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设计基础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13436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89.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4设计基础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04设计基础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04设计基础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04设计基础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04设计基础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04设计基础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4页
04设计基础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4页
04设计基础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4页
04设计基础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4页
04设计基础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4页
04设计基础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4页
04设计基础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4页
04设计基础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4页
04设计基础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4页
04设计基础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4页
04设计基础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4页
04设计基础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4页
04设计基础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4页
04设计基础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4页
04设计基础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4页
亲,该文档总共6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4设计基础教案.docx

《04设计基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4设计基础教案.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4设计基础教案.docx

04设计基础教案

闽北职业技术学院

教案

 

2010~2011学年第一、二学期

 

课程名称:

设计基础

授课教师:

游伍平、季勇、蒋维清、黄丽萍、刘泽玥

课程所属系(部):

艺术与传播系 

 

课程名称:

设计基础

授课班级:

10级服装设计、10级室内设计

课程类型:

□理论课  █实践课

总学时:

132

学分:

8学分

使用教材:

自编讲义

教学方法、手段:

讲授、辅导、讨论、图片分析

考核方式:

完成作业情况及作品质量

主要参考书目:

1.梅爱冰、冉冉、李淑琴主编《平面构成》科学出版社2008年

2.黄刚著《平面构成》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年

3.满懿编著《平面构成》辽宁美术出版社1998年

4.赖小娟主编《色彩构成》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

5.林家阳著《设计色彩教学》东方出版中心2007年

6.毛德宝编著《设计色彩》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

7.常红兵、李凯洲主编《立体构成》大象出版社2007年

8.魏婷编著《立体构成》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9.赵殿泽编著《立体构成》辽宁美术出版社1991年

 

授课日期:

年月日-节

标题:

第一部分平面构成一概述与造型要素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平面构成中点、线、面等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产生对这门课程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明白构成课训练对培养设计素质的意义和作用。

授课时数:

4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明确课程意义,界定教学内容,弄清教学目的,了解教学手段;

难点:

对平面构成造型要素(点、线、面)的理解。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概述与造型要素

1.1平面构成概述

一平面构成的概念

“构成”具有“组构”与“合成”之意,就是将相同或不同的形态单元重新组合成新的视觉形象。

“构成”是设计界共通的图形语言平台,是一种艺术设计专业的常用术语。

所谓平面构成探讨的是二度空间的视觉语法,主要是研究在二维平面中如何创造和美化形象,其终极目标在于创新思维的开发和培养。

具体来说是运用点、线、面(包括形),在二维的平面内按照一定的形式规律和形式法则进行组构、打散再合成,从中获得有意味、有创意的美的平面图形。

平面构成是系统训练各种构成技巧和形式手法,以培养设计者的创新意识为目的,为提高设计综合能力打下基础。

二平面构成是构成和设计的基础

平面构成作为设计的基础训练,在于着重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其单纯性表现在摒弃功能,材料,工技,造价等关系涉及的思考,而把注意力集中于造型能力的训练.特别在通过抽象形态体现形式美的法则,培养形象思维的敏感性,反映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理想,是一条必经的途径。

平面构成提供的形态和视觉形式的训练,有广泛的指导作用。

同样作为基础课的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包括光构成,都有各自的研究重点。

但是色彩、立体和空间以及光的存在,在人们的视觉中都是和一定的形态结合在一起的。

都有点、线、面等基础形态,以及对比与调和等关系的处理,只不过关注的重点有所变化而已。

平面构成也是设计的基础。

现代设计领域的划分有多重标准,通常接照呈现的形式分为:

二维空间的平面设计、三维世界的立体和空间设计以及带有时间因素的多维设计。

每个类别里又有各个具体的应用门类。

平面构成讨论的问题在各种设计形式中都存在,并且都是基础问题。

在设计教育的课程体系中,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色彩构成同属于设计基础课程,是从基础绘画到设计的起步阶段。

三平面构成的目的意义及学习方法与应用领域

(一)构成的目的意义

构成是一个富有弹性的模式,它包括设计语言和设计思维两方面的训练。

构成本身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种手段,一个开始进入设计状态的准备过程。

除了形式感训练外,构成的重要目的是创新能力和设计思维。

构成的原理中,包含了一些方法和规律,这是形态和设计的共性;寻找新的设计形态,挖掘原有形态新的感受,把这些大家都熟悉的设计“语汇”以新的方式呈现和组合,形成新的视觉形式,这就是设计创新的开始。

