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习题答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716877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0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习题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习题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习题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习题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习题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习题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习题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习题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习题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习题答案.doc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习题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习题答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习题答案.doc

第四章教材P97

习题1: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计算跨度为,承受均布荷载为(已考虑和在分项系数,但不包括梁自重)。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环境类别为一类,采用HRB400钢筋。

试确定梁的截面尺寸并计算受拉钢筋截面面积和选择钢筋。

提示:

(1)根据梁的跨度初选截面尺寸;

(2)钢筋混凝土容重为25kN/m3;(3)本题的计算结果有多种答案。

解:

(1)初选截面根据梁的高跨比和高宽比,查表4-1,初选梁的截面尺寸为250mm500mm。

(2)设计参数查附录1、附录6可知,C20混凝土fc=9.6N/mm2,ft=1.1N/mm2,HRB400级钢筋fy=360N/mm2;查表4-5,α1=1.0,ξb=0.518。

查附录16,一类环境,c=25mm,假定钢筋单排布置,则as=c+ds+d/2=45mm,h0=h–45=455mm

(3)内力计算

梁上均布荷载设计值:

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跨中最大弯矩设计值:

(4)计算钢筋截面面积

由式(4-11)可得

由式(4-11)可得

符合适用条件。

(5)选配钢筋及绘配筋图

所取截面合理。

由以上计算查表,选用

3C20(As=942mm2),截面配筋简图如右图所示。

例4-1配筋图

习题2.已知一钢筋混凝土梁b×h=300×8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环境类别为一类,采用热轧钢筋HRB400。

该梁在所计算截面中承受设计弯矩M=570kN·m,试分别用基本方程式和表格法计算所需受拉钢筋的截面面积,并画出该梁的截面配筋图,注明所选受力钢筋及其它构造钢筋的根数及直径。

提示:

受拉钢筋的截面面积预计较大,可能需要排成二排,因此在计算h0时,可取h0=800-60=740mm。

所谓其它构造钢筋是指架立钢筋和沿截面侧边一定间隔设置的纵向构造钢筋。

解:

(1)设计参数查附录1、附录6可知,C25混凝土fc=11.9N/mm2,ft=1.27N/mm2,HRB400级钢筋fy=360N/mm2;查表4-5,α1=1.0,ξb=0.518。

查附录16,一类环境,c=25mm,受拉钢筋的截面面积预计较大,可能需要排成二排,取h0=800-60=740mm。

查表,。

(2)基本方程法:

由公式

代入数据:

解之得:

,所以

(3)表格法:

(4)选配钢筋由以上计算受力钢筋选配3C22+3C25,As=(1140+1473)mm2=2613mm2,钢筋排两排。

选纵向构造钢筋:

由构造要求,架立钢筋选2C14,置于梁顶面箍筋角点处;腰筋选6C14,满足As=923mm2,As>0.1%bh=240mm2,且间距不大于200mm。

该梁截面配筋图如下所示:

习题3.已知某单跨简支板,处于一类环境,计算跨度l=2.18m,承受均布荷载设计值g+q=6kN/m2(包括板自重),采用C30混凝土和HPB300级钢筋,求现浇板的厚度h以及所需受拉钢筋截面面积As。

解:

(1)设计参数查附录1、附录6可知,C30混凝土fc=14.3N/mm2,ft=1.43N/mm2,HRB300级钢筋fy=270N/mm2;查表4-5,α1=1.0,ξb=0.576。

查附录16,一类环境,c=15mm,取as=20mm。

计算跨度l=2.18m,板厚,取h=80mm,则h0=80-20=60mm。

(2)内力计算取板宽b=1000mm的板条作为计算单元,则板上线荷载q=6kN/m21=6kN/m。

跨中最大弯矩设计值:

kN·m

(3)计算钢筋截面面积

所以,现浇板厚取80mm,所需受拉钢筋截面面积As=228mm2。

习题4.已知矩形梁=200mm×45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环境类别为一类,钢筋为4B16,若承受弯矩设计值M=70kN·m。

试验算此梁正截面是否安全。

解:

(1)设计参数查附录1、附录6可知,C20混凝土fc=9.6N/mm2,ft=1.1N/mm2,HRB335级钢筋fy=300N/mm2;查表4-5,α1=1.0,ξb=0.55。

