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兹神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72893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24.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龟兹神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龟兹神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龟兹神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龟兹神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龟兹神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龟兹神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龟兹神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龟兹神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龟兹神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龟兹神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龟兹神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龟兹神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龟兹神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龟兹神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龟兹神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龟兹神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龟兹神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龟兹神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龟兹神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可以说,在玄奘描写的龙里,隐藏着汉代之前龙的形象,它们离兽更近,但却也有了更多的神力。

如果说,龙是中华民族土生土长的图腾的话,那么,在战国后期直至西汉,在中印文化交流的过程中,龙的图腾传入了印度,并保有了其“原生态”------汉代之前的“异兽”形象。

因此,在随后玄奘西去取经之时,听到的印度版的龙的传说里,会时不时地提到“龙是一种劣根未除的畜类”。

吴承恩版版的龙,代表了龙的最高形态-------在水里有着至高权力的神,如同希腊神话里的海皇波塞冬。

吴承恩版的龙,有四海龙王,在水里,无所不在。

在同一时代里,龙已经可以生出多种多样的后代,如蛟、鼋等等,所谓的“龙生九种”。

龙非但可以盘上皇宫的柱子,民间不可以随意去说龙,而且龙的后代已经开始帮皇族去驼碑、扬名了。

龙,在这样一个进化过程中,终于横空出世,不辱没中华民族立其为祖的身份了。

这一进化,在不知不觉中产生,虽然之后龙的尊宠地位已无可替代,但其原形中那万般精彩也被其地位掩盖了。

如同借龙为尊的皇帝,他们是万乘之尊,但他们却不可以有自己的生活。

他们走的每一步都会产生种种制肘。

原生态的龙,神奇的畜类

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写了多种多样的龙,远比吴承恩版的龙来得精彩,这一点,《西游记》是无法突破的,在吴承恩的时代,虽然偶尔也能说说龙的坏话,比如龙会上天庭去告孙悟空的恶状,但龙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那个时候,皇帝,已经学着帝尧的样子,称自己为“龙种”了,既然皇帝都是龙的儿子,当然不可以随意加以戏谑,于是,吴承恩终于收起尖刻的调笑,给龙留了三分薄面,虽然他们丢了一根定海神针,但那基本是孙悟空的错。

但玄奘,却可以丝毫不给龙留面子,虽然唐王朝已经开始确定龙的地位,但既然是“印度版”的龙,而且唐代的文化包容性又如此之强(胡服、胡旋舞唐而皇之地出现在皇宫夜宴里,还有哪个朝代的皇帝可以做到呢?

),因此,说几句龙的坏话,也是无可厚非的。

在玄奘写到“屈支国(龟兹国)”之时,写到了城外的一个“龙池”,里面有龙,这些龙有很明显的“畜”痕迹,“它们”的择偶标准很杂,可以与马杂交,也可以与人通婚。

于是这里有“龙马”的后代,也有“龙人”的后代。

“龙人”的后代,虽然有着人形,但却有着兽性,他们因自己是龙的后代而自负,不听国王的指令,他们粗暴而无学识,虽有神力,却终被毫无异能的人类所灭,再也没有留下野性的龙种。

在“那揭罗曷国(阿富汗东北区贾拉拉巴德)”,有一个专司给国王送乳酪的人,因为送迟了乳酪,被国王奚落,便发恶愿来世变龙,为害这个国家,之后投崖自尽。

他终于变成了龙,并真的为祸一方,如来修行时,用严戒来约束这条恶龙,方收掉了这条龙的兽性。

在玄奘的记录中,有四处都有因怨恨而发毒愿“再世为龙”的,它们与吴承恩版的龙最大的相似之处便是都“依水而居”,龙是一种水兽,似乎从它出生之日起,便一直有一个明确的定位。

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记录了十余处有龙的地方,这足以证明,龙这一图腾在西域及印度也有很深远的影响力,只不过,由于龙传入这些地区的时间刚好是龙的“进化期”,因此龙也有一些正面的形象,而玄奘对这些“正面的龙”的形象也没有太多的歪曲。

原样记录。

而这些龙的形象,则与吴承恩版的龙有相近之处了。

玄奘版的龙,也有龙王,但这些龙王们还没有海洋这么大的管辖范围,虽然玄奘到达了印度南部海边的那烂陀寺,但他只字未提海龙。

玄奘在“迦湿弥罗国(今克什米尔)”,玄奘听说了这样一个版本的传说:

