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DOC.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18679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37.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DOC.docx

《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DOC.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DOC.docx

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DOC

 

土壤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

系院:

资环学院

 

土壤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1、了解野外剖面点的选择原则,并据此确定调查剖面的位置。

2、掌握土壤剖面挖掘和土层划分的基本原则;学习利用常用工具与方法进行土壤剖面形态观察与记录。

3、掌握土壤剖面分析样品的方法与操作。

4、通过挖掘不同的土壤剖面并进行调查,从而获得其不同特征。

5、培养团队精神,培养良好的野外考察习惯,增强小组、班级及专业的凝聚力。

二、实习意义

通过野外土壤剖面观察,学会用简单的方法认识土壤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农业生产状况,从而认识土壤,并联系土壤生长环境,分析土壤形成原因及利用改良土壤的方法。

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

通过实习的方式让我们对土壤剖面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并可以做一些野外调查。

另外,此次实习增进了同学间的合作精神。

三、实习内容

(一)实习路线:

南宁——武鸣——大明山南坡——马山县城——弄拉自然保护区——上林县大丰镇下水源村——南宁

时间:

2013年6月16日、17日、18日

(二)土壤形成因素的研究观察

1、气候资料的调查:

包括温度、降水量、蒸发量、霜期、风、水、旱、涝灾害等。

2、母质:

直接由岩石风化而形成的残积物母质。

要记载岩石的种类、风化程度及形态;如系冲积物、风积物等运积母质,则记载其种类、生成过程及其性状。

3、地形:

地形通常可分为山地、丘陵、河谷、冲积平原,盆地及洼地等。

当了解地形时要记载地点、周围环境、地形的变化情况与土壤发育与分布的关系。

4、侵蚀情况:

在山区进行土壤调查与观察时要更为重要,要详细记载侵蚀方式、程度、引起侵蚀的原因,如何采取防止措施。

5、土壤的排水及灌溉情况:

首先观察地表水的有无及其状况,地下水位深度、灌溉条件的有无,现有灌溉的系统及灌溉的可能性。

其次要记载该地区的排水情况、排水系统等。

6、植被情况:

包括植物群落、生长情况、指示植物、造林状况。

7、农业生产状况调查:

包括农作物种类、产量、及施肥情况、丰产经验及畜牧业的发展情况等

(三)土壤剖面的观察与记录

土壤剖面是土壤内在形态的外在表现,因此研究土壤的外部形态,也能了解土壤的性质及农业生产价值。

在田间观察土壤时除观察土壤的自然环境外,还要借助于土壤剖面的观察与分析来全面地了解土壤的一切特性。

1、土壤剖面位置的选择及挖掘:

土壤剖面的选择必须具有代表性,切忌在道旁、沟边、肥堆及土层经过人为翻动或堆积的地方挖掘剖面;第二个要求是土壤剖面要是向阳的;第三个是土壤剖面一定是垂直方向的。

在选择有代表性地点后,挖长约2米,宽1米,深1~1.5米的土坑

在挖剖面时要注意观察朝阳面,观察面上端不准堆土,也不准站人踩踏,以保持土壤的自然状况,挖出的土抛在土坑长边的两旁,表土与心土分别堆放。

观察与记载结束后,必须将土坑先心土后表土进行填平。

2、剖面观察记录

(1)层次的划分

首先站在剖面坑上大致观察,依据土壤的颜色、质地、结构、根系的分布情况将剖面分成几层,然后再进入剖面坑内,详细观察,进一步确定层次,最后用剖面刀将各层分别划出,分别记录出各层深度。

土壤发生层次及其排列组合特征,是长期而相对稳定的成土作用的产物。

目前国际上大多采用O、A、E、B、C、R土层命名法。

即O层:

有机层

A层:

腐殖质层

    E层:

淋溶层

    B层:

淀积层

C层:

母质层

    R层:

基岩层

此外,还有一些由上述有关土层构成的过渡土层。

(2)土壤颜色

采用以门塞尔颜色系统(MunsellSoilColorCharts)为基础的标准色卡比色法,土壤比色卡表示,命名系统是用颜色的三属性,即色调、亮度和彩度来表示的。

