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江苏省阜宁中学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72577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32.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江苏省阜宁中学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届江苏省阜宁中学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届江苏省阜宁中学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届江苏省阜宁中学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届江苏省阜宁中学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届江苏省阜宁中学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届江苏省阜宁中学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届江苏省阜宁中学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届江苏省阜宁中学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届江苏省阜宁中学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届江苏省阜宁中学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届江苏省阜宁中学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届江苏省阜宁中学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届江苏省阜宁中学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届江苏省阜宁中学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届江苏省阜宁中学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届江苏省阜宁中学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届江苏省阜宁中学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届江苏省阜宁中学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届江苏省阜宁中学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江苏省阜宁中学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届江苏省阜宁中学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江苏省阜宁中学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江苏省阜宁中学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依其观点,可能对以下哪一条建议的评价相对较高

A.重筹国防,以图将来B.惩处腐败,整顿吏治

C.抓住时机,全面变革D.取缔洋教,传播国学

()6、北京大学房德邻教授认为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的意义远远超过1919年五四运动,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支撑该观点成立的理由包括

①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②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③建立了一个近代国家体制④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7、道光以后四川省开始大量种植鸦片,鸦片的种植和贸易成为近代四川商业性农业的主要方面。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种现象体现了

A.外部市场对商品生产结构的调节作用B.清政府中央集权的逐步削弱

C.四川农民“唯利是图”的经济意识D.近代农业部门出现资本主义因素

()8、历史学家陈旭麓说:

“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

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

第二次反思开始于‘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

先进的中国人通过第二次反思得出的启示是 

 

A.只引进西方技术不能使中国实现富强B.要用暴力革命方式推翻清朝封建统治

C.要从根本上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D.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

()9、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是五星花蕊的动态紫金花旗。

这面旗帜在香港会展中心的首次冉冉升起

A.成为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的里程碑

B.促成了“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C.结束了旧中国被殖民的百年国耻

D.推动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10、1979年某地一位农民做裤子卖,一天挣的钱比在地里刨一年还多。

远近农民纷纷仿效,这引起了轩然大波。

民兵围追堵截,工商税务补税罚款,然而,撵了集中的却撵不了分散的,裤子交易仍在进行。

到1984年,该地裤子市场终于名正言顺。

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改革开放初期,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仍然缺乏本质的认识

B.改革需要经历一个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的漫长过程

C.人民群众的自发行动是推动改革的重要动力之一

D.中央发展市场经济的政策在一些地方遭到抵制,难以实施

()11、从中国历史看,20世纪的重大理论成果包括两部分内容:

一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二是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领导人的理论创新,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这三大理论成果都①具有时代精神②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产物③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变④具有科学性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

()12、梭伦、克里斯提尼和伯利克里三位政治家的改革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

他们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A.破除贵族世袭,制约公民权利B.废除债务奴隶,促进经济发展

C.扩大平民权利,推动民主进程D.划分公民等级,明确权利义务

()13、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宋明理学家提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他们共同强调的是

A.人的主观感受的重要性B.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

C.知行合一的认识论D.人的客观存在的重要性

()14、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围绕“宗教改革与西方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到下列观点,其中符合宗教改革的是①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②信徒皆为祭司

③用理性的武器扫荡一切权威④回到《圣经》来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15、下表是16世纪末欧洲部分主要国家的物价与16世纪初相比的上涨倍数。

导致表中现象发生的原因是

国家

西班牙

英国

荷兰

法国

倍数

4.2

3

2.6

2.2

A.生产萎缩,产品供应紧张B.殖民掠夺,金银大量输入

C.贵族享乐,大量购买奢侈品D.商业革命,国外商品涌入

()16、选举制度的实行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特征,下列有关中外历史上“选举”说法正确的是

①1832年英国议会选举改革,扩大了工人选举权②美国众议员按各州人口比例选举产生③德意志帝国的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④1949年在普选基础上召开了一届政协

A.①②④B.②③C.②④D.①③④

()17、被西方教会势力指责为“意在扰乱对神的信仰,企图毁灭上帝”,而中国启蒙思想家严复则认为“其彰人耳目,改易思理,甚于奈端(牛顿)氏之天算格致”的学说是

A.万有引力定律B.进化论C. 

