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经济学简答题演示教学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73145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104.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经济学简答题演示教学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管理经济学简答题演示教学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管理经济学简答题演示教学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管理经济学简答题演示教学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管理经济学简答题演示教学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管理经济学简答题演示教学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9页
管理经济学简答题演示教学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9页
管理经济学简答题演示教学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9页
管理经济学简答题演示教学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9页
管理经济学简答题演示教学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9页
管理经济学简答题演示教学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9页
管理经济学简答题演示教学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9页
管理经济学简答题演示教学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9页
管理经济学简答题演示教学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9页
管理经济学简答题演示教学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9页
管理经济学简答题演示教学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9页
管理经济学简答题演示教学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9页
管理经济学简答题演示教学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9页
管理经济学简答题演示教学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9页
管理经济学简答题演示教学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9页
亲,该文档总共5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经济学简答题演示教学文档格式.docx

《管理经济学简答题演示教学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经济学简答题演示教学文档格式.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管理经济学简答题演示教学文档格式.docx

其结果将使自来水供应紧张的局面得到缓解或消除。

⑴自来水使用价格提高后,用户实际支付的货币数额增加,反映消费者愿意支付的货币总额与实际支付的货币总额之间差额的消费剩余将会减少。

⑵对生产资源培植的有利影响是节约了用水,可使之用于人们更需要的用途上,从而使水资源得到更合理更有效的利用。

⑶如果城市居民收入不变,因自来水价格提高所引起支出的增加必然会降低居民的实际收入。

补救的方法,可选择给居民增加货币工资或给予价格补贴。

运用生产理论分析说明理性的厂商应如何确定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1)如果考察的是单一可变要素的情况,其合理投入量应选择在第二阶段,即在该要素的平均产量下降且边际产量大于零的阶段。

因为,在第一阶段,平均产量递增,若继续增加该要素的投入量,总产量和平均产量都会相应增加,因而理性的厂商不会把要素的投入停留在这一阶段;

在第三阶段,边际产量为负,若减少该要素的投入量,总产量会相应增加,因而理性的厂商也不会把要素投入增加到这一阶段。

至于在第二阶段中的哪一点为可变要素的最佳投入点,取决与投入的该单位要素所能带来的收益与其花费的成本的比较。

该单位要素带来的边际收益等于为其付出的边际成本(该要素的价格)时,则它的最佳投入数量就达到了。

否则,就需要增加或减少该要素的数量。

(2)如果考察的是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和成本),其投入比例取决于要素之间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和各要素的价格。

当边际技术替代率=Pl/Pk时,所确定的两种要素的数量即为最优组合。

在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上,则是两者相切之点所对应的两种要素的数量。

当要素价格或成本变动时,等产量和等成本线会有无数个切点,这些切点的轨迹构成生产的扩张线。

至于理性的厂商应选择生产扩张线上的哪一点,则取决于产品价格和要素的规模报酬情况。

(3)当两种生产要素同比例增加从而生产规模变动时,生产规模的确定要视收益情况而定。

如果规模报酬呈递增趋势,则生产规模应继扩大,各种生产要素的使用数量将增加;

如果规模报酬呈递减趋势,则生产规模应缩小,各种生产要素的使用数量将减少,直到处于规模报酬不变的阶段。

关于规模与收益之间的具体关系,则涉及到产品价格的变化情况,这种变化视不同的市场形态而不同。

但厂商选择适度规模时,其基本原则MR=MC不变

2假设某消费者用一定收入购买x和y两种商品,当商品价格下降时,该消费者对商品消费的替代效应的绝对值大于收入效应的绝对值。

试指出下列命题中正确的命题和不正确的命题,并说明理由

(1)x是正常商品;

(2)x是劣质商品;

(3)y是正常水平;

