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题目汇总完整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71831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585.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态心理学题目汇总完整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变态心理学题目汇总完整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变态心理学题目汇总完整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变态心理学题目汇总完整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变态心理学题目汇总完整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变态心理学题目汇总完整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变态心理学题目汇总完整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变态心理学题目汇总完整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变态心理学题目汇总完整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变态心理学题目汇总完整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变态心理学题目汇总完整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变态心理学题目汇总完整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变态心理学题目汇总完整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变态心理学题目汇总完整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变态心理学题目汇总完整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变态心理学题目汇总完整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变态心理学题目汇总完整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变态心理学题目汇总完整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变态心理学题目汇总完整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变态心理学题目汇总完整版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变态心理学题目汇总完整版文档格式.docx

《变态心理学题目汇总完整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态心理学题目汇总完整版文档格式.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变态心理学题目汇总完整版文档格式.docx

反之,易感性越( 小  ),需要的生活压力越( 大  )。

4.习得性乐观:

是人们可以通过学习使自己变得乐观

5.战斗或逃跑反应:

在有潜在的生命威胁的紧急情况下所激发的警觉反应。

在我们觉得极端危险的情况下,肾上腺素的猛增会动员我们逃离危险或抵抗危险。

6.准备学习:

生物和可能的基因条件会影响我们的学习,我们有选择地学习恐惧和害怕。

由于有些事物和情境对物种的生存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在进化过程中就对这些事物或情境的学习具有高度准备性。

7.谈谈神经递质的作用及其与变态行为的关系。

1.化学物质神经递质,在脑部和神经系统内负责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

我们可以把神经递质想象成通过脑海中的溪流,它们与其他溪流时而并行,时而分开,它们经常处于漫无目的状态,不断回涌,又不断前行。

对同一神经递质敏感的神经元汇聚在一起,形成脑部不同部分之间的通路。

2.神经递质看起来与我们信息加工的方式有关。

神经递质活动的改变不是直接导致某种行为,而是增加或减少了人在特定场景下出现某种举动的可能性。

广义的功能障碍几乎总是多种神经递质交互作用的结果,而非某种递质异常所致。

换句话说,递质之间频繁交叉,一种递质的变化很容易影响另一种递质,而这种影响无法估计的。

下面就是4种与病理心理学关系最为密切的神经递质系统。

血清素5-羟色胺(5-HT),广泛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尤其是我们加工信息的方式,5-羟色胺遗传性的功能失调会导致抑郁症。

5-羟色胺系统调节我们的行为,情绪以及思维过程。

5-羟色胺活动水平低可能增强某种问题行为的易感性,而不是直接导致这种行为的发生。

r-氨基丁酸神经递质r-氨基丁酸可以减少突触后活动,从而抑制各种行为和情绪,它最大的作用是减少焦虑。

R-氨基丁酸可以减轻身体的警觉状态,减缓情绪反应,还对抑郁有影响。

去甲肾上腺素根据研究,去甲肾上腺素可能与惊恐状态有关,正如其他神经递质一样,这一系统环路众多,分布极广,能从总体上调节特定的行为倾向,而非直接涉及某种行为方式或心理障碍。

多巴胺多巴胺与心理障碍如精神分裂症有关。

多巴胺在很多点上与5-羟色胺环路相互融合和交错,因而影响许多相同的行为,例如,多巴胺的活动与探索,外出和找乐子的行为有关,而5-羟色胺与抑制和控制有关多巴胺接通的系统之一是运动系统,这一运动系统调节着我们正常的运动,一旦被开启,就会受到5-羟色胺的影响。

8.素质--压力模型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素质——压力模型的基本观点:

1.个体遗传了表现某种特性或行为的倾向,然后在压力下激活;

2.当发生相应的生活事件时,就会引发相应的障碍;

3.潜在的易感性越大,引发一种障碍需要的压力越小,反之也成;

4.素质是遗传的。

压力是环境的,它们必须相互作用才能产生一种障碍。

9.从遗传、情绪、社会文化或神经科学的一个方面,描述其对病理心理学的影响。

遗传:

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情绪:

从情绪的三个成分或者恐惧方面论述。

社会文化:

不同社会阶段,宗教,文化的影响。

神经科学:

各激素的影响方面。

第三章

1、在临床访谈时,心理学家注意到患者不知道日期,也不知道自己现在在哪儿。

心理学家收集到的是患者精神状态的哪方面的信息?