量子论D.相对论

()18、《全球通史》中说:

“农民和新商人即当时所称的‘耐普曼’,都能雇佣劳动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

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

”这一现象

A.推动了十月革命的胜利B.使苏联迅速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C.促进了苏俄经济的恢复D.是苏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实践

()19、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上台后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们将走第三条道路”。

这里的“第三条道路”是指

A.重商主义与自由主义的结合B.完全的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C.国有化的国家干预经济政策D.自由市场和国家干预相结合的政策

()20、下面是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初英国工人生活费和工资指数(1850年=100)

年代

1769-1778

1779-1788

1789-1798

1799-1808

1809-1818

名义工资

81

86

94

114

生活费

72

85

97

137

159

实际工资

112

101

98

83

这种变化导致

A.人们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精神苦闷彷徨

B.社会购买力大幅度增长,工人生活水平同比提高

C.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暴力冲突持续不断

D.生产力水平长期处于停滞状态,综合国力被美国与德国赶超

二、非选择题(21题13分,22题15分,23题12分,24题10分,25题10分,共60分。

请把非选择题答案写到答题纸上)

21、(13分)服饰的变化是以非文本方式记录着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历史变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龙袍的制作费工费时:

据清宫档案记载,皇帝的龙袍由江宁织造、苏州织造制作匹料……由宫内造办处缝制成为成衣,这期间共用绣工近500人,绣金工40余人,画样者10余人,用时接近两年之久;

所耗费的银两也是非皇家不可承受,以缂丝工艺或是刺绣工艺制作龙袍需要用去白银1000多两。

——苏勇《鉴宝》2009年第4期

材料二中国明代服饰文化属于一元文化的范畴,具有整一性与大同观念,使得着装者注重群体意识,不强调个性。

因而具有内在、内向、内涵、内倾的共同特点。

“谦谦君子”成为着装的风范。

文艺复兴时期服饰文化的特点突出地表现在服装为崇尚人体美服务,服装的作用在于充分显示人体的美感,显示男女性的特征。

服装理念以追求人体美为核心,显示了外倾、外显、外向的特征。

……其中最显著的特点是服装突出个性、显示个性。

——宗静等《中西合璧之美》

材料三早在1852年匈牙利政治家弗朗西斯·

帕尔斯在美国游历时,曾这样感叹,人们的服装毫无个性,表现不出不同的社会等级,而在东欧,外国人立刻可以从不同的衣着看出一个古老的各种不同的职业和习惯。

美国的“衣着民主”是其服饰上的一大特点,20世纪的美国人可能是穿着最讲究,穿着最相似的工业民族,缝纫机的大量使用以及生产的批量化,是造成这一特色的物质原因。

——《世界全史百卷本·

世界近现代后期生活习俗史》

材料四1912年10月,“男女礼服服制”公布……关于大礼服及常礼服之用料,如本国有相当之毛织品时,得适用之。

……这些服制除了少数几个还留有一点封建等级主义的遗毒之外,大多数礼服都以职业分工作为制定的标准。

……1950年以后,开始流行中国式的服装,其中最有名的是中山装、解放服或列宁装……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承担龙袍制作的江宁织造、苏州织造和宫内造办处有哪些特点?

(3分)龙袍的昂贵说明了什么?

(2分)

(2)据材料二分析中国明代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服饰所体现的不同文化内涵。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衣着民主”的原因。

(4)根据材料四,概况民国时期服装的特点?

(2分)“列宁装”的流行反映出新中国的政治、外交的特点是什么?

