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读后感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73849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情表读后感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陈情表读后感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陈情表读后感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陈情表读后感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陈情表读后感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陈情表读后感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陈情表读后感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陈情表读后感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陈情表读后感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陈情表读后感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陈情表读后感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陈情表读后感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陈情表读后感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陈情表读后感文档格式.docx

《陈情表读后感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情表读后感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陈情表读后感文档格式.docx

感恩是发自内心的。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更何况父母,亲友为你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

而我们又是否察觉到那缕缕银丝,那一丝丝皱纹。

感恩需要你用心去体会,去报答。

人在一天天老去,我们是否可以像李密那样做到,暂弃某些机遇而回报亲人的养育之恩。

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

学会感恩,是为了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致麻木,学会感恩,是为了将无以为报的点滴付出永铭于心。

感恩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也是现代社会成功人士健康性格的表现,一个人连感恩都不知晓的人必定是拥有一颗冷酷绝情的心。

在人生的道路上,随时都会产生令人动容的感恩之事。

且不说家庭中的,就是日常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所遇之事所遇之人给予的点点滴滴的关心与帮助,都值得我们用心去记恩,铭记那无私的人性之美和不图回报的惠助之恩。

感恩不仅仅是为了报恩,因为有些恩泽是我们无法回报的,有些恩情更不是等量回报就能一笔还清的,惟有用纯真的心灵去感动去铭刻去永记,才能真正对得起给你恩惠的人。

父母即使有一天不在了,他们还会长久地占据在儿女的记忆里。

但这种同在更多的是睹物思人的追念和寻无觅处的黯然神伤:

还有谁会呼唤你的乳名,牵挂你的冷暖,注视着你的一举一动?

人间真情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都值得我们回味、留恋,让我们懂得感恩

陈情表读后感

(二)

李密的《陈情表》以其悲恻动人的情感和形象生动的语言成为流传千古的美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了一席之地。

历代文论家对它评价甚高,有的认为它沛然出自肺腑,无斧凿雕琢痕有的说它至性之言,悲恻动人。

苏轼则把它与诸葛亮的《出师表》相提并论,以为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

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

而我读《陈情表》,虽然也觉得它确实是一篇千古美文,虽然也感觉到了它的悲恻动人,但并不以为它是真正的出自肺腑,也不是什么至性之言。

我更多的是读到了隐藏在这篇美文之后的罪恶封建专制制度的罪恶!

蜀汉被灭亡之后,作为西蜀才子又是蜀汉旧臣的李密,自然有一种故国之思,何况他还认为后主刘禅是可以齐桓的,只不过是未得其人罢了,对于蜀汉的被灭亡,他也就有一点不服气,对于篡曹魏而立的司马氏的晋朝,也就有一点不屑和不齿,或许还有一点仇恨,当然也就不愿意到这样的朝廷去作官而为它尽忠了,再加上他还有一个实实在在的供养祖母的问题。

因此,司马炎对他的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就遭到了它的推辞、拒绝。

然而,由于他拒绝的对象不是一般的平头百姓,也不是一般的政府官员,而是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封建社会中对所有人们握有生杀予夺大权的皇帝,这个行动本身也就非同一般了,故而,他向司马炎写的这篇《陈情表》,也就与在他之前的嵇康所写的类似性质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大不相同了。

嵇康由于被好友山涛(字巨源)举荐去做官而勃然大怒,不仅不感激山涛,不接受举荐,反而写了《与山巨源绝交书》这样一篇千古奇文来痛骂山涛并与之绝交。

嵇康的绝交书,洋洋洒洒近两千字,作者称心而言,率性而发,写出了自己的真人格、真性情,那才是真正出自肺腑的至性之言。

文中虽然有对山涛的讥讽和痛骂,但更多的是揭露当时的黑暗社会,矛头直指当时事实上的最高统治者大将军司马昭,明确表明不与司马氏合作的坚决态度。

嵇康之所以能够如此直来直去,除了他的直爽性情之外,更主要的是他所面对的只是一个文人山涛而已。

而李密的对象不同,其《陈情表》的写法当然也就不能相同,除非他铁了心不想要脑袋了。

他只能是委委曲曲、遮遮掩掩。

他把供养祖母作为一个拒绝出来做官的好借口,文中一再的渲染自己的身世悲苦、家境凄凉和祖母作为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病危处境,以期引起暴虐的统治者的同情。

