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108所名校试题汇编第二部分经济文明历程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73901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75 大小:1.6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108所名校试题汇编第二部分经济文明历程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届108所名校试题汇编第二部分经济文明历程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届108所名校试题汇编第二部分经济文明历程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届108所名校试题汇编第二部分经济文明历程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届108所名校试题汇编第二部分经济文明历程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届108所名校试题汇编第二部分经济文明历程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5页
届108所名校试题汇编第二部分经济文明历程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5页
届108所名校试题汇编第二部分经济文明历程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5页
届108所名校试题汇编第二部分经济文明历程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5页
届108所名校试题汇编第二部分经济文明历程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5页
届108所名校试题汇编第二部分经济文明历程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5页
届108所名校试题汇编第二部分经济文明历程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5页
届108所名校试题汇编第二部分经济文明历程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5页
届108所名校试题汇编第二部分经济文明历程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5页
届108所名校试题汇编第二部分经济文明历程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5页
届108所名校试题汇编第二部分经济文明历程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5页
届108所名校试题汇编第二部分经济文明历程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5页
届108所名校试题汇编第二部分经济文明历程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5页
届108所名校试题汇编第二部分经济文明历程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5页
届108所名校试题汇编第二部分经济文明历程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5页
亲,该文档总共7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108所名校试题汇编第二部分经济文明历程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届108所名校试题汇编第二部分经济文明历程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108所名校试题汇编第二部分经济文明历程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7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108所名校试题汇编第二部分经济文明历程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乙:

“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丙:

“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丁: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A.甲乙的观点相似,都认为农业涉及民生,应加以重视

B.乙丙的观点相对立,乙强调农本,丙强调农商相互依存

C.丙丁的观点相对立,丙强调农商相互依存,丁强调工商为末

D.甲丁的观点相对立,甲强调农本,丁强调工商为末

C

3.(山东青岛2010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谢灵运在其《山居赋》中说:

“春秋有待,朝夕须资。

既耕以饭,亦桑贸衣。

艺菜当肴,采药救颓。

”这说明了他的田庄()

A.主要从事商品生产B.生产分工明确,交换频繁

C.主要从事手工业生产D.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D

4.(福建漳州五校2010届期末联考)康熙帝禁止中国商人前往南洋贸易后,限令南洋一带的中国商人必须在三年内回国,否“不得复归故土”。

雍正帝也规定:

“其从前逗留外洋之人,不准回籍。

”康熙帝和雍正帝的做法所体现的政策是()

A.重农抑商B.官府垄断贸易C.打压商人D.闭关锁国

D

5.(福建上杭一中2010届教学质量调研)(宋)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中记载:

“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其值千缗至万缗者。

”对此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集市商品交易种类繁多B.定期的集市在乡村出现

C.商品贸易以服务农耕为主D.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被打破

6.(福建泉州四校2010届期末联考)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

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

A.科学技术领先世界B.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C.水利灌溉技术先进D.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

7.(浙江杭州十四中2010届9月月考)陕西民谣:

“我有一只小毛驴,……我骑着去赶集。

”这个“集”在宋代应属于()

A.城市 B.都市 C.草市 D.夜市

8.(江苏2010届高三学情调研测试)下面是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均田制新探》以及日本岩波书店出版的《均田制的研究》的封面,这两本书研究涉及的中国古代主要朝代应该是()

①北魏②三国③隋朝④唐朝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9.(江苏苏北四市2010届第二次调研考试)杜牧《上李太尉论江贼书》记载“(江贼)水劫不便,逢遇草市,泊舟津口,便行陆劫。

……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多居其间。

自十五年来,江南江北,凡名草市,劫杀皆便,只有三年再劫者,无有五年获安者。

”从上述材料中可以提取的信息有()

①民间集市在江淮出现②古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③草市税是国家重要收入④交易者财货缺乏安全保障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0.(江苏泰州2010届第一学期期末联考)下列不属于清王朝实行抑商与海禁政策的理由的是()

A.“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B.“开矿必当聚众,聚众必当妨乱”

C.“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D.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的反清斗争

11.(2011江苏南京3月)南京某中学几位同学到博物馆参观中国古代陶瓷展,看到以下藏品后,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A.白瓷、青瓷、秘色瓷是唐朝极具代表性的三大瓷器系统

B.宋朝的五大名窑均分布在黄河流域

C.珐琅彩瓷是清朝吸收外国技法制造的瓷器

D.瓷器在唐朝时大量输往国外,欧洲国家开始生产

12.(山东聊城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

”若从洋务派所创办的近代企业的角度来分析,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A.有利于西学在中国的迅速传播B.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C.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D.瓦解自然经济,刺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3.(山东淄博重点高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考试)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看到一座城市中同时并存有洋务企业、外资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三类企业。