(C)

A.信度B.情感C.感知觉D.智能

2.从(a)个案研究,(b)相关研究,(c)流行病学研究,(d)实验研究,(e)单一个案实验设计中挑选出你认为最合适的方法应用于下列情境。

1.研究者研究噪音水平如何影响一个人的注意力。

(d)

2.研究者想要验证一下假设:

青少年在青春期后喜欢更大声的音乐。

(b)

3.有一个妇女和文明隔绝并创造了她自己的语言。

研究者想要对她进行研究。

(a)

4.研究者想要知道不同种类的音乐对于一个从未说过话的5岁儿童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e)

3、如果有研究者希望分别对20岁、40岁和60岁人群进行生活满意度的研究,从而得到其年龄差异的话,应该使用什么类型的研究?

(A)

A.横断研究B.纵向研究C.多基线研究D.个案研究

4.传统的分类方法假设,每一种疾病都是由单一的原因引起,并且不同疾病之间互不重叠。

而原型法则使用必要的、定义性的特点以及一些其他的特点。

(T)

5.DSM-Ⅳ和较早的版本一样,继续将躯体性疾病和心理性疾病相区分。

(F)

6.原来的不够精确的分类体系存在着共病问题,即在同一个病人身上会同时诊断两种或以上的疾病。

但是DSM-Ⅳ解决了这个问题。

7.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医生对同一病人的诊断一致,那么这种诊断就可以被认为是有效的。

8.心理分类体系的问题之一在于病人的全部情况尽可能用一个诊断标签来概括。

(T)

9.在大多数研究中,研究者研究的是_自变量_对_因变量_是否产生预期的影响。

10.临床评估:

临床评估是对可能患有某种心理疾病的人进行心理、生理和社会因素的系统评估和测量方法。

11.神经心理测验:

神经心理测验测量的是一下能力:

语言的理解和表达、注意力集中、记忆力、动作技能、知觉能力、学习和概括能力,通过对这些能力的测量,治疗师能对个体的行为和可能存在的脑损伤做出有根据的推测。

换句话说,这种测验的方法是通过观察人们在特定任务上的能力是否受到影响,来评价脑功能失调与否。

12.寄养子研究:

在遗传学研究中,对生长不同家庭和环境中的直系亲属进行的研究。

如果他们出现相同的特点,如相同的障碍,那么就可以认为这些特点具有相同的遗传成分。

13.简述心理障碍的临床评估方法或心理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14.简要介绍精神状况检查。

神经状况检查的实质就是对个体行为的系统观察。

这种类型的观察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过程中都会发生。

检查内容主要有5个方面;

(1)仪表和行为:

治疗师记录下患者的所有明显行为,还有他的穿着、外貌、姿势和面部表情等情况;

(2)思维过程:

通过倾听患者的表述,治疗师能对患者的思维过程有一个清楚的了解;

(3)情绪和情感:

鉴定患者的情绪和情感是精神状况检查的重要部分;

(4)智能:

通过交谈,治疗师能对患者的智能进行粗略的估计;

(5)感觉:

感知觉是我们对环境的总体意识。

第四章

1.如果一个人相信,想象伤害某人与真正去伤害他人所造成的危害是一样的。

那么,这个人正体验着:

(D)

a.一种强迫观念b.一种错误的警觉c.一次惊恐发作d.想法-行为整合

2.对一种或多种人际处境持久的强烈恐惧和回避行为属于(A).

A社交恐怖症

B焦虑恐怖症

C特殊恐怖症

D广场恐怖症

3.焦虑是一切(C)汇合所产生的恐惧情绪。

A痛苦情绪

B担心情绪

C负面情绪

D兴奋情绪

4.突然出现极度焦虑状态,并伴有一些躯体症状和灾难临头的想法是(D)的表现.