为了遮掩他的故国之思,打消司马炎对他的疑虑,他把篡立的晋朝称为圣朝,说自己是沐浴清化之下,而不惜把他曾经为之尽忠的蜀汉称为伪朝,并宣称自己做官是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也就是承认自己有奶就是娘的价值观。

而且一再的贬低自己的人格,称自己是亡国贱俘,至微至陋,来满足司马炎的优越感和虚荣心。

如此这般之后,还怕不行,又把自己的不愿出仕而要留在家中供养祖母纳入了晋朝统治阶级所谓的以孝治天下的价值体系之内,强调自己所作所为的合法性、合理性,最后才敢提出一个解决忠与孝矛盾的先尽孝后尽忠的折中方法,因为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

嵇康虽然面对的不是皇帝而是文人山涛,但他最终还是被司马昭假借罪名而处死,他或许没有料到他的奇文能够传到司马昭的手上,使大将军闻而恶之,给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

李密虽然最后达到了自己的不出仕的目的,还受到了司马炎的赏赐,但是他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应该是真切地感到自己的生命受到了威胁的。

读到最后的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这一句时,我的眼前仿佛浮现了李密的那副充满忧虑、恐惧颤抖的面容!

悲哉!

从李密的这篇千古美文中,我又一次更深刻地认识到了封建专制制度的罪恶!

看到了俯伏在强权淫威之下的颤抖的灵魂!

同时,我又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的我们是多么的幸福!

尽管我们的社会还有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是谁也不会强迫我们去做官,我们也用不着去写这种如屡薄冰式的,可能使人回肠百转、一夜白发的劳什子美文了,更不用害怕文章写得让人不满意而可能招来杀身之祸了!

幸哉!

陈情表读后感(三)

《陈情表》是一篇以情感人的美文。

古有读诸葛亮《出师表》而不流泪者,其人必不忠;

读李密《陈情表》而不流泪者,其人必不孝之说。

可见《陈情表》之情之真之深之切,其传诵千年而不衰,终在于此。

李密作为一位亡臣贱俘,深感祖母躬亲抚养的不易,面对司马氏政权的急竣诏书,必须寻找充分的理由辞职不就,为祖母养老送终。

于是在结构全篇时,紧紧扣住了一个情字,以情动人,以情串文。

文章至情至孝而又陈词婉转,自然真切,仿佛是从肺腑流出,丝毫不见斧凿痕迹。

史载当年晋武帝读了此表之后,深受感动,下诏李密留养祖母,并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其祖母奉膳。

《陈情表》之所以能让李密化被动为主动,全在于一个情字,就是这个情字巧妙地解决了自古忠孝两难的处境,使他留下美好的名声。

一、叙孤弱无依之情

为了能深深打动晋武帝,李密先尽力渲染自己的处境与遭际。

开篇便说: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然后就在这一凄苦悲调中泣诉自己孤弱无依之状:

先是自己出生六个月大,父亲逝去;

接着四岁那年,母亲改嫁;

后又是少年体弱多病,至九岁时还不能走路。

不但如此,就连族亲除了祖母之外,再别无一人。

其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孤苦惨状可不言而喻。

作者以简练的语言,凄苦悲凉的情感有力地刻画了一个缺亲少故,又饱经祸患的幼年李密形象:

寂寞、清贫、孤独、悲怆。

这是一个多么悲惨的故事,这是一幅多么惨苦的图画!

读来不禁油然而生同情之心。

二、抒相依为命之情

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成人。

在这样一个苦难的家庭里,对于夙婴疾病的祖母来说,抚养孙儿成人,谈何容易?

其中诸多不便、艰辛、苦楚又有谁能体味?

