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推荐表.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714288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推荐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推荐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推荐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推荐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推荐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推荐表.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推荐表.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推荐表.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推荐表.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推荐表.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推荐表.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推荐表.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推荐表.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推荐表.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推荐表.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推荐表.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推荐表.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推荐表.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推荐表.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推荐表.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推荐表.doc

《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推荐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推荐表.doc(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推荐表.doc

编号:

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推荐表

团队名称:

“文学课程”教学团队

团队带头人:

李定清

推荐院校:

襄樊学院

推荐时间:

2009年4月6日

湖北省教育厅制

一、团队基本情况简介

文学院“文学课程”教学团队,是以“文学课程”为基础组建的。

“文学课程”早在襄樊学院组建前就已是襄阳师专、襄樊职业大学、襄樊教育学院中文专业重要的系列基础课程。

在半个世纪的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过程中,本团队不断积聚力量,培植基础,增强底蕴,形成了比较优势。

尤其是近几年课程建设和人才引进力度逐年加大,为本团队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和建设发展的空间。

1、教学建设情况

教学建设是教学团队的工作重心,本团队紧紧围绕“质量工程”的具体要求,切实体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努力加强教学建设。

“文学课程”的教学建设是以文学院文学课程的性质、特点和规律为依托的,它以文学为轴线,贯穿古今,涵盖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等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辐射比较文学、中外作家作品研究等专业课,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团队的教学建设以具体课程为基本单元来开展的:

首先,以校级重点专业汉语言专业的建设为平台,以省级重点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建设为龙头,积极推进文学课程的课程群建设,依据课程性质的不同建立课程组,实行课程负责人制,认真落实教学环节。

本团队先后组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比较文学》等课程组,全面负责该课程的教学管理工作,每年人均完成教学工作量280余节,教学效果良好,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受到师生好评。

其次,以《外国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等课程为核心,积极进行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和校级重点课程建设,建立了层次分明、融基础课、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于一体的文学类课程课程链。

《外国文学》课程链为:

《外国文学》→《比较文学》→《20世纪西方文学》→《欧美作家作品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链为:

《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民间文学》→《中国现当代文艺思潮》→《中国当代诗歌研究》;通过建立课程链,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和实践能力训练得到了加强,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奠定了基础。

目前,《中国现当代文学》已建成为省级优质课,《外国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已通过院级精品课和优质课的验收,《比较文学》以及中外作家作品研究的多门专业课程正在积极的建设中。

第三,积极推进教材建设,全部文学课程均采用教育部规划或推荐教材,大力开展自编和特色教材建设,参与编写“十一五”规划教材2种,自编教材5种。

2、教研科研情况

以教研科研促教带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在教学研究和改革上,本团队成员积极参加教学研究,致力于教育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先后申报并完成10余项教学改革建设项目,2项教学成果获奖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

其中,“中国现当代文学多媒体课件设计”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该项目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支撑,通过章节点的合理设计,将丰富的教学内容融入直观的多媒体之中,集音像于一体,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注重师生互动和知识拓展,夯实了教学基础。

省级教研项目“汉语言文学专业中文学课程教学与人文精神教育”,是本团队教学内容改革的成功范例。

该项目以人文精神为主线,探索文学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它根据人文精神的走向和主要内涵,将人文精神凝缩为真、善、美、圣这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四大领域,贯穿于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和外国文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在发挥文学课程的人文教育功能上做出了有益尝试。

在学术研究上,本团队成员坚持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展开科研,积极申报科研项目,进行前沿性研究,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本团队共申报科研项目17项,并且将科研成果及时运用于教学之中。

坚持科研成果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毕业论文,达到相互促进、教研相长的目的。

与此同时,不断发挥团队的科研优势,努力探索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渠道,地方文学研究和典籍整理初见成效。

3、人才培养情况

加强人才培养力度,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本团队的根本任务。

本团队成员坚持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认真落实教学环节,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式方法,较好地实现了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具有较强人文素质的高级应用性专门人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从学生的实际能力来看,2004年以来,连续参加“12.9诗歌大赛”、“樱花诗赛”、“湖北新青年小说大赛”等省级以上大赛和各类征文活动获奖20余人次,其中,乔兵的《蛇语》获特等奖,彰显了我们的文学实力。

学生以文学为研究对象的毕业论文,多人次获得优秀毕业论文一、二等奖。

就业率来看,2004年学生考上研究生的有7人,考上公务员和选调生13人,就业率达到97%,居全校前列;2005年考上研究生的有11人,考上公务员和选调生4人,就业率达到94%;2006年考上研究生的有6人,就业率达到92%,2007年考上研究生的有8人,考上公务员和选调生3人,就业率达到93.2%,2008年研究生考试过国家线的有23人。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以其较扎实的人文素养,在学习和社会生活中正崭露头角。

