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就业的调研报告共10页word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7259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大学生就业的调研报告共10页word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于大学生就业的调研报告共10页word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关于大学生就业的调研报告共10页word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关于大学生就业的调研报告共10页word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关于大学生就业的调研报告共10页word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关于大学生就业的调研报告共10页word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关于大学生就业的调研报告共10页word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大学生就业的调研报告共10页word资料.docx

《关于大学生就业的调研报告共10页word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大学生就业的调研报告共10页word资料.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大学生就业的调研报告共10页word资料.docx

关于大学生就业的调研报告共10页word资料

关于大学生就业的调研报告

学校:

徐州师范大学

学院:

物理与电子工程

班级:

1051班

专业: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调查人:

***

学号:

10225042

调查时间:

2012年1月15日

调查地点:

南通民营企业及高校

调查对象:

部分就业大学生

调查方法:

调察访谈、查阅资料

调查目的:

了解大学生就业观念

报告日期:

2012年1月18日

前言

  作为大二的学生在不久以后即将踏入社会,开始我们人生中的又一个旅程。

走出校园,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择业。

随着时间的发展已成为大学生面临的严峻问题。

选择什么样的具体职业应该根据每个人的潜能和特长来确定。

要量体裁衣,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行业的更加细化,与此相对的职业也更加多样化,这一情势为具有不同潜能和特长的个人寻求更符合自身条件和兴趣的职业,创造了日益广阔的前景。

因而,当代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要正确判断自己有哪些潜能和特长,力求做到对号入座。

  2010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展的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

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0年《经济蓝皮书》指出:

预计到2010年底,将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2010年还将有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

主体:

问卷的设计

  制作问卷时,我们力求所选题目确切、简洁、针对性强,并遵守以下几点:

问卷主题明确,所有设问都必须与主题有关;言语简明准确,以免影响理解和答问;问卷项目由浅入深,并注意期间的来联系,使被调查者可以连贯做答;设问切合实际,充分考虑被调查人的差异。

  一、调查概况

  此次调查问卷主要对毕业生的择业价值取向、薪酬标准、就业地点、专业满意度、择业心情、就业服务等问题进行调查。

调查采取随机抽样形式,管理类的文科学生,也有技术应用类的理工科学生。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0份,实际回收的有效问卷78份,有效率为78%,其中男生占34.6%,女生占65.4%。

由于在抽样调查中,充分考虑了样本的代表性和性别比例的协调性,因此此次调查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当前2010届毕业生择业心态。

为方便学生答题,问卷均采用选择题形式,分为单选和多选。

为了让我们的调查问卷更真实有效,所以我们在人员专业的选择上针对不同专业的人都选了30%左右。

在我们的调查中有70%的人是来自农村,剩下30%是来自城市和县镇。

二、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1、关于就业形势与自身就业前景评价

  关于目前社会的就业形势,91%的调查者认为“形势严峻,就业比较难”,分别有3.8%的调查者认为“形势正常”和“不了解”,而认为“形势较好,就业容易”的有1.3%。

可见,绝大多数毕业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已有了一定的认识。

  在对自身就业前景评价方面,多数毕业生则显得较为自信。

调查表明,对就业前景持一般态度的调查者占56.4%,20.5%的毕业生对自身就业前景比较乐观有信心,14.1%的调查者表示不乐观,而9%的调查者则表示不知道。

对此的解释可能有两种,一是毕业生已在择业前做好了不太充分的准备,加之金融危机的到来,加大了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二是毕业生尚未进入求职面试的高峰期,对求职的艰辛认识不够。

随着求职面试的高峰期的逐渐到来,迷茫的同学的比例还会上升。

这就需要就业工作者深入了解他们的困惑所在,有针对性地加强就业指导,以使他们及时调整好心态。

  2、关于升学和工作的选择

  在升学和工作的选择上,79.5%的调查者选择工作,11.5%的人选择升学,而2.6%的调查者选择考公务员,还有7.7%的调查者选择了回家创业。

可见,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很多同学想在国家的优惠政策下自主创业,减少就业的压力,锻炼自己的能力。

