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18188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依据,解读《课程标准》是备课的前提。

《课程标准》对《输血和血型》没有明确的具体内容标准,但有理解血型与输血关系的活动建议,以及珍爱生命,提倡义务献血的情感目标。

基于此,通过模拟实验、献爱心游戏和相关视频,使学生能有丰富的感性体验与深刻的感悟,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关心他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人的血型和输血是学生非常关注的问题,但是由于血型鉴定可能会造成疾病感染和传播,国际上许多国家都禁止在中学阶段采用真人真血进行教学实验。

所以,我从《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中选取模拟实验加以改进,帮助学生理解血型与输血的关系;知道血型鉴定的基本过程,掌握血型鉴定的基本技能;学习模拟实验等间接实验的方法。

二、教学分析

教材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构建的中介,准确而深刻的理解教材是上好课的前提。

血液对于人体来说很重要,只有维持血量的基本稳定才能保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

那么一个正常成年人的血量是多少?

什么情况下需要输血?

输血需要注意什么?

无偿献血有什么意义?

这是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本章前三节的学习,使学生对血液、血管、血液循环系统有了一个较为完善、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的《输血与血型》单独成为一节,是对新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的全方位体现,因此,本节内容在整个章节中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

本节文字量不多,知识量也少,但是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这些内容学生也很感兴趣,渴望获得相关知识的欲望十分强烈。

所以我把教学重点定在输血与血型的关系以及认同我国无偿献血制度,使学生从小树立珍爱自己与他人生命的情感。

但是输血与血型的关系学生难于理解,认同我国无偿献血制度,激发学生从小树立珍爱自己与他人生命的情感仅凭教材内容很难落实,所以我把它们列为教学难点。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血型发现的过程,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并能认同同型输血原则;

2.了解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的关系;

3.学会运用所学的ABO血型知识,尝试“模拟”血型鉴定,增强动手能力;

4.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汇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模拟血型鉴定”的模拟实验,了解ABO血型的鉴定,并认同同型输血;

2.通过“献爱心”游戏,巩固同型输血原则,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

3.通过观看案例视频,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我自身的献血实例和丰富的图片,激发学生树立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输血与血型的了解,激发学生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

2.通过模拟实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通过我自身的献血实例以及丰富的图片,激发学生珍爱生命够情感,树立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四、教学策略和手段

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和推进的过程,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以此为依据,我构建了“主动参与”的教育模式,还给学生空间和时间,并让这些时间和空间发挥应有效益,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究知识,能够得到一定的发展。

为取得最佳效果,我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视频辅助,启发设疑讨论,游戏、模拟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综合教学法,并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如提出问题、观察方法、激发思维、资料分析、理论联系实际、表达和交流等。

从而深化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并使学生在学会的基础上会学、乐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根据初中生直观形象的思维特点,结合生活实际,在启发式教学原则指导下,我使用多媒体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学生自己同学的相片、五指山地区大中专院校学生献血图片、学生模拟视频,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达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切实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能有效地突出重点,分解难点。

五、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展示玉树地震相关图片,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人们在地震中受伤并大量出血,这时,他们最需要什么样的救治?

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投入新课学习。

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

二、血型的发现

1、PPT展示血型发现史资料,学生阅读,引导第一轮的抢答游戏。

问题一:

不经过验血直接输血可能导致什么后果?

2、及时评价、总结,辨析“凝集”和“凝结”的区别。

问题二:

世界上第一个发现ABO血型的人是谁?

3、教师对学生回答进行评价、总结,扩展:

人们还陆续发现了MN、Rh等数十个血型系统,但是临床中应用最广泛的是ABO血型系统。

问题三:

他将血型分为哪几种?

4、在答题完后,询问几个学生的血型及获取血型的途径。

 

阅读资料后积极参与抢答。

 

争相回答。

培养学生分析资料、提取信息的能力。

 

通过抢答,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其求知欲,锻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让学生在抢答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体现新课标下学生的主体地位。

 

结合学生实际,自然过渡到血型鉴定。

三、血型鉴定模拟实验

1、播放临床血型鉴定的视频;

2、创设情境:

班上吕贵杰同学在见义勇为时大量失血,他的好朋友要为他献血的场景(依次展示他们的照片),引入模拟实验;

3、介绍实验的原理及其操作步骤,教师演示实验操作(鉴定吕贵杰血样);

 

4、引导学生交流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作评价和小结;

6、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让学生推导出输血应遵循同型输血原则。

 

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明确实验原理,观看教师演示,分组合作完成实验。

并与相邻小组的实验现象进行对比,填写实验报告。

(相邻小组检验的是不同血型的血样)

 

组内讨论后,各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结果。

 

思考、讨论。

创设亲切、生动的学习情景,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价值观。

 