4、教学团队建设情况

围绕文学课程,我们不断汇聚整合师资力量,开始形成了以文学为轴心、以课程建设为纽带、老中青相结合、职称、学历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本团队的各种结构为:

学历结构:

博士2人、硕士10人,学士4人。

年龄结构:

45岁以上5人,45岁以下11人。

职称结构:

教授4人,副教授6人,讲师6人。

本教学团队成员长期从事“文学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对《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比较文学》等文学课程的性质、特点和规律有较全面的了解,有较明确的教改目标,熟悉本系列课程的前沿领域和当代发展,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有较为充裕的时间从事课程建设。

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人才模式改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教学团队人员构成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李定清

1963年7月

副教授

比较文学

课程负责人、主讲教师

聂珍钊

1952年7月

教授

外国文学

课程设计与教学指导

苏顺强

1965年8月

教授

外国文学

主讲教师

王辉斌

1949年10月

教授

中国古代文学

主讲教师

张治国

1964年2月

教授

中国当代文学

主讲教师

马永军

1968年10月

副教授

中国古代文学

主讲教师

郑安云

1964年2月

副教授

外国文学

主讲教师

袁仕萍

1969年4月

副教授

中国当代文学

主讲教师

王海燕

1974年4月

副教授

中国现代文学

主讲教师

田劲松

1967年2月

副教授

中国古代文学

主讲教师

唐明生

1976年10月

讲师

中国古代文学

主讲教师

高新伟

1975年4月

讲师

中国古代文学

主讲教师

陈晓燕

1974年4月

讲师

中国现代文学

主讲教师

侯国玉

1972年10月

讲师

外国文学

主讲教师

秦军荣

1973年10月

讲师

中国古代文学

主讲教师

郑艳林

1979年10月

讲师

比较文学

主讲教师

二、团队成员情况

1.带头人情况:

姓名

李定清

出生年月

1963.7

参加工作

时间

1984.6

政治面貌

中共党员

民族

性别

最终学历(学位)

研究生

授予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

授予时间

1999.6

高校教龄

25年

职称

(双师)

副教授

行政职务

文学院院长

联系地址、邮编

湖北襄樊隆中路7号襄樊学院中文系441053 

办公电话

0710-3593362

移动电话

0710-3197929

电子邮件地址

Ldq_xf@

获奖情况(省部级以上)

襄樊学院“师德标兵”;襄樊学院“科研先进工作者”;襄樊学院首届“教学竞赛二等奖”

主要学习、工作简历

起止时间

学习工作单位

所学专业/所从事学科领域

1981.9-1984.6

襄阳师专中文系读书

汉语言文学

1984.7-1996.7

襄阳师专中文系任教

外国文学

1996.9-1999.6

华中师范大学读研

文艺学

1999.6至今

襄樊学院文学院任教

外国文学、比较文学

2.成员情况:

成员人数15

姓名

聂珍钊

年龄

57

参加工作

时间

1975.7

最终学历(学位)

大学本科

专业

汉语言文学

高校教龄

34年

职称

教授

职务

(双师)

外聘隆中学者

姓名

苏顺强

年龄

44

参加工作

时间

1987.7

最终学历(学位)

大学本科

专业

汉语言文学

高校教龄

22年

职称

教授

职务

(双师)

教务处长

姓名

王辉斌

年龄

59

参加工作

时间

1983.7

最终学历(学位)

大学本科

专业

汉语言文学

高校教龄

26年

职称

教授

职务

(双师)

姓名

张治国

年龄

45

参加工作

时间

1985.7

最终学历(学位)

大学本科

专业

汉语言文学

高校教龄

24年

职称

教授

职务

(双师)

教研室主任

姓名

马永军

年龄

41

参加工作

时间

1989.7

最终学历(学位)

硕士

专业

汉语言文学

高校教龄

20年

职称

副教授

职务

(双师)

教务处副处长

姓名

郑安云

年龄

45

参加工作

时间

1987.7

最终学历(学位)

硕士

专业

汉语言文学

高校教龄

22年

职称

副教授

职务

(双师)

理工学院副院长

姓名

袁仕萍

年龄

40

参加工作

时间

1990.7

最终学历(学位)

硕士

专业

汉语言文学

高校教龄

19年

职称

副教授

职务

(双师)

姓名

王海燕

年龄

36

参加工作

时间

1996.7

最终学历(学位)

研究生

专业

汉语言文学

高校教龄

13年

职称

副教授

职务

(双师)

姓名

田劲松

年龄

42

参加工作

时间

1987.7

最终学历(学位)

硕士

专业

汉语言文学

高校教龄

22年

职称

副教授

职务

(双师)