原来这个国家是一个大池子,里面住着龙王。

罗汉为了能让这个地方适合人居住,便请池中的龙王收缩自己的属地,让给人类。

龙王答应了,只开出一个条件:

能够一直供养这位罗汉。

这是玄奘在书中第一次描写一条善良的、具备人性的龙,这个“变异”证明,龙图腾传入这个地区的时间接近汉代。

玄奘在“乌仗那国(今印度河上游)”,龙的传说非常多,仅玄奘就在这个地方记录了两个龙的传说。

而这个传说更使得龙变得高贵起来,因为这里的龙居然参与释迦牟尼的族人通婚,并最终建立了乌仗那国。

在这个版本中,释迦族的人爱了了池中的龙女,并最终娶其为妻,生下孩子,之后,杀了此地原来的国王,自立为国王,建立一国。

在玄奘的记录里,国王,第一次出现了“龙种”,但这个记录中,龙女自己却有自卑的观念,一个劲地给释迦族人说:

人畜不能通婚。

龙是“畜类”,仍然是龙族共同的心理阴影。

此后,玄奘终于让龙与神攀上了亲,很多出现神迹的地方,都会有龙的存在,好像只要龙存在的地方,就有灵性,就会有菩萨或佛出现。

在“劫比罗伐窣堵国(今尼泊尔南境)”,有一个菩萨诞生的“箭泉”,菩萨诞生时,有两条龙,喷出一冷一热两股泉水,为菩萨沐浴。

此时,龙的“水性”被进一步突出。

虽然无论是中华民族传说中的龙,还是希腊神话中的龙,都可以喷火,但在中国神话中,“火龙”毕竟是极少数。

玄奘的记录和吴承恩的记录中,龙都是水龙。

在“尼波罗国(今尼泊尔加德满都附近)”,传说里,龙居然再一次提高了自己的地位,成为如来成佛时的“护法”。

在这里,如来终成正觉,在他入定的七天里,一条龙一直围绕着他,而这条龙的神力,却是玄奘记录中最强的,它非但有普通的龙的所有能力,而且在护法过程中,围绕佛七圈,在身体上幻化出很多的头,保证任何一个方向都在其视线以内,在如来头顶,还用身体变出一个伞盖,几乎把他围了个密不透风。

这条龙的地位,便真的是不容低估了。

在玄奘的记录中,龙的神力还没有被无限夸大,仍然有其限制,对也“兽”而言,神力受限是必须的。

在“瞿萨旦那国(今新疆和田地区)”,龙王为了要一个有能力的大臣,居然会主动和国王接恰,用一个人作为大臣,证明其能力仍是有限的,更重要的是:

龙王还必须用一面可以预知敌情的龙鼓来交换这个大臣。

可以说,玄奘纪录了龙“从兽到神”的一个变迁的过程,而这一点,吴承恩版的龙无疑是不具备的。

但吴承恩版的龙也自有它们的精彩之处,虽然这些龙已经都是“神级”的了,但神也有神的故事,并非完全没有故事。

成为神的龙,变幻无方

吴承恩版的龙,已经是“神龙见首不见尾”了。

在吴承恩的描述里,龙非但有了无边的法力,可以直接上达天庭,掌管四海,而且成为了主管降雨的神,这种至高的地位,已经是不容替代了,众所周知,在一个农耕社会里,有着这样的权力意味着什么,正是这个权力,但得龙的地位再一次跃迁,至今,全国各地仍然有着无数的龙王庙,而解放前每逢大旱年景,民间所进行的求雨仪式都如火如荼。

吴承恩虽然对有着无边法力的龙也稍有微辞,但相比玄奘已经如同“斜风细雨”了。

他让龙王到天庭打了一次孙悟空的小报告,但这至少是孙悟空“不厚道”在先,如果他不盗那根龙宫至宝定海神针,也不会惹急了龙王。

而此后,龙王们便不断在西游记的章节中出现,每一次,都会帮助孙悟空降下“及时雨”或解一方之灾,或救众人之命。

孙悟空纵有通天彻地之能,也得对这些龙王礼让三分。

在几乎同一时代的另一本书《封神演义》里,龙王同样充当了一个“打小报告”的角色,这回把哪吒告上了天庭,但这也是因哪吒首先误伤了龙王三太子。

可以看出,龙在这个时代,已经几乎无人敢说个“不”字了,纵使戏谑如吴承恩之辈,也不得不向高贵的龙族低头。

吴承恩版的龙,大都善良而且有着亲和力,完全没有了兽性。

但也有几个异类出现在文中,当然,首先其冲的便是“白龙马”,一位太子,居然会甘当“贱役”,被人骑了十万八千里,对于有着至高地位的龙族来说,也算得是一个“奇耻大辱”,这几乎与上古神话传说中还未“进化”的龙们的地位等同了。