以学生为主体分组进行实验,满足了儿童乐于体验的个性特征。

了解临床血型鉴定的方法,更进一步认识血型与输血的关系,形成主动探究新知识的氛围。

 

培养学生交流、协作意识,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四、同型输血

1、安排阅读任务:

教材76页:

同型输血

2、引导学生用简图诠释同型输血;

 

3、组织“献爱心”游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1)、按照座位分为左右两组;每位同学抽屉里都有一张标有血型的爱心卡片,代表着你的模拟血型。

(2)、每组找一名同学模拟事故中的失血者,另一组成员中若血型匹配,可以献血的同学就举起你们手中的爱心卡片。

(3)、数一数对方小组献爱心的人数,和不符合输血条件的人数。

4、对举错的学生进行引导,辨析其错误原因,纠正错误;

5、教师出示一张AB血型的爱心卡片,让两组血型匹配的同学举手“献血”。

认真阅读。

 

尝试画图。

 

参与游戏:

1、各组先后派选代表亮出需要输血的血型牌,该组全体成员检查对方小组是否有同学举错血型牌,数出举手人数。

2、指出并纠正对方小组成员的错误。

(循环2次)

 

全班同学举起血型牌。

 

通过简图,让学生深刻认识输血与血型的关系。

 

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

并能及时检验学生对血型与输血关系的掌握情况,巩固知识,深化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五、第一模块小结与知识运用

播放事先准备好学生参与拍摄的视频片段,让学生能够运用刚学到的知识解决视频中的现象;

1、播放视频片段一:

几个人将大量失血者送到医院,医生安排两位护士分别准备手术和验血,旁边有人质疑为什么要验血,再不抓紧就来不及了。

展示问题:

在伤者大量失血的紧急情况下,医生为什么不立刻给伤者输血,还要先验血呢?

2、播放视频片段二:

验出伤者的血型后有三个人同时献血,但并不是每个人血型都匹配。

展示问题:

应该选择谁作为输血者呢?

 

观看视频,踊跃发言,用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事例。

 

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系统掌握知识,并能够迁移与应用所学知识。

六、血量

1、播放视频片段三:

我血型匹配,身体又好,你就多抽点。

展示问题:

是不是血型匹配,抽多少都没事?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7页血量

展示问题:

问题一:

成年人的血量相当于本人体重的多少?

问题二:

对于健康成年人,一次失血超过多少就会有生命危险?

问题三:

一次失血超过800毫升会有什么症状?

问题四:

健康人每次献血多少不会影响健康?

观看视频。

 

思考、回答。

 

阅读教材。

 

前三个问题学生抢答,最后一个问题全班集体回答。

 

及时评价,充分发挥鼓励性评价的积极效应,促进学生自觉、热情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体现新课标下学生的主体地位。

七、无偿献血与情感升华

1、通过引入情境:

班上四位同学为吕贵杰同学献血未果,引导学生回答无偿献血应具备的条件。

2、介绍我自身的献血实例,让学生读出我的各次献血量(总共1400ml),引出两个问题:

(1)我献血四次总共献血1400ml后身体健康不健康?

使学生明白适量献血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2)这1400ml血液对于整个社会来讲够不够用?

引导学生明确无偿献血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才会充满爱。

3、展示:

五指山市大中专院校学生献血图片(配乐:

《让世界充满爱》

4、展示课堂作业:

利用所学的知识设计一句献血宣传语,为社会尽一份义务,奉献一点爱心.

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观点。

 

明确无偿献血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参与,树立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学生思考、回答。

 

结合我自身的献血实例,借助平时生活中积累的图片来帮助理解,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以深化重点和突破难点。

 

将课堂推向又一个高潮。

六、作业设计

利用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份宣传广告、漫画或倡议书,形式不限,旨在号召大家都来关心公益事业,为社会尽一份义务,奉献一点爱心。

七、板书设计

 

附1: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

模拟血型的鉴定

实验目的:

(1)了解血型鉴定的过程;

(2)理解同型输血。

实验材料:

“______的血样”,“A血清(碘液)”、“B血清(橙汁)”、试管等。

实验原理:

让血样分别与A血清和B血清混合,通过观察有无沉淀产生(有无凝集),从而判断血型。

实验步骤:

 

第四步:

观察是否有凝集现象,并记录结果

第五步:

根据现象,对照血型鉴定表,判断血型。

实验记录和结论:

____的血样

实验现象(凝集或不凝集)

加入A型标准血清

加入B型标准血清

实验结论:

____型血

附:

血型鉴定标准:

A血清

不凝集

凝集

不凝集

凝集

B血清

凝集

不凝集

不凝集

凝集

对应血型

A型

B型

O型

AB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