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端午节的由来与习俗附端午节的二十首经典诗词中国娃怎能不知道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73662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83.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话说端午节的由来与习俗附端午节的二十首经典诗词中国娃怎能不知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话说端午节的由来与习俗附端午节的二十首经典诗词中国娃怎能不知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话说端午节的由来与习俗附端午节的二十首经典诗词中国娃怎能不知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话说端午节的由来与习俗附端午节的二十首经典诗词中国娃怎能不知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话说端午节的由来与习俗附端午节的二十首经典诗词中国娃怎能不知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话说端午节的由来与习俗附端午节的二十首经典诗词中国娃怎能不知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话说端午节的由来与习俗附端午节的二十首经典诗词中国娃怎能不知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话说端午节的由来与习俗附端午节的二十首经典诗词中国娃怎能不知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话说端午节的由来与习俗附端午节的二十首经典诗词中国娃怎能不知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话说端午节的由来与习俗附端午节的二十首经典诗词中国娃怎能不知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话说端午节的由来与习俗附端午节的二十首经典诗词中国娃怎能不知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话说端午节的由来与习俗附端午节的二十首经典诗词中国娃怎能不知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话说端午节的由来与习俗附端午节的二十首经典诗词中国娃怎能不知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话说端午节的由来与习俗附端午节的二十首经典诗词中国娃怎能不知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话说端午节的由来与习俗附端午节的二十首经典诗词中国娃怎能不知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话说端午节的由来与习俗附端午节的二十首经典诗词中国娃怎能不知道Word文件下载.docx

《话说端午节的由来与习俗附端午节的二十首经典诗词中国娃怎能不知道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话说端午节的由来与习俗附端午节的二十首经典诗词中国娃怎能不知道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话说端午节的由来与习俗附端午节的二十首经典诗词中国娃怎能不知道Word文件下载.docx

《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述:

“讳举正月、五月子;

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

”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

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

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

可见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

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纪念孝女曹娥说:

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龙的节日说:

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

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

其主要理由是;

(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

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蚊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

(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

(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端午节习俗

吃粽子:

据说当初屈原投江之后,每到五月五日屈原的祭日,人们都把米饭扔到河里纪念屈原。

一天晚上,有人梦见屈原面黄肌瘦,就连忙上前询问。

原来,百姓投往河里的米饭,都被鱼鳖虾蟹吃掉了。

屈原无食充饥,所以日渐消瘦。

他左思右想,不知怎样才能不让鱼鳖虾蟹吃米饭。

屈原告诉他,如果用箬竹叶包饭,做成尖角的角黍(即粽子),鱼鳖虾蟹见了,以为是菱角,它们就不敢再吃了。

那人醒后,就把此梦转告给乡邻。

第二年的端午节,人们就照梦中屈原说的方法去做。

不久,屈原又托梦给那人,感谢人们送去的粽子。

后来,人们都这样去做,渐渐形成了包角粽的习惯。

“五月里有午端阳,粽子油条泡雄黄。

”端午节时,人们不仅要吃粽子,还要吃油炸食品。

像油条、麻花、麻叶等,都是人们常做的油炸食品。

在众多的油炸食品中,糖糕和菜角是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节日食品。

男女送情:

青年女子给情人送香包,来表达对情人的爱慕。

苏轼晚年谪居南荒,端午节是爱妾朝云的生日,端午前夕为朝云作《浣溪纱》:

“轻汗微微透碧纨。

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词中的朝云性感迷人,美仑美奂。

诗人愿与爱妾相依相携,一同升仙。

一段老少爱情让人眼羡。

喝雄黄酒:

喝雄黄酒据说可以驱避五毒。

这里有一个动人的传说,白蛇娘子修行五百年修得人形,化作楚楚女子,在断桥遇许仙,二人一见钟情,结为连理。

金山寺和尚法海却认为白蛇为害人间,设计让许仙在五月初五这天给白蛇娘子喝雄黄酒,已怀身孕的白蛇娘子盛情难却,酒后露出原形,吓死许仙。

后来白娘子为救夫舍命盗灵芝,演绎了一场千古爱情的绝唱。

挂艾叶菖蒲:

民谚说: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

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

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食菖蒲可以成仙,可以长生,汉武帝欲求长主之术,曾吃菖蒲两年。

佩香囊:

香囊又叫香袋、香包、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用中草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气扑鼻。

