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word版有答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7377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82 大小:93.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word版有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部编版语文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word版有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部编版语文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word版有答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部编版语文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word版有答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部编版语文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word版有答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部编版语文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word版有答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2页
部编版语文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word版有答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2页
部编版语文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word版有答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2页
部编版语文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word版有答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2页
部编版语文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word版有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2页
部编版语文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word版有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2页
部编版语文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word版有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2页
部编版语文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word版有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2页
部编版语文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word版有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2页
部编版语文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word版有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2页
部编版语文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word版有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2页
部编版语文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word版有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2页
部编版语文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word版有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2页
部编版语文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word版有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2页
部编版语文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word版有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2页
亲,该文档总共8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word版有答案Word格式.docx

《部编版语文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word版有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word版有答案Word格式.docx(8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语文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word版有答案Word格式.docx

4.海瑞在民间人称“海青天”。

在“苍蝇、老虎一起打”的今天,请结合《孟子》中关于“大丈夫”的看法与选文,谈谈老百姓心中的“青天”应该是怎样的人。

【示例】“青天”应是像海瑞“独长揖”一样不畏强权、刚正不阿的人,就像《孟子》中所说的“威武不能屈”;

“青天”应是像海瑞“布袍脱粟”一样清正廉洁的人,就像《孟子》中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附参考译文:

乡试中举,(海瑞)代理南平县教谕。

御史来到县学学舍,属下的官吏都跪地拜见,唯独海瑞只作揖(不下拜),说:

“(按规定)在御史台谒见御史,应当用属官的礼节,(可)这个厅堂是师长教诲生员的地方,不应该屈膝下跪。

”(海瑞)升任淳安县知县后,在任期间穿布衣,吃糙米饭,让家中老仆种菜自给。

总督胡宗宪曾经告诉别人说:

“昨天(我)听说海县令为母亲祝寿,(只)买了二斤肉。

”胡宗宪的儿子路过淳安,怨恨驿吏,把他倒吊起来。

(有人报告海瑞,)海瑞说:

“从前胡公巡察所辖各地,下令经过的地方不要提供陈设之物招待(他)。

现在此人的行装非常奢华,一定不是胡公的儿子。

”(海瑞)打开(他的)行囊,有数千两金子,收缴国库里,派人骑快马(把这件事)报告给胡宗宪,胡宗宪无法加罪(海瑞)。

(二)(2019·

江西改编)

孝惠时,(季布)为中郎将。

单于尝为书嫚①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

上将军樊哙曰:

“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

”诸将皆阿吕后意,曰:

“然。

”季布曰:

“樊哙可斩也!

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

且秦以事于胡,陈胜等起。

于今创痍未瘳②,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

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③。

至,留邸一月,见罢④。

季布因进曰:

“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

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

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

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上默然惭,良久曰:

“河东吾股肱⑤郡,故特召君耳。

(节选自《史记·

季布栾布列传》)

①嫚:

侮辱。

②瘳(chōu):

(伤、病)痊愈。

③使酒难近:

意思是“爱喝酒使性子,令人难以亲近”。

④见罢:

意思是“文帝见过就不理他了”。

⑤股肱:

这里是“重要”的意思。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单于/尝为书嫚吕后

B.欲/以为御史大夫

C.上默/然惭

D.故/特召君耳

【解析】C.“上默然惭”的主语是“上”,根据主谓断开的原则,应该是“上/默然惭”。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是时殿上皆恐   是:

(2)人有言其贤者贤:

贤能,有才能

(3)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闻:

听说

(4)季布为河东守为:

担任

(1)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

我没有什么功劳却受到了您的恩宠,在河东郡任职。

(2)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陛下因为一个人的赞誉就召见我,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让我离开。

4.概括选文所写的两件事,并说说季布的性格特点。

①季布劝阻吕后讨伐匈奴;

②季布劝说文帝要明辨是非。

性格:

刚正不阿(直率、勇敢)。

汉惠帝的时候,(季布)担任中郎将。

匈奴王单于曾经写信侮辱吕后,而且出言不逊,吕后大为恼火,召集众将领来商议这件事。

上将军樊哙说:

“我愿带领十万人马,横扫匈奴。

”各位将领都迎合吕后的心意,(齐声)说:

“好。

”季布说:

“樊哙这个人真该斩首啊!