不断地试验,广泛地借鉴和吸收,增加对形式的感受,甚至产生一些偶发形态,这是构成,也是设计创新的重要源泉。

构成的弹性在于,可以先不考虑设计的具体应用和功能,仅集中注意于形式的创新体验,作大量的“资源储备”,一旦结合了目的和功能,就可以发展成完整的设计。

通常来说,设计需要具备这几方面的能力:

观察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表现能力。

前三个方面可以归纳为感知能力。

设计是心、手、脑的结合,感知能力体现在对视觉和表现形式有敏锐的感觉和构思判断能力。

通过构成的练习,可以从构成的角度分析理解设计作品。

构成的原理本身就是大量的观察归纳总结的结果;构成的很多练习也是训练你对视觉元素的理解和表现力。

若能把构成的分析方法运用到生活中,你会在生活和自然界得到更多的启示,更能理解感受寻常事物中的美的形式。

这就形成一种综合的感受,成为构思和创意的基础。

总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为今后的专业设计构思提供方法和途径,也为将来的专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学习方法

1、借鉴前人的经验,立足与时代,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开拓思路,发挥想象力,引发构思、培养独创精神;

3、通过对平面构成基本原理的学习,掌握构成的组织方法;

4、在研究理论的基础上,尝试多种材料、工具及技法表现,力求新的组织方法。

(三)应用领域

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也随之发展成为现代造型设计教学训练的基础。

本世纪70年代以来,平面构成已经在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纺织印染设计、时装设计、书记装桢设计、舞台美术、商业美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领域广泛运用。

四平面构成的材料与用具(略)

1.2造型要素

构成设计中的点线面是一切造型要素中最基本的,它存在于任何造型设计中。

对于一个设计者来说,点线面的构成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研究这些基本的要素及构成原则是我们研究其它视觉元素的起点。

点线面通常由被称之为“构成三要素”。

一点

(一)点的概念

从几何学意义上说,点是只有位置而没有大小的,点是线的开端和结束,是直线与直线的相交。

点是平面构成中相对较小的元素,它与面的概念是相互比较而形成的。

点通常指小的东西,但具体小到什么程度才能给人以点的视觉感受,必须在一定的环境对比下才可以确认。

璀璨的星空布满了小的亮点,但是我们看到的“星星点点”往往比地球大得多。

严格地说,点只有位置,没有大小和形状,但是生活和设计中的情况却往往复杂和有趣得多。

(二)点的形态

1、体积小而分散的事物:

芝麻、沙粒等。

2、远距离的、大空间对比下的:

星座、远处的灯火、远帆、地图上的城市等。

3、处于交叉位置的:

围棋线的交点、面的交点等。

4、符号的一种:

逗号、引号、盲文、音符等。

5、短小有力的笔触和痕迹。

归纳起来,点通常具有这样一些特征:

面积小的、弱的、处于两头和交叉位置的、分散的等等。

点既是自然形态,也是人文形态,它们来自于生活中的场景和长期的历史发展。

专题讨论:

点的形态

注意:

1、只要是相关的,都记录下来,数量和质量都要。

所发现的事物先不要给予评价,或互相否定。

2、点的形态的联想要分类别,不必集中于一个类别,主要锻炼发散性思维、跳跃性思维。

3、控制时间和节奏,组与组之间不要互相讨论和参考。

4、语言和形象可以互相补充,不拘形式和细节。

(三)点在应用中多变的特征

1、不同的点会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

我们通常用一些形容词来表达这些感受,比如大小、虚实等。

2、点的视觉强度并不和面积大小成正比,太大、太小都会弱化点的感受。

3、点通常是在比较的环境中得以确认自己的位置和特征。

4、单个点会吸引并停留视线,产生强调作用;多个的点会使视点往返跳跃,分散其力量。

5、点的位置很重要,画面中心的点比较稳定,边缘的点有逃逸的倾向。

6、很多的点间距很近,连续排列就给人线的感受,这就是点的线化和面化。

7、一些点的特效会产生特殊的感受和趣味。

(四)点的情感

在平面构成中,作为视觉形象的点由于大小、形态各异,在排列中的多样化使点也具有丰富的情感,不同的点具有不同的情感表达。

1、圆点具有完美、圆润、充实、饱满、运动的感觉;

