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德人生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732847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5.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德人生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美德人生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美德人生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美德人生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美德人生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美德人生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美德人生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美德人生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美德人生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美德人生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美德人生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美德人生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美德人生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美德人生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美德人生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美德人生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美德人生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美德人生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美德人生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美德人生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美德人生Word格式.docx

《美德人生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德人生Word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美德人生Word格式.docx

2005财富路线图《中国证券报》股市十大猜想

各项大赛接踵而来2005我们最关注哪些明星

聚焦2005年中国体坛:

刘翔林丹小鹏三箭齐发

2005年新车前瞻编辑推荐10款最值得期待新车

2005:

有多少好书可以期待

饭碗孩子家庭2005年,上海女人都关心啥

美女香车-2005精美月历(1-6月)

美女香车-2005精美月历(7-12月)

回到目录

2005年 我有一个梦想

唐宋

 

  岁末年初,各行各业的人都忙着写总结,搞述职。

新年新气象,今天来述职的,除了各级干部,多了几位新面孔:

  一位红脸蛋的大嫂站起来说,我是一个农妇,这个猴年我很满意,虽说禽流感闹腾了一阵子,但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市场旺,庄稼长得好,猪崽长得肥,一号文件让俺们有了盼头,得了实惠。

我希望鸡年风调雨顺,大吉大利,不要闹鸡瘟。

  俺是一个农民工。

俺媳妇刚说完,俺也说两句。

有总理帮着讨工钱,俺们的日子好多了。

这两年,俺们的地位上升了。

过去,城里人叫俺盲流,对俺翻白眼,说俺们破坏城市形象,影响社会治安,抢了城里人的饭碗。

现在,很多地方闹起了民工荒,老板们招不上工急的嗷嗷叫,经济学家说俺们是"

用脚投票"

,俺举双手赞成!

俺的希望有两个,一是让娃能进城里的学堂上学,二是希望摘掉农民这顶土帽子。

俺们干的是工人的活,为啥总叫"

农民工"

啥时让城里人叫俺一声"

工人老大哥"

  工人师傅接了话:

这年头,老大哥也不好当。

先下岗、再上岗,还有的正转岗。

前几年,大家都想转干、当工程师,这两年,干部多了要精简,高级技工倒成了大红人,听说年薪十来万还抢不上呢,人才啊,人才!

  我是一个股民,过去的一年我不太满意。

国家的经济形势那么好,人们的热情那么高,可股市却疲疲塌塌,提不起精神,漫漫熊途,何时触底?

雅典奥运会,中国队的金牌创了新记录,各行各业都学奥运冠军,可是股票学什么不好,偏偏学跳水!

2005年,我的梦想是:

给股票号号脉,补补钙,让股市壮起来,牛起来!

  我是一个兵。

日本首相老参拜靖国神社,李登辉到处煽风点火,阿扁还没下台。

我虽然不能像杨利伟那样,坐着神州五号上九天揽月,但我有胆量下五洋捉鳖,反分裂、促统一,万众一心,匹夫有责!

  我是一名学生。

过去的一年,报上关于我们的负面新闻挺多的。

大学里出了个马家爵,大家就以为学生全堕落了。

电视台老批评我们上网、说我们低俗。

其实,我们挺好的,比爸爸妈妈年轻时强多了,他们那时候知道什么呀,太幼稚了。

2005年,我有个心愿:

希望老爸老妈也与时俱进,学点新科技、新知识。

希望社会各界关心一下爸爸妈妈这个弱势群体,他们每天考考考,分分分,嘴巴磨破了皮,压力太大也不好,精神容易崩溃!

  ……

  天很冷,可大家说得都心里都热乎乎的。

  金鸡报晓,祝愿明天越来越好,好梦都能成真!

