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复习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20276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题.docx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础理论复习题.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题.docx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题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辨证论治的专著是:

A、《黄帝内经》B、《难经》C、《伤寒杂病论》

D、《本草纲目》E、《神农本草经》

2、下列哪位医家是“补土派”的代表人物:

A、刘完素B、李东垣C、朱震亨

D、张仲景E、张元素

3、下列外感病邪中,季节性最强的是:

A、风邪B、火邪C、湿邪

D、暑邪E、寒邪

4、惊则气:

A、上B、缓C、结

D、下E、乱

5、下列人体的脏腑中,互为表里的是:

A、脾与胃B、心与大肠C、肺与小肠

D、肝与肾E、肾与胆

6、怒伤:

A、胆B、脾C、肝

D、肾E、心

7、肾在体合:

A、肉B、骨C、皮

D、脉E、筋

8、手太阴经脉所属的脏腑是:

A、肺B、肾C、胃

D、大肠E、肝

9、素体阳虚感受寒邪用助阳解表法治疗属:

A、急则治其标B、寒因寒用C、因时制宜

D、缓则治其本E、标本兼治

10、根据五行的相生规律,肝之“母”是:

A、心B、肺C、脾

D、肾E、胆

11、阴阳学说认为,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

A、寒者热之,热者寒之B、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C、益火之源,以消阴翳D、调整阴阳,恢复其相对平衡

E、阴病治阳,阳病治阴

12、与气的生成密切相关的脏是:

A、心肝脾B、肺肝肾C、肺脾肾

D、肝脾肾E、心肺肾

13、与语言、声音、呼吸的强弱有关的是:

A、卫气B、营气C、宗气

D、元气E、正气

14、根据五行的相克规律,肾之“所不胜”是:

A、心B、肺C、脾

D、肝E、膀胱

15、为百病之长的邪气是:

A、风B、寒C、暑

D、湿E、燥

16、下列哪项不属于正治法:

A、塞因塞用B、寒者热之C、热者寒之

D、虚则补之E、实则泻之

17、阴虚可以导致阳虚,阳虚也可以导致阴虚,这是因为阴阳之间是:

A、对立制约的B、互根互用的C、消长平衡的

D、可以转化的E、感应交合的

18、阴偏胜的病机特点为:

A、阴胜阳虚的实寒证B、阴胜伤阳之虚寒证

C、阴胜伤阳之阴阳两虚证D、阴胜阳未虚之实寒证

E、阳虚所致阴胜之病症

19、从胸走手的经脉是:

A、肺经B、大肠经C、小肠经

D、胆经E、胃经

20、天癸的产生,取决于:

A、肾中精气的充盛B、正气充沛C、肾阳的蒸腾

D、肾阴的濡养滋润E、肾之纳气

21、与足太阴经起点相接的是:

A、足阳明经B、足少阴经C、足太阳经

D、手阳明经E、手太阳经

22、主治节的脏腑是:

A、心B、肺C、脾

D、肝E、肾

23、下列选项中哪一项是不确切的:

A、心在志为喜B、肺在志为悲C、肝在志为怒

D、脾在志为惊E、肾在志为恐

24、阴阳偏衰的治疗,下列哪一项原则最中肯:

A、温阳制阴B、损益兼用C、补其不足

D、滋阴清热E、损其有余

25、下列何种为反治法?

A、用热远热B、通因通用C、寒者热之

D、补泻兼用E、滋阴清热

26、致内脏下垂的病机是:

A、气滞B、气逆C、气闭

D、气陷E、气脱

27、病证的虚实变化,主要取决于:

A、气血的盛衰。

B、邪正的盛衰消长C、气机失调。

D、脏腑阴阳失调E、体质的强弱

28、中寒是指:

A、内寒B、中焦阳气不足C、感受外寒

D、寒伤肌表,阻遏卫阳E、寒邪直中于里,伤及脏腑阳气。

29、病人先有阴虚内热症状,以后又出现畏寒肢冷,大便溏泄等症,而内热仍存,其病机为:

A、阴损及阳。

B、阳损及阴C、阴盛格阳

D、阳盛格阴E、阴虚

30、人体整体统一性形成是以何者为中心的:

A、五脏B、六腑C、经络

D、气血E、形体官窍

二、多项选择题

31、在下列外感病邪中,属于阳邪有:

A、风B、寒C、暑

D、湿E、燥

32、下列人体的结构中,属于五体的有:

A、脉B、膜C、骨

D、肉E、血

33、气逆的病变多见于哪些脏腑:

A、心B、脾C、肺

D、肝E、胃

34、属于相克关系传变的是:

A、肾阴不足致肝阳上亢B、心火旺盛引动肝火C、肝气横逆犯脾

D、肝之气火上逆犯肺E、肾精不足致肝血虚

35、属于阴的有

A、静止的B、寒冷的C、晦暗的

D、内守的E、下降的

36、脾与胃之间的关系主要是:

A、受纳与运化B、受盛与化物C、对燥湿的喜恶

D、主升与主降E、化物与腐熟

37、属于血瘀的临床表现有:

A、癥积B、刺痛C、肌肤甲错

D、唇舌紫暗E、脉涩

38、根据五行相生关系确定的治法有:

A、滋水涵木B、培土制水C、佐金平木

D、培土生金E、益火补土

39、卫气的生理功能有:

A、司腠理的开合B、充养皮毛C、抵御外邪

D、温养内脏E、化生血液

40、下列选项中正确的论述有:

A、腰为肾之府B、膝为筋之府C、发为血之余

D、脑为髓海E、心为血海

三、填空题

1、饮食失宜包括、及。

2、人体气血之间的关系可归纳为“;”。

3、按其生成来源、分布部位及功能特点不同,人体之气可分为:

、、和等四种。

4、情志太过易直接伤及五脏,喜伤___,恐伤___,悲伤。

5、肝在液为,脾在液为。

6、人体常见的病理产物包括、、。

7、心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

8、阳脉之海”指的是______。

四、名词解释

1、气机:

 

2、七冲门:

 

3、五行:

 

4、辨证:

 

5、藏象:

 

五、简答题

1、简述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2、简述肾的主要生理功能?

 

3、简述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

 

4、简述治则的基本内容?

 

5、简述气的主要生理功能?

 

六、论述题

1、如何理解肺气宣降的生理特性?

 

2、试述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与哪些脏腑功能相关?

 

《中医基础理论》试卷(A卷)参考答案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

1、(C)2、(B)3、(D)4、(E)5、(A)

6、(C)7、(B)8、(A)9、(E)10、(D)

11、(D)12、(C)13、(C)14、(C)15、(A)

16、(A)17、(B)18、(D)19、(A)20、(A)

21、(A)22、(B)23、(D)24、(C)25、(B)

26、(D)27、(B)28、(E)29、(A)30、(A)

二、多项选择题

31、(AC)32、(ACD)33、(CDE)34、(CD)35、(ABCDE)

36、(ACD)37、(ABCDE)38、(ADE)39、(ABCD)40、(ABCD)

四、名词解释

1、气机:

指气的运动。

2、七冲门:

指飞门、户门、吸门、贲门、幽门、阑门,魄门等。

3、五行:

指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4、辨证:

将四诊所收集的资料,运用中医学理论进行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发展趋势,然后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的过程。

5、藏象:

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及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

五、简答题:

1、简述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答:

(1)湿为阴邪,易伤阳气。

(2)湿性重浊。

(3)湿性粘滞。

(4)湿性趋下。

2、简述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有哪些?

答:

(1)主藏精。

(2)主水。

(3)主纳气。

3、简述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

答:

(1)直接伤及内脏。

(2)影响脏腑气机。

(3)多发为情志病证。

(4)七情变化影响病情。

4、简述治则的主要内容?

答:

(1)正治与反治。

(2)治标与治本。

(3)扶正与祛邪

(4)调整阴阳。

(5)调理精气血津液。

(6)防止出血。

5、简述气的主要生理功能?

答:

(1)推动与调控作用

(2)温煦与凉润作用。

(3)防御作用。

(4)固摄作用。

(5)中介作用。

六、论述题

1、如何理解肺气宣降的生理特性?

答:

肺气宣降包括肺气向上向外宣发与向内向下肃降两个方面,两者相互协调,共同维持肺的呼吸和行水的功能。

(1)肺气宣发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①呼出体内的浊气;②将脾转输而来的精微与津液向上向外布散;③宣发卫气于皮毛腠理。

(2)肺气肃降也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①吸入自然界之清气;②将脾转输而来的精微与津液向下向内布散;③将津液代谢后的浊液下输于膀胱。

2、试述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与哪些脏腑功能相关?

答:

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主要与肺、脾、肾、肝、三焦、胃、小肠、大肠及膀胱等脏腑的功能密切相关。

(1)津液的生成有赖于胃的受纳,脾的运化,小肠主液及大肠主津等脏腑功能的正常发挥。

(2)津液的输布有赖于脾的升清、肺的宣发肃降、肾的蒸腾气化、肝的疏泄及三焦运行水液的功能正常发挥。

(3)津液的排泄主要依赖于肺的宣发、大肠传导,脾的运化,肾的气化及膀胱等脏腑的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