2、方点具有沉稳、静止、坚实和次序感的特点;

3、多变和异形点具有紧张、尖锐、不安定机自由、随意的感觉;

4、不规则点由于没有规则的形状,所以性格富于变化、显得自然、生动;

5、大点具有简洁、单纯、单一的感觉,小点具有琐碎、有光泽、丰富的表情。

(五)点的构成形式

1、不同大小、疏密的混合排列,使之成为一种散点式的构成形式。

2、将大小一致的点按一定的方向进行有规律的排列,给人的视觉留下一种由点的移动而产生线化的感觉。

3、以由大到小的点按一定的轨迹、方向进行变化,使之产生一种优美的韵律感。

4、把点以大小不同的形式,既密集、又分散的进行有目的的排列,产生点的面化感觉。

5、将大小一致的点以相对的方向,逐渐重合,产生微妙的动态视觉。

6、不规则点的视觉效果。

二线

(一)线的概念

线是具有位置、方向和长度的一种几何体,可以把它理解为点运动后形成的。

几何学上的线是没有宽度的,但是现实和设计的视觉形态中的线,不仅有宽度,而且有丰富的变化,是非常敏感和多变的视觉元素。

在设计中的作用也非常大。

从几何学角度上看,线只有长短、方向和位置而没有粗细之分。

线条增加其宽度会倾向于面的特性,粗的线能增加力度和厚重感。

细的线显得纤细、敏锐而柔弱,锯齿状的线因其强烈的刺激性而产生不舒服的感受,粗糙的线会令人产生受阻的苦涩。

线通过集合排列形成面的感觉,应用线的粗细的变化、长短变化、疏密变化的排列可以形成有空间深度和运动感的结合。

(二)线的分类与特性

1、线的分类:

直线:

折线、平行线、虚线、交叉线、发射线、斜线等。

曲线:

弧线、旋涡线、抛物线、波浪线、圆、椭圆、任意封闭曲线等。

直线具有男性的特征,它有力度、相对稳定,水平的直线容易使人联想到地平线。

曲线则具有女性化的特点,具有柔软、优雅等感觉。

曲线的整齐排列会使人感觉流

畅,让人想象到头发、羽絮、流水等,有强烈的心里暗示作用,而曲线的不整齐排列会使人感觉混乱、无秩序及自由。

2、线的特性:

直线的特性:

明快、简洁、力量、通畅、有速度感和紧张感。

曲线的特性:

丰满、感性、轻快、优雅、流动、柔和、跳跃、节奏感强。

曲线可分为圆和圆弧形态的几何曲线,圆规画出的曲线,用手工画出的

自由曲线和用曲线规画出的曲线。

几何曲线具有现代感和准确的节奏感。

自由曲线具有柔和自由感和变化的节奏感。

细线的特性:

纤细、锐利、微弱、有直线的紧张感。

粗线的特性:

厚重、锐利、粗犷、严密中有强烈的紧张感。

长线的特性:

具有持续的连续性、速度性的运动感。

短线的特性:

具有停顿性、刺激性、较迟缓的运动感。

水平线的特性:

安定、左右延续、平静、稳重、广阔、无限。

垂直线的特性:

下落、上升的强烈运动力,明确、直接、紧张、干脆的印象。

斜线的特性:

倾斜、不安定、动势、上升下降运动感,有朝气。

斜线与水平线、垂直线相比,在不安定感中表现出生动的视觉效果。

3、线的构成

(1)面化的线(等距的密集排列)。

(2)疏密变化的线(按不同距离排列)透视空间的视觉效果。

(3)粗细变化空间,虚实空间的视觉效果。

(4)错觉化的线(将原来较为规范的线条排列作一些切换变化)。

(5)立体化的线和不规则的线

三面

(一)面的概念

面按照数学的解释是线移动的轨迹。

通常的视觉上,任何点的扩大和聚集,线的宽度增加或围合都形成了面。

而给人的最重要的感觉是由于面积而形成的视觉上的充实感。

面是点的密集,或线的移动轨迹。

通常的视觉上,任何点的扩大和聚集,线的宽度增加或围合都形成了面。

而给人的最重要的感觉是由于面积而形成的视觉上的充实感。

(二)面的分类(面是和“形状”最密切的形式)

