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考研口腔综合真题10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71369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41.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考研口腔综合真题10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完整版考研口腔综合真题10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完整版考研口腔综合真题10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完整版考研口腔综合真题10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完整版考研口腔综合真题10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完整版考研口腔综合真题10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完整版考研口腔综合真题10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完整版考研口腔综合真题10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完整版考研口腔综合真题10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完整版考研口腔综合真题10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完整版考研口腔综合真题10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完整版考研口腔综合真题10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完整版考研口腔综合真题10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完整版考研口腔综合真题10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完整版考研口腔综合真题10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完整版考研口腔综合真题10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完整版考研口腔综合真题10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完整版考研口腔综合真题10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完整版考研口腔综合真题10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完整版考研口腔综合真题10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考研口腔综合真题10文档格式.docx

《完整版考研口腔综合真题10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考研口腔综合真题10文档格式.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完整版考研口腔综合真题10文档格式.docx

B.慢性盘状红斑狼疮和疱型剥脱性龈病损 

C.天疱疮和疱型剥脱性龈病损

D.苔藓型剥脱性龈病损和类天疱疮

基层下疱就是上皮下疱,疱在基底层之下,基底细胞变性,使上皮全层与固有层分离。

剥脱性龈病损疱型为上皮与结缔组织间形成基底下疱,结缔组织内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病变同良性黏膜类天疱疮,而天疱疮是形成上皮内疱,慢性盘状红斑狼疮也可形成基层下疱。

故选B。

8.肿瘤细胞排列为实体、微囊、滤泡和乳头囊状四种类型的肿瘤是

A.腺性囊性癌

B.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

C.基底细胞腺癌

D.腺泡细胞癌 

腺泡细胞癌肿瘤细胞排列为实体、微囊、滤泡和乳头囊状四种类型。

9.属炎症性囊肿的是

A.腺牙源性囊肿

B.含牙囊肿

C.牙旁囊肿 

D.萌出囊肿

牙旁囊肿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炎症性根侧囊肿。

萌出囊肿、含牙囊肿属于发育性牙源性囊肿。

10.牙本质生成性影细胞瘤是指

A.牙源性钙化上皮瘤

B.囊性牙源性腺样瘤

C.牙源性透明细胞瘤

D.肿瘤型牙源性钙化囊肿 

牙本质生成性影细胞瘤实际是指以往称为肿瘤型牙源性钙化囊肿的一组病损,又称为牙源性影细胞瘤。

具有成釉细胞瘤、影细胞和牙本质样结构。

11.环境条件稳定时,生物菌群中菌属数和组成比无明显改变的生物体群体称为

A.生态连续

B.正常菌丛

C.平衡状态

D.极期群落 

生物体(或细菌)栖息在一个变化的环境中的过程称为生态连续。

这个过程在一个小生境(niches)中继续演化就可组成一个多种多样的复杂的生物群(菌群),环境条件亦渐趋于稳定,具体表现为菌属数和组成比无明显改变,这个现象维持到环境中另一个干扰出现时为止,处于这种状态下的生物体的社会(群体)称为极期群落。

12.牙菌斑中的细菌具有何种酶可以使菌斑的酸度得到中和

A.乙醇脱氢酶

B.尿素酶 

C.乳酸脱氢酶

D.果糖基转移酶

果糖基转移酶为变链菌的致病因子,乙醇脱氢酶和乳酸脱氢酶为乳杆菌PK途径中所需要的酶,可导致细菌产酸,而尿素酶具有碱性作用,故选B。

13.牙面获得性膜形成后,最初附着于牙面的细菌主要是

A.黏性放线菌

B.变形链球菌

C.唾液链球菌

D.血链球菌 

当获得性薄膜覆盖牙面后,漂浮在口腔内的细菌即陆续附着其上,最早定植在获得性膜上的细菌被称为先锋菌,许多研究表明,链球菌属中的血链菌为牙表面最早的定植者。

14.口腔黏膜基底层的主要结构成分为

A.Ⅰ型胶原

B.Ⅲ型胶原

C.Ⅳ型胶原 

D.Ⅴ型胶原

Ⅳ型胶原是所有基底膜的主要结构成分,非胶原蛋白有层粘连蛋白、蛋白多糖、纤维连结蛋白、大疱性类天疱疮抗原、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抗原。