这些人是需要国家的大力扶持的。

  3、关于就业的影响

  在就业决策时,有39.8%的调查者受父母的影响比较大,有3.8%的调查者表示会受老师的影响,还有5.1%的调查者比较相信自己的朋友,“自己做决定,不受他人影响”的调查者占51.3%。

可见,现在的毕业生在做选择时还是比较慎重的。

  4、关于就业地点的选择

  调查表明,66.7%的调查者选择就业地点时,格外青睐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

这主要是因为大城市比较重视人才,工作和生活条件好,经济收入高,发展机会多,并且接受新信息快,因而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尽管大学生择业首选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择业地点过于集中,势必导致人才的闲置与浪费,同时也增加了就业的难度。

10.3%的调查者喜欢到国外和内地的省会城市去工作。

而对于西部边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有23%的毕业生将其作为首选。

尽管国家出台了很多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和福建省欠发达地区的基层就业和参加志愿服务的优惠政策,但毕业生的积极性仍显不足。

这表现出大学毕业生择业的功利性和短视性,他们不愿承担艰苦的工作,奉献意识与锻炼意识不强。

学校应该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大学生的奉献意识的培养,对毕业生的择业中的功利心态和短视心态要适时加以引导。

  5、关于薪酬标准

  在求职者最为关心的薪酬问题上,毕业生的期望值一般。

12.8%的调查者的月薪期望值在800元以下;其中21.8%的调查者的月薪集中在800--1200元这一档上;35.9%的调查者选择1200--xx元之间;月薪在3000元以上的占20.5%;有17.9%的人的月薪期望值在3000元以上。

这表明,大学毕业生希望自己早点从父母的经济依附中解脱出来,实现经济上的独立,并渴望获得舒适的生活条件,因此希望能获得较高的薪酬。

6、关于对口与心中的期望值

  据调查,12.8%的调查者认为会“接受,并准备跳槽”;23.1%的人会“努力适应工作”;61.5%的调查者“工作时或工作后会考虑继续深造”;2.6%的调查者“还没考虑好”。

看来,兴趣与期望值对于工作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专业如果不对口绝大多数的调查者会在现在的岗位上工作。

64.1%的调查者会“愿意从事现在的工作”;只有9%的调查者“表示不愿意”;19.2%的调查者会“先在本专业干,再考虑转行”,这些人对自己的工作的选择是小心而慎重的,个人兴趣和专业在选择工作时是占非常大的比重的。

7.7%的调查者认为无所谓。

  7、求职信息

  在就业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很大一部分调查者会认证考虑自己今后的就业。

其中66.7%的调查者“认真考虑过”;26.9%的调查者“偶尔会想想”这类人可能还没体会到就业的艰辛;有5.1%的调查者“很少会考虑”;还有1.3%的调查者想“到时候再考虑”。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50%的调查者希望得到更多的公司的介绍和招聘信息,15.6%的调查者希望得到更多的有关薪资及福利的信息,19.2%的调查者希望得到更多的关于面试和演示的技巧介绍,说明学生在这方面的经验还不是很多,需要加强锻炼。

有5.1%的调查者希望了解更多的公司员工的现身说法。

借此了解公司的用人机制和管理方法,做到心中有底。

  8、关于就业目的

  此次调查表明,有大约80%以上的调查者就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生计的需要”;只有17.5%的少数调查者是“为了自己的兴趣爱好,为了得到社会的认可和为社会做贡献”;剩下的2.5%的调查者认为“就业是为了奠定建立家庭的基础”。

可见,在经济危机的时候人们还是迫于生计的。

这也反映了学生们就业观念的不端正,需要老师们的大力指导。

  9、关于最关心的问题

  无论在什么时候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都会面临各种怎样和企业的双向选择,调查者在这方面的选择还是很明确的。

有53.8%的调查者预计在择业过程中遇到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可能“专业不对口或专业面太窄”,这给学生就业造成了很大的困惑;2.6%的调查者预计“户口难解决”;24.4%的调查者预计是“缺乏社会关系”;7.7%的调查者预计“信息严重不足”,不能很好的去加以选择;11.5%的调查者预计是“其他的原因”在择业过程中的阻力最大。