年,高皇帝率领四十多万大军(尚且)被围困在平城,如今樊哙怎么能用十万人马就横扫匈奴呢?

这是当面撒谎!

再说秦王朝正因为对匈奴用兵,才引起陈胜等人起义造反。

直到现在创伤还没有治好,而樊哙又当面阿谀逢迎,想要使天下动荡不安。

”在这个时候,殿上(的将领)都感到惊恐,吕后因此退朝,终于不再议论攻打匈奴的事了。

季布做了河东郡守,汉文帝的时候,有人说他很有才能,汉文帝便召见他,打算任命他做御史大夫。

又有人说他很勇敢,但爱喝酒使性子,令人难以亲近。

季布来到(京城长安),在客馆停留了一个月,文帝见过就不理他了。

季布因此对皇上说:

“我没有什么功劳却受到了您的恩宠,在河东郡任职。

现在陛下无缘无故地召见我,这一定是有人妄誉我来欺骗陛下。

现在我来到了京城,没有接受任何事情,就此作罢(,遣回原郡),这一定是有人在您面前毁谤我。

我担心天下有见识的人听了这件事,就窥探出您(为人处世的深浅了)。

”皇上默不作声,觉得很难为情,过了很久才说道:

“河东对我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郡,好比是我的大腿和臂膀,所以我特地召见你罢了。

(三)(2019·

唐山三模)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

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①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

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

及选授堂邑县尹,罢旧盗之朔望参者②,曰:

“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

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众盗感泣,互相戒曰:

“毋负张公。

”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③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

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选自《元史》,有删改)

①楮(chǔ)币:

元代发行的一种纸币。

②罢旧盗之朔望参者:

免除了有强盗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检查的规定。

③戾:

凶狠。

(1)读书不辍    辍:

(2)夜则闭户户:

(3)旧尹莫敢诘问莫:

没有谁

(4)去官十年去:

离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C)

A.①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②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

B.①追而还之②曲肱而枕之(《〈论语〉十二章》)

C.①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②其真无马邪?

(《马说》)

D.①犹为立碑颂德②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十二章》)

【解析】A.介词,在;

B.连词,表顺承;

C.代词,他/助词,表示加强诘问的语气;

D.介词,替。

(1)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已经用刑法处罚了他们,还把他们当强盗看待,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

(2)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

张养浩到这里以后,将他们全部依法惩处,老百姓非常高兴。

4.选文第一段表现了张养浩哪些可贵的品质?

拾金不昧,勤学苦读。

5.选文第二段记述了张养浩一心为民的两件事,请概括第二件。

严厉惩处危害百姓的杀人犯李虎等人。

张养浩,宇希孟,济南人。

(张养浩)从小就有德行和节义,有一次出门,碰到有人把钞票遗失在路上,那个人已经走了,(张养浩)就追上去把钱还给他。

(张养浩)十岁的时候就不停地读书,他的父母担心他过于辛劳,制止他这样做。

张养浩白天就默默地背诵,到了夜晚就关上房门,点上灯,暗自读书。

山东按察使焦遂听说了这件事,推荐(他)为东平学正。

等到他被选授为堂邑县尹,免除了有强盗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检查的规定,说:

“他们都是善良的百姓,被饥寒所迫,不得已而去做了强盗。

”强盗们感动得流了眼泪,相互劝诫说:

“不要对不起张公。

”有一个叫李虎的人,曾经杀过人,他的同党也都暴虐凶狠,危害百姓,百姓不堪忍受,从前的县尹没有谁敢过问这件事。

(张养浩)调离堂邑十年,百姓仍然为他立碑,歌颂他的恩德。

(四)(2019·

石家庄28中模拟)

【甲】曹公出濡须①,作油船,夜渡洲上。

权以水军围取,得三千馀②人,其没溺者亦数千人。

权数挑战,公坚守不出。

权乃自来,乘轻船,从濡须口入公军。

诸将皆以为是挑战者,欲击之。

公曰:

“此必孙权欲身见吾军部伍也。

”敕军中皆精严,弓弩不得妄发。

权行五六里,回还作鼓吹。

公见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喟然叹曰:

“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权为笺与曹公,曰:

“春水方生,公宜速去。

”别纸言:

“足下不死,孤不得安。

”曹公语诸将曰:

“孙权不欺孤。

”乃彻军还。

【乙】窦宪字伯度,拜车骑将军,与北单于战于稽落山,大破之。

宪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以纪汉功,纪威德也。

【丙】宗悫字元干,南阳涅阳人也。

叔父少文高尚不仕,悫年少,问其所志,悫答曰:

“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少文曰:

“汝若不富贵,必破我门户。

”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与劫相拒十馀人皆披散不得入室。

①濡(rú

)须:

水名,今称运漕河,古代江淮间交通要道。

②馀:

同“余”。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标三处)

悫年十四/挺身与劫相拒/十馀人皆披散/不得入室

(1)弓弩不得妄发 妄:

随便,任意,随意

(2)公宜速去宜:

应当,应该

(3)曹公语诸将曰语:

告诉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A.①权乃自来②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B.①权为笺与曹公②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C.①刻石以纪汉功②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D.①问其所志②其正色邪?

(《北冥有鱼》)

【解析】A.竟然;

B.给/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C.用来/因为;

D.他/表示选择。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生的儿子应当像孙权一样,刘景升的儿子就像猪狗啊!

(2)与北单于战于稽落山,大破之。

和北单于在稽落山交战,大胜单于。

5.请任选一个人物,结合其形象,谈谈对你修身做人方面的启示。

【示例】孙权:

不畏强敌,英武果敢。

我们在生活中也不应对人有所畏惧,要立身刚正。

【甲】曹操进攻濡须口,坐油船,夜里渡河到洲上。

孙权用水军包围曹军,抓获三千余人,淹死的曹军也有几千人。

后来孙权几度挑战,曹操坚守不出。

孙权竟然亲自驾船从濡须口进入曹营。

诸将都以为是挑战者来了,准备攻击。

曹操说:

“这一定是孙权想要亲自见识我的军队。

”命令严整军队,不得随意射箭。

孙权走了五六里,回去的路上演奏欢快的乐曲。

曹操远远地看见舟船军队仍然严明整肃,不禁脱口叹道:

“生的儿子应当像孙权一样,刘景升的儿子就像猪狗啊!

”孙权回去后给曹操写了一封信,说:

“春水就要涨起来了,您应该快点离去。

”又附一张小纸条说:

“您还没死,我就不得安宁。

”曹操告诉众将领说:

“孙权不会欺骗我。

”于是撤军回去了。

【乙】窦宪字伯度,官任车骑将军,和北单于在稽落山交战,大胜单于。

窦宪于是登上燕然山,距离边塞三千多里,在石碑上刻字,用来记录下汉朝的功绩,记录下军队的威德。

【丙】宗悫字元干,是南阳涅阳人。

(他的)叔父宗少文性格高尚,不肯做官,宗悫年少时,(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说:

“希望能乘长风破万里浪。

”宗少文说:

“你如果不能富贵,一定会破坏我家的门户。

”他的哥哥宗泌娶妻,刚进门那天的夜里遭到抢劫,宗悫当时十四岁,挺身与劫贼搏斗,十几个贼人都被分散开,不能进入房内。

(五)(2019·

河北仿真卷)

【甲】李广与望气①王朔语,曰:

“自汉击匈奴,广未尝不在其中。

而诸校尉材能不及中②,以军功取侯者数十人。

广不为人后,然终无封邑者,何也?

岂吾相③不当侯耶!

”朔曰:

“将军自念,岂尝有所恨者乎?

”广曰:

“吾为陇西太守,羌④尝反,吾诱降八百余人,诈而同坑。

”曰:

“祸⑤莫大于杀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也。

(选自《汉书》)

【乙】武帝即位,左右言广名将也,由是入为未央卫尉⑥,而程不识时亦为长乐卫尉。

程不识故与广俱以边太守将屯⑦。

及出击胡,而广行⑧无部曲⑨行阵,就善水草顿舍⑩,人人自便,不击刁斗⑪自卫,幕府⑫省⑬文书,然亦远斥候⑭,未尝遇害。

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阵,击刁斗,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自便。

不识曰:

“李将军极简易,其士亦逸乐,为之死;

我军虽烦扰,虏⑮亦不得犯我。

(选自《后汉书》)

①望气:

指望气家。

这类人通过观察住宅或面相之报预测吉凶。

②中:

这里指中等,一般。

③相:

命相。

④羌:

我国古代西部的少数民族之一。

⑤祸:

罪过。

⑥未央卫尉:

官名。

掌管未央宫的警卫。

下文“长乐卫尉”即掌管长乐宫的警卫。

⑦将屯:

带兵驻守。

⑧行:

行军。

⑨部曲:

军队的编制。

⑩顿舍:

停留止息。

⑪刁斗:

可容一斗粮的铜锅。

昼炊饭食,夜击巡逻。

⑫幕府:

军队的司令部。

⑬省:

简化。

⑭远斥候:

在远处布置侦察兵。

⑮虏:

对敌人的蔑称。

(1)岂尝有所恨者乎   恨:

遗憾

(2)左右言广名将也左右:

身边大臣

(3)及出击胡及:

到,等到

(4)虏亦不得犯我得:

能够,可以

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A.①以军功取侯者数十人②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B.①诈而同坑②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

C.①由是入为未央卫尉②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D.①我军虽烦扰②故虽有名马(《马说》)

【解析】A.介词,凭借/动词,认为;

C.做/对;

D.虽然/即使。

(1)祸莫大于杀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也。

罪过没有比杀害已经投降的人更大的,这就是将军您得不到封侯的原因了。

(2)李将军极简易,其士亦逸乐,为之死。

李广军中规章命令十分简易,他的士兵也轻松愉快,都乐于为他拼命。

4.两篇选文表现出李广的哪些优点?

善于反思(或能自省),善于治军(或治军简省)。

【甲】李广和望气家王朔说:

“从汉朝出击匈奴以来,我没有一次不在其中的,然而各校尉才能达不到一般水平,凭借军功取得侯爵的有几十人。

我李广没有落在人家的后面,然而最终没有封地,什么原因呢?

难道我的命相不该封侯吗?

”王朔说:

“将军自己回想一下,曾经有过遗憾的事吗?

”李广说:

“我做陇西太守的时候,羌人曾经反叛,我引诱他们八百多人投降,用欺骗的手段坑杀了他们。

”(王朔)说:

“罪过没有比杀害已经投降的人更大的,这就是将军您得不到封侯的原因了。

【乙】汉武帝即位,身边大臣都说李广是名将,于是(皇上)把他调入朝廷任未央宫卫尉,而程不识当时也是长乐宫卫尉。

程不识以前与李广都是边郡太守兼领驻防。

等到出击匈奴时,李广行军没有严格的部队编制和行列阵势,靠近水草丰美的地方就驻扎下来,各人起居自便,夜间也不击刁斗巡逻,幕府中公文表册一律从简,然而也在远处布置侦察兵,未曾遇到危险。

程不识整顿军队的编制和行列阵势,晚上要击刁斗巡逻,军吏办理公文表册非常严明,士兵起居要严格遵守规定,不能自行方便。

程不识说:

“李广军中规章命令十分简易,他的士兵也轻松愉快,都乐于为他拼命;

我的军队虽然规章命令繁多,敌人却也不能侵犯我。

二、读书学习篇

(六)(2019·

南充改编)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其友李生问之曰:

“或谓君不善学,信乎?

”王生不说,曰:

“凡师之所言,吾悉能识之,是不亦善学乎?

”李生说之曰: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识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谓之善学也?

”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①走。

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

“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善学者所应有邪?

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

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

”王生惊觉,谢曰:

“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②。

(节选自《颜氏家训·

勉学》)

①还(xuá

n):

同“旋”,转身。

②炯戒:

明显的警诫。

(1)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好:

喜欢

(2)或谓君不善学或:

有的(人)

(3)君但识之而不思之但:

只是

(4)虽欲改励虽:

即使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A.①其友李生问之曰②吾妻之美我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B.①何谓之善学也?

②何陋之有?

(《陋室铭》)

C.①择善而从之②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D.①以昭炯戒②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解析】A.代词,他/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B.怎么/什么;

C.连词,表顺承;

D.连词,用来/介词,凭借。

(1)凡师之所言,吾悉能识之,是不亦善学乎?