15.牙周炎时牙周组织中的胶原酶主要来源于

A.细菌分泌

B.巨噬细胞分泌 

C.中性粒细胞分泌 

D.上皮细胞分泌 

胶原酶作为胶原降解的始动因子在胶原损伤中起重要作用,胶原酶有两类,一是细菌来源的胶原酶,二是宿主来源的胶原酶。

牙周膜中发现的胶原酶来源于宿主,宿主来源的胶原酶可由上皮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产生。

16.唾液中最大的一族蛋白为

A.富脯蛋白 

B.富组蛋白

C.富酪蛋白

D.富半胱蛋白

富脯蛋白主要由腮腺分泌,下颌下腺也有少许分泌,是人类唾液中最大的一族蛋白,约占唾液总蛋白的70%。

17.遗传密码中的终止密码子为

A.UAA、UGA、UAG 

B.UCC、UGC、UCG

C.AUU、ACG、AGC

D.AGG、AGC、ACG

64个密码子中,有3个是终止密码(UAA、UGA、UAG),其余61个都能为氨基酸编码,其中AUG是起始密码。

18.牙周病中急性相炎性细胞为

A.巨噬细胞

B.单核细胞

C.淋巴细胞

D.中性粒细胞 

牙周病中急性相炎性细胞有中性粒细胞,而慢性相炎症细胞有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

19.下列对体外培养的牙周膜细胞生物学特性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分泌功能

B.矿化功能

C.收缩功能

D.吸收功能 

牙周膜细胞具有分泌功能、矿化功能、收缩功能及再生、根面吸附等各种功能。

20.对理想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生物相容性

B.表面活性

C.生物不可降解性 

D.可塑性

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要求:

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具有生物降解性,其降解产物对局部组织及全身系统无不良作用;

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可与细胞相互作用,有利于细胞贴附、增殖,生物信号传导和物质交换;

具有多孔性,适当的孔径和孔隙率,为细胞的植入提供空间;

具有可塑性,可制备成三维立体结构,植入体内后在一定时间内仍可保持其形状。

21.液体与固体表面的接触角θ=180°

时,液体在材料表面的浸润性为

A.完全不浸润 

B.浸润性好

C.完全浸润

D.浸润性差

θ=0°

,称完全润湿或理想润湿;

<0≤180°

时,液体在材料表面的浸润性为完全不浸润。

22.金属烤瓷合金中,合金的熔点应比瓷的烧成温度

A..高 

B..低

C.相同

D.小于或等于

由于金属烤瓷材料是烧结熔附于金属冠核表面,显然,要求烤瓷材料的烧结温度低于金属的熔点。

这样,烤瓷材料熔融后,才能牢固地熔附在金属表面上。

23.藻酸盐印模材料制取印模后若不能立即灌注工作模型,采用下列哪种方法能使印模在灌注模型前保持尺寸相对稳定

A.制取的印模室温放置

B.制取的印模放置用潮湿的纸巾包裹于塑料袋中密封

C.制取的印模浸泡在自来水中 

D.制取的印模放置在37℃的烘箱中

藻酸盐水胶体印模材料的尺寸稳定性,除受渗润和凝溢作用外,还伴随收缩现象,其在一定温度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若须保存,暂放在保湿装置中。