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戴香囊颇有讲究。

江南部分地方,“佩香囊”的习俗,内装香料,送给恋人,以示忠贞之心。

老年人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欢戴梅花、菊花、桃子、苹果、荷花、娃娃骑鱼、娃娃抱公鸡、双莲并蒂等形状的,象征着鸟语花香,万事如意,夫妻恩爱,家庭和睦。

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青年人戴香包最讲究,如果是热恋中的情人,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制作一二枚别致的香包,赶有节前送给自己的情郎。

小伙子戴着心上人送给的香包,自然要引起周围男女的评论,直夸小伙的对象心灵手巧。

斗草:

端午节人们群出郊外采药,回来时往往举行比赛,以对仗形式互报花名、草名,多者为赢,兼具植物知识、文学知识之妙趣;

儿童则以叶柄相勾,捏住相拽,断者为输,再换一叶相斗。

白居易《观儿戏》诗:

“弄尘或斗草,尽日乐嬉嬉。

”《红楼梦》描述了当时斗草的情景,颇为有趣。

宝玉生日那天,众姐妹饮酒作诗,丫头们则采些花草,斗草取乐。

这个出“观音柳”,那个对“罗汉松”。

豆官突然出“姐妹花”,难住了大家,这时香菱对“夫妻穗”。

豆官不服,香菱说:

“一枝一个花叫‘兰’,一枝几个花叫‘穗’。

上下结花为‘兄弟穗’,并头结花叫‘夫妻穗’,我这个是并头结花,怎么不叫‘夫妻穗’呢?

”豆官被问住,转而取笑香菱:

“薛蟠刚外出半年,你心里想他,把花儿草儿拉扯成夫妻穗了,真不害臊!

划龙

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初五正午,即敲响锣鼓,扛起龙舟到河岸,途都有居民烧香礼拜。

俗语说:

“五月五。

龙船鼓,满街路”。

表示欢迎,称为“接龙船”。

赛过龙,还要于初十“送水神”,并举行“谢江”的仪式。

端午

唐·

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赏析:

端午节为农历五月初五,五月是仲夏,白昼越来越长,所以说“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时当端午,用盐佐食梅子,饮酒欢乐,木槿茂盛,芦苇发出清香,心情愉快的唐明皇祝愿天下安康长寿,以显示皇恩浩荡。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风化可还淳。

唐代人将五色丝线编织成带,佩在身上,称为“长命缕”或者“续命缕”,所以说“长丝续命人”。

而“九子粽”源于九子蒲(一种蒲草),“粽子”又与“种子”谐音,寓意得子,所以用九子蒲叶包裹粽子,表达多子多孙的美好祝愿。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说的是唐代皇帝会在端午节召请群臣宴饮。

竞渡诗

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竞渡”就是现在赛龙舟活动的前身。

为了衡量竞渡的胜负,唐人创造了“锦标”的比赛制度,指在龙舟划到终点的时候,以抢夺浮标来判断胜负,抢得头标的人就是比赛的冠军,鼓声擂动,船只齐发,争先恐后,惊吓得水鸟乱飞,只为夺得锦标。

竞渡歌(节选)

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桡。

这首诗是写“竞渡”的名篇,把竞渡活动写得最为传神,洋洋洒洒几十字,把竞渡的激烈场面、围观的喧嚣氛围描写得淋漓尽致。

端午日

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艾符”指艾草和驱邪符,端午日挂在门上以辟邪。

“蒲酒”即菖蒲酒,饮用以养生,古人有端午节饮菖蒲酒的习俗。

少年逢节日自然欢愉,老了却多感慨,不学人家悬挂艾草和驱邪符,只想喝一杯菖蒲酒,闲聊天下太平。

白发日渐增多,石榴花年年应节而开,红锦一般耀人眼目,不禁感叹千年之中,圣贤和蠢人同归黄土,有多少人湮没无闻,又有几人能名垂青史?

