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渗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724672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14.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渗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渗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渗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渗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渗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渗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渗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渗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渗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渗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渗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渗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渗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渗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渗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渗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渗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渗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渗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渗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渗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渗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性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渗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渗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确定问题。

在上述情境下,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

(3)自主学习。

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例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以及现实中专家解决类似问题的探索过程等)。

(4)合作学习。

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5)效果评价。

在学习的过程中随时观察记录学生的学习表现,而不需要进行独立于教学过程的专门测验。

当然,借鉴上述两种教学模式并不等于机械地照搬。

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问题,不同的学习情境,灵活地设计和安排有利于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步骤。

三、研究性学习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常用模式

结合理论研究和本校的实际情况,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做了以下尝试(教学案例见附录一)。

(一)范例教学模式

1、范例教学模式理论概述

范例教学模式以布鲁纳的知识构建观点和皮亚杰(Piaget)的认知发展论为理论基础,以信息加工为主要策略,通过“教师呈现范例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学生选择范例验证知识”和“学生运用知识创造范例”三个不同阶段对学生进行多种智能的训练,包括:

观察、分析、比较、分类、记忆、推理、判断、想象、创造等,帮助学生实现由具体到抽象的知识构建,促进认知能力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3]

布鲁纳所提倡的“发现法”对发现过程的假设是:

(1)占据可得到的感性材料,借助推理和直觉引起的思维的飞跃,得出试探性的假设;

(2)用更多的感性材料对试探性的假设作检验。

如果经受了检验,假设就得到维持。

2、范例教学模式教学流程:

范例教学模式的步骤可归纳为:

(1)教师提供学习材料,使学生明确什么是必须理解的,学习究竟要达到什么目的。

让学生先把他们将要克服什么困难弄清楚,把注意力、意志力都集中在克服这种困难上去。

(2)教师并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让他们分析比较各种事实,研究各种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通过积极地思考,从具体材料中抽象出事物的一般规律性,让学生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多提出几种解释。

(3)通过学生的实践去对所提出的每一种假说进行肯定或否定,去证明一个解释或推翻一个解释。

范例教学模式的流程图如图一:

 

图一、范例教学模式流程图

教学阶段教师学生

3、范例教学模式的评价

对范例教学模式使用了传统的测验以及量规来进行评价。

测验通常以在线答题为测试形式,主要考查学生对必要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而量规则检验学生在具体情景中使用知识的能力。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以“信息技术实践探究活动评价系统”为评价工具,采用加权求和的方法得到学生的最后评价。

系统简介:

该系统基于Windows2003+IIS,分服务器和客户端安装。

是由浙教版全国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编写组编写的一个基于网络的多元评价网站。

技术的使用可以让教师从繁重、机械重复的数据处理中解脱出来。

众所周知,对信息化教学评价中所产生的大量的量规表的处理一直是令人头痛的问题。

该系统比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本课题使用的是第三版。

网站由两大部分组成:

教师管理平台和学生评价平台。

在因特网上建立了评价网站后,通过教师管理平台,任课教师可以在评价前预设了每个实践探究活动的评价指标,导入相应的评价项目、评价标准和总分规则,并可以将设计好的测试题上传到系统的在线测试模块。

学生作品上传后对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评价;

通过学生评价平台,学生可以在每次实践活动结束后,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也可以登录在线测试模块答题。

(1)评价方法

学生自我评价的评价指标包括共性评价和个性评价,共性评价是所有实践探究活动都需要评价的指标,而个性评价则是对某次实践探究活动所特有的一些内容进行评价的指标,共性评价和个性评价的分数相加后,折算成百分制分值作为学生自我评价的分数。

例如学生St20060101的共性评价是15,个性评价是12,则自我评价分数为:

学生得分数总和除以满分值再乘上100。

即:

(15+12)/(24+16)*100=67.5分。

由于每位教师所教的学生数较大,不太可能在课堂上对每位学生进行全面评价,所以教师评价只对每位学生的总体情况按百分制进行评价。

如对上面学生的评价为80%,即80分。

每个实践活动的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分数,按一定的比例计算,即为该实践探究活动的评价分。