但写到这里时,吴承恩仍然极力加以粉饰和补救。

吴承恩“补救”的办法,是提高了唐僧的地位,他让唐僧虽然只拥有肉眼凡胎,却给了个“十世金禅长老投胎”的背景,之后,又让唐僧成为佛,被一位有如此地位的人骑了十万八千里,也便不辱没了龙族的地位了。

更何况,这个小白龙,虽然贵为太子,却也同时是龙族中的“不良少年”,居然会去一条小涧里当妖精,最终小白龙还能回转龙身,成为真正的佛的护法,龙族还能对这次的“贱役”产生什么样的抱怨呢?

而另一条龙,居然促成了唐僧的求取西经之路,这很是那条被魏征砍了头的泾河龙。

这龙居然敢在阴间提着自己的头去找当时的“万乘之尊”讨个公道,连皇帝都无法拒绝这条已经死了的龙,可见,龙的地位是如何的令人瞩目。

但这条泾河龙却是因为自己降雨的时候弄错了数量,犯了错的。

龙族的错,都不许人去非议,这是如何的霸道!

唐太宗在被龙魂缠身之后,方才能引出让唐僧求取大乘佛经的念头,这条龙,可谓“居功至伟”了。

吴承恩写到的另一个“另类”是一条“职权范围”很小的龙,这条龙只管着一口井的水,管的范围居然比玄奘记录的“池龙”还小,这在当时,可能也是不太容易让人接受的,但既然管水,有水的地方就有龙,也是可以理解的,所以,这个也并未造成太大的影响。

更重要的是,这只井龙王对乌鸡国的贡献可谓是“居功至伟”,他非但用定颜珠保住了被妖怪暗害了的国王的躯体,还给猪八戒指明了救国王的方法,这样,才救了乌鸡国举国的臣民。

虽然他的权力小,但他却是所有龙中最高尚的,权力小又如何呢?

在《西游记》里,只提到了一次龙族中的女性,但却给了这位女性一段殊不光彩的婚姻,这龙女居然下嫁给了一个很委琐的妖怪-------九头鸟。

这也是《西游记》中惟一写到的一次龙与异族通婚的故事。

这回,连吴承恩最后也不知该如何补救了,于是,在孙悟空收伏九头鸟之后,吴承恩干脆对这桩不光彩的婚恩置之不理,没了下文。

而在电视剧版的西游记中,不得不说对这段故事的改编是个败笔,电视剧里,居然让这位下嫁龙女与白龙马有了一段“前缘”,把一个本来很另类的龙的故事,又回到“龙族”恋爱的主旋律上,全无原作的精彩了。

还好,吴承恩对龙这一非常“灰色”的处理,发生在龙族女性的身上,而在当时,人间的女性地位是很低的,自然,龙族女性的地位也有所下降,所以没有人会去追究。

在吴承恩笔下,龙的地位,远远超过希腊神话中的“海皇波塞冬”,因为龙王非但可以发洪水,还可以降雨生风,连天界的水德星君、雷公、电母、推云童子、布雾郎君的身份都要比龙王们低很多,只能当龙王的“长期跟班”,还有谁再敢于把龙与上古神话传说里的龙相题并论呢?

吴承恩的很多故事都以《大唐西域记》中的记录为蓝本去写,但写到龙时,却与玄奘几乎背道而驰,虽然玄奘的笔下也有神力很大的龙,但最终未脱离还“畜道”。

通过对两人笔下的龙的对照,我们似乎也可以推演出龙的“进化脉络”,那便是:

异形的畜生-有一定法力的神兽-神兽合一的种族-普通的神衹-地位尊宠的大神。

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我们努力让龙“进化”,并将一部分“进化成果”籍着丝绸之路传播到西域、中亚和印度,在经过这些地方本土文化的变异之后,又回溯到中原地区,而这个融合的过程,在唐代达到鼎盛,因为当时社会文化的包容性和温和性。

从龙的身上,我们看见了西域与中原久远的文化交流,也看见了这种具有浓重传奇色彩美丽图腾自始至终都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我们一直都在打造“龙的传人”这个响亮的名字,一种古老的图腾,说出了一种细品才知其味的至理。