  来源:

人民网

政策

  中新网12月31日电岁末年初,中国经济告别了波澜壮阔的2004年,迎来了承载了亿万中国百姓良好愿望的2005年。

在即将迈进2005年之际,中国新闻网财经频道独家推出"

2005年最值得期待的六大中国经济利好政策"

,力求为投资者寻觅投资良机、消费者树立消费信心、决策者提供相应参考尽绵薄之力。

  

  "

双稳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明年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即"

政策。

专家分析称,中央在宏观上采取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际是以防止经济过热为主要取向的,因此经济发展不会"

大起"

,同时又确定了8%左右的增长速度,这个速度实际也不算很慢,因此也不会"

大落"

  进一步降低进口关税

  

  从明年一月一日起,中国将进一步降低进口关税,关税总水平将由百分之十点四降低至百分之九点九,涉及降税的共九百多个税目。

  关税进一步下降以后,原先高不可攀的进口名牌化妆品可望"

飞入寻常百姓家"

特别是进口美国货,因美元连连贬值,降价空间更大。

  很多人关注进口大病用药关税、代理和许可证的变化,在允许外商合资企业自营进出口、从事药品分销和零售以后,进口大病用药的价格必然会"

跳水"

,对重病患者及其家庭来说,可以节省数千甚至数万元。

  进口车关税继续下降。

美国凯迪拉克等高档进口车由于进口成本较高,关税下降可能导致市场价从目前的高位回落。

  中国部分省市区免征农业税

  近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明年将加大农业税免征减征力度,加大对农民的补贴力度,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进步的支持力度,加大对产粮大县的财政支持力度。

据不完全报道,安徽省、海南省等省已决定明年将免征农业税。

  人民币出入境携带限额上调

  自明年一月一日起,中国公民出入境、外国人入出境每人每次携带的人民币限额由原来的六千元调整为两万元。

  随着中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个人对外交流日趋频繁,上调人民币出入境携钞限额将能更好地满足中国居民出国旅游、商务、留学等方面的需要。

  取消进口汽车配额许可证

  根据加入WTO的承诺,2005年1月1日起,中国实行多年的进口汽车配额许可证将取消。

过去,由于这一许可证申办难,导致进口车价格长期居高。

商务部《汽车产品自动进口许可证签发管理实施细则》明确了进口汽车的管理将由配额制改成签发制,从而取消原先进口数量上的限制。

预计配额许可证的取消,将再次推动进口车价格下降。

  新股询价制度

  从明年一月一日起,中国所有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发行人,包括目前通过发审会审核、等待发行的公司,都被要求采用询价方式发行。

有关业内专家表示,询价制度有望形成合理的IPO价格,进而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

  在目前新股纷纷跌破发行价的背景下,以询价制度确定发行价格,发行人的发行价格将出现分化。

一些盈利能力相对一般,成长性较慢的新股发行价格有可能回落至较为合理的区间。

如此,中小投资者申购新股被"

套"

的可能性会大为降低。

  规定披露发行市盈率时所使用的每股收益应扣除非经营性损益。

该项规定的确有利于发行人挤干"

水份"

有利于投资者判断发行人的真实价值。

房价看涨政策从严融资需求增加

  中新网12月31日电据京华时报报道,2005年的房地产市场深不可测,充满诸多期待和不确定因素。

大浪淘沙始烁金,原本就蓄势待发的开发商们更是希望能各施拳脚,在"

后8·

31时代"

谋得生存乃至大展宏图的机会。

  伟业顾问、中原、世邦魏理仕、华远经纪、华高莱斯、成业行等多家代理公司以及业内人士纷纷对2005年的房地产市场做出预测,认为将呈现出以下趋势:

房价继续看涨,土地政策进一步从严,热点区域多点分散,融资需求大增,房子集中放量。

  如果要用六个字预测明年楼市的趋势,那就是:

涨(房价)、从严(政策)、巧多快(融资)。

  房价一个字:

  受"

31"

大限的影响,虽有280多个有历史遗留问题的项目过关,但受房地产开发政策和相关金融政策的影响,开发项目的启动资金大大增加,这些项目并不能全部形成供应,形成了目前许多项目有地没钱的现状。