孩子摔倒了,祖母要去搀扶;

孩子饿了,祖母要去喂吃的;

孩子病了,祖母要去寻钱觅药;

孩子遭人欺负了,祖母要去安慰;

教孩子读书识字做人在作者的笔下,展现出一位可亲可敬的慈祥的老人形象。

她悯孙儿孤弱,躬亲抚养,对李密有着大恩大德;

正因为此,作者才与祖母建立起深切的感情,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同时,作者还怀着怜悯之情,倾述着祖母的年老多病孤单无依的境况: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祖母的巨大付出,才使我成立,才使我成才;

也是祖母的巨大出,才使祖母疾病缠身,卧床不起,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相依为命,谁也离不了谁。

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拳拳之心,昭然可见。

两情依依,血肉相连,其情至真至孝!

三、感优加恩遇之情

李密作为一位降臣,至微至陋,却多次被任要职。

先是前太守臣逵察孝廉,后是刺史臣荣举秀才,再是诏书特下,拜郎中,除洗马。

职位一个比一个高,诏书一次比一次急。

可为何就是辞不就职呢?

是李密孤高自傲,不识抬举?

非也。

他怕的就是落个心念旧朝,贞守名节的不忠之罪。

因此,在文中作者充分地把他深受其恩的最大感激之情彰显得明明白白。

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是对武帝以孝治天下的高度称颂;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以表自己受宠若惊的感激;

奉圣朝,沐浴清化,更是对晋武帝的最高颂词。

这其中,沐浴一词巧妙地隐喻作者在当朝所受的恩待犹如禾苗蒙受雨露滋润。

这种感激之言在一定程度上使武帝的心弦为之一弛。

四、报武帝忠敬之情

李密反复强调孝情,决不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

他乃真心因终养祖母才辞不赴命的。

因此,在提出愿乞终养之后,在这种真挚恳切之情的基础上转而抒报武帝忠敬之情。

誓将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活着不惜人头落地,死了也要结草衔环。

士为知知己者死,至此作者对武帝的极其忠爱、无比尊崇、十分殷勤的心情溢于言表,出现在武帝面前的俨然是一个活脱脱的忠臣形象,使武帝越发深信作者陈情的诚挚和急切。

事实上,李密在祖母去世后,李密奉召出仕,历任尚书郎、汉中太守等职,以报皇恩。

亚里思多德说:

只有在适当的时候,对适当的事物,对适当的人,在适当的时机下,以适当的方式发生的感情,才是适度的最好的感情。

作者正是运用了最恰当的抒情方式,以情为中心,从四个方面动之以情,掏之以心,自始至终围绕情字作文章,终于打动了晋武帝,使他看了表章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

陈情表读后感(四)

人们常说忠则《出师》,孝则《陈情》。

被誉为千古美文的《陈情表》,是李密因祖母年老多病,须由自己侍奉,暂不能应征做官,而向晋武帝陈述衷情的表。

在忠孝不能两全的情况下,欲先尽孝而后尽忠是这篇表的主旨。

作者处处围绕这个主旨摆事实,诉真情,论道理,将事、情、理巧妙穿插,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一、叙辞不就职的种种事由

1、家庭的不幸

开篇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八字,极其概括地定出了作者年少时的不幸。

接着细致地描绘了险衅、闵凶的具体内容。

其不幸表现有三:

A、生孩六月,慈父见背,不幸之一。

B、行年四岁,舅夺母志,不幸之二。

C、少多疾病,九岁不行,不幸之三。

这诸多的不幸,让人深切地感受到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2、祖母的病情

李密在文中反复强调祖母的病:

第一段的夙婴疾病,常在床蓐,第二段的刘病日笃,第三段的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真是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这样反复强调中,让我们感觉到李密的孝情是特定情境下的非同一般的孝情了。

3、朝廷之优礼

先写州郡两次推荐: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因辞不赴命接着又是诏书特下,拜臣郎中,不久又除臣洗马,后两次官职的任命,是由皇帝、朝廷直接下达,而且都是委以重任。

上述种种事由,都是李密抒写不能废远的拳拳私情的前提。

二、抒不能废远的拳拳私情

叙事之余,李密借用巧妙的抒情方式,将内心种种复杂的情感层层展开,其拳拳私情抒写得淋漓尽致。

1、因沐浴清化而对朝廷深深的感恩之情

文中不乏对武帝对朝廷的颂词,对自己深受其恩的最大感激。

叙述朝廷的优礼之后,李密写到非臣陨首所能上报,极为诚恳、委婉、谦恭地表达了内心无比感恩戴德的情怀;