上例中,学生的自我评价权值为0.6,教师评价的权值为0.4。

所以该学生实践探究活动的最后得分如表一:

表一、学生实践探究活动分数例子

学生

活动内容

共性

个性

自我评价

教师评价

小计

St20060101

实践:

层叠组合

15

12

67.5

80

72.5

在范例教学模式中,如果进行了在线测试,则在线测试的分数再按一定比例与实践探究活动的成绩进行累加,得到该次活动学生的总评分数。

所有的计算均在评价系统中完成,学生和教师只要做好评价就可以在系统中查看活动的最后得分。

每位学生的单元成绩由该单元所进行的实践活动成绩按不同权重进行折算,学期成绩由单元成绩按不同权重进行折算,最后得到该生的实践探究总结性评价。

(2)修改评价指标

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和学生的情况,对预设的个性评价标准指标进行修改。

任课教师可以修改实践探究活动个性评价的名称、具体内容和分值,还可以删除该实践探究活动的个性评价标准。

(二)锚定式的WebQuest教学模式

1、WebQuest教学模式概述[4]

WebQuest(网络探究学习法)是由美国伯尼·

道奇(BernieDodge)和汤姆·

马奇(TomMarch)首创,是借助网络探究性学习网站进行。

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习者一个真实有趣且可行的任务,并提供必须的能够指导他们完成任务的资源,告诉他们评价的方法,以及概括和拓展学习的方式。

2、WebQuest教学流程

WebQuest的流程设计主要由引言、任务、过程、资源、评价和结束语六部分组成:

(1)导言:

主要提供背景信息和设计动机因素。

(2)任务:

主要阐明学生要完成的具体任务。

(3)过程:

该部分描述学生在完成WebQuest任务时所经过的步骤。

(4)资源:

主要包括一些学生完成任务所需要的资源。

(5)评价:

要建立一套评价标准来对学生进行评价。

(6)结束语:

这是学生进行反思,教师进行总结的阶段。

WebQuest的六大模块可以充分体现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三大特点,充分体现了建构主义的教育理念。

其实质是脚手架支持的学习结构,它与因特网连接,使用真实任务来激发学生对开放问题的调查研究。

[5]它与建构主义的锚定式教学模式在流程上几乎是一致的,例如:

(1)都要求把学习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

(2)任务模块即锚定式教学中的确定问题。

(3)学习过程都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

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

(4)都采用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

因此,WebQuest教学模式是研究性学习的有力工具。

运用WebQuest进行学习有利于学生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的真伪,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

3、WebQuest教学网络平台

WebQuest教学模式中最重要的是建立一个基于网络平台的学习环境,创设一个真实与虚拟相结合的积极课堂。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所使用的平台为《K12网络研究性学习平台(学校版)》。

平台简介:

采用Windows+Apache+Php+Mysql开发,易于安装与管理。

由于采用了B/S结构的网络技术,全校只需安装一套,所有联网的师生均可通过浏览器使用平台。

平台的基本用户类型包括系统管理员、课题导师、课题成员(课题组长和组员)。

平台的中心内容是对课题的管理、过程管理、电子档案袋管理、交流环境和资源中心。

对于学生而言,它是一个课题实施平台和电子档案袋。

学生可以确定研究课题、申请立项,也可参与由教师指定或由其它学生立项的课题。

学生组长可以邀请导师进行课题辅导,也可邀请其他同学一起进行课题研究。

学生通过短消息或课题论坛的形式与导师或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获取支持与帮助。

学生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所有过程性文件和学生阶段研究成果及资料素材都可以上传到电子档案袋进行保存。

评价分为定性描述和定量的量规评价两方面:

学生可以在网上进行自评互评。

对于教师而言,它是一个课题指导和课题管理平台。

教师可以接受学生的邀请成为课题的导师,也可以自己创建课题,指定学生进行研究。

为了配合类似于WebQuest这样的研究性学习形式,平台也支持教师上传制作好导引内容,用于指导学生的研究;