色调即土壤呈现的颜色;亮度指土壤颜色的相对亮度,把绝对黑定为0,绝对白定为10,由0到10逐渐变亮;彩度指颜色的浓淡程度。

土壤颜色的命名方法是:

颜色名称+门塞尔颜色标量。

比色时应当注意:

土块应是新鲜的断面,表面要平;光线要明亮,但是不要在阳光下比色。

(3)干湿度:

可分以下四级

①干:

放在手中没有丝毫凉的感觉,吹的时候尘土会飞。

土壤水分在凋萎系数以下。

②润:

放在手中有微凉感觉,吹的时候没有尘土飞扬。

土壤水分高于凋萎系数,低于田间持水量。

③潮:

放在手中挤压,无水流出,但有湿印,能握成团状而不散。

土壤水分高于田间持水量。

④湿:

放在手中,微加挤压,水分即从土中流出。

土壤空隙中充满水分。

(4)土壤结构

土壤结构是指在自然状态下经外力掰开,沿自然裂隙散碎呈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单位个体。

一般分为单粒状、粒状、块状、柱状、片状和大块状等类型。

(5)土壤质地

根据美国制分类标准,土壤质地类型特征如下:

①砂土:

松散的单粒状颗粒,能够见到或感觉出单个砂粒,干时若果抓到手中,稍一松手后即散落,润时可呈一团,但一碰即散。

②砂壤土:

干时手握成团,但极易散落,润时握成团后,用手小心拿起不会散开。

③壤土:

松软并有砂粒感、平滑、稍粘着。

干时手握成团后,用手小心拿起不会散;润时握成团后,一般的小触动不会散开。

④粉壤土:

干时成块,但易弄碎,粉碎后松软,有粉质感。

湿时成团和为塑性胶泥,干、润时所呈团块均可随便拿起而不散开。

湿时以拇指与食指搓捻不成条,呈断裂状。

⑤粘壤土:

破碎后呈块状,土块干时坚硬。

湿土可用拇指和食指搓捻成条,但往往经受不住它本身的重量,润时可塑,手握成团,手拿时更加不易散裂,反而变成坚实的土团。

⑥粘土:

干时常为坚硬的土块,润时极可塑,通常有粘着性,手指间搓成长的可塑土条。

(6)土壤紧实度

在没有仪器的情况下,可用采土工具(剖面刀、取土铲)来测定土壤的紧实度,其标准大体如下:

①极松:

取土铲放在土面,不施加压力就能自行进入土中,如砂土。

②松:

稍加压力,土钻、铁铣即能进入土体,如壤土。

③紧:

土壤结构较紧,必须用力,取土铲才能进入土中。

如粘土、轻粘土。

④极紧:

需用大力土铲才能进入土中,但速度慢,取出不易,而取出后有光滑的表面,如重粘土、柱状结构的心土层等。

(7)土壤孔隙

指土壤结构体内部或土壤单位之间的空隙。

可根据土体中空隙大小及多少表示。

空隙分级

细小空隙

小空隙

海绵状

蜂窝状

网眼状

孔径大小(mm)

<1

1~3

3~5

5~10

>10

(8)植物根系

描述标准可分为四级:

没有根系、少量根系、较多根系、大量根系

3、土壤样品采集和酸碱度测定

(1)注明纸盒编号

(2)由下而上依次在各层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部位,逐层采集原状土,尽量保持原状,跟别依次放入纸盒各层中。

(3)取每层豆粒大小的土壤放入白板进行测定

(4)土壤pH值得测定:

用酸碱指示剂测定各层土壤的反应,从而得出各层土壤的酸碱度。

(四)实地观察过程

1、大明山山脚

时间:

6月16日天气:

地理位置:

23°31′29″N,108°20′12″E,海拔:

218米

此处主要是对地带性土壤-赤红壤的观察。

赤红壤是在南亚热带湿热气候条件下,较强富铁铝化过程形成的地带性土壤。

降水量较高,温度比较高,属于温度高降水量丰富的区域的气候条件下就会形成地带性的土壤。

在发生学分类上,我们将它称为赤红壤,该土壤处于大明山300米以下,系统分类称为富铁土。

除气候因素外,另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母质,从剖面看,其母质是砂页岩风化物,母质砂性粘性比例较为适中,也决定了其淋溶强度大。