22、(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江苏南通城市剪影:

材料二从1901年到1907年,张謇先后创办了19个企业单位,初步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大生资本集团。

发展民族近代工业需要科学技术,这又促使张謇热衷于兴办新式学堂(创办了南通大学),在外地还先后参与或协办了复旦学院、吴淞中国公学、南京高等师范、河海工程学校等大专院校。

张謇对社会教育也比较重视,1905年在通州建立了国内第一所博物苑(馆),还陆续创办了图书馆、更俗剧场、伶工学社、盲哑学校等。

更俗剧场是新式建筑,舞台上除演员别无闲杂人员出现,台下禁止吐瓜子壳和乱扔果皮,确实起移风易俗作用。

——《中国近代工商人物志》第一册

材料三就今日而言,建设工业,实为要图,即以纺织一业而论,吾国人口四万万,只有纱绽(应为“锭”)二百万枚,较诸欧美各国人口与纱绽之比例,我国现有之纱绽,实不能供国民之需求;

惟其如此,是以他国在吾国设厂,以遂其经济侵略之野心,而使我纺织业受重大之打击。

纱布为人生必需之品,乃至仰给他人,痛心之事,无逾于此。

——荣宗敬《振兴实业发展经济以惠民生计划》

材料四归根到底,在近代中国决定和承担近代化任务的主要载体都是中国的资产阶级。

——林家有《孙中山的革命观——兼论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1)材料一图1和图2反映了南通的什么变化?

(1分)结合材料二分析南通籍状元张謇与此变化有何关系?

(3分)

(2)据材料三,指出荣氏兄弟投资实业的基本出发点,这反映了中国当时流行的什么思潮?

(3)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论证材料四的观点。

(8分)(要求:

观点理解准确;

史论结合;

逻辑严密:

表述清楚;

250字左右)

23、(12分)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并存,影响着当今世界政治和经济的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43年《星期六晚邮报》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在战后建立了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秩序安排的设想。

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

“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材料二1944年,美英苏中等44国代表参加的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行的国际货币佥融会议,把美元与黄金挂钩,规定35美元等于一盎司黄金,各国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使美元享有高于其他货币的特殊地位。

材料三美元的这把头号交椅坐得并不安稳,……随着美国经济的重新走强,欧盟各国的经济也得到迅猛发展,欧元从无到有,迅速成长起来,在国际舞台上迅速占据了第二大货币的地位,成为美元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未来就只有两个选择,第一是由区域货币来充当全球货币,那么这种构想下就主要是货币区,就是说欧元会继续做大,亚元区会呼之欲出,那么这两个货币区的成长都会挤占美元区的空间……。

材料四积极推动世界走向多极化,尊重各国和各国人民的愿望和利益。

这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客观规律,有利于体现各国和各国人民的共同意愿与利益,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

——江泽民《共同创造一个和平繁荣的新世纪》

(1)材料一反映美国战后的什么战略意图?

(2分)结合材料二指出当时影响这一战略意图实现的有利因素。

(2)结合20世纪70年代史实说明材料三中“美元的这把头号交椅坐得并不安稳”。

(2分)“欧元区的继续做大、亚元区的呼之欲出”说明了什么?

(3)据材料四概括“世界走向多极化”对国际关系的发展有何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和经济发展趋势的认识。

2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0分)19世纪中后期,变革旧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已经成为世界潮流。

材料一1854年,当他(美国海军准将马修·

佩里)再次来到日本时……日本人被迫让步,于3月31日签订了《神奈川条约》……并于1856年签订了《通商条约》……这一系列条约在西方世界并没有引起极大的关注。

但对日本来说,它们却是其历史的巨大分界线。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19世纪70年代以后反映日本社会发展状况的有关图片:

图1最早的民营机器纺织厂图2宪法颁布

材料三(图3)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

(史学家胡绳语),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以“成事不说”

为由纷纷散去。

但是,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

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

图3

(1)材料一中“历史的巨大分界线”是指什么?

(1分)为此,日本有识之士采取了怎样的应对措施?

(2)依据材料二简要指出,日本政府为实现“脱亚入欧”(即脱离落后的亚洲进入先进的欧洲——引者注)的目标而在经济上、政治上各采取了什么重大措施?

(2分)对日本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

(3)材料三中“已成定局的悲剧”是指什么?