(4)y是劣质商品。

2⑴“x是正常商品”,不正确。

因为正常商品的价格下降时,其替代效应可大于收入效应,也可等于或小于收入效应。

⑵“x是劣质商品”,正确。

因为非吉芬商品的劣质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

⑶“x不是吉芬商品”,不正确。

因为商品x不是吉芬商品,可能是正常商品,也可能是劣质商品。

如果是正常商品,当价格下降时,其替代效应可能会等于或小于收入效应。

⑷“y是正常商品”,不正确。

因为商品X价格下降时,对x消费的替代效应的绝对值是否大于收入效应的绝对与商品y是否是正常商品无关。

⑸“y是劣质商品”,不正确。

因为商品x价格下降时,对x消费替代效应的绝对值是否大于收入效应的绝对值与商品y是否是劣质商品无关

1、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是什么?

完全竞争意味着:

①市场中存在着大量的生产者和购买者;

②生产者的产品是同质的;

③购买者和生产者掌握完全的信息;

④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

即只有生产者和购买者双方都实现了完全竞争时,该市场才是完全竞争的。

完全竞争尽管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存在,但这并不削弱完全竞争模型的重要意义。

他是研究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的点和评价各种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的参照

2、为什么完全竞争厂商利润最大化既可以表示为MR=MC,也可以表示为MC=P?

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平行线,意味着该厂商可以按照现行价格销售的任何数量。

那么,单个厂商按不变价格每增加一个单位的产品销售,其边际收益与其价格相等。

所以MR=MC=P。

3、简述垄断市场的形成原因。

垄断是指一个行业的全部供给由一个厂商控制的市场结构,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下列几种情况:

①资源控制导致的垄断。

当一个厂商控制了生产某种商品的全部资源时,该厂商就可有效排斥其他厂商生产同种产品的可能性,从而形成垄断市场结构。

②技术专利导致的垄断。

由于厂商具有独家生产某种产品的专利权和技术,可以保证该厂商在一定的时期内生产该产品。

③政府的特许经营。

政府的往往在某些行业实行垄断的政策,一般说来,这类行业的一个共同特征即最优生产规模非常巨大,需要相当规模的前期投资。

所以,该行业由一家厂商提供产品相对于由多家厂商提供来讲是资源使用的最优的,如铁路运输部门、电力部门等。

该类行业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自然垄断行业。

④由策略性壁垒导致大垄断。

厂商总是采取各种措施对其垄断地位进行保护,特别是在厂商既无技术优势,又无法律保护时,厂商往往采取其他手段如巨额广告费等来加大进入成本的办法,从而有效阻止其他厂商进入。

4、简述垄断竞争与完全竞争的比较。

与完全竞争厂商的均衡相比,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与平均收益曲线重合,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边际收益曲线在平均收益曲线的下方,AR.>

MR。

而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与平均收益曲线、边际收益曲线重合,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线,AR=MR。

因此,垄断竞争下的成本及价格高于完全竞争下的成本及价格,垄断竞争下的产量则低于完全竞争下的产量

5、垄断竞争厂商均衡有何特点?

垄断竞争是介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的市场结构。

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不同,垄断竞争厂商的均衡一般要受价格、产品质量和销售方法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以此相适应,垄断竞争厂商除采取价格竞争手段外,还可以通过改变产品的品质以及调整产品推销方法等非价格竞争手段实现利润最大化。

6、简述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

寡头市场是指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行业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的一种市场结构。

在寡头市场上,每个厂商的产量都在全行业的总产量中占有较大的分额,从而每个厂商的产量和价格的变动都会都其他竞争对手产生影响。

因此,寡头垄断市场呈现出不同于其他市场的特征,这主要表现在:

寡头厂商之间存在着彼此认识到的相互依存性;

寡头垄断市场的价格具有相对稳定性(主要依靠广告竞争和产品质量竞争);