另外,有些有资金的人因为房地产风险加大,回报减少等原因,不敢轻易涉足房地产业,也形成了有钱没地或有钱有地却没有开发能力的现象。

同时具备有钱、有地、有开发能力的开发商并不多。

明年虽会有一部分过关项目集中上市,但相对而言,总体新增供应还是呈减少的态势。

  最近的一次升息,尽管大家都嗅到了负面影响的味道,但各方声音一致认为,0.27%的升息对购房者的购买决策没影响,而且这种负面影响确实还没有真正体现出来。

根据各个项目的销售数字统计,北京依托于首都的地位以及古城的文化底蕴、国际化大都市的风采,除了满足北京市民的购房需求,还吸引了大量外籍人士和外地人士进京置业,可以说全国甚至全世界都有北京房地产项目的目标客户,加上拆迁和北京不断城市化带来的购房需求,北京的购房需求仍然很大。

  供应减少、需求大,必然导致房价上涨。

  另外,房价持续上扬还有一个必要因素是成本的增加。

首先是土地成本增加,因为71号令,北京取消了经营性用地的协议出让方式,拿地的难度和竞争加大了土地成本。

其次拆迁成本加大,拆迁一直是开发成本中变数最大的一块儿,随着政府对拆迁户利益保护力度的越来越大,拆迁成本必然增加。

同时建材价格的上涨和产品创新都使得整个产品的成本增加。

  至于今年闹得沸沸扬扬的价格泡沫论,明年这个泡沫是否破裂一直是业内人士所关注的。

不过多数人的观点认为,明年我国的房地产价格不会破裂猛跌,房地产业的发展也不会大逆转。

相反,我国的房地产业仍将在正确的宏观调控下以较快的速度持续发展,继续为国民经济的繁荣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全国的平均房价仍然会有所上升。

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包宗华认为,房价不会大跌,因为明年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之一仍然是调控和防止某些城市发展过热和防止某些城市的房价涨幅过高。

对于房价,第一步是努力把平均涨幅降到10%以下,然后力争把全年涨幅降到5%以下。

  政策两个字:

从严

  今年上半年以来,政府通过土地、金融等一系列政策规范北京房地产市场,提高市场门槛,减缓固定资产投资方面过快增长。

从效果来看,今年的新增供应量明显低于去年,缓解了供需关系。

预计明年政府对土地、金融政策将继续从严控制。

另外,政府还将继续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特别是清理整顿违反产业政策用地、违法批地和非法占地等行为。

  建设部部长汪光焘在全国建设工作会议上说,2005年,建设部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加强房地产开发建设行为的监管,切实落实项目手册备案制度、项目资本金制度、住宅小区交付使用制度,加快完善房地产中介市场规则,进一步搞活住房二级市场。

他还强调,明年建设部要进一步规范发展物业管理,加强服务监督。

同时,完善房地产信用档案体系,加大失信行为的曝光力度,发挥失信惩戒机制的作用,及时查处业主违反招投标法规、违反工程建设程序等违法行为。

  前不久,由大兴区委区政府主办、北京顺驰置地协办的"

土地市场化与房地产市场化运作"

大型论坛暨"

大兴黄村卫星城1号住宅项目用地拍地一周年"

上,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司副司长冷宏志和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主任史贤英也明确表示,明年将继续坚持土地招标拍卖挂牌不动摇,坚持土地配置的方向不动摇。

  -招拍挂不动摇

  史贤英表示,土地供应首先要清理整顿土地市场。

  过去是无序供应土地,现在国土资源局按照市政府的要求正在制定明年的土地供应计划,供应计划包括土地供应的总量、结构、布局,这些都要有明确的要求,分解到各个区县落实,严格执行土地供应计划。

明年将继续通过公开招拍挂来供应土地。

出台以后严格按照国家要求来落实,明年所有土地进入市场都要进行招拍挂,这对投资者取得土地资源有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途径。