(1分)如何理解图3反映的历史事件“成为这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

(1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日两国的努力在本质上有何相同之处。

25、【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南取百越之地。

以为桂林、象郡;

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过秦论》

材料二 

(贞观四年,唐朝打败东突厥,俘获其首领頡利可汗。

在如何处理东突厥部落的问题上,朝廷内部出现争议)朝士多言:

“北狄自古为中国患,今幸而破之,宜悉徙之河南兖、豫之间,分其种族,散居州县,教之耕织,可以化胡虏为农民,永空塞北之地。

”……中书令文彦博以为:

“徙于兖、豫之间,则乘违物性,非所以存养也。

请准汉建武故事,置降匈奴于塞下,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以实空虚之地,使为中国捍蔽,策之善者也。

——《资治通鉴》

材料三1673~1681年,年轻的康熙帝指挥了一场平叛战争。

他后来多次谈起战争前后自己的变化,说:

“前者凡事视之以为易;

自逆贼变乱之后,觉事多难处,每遇事必慎重图维,详细商榷而后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1)据材料一分析秦始皇在灭六国后是如何加强国家统一的?

(2)据材料二归纳在处理东突厥部落问题上的两种观点。

(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太宗采用了哪种观点?

(1分)这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民族政策?

(3)依据材料三,说明“平叛战争”所指事件及对康熙帝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三位古代政治家共同的历史贡献。

班级:

姓名:

学号:

考试号:

座位号:

……………………………………密………………………………………封……………………………………………线…………………………………

历史试卷答题纸

2017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测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5BDADC6-10BADAD11-15DCACB16-20BBCDA

21、(13分)

(1)特点:

规模大、工艺水平高;

产品供应宫廷;

生产不计成本。

说明:

皇权至上;

统治者的贪欲。

(2)中国明代服饰体现的是儒家文化,重视人的道德规范和修养;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服饰体现的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重视人性解放和个性发展。

(3)原因:

美国是由移民建立起来的新国家,没有社会等级传统;

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的影响;

工业革命,生产技术的提高,服装生产批量化。

(答到两点即可得2分)

(4)特点:

要用国产衣料;

要打破封建等级制度。

政治:

走社会主义道路;

外交:

同苏联结盟,“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22、(15分)

(1)变化:

从传统城市到近代城市的变化。

关系:

张謇投身实业,兴办大生纱厂;

重视教育,兴办学堂;

重视社会公益事业、公益工程等,有力地推进了南通城市近代化。

(3分)

(2)出发点:

适应民生需求;

抵制外国经济侵略,维护民族利益。

思潮:

实业救国。

(3)论点:

民族资产阶级是中国近代化的主要承担者。

论证:

①经济上奠定了中国走向近代化的经济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积极发展兴办实业(近代工业),民族资本主义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和进一步发展(短暂的春天)的进程。

②政治上,民族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统治,推动中国走向民主、法制,先后发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

③思想文化上,资产阶级反对迷信、愚昧,宣传民主、科学等进步思想(维新思想、革命思想、新文化),形成思想解放运动潮流,成为改造中国社会的伟大思想武器。

发展近代教育和文化事业。

23、(12分)

(1)战略意图:

领导世界,攫取世界霸权。

有利因素:

战后美国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布雷登森林体系,取得了国际金融的领域的霸主地位。

(2)70年代,布雷登森林体系解体;

欧共体、日本等对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挑战。

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经济格局多极化局面的逐渐形成;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出现。

(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3)意义:

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

有利于促进世界协调、均衡发展。

(4)政治格局的多极化是由经济格局的多极化决定的;

政治格局的多极化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中国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提高我们的综合国力。

(任答一点即可得2分)

24、(10分)

(1)由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危险(1分)

措施:

推翻幕府统治,建立明治政府,实行改革。

(2)措施:

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大力促进工业化;

实行君主立宪,确立近代天皇政治体制。

积极作用:

使日本改变了封建落后的状况,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推动了日本的近代化进程;

实现了国家富强,逐步摆脱了民族危机,实现了民族独立。

(3)悲剧: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1分)

先声:

公车上书,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4)都属于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

25、(10分)

(1)派人北伐匈奴、修筑长城,南击南越,设郡县加强管理。

(2)观点:

①是将少数民族迁至中原,将游牧民族变为农民;

②是保全其部落,顺其习俗。

唐太宗采用了第二种观点。

(1分)这反映了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或民族团结政策)。

(3)平定三藩之乱。

影响:

形成谨慎的执政风格。

(4)贡献:

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