寡头市场厂商行为结果的不确定性。

3、对比分析垄断竞争市场结构与完全竞争市场结构。

垄断竞争行业与完全竞争行业相比,有一些相同或相似的地方,例如,垄断竞争行业也包括有大量小规模厂商,小厂商能自由进入该行业。

这些情况都很像完全竞争行业。

但是,完全竞争行业的产品是同质的,各厂商产品具有完全的替代性,而垄断竞争行业中每个厂商的产品不是同质的,而是存在差别。

尽管这些有差别的产品之间具有很高的替代性,但这种差别毕竟使每个厂商对于自己的产品享有一定的排斥其他竞争者的垄断力量。

因此,垄断竞争行业每个厂商的产品的需求曲线,不是需求弹性为无穷大的直线,而是向右下方倾斜的,这是垄断竞争厂商与完全竞争厂商的唯一差别。

垄断竞争行业厂商长期均衡价格和产量,虽然也是该厂商的产品需求DD与LAC曲线相切之点的价格和产量,但由于这一切点不可能像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时那样在LAC曲线的最低点,而是在LAC曲线最低点的左侧。

因此,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时的产量低于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时的产量,而价格则高于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价格,但厂商并未因此赚得更多利润,因为较少的产量的平均成本也较高。

此外,垄断竞争厂商之间的广告竞争也导致更高的平均成本。

因此,从整个社会来看,同完全竞争相较垄断竞争行业各

厂商使用的设备规模小于最优规模,这样的设备规模提供的产量的平均成本大于该设备所能实现的最低平均成本。

这意味着生产资源未能实现最优利用,说明垄断竞争厂商长期时也会出现过剩生产能力。

这对于社会资源利用来说,造成了浪费。

然而,由于垄断竞争情况下造成这种浪费的原因是产品差别性,产品的差别又能满足人们本来就存在的多种多样的需求。

产品的多样化,丰富了消费者的生活,这对消费者也有利。

因此,垄断竞争情况下产品价格较高,可看作是消费者为满足多样化的需求而付出的代价。

4.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某种生产要素的市场需求曲线与一般厂商的需求曲线有何不同?

生产要素市场需求曲线是指整个行业对某种生产工具要素的总需求曲线。

这条总需求曲线是和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不一样,不能直接将行业中所有个别厂商对该要素的需求曲线简单加总。

其原因是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如果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会导致所有厂商对该要素需求的增加以扩大正常规模。

但是,当生产要素规模扩大后,产品的总供给会相应增加,如果市场需求不变,产品的价格就会下跌。

而产品价格的下跌则又会导致对要素需求的减少。

这时,个别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将会向左移动。

因此,在新的价格下,整个市场对该生产工具要素的总需求要比单个厂商对该要素需求的简单加总要小,是个别厂商要素需求曲线左移动的总和。

经济学上把这种由于产品价格下降所造成的对个别厂商要素需求的影响称为“外部效应”。

5.当某厂商的产品在市场上具有垄断地位,但其要素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状态即出现卖方垄断时,起生产要素的均衡点如何确定?

这与产品和要素市场都处于完全竞争时有何区别?

在卖方垄断条件下,厂商面临着一条水平的要素供给曲线,但由于它在产品市场上处于垄断地位,它的产品销售价格随着销售数量的增加而下降,即面临着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由于产品的价格不随单个厂商的产量变动而变动,所以,厂商的边际产品价值VMP与其边际收益MRP相等,它们都等于边际物质产品与产品价格的成积MP*P。

但在卖方垄断的情况下,厂商的产量越大,销售价格越低。

所以,边际收益MRP曲线和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分离而位于VMP的左下方。

此时MRP曲线就是卖方垄断厂商对某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如果生产要素市场上的某要素的价格为P1,卖方垄断厂商对该生产要素的需求量则由MRP曲线与MFC的交点`来决定。

这时该生产要素的使用量为Q1,如果厂商在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处于完全竞争条件时,则其边际产品价值VMP等于边际收益MRP,此时均衡的要素使用量为Q2。

显然,存在卖方垄断的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量小于完全竞争时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量。

6.假定某一方面经济原处于全面均衡状态,如果某种原因使商品X的市场供给S增加,分析:

(1)X商品的替代品市场和互补品市场有什么变化?

