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专题复习专题16溶解度曲线与溶液的稀释原卷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73886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36.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专题16溶解度曲线与溶液的稀释原卷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专题16溶解度曲线与溶液的稀释原卷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专题16溶解度曲线与溶液的稀释原卷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专题16溶解度曲线与溶液的稀释原卷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专题16溶解度曲线与溶液的稀释原卷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专题16溶解度曲线与溶液的稀释原卷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专题16溶解度曲线与溶液的稀释原卷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专题16溶解度曲线与溶液的稀释原卷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专题16溶解度曲线与溶液的稀释原卷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专题16溶解度曲线与溶液的稀释原卷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专题16溶解度曲线与溶液的稀释原卷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专题16溶解度曲线与溶液的稀释原卷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专题16溶解度曲线与溶液的稀释原卷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专题16溶解度曲线与溶液的稀释原卷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专题复习专题16溶解度曲线与溶液的稀释原卷版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专题16溶解度曲线与溶液的稀释原卷版Word文档格式.docx

D.实验2后,甲、乙中溶液所含溶质质量相等

3.(2019·

安徽)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不可以使B得到饱和溶液析出晶体

B.将t2℃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A成为不饱和溶液

C.t2℃时,用等质量的A、B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A>B

D.t2℃时,将150gA的饱和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需水100g

4.(2019·

盘锦)如图所示是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时,

的溶解度大于

的溶解度

B.

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C.

℃时,将

的饱和溶液加热蒸发,一定有晶体析出

D.

固体中含有少量的

,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5.(2019·

大庆)甲、乙两种均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设它们从溶液中析出时也都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A.t1℃时,将甲、乙各17g分别加入到50g水中,所得两溶液的质量相等

B.将甲、乙两种溶液由t3℃降温至t2℃,所得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可先配制较高温度下甲的饱和溶液,再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D.将t3℃时甲的饱和溶液100g降温至t1℃,析出甲的质量是59.4g

6.(2019·

河北)压强为101kPa下,硝酸钾和氨气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10

20

30

60

溶解度/g

KNO3

20.9

31.6

45.8

110

NH3

70

56

44.5

 

A.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20℃时,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1.6%

C.60℃的KNO3饱和溶液降温至30℃,有晶体析出

D.NH3的溶解度与压强大小无关

7.(2019·

大连)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时,将5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100ga的溶液

B.c物质微溶于水

C.a中含有少量b,可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a

D.将20℃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b>a>c

8.(2019·

苏州)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1℃时,a、c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B.将接近饱和的c物质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加溶质、降温等方法

C.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b>

a=c

D.将150ga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至t1℃,可析出30ga物质

9.(2019·

丹东)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将50℃时A、B、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3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C>A=B

C.降温可以使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M点表示30℃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二、填空题

10.(2019·

内蒙古)如图为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

(2)当b中混有少量a时,提纯b的方法是_____。

(3)t4℃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饱和溶液降温到t3℃时,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

(4)t4℃时,在三个装有5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a、b、c三种物质各20g,能形成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再降温到t2℃时,所得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_____。

11.(2019·

徐州)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获得许多有关物质溶解度的信息。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请回答下列问题:

(1)t3℃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

(2)P点的含义_____。

(3)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不考虑水蒸发),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将t3℃时等质量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析出晶体的质量a>b

Bt3℃时,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0%的a溶液

C将t3℃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到t1℃,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为b<a=c

12.(2019·

江西)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P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

(2)t1℃时,将甲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该温度下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是_____。

(3)t3℃时将90g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晶体的质量是_____g。

(4)t3℃时,将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B溶剂的质量关系是甲=乙>丙C溶液的质量关系是丙>乙>甲

13.(2019·

日照)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甲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_____。

(2)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是_____。

(3)t℃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_____。

(4)乙中含有少量甲,提纯乙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

14.(2019·

吉林)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示填空:

(1)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_____(用“甲”、“乙”,“丙”及“>”、“<”或“=”表示);

(2)t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之比为_____(填最简整数比)。

(3)欲配制相同质量分数的乙,丙饱和溶液,应保持温度在_____℃;

(4)将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降温至t1℃,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是_____(用“甲”、“乙”,“丙”及“>”“<”或“=”表示)。

15.(2019·

无锡)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g。

(2)保持温度不变将B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_。

(3)将t2℃时等质量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最少的是_____。

(4)t1℃时将A、B、C三种物质各5g分别加入2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_____。

16.(2019·

营口)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1)

℃时,A的溶解度是________g。

(2)将

℃时B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至

℃,所得溶液________(填“饱和"

或“不饱和”)溶液。

(3)将

℃时A的饱和溶液冷却到

℃,溶液的浓度会_______(填“变大”或“不变”或“变小”)。

17.(2019·

临沂)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P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

(2)t1℃时,将35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形成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B中混有少量的A,提纯B的方法是________。

(4)将等质量的A、B、C三种固体物质分别配成t3℃时的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最多的是________。

(5)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关系是________。

18.(2019·

葫芦岛)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_____。

(2)60℃时,在200g水中加入120g硝酸钾固体,充分搅拌。

①所得溶液是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②将上述溶液降温至30℃,可析出硝酸钾晶体_____g,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填“>”、“=”或“<”)45.8%。

三、实验题

19.(2019·

潍坊)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一所示:

(1)t1℃时,溶解度大小关系为:

甲______乙(填“>”、“<”或“=”);

(2)t2℃时,配制180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需称量甲的质量______g;

(3)由图二推测硝酸钾是图一中的______物质;

(4)图二“某一部操作”前后的溶液状态变化过程可以在图一中表示为______(填序号)。

Ab点→a点Bc点→a点Cb点→c点Dc点→d点

四、综合题

20.(2019·

泰安)下图1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

(2)P点表示,t2℃时,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相等,均为_____。

(3)t2℃时,取甲、乙两种固体各15g分别加入40g水中充分溶解,实验现象如图2所示,

则烧杯a中溶解的物质是________(填“甲”或‘‘乙”),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g。

(4)当甲中含有少量的乙和丙(甲、乙、丙相互间均不发生化学反应)时,可采用______(填(“降温”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物质。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将甲物质的溶液由t3℃降温到t2℃,一定有晶体析出

B将甲物质的饱和溶液由t2℃升温至t3℃时,其溶质质最分数增大

C将t3℃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溶质的质量:

甲>

乙>

D将t3℃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甲=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