冷宏志也认为,明年要进一步加大经营性土地招标拍卖挂牌这个力度,进一步加快出台一系列经营性土地招标拍卖用地的政策和办法。

围绕进一步披露土地市场的信息,创造公开、公平、公正和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

  -配置方向不动摇

  冷宏志表示,明年配置土地资源的方向不能动摇,必须规范或打击不规范的行为。

  政府将编制经营性土地的计划,清楚这个城市土地供应量是多少,还要对供应结构以及供应的速度进行有效的把握,根据市场运营情况实时进行调控。

  进一步规范协议出的这部分土地除了执行刚刚下发的28号文件以外,还要进一步明确一些程序,有可能进一步放宽条件。

  对于收购储备,一方面强调自愿收购储备,强调培育合理的补偿。

另一个方面如果不收购储备,要求到有形市场公开交易,这样更加灵活,更能够适应市场的需要,也能够照顾到各个方面。

对收购储备的量进行规范,根据市场具体的情况来确定合理的收购储备的量,要根据需求情况,合理制定收购储备办法。

  融资三个字:

巧多快

巧"

融资渠道要灵活;

多"

融资金额越多越好;

快"

融资速度要够快。

  受近期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影响,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提高了对房地产行业贷款的要求,开发商通过其他渠道融资的需求大增。

  原因很简单,首先,在经过所谓的"

大限之后,所有经营性用地都必须严格按照"

招拍挂"

的方式进行出让。

招拍挂要求在60天的时间内交齐所有土地出让金,这就意味着对开发商资金要求的迅速提高。

以前通过滚动开发或拖欠支付地价款等方式,用很少自有资金拿地,再到银行抵押换取贷款开发的方式,难以再操作。

  第二,2003年央行121文件出台以来,其他一系列的政策接踵而至。

从2003年8月的国务院18号令(《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到2004年3月的"

指引"

(《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引》),再到10月底央行在考虑良久之后终于决定加息,都带来了更加严格的游戏规则。

比如,房地产开发资本金由20%调至35%(经济适用房除外),必须建筑结构封顶才能销售等措施,提高了房地产开发的资金准入门槛。

  第三,严格消费信贷、加息等措施一方面起到了宏观调控的作用,防止炒楼,减少泡沫,另一方面也确实限制了消费者和投资者的购买欲望。

  最后,2003年底温总理强调解决农民工欠薪问题,促使施工企业没能力再为开发商大量垫资,改变了多年以来的"

潜在行规"

,增加了开发商资金的投入。

  因此,受近期一系列土地、资金、信贷政策的影响,开发商最为头疼的就是资金链吃紧,最为迫切的需求就是融资。

在"

地产新政"

的严格规定下,催生出了灵活多样的房地产融资模式,上市、信托、基金,成为中国房地产融资的新主流力量。

万科以高盈利能力和高稳定性发行可转债、中国海外顺利增发配股、上海复地"

二次上市"

成功、北国投的信托投资尝试,以及一些地产企业的"

借壳上市"

,越来越多的地产商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在此次行业政策变动中把握住了更好的发展时机。

  随着"

大批过关项目的运作开发,明年房地产开发商的融资需求还将继续增加。

  现在预测2005年股价指数是涨还是跌过于轻率。

在决定股价指数关键因素动向还没有明确之前,我们先要弄清这些关键因素的内容及演变趋势。

  首先,房地产市场能否降温关系到股市能否复苏。

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尽管有保险资金、社保基金等合规资金可入市,但与民间的广大投资者的资金比显得微不足道。

当社会投资群体把剩余资金源源不断投入房地产市场之时,股市再有利多政策,也会失去群众基础。

房地产与股市冰火两重天现象在国际和国内都属少见。

从中央到上海地方政府官员最近对房地产市场的态度看,倾向抑制的已经占多数。

这种抑制能否使2005年房价出现拐点关系到中国经济会否出现恶性通胀、社会贫富矛盾会否激化的选择。

从自然规律看,风水轮流转,任何投资市场都会出现冷热互相转换规律,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其次,全流通试点能否成功对股市复苏具有重要作用。