24.当种植陶瓷材料的孔径为多大时,纤维和骨组织可长入材料内部

A.39~78μm

B.<39μm

C.>78μm 

D.39~50μm

目前一般认为,当材料内部的孔隙直径在39~78μm时,纤维组织可长入材料内部。

当材料内部的孔隙直径大于78μm时,则纤维和骨组织可同时长入材料内部。

25.蜡制成蜡型后要冷却固定,主要是为了防止

A.热胀冷缩变形

B.应力松弛变形 

C.弹性变形

D.塑性变形

蜡在制成蜡型后,其形状往往会逐渐变化,影响修复体的精确性。

蜡型遇热回复倾向,在室温放置时也会出现。

这种现象是蜡在冷却时,具有收缩性,蜡的内部形成内应力,故蜡制成蜡型后要冷却固定,主要是为了防止应力松弛变形。

26.银汞合金充填时,增加充填压力,可

A.增加强度,增大蠕变

B.增加强度,减小蠕变 

C.降低强度,增大蠕变

D.降低强度,减小蠕变

充填压力越大,则压缩强度越高,充填压力越大,蠕变越小。

27.将调和后的基托材料充填于石膏模型中时,石膏表面应涂一层什么分离剂

A.藻酸盐 

B.凡士林

C.甘油

D.肥皂水

将藻酸盐涂在石膏表面后,与Ca2+发生反应,形成不溶于水和树脂单体的藻酸钙薄膜,这层薄膜即可在树脂与石膏之间产生分离作用。

28.普通模型石膏的主要成分是

A.β-半水硫酸钙 

B.α-半水硫酸钙

C.二水硫酸钙

D.无水硫酸钙

熟石膏由生石膏经开放式加热脱水煅烧而成。

主要成分为半水硫酸钙,由于煅烧方法的不同,可得到α-半水硫酸钙或β-半水硫酸钙。

熟石膏为β-半水硫酸钙。

29.银汞合金中,下列哪一相抗腐蚀性最差

A.γ1相

B.γ2相 

C.η相

D.γ相

银汞合金中,γ2相更易被腐蚀,主要是发生氧化,易被氧化成锡离子而溶出,在边缘形成腐蚀产物。

30.焊煤的作用是

A.使金属表面形成致密氧化膜

B.增加液态金属与金属表面的张力

C.防止金属氧化,降低液态金属与金属的表面张力 

D.防止金属氧化,提高液态金属与金属的表面张力

焊煤的作用是防止被焊金属表面氧化,清除金属表面的氧化膜及降低金属表面与液态金属的表面张力。

31.指出下列牙演化的论述中哪一个是错误的

A.牙数从少到多 

B.牙根从无到有

C.从多列牙到双列牙

D.从同形牙到异形牙

牙的演化特点是牙形由单一同形牙向异形牙演化;

牙数由多变少;

牙替换次数由多牙列向双牙列演化;

牙根从无到有;

牙的分布由广泛至集中于上、下颌骨;

牙附着于颌骨的方式由端生牙至侧生牙,最后向槽生牙演化。

32.上颌乳中切牙为单根,其根与冠的比例约为

A.1:

1

B.1:

2

C.1:

3

D.2:

上颌乳中切牙牙根为单根,宽扁,唇面宽于舌面,根长约为冠长的2倍。

33.关于管间吻合的描述错误的是

A.管间吻合又称为管间侧支或管间交通支

B.多见于双根管型

C.根尖1/3吻合最多 

D.根中1/3吻合多于根尖1/3

管间吻合又称管间侧支或管间交通支,为发自相邻根管间的交通支,可为1至2支呈水平、弧形甚或呈网状,多见于双根管型,根中1/3的管间侧支多于根尖1/3,根颈1/3者最少。

34.颧牙槽嵴为

A.颧骨伸向上颌第一磨牙的骨嵴 

B.颧突伸向下颌第一磨牙的骨嵴

C.颧骨伸向上颌第二磨牙的骨嵴

D.颧突伸向下颌第二磨牙的骨嵴

颧牙槽嵴为颧骨伸向上颌第一磨牙的骨嵴。

35.在下列何种情况下可使发音升高

A.声带之紧张度增强,形状变厚及颤动部分变大

B.声带之紧张度减弱,形状变薄及颤动部分变短

C.声带之紧张度增强,形状变薄及颤动部分变短 

D.声带之紧张度增强,形状变薄及颤动部分变长

音调的高低由声带的振动次数决定,振动次数多者音调高;

反之则低。

声带紧张度增强,颤动部分变短,形状变薄,都可使发音升高。

36.对酸味最敏感的部位

A.舌尖

B.舌根

C.舌侧面 

D.舌的各部

在舌乳头中,菌状乳头感受甜、咸味;

轮廓乳头一般感受苦味;

