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软件信息技术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19858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5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联网软件信息技术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物联网软件信息技术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物联网软件信息技术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物联网软件信息技术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物联网软件信息技术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物联网软件信息技术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物联网软件信息技术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物联网软件信息技术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物联网软件信息技术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物联网软件信息技术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联网软件信息技术行业分析报告.docx

《物联网软件信息技术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联网软件信息技术行业分析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物联网软件信息技术行业分析报告.docx

物联网软件信息技术行业分析报告

 

2014年物联网软件信息技术行业分析报告

 

2014年10月

目录

一、行业监管体制和有关政策3

1、行业监管体制3

2、行业有关政策5

二、行业发展概况及前景6

三、与行业上下游的关系9

四、行业壁垒10

1、资质及资本规模壁垒10

2、技术与人才壁垒11

3、行业经验及客户粘性壁垒12

五、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12

1、有利因素12

(1)产业基础设施逐步完善12

(2)国内各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提升行业内需空间13

(3)产业环境优化13

2、不利因素14

(1)产业创新体系不健全,核心技术缺乏14

(2)产业链协同效应尚未充分发挥15

(3)产业结构矛盾突出15

六、行业风险16

1、宏观经济波动风险16

2、技术升级较快,需要不断更新设备,需要投入较大资金16

3、相关细化标准缺乏,制约行业规范发展16

七、行业竞争格局17

1、天津天地伟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18

2、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18

3、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19

一、行业监管体制和有关政策

1、行业监管体制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行政主管部门是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其主要职能为:

研究拟定国家信息产业发展战略、方针政策和总体规划;拟定本行业的法律、法规,发布行政规章;组织制订行业的技术政策、技术体制和技术标准等。

工信部在信息化方面的职责主要包括:

指导推进信息化工作,协调信息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协助推进重大信息化工程;指导协调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发展,协调推动跨行业、跨部门的互联互通;推动重要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共享;促进电信、广播电视和计算机网络融合;承办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具体工作。

软件行业的行业自律组织是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及各地方协会、各领域分会,其主要职能为受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委托,对各地软件企业认定机构的认定工作进行业务指导、监督和检查,并负责软件产业的市场研究、信息交流、咨询评估、行业自律、政策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目前,我国软件企业认证、软件产品登记、软件著作权登记和专利权申报登记管理的具体情况是:

软件企业认证的主管部门是工业和信息化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国家税务总局等有关部门制定软件企业认证标准,软件企业的认证和年审由经上级信息产业主管部门授权的地(市)级以上的软件行业协会或相关协会具体负责,先由行业协会初选,报经同级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审核,并会签同级税务部门批准后正式公布。

同时,工业和信息化部根据行业协会的工作实绩,也授权部分行业协会作为其所在行政区域内的软件企业认定机构。

软件产品登记的业务主管部门是工业和信息化部。

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软件产业主管部门依法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软件产品的登记、报备和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软件产业主管部门委托所在地的软件产品登记机构,负责软件产品登记申请的受理和审查。

软件著作权登记的业务主管部门是国家版权局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和中国软件登记中心。

专利权申报登记管理的部门是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

2、行业有关政策

目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水利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在2009年12月14日联合发布了发改投资[2009]3183号《关于加强重大工程安全质量保障措施的通知》,通知中第三款第五条规定,要求“建立施工实时监测和工程远程监控制度。

建设单位应委托独立的第三方监测单位,对工程进展和周边地质变形情况等进行监测、分析并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建立工程远程监控网络系统,接收并及时分析处理施工现场信息,强化工程安全质量的信息化管理”。

二、行业发展概况及前景

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目前生产的产品大量用于智能监控领域。

从模拟到高清,从网络化,数字化到智能化,从大容量到超大容量;云计算,云分析,智能监控系统的软硬件应用分析程度越来越先进。

高清化、大联网提升视频监控价值,横纵拓展度高,同时迎来监控行业的数据分析与挑战,智能监控领域快速进入物联网的时代。

智能监控系统整合了通信技术,IT技术,硬件设备,政企合作,施工企业的资源,发展主要分4个阶段:

起步阶段(2010-2011),资源整合应用(2012年-2013);2014年为资源整合+系统平台,到2015年进入物联网大数据时代。

目前监控领域的系统平台已初具规模,国内监控管理体系的标准化正逐步形成,国家监控管理领域已从基础设施建设阶段过渡到应用服务体系建设阶段,监控领域信息化的发展重心从也从搭建基础平台转移到深化应用、资源系统的高度集成的关键时期。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升级,工程建设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对质量安全管理的要求向着及时性、有效性、规范性、科学性方向发展也变得日益迫切。