从目前政策趋势看,2005年股权分置试点可能进入实质阶段。

如果试点办法和试点企业真正体现"

含权、让利、补偿"

的原则,市场投资者信心会有所恢复;

反之,股市将全面崩盘;

如果将此事无限期拖延,股市会"

半死不活"

,将在目前价位陷入反弹下跌循环周期,不可能有大牛市行情。

  第三,市场扩容速度的透明化和再融资政策的调整。

2005年新股恢复发行和上市企业再融资肯定会进行。

但问题在于,证监会信息透明度和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设、上市公司增发新股的再融资政策、分类表决制对增发新股企业的制约能否兑现。

另外,证监会应当每季公布融资计划规模,对中石油、宝钢、中行、建行及交行的融资及全年融资规模作预先公告,投资者预期明确,市场才会有相对稳定的行情。

(金融观察家顾铭德)

  2005-01-02四川金融投资报

  新华网北京12月19日电(储国强、黄全权)我国居民消费价格自去年1月起持续上扬23个月,在宏观调控等因素的多重作用下,桀骜不驯的物价涨幅在近两个月渐趋回落。

权威部门预计,2004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在4%左右,将成为1997年以来物价涨幅最高的一年。

  近日,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再次明确表态,将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物价基本稳定。

2005年,国内物价能否实现这一基本预期?

如何看待物价走势中的种种"

变数"

近日,有关专家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对影响明年物价的焦点问题进行逐一解析。

  焦点一:

粮价涨幅趋稳能否拉住物价涨势?

  背景:

粮食价格上涨是推动本轮物价上涨的直接因素。

去年11月和今年3月粮价两次集中大幅上扬,带动了相关的肉禽蛋等农副产品价格的上涨。

但进入四季度以来,我国粮食价格增幅开始回落。

  解析:

随着国家对农业扶持力度的加大,我国粮食生产扭转了自1999年以来连续5年减产的局面,全年粮食总产量有望达到9300亿斤,增产500亿斤。

目前小麦、玉米、稻谷三种粮食平均市场价格仅次于1995年的历史最高价位。

加上国际上粮产丰收,国际粮价从年初开始下跌,明年推动粮价上涨的因素基本消失。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认为,粮食和肉禽蛋奶等主要副食品价格的趋稳态势,将使明年粮食对CPI上涨的拉动因素逐步减弱,这成为2005年物价走势的最大"

稳定器"

但由于国家在粮食收购方面有着严格的保护价政策,粮食价格在现有基础上继续下降空间不会太大。

  焦点二:

生产资料成本大幅上扬是否将成涨价"

新军"

虽然近两个月来粮食涨价对物价的推动作用正在削弱,但三季度以来推动价格上涨的新涨价因素比重在明显上升。

尤其是煤电油运紧张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善,推动了生产资料价格的大幅上扬,成本增加成为新涨价因素。

近期的种种迹象表明,重要生产资料价格大幅度上涨,煤、电、油、运全面紧张,已给物价上涨带来明显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国家在成品油市场等采取了较严格的限制措施,因此目前CPI指数并没有体现出真实的物价水平,但这也同时意味着物价上涨的动力仍然存在。

此外,民工工资的上涨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成本,有可能传导形成新的商品价格上涨"

冲动"

  专家特别指出,2005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有可能是成本推动型的,应当予以密切关注。

对物价形势不能过于乐观,要防止物价因这些因素出现阶段性跳跃式上升。

  焦点三:

房地产投资"

高烧不退"

,对价格的连锁拉动效应有多大?