凡是老师所讲的,我全都能记下来,这难道不也是善于学习吗?

(2)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

王生更加生气,不回答李生的话,自己转身就跑开了。

4.结合选文与《送东阳马生序》,谈谈你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示例】①不怕困难,敢于吃苦,勤奋努力,不自我满足;

②勤思好问,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

王生喜欢学习,却方法不对。

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

“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

”王生不高兴,说:

“凡是老师所讲的,我全都能记下来,这难道不也是善于学习吗?

”李生劝他说: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没有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怎么能说你善于学习呢?

”王生更加生气,不回答李生的话,自己转身就跑开了。

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

“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学习别人好的地方,是希望听到真理啊!

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开,几乎要拒绝人于千里之外,难道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吗?

学习最忌讳的事,莫过于满足自己所学的知识,你为什么不改正呢?

不然等到你年纪大了,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

”王生醒悟过来,道歉说:

“我真不聪明,现在才知道你说得对。

请允许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作警诫。

(七)(2019·

福建改编)

师川外甥奉议①:

别来无一日不奉思②。

春风暄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

前承示谕③:

“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

”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

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虚用功;

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④,乃得全功。

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下理会。

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⑤,功必倍之。

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节选自黄庭坚《与徐甥师川》)

①奉议:

官名,即奉议郎。

②奉思:

思念。

③前承示谕:

不久前你告知我。

④外慕:

学习之外的各种贪恋。

⑤半古之人:

花费古人一半的工夫。

(标两处)

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1)想侍奉之余   之:

(2)诚能如是是:

这样

(3)然学有要道然:

但是

(4)令心意不驰走走:

(1)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

一定能抛开人世间的俗事,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学习上。

(2)须谢去外慕,乃得全功。

必须要推辞掉学习之外的各种贪恋,才能够全心用功。

4.《虽有嘉肴》与本文都谈到学习,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虽有嘉肴》侧重论述学和教是相互促进的,本文强调学习要独立思考、专心致志。

师川外甥奉议:

分别以来,(我)没有一天不思念(你)。

春风柔和温暖,(我)想(你)在侍奉父母之余,一定能抛开人世间的俗事,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学习上。

不久前你告知我:

“自然应该用十年的时间,涵养心性,探求至道。

”(我)每次咏叹这句话,如果(你)真的能够如此,足以追上并匹配古人。

但是学习有要紧的方法,读书必须是一个字一句话,自己(根据书中所言)探求自己的事,才能够见识到古人用心的地方,这样就不白白用功了;

而且(你)想要在学习之道上有所提升,必须要推辞掉学习之外的各种贪恋,才能够全心用功。

读书先要扫净屋子,点起香,让心意不乱跑,才能理解明白书中所说的话。

少年的志气正是强健之时,时时能够像这样做,花费古人一半的工夫,就必定能获得一倍的收获。

你的性情和见识聪颖有悟性,一定能够理解这些道理,所以详细地全部告诉你。

(八)(2019·

唐山模拟)

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

幼时殊无异人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①,人咸易②之。

又好大言,自负太过,谩骂无择。

诸先辈皆侧目,戒勿与往来。

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自竖立,不苟同俗,深自屈曲委蛇,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③古人之奥区,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

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

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

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

书有弗记者乎?

平生不治经学,爱读史书以及诗文词集,传奇说薄之类,靡不览究。

有时说经。

亦爱其斑驳陆离,五色绚烂。

①寝陋:

丑陋。

②易:

轻视。

③赴:

这里是探求的意思。

1.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

(1)少长,虽长大      虽:

虽然

(2)或当食忘匕箸或:

有时

(3)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咸:

(4)乃善诵耳善:

擅长,善于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

A.①乃善诵耳②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B.①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C.①戒勿与往来②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

D.①传奇说薄之类②山川之美(《答谢中书书》)

【解析】A.是/于是,就;

B.连词,相当于“而”/介词,因为;

C.和/给;

(1)又好大言,自负太过,谩骂无择。

(他)又喜欢说大话,自负得过头,不管谁都敢骂。

(2)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

板桥每次读一本书,一定要读千百遍。

5.读了本文后,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示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