叶状乳头一般感受酸味,位于舌侧缘的后部。

37.鼻睫神经是什么神经的分支

A.上颌神经

B.下颌神经

C.眼神经 

D.面神经

鼻睫神经属于眼神经的分支,眼神经分支包括泪腺神经、额神经、鼻睫神经。

38.以下间隙感染中,一般不会引起张口受限的是

A.翼下颌间隙感染

B.眶下间隙感染 

C.颞下间隙感染

D.颞肌间隙感染

眶下间隙位于眼眶前部的下方,一般不会引起张口受限,其他三项均可引起张口受限。

39.鼻额角正常为

A.125°

~135°

B.145°

~160°

C.125°

~130°

D.30°

鼻额角由鼻根点分别与眉间点和鼻尖点作连线,两线相交构成鼻额角。

正常为125°

40.颈深筋膜浅层(封套筋膜)包绕

A.颈阔肌与斜方肌

B.颈阔肌与胸锁乳突肌

C.舌骨下肌与斜方肌

D.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 

颈深筋膜浅层在斜方肌、胸锁乳突肌、腮腺及下颌下腺四处分为两层包被上述结构。

41.奶瓶龋好发的牙面是

A.上前牙唇 

B.下前牙唇面

C.第一乳磨牙远中面

D.第二乳磨牙远中面

奶瓶龋主要发生于上颌乳前牙的唇面,且较快发展成广泛性龋。

但奶瓶龋少见与下颌乳前牙,可能与吸吮时下颌、下唇的运动、瓶塞所附牙面的位置、近舌下腺和下颌下腺导管的开口等因素有关。

42.乳牙牙髓组织特点中正确的是

A.防御与修复较强,渗出明显

B.血运丰富,细胞成分多,纤维成分少 

C.牙髓血管极易扩张

D.神经纤维分布较恒牙密

乳牙牙髓细胞丰富,胶原纤维较少且细,根尖部之胶原纤维较其他部位为多。

随年龄增长与乳牙牙根吸收而胶原纤维增多。

恒牙则相对牙髓细胞较少,胶原纤维较多;

乳牙牙髓中部的血管粗细相混,边缘部血管细。

恒牙则牙髓中部为粗血管,边缘部为分支的细血管;

乳牙牙髓的神经纤维如为成熟状,神经分布比恒牙稀疏。

边缘神经丛少,组成腊施柯夫(Baschkow)神经丛的神经纤维也少。

43.制备窝洞时既属抗力形又属固位形的是

A.窝洞需有足够的深度

B.窝洞底平、垂直 

C.洞缘线呈圆滑的曲线

D.制备鸠尾

制备窝洞时抗力形结构包括洞深、盒状洞形、阶梯结构等,而固位形中侧壁固位也要求窝洞有足够深度,呈底平壁直的盒状洞形。

44.感染根管和根尖脓肿的优势菌是

A.产黑色素拟杆菌 

B.福赛坦斯拟杆菌

C.具核梭杆菌

D.微小消化链球菌

感染根管较常见的优势菌有卟啉单胞菌、普氏菌、梭形杆菌、消化链球菌、放线菌、真杆菌、韦荣球菌等。

卟啉单胞菌和普氏菌是感染根管内最常见的优势菌,其中牙髓卟啉单胞菌几乎只在感染根管内出现。

研究表明,卟啉单胞菌和普氏菌、消化链球菌、真杆菌等与根尖部出现疼痛、肿胀、叩痛和窦道形成有关,其中产黑色素普氏菌、牙髓卟啉单胞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与急性根尖周炎症和根管内恶臭关系最密切。

顽固性根尖周病及窦道经久不愈可能与放线菌感染有关。

根尖周组织检出率较高的细菌包括消化球菌、消化链球菌、米勒链球菌、口腔类杆菌、卟啉单胞菌、普氏菌和梭形杆菌等。

45.氢氧化钙根管消毒药物具备的作用中不包括

A.抗菌作用

B.扩散作用 

C.诱导硬组织形成

D.中和作用

氢氧化钙可中和炎症细胞所产生的酸性产物,有利于消除炎症和减轻疼痛;

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牙髓组织中的未分化间充质细胞在氢氧化钙诱导下可分化成为牙本质细胞,分泌牙本质基质,由牙髓血运供给的钙离子进入牙本质基质,钙化后形成修复性牙本质。