这座城市应该是()

A.苏州B.重庆C.上海D.沙市

14.(山东青岛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1932年天津一家民族企业创建后,仅用三年时间,代理商即遍布全国大中城市,产品远销东南亚。

其迅速发展的背景是()

A.天津地处沿海,水陆交通便利B.辛亥革命为其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C.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其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D.南京国民政府推行了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

15.(江苏镇江12月高三调研考试)据统计,1900年以前的三十余年间,资本在一万元以上的民族工矿企业有150多家,资本总额5000余万元;

1901—1911年的十年间,全国新设立的厂矿有320多家,资本总额1亿余元,是以前三十余年的两倍多。

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因素是()

①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②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实业政策的刺激

③列强的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④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6.(山东济宁一中2010届第三次反馈练习)李鸿章建立了上海机器织布局后,规定“合中国各口岸统计,无论官办、商办,即以现办纱机四十万锭子,布机五千张为额,十年之内,不准添续。

”这表明()

①洋务运动的压制民族资本主义的一面②不推翻封建制度就不能真正发展民族工业

③在政府的扶植下中国出现了民族工业④洋务运动顺应了帝国主义垄断中国工业的要求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A

17.(山东烟台2010届一模)“……故提倡国货最根本之办法,在乎奠定民族工业之基础。

而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程,阙惟三端:

“曰民族独立。

曰政治清明。

曰农村繁荣。

”透过这段材料,你认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应取决于()

A.民族独立B.积极发展农村经济

C.坚持实业救国D.彻底结束封建专制统治

18.(浙江嘉兴一中2010届12月月考)嘉兴民丰纸厂是一家历史悠久的民族企业,其发展过程反映出中国近代民族企业发展的缩影。

1948年,民丰账面资金一度达到480亿元,但其生产经营却到了崩溃与破产的边缘。

出现这种奇怪的经营状况的最直接原因是()

A.国民政府滥发纸币B.日本人的掠夺政策

C.官僚资本经济控制D.美国商品大量涌入

19.(福建上杭一中2010届教学质量调研)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上,中国产品共获得1211项奖,在全部31个参展国中独占鳌头,这也是参加的历届博览会中所获成绩最优秀的一次,中国产品在这次博览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是()

①辛亥革命后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②北洋军阀政府重视民族工业的发展

③辛亥革命后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④北洋军阀政府重视开辟世界市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0.(江苏2010届高三学情调研测试)1896年初,御史王鹏运奏请通饬开办矿务,建议清廷“特谕天下,凡有矿之地,一律准民招商集股,呈请开采,地方官认真保护,不得阻挠”。

清廷户部和总署对议奏照准。

清廷这一举措()

A.标志着清廷对民族工业政策的彻底放宽B.其意在支持商办企业与外商企业展开竞争

C.目的是模仿西方国家“工业立国”政策D.是为解决战争赔款和财政匮乏而进行调整

21.(江苏盐城2010届第二次调研考试)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近代中国具有先进技术设备的“制器之器”的工厂;

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近代中国“设厂自救”浪潮中出现的代表性棉纺织企业。

它们()

A.都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B.都深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C.都抵抗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D.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22.(江苏常州2010届期末考试题)1912年初,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成立,它在《旨趣书》中写道:

“往者,忧世之士亦尝鼓吹工业主义,以挽救时艰,而无效也。

”“产业革命,今也其时矣”!

“无效”的原因是()

A.科技落后的制约B.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

C.官僚资本的垄断D.民族资本主义的软弱

23.(江苏2010届高三学情调研测试)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沿海地区和一些抗战前沿省份的部分厂矿进行了大规模内迁,人们称之为“中国实业界的敦克尔刻”。

它()

①改变了近代中国的工业布局②促进了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

③奠定了抗战胜利的物质基础④引起了近代中国工业结构的变化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4.(山东淄博重点高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考试)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

在这一年抵达北京履新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

”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B.确定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C.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D.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

25.(山东胶州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央视3套播出的《歌声飘过30年(1979—2009)百首金曲系列演唱会》很吸引眼球。

下列歌曲不可能入选其中的是()

A.((我是公社小社员》B.《春天的故事》C.《走进新时代》D.《在希望的田野上》

26.(广东汕头2010届一模)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

舒尔茨认为:

“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

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

按照其观点,可能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评价相对较高()

A.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B.1953-1956年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D.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7.(广东2010届高考样本分析考试)1953年毛泽东批示:

“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其“特殊”、“新式”的原因是()