为了预防和减少质量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提高企业自主管理意识和管理水平、以及政府质量安全主管部门事故应急预警能力,智能监控行业进入全面发展时期。

从技术架构上来看,物联网可分为三层:

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感知层由各种传感器以及传感器网关构成,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二维码标签、摄像头、GPS等感知终端。

它是物联网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的来源,其主要功能是识别物体,采集信息。

网络层由各种私有网络、互联网、有线和无线通信网、网络管理系统和云计算平台等组成,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

应用层是物联网和用户的接口,它与行业需求结合,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应用。

目前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物联网产业具有产业链长、涉及多个产业群的特点,其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各行各业。

目前从事物联网应用研发的公司很多,物联网的每个层面都有很专业的公司在做,但是从整个行业来看,还处于各自为战的阶段,大体可分为两类:

做应用层和网络层开发的公司致力于将云计算规模做大,不太关注每个应用的实际需求,以提供云计算服务为主营业务;做智能终端的公司以批量生产设备为主营模式,对数据中心的研发投入很少,很难实现大规模远程控制。

我国物联网应用总体上处于发展初期,许多领域积极开展了物联网的应用探索与试点,但在应用水平上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

我国已形成基本齐全的物联网产业体系,部分领域已形成一定市场规模。

近年来,我国物联网飞速发展,2013年,国内物联网市场规模达到4,896亿元,同比增长34.1%,预计到201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7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市场前景超过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等市场。

2009年至2013年,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情况如下图:

三、与行业上下游的关系

信息技术服务业其上游行业主要是电子行业、计算机及监控设备提供行业,下游客户主要为系统软件、支撑软件的软件供应商和设备的硬件供应商。

上游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硬件设备的技术更新和产品升级可以提高管理软件产品的性能、增强产品的安全性,进而带动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的发展。

由于上游IT技术及设备供应市场较为成熟,且竞争格局较为稳定,行业发展受上游制约不大。

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下游客户主要为建筑、交通、市政、地铁、燃气、矿山等各行业的企业及政府监管部门。

随着我国各行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行业的内生需求不断增长。

另外,下游行业需求的迅速扩大有利于本行业的持续发展,业内一批技术领先、资金实力雄厚、行业经验丰富的企业将会日益提升自身的话语权及对下游客户的议价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行业地位和盈利能力空间。

四、行业壁垒

对于信息技术行业而言,行业的准入壁垒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质及资本规模壁垒

我国对从事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及相关信息技术服务的企业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管理,需要企业取得计算机信息技术资质、软件企业认证、ISO9000和CMMI等资质认证。

这些行业资质等级代表着企业的行业经验、专业技术水平、质量管理水平和综合实力,是进入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行业的重要门槛。

政府及各行业企业客户在对硬件设备、软件产品、应用系统、信息技术外包服务等进行采购时,通常采用招投标方式进行。

客户在进行招标时,通常会对投标企业的资质、认证及资本规模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以评价企业的综合实力。

一些业务单一、资质不全、资本规模较小的企业难以取得较大的订单,对业务开展造成了一定障碍。

另外,在系统集成业务中,客户通常涉及大量的硬件设备采购,按照行业通行惯例,通常需要软件及系统集成服务供应商提前垫资。

对于政府、电信、金融、电力等行业的大型系统集成项目,由于计算机、网络等硬件设备通常采购数量较多,金额较大,一些资金规模较小的软件及信息服务企业难以支撑,在项目取得上不具备优势,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2、技术与人才壁垒

信息技术行业属于知识密集型行业,其显著特点是技术壁垒高,行业技术与应用更新快,基本上每隔2-3年就会产生一次较大的技术革新。

在未来数年的行业市场中,技术发展很快,且愈加成熟,产品的技术含量也将成为商家竞争的更重要因素。

同时还需利用其它行业(机械、建筑等)技术,实现技术融合。

改变固有的思维模式,以适应各类需求(尤其是个性化需求)也是发展技术的着眼点。

数据化、网路化、智能化、兼容性、稳定性、扩展型始终是技术发展的大方向。

同时技术的简易、操作的方便有事对技术发展的又一要求。

其技术焦点越来越多地集中于网络集成一体化方案。

这就是多个系统合用一单独平台,跨平台共享数据库,而单独设计的独立系统及其单配的各种制约将会很快的退出历史舞台。

技术人员不仅要掌握需求分析、系统设计、数据库建模、程序设计、代码测试等软件工程技术,还需要不断对新涌现的技术与应用进行知识更新以适应行业的快速发展,诸如移动应用开发、开放平台、云计算等。