地形因素在这里也影响较大,我们所处的地形是山前坡地,我们看到的土壤剖面中石块的磨圆程度小,不明显,说明母质应该属于原位发育的残积母质。

坡地的水流量大的特点会导致土壤发生强烈的淋溶。

剖面附近生长着的植物有铁芒箕、芒草、雪桐等高大的乔本植物、灌木植物、草本植物,铁芒箕是酸性土壤的指示植物,符合赤红壤植物的现象,说明赤红壤也是酸性的,淋溶强度强烈。

我们所挖的剖面是人工挖路而自然表露出来的土壤剖面。

其土壤理化性质如下表。

表1:

马尾松林下的赤红壤

性质

土层

A层

AC层

C层

深度

0~12cm

12~47cm

47cm以下

颜色

棕色

红棕色

深红棕色

质地

壤土

壤土

砂页岩风化碎屑物

结构

粒状

粒状

粒状

紧实度

根系

较多

较少

干湿度

湿

湿

pH值

5.2

5.6

6.0

A层是腐殖质层;AC层是过渡层,含有两种不同的性质,有腐殖质淋溶下来,有少量石块,这些石块又带有母质的性质;C层是母质层。

这里的表层土壤质脆,是壤性土,有腐殖质输入。

利用和改良:

赤红壤所处的地理位置具有较为优越的生物气候条件,除现有耕地仍应加强培肥和保护性种植措施外,大面积山丘赤红壤资源有着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的优势,生产潜力极大。

在开发利用上,应从全局出发,实行区域种植,重点发展以热带、亚热带水果为主,并根据不同的生态环境及土壤条件,建立各种优质水果商品基地,尽快形成拳头产品投放国际市场。

在土壤改良上重点解决干旱和瘦瘠两大问题。

赤红壤性土往往侵蚀严重,土体薄,林木立地条件差,生物积累量较前两亚类少,肥力较低,在开发利用上应采取封山育林,恢复植被,控制水土流失。

局部土体深厚的地段,可垦殖果园,发展杨梅、余甘、菠萝等水果;应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配合幼龄果树套种,推广免耕法,增加地面覆盖,防止果园水土流失;增施有机肥及矿质肥,调节土壤养分平衡。

2、弄拉自然保护区

时间:

6月17日天气:

在这里我们主要考察非地带性土壤——石灰土,石灰土是热带、亚热带地区在碳酸岩类风化物上发育的土壤。

石灰岩地区发育的土壤处于初育土岗,这种土壤始终处于初始发育期。

一般来说,土壤发生发育必然要经过淋溶过程,而石灰岩地区的土壤始终处于脱盐脱硅的状态,即始终保持着幼年发育特征,这是由于石灰岩中富含大量的钙离子,在淋溶过程中,降水将土壤盐基离子带走,但又从石灰岩中汲取钙得到一定的补充,总的来说就是土体一直在淋溶并失去盐基离子,而岩石又不断给予补充钙离子,因而能够始终保持在幼年状态,盐基饱和度较高。

石灰土在发生学分类上可分为黑色石灰土、棕色石灰土、黄色石灰土、红色石灰土,黑色石灰土一般在石灰岩的岩缝里面,岩缝里面有许多岩石风化碎屑物,积累有较多的枯枝落叶等腐殖质,颜色通常为较深的黑色,有机质20~30%。

棕色石灰土相对黑色石灰土的腐殖质少,有机质含量在5%左右。

黄色石灰土是相对于红色石灰土而言的,红色石灰土的形成是在土壤发育的后期,在这一时期土壤由于淋溶强度强而开始积累氧化铁,铁的富集大,钙则逐渐减少,土体开始偏向红色。

