处理突发的心理问题,解决心理危机所造成的危害。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培训心得3

4月18至19日两天时间,我有幸参加了在台州学院临海校区举办的北京大学徐凯文博士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专题培训,收获很大。

为了便于大家学习,我按章节进行了详细梳理。

第一讲:

九〇后大学生肿么了?

首先,徐博士从原北大校长周其凤、北大党委书记朱善璐、富士康老总郭台铭、IBM的困惑谈起,揭露90后大学生越来越让人难以理解,给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

接着,他就北大入学大一新生的自杀率逐年增高这一事实进行了阐释,他认为,大一新生多为带病入学,是当前变态的高考教育体制所带来的结果。

然后,徐博士将复旦大学投毒事件和北京大学学生用刀伤人事件的媒体报道进行了比较,让我认识到在报道危机事件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1.利用官方网络平台第一时间发布信息,并持续提供最新消息,这样做能够有效阻止谣言四起。

2.对(自杀)危机事件的信息报道不宜过于详细,尤其是不能包含细节,避免有人效仿。

因为诸多事实表明,媒体报道的(自杀)细节越多,(自杀)模仿行为就会越多。

3.发布的信息要客观真实。

4.发布信息时不要将焦点关注在事件的起因上,而应该将焦点放在对受害者的人文关怀上。

紧接着,徐博士又从为洗刷“死亡之桥”而改造后的韩国麻浦大桥高自杀事件讲起,向我们阐明了自杀的著名效应、模仿效应和呼救效应,同时也告诉我们:

自杀是可以预防的。

然后,徐博士紧密结合自己的调研和所干预的个案,向我们阐述了中国人精神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尤其是抑郁症和神经症;

自杀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有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文化因素;

自杀在理论上是可以预防的,从中国大学生的自杀率显著低于美国大学生的自杀率这一事实发现,在高校教育管理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中国高校大学生的自杀率之所以低于其他国家和中国其他群体,是因为有一支强大的辅导员队伍。

据北京大学统计,危机事件的反馈有73%来自院系,自己求助的仅有18%。

由此可知,院系辅导员的作用甚为关键,做好危机干预的

第一步是要学会识别心理危机事件,并做好信息上报至关重要。

最后,徐博士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特点进行概括:

1.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和严重,主要体现在极端个案;

心理危机问题越来越多,心理健康问题主要以神经症为主要问题类型,越来越多呈现出人格障碍问题为主要问题类型和工作难点。

2.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仅是心理咨询或治疗问题,而与社会文化因素密切相关。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家庭结构的不稳定,早期创伤和寄养经历,应试教育体制等成为心理问题的越来越重要的根源。

3.理想、信仰、价值观、生命价值与意义、学习价值与意义等成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第二讲:

理解危机中的人

在徐博士的精心安排下,我们中午利用休息时间观看了电影《少女初体验》,直观地了解到抑郁症病人自残、自杀的原因。

在下午的课程中,徐博士紧密结合电影情节和多个案例讲起,让我很形象深刻地认识到:

1.失恋只是自杀的诱因,其核心原因来自家庭。

2.对于人格障碍患者,很重要的是重新获得关心与界限。

3.有儿童期虐待和家庭功能失调、强奸与性侵犯的人属于高危人群。

性侵创伤后,当事人一般会有压力减少行为:

自毁行为,无节制地狂欢、发泄,过度地和不适应地性行为等。

4.在处理群体性的PTSD时,一定要团队工作,做到彼此相互支持、及时督导,否则很快就会崩溃,出现替代创伤。

第三讲:

心理危机的行动干预

首先,徐博士提出心理危机干预的树理论。

他指出,树理论对于心理危机的评估与治疗是非常有效的。

树理论对自杀风险个案评估的有效性高达90.1%,远高于MMPI的有效性(26.2%)。

他把一个人看做一棵大树,树根是指家庭与依恋关系,树干是指社会支持和信仰、价值观,树叶是指成就感、自我实现,阳光雨露是指社会环境。

接着,徐博士利用10道测验题目指出了我们对自杀的认识误区。

我认识到了:

1.自杀身亡的人中有25%-50%的人曾有过尝试自杀。

因此,在工作中,我们一定要掌握曾有自杀尝试的学生信息,并给予高度关注。

2.心理健康与性格外向、内向无关,性格奔放活跃的人也可能出现问题;

性格外向的也会有抑郁,是常被我们忽视的微笑抑郁或阴性抑郁。

3.谈论自杀的人不会自杀,这是错误的。

谈论或关注自杀十之八九是一个呼救的信号,我们应该科学决断,不能自欺欺人。

4.考试、失恋不是心理危机的根本因素,社会支持系统缺失才是根源。

5.有自杀倾向的人恢复正常时,危险并没有结束,心理危机者往往经历一个“挣扎—呼救—平静”的过程,平静期往往是最危险期。

因此,对于刚康复出院的病人,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关注和干预。

6.心理干预是干预者不能回避自杀等敏感问题,需要用坦诚和专业与被干预者建立信任关系。

与有自杀倾向的人谈论自杀并不会引发他下决心自杀。

7.如果一个人已经下定决心要自杀,他人则通常无法控制。

这种认识错误的,因为没有谁真的想死,自杀成功的人多是因为身边没有人制止,或者没有人可以求助。

在我国,人没有自杀权,阻止他人自杀不属于侵权行为。

下午,徐博士从“如何拯救危机干预67小时”个案出发,对咨询师的评估记录和干预过程进行点评,指出了该咨询师的诸多不当之处,同时也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了不同情况下的危机个案处理办法。

具体如下:

1.危机干预的首要原则是保障安全。

不管危机个案在哪里,我们最重要的是要确保当事人的生命安全,打探当事人的地点、通知他的紧急联系人,确保他的身边有人,暂时打消自杀念头。

2.做好自杀风险评估是心理危机干预的第一步。

家族有精神病史、身体久治不愈无比疼痛、人际关系问题、被抛弃或被拒绝、丧失、工作和经济状况差,使用网络等媒介发表自杀相关文章、诗句、说说、日记、艺术作品等发布自杀信息时,我们应该提高警惕,做好监视。

3.自杀风险的警示主要有4个:

1)自杀计划的特性,越详细越危险;

2)自杀方式的杀伤力,越危险,自杀风险越高;

3)选用未完成计划的方法的可行性(帮助当事人寻找替代自杀的方法);

4)在计划中帮助个案的可能性(家人和朋友都是可以利用得资源,身边有人可以避免当事人自杀)。

4.徐博士分享《自杀自伤评估表》,根据评分进行判别其自杀风险高低。

如果是0-2分,则可以让当事人回家,需要进一步观察随访;

3-4分,则需要报告院系领导、院系辅导员,密切观察随访,24小时监护,24小时候再做评估,可联系家长;

5-6分,报告院系领导,院系辅导员,做好密切观察随访,通知父母,送精神科门诊或精神科会诊,24小时监护,强烈建议住院治疗;

7-10分,通知父母,立即住院。

5.康复后的个体回到生活环境后一定要解决“社会支持”问题,解决问题远不如建立关系重要。

6.心理干预必须要团队协作。

在干预团队中,学校领导充当“司令员”角色,心理咨询师及督导担任“参谋长”角色,学生工作者担任“主战部队”角色,精神科医生及医院担任“攻坚部队”角色,学校保卫部门担任“辅助战斗部队”角色。

7.发现自杀危机事件时,院系必须做两件事:

通知父母前来、对当事人给予24小时监护。

8.通知父母,父母均不能或不愿意前来时,我们务必要求家长授权监护人,办理住院手续,一定可以保证当事人的生命安全。

联系家长时,我们要向家长如实反馈学生情况;

不让家长告知学生要到学校事宜,不要提及学校发生的事情;

向家长保证,在家长到校之前,我们会安排24小时监护保证当事人安全。

9.家长不同意授权,也不前往学校时,可要求家长发个《免责声明》,并注意全程录音。

如若家长也不同意发免责声明时,我们可告知家长精神卫生法第二十八条内容,告知家长我们可联系当地公安机关交由公安机关处理。

10.24小时监护是指分分秒秒都在视野范围中。

安排监护房间时,尽量选择一楼房间,房间内无煤气,无刀具等锐器;