(2)生产要素市场上会有什么变化?

(3)收入的分配会有什么变化?

答⑴如果商品x的市场供给(Sx)增加,按局部均衡分析,则其价格Px下降,需求量Qx增加。

由于实际生活中,各种部门、各种市场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x商品市场的变化会队经济的其余部分产生影响,这种影响越大,就约不适应局部均衡分析。

因此,需要一般均衡分析来考虑X商品市场地变化与经济其他部门的相互影响。

由于商品x的价格Px下降,人们会提高对其互补品的需求。

这样互补品的数量将上升,而替代品的价格和数量将下降。

⑵在商品市场上的上述变化也会影响到生产要素市场。

因为它导致了生产X商品及其互补品的生产要素的需求增加,因此又引起生产商品X替代品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和数量下降。

这些变化被替代生产要素价格相对变化所削弱。

⑶由于

(2)中所述的变化,不同生产要素所有者所获取的收入也发生变化。

商品X及其互补品地投入要素的所有者因对要素需求增加,其收入便随着要素价格的上升获得增加。

商品x的替代品的投入要素的所有者因对其需求减少,其收入便随着要素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这些变化转而又或多或少地影响包括商品X在内的所有最终商品需求。

这样所有要素的派生需求都受影响。

这一过程一直持续到所有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又同时重新稳定。

整个经济又一次进入全面均衡状态。

1.假如鸡和鸡蛋的价格下降,为什么对它们的需求会增加?

请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作出解释。

当鸡和鸡蛋价格下降后,假如养猪的饲料的价格不变,预计猪的销售量和价格会发生什么变化?

为什么?

.答:

鸡或鸡蛋价格的下降会增加人们对它们的需求量,这是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共同发生作用的结果。

因为当鸡或鸡蛋的价格下降后(其他商品如猪肉的价格不变),人们在一定限度内就会少买些猪肉,而把原来用于购买猪肉的钱转而用于购买鸡或鸡蛋。

就是说,鸡或鸡蛋价格的下降会促使人们用鸡或鸡蛋去替代猪肉等其他商品,从而引起对鸡或鸡蛋需求量的增加。

这就是价格变化的替代效应。

另一方面,由于需求是以人们的购买力为前提,而人们的购买力主要来自他们的货币收入。

其他商品价格不变而鸡或鸡蛋的价格下降,这意味着同量的货币收入在不减少其他商品的消费量的情况下,可以买进更多的鸡或鸡蛋。

因为鸡或鸡蛋的价格的下降实际上表示人们的实际收入提高了。

就是说,鸡或鸡蛋价格的下降会促使人们增加对包括鸡或鸡蛋在内的正常商品的需求量。

这就是收入效应。

因此,当作为正常商品的鸡或鸡蛋的价格下降时由于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共同作用,人们对他们的需求量会比价格变化前增加.当鸡或鸡蛋价格下降后,假如养猪的饲料价格不变,可以预计猪的销售量和价格发生相应的变化。

因为鸡和鸡蛋与猪是互替商品,当鸡和鸡蛋的价格下降后,由于前述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共同作用,人们会增加对鸡和鸡蛋的需求量,同时减少对他们的替代品猪肉的需求,因而猪的销售量会随之减少,其价格也趋于下降,虽然养猪的饲料价格不变进而养猪的成本结构不变。

这是由于此时人们对猪肉的需求曲线会向左下方移动,在供给曲线不变的情况下,新的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将决定猪肉进而猪的销售量减少,其价格下降。

2.粮食价格提高对猪肉的供给曲线有何影响?

猪肉价格提高对猪肉销售量和猪肉供给曲线是否会发生影响?

