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手记 12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722947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访手记 12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家访手记 12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家访手记 12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家访手记 12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家访手记 12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家访手记 12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家访手记 12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家访手记 12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家访手记 12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家访手记 12Word下载.docx

《家访手记 12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访手记 12Word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家访手记 12Word下载.docx

前不久,黄晓可在家里和父亲有过一次争吵,具体情况我们也不便多问。

但我们可以从谈话中感受到父女情深。

可能由于代沟的原因,家长和子女有隔阂在所难免。

总体上看,他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十分融洽的。

在谈话中,家长多次提到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

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许多思想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孩子们,其中不乏一些腐朽没落的东西。

六年级的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弄不好就要出问题,家长的话也给了我们提醒,在传授知识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道出了教育工作的艰难。

可怜天下父母心,传达了家长对子女的关心。

家长对子女的殷切希望,更让我们明白了肩上的责任。

在交谈近一个小时后,便向家长道别,家长十分热情地挽留我们吃饭,我们婉言谢绝了。

家长十分热情地送我们出门。

在返校的途中,家长真诚地对我们提出了两个建议:

一是希望学校、老师能一如既往严格管理学生;

二是希望老师多培养学生能力,如与人沟通能力,适应社会能力等等。

孩子后来的学习状态可想而知,更可贵的是他学会了学习,学会了自信。

通过一段时间的走访,我收效很大,至少孩子们知道了,老师和家长对他们都是有期望的,都会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去努力,去发挥。

通过这次家访,我认识到,在教育过程中,获取第一手资料是非常必要的。

同时,家长和老师应该相互信任,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付出关爱,多角度地认识孩子,同时也要换个角度看家长。

这样可能会使我们的教育工作更有成效。

成功的家访有利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便于因材施教;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有利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互补和配合。

家访,更能给学生一种被重视、关爱的感觉,我们在学校看到的学生的缺点,往往是一种表象,通过家访,我们可以找到形成这种缺点的深层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使我们的教育更有效,也更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我打算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继续走一走,走遍每一个学生家庭,我想这是对自己负责,对学校负责,更是对学生、对家长负责。

2021.5.15

第二篇:

家访--沟通情感的桥梁

通过家访我体会到了电访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面对面促膝交谈与电话里的听声不见面,那感觉和效果就是不一样。

所以这登门家访的传统不能去。

俗话说“情感是教育的桥梁”。

老写的“亲”字,也说明一个道理:

人要常见面才会亲。

所以家访能让我们和学生家长打成一片,感情亲切融洽,这样家长们就不再会有什么误会和责怨,我们的工作就能得到心应手。

对于家访的对象是后进生,我觉得“后进生”因为一些不突出的优点而受到老师的称赞时会很高兴,老师可以和家长一起从点滴的进步谈起,一分为二地分析学生,用优点去克服缺点。

所以在家访时我把握实际,灵活调节,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提出孩子存在的问题,共同商量、探讨教育措施,使学生心服口服,家长也欣然配合。

老师上门家访,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

这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对家长也是一个触动。

教师、家长、学生三者共处一室,促膝谈心,拉近了彼此心理距离。

每次家访都会让我受益非浅,和学生家长相互了解情况,交流各方面的信息,沟通感情,既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现和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又使我了解学生家庭中各方面的情况及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并且同学生家长共同研究,在教育学生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达成一致意见。

在这次家访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要积极的指导家长,同时多进行交流,家长和教师相互学习,相家访,说到底是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或缺的桥梁。

通过家访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以及思想动态,让每一个学生不在学校却继续享受学校给予的关爱,耐心倾听家长对我们工作的反馈和建议,不仅取得了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还加深了教师与家长的感情。

在这次家访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要积极的指导家长,同时多进行交流,家长和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结成一个家庭学校的教育同盟。

那么我们的教育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下面就谈谈本人的几点心得体会。

我深入几个学生家中,进行家访,感受颇深。

家访真能让我们和学生家长打成一片,感情亲切融洽,这样家长们就不再会有什么误会和责怨,我们的工作就能得心应手。

同时大部分家长的热情好客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的自豪。

学生赵美月的家长对我的到来,感到十分意外和兴奋,真有点"

受宠若惊"

的感觉。

我给他们简要介绍了当前教育的理念与发展,汇报了我们学校在孩子教育方向上的指引,以及我们班级是如何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

面对面促膝畅谈,家长对我们教育人给予了高度评价与鼓励,我对班级容量也很大,有的活动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敬请家长谅解,对于我们学校的发展、班级建设有什么建议的可以尽管提出来。

”赵美月的家长说:

“万万没有想到老师对学生是如此牵挂和关心,我们的孩子放在你们学校班级,就是放心,你们这是在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我们家长一定大力支持学校的工作。

”很多家长对老师的到来,接待的非常热情,他们觉得温暖,倍感兴奋,学生本人感到:

原来自己并不是一个被"

遗忘的角落"

,自己在老师的心中不是可有可无的,教师总是在注视和关心着自己。

学生李浩宇说:

“老师,您这次家访,给了我很大力量,我更加自信,我还要更加努力,在班上要做个好学生,在家里更要做个懂事的好孩子,你看我以后的表现。

”这次家访,使家长和学生感到十分亲切,从内心深处非常感激教师。

学生张诗雨见到我的到来,开始非常紧张,站在门口不知所措,害怕我是来向家长"

告状"

的,没想到我只字不提她表现不好的地方,而是鼓励她要扬长避短,争取更大的进步。

在轻松和谐的闲聊中,孩子越说越高兴,把自己的志向、思考统统都讲给老师听,家长也因此了解了孩子内心更深刻的东西,对孩子的表现越来越满意。

最后,他们一家人依依不舍地把我们送出大门口,并希望老师经常到家。

在家访中,我还了解到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整个忙于生计,极少照看、督促孩子。

这使得我们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我们没办法选择家长,我们只能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来对待这些更需要我们关心的孩子。

很多家长都反映:

老师说的,孩子会听进去的。

作为学生的老师也特感动于这句话,老师的魅力无极限。

当然高兴之余,需要我们付出更多了。

让我看到了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形成了完全不同的学生个体和认知表达水平。

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学习、生活上的指导,这些家长的孩子往往已经养成良好的习惯,有较强的自觉性。

文化程度不高,但为人处事有原则的一类家长,他们对孩子学习上的指导有欠缺,但会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家长说的多,做的少。

有相当多的家长对子女出现的一些不良倾向只会念叨,却拿不出或狠不下心采取措施,效果不佳。

这类孩子需要在学习习惯、方法上多指导。

还有少数家长本身文化程度低,对自己的子女从小又过于溺爱;

现在孩子年龄增长,胆子也大了,有些家庭已出现了不会管、管不了的局面。

所以针对有问题的学生,我和家长促膝谈心,用一分为二地观点分析学生,同时把握实际,灵活调节,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提出孩子存在的问题,共同商量、探讨教育措施,使学生心服口服,家长也欣然配合。

总之,家访让我受益非浅,既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现和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又使我了解学生家庭中各方面的情况及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

我们只有通过家访才能了解一些隐性的问题,找出学生不良行为形成的根本原因,这样我们可以从根源着手,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

我觉得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我们要加强家校的密切联系,同时注重学生的个别教育,真正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教育效果。

互信任,相互合作,结成一个家庭学校的教育同盟。

那么我们的教育会获得更大的成功。

第三篇:

石河店小学陈作海

一个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学校、社会、家庭的共同协作,家校沟通是实现学生完美教育的桥梁。

家访,是促进家校联系与沟通的绿色通道。

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外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10月16日下午,我们一行三人来到付翔宇家中进行家访。

在轻松和谐的交谈中,家长与教师达成共识:

1、孩子的接受能力较好,但就是贪玩,自觉性不够;

写字潦草。

2、家庭作业有时不认真,应付了事,怕动脑筋;

3、中午有几次发现他提前到学校不是学习,而是与同学在校园内追逐打闹;

4、爱看课外书,但不分时间、场合。

根据孩子的表现,我们跟家长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长与学校的关心、督促和教育。

特别是家长的关爱与积极引导。

我们首先肯定付翔宇是一个比较聪明的孩子,只是缺少自觉性,需要家长经常督促、检查、引导。

并与老师多沟通,多方配合,相信孩子一定会改掉诸多不良习惯。

通过交谈,家长表示今后将花更多时间与精力在孩子身上,保持家校联系,共同配合,让孩子的明天更美好。

回来后,我思索良久。

其实,每个学生在校的作息时间和学习时间都是相同的,智商也相差无几,学习成绩的好坏除了取决于他们在课堂上是否用功之外,而家庭环境如何和个人学习习惯怎样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因此,走进每个学生家庭,具体了解他们的家庭所提供的教育环境,然后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我深深地体会到,家访真是我们基层教育工不可或缺的金钥匙啊!

第四篇:

最近区里组织“千名教师进万家”的主题家访活动,我们也按照任务有序的组织了家访活动。

这天我和所带班级的班主任胡老师来到学生杜亚洋家进行家访。

在未家访前,我从班主任口中得知一些杜亚洋的情况:

家里有个姐姐,但身体有毛病,就是我们听说过的“瓷娃娃”,但是毅力坚定,考上了大学。

家庭条件很困难,但是为了以后养老,他的父母又生下了他,所以这孩子在家中一向呵护备至。

因为这个原因这个孩子就有些调皮,但是又有些自卑。

同学们有人不和他玩了,他就会有疑问是不是我姐有这个毛病他们就看不起我,不想和我玩啊?