端午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节起源的一种说法是为了纪念屈原。

诗人感叹屈原作为忠诚的臣子所受到的冤屈。

端午日礼部宿斋

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

权德舆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

彩缕同心丽,轻裾映体鲜。

寂寥斋画省,款曲擘香笺。

更想传觞处,孙孩遍目前。

唐人有端午节赠物的习俗,不仅在君臣之间,一般社会成员和家人之间也有。

权德舆做官需要值班,不能和家人一起过端午,家人就送来了衣服(轻裾)和彩结(彩缕)等节日礼物。

表夏十首(其十)

元稹

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

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

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

哀哉徇名士,没命求所难。

“浴兰”指古人端午节“浴兰汤”的习俗,用草药煎汤淋浴。

因为粽子用丝线缠裹,所以说“彩缕碧筠粽”。

早期的粽子是用黍米做的,也称粽子为“角黍”。

唐代开始用糯米代替黍米来制作粽子,色泽变白,味道香甜,所以形容粽子为“香粳白玉团”。

端午日伏蒙内侍赐晨服

杨巨源

彩缕纤仍丽,凌风卷复开。

方应五日至,应自九天来。

在笥清光发,当轩暑气回。

遥知及时节,刀尺火云催。

唐代皇帝在端午日会赏赐大臣衣服、扇子和百索等礼物,官员也要向皇帝进奉礼物,也以衣服为最常见。

端午日恩赐百索

窦叔向

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

事盛蛟龙见,恩深犬马知。

馀生倘可续,终冀答明时。

“百索”又名五彩、长丝、长命缕,是用五色丝线编织而成,据说可以增寿续命。

端午节系百索是古人驱邪避灾的重要习俗。

这首诗将皇宫比作“仙宫”,将自己比作“犬马”,来表明自己在端午节被皇帝恩赐而感激的心情。

五丝

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这里的“五丝”就是指百索、长命缕,表达了人们对长寿的一种期盼,反映出唐人乐生、重生的人生态度,他们追求幸福快乐的生活。

和端午

宋·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龙舟竞赛为的是深切纪念屈原的千古冤屈,忠烈之魂一去,不能回还,国破身死现在还有什么呢?

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

端午三首

赵蕃

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

尝闻求福木居士,试向艾人成祝呵。

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罗。

何意更觞昌歜酒,为君击节一长歌。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

都说众人作诗是纪念屈原,可是全都乐呵呵的是为什么。

曾经听说对木雕神像祈福,试着向艾人求福吧!

忠言不被楚王采纳,最后投江而死,留下的文章像星斗一样不朽。

再倒一杯昌歜酒,为屈原击节歌唱吧!

每年端午节都会下雨刮风,像是为屈原喊冤陈情。

想要找人谈谈这些心事,只听到屋舍南北的鹁鸠鸣叫。

乙卯重五诗

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诗人在端午日,看看山村中盛开的石榴花,然后包粽子、挂艾草、采药草,也在额上点了雄黄酒,傍晚忙完了,准备喝一杯。

端午即事

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五月五日端午节,你赠与我一枝艾草。

故人看不到,新结交的知己在万里之外。

往日为国尽忠的人,现在白发苍苍。

尽管三湘和这里相隔很远,仍然想要从屈原那里获得慰藉和力量。

己酉端午

元·

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端阳”即端午节。

“海榴”即石榴,古人因为石榴从海外传来,所以称“海榴”。

端午日风雨大作,天昏地暗;

汨罗江上无处可以竞渡龙舟,来凭吊屈原的英灵。

石榴花盛开,应该会笑话我,“陶渊明既使不喝酒,也一样仰慕屈原卓然不群的清醒。

午日观竞渡

明·

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

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

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

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

醉讽离骚不解愁。

岸上人惊讶地看着群龙在水上嬉戏,其实是装饰成龙形的小船,船上彩旗猎猎作响,在空中翻飞,锣鼓喧闹在清清的水流上。

屈原的冤屈终究不散,楚国的风俗至今仍存。

闲暇的日子正适合在江亭喝酒聚会,诵读《离骚》,不觉得其中有什么忧愁。

节令门·

端阳

清·

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诗中提到的端午节的习俗:

饮用菖蒲酒,雄黄酒点额,门上贴驱邪符。

喜迁莺·

端午泛湖

黄裳

梅霖初歇。

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

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

斗巧尽输年少,玉腕彩丝双结。

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

奇绝。

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

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

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

归棹晚,载荷花十里,一钩新月。

上阕写端午日,石榴花盛开,丝线包裹粽子,佩香囊,悬菖蒲,拴五色丝线,龙舟竞渡等,下阕重点描写竞渡场景,最后是嗅着荷香,身披月牙微光而回。

渔家傲

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

金盘送。

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郦时一弄。

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五月里石榴花儿红艳艳,绿杨雨中默默站立,丝线缠裹的粽子盛放在金盘里,扇子上面画着双凤凰,正是端午时节,浴兰汤,喝菖蒲酒,树叶丛中黄鹂的叫声惊醒了朦胧中的好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