查附录16,一类环境,c=25mm,取as=45mm,则h0=450-45=405mm。

钢筋净间距,所以钢筋应该布两排。

取as=65mm,则h0=450-65=385mm。

(2)公式适用条件判断

1)判断是否少筋

因此,截面不会产生少筋破坏。

2)计算受压高度,判断是否超筋。

因此,截面不会产生超筋破坏。

(3)计算截面所能承受的最大弯矩并复核截面

kN·m

,因此,该截面安全。

习题5.已知某矩形梁,处于一类环境,截面尺寸b×h=250×550mm,采用C30混凝土和HRB400级钢筋,截面弯距设计值M=340kN·m。

试配置截面钢筋。

解:

(1)设计参数查附录1、附录6可知,C30混凝土fc=14.3N/mm2,ft=1.43N/mm2,HRB400级钢筋fy=360N/mm2;查表4-5,α1=1.0,ξb=0.518。

查附录16,一类环境,c=20mm。

(2)判断是否需要双筋截面

因弯矩设计值较大,预计受拉钢筋需排成两排,故取,取63mm,则h0=550-63=487mm。

在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截面尺寸不改变的前提下,应该采用双筋截面。

(3)计算受压钢筋和受拉钢筋As

取ξ=ξb=0.518,as=63mm,a′s=40mm。

=90.4mm2

,。

(4)配筋

受压钢筋选用2C14,As=308mm2,受拉钢筋选用3C22+3C25,As=(1140+1473)mm2=2613mm2,钢筋排两排。

习题6.已知条件同题5,但在受压区已配有3B20的HRB335钢筋。

试计算受拉钢筋的截面面积As。

解:

(1)设计参数查附录13得,mm2,其他条件同上题。

(2)计算受拉钢筋As

=2216.5mm2

选配2C22+3C25,As=(760+1473)mm2=2233mm2,钢筋排两排。

第7题

解:

(1)

1)确定设计参数。

查附录1、附录6、表4-4、表4-5可知,

查附录16,一类环境,,则

2)计算截面所能承受的最大弯矩并复核截面

(2)

1)确定设计参数。

查附录1、附录6、表4-4、表4-5可知,

查附录16,一类环境,,则

2)计算截面所能承受的最大弯矩并复核截面

(3)

1)确定设计参数。

查附录1、附录6、表4-4、表4-5可知,

查附录16,一类环境,,则

2)计算截面所能承受的最大弯矩并复核截面

(4)

1)确定设计参数。

查附录1、附录6、表4-4、表4-5可知,

查附录16,一类环境,,则

2)计算截面所能承受的最大弯矩并复核截面

(5)

1)确定设计参数。

查附录1、附录6、表4-4、表4-5可知,

查附录16,一类环境,,则

2)计算截面所能承受的最大弯矩并复核截面

第8题

解:

1)确定设计参数。

查附录1、附录6、表4-4、表4-5可知,

查附录16,一类环境,,则

2)判别截面类型

故属于第类T型截面。

3)求受拉钢筋面积

选用318

4)验算适用条件

(满足适用条件)

出现的问题:

习题1.

(1)保护层厚度取20mm,没注意到附录下的注释:

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C25时,表中保护层厚度数值应增加5mm。

(2)截面尺寸的选择:

当梁高时,h取50mm的倍数;当梁高时,h取100mm的倍数。

(3)没理解题意,考虑了楼板传来的荷载。

(4)没验算是否满足。

(5)荷载组合有问题,见荷载规范3.2.3条。

习题2.

(1)不同级别钢筋符号弄错,例如2根直径15的三级钢,不能直接表示为2,15。

(2)画配筋图太随意,架立筋、腰筋没画,钢筋间距等构造要求没注意

(3)很少有人把两排钢筋时的含义弄对。

(4)题目要求两种算法,有部分只用了一种,且没画配筋图。

习题3.

(1)板厚的选择没必要精确到小数,注意最小板厚。

(2)题目已给设计值,求弯矩时不必再乘分项系数。

(3)没验算是否满足。

习题4.

(1)混凝土强度C20,保护层取25mm,时,钢筋放一排的话,钢筋净间距不满足要求。

习题5.

(1)受压钢筋的直径选择不合理。

(2)按钢筋放一排取,得出As之后不再验算一排是否放得开。

习题9.情况同习题5

(2)

习题10.

(1)绝大多数人没有确定截面直接计算。

(2)情况同习题5

(2)。

习题12.好多人把4C25=1964mm2弄错。

做得较好的同学:

土091-1:

王瑞萍,付家林,郭珩,李贺,吴力力,李风勇,张玲,孟庆文

土091-2:

杨芳琴,张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