即使班主任和我说了他家的特殊情况,但是我依然同情不了他,因为他实在是太调皮了,上课时注意力很少集中过,。

这还不算,不仅自己不听课,还影响别人听课,周围的同学很不喜欢他。

上课举手发言很积极,但是回答的问题总是答非所问„„所以这个孩子给我的印象是很不好的。

但是这次家访却改变了我对这个孩子的一些做法。

在去之前,班主任胡老师一再和我说“看到这个孩子的家你就知道到底有多困难了”。

到底有多困难呢?

能在市中心住的可都是有些资本的,我在心底对班主任的话将信将疑。

等到了他的家才知道我的判断是多么的幼稚。

杜亚洋同学所住的小区是一个拆迁重建的很老旧的小区,楼道的灯全坏了,导致楼道里很阴暗,并且还堆满了各种破烂物品,我们需用手电筒照明才能防止自己摔倒。

这还不算,他的家在最顶层,小心翼翼的经过这种楼道爬上顶层我们已经是累的气喘吁吁了。

终于到他家了,赫然发现他的家门口树立了一个很长的梯子直通天台的通风口,抬头一看,通风口上方的天台上简易搭了一个棚子,但是棚子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到,所以我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

进了他家,他的爸爸和杜亚洋接待了我们,还有坐在床上的姐姐。

我环顾四周发现家里面有宽敞位置的地方都摆上了床,连阳台都摆上了床,床上铺的都是破旧的被絮。

家里连转身都很麻烦啊,却铺这么多床做什么,从与杜亚洋爸爸的交谈中我们得知,他们一家三代都挤在这个不足80平方的房子,这三代不仅有及杜亚洋一家及他奶奶,还有他的伯伯。

杜亚洋的“瓷娃娃”姐姐坐在阳台搭的简易床上,虽然身有残疾,但是能看出是一个很要强的女孩。

阳台一个角落放着一个很旧的桌子,那是杜亚洋的学习桌。

杜亚洋的爸爸和伯伯都没有工作,一家三代人靠着杜亚洋的妈妈打零工挣些钱。

虽然家里很清苦,但是一家人还是很关注杜亚洋学习的。

看着这样一个环境,我感觉心中一酸,为了转移心中的那股难过劲,我好奇的问出门口的梯子是做什么用的,他爸爸说是厨房兼吃饭的地方。

天哪,这样一个巴掌大的地方,却要每天借助梯子爬到上面,做饭、吃饭。

他们这样的生活对于我们来说是多么的匪夷所思,对于他们来说却是习以为常。

看到这样的环境我大约能思考出是什么导致杜亚洋这个孩子是这样的一个让我头疼的孩子。

一家人生活清苦,但是却把最大的希望放在杜亚洋身上,他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自然性情骄躁了些;

但是他的家庭环境是他心中的一道伤痕,所以在同学面前他很活跃,试图引起同学们的留意,但是自卑心理很强,这就导致他很敏感,对于同学们稍微表现出的冷漠都胡乱猜想,认为是他的家庭环境导致的。

这样的一个孩子活得大大咧咧又是那么小心翼翼,该是多么的痛苦啊。

作为老师我们不能只看到孩子表现不好的一面,我们应该层层剥茧,将背后的原因找出来,帮助孩子战胜自我,超越自我。

我决定,从下学期开学起,我不在只关注他的学业成绩,我更要关注这个孩子的心理成长情况,帮助其战胜心理的自卑,转变心态,帮助其建立良好的心态和学习习惯。

并且我也要转变自己的教学心态,作为老师针对学生的某些不好的行为或习惯,不要以偏概全的去否定他,应该勇于去寻找背后的原因,帮助其改正错误。

第五篇:

老实说,“家访”一词对于我这个从事教育十几年的老师来说,当然不会陌生,但自从大多数人拥有了手机后,我虽记不清有多少次是因为工作需要,专程走进学生家庭进行深入的家访,但不用回忆也知道屈指可数。

教育学生,当然能认识到家校联系的重要性,而我在工作中,自认教育是吃良心饭的,对工作也还认真负责,也挺重视与家长沟通的,为了构建家校联系这个重要平台,电话、告家长书、召开家长会等是我惯用的家校联系方式,学习网班级空间也在由点及面地逐步尝试中,但在日常的工作中,常常图简便,好操作,要么使用手机联系,小问题电话里简单交流,再者要么就是通知家长来校达成共识,只要不是特殊问题,往往是“无事不登学生的三宝殿”。

对于开始上级部门“家家到,家家访”的要求一直有些不理解,但仍随着全省轰轰烈烈的“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的不断推进,我开始挨家挨户的走进了学生的家庭,也随着不断的家访过程悄然转变着自己对家访的看法和认识„„