文末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保证,更诚挚地表达了作者对晋武帝生死相报的无限忠诚和万分感激之情。

2、因处境狼狈而产生的忧惧之情。

作者先写从朝廷到州郡,到县的各级统治机构,接连着责臣、催臣、临门、急于星火,这些短句,非常精练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无可阻遏的催命图,面对这样一幅催命图,作者陷入了两难处境:

欲奉命奔驰,则刘病日笃;

欲苟徇私情,则告诉不许。

因而臣之进退,实为狼狈,这个结论含蓄精警,既有对武帝的忠敬之心,又有对祖母的孝顺之情,更写出了封建知识分子忠孝不能两全的窘境,将内心的忧惧写得入情入理。

3、因刘病日笃而割舍不下的尽孝之情

文章开篇就叙述了李密年少时的不幸遭遇,并不是用自己的不幸来赚取一把同情的泪,而是让读者体会到:

一个失怙失恃又无叔伯兄长并且体弱多病的孩子,他的成长,饱蘸了祖母多少关顾之爱,倾注了祖母多少矜悯之情,耗费了祖母多少操劳之力。

这也是李密日后虔诚尽孝的情感基础。

如今祖母夙婴疾病,常在床褥,作为祖母唯一的依靠,在祖母其病日笃,朝不虑夕的时候,又怎能不尽孝道,弃祖母于不顾呢?

所以臣侍汤药,未曾废离,可见李密对祖母感情的深切、侍奉的殷勤。

李密将自己对祖母的这份孝情大肆渲染,造成一种感人至深的情境,让人深深感受到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这种种情感,尽孝之情才是中心。

忧惧之情和感恩之情,从正反两面突出了李密对祖母孝情的深厚,都是对李密深挚孝情的铺垫。

三、阐愿乞终养的条条理由

李密在叙之以事,动之以情之后,进一步晓之以理。

委婉地提出了愿乞终养,先尽孝后尽忠的理由:

1、圣朝以孝治天下,成全李密是以孝治天下的一个范例。

2、孤苦皇天后土所鉴。

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犹甚,且其孤苦是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其鉴,成全作者这一要求,可以收民心,服官吏,动神灵,更可慰作者,又何乐而不为呢?

3、尽节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

臣密今年四十又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由此得出结论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

这一结论清楚地陈述了报国恩与循私情只是为时极短的矛盾,稍稍从长远着眼就根本不是矛盾了。

也就合情合理、水到渠成地提出了先尽孝后尽忠的要求。

整篇文章,李密于事于情于理都写得娓娓动人,最突出的是李密所陈之情,发自内心,出自肺腑,动人心魄,催人泪下,让晋武帝叹为观止,霁怒为怜,予以怀柔,终于恩准了李密的请求,并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其祖母奉膳。

陈情表读后感(五)

从前有人说,读诸葛亮《出师表》不堕泪者必不忠,读李密《陈情表》不堕泪者必不孝,读韩愈《祭十二郎文》不堕泪者必不慈。

可是,事实上,我们的学生很难从这样的文字中读出感动来。

原因何在?

一是今人的情感世界更为复杂了;

二是今人的抒情方式更为丰富了;

三是今人不能走进古人的生活世界,对其言说的背景缺乏了解。

以《出师表》为例吧,作者何以在结束时临表涕零?

你必须联系到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从年轻时被三顾茅庐请出山来,二十年来知遇之恩,二十一载的岁月流逝,几多伤怀,几多感慨!

欲追先帝之殊遇,报之于陛下,诸葛亮的心情是多么的复杂啊!

既要报效先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又知胜算无多,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坐而待亡,孰与伐之?

只渴盼有奇迹能够发生,只渴盼后主能够励精图治。

当明明知道这一切都可能是徒劳时,你说他的心里能够怎样想呢?

《陈情表》的第一段,是陈情的源起,从这一段简短的身世叙述中,我们能读懂什么?