在中央加强宏观调控的一系列政策出台之后,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过快的局面初步得到控制,房屋新开工面积、竣工面积增速放缓。

但与此同时,由城市化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等中长期因素和居民与企业的预期所导致的住房需求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部分城市房价上涨幅度超过20%,已经引起当地群众的严重不满。

不少经济分析人士认为,依然旺盛的需求使房地产业预期利润率在"

打压声"

中不退反进,各地对基建项目的遏制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速社会资金更多流入房地产开发,今年10月份房地产投资又出现反弹便是最好说明。

  当前需要引起警惕的是,房地产投资"

又将刺激钢材、水泥等建材价格坚挺,使煤电油运等瓶颈效应更趋显著,促进生产资料成本上升,增加成本型价格上涨压力。

不过从综合因素分析,2005年房地产拉动的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应该没有今年这么快。

 焦点四:

物价上涨的"

尾巴"

还会翘多久?

事实上,今年以来的物价上涨,是我国经济步入新一轮增长周期的反映,具有一定的"

惯性"

特征。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1%,其中有三分之二是去年下半年物价上涨带来的翘尾因素。

经济专家认为,从今年的情况可以看出,去年底的涨价对今年前三季度价格总水平的滞后影响非常显著,但到第四季度,这一影响正逐步消失,"

翘尾"

因素对明年物价走势的影响不会构成强劲的支撑。

  但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认为,由于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仍然偏大,煤电油运紧张状况尚未根本缓解,粮食和能源、原材料涨价的连锁反应在2005年还会进一步释放。

  焦点五:

国际油价变数难定,"

输入型"

通胀能否消肿?

今年以来,受地缘政治和投机因素影响,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屡创新高,直接影响国内成品油和液化石油气价格上涨,并迅速在多个经济领域产生连锁反应,诸多行业面临成本上升的巨大压力。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有关专家认为,国际石油价格攀升主要是投机因素所致。

据国际能源署数据,目前世界石油日需求量为8200万桶,而石油日产已达8500万桶,在这个背景下,石油投机泡沫早晚会破灭。

目前油价下跌的趋势已经显露,12月上旬一度跌近40美元。

可以肯定的是,国际原油价格的稳步回落,将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我国原油进口成本负担,减缓潜在的通货膨胀压力。

  但来自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的研究表明,国际石油等初级产品价格走势对国内物价影响仍不容忽视。

根据国际上的历史经验,往往在国际油价大幅上涨的第二年通货膨胀更为突出。

由于国内石油价格的调整滞后国际油价约两个月,因而今年8月份以来国际油价的大幅飙升会对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上半年的物价造成较大的滞后上升压力。

 焦点六:

固定资产投资反弹压力仍存,防范物价上涨基础是否牢固?

  背景:

去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拉动了生产资料价格的大幅度上涨,使煤、电、油、运、水等资源性基础产业价格上涨,并传导到相应下游产品。

在宏观调控的严厉遏制下,投资增速从第一季度的46%快速下降,为防止物价过快上涨奠定了有利基础。

来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多方权威信息表明,明年我国将继续搞好产业政策、信贷政策、土地政策的协调配合,把好土地审批和信贷投放两个闸门,严格控制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投资反弹。

更为重要的是,在土地审批等诸多方面所制定的一系列制度性措施更为固定资产投资间断性、大范围反弹设置了坚实的屏障。

  但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等专家同时警告说,由于目前投资仍在高位,对反弹压力不能掉以轻心。

而固定资产投资反弹的不确定性,有可能成为明年物价走势的一个重要变数。

(完)

2005年1月6日我国内地总人口将达到13亿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测算数据表明,到2005年1月6日,我国内地(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总人口将达13亿。

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使"

世界60亿人口日"

和"

中国13亿人口日"

的到来各推迟了4年。

新华社发

2005年之前再次裁军20万中国军队走上精兵之路

  新华网北京1月2日电(记者荣燕)刚刚发表的《2004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明确指出,中国政府将于2005年前完成裁减军队员额20万,军队总规模将保持230万人。

此间军事专家认为,裁军昭示着中国军队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