龟兹神志 

之二

(2007-03-0516:

01:

35)

转载

分类:

龟兹系列

西游的记忆

龟兹的记录,如此之多,多到我们想用一本书去盛载全部的时候,却发现这本书已经太厚了,厚到拿不动的程度,于是玄奘在记录龟兹的时候,也用了大量的笔墨,龟兹成为玄奘眼里最神奇的地方,为此,在他记录的西域三十六国中,龟兹成为他的至爱。

当然,他用如此多的笔墨来记录龟兹还有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曾经在龟兹停留了近两个月的时间,并在这里讲经。

在西去求经的路上,他只有在他御兄的高昌国里停留过如些长的时间并且开坛讲经的。

龟兹到底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值得他留恋如此长的时间呢?

反过来看吴承恩,玄奘用了如此多的笔墨去写龟兹,而他却好像完全没有感觉,对这个地方只字不提,又是什么原因让吴承恩故意去避开如此魅力四射的龟兹国传说不写呢?

上篇:

龟兹缘何吸引玄奘

一、玄奘眼里的“屈支佛国”

库车,汉代龟兹国的首府所在地,当时,龟兹是汉代西域三十六国中的第三大国,其属地包括今天的轮台、库车、沙雅、拜城、新和五县和阿克苏市。

到了唐代,龟兹国的繁荣更是达到鼎盛。

唐代,龟兹已成为西域地区的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当时王国佛教十分兴盛,建造了数量庞大的佛教寺院和洞窟。

虽然时至今日,这里佛教的寺院已留存不多,但佛教的洞窟文化,却较好地保存下来,从公元三世纪至14世纪,历经千年,龟兹国打造出一个气势恢宏的“佛教洞窟艺术展馆”,现今保存的龟兹王国洞窟仍然达到600多个,面积达20000多平方米。

而这里更是另一位佛教名人鸠摩罗什的讲经之地,从这个层面上而言,龟兹成为当时的一个著名“佛国”的可能性非常大。

而果真如此,则玄奘在来龟兹之前,便已对这个他记录中的“屈支国”非常向往了。

实际上,他也恰恰很详尽的记录了这一点。

在《大唐西域记》中,玄奘说“屈支”境内的寺院有一百多所,僧徒五千人,如此可观的人数,如何还能挽留不住一个游方的知名僧侣呢?

实际上,作为一名求取西经的行脚僧人,他非常渴望与更多的“同道中人”相互交流,而龟兹给了他最好的机会,他甚至更喜欢留在龟兹国里讲经,而不是在高昌国讲经,毕竟无论从当时龟兹人对佛教的痴迷程度还是龟兹国对佛教的重视程度上讲,玄奘都不会错过这样一个地方。

在龟兹众多的寺庙中,玄奘着力记录了“照怙厘二伽蓝”,这便是照怙厘大寺,或称“苏巴什故城遗址”。

这两座寺庙的面积达到了20万平方米,庙宇和佛塔的规模之大令人吃惊,修建寺庙时如此的大兴土木,足以证明当时龟兹国僧侣有着多高的地位,玄奘在这里受到什么样的礼遇,被如何地挽留,都是可以想像的。

玄奘还记录了“屈支国”的大会场,这个大会场,每五年便会举办一次影响面遍及该国全境的“大聚会”,在会上,很多人会参与听经,而即使是国王及他的大臣,也都会参加这个大家场的交流活动以,可以说,这种活动便于打通西域与中亚的文化宏沟,更可以增加与中原地区及周边各国的互通,这样便利的条件,作为一个行脚僧的玄奘,在一个如此出名的佛国里受到最好的接待,他就算是想走也走不了了。

如果说玄奘留在这个“西域佛国”讲经是出于对这里的喜爱的话,那么这里吸引玄奘的地方还远远不止多边的交流、高标准的接待和数量繁多的寺院,这此东西虽然非常吸引玄奘,但还不是全部,这里,还有异于西域其它国度的风土民情和音乐。

而这些东西,所能传达的精神层面上的内涵,在当时对人的吸引是非常强烈的。

众所周知,“龟兹乐舞”的知名度甚至高于敦煌乐,对当时的中原文化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直至今日仍然存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龟兹乐这个千年之下盛名不衰的音乐体系,足以证明龟兹乐产生的强大魅力,即使玄奘,也无法抵御这种极致的诱惑。

二、令玄奘痴迷的“龟兹五音”