A神经症

B智力障碍

C恐怖症

D惊恐障碍

5.伴随广场恐怖的惊恐障碍的症状不包括(B)

A反复出现以外的惊恐发作

B具有由特定食物或情境引发的明显而持久的恐惧

C持续的担心惊恐发作会再次出现

D与惊恐发作有关的行为的明显改变

6.下面关于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描述哪一个是正确的?

B

A15-24岁的人中最常见B它的发生过程是慢性的

C这是焦虑障碍中最不常见的一种D男性中的发生率更高

7.下面哪一个说法是社交恐怖症的最本质特点?

C

A害怕出现在公共场所B害怕被孤立

C害怕被其他人评价D害怕出现惊恐反应

8.对所有焦虑障碍患者来说,最常见的共同诊断是(B)

A.阿兹海默症B.抑郁症C.精神分裂D.小儿麻痺

9.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特点有:

肌肉紧张、不安、易怒、睡眠困难以及容易疲劳。

T

10.广泛性焦虑障碍在老年人和女性中更常见。

11.广泛性焦虑障碍没有遗传性。

F

12.大约40%的人在他们一生中的某个时间会符合惊恐障碍的标准。

13.心理治疗,例如惊恐治疗或者CBT,是治疗这种障碍的有效手段。

14.__焦虑____以对未来的担心为特征,而__害怕/恐惧____以对当前环境的担心为特征。

15.广场恐怖症的形成以及它的严重程度似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_社会文化_____因素,惊恐发作和惊恐障碍似乎更多的和_生物___、__心理因素___的交互作用有关。

16.只有(肌肉紧张)这项病理生理指标才能将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与正常个体稳定区分开来.

17.广泛性焦虑和广泛性焦虑障碍所伴发的(生理症状)与(惊恐发作)和惊恐障碍是有所不同的.

18.创伤后应激障碍:

在跟随在创伤性事件后而发生的严重而持久的情绪障碍,具体表现为个体因此而感到恐惧、无助等。

19.惊恐障碍:

是以反复出现显著的心悸、出汗、震颤等自主神经症状,伴以强烈的频死感或失控感,害怕产生不幸后果的惊恐发作为特征的一种急性焦虑障碍。

20.强迫症:

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类型,是一组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其特点为有意识的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一些毫无意义、甚至违背自己意愿的想法或冲动反反复复侵入患者的日常生活。

21.不伴随广场恐怖的惊恐障碍:

许多人有惊恐发作但不一定发展成為惊恐障碍,同样很多人体验到焦虑和惊恐发作的人,并不一定会发展成广场恐怖,这种障碍类型被叫做不伴随广场恐怖的惊恐障碍

22.情境恐怖症:

以对公共交通工具或封闭场所的恐惧为特征的恐怖症。

23.焦虑:

一种以消极的负性情绪,紧张的躯体症状以及对未来的担忧为特点的情绪状态。

24.为什么大部分广场恐怖症患者是女性?

谈谈你的观点和看法。

主要为社会文化因素所导致;

根据答题情况酌情给分。

25.简述特定恐怖症的分类及治疗方法

特定恐怖症

血液—注射—伤害类恐怖症

易在家族中传播,此类患者遗传了对血、伤害或注射有强烈反应的迷走神经,这会导致血压的降低及虚弱昏厥,此症发生的可能性还会不断发展,发作的平均年龄大约为9岁。

情景恐怖症

以对公共交通工具或封闭场所的恐惧为特征的恐怖症被称为情景恐怖症。

一般出现在20~25岁,并会在家族中蔓延。

情景恐怖患者从未经历过令其恐惧的事物或情景之外的惊恐发作。

自然环境恐怖症

有时,年幼的孩子会发展出一种对自然事件或自然情境的畏惧,这称作自然环境恐惧症。

典型例子是对高处、暴风雨、水的恐惧,这些恐惧也经常会串在一起。

这些恐怖症发作不会超过7岁。

如果只有短暂的恐惧则根本谈不上恐怖症,必须是持久的且妨碍了机体的机能,如使个体逃避坐船旅行等。

动物恐怖症

恐惧动物和昆虫的恐怖症称为动物恐怖症。

动物恐惧症患者体验到的恐惧与一般人体验到的有很大不同。

动物恐惧症一般也不会超过7岁。

治疗

尽管恐怖症的发展相对复杂,但其治疗相当简单。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特定的恐怖症需要结构的、稳定的暴露练习。