而传统的工程监控领域又需要企业多年的行业细分领域的经验积累,才能通过科技改造传统行业,将信息化技术和传统的行业经验管理资源进行配置整合优化并合理布局,才能把握行业技术创新给企业未来带来的发展机遇。

3、行业经验及客户粘性壁垒

信息化工程监管领域要求企业不仅要有软硬件与信息技术方面的技术知识,还要熟悉建筑,安防等细分领域的专业管理经验,只有融合这两方面的经验与知识才能做好工程监管理领域的信息化管理。

工程监管领域行业用户多为政府监管部门及规范性企业,客户来源长期稳定,企业提供相应的系统集成、监控平台建设及相关的运维服务后,用户在后续的系统维护和软硬件升级服务中,出于数据的一致性、信息的安全性及更换成本等考虑,不会轻易更换服务商,而且偏向于将更多的订单给长期的合作伙伴,这将导致新企业进入行业难度较大。

五、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

(1)产业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近年来,根据技术和市场发展要求,我国信息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电信网络综合通信能力继续增强,网络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

宽带通信网和宽带用户接入网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宽带网络应用平建设成效显著,网络资源整合在有条不紊地推进。

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继续深入,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取得了新进展。

利用宽带化。

智能化和综合化的信息基础架构,低成本的服务活动范围会更、灵活,应用范围遍及社会的各个领域,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提供有力的支撑,对未来信息服务产业结构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的作用将进一步发挥。

(2)国内各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提升行业内需空间

内需市场是中国信息服务业的主要市场。

在国家产业结构转化升级、各行业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过程中,释放出大量服务需求。

2007年以来,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的国内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07年至2010年复合年均增长率达36.57%,尤其是2009年金融危机之后,国内市场增长率显著高于国际市场增长率。

2011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国内市场规模3,355亿元,占软件业务总体收入比例为87.48%,同比增长率为40.90%。

受益于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及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各行业信息化建设在广度与深度上不断拓展,信息化建设已从基础设施建设阶段逐渐过渡到应用集成阶段,未来,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随着我国信息技术服务意识的逐步提升,我国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的内在需求将得到大幅提升。

(3)产业环境优化

在产业环境上,国家积极推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相关立法进程,加快实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知识产权战略,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探索建立长效机制。

各级地方政府正在加快制定和完善扶持政策,积极推进产业发展环境的优化。

另外,我国将原先软件产品的增值税减免政策扩展到IT服务的营业税减免,顺应了软件服务化的趋势,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持续的政策保障,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将迎来新的黄金发展时期。

2、不利因素

目前中国经济增速处于下滑通道,基建投资放缓,目前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增速,融资平台资金吃紧,导致政府项目投入放缓,进而影响公司产品服务收入的增速。

我国国内市场上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利润的信息技术产品主要被外国公司所垄断,国内企业普遍规模较小,技术及资金实力较弱,缺乏能够与跨国公司相抗衡的本土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导致企业在外向型发展方面步履维艰,难以真正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

另外,国内企业产品同质性高,大部分产品与服务仍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多数企业都在相同或相近的领域进行重复建设,创新性应用缺乏,产品价格战等问题较为严重。

(1)产业创新体系不健全,核心技术缺乏

长久以来,我国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着“重硬轻软”的思想倾向。

在软件产品开发层面,民众版权意识薄弱,盗版现象严重。

另外,国内企业普遍规模较小、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创新能力不足是制约中国信息产业尤其是信息服务业发展的瓶颈。

目前,行业内虽已涌现出一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但从总体上看,多数企业或产品尚没有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或核心技术,企业依靠产品的低水平重复开发、国外知名品牌产品代理销售等业务生存的现象较为普遍。

(2)产业链协同效应尚未充分发挥

目前,我国还没能健全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的相关管理体制和协调机制,存在多头管理现象,缺乏统筹规划。

从产业构成来看,通信、软件以及互联网服务在整个信息服务业中所占比重依旧较大,而广电传输、数字内容等在信息服务业中所占比重较低,出现了结构失衡状况。

众多服务机构分散于各个部门和行业,分属不同的系统或领域,甚至缺乏统一的综合性和归口领导部门,因而难以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缺乏强有力的调控和运作机制,也就难以形成支持其发展的合力,这些都成为影响我国信息技术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阻碍因素。

(3)产业结构矛盾突出

发展信息服务业,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从传统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型,平台建设是关键。