秋雨绵绵,临近放学时,天空中淅淅沥沥的下起了雨,天空变得阴沉沉的。

我等家长接完学生后,随学生胡东一起到他家里进行了家访。

孩子一听我们老师要到他家里去家访,脸一下子红了,一时感觉有点手足无措了,看得出来孩子很紧张。

为了消除孩子的紧张感,我有意识地和他聊天,让他放松心情。

一路上,通过聊天多少了解到了一些孩子的家庭基本情况。

因为家访前,我电话通知了孩子的妈妈。

妈妈听说我们要到家家访,特意提前下班,在路边迎接我们。

到家后,家长热情的接待我们,让孩子给我们递上热茶,送来水果。

学生家里布置得很温馨,孩子的房间里有一大排书柜,书柜里摆满了各种书籍,《三百六十五夜故事》、《格林童话》等等。

可以看出孩子平时喜欢看书。

我问胡东:

“书柜里的书都看了吗?

”他说:

“都看了,有些书都看好几遍了。

”看来孩子的家长平时也很注意孩子这方面的培养。

我们坐在沙发上,与家长聊天,谈论着孩子各方面的表现,对胡东学习认真努力,爱看书进行了表扬,也指出了孩子的不足。

我跟胡东以后的学习上提出两点要求:

一,上课要积极举手发言,每一节课至少要发一次;

二、作业中要把字写好,因为一个人的字代表一个人的外在素质。

孩子听了连连点头,表示记住了老师的话。

在我提出的要求上,胡东的妈妈再加上一点那就是作业时做到仔细,不马虎,写作业或者考试都要注意细节。

我们相信这次家访在孩子的心中一点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也会在他今后的成长中有一点点的促进。

离开家时,家长把我们送出老远,他们感谢老师对孩子的关心,感谢老师为孩子付出的努力。

接下来的家访,也更是让我对“课外访万家”这个活动理解得不再那么肤浅,虽然辛苦,但我的脚步坚定地踏踏实实地走在家访中,也不断改变着我对家访的看法,以下是我这一阶段家访中的点滴感悟:

一、热情的家长暖人心

每走进一户学生家庭,绝大多数学生会雀跃不已,仿佛受到了什么奖赏,开心地围着老师转,主动地给老师送上热情的微笑和茶水,教师上门家访,本是寻常工作之一,但多数家长认为家访更是一种表现教师对学生关爱的一种方式,他们对于教师对自己孩子的重视表现了最最朴实的感谢,有的家长一看到我们去,院子里的橘子,匆忙摘下非得塞给我们,有的多次热情的留我们吃饭,我们一面为之感动,一面又委婉地表示拒绝。

家访中家长的热情,让我们教师也得到了家长最发自内心的尊重和理解。

也许就是这份热情,这份理解和尊重才会紧密的联系家与校,才会产生更大的教育合力。

二、家访对于学校和教师起到了很好的正面宣传作用

一户一户地走进学生家庭,总会听到学生的邻居或家人议论:

“多好的学校,多负责的老师!

”让我们也为之脸红,原本普通寻常的工作,却让我们得到了受之有愧的褒奖,但可见家访工作不仅仅是联系,更是一种对工作负责的体现,有着家长来校或手机联系那些硬邦邦沟通中无法比拟的人性化,家访使学校和教师更能得到家长的理解和信任,也就是这种信任,更能化解多少不理解中产生的矛盾。

三、家访,让我们更真实的了解学生和学生家庭

一次次的家访,也让我深入地了解我的学生,了解他们不为我知的闪光点,了解他们在家的生活学习状态,看到他们的书桌、房间,游戏„„也让我见到了许多不一样的家庭,了解到每个家庭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能力范围,让我都不得不佩服,值得我向其他家长推广和自己借鉴。

四、带着问题去,带着思考和想法回

家访前,我也做了很多准备,梳理了很多东西,以便在家访时带给家长,让家长也全面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带着一颗真诚实在的心而去,或祝贺进步,或赞扬优点,或委婉有针对性指出问题,指导改进。

同时也宣传了教育法规和相关政策,还针对很多共性问题例如留守生家庭教育问题,周边上学困难校车安全问题等等,与家长共同商榷,能指导的给予指导,能解决的解决,不能的,就带着思考和想法回来,或继续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或反馈学校找寻解决办法。

五、收获宝贵建议

家访中,我们做好家访手记的记载工作,详实地纪录了学生在家的点滴情况,也收获了大量家长的宝贵建议和意见,并通过在校分组交流,想办法解决实际存在的各种问题。

总之,此次活动让我再次感受到了自己作为一名教师,肩上的担子责无旁贷,坚定了做一名朴朴实实的育花人的信念,家访只是我们教育中的一个方式,我们要善用好家访,用心感悟,与家长产生教育无穷的教育合力,善待孩子,教好孩子!

2021.10.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