同时,教师可指定课题方向,让学生在课题方向下自定子课题。

导师可以随时与学生通过短消息、课题论坛交流,也可到平台所提供的答疑论坛中、甚至全国答疑论坛中与更多的学生交流。

导师可以为立项报告、课题成果撰写评语,也可在课题论坛中对学生的文档提出评论与建议,从而给予学生更好的指导。

教师必须要对所带课题研究的执行情况撰写总结评估报告,并可以给课题研究、给课题组学生进行打分。

四、研究性学习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的实验

(一)实验内容

通过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上采用范例教学模式、锚定式的WebQuest教学模式,探索研究性学习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实施方法,从而改革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达到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

(二)实验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行动研究、问卷调查、访谈调查、现场观察法、量规、电子档案袋等方法进行研究。

研究方案设计如图二:

图二、教学实验方案设计

(三)实验对象

本课题研究将我校2012级高一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2012级学生在入学时按中考成绩S型排列分班,各班在性别比例、年龄、智力水平等方面持平。

为了解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我在入学时安排全年级的学生上机作了“信息技术基础问卷调查”。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基本情况、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多媒体制作、网络基础、参赛情况、对研究性学习的了解程度及态度、对学习信息技术课的态度等内容。

(问卷见附录二)在对问卷反馈的信息分析后,我挑选了各项分析最接近的两个班级进行课题研究。

研究周期为一个学期。

(四)实验过程

1、理论研究、教学设计。

对研究性学习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的理论和操作模式进行深入研究。

结合现行教材内容找到渗透的结合点。

广西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的学习内容为以下几个专题:

信息技术基础、信息获取(网络基础及其应用)、信息加工与表达:

文字处理、数据处理、图片、声音、视频及动画信息加工、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等、信息资源管理。

这九个专题的知识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理论性内容和最基本的操作,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学生只有掌握了这些内容才能对所学的课程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并进一步学习。

这部分内容约占总课时20%,主要包括:

(1)信息技术概况;

(2)计算机的系统组成、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3)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与法律问题;

(4)计算机的安全;

(5)操作系统基础;

(6)文件系统及其管理;

(7)系统中软硬件资源的管理和维护。

(1)到(4)的教学内容中,很容易找到适合使用锚定式的Webquest模式进行教学的主题,让学生在网络探究的活动中通过对信息的主动收集获取信息、鉴别信息、归纳总结得到对理论新概念的接受、理解和拓展。

案例如前述“计算机病毒的防治与解决方案设计”。

第二类是信息技术的实用性内容,是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和重点,这部分内容约占总课时的70%,主要包括:

(1)文字处理;

(2)图片、声音、视频及动画信息加工;

(3)数据处理基础;

(4)网站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制作与发布。

这些内容重操作实践,适合用范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2、教学准备阶段。

作学习者特征分析,让学生上机作信息技术基础调查。

我使用的是本校网站上的电子问卷调查系统,高一年级学生859人,上机作答的有846人,有效问卷846份。

从调查结果来看,2012级学生起点比前几届学生高,知识和操作水平相对较好。

实验班和对比班基本情况分析。

我挑选的实验班和对比班共108人,上机作答的有108人,有效问卷108份。

其中54%(58人)以上家庭已经购置了电脑,在买了电脑的家庭中92%可以上网。

学生在初中94%(102人)已经上过信息技术课,高中课本中涉及到的一些应用软件他们初中已经学习过,有较好的基础。

在电子作品制作方面,88%(95人)的学生都曾经制作过不同类型的电子作品,基本上可以制作简单板报和幻灯片。

网络基础好是两个班学生的特点,在是否喜欢上网这个问题上,100%的学生回答说喜欢。

两个班只有3个学生没有QQ号码,其他浏览网页,搜索、电子邮件、BBS的使用他们都不算太陌生,有4个学生拥有自己的个人网站。

在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方面,有58%(62人)的学生记得在初中曾开展过研究性学习,但他们没有留下深刻印象。