陪护人尽量选择有责任心的并且与当事人关系要好的人来做;

陪护人分分秒秒看护,不让当事人离开视线,重点看管好门、窗位置。

最后,徐博士总结心理危机干预要做到九点:

1.付出任何努力让个案放弃他所选的方法;

2.减压,评估导致自杀想法的应激源,设法处理;

3.要打破保密原则,而且要通知其家人或朋友(妥善保管相关材料,如遗书等);

4.不管年龄多大,都要建立一条[生命线](电话保持畅通);

5.和个案订不伤害协议;

6.立即处理;

7.尽快约定下次访谈时间;

8.制定行动计划;

9.随时可用电话联络到

本次培训是我感觉收获最大、指导性最强、专业性最强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两天的培训告诉了我下一步应该如何更有效地筛查出高危群体,如何建立危机干预机制以预防和应对危机事件的发生。

这是一次非常专业的培训,我相信这对我以后的学生工作会有很大帮助,非常感谢台州学院提供的培训机会,也希望我们学校多提供一些诸如此类的高质量的培训。

20XX年度的心理危机干预总结材料4

一般而言,心理危机是指人所处的紧急状态。

当个体遭遇重大问题或变化发生使个体感到难以解决、难以把握时,平衡就会打破,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扰,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继而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动的紊乱,进入一种失衡状态,这就是危机状态。

我们关注心理危机,更要知道心理危机干预。

心理学领域中,危机干预指对在心理危机状态下的个人采取明确有效措施,使之最终战胜危机,重新适应生活。

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目的有二:

一是避免自伤或伤及他人,二是恢复心理平衡与动力。

为避免此种情况的发生,我系在XX年度制定了一系列心理危机干预实施方案,也取得较好的效果。

重点对一下几中情况作心理危机干预:

一、对有学业心理障碍学生干预措施

1、让学生想学——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1)变革师生教学关系

(2)确立合适的学习目标

(3)增强“麻辣教师”的吸引力

(4)激发学习的成功感

(5)及时给予针对性反馈

2、指导学生会学——元认知与学习策略训练

元认知即学习者对自己认知的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体验、监控等三个方面。

3、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1)多元智力

(2)学习风格差异

(3)学习风格——专业匹配性与个别化教育

二、对有自杀意念学生的干预措施

高校危机干预的策略,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

大学生自我伤害与自杀的高危人群:

外部因素刺激,经济困难,学业危机,恋爱失败,躯体疾病,染上恶习等。

情绪低落、悲观抑郁,性格孤僻内向,与周围人缺乏正常的感情交流,有严重不良的家庭成员环境,缺乏明确的生活目标和信心,易产生悲观失望的体验,诉说准备自杀的想法或过去有自杀的企图。

三、对网络成瘾行为学生的干预措施

由于过度使用网络导致明显的社会、心理损害的一种现象。

这些网络成瘾与赌博成瘾者非常相似,均为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行为冲动失控,导致上网者学业失败、工作表现差、婚姻不和谐甚至离异。

一些研究描述网络成瘾者的表现,对网略有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不断增加上网时间,从上网行为中获得愉快和满足,上网后感觉到快乐;

在个人现实生活中花很少时间参与社会活动与他人交往,以上网来逃避生活中的烦恼和情绪,倾向于否认过度上网给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造成的损害。

四、对大学生情感障碍的干预措施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内容丰富。

首先,防患于未然,以往心理危机干预多是在发现大学生群体产生心理危机的前提下,而后采取心理危机干预措施。

其次,统揽大局。

传统的干预体系通过采用一套较为详细和全面的指标体系对大学生心理危机问题进行评定。

再次,授之以渔。

心理危机归根结底是由价值观的偏离引起的,因而专业人员针对当事人价值观的偏差采取治疗措施。

最后,重点突出。

将当事人重塑之后的价值观与预定的价值观目标进行对比,将更易于对治疗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修改和补充。

通过一系列心理危机干预措施,我系学生心理状况表现良好,并未出现严重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