粮食价格的提高将使猪肉的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因为粮价提高将使猪的饲养成本上升,进而在任一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猪肉量随之减少。

猪肉价格提高将增加猪肉的销售量。

因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猪肉价格提高意味着增加猪肉这种商品的供应量将变得更加有利可图,因此生产和销售者提供更多的猪肉上市,这表现为猪肉供给曲线上点的位置的移动。

但猪肉价格提高本身并不会对供给曲线的变动产生影响。

3.指出发生下列几种情况时某种蘑菇的需求曲线的移动方向,左移,右移还是不变?

(1)卫生组织发出一份报告,称这种蘑菇会致癌;

(2)另一种蘑菇的价格上升了;

(3)消费者的收入增加了;

(4)培育蘑菇的工人工资增加了。

(1)对此蘑菇的需求曲线会向左移。

因为卫生组织发布的该蘑菇会致癌的报告回使得人们普遍产生对使用此种蘑菇的恐惧心理,从而在任一价格水平下大大减少对它的需求量。

(2)此蘑菇的需求曲线会向右移。

因为各个品种的蘑菇属于互替商品,当另一种蘑菇的价格上涨后人们会减少对那种蘑菇的需求量,并通过多消费此种蘑菇来实现替代。

因而在任一价格水平下增加了对此种蘑菇的需求量。

(3)此种蘑菇的需求曲线会向右移。

因为消费这收入的增加意味着他们的购买力增强这将使他们增加对这种蘑菇在内的正常商品的需求量,并且在任一价格水平下都是如此。

(4)此种蘑菇的需求曲线不变,如果不考虑培育蘑菇的工人作为消费者对此种蘑菇需求的话。

因为培养蘑菇的工人工资增加只影响蘑菇的供给成本进而影响其供给曲线,对需求曲线则不发生影响。

4.下列事件对产品X的供给有何影响?

(1)生产X的技术有重大革新;

(2)在X产品的行业内,企业数目减少了;

(3)生产X的人工和原料价格上涨了;

(4)预计产品X的价格会下降。

(1)产品X的供给将增加。

因为产品X的生产技术重大革新将提高其劳动生产率,从而在任一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产品X的数量较前有了增加,表现为其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

(2)产品X的供给将减少。

因为生产产品X的企业数目的减少将直接减少在任一价格水平下产品X的供给量,表现为其供给曲线向左方上移。

(3)产品X的供给将减少。

因为生产X的人工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将提高其生产成本从而减少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产品X的数量,这表现为其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4)产品X的供给将增加。

因为当产品X的价格预计要下降时生产者会赶在价格下降前尽量多生产和出售产品X,以免受或少受跌价之损失,其供给曲线便会向右下方移动。

5.下面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经济学家认为,降低价格一定会使供给量下降是一条规律。

可是这个规律也有例外。

答:

正确。

对于一般商品来说,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降低价格一定会使其供给量下降这条规律是无可疑义的,它也确有极少的例外,如劳动的供给便是。

但计算器这类普通商品的供给是遵循这条普遍规律的。

在生产技术、生产要素的价格等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当计算器价格下降时,其供给量必定减少,当价格上升时,其供给量必定增加。

但在现实中生产技术、生产要素的价格等因素是在不断变化的。

90年代以来计算器的生产技术有了重大突破,其劳动生产率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使得任一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计算器数量有了大幅度的增加,也就是说计算器的供给曲线的大幅度地向右下方移动。

假设对计算器的需求状况不变,新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同决定的均衡价格将会下降,均衡产销量却会大量增加。

1、试述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有何区别?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是解释消费者行为的两种不同理论。

两者有明显的差异如下:

(1)假设不同。

基数效用假设消费者消费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是可以度量的,可以用基数表示;

每个消费者都可以准确地说出自己消费商品所获得的效用值是多少;

边际效用MU具有递减规律。

序数效用论则认为消费所获得的效用只可以进行排序,只可以用序数来表示;