A.确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B.确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C.是在公有制领导下的私营经济D.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28.(安徽巢湖市示范高中2010届四校联考)2008年10月,15家主流媒体共同发起的征集“改革开放30周年10大流行语”揭晓,分别是“下海”、“下岗再就业”、“农民工”、“不管白猫黑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上网”①“北京奥运”、“炒股”、②和“雄起”。

其中①、②两条是对其余8条产生决定性影响和准确的概括,它们应该是()

A、西部开发、解放思想B、入世、市场经济

C、对外开放、大国崛起D、改革开放、中国特色

29.(山东济南历城区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1956年全国高考的作文题是“我生话在幸福的年代里”。

下列事件不可能发生在这个“幸福的年代里”的是()

A.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D.“一五”计划即将完成

30.(浙江杭州2010届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小明在探究性课题“中国特色的改革”学习中搜集到一些图片资料。

根据上述这些图片资料,他得出这样一些结论,正确的是()

①从群众自发到中央肯定、推动②由试点到全国推广③从农村到城市④从经济体制改革到政治体制改革。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31.(山东聊城一中2010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改革开放后农村的民谣:

“过去是喊破嗓子打烂钟,出工最早九点钟。

现在不用队长叫一声、上工天不明,收工点了灯”。

这一变化缘自()

①产品分配的方式发生变化②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变化

③基层生产组织形式的改变④农业台作化运动向纵深发展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32.(山东临沂2010届一模)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开辟一条与世界交往的通道,换取外汇,购买我国大规模经济建设急需的进口物资,中国政府决定创办广交会。

1957年4月,首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中苏友好大厦成功举办。

第一届广交会()

A.利用了毗邻香港的地理优势B.标志着工业化建设起步

C.奠定了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D.打破了我国的外交僵局

33.(江苏苏锡常镇2010届高三教学情况调查一)美国史学家说:

“由于其众多的人口,中国在经济发展上的特殊问题是如何在避免忽视乡村方面的同时加强工业、如何在建设强大的国家工业的同时使乡村的民众摆脱物质上的贫困”。

以下举措中最有利于解决这一问题的是()

A.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B.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C.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4.(江苏苏北四市2010届第二次调研考试)下图呈现的是北京市民使用的购货证和购粮证,票证的流行说明我国当时()

①实行计划供应体制②日常生活用品短缺

③购销矛盾非常突出④城乡差别逐步扩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5.(江苏常州2010届期末考试题)“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

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人世全面融人经济全球化潮流。

在近三十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这里的三个历史节奏不包括()

A.中共八大,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成功探索B.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C.中共十四大,做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D.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6.(江苏泰州2010届第一学期期末联考)建国六十周年庆典上,天安门广场以复兴之路为主题,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

打头的游行方阵分别命名为:

开天辟地、艰苦创业、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

下列史实与“艰苦创业”相关的是()

A.新中国成立B.一五计划制定与实施

C.开辟经济特区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7.(江苏无锡2010届普通高中高三质量调研)《共产党宣言》指出:

“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中,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新中国成立后采取的措施中客观上符合上述思想的有()

①没收官僚资本②人民公社化运动③五年计划建设④三大改造⑤大跃进运动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③⑤

38.(江苏徐州2010届高三十月摸底考试)下图显示的是20世纪60年代青年人身着绿军装的形象。

绿军装在当时得以流行的主要原因是()

A.政治观念B.审美情趣C.生活水平D.国际潮流

39.(广东中山2010届高三六校联考)“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以上是周杰伦的歌曲《上海1943》中的一段歌词,下列情况在1943年上海不可能出现的是()

A.青年男女身着西服,婚纱在西式教堂中举办婚礼

B.恋爱中的青年男女把约会地点放在咖啡馆、西餐厅、电影院

C.人们上班有的坐公共汽车,有的骑自行车。

D.徐小姐爱好很多,读书、阅读《申报》、看上海当地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节目

40.(浙江学军中学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1820-1939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

时期

乡民迁出总人数

迁至他乡种田人数

迁至城镇做工或经营小商业人数

出国从事工商业人数

1820-1849

29

1850-1879

72

15

49

8

1880-1911

156

118

38

1912-1939

473

77

396

①百余年间,该乡居民迁居方向由农村到城镇、由国内到国外。

②导致乡民迁居谋生的原因是中国被打开国门,自然经济解体。

③导致乡民职业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近代经济的兴起。

④第四个时期出国谋生的人数激增,主要原因是国内社会长期动乱,日本帝国主义入侵。

以上分析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41.(江苏2010届高三学情调研测试)下列报纸,属于中共领导下创办的是()

①②③④

A.①②B.①②③C.①③D.①③④

42.(江苏苏北四市2010届第二次调研考试)1983年,有人针对杂志和日历的封面都是美女说:

“难道不能用女英雄代替美女吗?