姓名

唐明生

年龄

33

参加工作

时间

1999.7

最终学历(学位)

博士

专业

汉语言文学

高校教龄

10年

职称

讲师

职务

(双师)

姓名

高新伟

年龄

34

参加工作

时间

1998.7

最终学历(学位)

研究生

专业

汉语言文学

高校教龄

11年

职称

讲师

职务

(双师)

姓名

陈晓燕

年龄

35

参加工作

时间

1996.6

最终学历(学位)

硕士

专业

汉语言文学

高校教龄

13年

职称

讲师

职务

(双师)

姓名

侯国玉

年龄

37

参加工作

时间

1996.6

最终学历(学位)

大学本科

专业

汉语言文学

高校教龄

13年

职称

讲师

职务

(双师)

姓名

秦军荣

年龄

36

参加工作

时间

1995.6

最终学历(学位)

研究生

专业

汉语言文学

高校教龄

14年

职称

讲师

职务

(双师)

姓名

郑艳林

年龄

30

参加工作

时间

2004.7

最终学历(学位)

硕士

专业

汉语言文学

高校教龄

5年

职称

讲师

职务

(双师)

(根据人数复制、填写)

三、教学情况

1.主要授课情况(含实验实训课):

(2004年以来)

课程名称

授课人

起止时间

总课时

比较文学

李定清

2004-2008

180

外国文学

苏顺强、侯国玉

2004-2008

594

20世纪西方文学

苏顺强

2005-2008

360

外国文学名著选讲

侯国玉

2004-2005

108

中国古代文学

(一)

田劲松、秦军荣

2004-2005

360

中国古代文学(三)

田劲松

2005-2008

288

中国古代文学(四)

田劲松、秦军荣

2005-2008

396

李白、杜甫研究

王辉斌

2004-2008

180

明清小说研究

王辉斌

2004-2005

144

中国古代文学

(二)

高新伟

2004-2007

432

中国古典文献学

高新伟

2004-2005

90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讲

秦军荣

2005-2006

108

中国当代文学

张治国、陈晓燕、王海燕

2004-2005

486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讲

陈晓燕

2005-2008

108

现代文学思潮

陈晓燕

2007-2008

108

中国现代文学

王海燕

2004-2008

342

现当代文学流派研究

张治国

2005-2009

216

新诗研究

袁仕萍

2005-2006

216

影视文学

袁仕萍

2005-2006

244

2.教材建设情况:

(主要教材的使用和编写情况)

教材名称

作者

出版社

出版年

入选规划或获奖情况

外国文学史

郑克鲁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

比较文学教程

胡亚敏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

20世纪欧美文学热点问题

曾繁仁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

西方文学名著导引

蒋承勇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推荐教材

中国文学史

袁行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

中国古典文献学

张三夕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推荐教材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钱理群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

中国当代文学史

王庆生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

温儒敏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推荐教材

外国文学史

李定清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4

专业教材

比较文学教程

李定清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5

专业教材

西方文论

李定清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专业教材

外国短篇小说经典探赏

苏顺强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4

专业教材

海明威小说研究

苏顺强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6

专业教材

唐代诗人探赜

王辉斌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5

专业教材

唐宋词史论稿

王辉斌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6

专业教材

先唐诗人考论

王辉斌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7

专业教材

孟浩然大辞典

王辉斌

黄山书社

2008

专业教材

3.教学成果获奖情况:

(省级以上奖励)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奖励级别

时间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多媒体教学设计

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

二等奖

2001

现代教育技术在地方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创新与实践

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

二等奖

2004

教学技能培训与学科教学论有效整合的研究与实践

襄樊学院优秀教学成果奖

二等奖

2004

人文素质环境下高校大学语文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

襄樊学院优秀教学成果奖

二等奖

2007

4.教学改革建设项目:

(省部级以上、2000年以来,如精品课程、品牌特色专业、实验示范中心、实训基地等,限15项)

项目名称

经费

项目来源

起止时间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多媒体课件设计

0.8万

湖北省教育厅

2001-2002

人文素质环境下高校大学语文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

0.5万

湖北省教育厅

2004-2007

汉语言文学专业中的文学课教学与人文精神教育

0.5万

湖北省教育厅

2004-2007

地方高校教师教育专业的师范性研究与实践

0.5万

湖北省教育厅

2006-2009

科技期刊的发展与辅文的学术信息传播生态分析

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项目

2006

地方普通高校教师专业化的内部改革措施研究

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2006

地方院校外语教学中本土文化缺失现象研究

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2006

基于依存语法的语料库标注研究

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项目

2008

5.教学改革特色:

(团队设置特色、专业特色、课程特色,切实可行的创新性改革措施、实验教学或实践性教学、资源建设、网络教学等)

“文学课程”教学团队以中外文学系列课程为载体,以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以教学改革为动力,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优势的教学改革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团队设置特色

“文学课程”教学团队的设置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本团队的设置是以文学院文学课程的性质、特点和规律为依托的,它以文学为轴线,贯穿古今,涵盖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等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辐射比较文学、中外作家作品研究等专业课,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是本团队以文学课程教学为基础,以课程组为基本单元来汇聚队伍,充分发挥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重点学科教学队伍的龙头作用和精品课、优质课等课程小组的基础作用,团队成员均为文学课程的课任教师,教学研究重点突出,相对统一,便于形成团队合力,能较好地体现人文素质教育功能。

三是教科研成效显著,本团队基于文学课程群这一平台,广泛开展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等工作,教研科研成果在全校名列前茅,并且许多成果转化为现实的教学资源。

四是本团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队伍结构合理、教学科研成效显著。

二、专业特色

文学院“文学课程”教学团队所依托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几代中文人辛勤耕耘奠定的专业优势和特色,为本团队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外部条件和土壤。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2003年被批准的院级重点专业,自建设以来,我们一直重视专业的建设和改造,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凸现专业特色。

2004、2006、2007年分别召开了专业建设研讨会,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环节、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等多方面展开了研讨,对专业的建设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形成了以课程建设为重点、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拓展专业口径,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建设思路,取得明显成效。

本专业的专业定位是:

立足课程、学科基础和科研优势,结合本专业的实际状况和人才培养、区域社会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突出实践运用和综合技能培养,发展优势项目和特色领域。

目前本专业已拥有省级立项建设重点学科1个(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院级建设学科2个(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建成校级以上优质课、精品课程8门。

充分发挥师资队伍精干和专业基础厚实的优势,借助优秀的教学、科研队伍带动高质量教学,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三、课程特色

课程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单元,近几年来,本团队一直围绕文学课程进行校级重点课程、优质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不断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改革,强化教学研究,逐步形成了以下特色:

1、建立了以《外国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为核心的课程链

2006年《外国文学》遴选为院级精品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通过省级优质课复评验收,我们以此类课程为核心,积极进行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和校级重点课程建设,建立了层次分明、融基础课、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于一体的文学类课程课程链。

《外国文学》课程链为:

《外国文学》→《比较文学》→《20世纪西方文学》→《欧美作家作品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链为:

《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民间文学》→《中国现当代文艺思潮》→《中国当代诗歌研究》;通过建立课程链,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和实践能力训练得到了加强,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奠定了基础。

2、教学手段现代化

“文学课程”广泛推行教学手段现代化,目前文学基础课全部实现多媒体教学,大多数课程都可以实行多媒体教学,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频率比较高,内容丰富直观,信息量很大,集音像视频于一体,深受学生欢迎。

3、积极开展教学研究

以教研科研促教带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在教学研究和改革上,本团队成员积极参加教学研究,致力于教育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先后申报并完成10余项教学改革建设项目,2项教学成果获奖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取得了较大成效。

在学术研究上,本团队成员坚持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展开科研,积极申报科研项目,进行前沿性研究,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本团队共申报科研项目17项,并且将科研成果及时运用于教学之中。

坚持科研成果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毕业论文,达到相互促进、教研相长的目的。

与此同时,不断发挥团队的科研优势,努力探索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渠道,地方文学研究和典籍整理初见成效。

4、加强教材建设,全部文学课程中的基础课均采用教育部规划或推荐教材,优秀教材使用率达到100%,与此同时,大力开展自编和特色教材建设,参与编写“十一五”规划教材2种,自编教材5种。

四、创新措施

1、加强队伍建设,建立课程负责人制,围绕课程链,组建课程教学队伍,明确课程负责人在教学、科研和管理的职权,鼓励课程负责人创造性开展工作。

与此同时,采取动态管理机制,优化教学队伍。

2、实行教学质量一票否决制,建立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落实教学环节。

3、提供教学方法创新平台,鼓励教学创新,提倡教学方法多样化,如采用音像教学法、讲座式教学法、问题讨论教学法、师生互动教学法、辩论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4、建立教研科研奖惩机制,深化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在教研科研和教学改革项目的立项、研究过程中给予政策扶持和经费倾斜。

五、资源建设、网络教学

学校现有文科类图书资料70余万册和丰富的网络电子图书资料资源,文学院资料室拥有上万册的专业书籍,且每年订购100多种专业期刊杂志,都有专项经费用于资料的购买,为教学团队的课程教学和科研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教材使用上我们一直都采用教育部的推荐教材,精品课程都有课题组选定的教材或资料,有完整的教学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