效用的特点表现在无差异曲线中。

(2)使用的分析工具不同。

基数效用论使用MU以及在预算约束下求效用值的最大化为工具。

而序数效用论则使用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递减、预算约束线作为工具。

(3)均衡条件的表达也不同。

基数效用论表达为MUi/Pi=λ,序数效用论则表达为MRS1,2=P1/P2。

二者又有许多共同之处:

它们为了论证亚当·

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需要,都是从市场的需求一方着手,通过推导需求曲线,说明需求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表示消费者获得了效用最大化。

它们都是一种消费者行为理论,都把消费者的行为看作是在即定的收入限制条件下追求最大效用的过程。

它们都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认为商品的价值或价格是由商品带给消费者的边际效用的大小来决定的。

它们推导得出的需求曲线具有相同的趋势,都符合需求规律。

2、基数效用论基础?

基数效用论是一种消费行为理论,它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

假设。

基数效用论认为消费者消费商品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即效用,是可以度量的,可以用基数1,2,3,……来表示;

而且每个消费者可以准确地说出消费各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是多少。

因而,只要效用函数可导,就可以求得边际效用值。

边际效用具有递减规律。

消费者的消费决策是对消费所能获得的效用最大化的追求,即在即定的收入约束下追求最大的效用满足。

因而,消费者均衡可以按照以下方法求得:

maxU=U(X1,X2,…,Xn)s·

tP1X1+P2X2+…+PnXn=m

均衡条件为:

MU1/P1=MU2/P2=…=MUn/Pn=λ

由边际效用MU递减,以及均衡条件,可以推导出个人需求曲线MU/P=λ向右下方倾斜。

然后将个人需求曲线水平相加,就可以得到市场需求曲线。

3、序数效用论基础?

序数效用论是一种消费者行为理论,它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

序数效用论认为消费者消费商品所获得的效用只能用序数来表示,它怀疑基数效用论关于个人之间效用值的比较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认为消费者所能知道的只是满足程度的排序情况。

关于效用或偏好的特征反映在无差异曲线上,而预算约束则使用预算约束线来表示。

消费者的消费决策是在即定的收入约束下对消费所能获得的效用最大化的追求。

消费者均衡可以表示为消费者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约束线的切点,此时的均衡条件为:

MRS12=P1/P2

任何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动会引起预算约束线变动,从而使得消费者的均衡点随之变动。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使得消费者按效用最大化选择的该商品的消费量也随之变动,得到消费者在这一系列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即个人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的形状取决于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大小。

对于正常物品而言,价格下降的替代效应导致的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收入效应导致的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同样也增加。

只有在收入效应为负,并且绝对值超过替代效应时,才会出现向上倾斜的需求曲线。

由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沿横向加总可以得到市场需求曲线

1.运用序数效用法分析消费者均衡?

序数效用论假定消费者所获得的效用只可以进行排序,用序数来表示;

消费者的偏好服从完备性,传递性和不饱和性等理性假定,并假定边际替代率递减。

  序数效用论把建立在上述假定基础上的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结合起来说明消费者的均衡。

理性的消费者在用一定的收入购买商品时,目的在于从中获得尽可能大的消费满足。

消费者的偏好决定于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面临的无差异曲线有无数条;

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决定消费者的预算线;

在收入既定和商品价格已知的条件下,一个消费者关于两种商品的预算线只能有一条。

序数效用论认为,既定的预算线与其中一条无差异曲线的相切点,是消费者获得最大效用水平的均衡点。

如图,

预算线AB与无差异曲线I相切于E点,在E点,两者的斜率相等。

由于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可以用商品替代率表示,预算线斜率的绝对值可以用两商品的价格之比表示。

因此,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为:

RCS1,2=P1/P2

  这一均衡条件表示,在一定收入约束下,消费为获得最大效用。

而选择的最优商品组合,应使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商品的价格之比。

  当消费点位于C点时,RCS1,2>

P1/P2,理性的消费者会沿AB线减少对商品2的购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