氧化铁在水化的条件下就会形成水化氧化铁,是黄颜色的,因而出现了黄色石灰土。

我们所处在的位置土壤就是棕色石灰土,也是广西石灰土的主要类型。

石灰土多为粘质,土壤交换量和盐基饱和度都比较高,土体与基岩面过渡清晰。

与赤红壤相比,母质有所不同,在这里土壤厚薄不均匀、土壤总量少,主要是受地质条件、母质条件影响。

这里的土壤团粒结构很松散,颗粒大小在1~2毫米。

典型的团粒结构是土壤表面富含有机质,团粒结构呈现黑颜色,结构性很好。

石灰岩地区的坡积物形成的土壤一般有A层或者A、C两层,而后我们小组挖出的土壤可以分为A、Bt、C三层,下表2我们挖掘的土壤剖面的一些性质:

表2:

棕色石灰土的理化性质

性质

土层

A层

Bt层

C层

深度

0~12cm

12~35cm

35cm以下

颜色

棕色

深灰棕色

浅黄棕色

质地

壤土

粘壤土

粘土

结构

粒状

团粒结构

块状

紧实度

根系

较少

干湿度

湿

湿

pH值

6.8

6.4

6.4

表层A层受到枯枝落叶等凋落物的输入的影响,有机质含量较高;Bt层向下层方向含有粘粒,土壤比A层紧实,粘度大;C层是母质层,是表层岩石风化后堆积起来形成的,土壤紧实粘重。

利用:

石灰性土始终处于发育初期、形成团粒结构、绝大多数都是粘性的(最大的特点),风化产物以粘粒为主,风化的分解物中含有很多的粘粒,使得土壤粘性很粘重。

然而,过于粘重,在土壤下层就很难形成团粒结构,植物根系难以穿插,所以在石灰岩地区种植花生等块根类植物的产量很低。

这里的主要植物是黄荆。

3、上林县范围内考察大明山的土壤垂直分布规律

时间:

6月18日天气:

(1)赤红壤

地理位置:

23°25′29″N,108°34′11″E,海拔250m左右

我们对海拔250米左右的路边的剖面进行了观察,由于它的海拔不算高,再结合再整片地区的气候以及和整体环境条件,因此它与我们第一天在山脚处看到的土壤类型差不多,它的土壤类型还是属于赤红壤。

成土母质是砂页岩;坡面上的小地形非常复杂,挖出的三个剖面在土体厚度上有很大的差别,观察成土母质根据分层可以知道,由于没有经过搬运的特征,可以判断是砂页岩、原位风化的坡积物。

地形是坡地,坡度大致为10°右;这里有典型的B层出现。

下表是我们小组挖的剖面的特征:

表3:

海拔250m左右的赤红壤

性质

土层

A

B1

B2

C

深度

0~15cm

15~38cm

38~53cm

53cm以下

颜色

深棕色

黄棕色

亮黄棕色

浅黄棕色

质地

壤土

壤土

壤土

粘壤土

结构

粒状

粒状

团粒结构

团粒结构

紧实度

较松

较松

根系

较少

很少

干湿度

湿

湿

pH值

4.0

4.4

5.2

4.8

A层,表层土壤有一层黑色的土体,没有明显的枯枝落叶,是腐殖质层,土体较厚,有明显的淋溶作用;B层根据不同的性质,如颜色、酸碱度、粘粒或砂砾可以分出两个亚层,为B1层和B2层,它们都具有淀积特征,但受到的淀积程度不同;C层有风化碎屑物、成土母质和泥土混合。

这里的土体受到轻微扰动,剖面中间土壤有一些黑色物质,推测是从山上搬运下来堆积成的,或者是被一些土壤生物挖掘扰动形成的。

虽然这里的土壤是赤红壤,但表露出的颜色却比较黄,这是受这些天降雨的影响,氧化铁水化形成水化氧化铁,呈现白色,需要干旱几天才能形成赤红壤,土壤偏红色。

硅铁铝率(R值)一般在2.0以下。

通过观察得出以下特点,土壤颜色是棕色略带黄,上层土壤孔隙比较多,下层孔隙比较致密,粘粒多、颗粒小,腐殖质量比较少,层薄,颜色黑,主要影响因素是降水量很大,这里处于、开敞的地带,因此分解较快,而且这里也没有没有积累水分的条件。