46.提出根管器械统一的ISO设计标准的学者是

A.Johnston

B.Grossman

C.Ingle 

D.Richman

1958年,Ingle提倡根管器械标准化,现在已成为国际通用的规格。

47.釉基质蛋白中的non-amelogeninproteins不包括

A.enamelin

B.enamelysin 

C.tuftelin

D.ameloblastin

non-amelogeninproteins指非釉原蛋白,包括釉蛋白(enameling)、成釉蛋白(ameloblastin)、和釉丛蛋白(tuftlin)。

48.引起牙外吸收的病因不包括

A.正畸治疗过程中生理限度内的机械力 

B.慢性根尖周炎

C.根尖附近的肿瘤

D.深牙周袋

牙外吸收的发病原因有慢性根尖脓肿、根尖肉芽肿;

根尖周肿瘤或囊肿使根尖受压移位;

牙周炎伴有深牙周袋形成时牙体可产生吸收;

完全阻生或埋伏牙及再植牙。

而正畸治疗过程中生理限度内的机械力不会引起牙外吸收。

49.牙齿温度测验的记录应为

A.冷、热、酸、无反应

B.正常、敏感、迟钝、无反应 

C.(-)、(+)、(++)、(+++)

D.不痛、轻痛、中痛和剧痛

牙齿温度测验的记录应为正常、敏感、迟钝、无反应。

50.牙本质过敏症最可靠的诊断方法是

A.用气枪将空气吹向牙

B.用探针尖在牙面滑动 

C.用酸甜刺激牙

D.用热牙胶接触牙面

牙本质过敏症的主要表现为刺激痛,当刷牙,吃硬物,酸、甜、冷、热等刺激时均可发生酸痛,尤其对机械刺激最敏感。

检查牙本质过敏的方法有探诊、温度实验等。

51.最常发生牙髓坏死的是

A.牙震荡

B.部分脱位牙

C.嵌入性脱位牙 

D.垂直根裂

牙髓坏死的发生率占牙脱位的52%,占嵌入性脱位的96%。

52.Hutchinsonteeth是哪一种牙异常的典型临床表现

A.釉质发育不全

B.遗传性乳光牙本质

C.氟斑牙

D.先天性梅毒牙 

哈欠森牙是先天性梅毒牙的典型临床表现。

53.釉质发育不全累及推断患牙发生障碍的时期在出生后

A.第1年内

B.第1~2年间 

C.2年内

D.2~3年后

(FDI记录法)的切缘或牙尖出现时,表示致病因素发生在1岁以内。

因12、22的切缘被累及,可推断致病因素已延续到出生后的第2年。

如前牙未受累,主要表现在则致病因素的发生在2~3岁以后。

54.显示为前牙针形高密度影像的是

A.牙中牙 

B.畸形中央尖

C.根折后骨性愈合

D.局限性牙髓钙化

牙中牙X线片示其深入凹陷部好似包含在牙中的一个小牙,可显示为前牙髓腔内似针形的高密度影像。

55.男,40岁,诉右侧上下后牙间断性夜间痛10天,检查面见陈旧性开髓口伴继发龋,腭侧牙龈退缩,根外露,松Ⅱ°

,叩轻度不适:

未见龋,松Ⅰ°

,近远中探及牙周袋,冷刺激敏感,热测无不适,叩轻度不适;

颊侧颈部楔状缺损伴发龋坏,探质软,疼痛,叩诊无明显不适,冷刺激无反应。

为确诊主诉牙,进一步的检查应首先

A.

B.

C.

D.

A. 

B.

C.

D.

为确诊主诉牙,应对进行温度刺激,观察其反应。

56.女,58岁,左上牙冷热痛两周。

查:

颊侧颈部深楔状缺损,咬合面重度磨耗,颈部探酸疼,咬合面探(-),冷热刺激感,叩(-),热测同对侧牙,引起疼痛持续1分钟,对患牙处理原则为

A.

D. 