在整本《大唐西域记》中,玄奘只提过一次音乐,即使是到了佛国印度,他也再没有提起过音乐,而他惟一提过一次音乐的地方,便是“屈支国”。

在《大唐西域记》里,他用“管弦伎乐,特善诸国”八个字来高度评价龟兹乐,可见连讲求“无欲”的玄奘都无法忽视这里的音乐。

而这里的音乐,从佛教音乐从推衍出了令现代人都无法忽视的民间音乐,当时的龟兹国如同今天的音乐之都奥地利,它在音乐上尊宠无比的地位是无人能够取代的。

龟兹乐对中原音乐的影响一直波及到今天,我们所使用的琵琶等乐器,便是龟兹人的发明。

在库车克孜尔石窟中,仅反应龟兹乐的壁画就多不生数,而较为出名的包括“天宫伎乐”、“不鼓自鸣乐器”等等,而从库车出土的木雕中,也有手持鼓和筚篥等乐器,可见,当时的佛教音乐已具备极其深远的影响力。

公元568年,龟兹音乐巨匠苏祗婆带着舞伎将龟兹佛教音乐带进中原之后,很快,便以中原传播开来,在隋唐时期,龟兹乐在中原达到鼎盛,龟兹乐成为隋唐宫廷乐部中演奏频率最高的音乐。

唐代,龟兹乐舞中的“胡旋舞”成为皇帝们的至爱,连李白、杜甫等大诗人,都未敢免俗,对其交口称赞。

“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

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摇转篷舞。

”白居易一首《胡旋女》把胡旋舞动人心魄的魅力描写得惟妙惟肖。

而这种舞蹈,至今仍然能在库车、新和等地的民间舞蹈中看到一些残留。

胡旋舞甚至险些使强盛的大唐灭国,若非唐玄宗过分喜欢胡旋舞高手安禄山和杨贵妃,“安史之乱”也便不易出现了。

又有谁会想到那个能挺着肥硕的肚子轻盈地跳胡旋舞取悦唐玄宗的安禄山会有二臣之心呢?

玄奘在龟兹乐的“中原鼎盛期”来到龟兹,自然不会完全对这种音乐寞视,更为重要的是,这种音乐偏偏又以佛教音乐作为母本,玄奘便有更多的机会欣赏到美仑美焕的龟兹乐,这种被称作“天宫伎乐”的音乐体系,在西域四大乐系中成为冠领群雄的乐系,传播范围远胜敦煌乐、高昌乐和于阗乐,无论如何,这种音乐都会吸引任何一个人多留下来住几天的。

10月19日,我们在新和县欣赏到了现代的“龟兹乐”,在这个地区的音乐里,留存着一种中原狮舞的打鼓节奏,这种节奏在其它的维吾尔音乐里是极其罕见的。

而在他们表演的舞中,仍然有胡旋舞中“跪地跳旋”、“撑地高踢腿”等传统胡旋舞中的高难度动作,这些舞蹈动作在其它地区的维吾尔族舞蹈中是看不见的,这些音乐和舞蹈在库车、新和、温宿等地都有着广泛的民间基础,而这却是西域与中原古老的文化交流产生的奇葩。

库车的民间艺人在唱歌的运腔中所使用的很多拖腔和开放音,很像陕西的秦腔风格,加入这些运腔方式后,艺人们所唱的歌曲听来少了维吾尔歌曲中的绵软,多了几分刚硬,听来更有筋骨,这也是龟兹音乐中的特异之处。

从这些变化里,可以看出一些很有意思的脉络,其中之一便是龟兹乐在中原达到鼎盛之后,又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回溯到它的发源地,与当地原汗原味的音乐再一次发生融和,然后便产生了更为诱人的声音。

而这种融和恰恰是籍着玄奘这样的“文化使者”来达成的。

音乐对于现今的“龟兹人”,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娱乐内容,在这些地区的民间,家家都会留存一两样乐器,无论任何形式的聚会和庆典,他们都随时能组成一个很优秀的乐队,而乐队成员却都是不识谱、未受过任何专业训练的。

音乐,对这些“新龟兹人”的影响,不可谓不深远,而龟兹音乐对玄奘的震憾,则可以从他很少的溢美中表现出来。

玄奘寥寥数笔的赞美,让我们看见了一种音乐可以传达什么样的力量,而这种力量直至今日仍然是强大的。

不得不说,龟兹乐,已经成为传说中的“仙乐”,而在龟兹的传说里,音乐所占的比重之大,也是令人咋舌的。

当然,龟兹并不只有音乐的传说,还有更多的,玄奘愿意留在这里很长时间,其中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