为什么不登卓越的工人、农民或在工作中作出特殊贡献的妇女的照片呢?

”这一质疑说明改革开放初期()

A.人们的审美情趣发生了根本性变化B.人们的思想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

C.不尊重劳动妇女的旧观念有所抬头D.西方腐朽生活方式开始影响中国

43.(2011江苏南京2010届第二次模拟考试)黄河清在《“洋”族词的兴衰》中说:

“‘洋人’、‘洋务’、‘洋布’、‘洋行’、‘洋楼’、‘洋炉’等‘洋’族词日益增多,在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上半期,是它的鼎盛时期,……有400多个。

”“洋”族词在这一时期达到鼎盛的原因有()

①列强侵略的加剧②西方文化的渗透⑧崇洋风气日盛④政府的大力倡导

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①③③④

44.(江苏苏锡常镇2010届高三教学情况调查一)“送嫁妆”是我国很多地区的特色民俗,下表能够说明()

所送嫁妆

20世纪80年代

被褥、“红包袱”、三门柜、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小型黑白电视机

20世纪90年代

被褥、“红包袱”、高档组合家具、影碟机、彩电、冰箱、摩托车

①保留了传统特色②西式婚礼逐渐被人们接受

③改革开放,人们收人增加④品种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现代化

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45.(江苏盐城2010届第一次调研考试)1872年《申报》报道:

“妇人女子原宜深藏闺阁,不令轻见男子之面……乃上海地方妇女之蹀躞街头者不知凡几,途间或遇相识之人,欢然道故,寒暄笑语,视为固然.若行所无事者,甚至茶轩酒肆,杯酒谈心,握手无罚,……日甚一日,莫能禁止。

”对该报道的理解不确切的是()

A.传统道德礼教观念受到冲击B.近代中国女子逐渐步入社会

C.妇女解放思潮悄然兴起D.上海社会风气已彻底改变

46.(江苏南京2010届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调研测试)1897年,上海举办了中国国内的首次大型舞会。

对此,上海各家报纸评论说:

“西人光明磊落,脱略为怀,虽男女聚会跳舞,乐而不淫,与中国之烧香赛会,男女混杂,大有天壤之别。

”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人们基本上接受了西方的生活方式B.政府公开赞成西方生活方式的推广

C.西方舞会娱乐与传统习俗无法融合D.开明人士已经能认同西方生活方式

47.(江苏扬州2010届第一学期期末高考模拟考试试题)某征婚广告称:

(1)女子须不缠足者;

(2)须知字者;

(3)男子不娶妾;

(4)男死后,女可嫁;

(5)夫妇如不相如,可离婚”。

此则征婚广告在中国最早有可能出现在()

A.19世纪中期B.20世纪初期C.20世纪中期D.21世纪初期

48.(辽宁大连2010届双基测试)《步步为营》是大连电视台文体频道推出的一档深受观众喜爱的节目,通过每晚的现场转播,许多观众“打滚子”的水平得到提高。

这一节目体现了电视作为大众传媒的功能是()

A.体育赛事B.传播资讯C.娱乐D.远程教育

49.(浙江绍兴一中2010届期末调测)在辛亥革命期间,民间有着“剪辫子就是革命,革命就是剪辫子”的说法,这形象地反映了()

A.人民大众对辛亥革命成果的怀疑B.辫子问题是中国近代化的核心问题

C.风俗变迁与政治变迁是一体两面D.革命启蒙思想的传播广一泛而深入

50.(浙江温州十校联合体2010届期初联考)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交融碰撞中,孕育出了许多富有民族传统特色的新生事物。

它们是()

①改良旗袍    ②中山装   ③京剧④四合院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1.(安徽巢湖2010届高三上学期四校联考期中考试)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的播放,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请依据大国崛起的相关史实在空格处填入正确的内容()

A、开辟新航路B、率先完成工业革命C、发动鸦片战争D、建立福利国家

52.(广东六校2010届第二次联考)《青年博览》2008年11月上半月刊有一段话:

“是哥伦布,给美洲带来了今天的繁荣”。

当美国总统小布什在一年一度的“哥伦布日”高声赞美之时,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却呼吁取消这个节日。

他说,哥伦布,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侵略与种族灭绝的先锋。

对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野蛮、血腥的殖民活动给落后地区带来了灾难B.世界联系随着殖民活动日渐加强

C.工业革命的成果随着哥伦布扩展到美洲D.美洲的传统社会随哥伦布遭到灭顶之灾

C

5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