1、几何性的面:

用数学的方式构成的形态。

如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形、五角形、矩形等。

2、直线性的面:

用直线任意构成的形态。

3、有机性形态的面:

用自由的弧线构成的形态。

4、不规则性形态的面:

用直线和自由弧线随意构成的形态。

5、偶然性形态的面:

由特殊的技法意外偶然得到的形态。

如敲打、泼撒。

6、徒手性形态的面:

不用任何几何器械辅助,而用毛笔徒手绘写的形态。

(三)图与底,正与负的形象

形象:

一切可见物的外形、特征或是设计借以表达一定含义的视觉元素通称为形象。

在平面上,最先吸引人的视觉的,占有空间的形象被称为“图”。

反之,后退的在“图”周围的空间的形象称为“底”。

若“图”在前面,“底”是背景,这种形象就称为正的形象。

反之如果形象实际上是平面上的一个“洞”(空白)则此形象就“底”,“洞”的周围就形成“图”这种形象就是负的形象。

“图”和“底”总是相互陪衬着的。

“图”和“底”的关系并非总是很清楚的,在形象以不同的方向转换的时候,当形象的一部分被框架骨格线分割或者切除,或者形象和形象之间联合起来的时候,何者为“图”,何者为“底”,就不十分明显。

因而就很难辩认出某种形象究竟是正形还是负形,这种构成中所产生的“图”和“底”也就是“正”与“负”随时变化的关系为设计构成中的填色来选择图形,使图形具多样性提供了较多的可能。

(四)面的构成形式

1、几何形的面,表现规则、平稳、较为理性的视觉效果。

2、自然形的面,不同外形的物体以面的形式出现后,给人以更为生动、厚实的视觉效果。

3、徒手的面。

4、有机形的面,得出柔和、自然、抽象的面的形态。

5、偶然形的面,自由、活泼而富有哲理性。

6、人造形的面,较为理性的人文特点。

1.3造型基础

一基本形的概念

在平面构成中基本形是由点、线、面组成的。

由点、线、面组合起来的基本形,往往代表着设计者思想的不同含义和感情色彩。

一个点、一条线、一块面,不能说明什么,但是把它们根据一定的构成原则巧妙地进行排列组合,便会得到千姿百态的新的形象和好的构成效果。

一个优秀的设计家在设计时往往是根据不同的场合。

不同的气氛,不同的地域,以及设计者所受的教育和自身的修养而进行的。

二基本元素的关系

点、线、面这些元素,都可以看作是单独的形态。

在实际的构成和设计中,它们单独出现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即使是一个对象,也存在它和周围空间的关系。

所以在构成中,研究各种同类、不同类形态同时出现时它们的关系,以及它们如何配置才能共同形成某种形式,这比研究单个对象的特征更接近设计和构成的本质。

世界万物是存在于各种关系中的,我们也应该在不同的关系中认识它们。

因为只有在互相之间的关系中,在不断的变化组台中,各种视觉元素才会活起来,才能表现无限的可能性。

在学习绘画时,我们要注意观察对象之间的前后、虚实、大小关系,构成和设计的道理是一样的,只不过对象不同,场合不同而已。

元素的关系

如果有两个单独的元素,它们的关系基本有以下几种:

分离——形与形之间不接触,有一定的距离。

相接(接触)——形与形之间的边缘正好相切。

相交——

覆盖(覆叠):

形与形之间是覆盖关系,由此产生上下、前后的空间关系。

合并(结合):

形与形相互结合成为较大的新形状。

叠透(透叠):

形与形有透明性的相互交叠,但不产生上下、前后的空间关系。

剪切(减缺):

形与形相互覆盖,形被覆盖的地方被减掉。

差叠:

形与形相互交叠,交叠部分产生一个新的形。

重合:

形与形相互重合,变为一体。

三基本形的产生方法

由基本元素点线面,基本形态圆方角,经过多种组合方法而形成的。

基本形的产生方法有:

(一)加法

基本形式由两个形象相加、相切、相交等组合方法而成的。

即使有一个形象与另一个形象相加在一起而形成的新形象。

(二)减法

基本形式由两个形象相加、相切、相交等组合方法而成的。

即使有一个形象与另一个形象相加在一起而形成的新形象。

(三)分割法

基本形是因一个基本形象被一种或几种分割后而产生的一个新的形象,也是造型中最常见的手法。

(四)重叠法

基本形是由一个形象覆盖在另外一个形象上产生的。

与两个大小不同形象重叠在一起,就是正负形。

重叠可获得强烈的视觉形象。

(五)透叠法

两个形象相重叠后,留取不重叠的部分,形成新形象,这就是一个具有透明质感的形象。

(六)分离法

基本形是将两个形象在不联接的情况下,产生的一个新形象。

分离的方法是要保持基本形间的距离互不接触。

1.4骨骼

前面我们谈到了基本形的的形象与形象组合所产生的构成关系。

有了形象,应该怎样去考虑和安排它们在空间中的位置(因为形象是存在于空间中的),这就是接下来要讲述的骨格。

一什么是骨格

经过设计者刻意精心的编排,使形体具有秩序的空间叫骨格。

骨骼的作用有两种,一是固定基本形的位置:

二是分割画面的空间。

骨骼分有作用性和非作用性,规律性、非规律性。

骨格线的交叉点称轴心。

二骨骼的类型与特点

(一)有作用性骨骼

所谓有作用性骨格,就是把基本形放在骨格中,骨格呈正方形,基本形也大小一样,形状一样,色彩一样,没有变化。

而实际应用中骨格有多种形式,如长方形、三角形、米字形、菱形,主要是根据设计的要求和具体的情况自己变动。

通过填色,使骨骼和基本形都显现出来,所以称为有作用性骨格。

有作用骨格中的基本形,可以有大小变化、位置变化、方向变化、色彩变化等自由。

当基本形过大超越了格子时,超越的那部分基本形一定要去掉,不能影响其它格子中的基本形。

在填色时比较随意,甚至可以把图形都隐没在空间中。

有作用性骨格是利用骨格线的存在而影响画面的造型,使之出现较多的变化,但不是一定要骨格线全部出现,如需要一部分不出现骨格,也可以把骨格线和基本形去掉。

有作用骨格的特点

1、基本形都在格内,通过不同的明暗显示骨格线的存在。

2、基本形超出格子的部分要擦掉,形的大小、方向、位置可以自由安排。

3、骨格线起划分空间作用,并分割背景。

(二)无作用性骨骼

所谓无作用性骨格,是把基本形放在轴心上,它的骨格线只是固定基本形的位置,不起分割背景的作用,不论有多少形体,都是在一个统一的空间中,在填色后,骨格线都需要擦掉。

所以骨格就好像不起作用,所以称这种骨格为无作用性骨格。

在无作用骨格中,基本形也可大可小,方向、形状也都是自由的。

根据以上规则,可以分别给有作用性骨格和无作用性骨格找出不同的特点。

1、基本形必须放在轴心上,骨格线起轴心作用。

2、骨格主要管辖基本形的准确位置,最后线要擦掉。

3、形可大可小,不起分割背景的作用。

(三)规律性骨骼和非规律性骨骼

所谓规律性骨格,有精确严谨的骨格线、规律的数字关系、基本形按照骨格排列,而且具有强烈的秩序感,主要有重复、渐变、发射等骨格。

而非规律性骨格一般没有严谨的骨格线,构成方式比较自由,主要由变异、密集等构成。

思考题(作业):

□实训:

实训一:

点、线、面的构成(8学时)

□练习:

□讨论:

点的形态

□课外:

课后教学效果自评:

 

授课日期:

年月日-节

标题:

第一部分平面构成二形式美法则

教学目的与要求:

美的形式是反映具体事物美的特定内容的外观形式。

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对比、统一、比例等形式美法则,要求学生在习作中能够运用形式美得基本法则进行创作,激发创新思维。

授课时数:

2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形式美法则;

难点:

形式美法则在构成设计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及过程:

二形式美法则

美的形式是反映具体事物美的特定内容的外观形式。

在美学上,被统称为“形式美”。

形式美包括“外形式”和“内形式”,两个方面。

外形式指材料的线、形、色、光、声、质等外形因素,内形式是上述因素按一定规律组合起来以完美表现内容的结构形式。

形式美通过人的感官给人以美感,引起人的特定想象和情感时,它就成为审美对象。

形式美的法则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

主要包括:

对称均衡、单纯齐一、调和对比、比例、节奏韵律和多样统一。

2.1和谐

宇宙万物,尽管形态千变万化,但它们都各按照一定的规律而存在,大到日月运行、星球活动,小到原子结构的组成和运动,都有各自的规律。

爱因斯坦指出:

宇宙本身就是和谐的。

和谐的广义解释是:

判断两种以上的要素,或部分与部分的相互关系时,各部分所给我们的感受和意识是一种整体协调的关系。

和谐的狭义解释是统一与对比两者之间不是乏味单调或杂乱无章。

单独的一种颜色、单独的一根线条无所谓和谐,几种要素具有基本的共通性和溶合性才称为和谐。

比如一组协调的色块,一些排列有序的近似图形等。

和谐的组合也保持部分的差异性,但当差异性表现为强烈和显著时,和谐的格局就向对比的格局转化。

2.2对比与统一

对比又称对照,把反差很大的两个视觉要素成功地配列于一起,虽然使人感受到鲜明强烈的感触而仍具有统一感的现象称为对比,它能使主题更加鲜明,视觉效果更加活跃。

对比关系主要通过视觉形象色调的明暗、冷暖,色彩的饱和与不饱和,色相的迥异,形状的大小、粗细、长短、曲直、高矮、凹凸、宽窄、厚薄,方向的垂直、水平、倾斜,数量的多少,排列的疏密,位置的上下、左右、高低、远近,形态的虚实、黑白、轻重、动静、隐现、软硬、干湿等多方面的对立因素来达到的。

它体现了哲学上矛盾统一的世界观。

对比法则广泛应用在现代设计当中,具有很大的实用效果。

2.3对称

对称又叫均齐。

在图案设计里又叫均齐.假定在某一图形的中央设一条垂直线,将图形分为相等的左右两部分,其左右两部分的形量完全相等,这个图形就是左右对称的图形,这条垂直线称为对称轴。

对称轴的方向如垂直转换成水平方向,则变成上下对称。

如垂直轴与水平轴交叉组合为四面对称,则两轴相交的点即为中心点,这种对称形式即称为点对称。

点对称又有向心的“求心对称”,离心的“发射对称”,旋转式的“旋转对称”,逆向组合的“逆对称”,以及自圆心逐层扩大的“同心圆对称”等等。

例如,鸟类的羽翼、花木的叶子,中外各种古代建筑、教堂、庙宇、宫殿等都以“对称”为美的基本要求.对称的形态在视觉上有自然、安定、均匀、协调、整齐、典雅、庄重、完美的朴素美感,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

在运用对称法则要避免由于过分的绝对对称而产生单调、呆板的感觉,有的时候,在整体对称的格局中加入一些不对称的因素,反而能增加构图版面的生动性和美感,避免了单调和呆板。

2.4平衡

在衡器上两端承受的重量由一个支点支持,当双方获得力学上的平衡状态时,称为平衡。

这对立体物来讲是指实际的重量关系。

在平面构成设计上的平衡并非实际重量的均等关系,而是根据形象的大小、轻重、色彩及其他视觉要素的分布作用于视觉判断的平衡。

平面构图上通常以视觉中心(视觉冲击最强的地方的中点)为支点,各构成要素以此支点保持视觉意义上的力度平衡。

在实际生活中,平衡是动态的特征,如人体运动、鸟的飞翔、野兽的奔驰、风吹草动、流水激浪等都是平衡的形式,因而平衡的构成具有动态。

2.5比例

比例是部分与部分或部分与全体之间的数量关系。

它是精确详密的比率概念。

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生活活动中一直运用着比例关系,并以人体自身的尺度为中心,根据自身活动的方便总结出各种尺度标准,体现于衣食住行的器用和工具的制造中。

比如早在古希腊就已被发现的至今为止全世界公认的黄金分割比1:

1.618正是人眼的高宽视域之比。

恰当的比例则有一种谐调的美感,成为形式美法则的重要内容。

美的比例是平面构图中一切视觉单位的大小,以及各单位间编排组合的重要因素。

2.6重心

重心在物理学上是指物体内部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