他对这里的传说很感兴趣,而这些传说再一次显示了西域与中原文化深度的交融。

三、玄奘的“龟兹白描”

龟兹是玄奘介绍“西域三十六国”时写得最多的,他非但介绍了龟兹国的风土民情,还介绍了龟兹国的宗教、音乐、文化交流、物产和装束,其中,他还详细地写了两个故事,这两个故事所指向的地点至今犹有余迹,再加上他曾经讲过经的昭怙厘寺,龟兹,在玄奘笔下便构成了一幅生动的“龟兹白描”。

不得不说的是,玄奘对龟兹国的传说的重视程度,他先写了“金花王和大龙池”,在大龙池里,有很多龙,其中的一条龙曾经为龟兹的金花王拉车,由于金花王的清明廉洁,感动了大龙池中的龙,主动为金花王当“驱车之兽”,直至金花王死去,龙才又回到了大龙池中修炼。

这个故事在中原的上古神话里,可以找到相似的版本,上古的皇帝尧的父亲就曾经驾驶过“龙车”,而那条龙也是从一个“大泽”里出来为其驾车的。

当他写到另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时,再一次看见了与中原文化交汇的影子,这个故事是说一位龟兹国的国王因为爱游方修身,于是把政务交给弟弟,走之前,弟弟给了他一个金盒,说让他回来之后再打开。

国王游方归来之后,听说弟弟不理政务,秽乱宫帏,于是大怒,弟弟并不急,让国王打开金盒,结果,盒中装的是弟弟的生殖器。

弟弟为了避嫌,不惜自残身体,这使得国王大为感动。

之后,弟弟在街上遇见有人赶着五百头牛去阉割,感自己的残体之痛,便为这群牛赎了身。

这样的故事是无法在中原的皇室里发生的,无论任何一个朝代,宫廷里的皇位之争都会让“皇子”们手足相残,因此,对于玄奘而言,会带给他更多的触动。

他描写的“大会场”可以让国王与平民进行无障碍的思想交流,他描写的“龙人族”并非法力无边,可以为突厥人所灭,而这些,在玄奘经过的其它地方是没有相同版本的传说的。

玄奘的“龟兹白描”,描述的是一个乌托邦式的“西域国度”,国中的人不相欺骗、民风纯朴而谦逊,这里有着丰富的物产和水源,有着好客的子民,有着彩绸织成的服饰,凡此种种,都会令今天的人们也产生无限的向往,而这个强盛的“龟兹国”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就已经存在了。

这可能是玄奘长时间滞留于此不忍离去的最重要的原因。

玄奘在龟兹的记录如此的丰富,这给后来写《西游记》的吴承恩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以至于这些素材被使用在多个章节里,然后再加以变化,产生了令人读之回味无穷的故事。

这些故事直至今天仍然被民间不断加工,然后变得丰富多彩。

下篇:

吴承恩,在龟兹国中“挖宝”

玄奘如此的青睐龟兹国,吴承恩在读完《大唐西域记》之后,怎能放过如此丰富的素材呢?

可以说,吴承恩对龟兹国中传说的借用,成为《西游记》里很重要的暗线,没有这些暗线,则《西游记》远不如现在这般精彩。

暗线之一便是小白龙,大库车的“大龙池”里,生出了一条最终的“护法”,居然与如来顶上的“金翅大鹏”有了相同的地位。

小白龙虽然很少出现,但在西游途中却是居功至伟,他驼完了唐僧还要驼经卷,总是不声不响地做成一些必须去做的事。

他和大龙池的龙一样,会为一个很重要的人当坐驾,而他在书中最常出现的形象是白马,这小白龙看来一定是在大龙池里孕育而出的了。

暗线之二是青毛吼,这回吴承恩没跟着玄奘的思路走,而是把那位无私的弟弟变成了一个“谋朝篡位”的神兽,这一变化,与吴承恩与理玄奘时的变化几乎如出一辙,也是将很高大的形象进行极端化的丑化,而这头青毛吼做了坏事,并且是一头“阉兽”,当然没有国王弟弟那样的好运气,可以恢复如初了。

虽然这只兽只在戏出现了一回,却成为书中的转折点,因为这是第一回三位师兄弟同心协力打败野兽的,而这一过程,使得孙悟空他们三个的形象都丰满起来,之后,才会有更多的精彩故事呈献。

不过,“龟兹国”在吴承恩的书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