这说明大家还是比较相信能力的,而用人单位最关心的是求职者的能力包括“所学的专业能力”、“所毕业的学校”、“社会经验”以及“潜力”,这占到总调查的87.1%,“技能、特长、品德”却只占到了10%的比重,剩下的2.9%的调查者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求职者的性别。

  当前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是“人才市场供大于求,属于买方市场”、“毕业生的思想不够端正,期望值过高,择业过于挑剔”、“社会上一些‘凭关系,走后门’的现象比较严重”,这些占总人数的78.6%,而认为“学校、政府、用人单位及学生之间的沟通较少了解不够”的占11.3%,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薄弱”、“高校的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毕业生的不符合政策规定的择业行为比较多”的调查者占10.1%。

结尾

  这是一个求职大军遭遇失业恐惧的时代,是一个追逐挑战又渴望成功的时代。

求职择业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既是难得的机遇,又是严峻的挑战。

我校大学毕业生的职业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倾向,择业意向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他们追求自我发展,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重视经济利益。

毕业生中出现的盲目乐观、奉献意识与艰苦奋斗精神缺乏、诚信缺失等心态,不仅会影响到毕业生眼下的择业,同时还会进一步影响到以后的成长与职业发展。

在我们调查中,还发现大学生在择业时会产生许多心理问题:

1、焦虑心理:

由于担心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或因为盲从、自负、自卑等原因,求职时遭受拒绝或失败等挫折而形成的紧张不安的情绪状态,它是由心理冲突或遭受挫折而引起的,是一种复杂情绪的反应。

2、自卑心理:

一些大学毕业生自我评价偏低,过低估计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过低评价自己的意志力。

表现在择业过程中,悲观失望,抑郁孤僻,不思进取,不敢参与择业市场的激烈竞争,等等。

3、自负心理:

与自卑心理相反,有的大学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自我评价过高,择业条件苛刻,形成自负心理。

4、盲从心理:

有些毕业生,尤其是独生子女毕业生,虽然接受了高等教育,但在很多事情上还是缺乏一个大学生应有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现在求职择业时,从不按自身具体条件独自思考、分析,盲目效仿,即使是求职材料,也是千人一式,众笔一辞,没有自己的特点和重点,因而很难受到用人单位的垂青。

5、攀比心理:

青年学生大多血气方刚,喜欢争强好胜,虚荣心较强,容易引起攀比心理,形成了较高心理期望值,这种攀比心理使得不少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四处碰壁,迟迟无法签约。

6、依赖心理:

在就业过程中,一些大学生缺乏主动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而寄希望于学校、家庭或就业主管部门,缺乏择业的主动性等,思想和依赖心理严重,使自己在就业中处于劣势。

针对以上出现的不良择业心态,本人的建议是:

  

(一)、大学生毕业后不能仅仅只有就业意识,因为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会在一定程度上饱和,现在尤为严重。

因此我们要树立创业意识而不能把眼光仅仅限于就业。

  

(二)、要踏踏实实地做事,一步一个脚印,要有灵通的就业信息和强硬的个人素质。

专业很重要,但要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有人说“好关系是泥饭碗,会碎的;文凭是铁饭碗,会锈的;而只有能力才是金饭碗,走到哪里都会闪闪发亮。

”在当今社会,只有有能力的人,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只有有能力的人,成长的舞台才会无禁区。

  (三)、要搞好人际关系,广交益友。

朋友多了不是坏事。

一个人在外难免会遇到挫折,此时朋友的帮助对你来说很重要。

  (四)、在选择职业时,要从实际出发,准确把握人才市场的供需信息。

人才招聘会每周都在办,人才市场天天都开放,准确掌握人才市场的供求信息,对于当代大学生择业尤为重要。

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谁能及时有效地获取信息,谁能从实际出发,准确审视就业形势,谁就能早日步入理想的职业岗位,为祖国,为人民奉献知识和才华。

  (五)、要敢于面对挫折,不放弃,不服输,要敢闯!

  其实大学生对所学专业只能说是了解,要真正读至硕士才可以说自己学了这个专业。

所以大学生要去锻炼各方面的能力,不仅要学习书本方面的有字之书,还要去生活中去读那本无字之书,这样我们师大学子才会有更美好的未来。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有志者自有千计万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

2、实现自己既定的目标,必须能耐得住寂寞单干。

3、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