因颊侧颈部深楔状缺损,故充填时需要氢氧化钙垫底,而引起疼痛持续1分钟,其症状已不是可复性牙髓炎,应做根管治疗。

57.男,14岁,上前牙外伤1小时。

检查切缘釉质缺损,探略敏感,松动0~1°

,龈缘少量出血,叩痛(+),牙髓活力测试无反应,X线片显示根尖牙周膜增宽。

该患牙最合适的诊断为

A.冠折

B.牙震荡 

C.牙部分脱位

D.釉质缺损

上前牙外伤后,龈缘少量出血,叩痛(+),牙髓活力测试无反应,X线片显示根尖牙周膜增宽,应是牙震荡的临床表现。

58.男,39岁,近半年右下后牙咬硬物酸软无力,无自发痛史。

检查:

面釉质部分磨耗,牙本质外露,探酸痛难忍,颊沟探及龋损,酸痛,冷刺激敏感。

该患牙与主诉相关的诊断为

A.牙本质敏感症 

B.可复性牙髓炎

C.磨耗

D.中龋

牙本质过敏症又称过敏性牙本质,是牙在受到外界刺激,如温度、化学刺激以及机械作用等所引起的酸痛症状。

其特点为发作迅速、疼痛尖锐、时间短暂。

本题中患者牙本质外露,探酸痛且咬硬物酸软无力,符合牙本质敏感的表现。

59.男,39岁,左上后牙咀嚼痛3个月,咬在某一特定位置可引起较强烈的疼痛。

左上第二磨牙咬合面磨耗,牙本质暴露,面中央至近中似有隐裂。

可帮助确诊的进一步检查方法是

A.叩诊

B.探诊 

C.碘酚染色

D.热测验

牙隐裂一般可用尖锐的探针检查,如隐裂不明显,可涂以碘酊,使渗入隐裂染色而将其显示清楚。

60.男,37岁,诉牙齿自萌出后即呈灰色,后部分牙逐渐出现缺损,要求治疗。

全口牙呈灰黄色,多数牙面或切缘有不同程度磨耗及缺损,未露髓,全口曲断X片显示多数牙髓腔部分或完全闭锁。

最符合的诊断是

A.四环素牙

B.牙髓钙化

C.釉质发育不全

D.牙本质发育不全 

遗传性牙本质发育不全乳恒牙均可受累,釉质易从牙本质表面分离脱落,从而发生严重的咀嚼磨损,X线片可见牙根短,牙萌出后不久,髓室和根管完全闭锁。

61.GTR引导特定的细胞优先占据根面,这一细胞来自

A.牙龈上皮

B.牙周膜 

C.牙龈结缔组织

D.牙槽骨

引导性组织再生术(GTR)是在牙周手术中利用膜性材料作为屏障,阻挡牙龈上皮在愈合过程中沿根生长,阻挡牙龈结缔组织与根面的接触,并提供一定的空间,引导具有形成新附着能力的牙周膜细胞优先占领根面,从而在原已暴露于牙周袋内的根面上形成新的牙骨质,并有牙周膜纤维埋入,形成牙周组织的再生,即形成新附着性愈合。

62.牙周治疗始于

A.OralHygieneinstruction 

B.Flapsurgery

C.Scaling

D.Periodontalsplint

A为口腔卫生指导,B为翻瓣术,C为刮治术,D为牙周夹板,牙周治疗应始于口腔卫生指导。

63.下列哪一项不是牙龈增生的原因

A.炎症性

B.遗传性

C.药物性

D.创伤性 

牙龈增生的原因与创伤无关。

炎症、遗传、药物都可引起牙龈增生。

64.胸腺基质淋巴生成素(thymicstromallymphopoietin,TSLP)与下列哪一种细胞因子具有相似结构

A.IL-1

B.IL-2

C.IL-7 

D.IL-6

TSLP是IL-7样细胞因子,TSLP受体(TSLPR)是由IL-7Rα和TSLPRγ组成的异源二聚体,表达于抗原提呈细胞、单核细胞、T细胞。

近期研究发现,皮肤、阴道、肠道、肺等上皮细胞均可表达TSLP,其主要功能是通过TSLPR抑制促炎因子表达及调控Th细胞亚群的分化。

65.龈下菌斑中不存在

A.福赛拟杆菌

B.牙龈卟啉单胞菌

C.齿垢密螺旋体

D.副流感嗜血杆菌 

A、B、C三项均能在龈下菌斑中检出,与牙周炎的形成有关,而副流感嗜血杆菌是微需氧菌,是一种革兰阴性杆菌,不属于龈下菌斑的细菌。

66.唯一能分泌白细胞毒素的细菌是

A.中间普氏菌

B.伴放线放线杆菌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