然而,多数患者在柱间暴露于恐怖情境时必须有治疗学方面的知道。

试图独自展开练习的个体经常想尽早逃离这一情境从而练习得又多又快,这样更可能加重病情。

另外,如果他们担心在这一情境中会有未预料的惊恐发作,那么在惊恐发作时用治疗惊恐障碍的方法直接治疗是很有帮助的。

如果发生血液—伤害—注射恐怖症,这样的患者很容易晕厥,必须用特殊的方式来进行分等级暴露练习,练习中个体必须紧绷不同的肌肉群以保证足够高的血压并顺利完成练习。

这些治疗的最基本要求是,治疗师基本上一整天都同患者一起度过,做物体或情境暴露练习,接着,患者就在家里练习接近令其惊恐的情境,偶尔由治疗师来检查。

26.请简述焦虑障碍的病因:

生物学因素,心理学因素,社会因素,综合因素等。

27.请简述社交恐怖症的特点:

1.对一个或多个社交或表演场合明显而持久的害怕……难为情。

2.患者被暴露在……惊恐发作。

3.认识到(只限成人)……和不合理的。

4.回避令人恐惧……痛苦中去忍受它。

(略)

28.简述焦虑及其相关障碍理论的三因素理论.

课本p.149综合模型后续答案

第五章

1.歇斯底里神经症曾是_躯体形式障碍_和_分离障碍_的统称。

2.分离性身份障碍中不同的身份或人格称为(替身),而从一种人格转变为另一人格称为(转换)。

3.张三的妻子李四向警察报告张三在1998年走失。

两年后她在机场看见了他。

他生活在离李四两州外的地方,并娶了另外一个女人,有了两个小孩。

张三告诉李四他的名字是王麻子,不是张三,而且他以前从来没见过她。

张三的表现符合(C):

A.多重人格障碍B.分离性恍惚障碍

C.分离性身份障碍D.分离性漫游症

4.下列哪一项符合躯体化障碍:

(C)

A:

Lisa报告说她有持续的恶心,以致不能工作,但是医学检查没有发现任何疾病征兆,Lisa说只有丈夫在家照料她的时候,她才会感觉好点。

B:

Eddie在6个月内看了11个不同的内科医生,但是令人沮丧的是,好像没有哪一个医生能做出合适的诊断。

C:

Sherry报告自己身体不适已经10年了。

她的症状包括脚、手和脖子的疼痛、腹泻和便秘,行走困难。

Sherry的内科医生没有发现任何身体原因。

D:

Pedro停止了工作,因为他觉得自己的耳朵是正常大小的两倍,而自己看上去很畸形,但是,医生观察后发现Pedro的耳朵很正常。

5、疑病症的主要症状是:

(D)

害怕会患上疾病B:

害怕疾病的传播

害怕与有疾病的个体接触D:

害怕目前已经患病

6、(A)描述的是一种丧失自身存在的感觉,而()描述的是对外界世界存在感的丧失。

人格解体,现实解体B:

现实解体,躯体化障碍

现实解体,人格解体D:

躯体化障碍,现实解体

7.躯体变形障碍:

有些看上去很正常的人认为自己太丑了以致于不能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或者因为害怕别人嘲笑自己丑陋而使正常功能受损。

其核心为某些在别人眼里相当正常的人,过分关注外表上一些想象出来的缺陷。

8.分离性漫游症:

有短暂失忆或者长久失忆的一种漫游症状,记忆的遗失围绕着某意料之外的旅行,在新的环境中,个体有时会假设一个新的身份或至少对原来的身份感到迷惑。

9.结合课本和相关资料讨论分离障碍的病因。

分离障碍的病因十分复杂,但是有以下几种是得到广泛认同的:

(1)童年创伤或虐待:

DID根源于一种从严重虐待所带来的持续负面影响中逃跑或“分离”的自然倾向。

虐待中或虐待后缺乏社会支持,则情况比较复杂。

在缺乏社会支持的环境下,一个人唯一逃避创伤的方法就是逃进一个幻想的世界中:

你可以是另外一个人。

如果逃跑能使身体和情感上的痛苦减轻一分钟或者使下一个小时变得可以忍受,那么下次有机会你还会逃跑。

你意识到,根据需要而建立身份是不受限制的。

大多数的调查报告,在DID的个案中,童年创伤的比例非常高。

(2)受暗示性:

在自我催眠的状态下,个体能够与他们周围的大部分世界分离,并且“暗示”自己,比如不会对手上的疼痛有任何感觉。

根据自我催眠的模式,受暗示强的人可能会使用分离作为一种防御机制来应对极端的创伤。

受暗示性不强的人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创伤后应激反应,而不出现分离性反应。

(3)生物因素:

DID有特定的生理上的易感性,但是很难进行验证。

有特定神经系统疾病的个体,特别是发作性癫痫,会经受很多分离性的症状。

头部损伤和因此导致的脑损伤也会引起遗忘或者其他类型的分离经历。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童年创伤的记忆也可以时候虚假记忆导致的。

(评分标准:

分数分为四个部分:

前三个部分分别为三个要点,论述充分即可。

第四个部分为自己查阅资料所得,或者是具体的案例分析也可以。

10.请简述疑病症与躯体化障碍之间的不同之处.

1.疑病症患者关注症状代表什么疾病,躯体化障碍患者关注“症状”本身而不是它们可能的意义

2.疑病症患者尽量讲究科学化(如一天量几次血压,然后详细报告结果),躯体化障碍患者则用含糊、戏剧性、夸张的方式描述症状

3.疑病症患者通常(一段时间内)只害怕一种特定的疾病,而躯体化障碍患者主诉多样,且会变化

4.疑病症患者相信自己已经得病,焦虑(害怕药物及其副作用),躯体化障碍患者不会采取很急迫的行动,而是持久地感觉虚弱和生病(常有药物过度使用)

5.疑病症对女性和男性的影响相同,可能出现在任何年龄,而躯体化障碍大多数发生在低社会经济团体的未婚女性中,通常起病于青少年时期,经常持续到老年

第六章

1.双相障碍Ⅰ的特征为------,双相障碍Ⅱ的特征为------(A)。

A完全躁狂发作;

轻躁狂发作

B轻躁狂发作;

完全躁狂发作

C躁狂和抑郁发作;

D完全躁狂发作;

抑郁和躁狂发作

2.以下哪项最好的描述了抑郁和焦虑的关系(C)。

A焦虑通常发生在抑郁之前

B抑郁通常发生在焦虑之前

C几乎所有抑郁的患者都焦虑,但不是所有焦虑的患者都抑郁

D几乎所有焦虑的患者都抑郁,但不是所有抑郁的患者都焦虑

3.抑郁的维持治疗是重要的,因为可以预防:

A.转移B.沮丧反应C.发生率D.复发

4.反复发作的抑郁或躁狂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纵向病程特征,快速循环特征,季节性特征。

由于发作过程和类型的不同,因此需要不同的治疗措施。

5.抑郁与生活经历有关,所以婴儿和年幼的儿童不会患抑郁。

(F)

6.在早期诊断抑郁经常是困难的,因为它的症状与内科疾病或痴呆相似。

7.双向情感障碍:

最主要的特点是躁狂发作和重症抑郁发作相互交替。

双向障碍分为两个亚型,双向障碍Ⅰ型指躁狂发作明显且严重又有中兴抑郁发作;

双向障碍Ⅱ型指重症抑郁发作和轻躁狂发作交替且躁狂发作不充分。

8.请简单描述重症抑郁发作的特征。

情绪极其低落并持续两周,具有认知症状、躯体症状、睡眠模式的改变(如食欲和体重的显著变化,或明显的乏力),以至于最轻微的活动或运动都需要使尽全力。

发病期伴随明显的兴趣减退和感受愉悦的能力丧失,包括与家人或朋友的交流,以及在工作或学业上取得好成绩的愉悦感丧失。

9.请简要介绍一下有关自杀的危险因素。

1、家族史:

如果一个家庭成员自杀了,其他成员自杀的可能性也会增加。

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自杀者采用了一种相似的解决方式,也有可能是因为同时存在一种遗传的特质,如冲动。

2、神经生物学:

低水平的5-羟色胺与自杀及暴力的自杀未遂有关。

极低水平的5-羟色胺与冲动、不稳定和对环境的过度反应有关。

低水平的5-羟色胺很可能会导致冲动行为的易感性,包括自杀这一非常冲动行为。

3、心理障碍:

90%以上的自杀者都患有心理障碍。

有研究人员认为青少年的自杀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严重抑郁的表达。

一些研究者分离出无望感(抑郁的一个特定成分),它才是强烈预示着自杀。

同时存在物质滥用和心境障碍,存在多种心境障碍,物质滥用合并其他危险行为,有以上三种情况中至少一种的个体更容易自杀。

4、应激生活事件:

导致自杀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令人感到羞愧或耻辱的应激生活事件。

自然灾害造成的应激和混乱也会增加自杀的可能性。

第七章

1.以下哪项不是疼痛体验的一部分:

(C)

A.病人报告的疼痛的主观印象。

B.疼痛行为或明显的疼痛表现。

C.切割伤,擦伤或其他损伤。

D.一种称为痛苦的情绪成分。

2.下列哪项是应用人类思维/情绪和活动的知识来预防/诊断和治疗医学问题的学科间交叉领域:

(A)

A.行为医学

B.内源性医学

C.健康心理学

D.医学心理学

3.Shanti下个月要参加一个重要的大学入学考试,下列哪项因素最可能影响她对考试的反应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C)

A.Shanti从父母那遗传的对应激的遗传易感性。

B.Shanti是一个人在一间教室考试,还是和其他同学一起考试。

C.Shanti的在多大程度能控制这个局面的信念。

D.Shanti在考试前有多少时间学习。

4.生物反馈可以教会人们怎样?

A.发展更多支持性的社会支持网络B.控制他们的面部表情以控制情绪

C.有意识地控制意识之外的生理功能D.减少他们的竞争内驱力和紧迫感

5.对冠心病有重要影响的三种情绪是愤怒、焦虑、抑郁

6.急性疼痛:

典型地发生在损伤后,通常会在一个月以内,随着伤口愈合或有效治疗后消失。

7.慢性疼痛:

可能以急性发作开始,但并不会随时间推移而减轻,甚至当损伤已经愈合或已经实施有效治疗后仍然如此。

通常发生在肌肉、关节或肌腱,尤其是在腰背部。

8.心理肿瘤学:

是研究癌症病程和治疗中的心理社会因素的学科。

9.闸门控制学说:

认为慢性疼痛是心理和生理因素相互作用的现象。

根据该学说,由疼痛刺激引发的神经冲动传向脊髓,并从脊髓传向大脑,脊髓中背角区域承担“门”的作用,可以在刺激十分强烈的时候开放和传递疼痛的感觉。

10.请简述社会支持对健康的影响(结合相关内容具体阐述,如疼痛)。

例如:

社会因素影响我们的疼痛体验。

一个强大的社会支持网络能够减轻疼痛。

有研究发现,缺少来自家庭的社会支持的慢性疼痛患者报告有更多的疼痛部位并且表现出更多的疼痛行为。

普遍的社会支持可以减少与疼痛和损伤有关的应激,并提高适应性的应对方法和控制能力。

特定的强化疼痛的行为,尤其是社会支持的缺乏,可能会大大增加这种行为。

11.请简述综合的应激处理方案。

首先个体学会密切监测自己的应激,识别出日常生活中的应激性事件。

求助者需确切地记下他们经历应激的具体时间、应激的强度和触发应激的原因。

以及应激时发生的身体症状和想法。

之后求助者要学习深度肌肉放松,包括,首先收缩各处肌肉以识别不同肌肉群的位置。

然后要系统地学习如何尽可能地放松肌肉群,即主动放松肌肉,不再紧张。

评价和态度是应激的重要部分,求助者要了解他们是怎样夸大日常生活事件的负性影响的。

在此计划中,治疗师和求助者通过认知治疗形成更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