所以对实验班仍然要向他们介绍研究性学习的概念、进行研究的一般流程。

在这两个班的问卷调查中,我主要关注了与支持研究性学习开展相关技能基础的统计,如表二:

表二、实验班与对比班问卷调查统计结果

班级

总人数

电脑

信息技术知识基础和技能

网络基础

良好

一般

较差

实验班

56

26

30

31

10

18

34

4

对比班

52

28

24

14

6

20

2

其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包括对操作系统的熟悉程度,电子作品制作熟练程度等的综合情况,网络基础包括是否能够使用浏览器搜索、下载、使用BBS和电子邮件、QQ的综合情况。

然后我在实验班和对比班进行了前测,测试内容包括上机操作和理论考试,以及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兴趣的问卷调查。

上机操作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素材制作一份介绍本校的电子作品,形式不限。

理论考试的试卷使用了2011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信息技术会考试卷中第一册部分的选择题和判断题,考试形式是上机作答,使用本校“信息技术实践探究活动评价系统”的在线测试系统。

按加权求和的方式评定分数。

将这次测试成绩记录下来以便在教学实验完成后进行教学效果的检验。

从电子作品制作的情况看,两个班的制作水平、完成的作品数量及质量相差不大。

总的来说,虽然学生在问卷调查中认为自己已经具备制作的能力,但实际上他们的作品比较粗糙,技术含量低,只有大约13%(14人)的学生能较好地通过电子作品展示学校。

3、教学实施阶段。

对研究性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践,周期为一学期。

(1)实验班和对比班的教学进度比较。

教学实验所使用的教材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

对比班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进行教学,主要的教学方法是任务驱动法和讲解—演示—练习法。

实验班在开学的第二周和第三周使用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知识铺垫,主要的教学内容是学校网站、相关研究性学习网络平台的使用和熟悉、研究性学习概念及一般流程的介绍以及进行分组和合作游戏等。

从第三周开始,进入信息化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实施阶段,教师可按教学设计灵活调整教材的内容进行教学。

所以两班在教学实施期间教学进度并不一致。

(2)实验班和对比班教学实施中的评价比较

1)、对比班的教学评价沿用原来的评价方式。

每节课布置操作任务,然后由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操作的情况当堂检查并评定分数。

操作任务中如果有电子作品,通常由教师到学生机上观看并打分,如果时间不足,则统一上交到服务器,由教师课后批改。

每单元结束时,学生上机完成该单元的测试题以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这些成绩记录下来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

段考和期考采取笔试形式。

采用这样的考试方法是因为目前广西的学业水平考试是采取笔试形式。

学生的期评成绩由教师按平时成绩20%+段考30%+期考50%折合得出总结性评价。

2)、实验班的评价方式。

实验班教学评价采用了传统的评估方法与量规和电子档案袋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传统的评价方法如小测验、测试及简答等的评价重点是必要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量规与电子档案袋则主要检验学生在具体情景中使用知识的能力如学生在实际任务中所表现出来的提问能力、寻求答案的能力、理解的能力、合作的能力、创新的能力、交流能力和评价的能力等,评价重点放在如何使学生的这些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上,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和“面向过程”的特点。

量规(Rubric)是从与评价目标相关的多个方面进行详细规定的评级指标,具有操作性好、准确性高的特点。

量规专家海蒂·

古德瑞齐将它定义为“为一项工作列出标准的评分工具”;

而我国的教育技术专家祝智庭将它定义为“一种结构化的定量评价工具”。

[7]在使用量规进行评价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a、在学习前提供量规,发挥量规对明确学习预期目的和对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

b、与其它评价工具配合使用;

c、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量规的要求,对有问题的地方及时提供反馈;

d、为学生自评和互评设计良好的氛围。

电子档案袋(e-portfolio、web-portfolio)。

档案袋评价(portfolioassessment),又称成长记录袋评价,是以档案袋(夹)为依据而对评价对象进行的客观综合性评价,主要是指收集学生自己认为能够证明自己的学习进步、创新精神和知识技能的成果(可以包括计划、中间过程的草稿、最终的成果、以及教师的评价、相关的资料等),以此来评价学生学习和进步的状况的一种评价方式。