这里的岩石主要是砂页岩,其结构具有比较明显的层次变化。

利用:

这里的土壤有一定的有利因素,土层比较深厚,植物根系能够较好地伸入;其次是土壤质地比较合适,为粘壤土或者是壤土。

也有不利因素,酸性太强,只适合种植能适应酸性土壤的植物,比如茶。

如果改良土壤,成本比较;其次,这是一个坡地,有一定的坡度,这样的坡度不适合开发农业,而且坡度大会造成水土流失,这需要注意采用保持水土的措施。

等高种植会带来较大的农业效益。

(2)山地红壤

在海拔大约421米的大明山东翼,我们进行了对山地红壤的观察,挖出来的剖面较为典型,红壤和赤红壤都属于铁铝土纲,它们的区别在于风化程度不同,赤红壤的硅铁铝率(R值)一般在2.0以下。

其次是土层厚度不同,但性质相近。

该剖面可划分为O层,A层,B层,C层。

A层的厚度较厚,土壤各层次分布不是非常均匀。

下表是我们所观察的土壤剖面的一些性质:

表4:

海拔421米,山地红壤

性质

土层

O层

A层

B层

C层

深度

-12~0cm

0~24cm

24~68cm

68cm以下

颜色

黑色

棕色

浅棕色

浅黄

质地

半分解的枯枝落叶

壤土

壤土

粘壤

结构

-----

粒状

团粒结构

团粒结构

紧实度

-----

根系

较多

很少

干湿度

pH

-----

4.8

4.4

4.0

利用:

这里主要种植人工八角林。

由于此处坡度较大,再加上降雨量较大,因此应加强水土流失方面的防治工作,植树造林,保持各种经济林的覆盖面积。

(3)山地黄红壤

黄红壤是红壤向黄壤过渡的土壤,兼具红壤和黄壤的性质,前面的红壤属于富铝土,富铁铝土纲的,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上面温度低,降雨量更大,在这样的条件下发育的,温度低,母质风化程度较弱,R值硅铝率一般是在2.0到2.2以上(实际应采集土壤回去进行鉴定,测定风化指数),土体颜色明显是黄颜色,棕色已经很淡了,主体表现为柠檬黄色(比柠檬黄的颜色稍微暗些)。

这里主要是因为湿润过后,氧化铁、赤铁矿开始水化生成针铁矿,而且因为风化的程度比较弱,里面的粘土矿物开始含有蛭石,此处降雨量比较大,里面的赤铁矿始终处于水化的状态。

表5:

海拔600米,山地黄红壤

性质

土层

O

Ah

B

C

深度

-3~0cm

0~9cm

9~35cm

35cm以下

颜色

黑色

棕色

浅黄棕色

浅黄

质地

半分解的枯枝落叶

砂壤

壤土

砂壤

结构

----

粒状

团粒结构

粒状

紧实度

----

根系

较多

较少

很少

干湿度

pH值

----

4.8

4.4

5.0

A层为Ah层,有明显的有机质积累,往下有淋溶层,继续往下为母质层,属于砂页岩残积物,是原位发育的土壤。

在山上1100米以上开始出现有灰化黄壤,开始受到植被(针叶林)的影响,针叶林的枯枝落叶酸性比较强,可能导致土壤的铁、锰等元素淋失,使土壤发黄,会出现灰化层;继续往上就开始有生草黄壤;继续往上开始出现山地草甸土、矮林甸土,矮林的木本植物不是很高,温度低、风大,因此植被不会太高,主要以草本为主;再往上就是初骨土,所谓初骨土就是岩石刚风化的碎屑,植被很少,因为冷,而且植被很少,土壤有机质发育形成过程很缓慢。

通过大明山土壤成土条件以及土壤垂直方向上特征的差异进行分析与比较,了解到其土壤垂直分布特征及土壤属性垂直变化的规律,垂直带谱依次由赤红壤——山地红壤——山地黄红壤—森林黄壤-生草黄壤—山地草甸土组成。

弄拉自然保护区的非地带性土壤为棕色石灰土。

在利用上应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土壤的发育情况和气候特征,合理利用土地,做到因地制宜,因土改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