能够建成高质量、高标准的信息服务平台,对服务业信息化的实施无疑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我国尚缺少为信息服务企业和用户提供信息交流、公告发布、技术培训、市场推广、人才、知道产权等方面的综合服务平台,导致企业没有适当的途径快速获得最新政策法规、行业资讯,发布产品信息较为滞后,交易市场过于传统,经营成本过高。

六、行业风险

1、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下降使得国内大多数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资金来源、成本管理以及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等方面面临巨大压力。

在此危机下,企业或将缩减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从而传导企业缩减对信息技术服务的需求,进而影响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增长。

2、技术升级较快,需要不断更新设备,需要投入较大资金

技术进步升级是影响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对于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业内中小企业创新活动水平低、研发投入水平低、创新层次低,技术装备水平低,真正用于技术改造的投资很低,硬件系统的技术更新与全面升级,导致原有的旧设备的淘汰率高。

投入的资金额巨大,所以设备、装备、技术老化问题突出。

3、相关细化标准缺乏,制约行业规范发展

目前,在信息技术服务行业中,由于缺乏产品及服务的相关细化标准,不同设备厂商、软件开发商及服务提供商之间存在责权不明晰的情形,服务合同对服务质量及标准的要求不统一。

另外,各类企业产品及服务报价体系的非标准化,也给市场的规范竞争增加了难度。

相关细化标准的缺乏导致监管部门对企业的产品、服务、营销等方面难以进行系统规范与指导,制约了行业的规范发展。

七、行业竞争格局

信息服务业是利用计算机和通讯网络等现代科技技术对信息进行生产、收集、处理加工、储存、传输、检索和利用,并以信息产品为社会提供服务的专门行业。

在世界范围来看,信息服务业正向产业化、多元化、网络化、高速化、全球化的方向发展,信息国际转移已经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衍生,软件和服务外包等成为发达国家信息服务业发展的一种趋势。

信息服务业作为推动经济增长新的亮点,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

在新经济、新知识、新技术的失去下,信息服务业也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地区新的主导产业,它在地区经济中占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其发展程度已经成为衡量经济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优先发展信息服务业,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快速提升信息化水平和充分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将有利于提高整个产业对各类要素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全社会要素资源的开发利用,全面提升企业的综合业务素质。

随着行业发展的日益成熟与产业升级的不断推进,行业分工将日趋精细化,行业集中度将逐渐提升。

国内大型信息技术企业将持续扩张,一方面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对产业链进行整合;另一方面通过融资提升资金实力,为技术实力提升、业务拓展及未来战略转型做准备。

不同市场竞争主体将由于自身技术实力、资金实力、管理水平、服务品质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企业间盈利水平出现分化。

拥有较为稳定客户资源、业务技术成熟度较高、人才储备力量较强的企业将会获得较多发展机会,拥有较大发展空间,而规模较小、实力较弱的企业将会被逐渐淘汰。

1、天津天地伟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该公司精于产品、专注行业,以做“技术领先型”企业为自己的定位,坚持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行业化的发展方向,以一站式服务的品牌形象向业界提供从前端到后台,从硬件到软件的全线自主研发的音视频传输控制产品,包括网络矩阵产品、硬盘录像产品、网络视频产品、光通讯产品、智能球产品、摄像机产品、网络门禁产品、智能分析产品、网络存储产品等全系列产品及多项行业解决方案,在社会各界得到广泛应用,如金融、交通、监狱、水利、电力、教学、公检法、医疗、智能楼宇等行业。

2、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海康威视拥有业内领先的自主核心技术和可持续研发能力,提供摄像机/智能球机、光端机、DVR/DVS/板卡、网络存储、视频综合平台、中心管理软件等安防产品,并针对金融、公安、电讯、交通、司法、教育、电力、水利、军队等众多行业提供合适的细分产品与专业的行业解决方案。

这些产品和方案面向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北京奥运会、大运会、亚运会、上海世博会、60年国庆大阅兵、青藏铁路等重大安保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

3、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宇视科技”)是专业视频监控产品及解决方案供应商,秉承深厚的视频技术积累及网络、存储领域的专业能力,致力于面向全球各行业客户提供领先的监控产品与解决方案及专业优质服务。

公司产品及解决方案已广泛应用于公安、政府、企业园区、智能交通、地铁、校园、高端智能建筑等各个领域。

基于开放、共赢的态度,宇视科技将持续推进IMOS合作伙伴计划共同提供丰富多彩的行业化服务,截至2012年底,拥有遍布全国的150余家IMOSinside高资质合作伙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