这是一个很悲惨的故事,但作者用的是非常精炼的文字来叙说的。

中间很多的内容是需要靠我们的想象去补充、去填空的。

你想想那个孤弱而可怜的孩子,没爹没娘的,在几乎绝望了的情况下,被老祖母抚养了,就这祖孙俩,度过了多少零丁孤苦的岁月!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啊!

这八个字中有多少内涵。

你用想象去填补那零丁孤苦的细节吧!

孩子饿了、病了,哇哇直叫喊着,上哪儿去觅食寻药啊?

还有旁人的冷眼,旁人的欺侮,老祖母靠着一种什么样的力量来独立支撑着?

这是一个多么艰难的家啊!

这是人性的表白!

在这表白的后面,我们能够感受到一种母爱的伟大。

如果我们不能从这样的文字里读出细节来,也就不可能读出感动来。

从第二段起,我们读到了作者所遭遇的困境,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是什么?

本来,如果没有祖母,就没有作者的今天,这是前面的故事已经叙说了的。

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实在是天经地义的。

但是,在那样的时代里,你的生命并不属于自己,你也不能完全属于你的家庭,你不能完全为自己作主。

还有一个全社会的家长要主宰你的命运,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普天之下,都在他的操控之中,阳光雨露都是皇家的恩典,你就在这样恩典的沐浴之中。

因此,你首先得效忠于朝廷,你首先得做王臣,得是一个奴才,然后,你才能做一个孝子,才能报答你的祖母的养育之恩。

这就是忠与孝的矛盾,是每个朝代的文人都会遭遇的困境。

有一种说法,李密之所以拒绝出仕,不仅仅是为了祖母,还有自己避祸的因素。

那时,的确是一个人人自危的年代,多少有一点本事的人,都遭遇了惨死的结局。

问题就在于,在那样一个君臣猜忌、相互不信任的年代,你就算陈述的是真情,也是会遭到人们的怀疑的。

于是,作者反复表明心迹,申述自己的苦衷。

我是不矜名节的,我的本意也是愿意做官的,实在是为了尽孝,我才不出仕的。

历史上,一个朝代的统治者,想要治理好天下,其要诀之一,就是鼓励人们的孝道精神。

每个稍有头脑的皇帝都知道,在家天下的大背景下,孝这种品质扩大了,就自然而然会忠。

作者就利用当今人主的这种心理来做文章,这是其一;

申明自己并非清高,仅仅是为了尽孝和报恩,这是其二;

陈述祖母的苦情,以唤起同情,这是其三。

在一种艰难的语境中,作者似乎已经找到了最好的言说方式,充分展示了自己言说的才能,他还能够把话说得更好吗?

他还能找到更好的理由来为自己的行为作出辩护吗?

尽管这样,当读到结尾处的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这样的文字,我们还是能感觉到那样的时代里做人的恐怖。

自称奴才,自称犬马,虽然说这是套话,但这是做奴才的套话;

至于说到怖惧之情,我相信就绝不是套话了,而是作者有着一种实实在在的恐惧。

人不成其为人,人不成其为自己。

你就是一个奴才,就生活在一种不被信任之中,生活在一种犯罪感中,想做一点自己要做的事情,必然会有这样的恐惧!

陈情表读后感(六)

文学史上,臣属给皇帝的奏议,以情真意切、倾诉肺腑感人的,常把诸葛亮的《出师表》和李密的《陈情表》并提;