档案袋可以说是记录了学生在某一时期一系列的成长“故事”,是评价学生进步过程、努力程度、反省能力及其最终发展水平的理想工具。

如果档案袋里的有关材料利用计算机数字技术来辅助搜集、保存、管理和展示,那么这就变成了电子档案袋(e-portfolio、web-portfolio)评价,即档案袋评价的电子化。

研究电子档案袋多年的巴莱特将电子档案袋概括如下:

电子档案袋应用电子技术,允许档案袋开发者以多种媒体形式收集、组织档案袋内容。

[8]

本次课题研究的范例教学模式中,我在“信息技术实践探究活动评价系统”中导入针对教学内容设计的量规表来完成对学生个体的评价;

而在Webquest教学模式中我以“K12网络研究性学习平台(学校版)”的为依托,导入自己设计的量规表,实现定性评价与定量文评价、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结合。

在K12研究性学习平台中,学生可以对正在进行的研究课题进行统一管理,上传素材资料和过程文档、撰写研究日志、查看自己所有参加课题的导师及学生的自评互评等级、以及评语。

K12研究平台本身提供一些现成的研究性学习表格范例,但不一定切合实际,有时我需要学生填写自行设计的表格,在平台中以附件的形式上传。

K12研究平台中具体的课题管理操作如表三:

表三:

K12研究性学习平台中课题管理的权限

课题档案

课题组成员

导师

基本信息

组员可在课题成员列表处为小组其它成员打分;

课题组长可在课题成员管理中为成员打分;

进入课题内部论坛讨论

课题成员管理中设置导师指定课题的组长;

开题报告

课题组长可以填写修改开题报告、上传报告附件

查看

过程文档

组员均可上传过程文档,包括:

个人作品、研究日记、收集的资料

上传过程文档

研究成果

课题组长填写研究报告、上传报告附件和电子作品

课题答辩

课题组长填定答辩简介、上传答辩文档

结题报告

课题组长填写结题报告、上传报告附件

课题评价

课题组长和组员填写自评互评

导师点评课题、为课题打分

研究总结

课题组长上传研究总结

(3)实验班教学实施中的多种分组方案。

对比班不进行分组学习。

实验班使用多种分组方案来完成教学。

其中主要的分组方案是在进行分组时采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原则和导生制相结合的分组模式。

其他形式的分组则根据需要偶尔使用。

主要分组在开学的第一周开始,第二周完成。

班级学生首先自愿组合,再由教师按小组名单进行适当调整。

组内异质是指尽量使同一小组内的学生在知识、能力、性格方面达到互补;

组间同质是指不同小组之间学生各方面水平大致持平,这样有利于各小组间展开良性竞争。

按照上述原则分好的小组学生主要在进行WebQuest活动的学习。

在学期的其他的学习时间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打乱小组的组合,尝试让学生与其他小组的学生组合成不同的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例如在范例教学模式的案例中,我尝试了两种其他形式的分组:

让学生与座位最近的同学组成小组进行讨论;

在进行任务操作时,又让选择了同一任务(相同范例)的学生组成一组。

4、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1)通过观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在教学过程中,我仔细观察了两个班学生的学习表现:

实验班的学生学习兴趣高,学习主动性强,反映敏捷,操作的方法灵活,解决任务的全局观比较强,遇到问题会尽量找办法解决。

同时,实验班的学生对课外的信息技术知识及相关拓展知识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一定的探索欲望。

由于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都得到同组同学的监督与激励,学生的上机作业完成情况良好,例如在文字处理模块学习中,通过范例教100%都能创造性地制作出自己的电子作品。

在课堂教学完成后的自由操作时间,实验班的学生通常用于整理自己的电子档案袋,上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