以获得高难度的险助而又收高效率奇功的,则常把李斯的《谏逐客书》和李密的《陈情表》同论。

李斯的《谏逐客书》谏的是国家大事,李密的《陈情表》陈的是个人私事,两者表面似乎没有共通之处。

其实,两文均是抗君命、逆圣旨的。

两人面临的险恶对手相近,两人的处境也酷似。

李斯上书的对象秦王政,是一个举世闻名的暴君。

秦王政为清除异己,消弭隐患,下令驱逐客卿。

李斯是要秦王收回成命而上书的。

李密上书的对象晋武帝,是一个众所周知的虐君。

晋武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一手残酷镇压政敌,一手笼络前朝旧臣。

李密是为辞不赴命而上书的。

两人的境遇都走险危的。

李斯是一个遭受放逐的客卿,触犯秦王,随时可人头落地。

李密是国旧臣,惹恼普帝,时刻会被株连九族。

然而,由于奏议的内容不同、他们在辞章上则大相径庭。

李斯的书、是晓之以理的。

他抓住一个制高点,完全撇开自己,处处为秦王跨海内,制诸侯,统一天下计议,因而虽批逆鳞却功成计合,使秦王收回成命,自己也因此被重用。

李密的表,是动之以情的。

他完全撇开公事,诉说自己艰难境遇,以及祖孙相依为命的情谊,因而虽违圣命,在上召下逼的危急状况下中,诉说衷情,不但不受诛戮,反而使皇上同情,得到赐两女仆服侍祖母的险恩。

李密采用表之形式上书,是着眼于陈清需要的刘勰《文心雕龙章表》云:

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可见,汉魏晋时臣下以表上奏,是陈述衷情的。

古书训表为:

表,明也,标也陈懋仁《文章缘起》作了注释说:

下言于上,曰表。

表,明也。

标著事略,明告于上也。

历来论表之所以推《出师表》、《陈情表》正是因为它们最能体现表的文体色彩。

李密的《陈情表》,在内容上不足称道。

但其表情达意的辞章艺术和表述技巧,确有精妙之处,值得借鉴。

表文围绕一个孝字,以愿乞终老,肆不赴命为主旨,悽恻婉转。

溢情于词,表现了一个孝孙的拳拳之心,令人感动。

表文落墨,就痛陈悲惨遭遇和悽苦家境,用臣以险畔,夙遭闵凶勾起,诉说命途多舛、罪孽深重的苦衷。

零丁孤苦一语,概括了自幼而孤。

早失母爱,少多疾病,内外无亲的门衰祚薄不幸。

岁月凄楚,幸有祖母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才能存人世至今日。

臣得幸存,但祖母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如今,臣侍汤药,未曾废离,责无旁贷,义不客辞。

这里用事实倾诉往日臣不可无祖母,祖母对臣恩重如山;

今日祖母不可无臣,臣对祖母尽孝道是天理良心所在。

字字哀痛,声声落泪,叙事与抒情水乳文融。

接着,表文追述辞谢拜官的境况和进退两难的心情。

为了使皇上不致对臣的辞不赴命、辞不就职产生误解。

一方面诉说臣以供养无主,确有特殊图难;

另一方面,以退为进、久颂皇恩浩荡,以表臣深明皇上宠幸之恩德。

表文连用察臣、举臣、拜臣、除臣等词句,表述对皇上的无限感敢之情,并诉说臣乃卑贱之人,能得到如此荫赐,非臣陨首所能上报的。

在一番歌功颂德之后,又回转笔锋,述说臣之艰难苦况,并未能得到皇上的体谅,因朝廷责备、诏召,地方官上门逼迫驱赶。

责臣、催臣、急于星火等词句,点染了十万火急的形势。

但表文至此,又巧妙地迂回婉曲,申述臣未敢违逆君命,确有欲奉诏奔驰之心志,奈何刘病日笃、皇上又不许苟徇私情,如此进不得,退不能,左右为难,心情矛盾,处境尴尬,实在不知道如何处置啊!

表文委婉渲泄了忠孝不能双全的思绪。

窘境摆出来了,何去何从,矛盾该怎么合理解决,表文扣住晋王朝以孝治天下的幌子,恣意颂扬,然后把自己摆了进去。

陈说应该得到怜悯、抚育的理由。

但据此来请求皇上施思免召,似嫌理由尚不完备,于是又以个人的经历、遭遇,从两方面诉说效忠朝廷的心志。

其一是为了消除皇上对臣矜名节自命对高的怀疑,追述少时就已任职伪朝,本来就是冀求官职显达的,并没有什么夸耀自己名声、节操之意。

其二是为了表白臣确有奉诏之愿,并不是对朝廷有异心,自述臣为亡国贱俘,身份卑微,能蒙受恩德显达升官,确是感激不尽,哪还敢犹豫迟疑,或另有他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