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高二月考物理试题 解析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7392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79.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高二月考物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年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高二月考物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年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高二月考物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年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高二月考物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年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高二月考物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学年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高二月考物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学年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高二月考物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学年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高二月考物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学年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高二月考物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学年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高二月考物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学年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高二月考物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学年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高二月考物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学年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高二月考物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学年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高二月考物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高二月考物理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高二月考物理试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高二月考物理试题 解析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高二月考物理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高二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

牌头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1月月考试卷

高二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I(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在国际单位制中,下列单位与特斯拉(T)相同的是

A.N/A·mB.Wb/ΩC.Wb·m2D.N/C·m

【答案】A

2.如图所示,把一根通电的硬直导线ab,用轻绳悬挂在通电螺线管正上方,直导线中的电流方向如图所示。

闭合开关S瞬间,导线a端所受安培力的方向

A.向上

B.向下

C.垂直纸面向外

D.垂直纸面向里

【答案】C

【解析】根据安培定则可知,开关闭合后,螺线管产生的磁场等效为N极在右端的条形磁铁产生的磁场.根据左手定则可知,导线a端所受安培力垂直纸面向里,选项D正确.

3.法拉第“磁生电”这一伟大的发现引领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下列实验现象,属于电磁感应现象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A图中导线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感应电流,是电磁感应现象,选项A正确;B图是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运动的问题,不是电磁感应现象,选项B错误;C图是通电线圈在磁场中转动的问题,不是电磁感应现象,选项C错误;D图是通电导线周围产生磁场的问题,不是电磁感应现象,选项D错误;故选A.

4.电磁炉具有无烟、无明火、无污染、不产生有害气体、无微波辐射、高效节能等优势。

电磁炉是利用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磁场,当磁场的磁感线通过含铁质锅底部时,即会产生无数小涡流,使锅体本身自行高速发热,然后再加热锅内食物。

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锅体可以用不导电的陶瓷制成

B.锅体中的涡流是由恒定的磁场产生的

C.恒定磁场越强,电磁炉的加热效果越好

D.提高磁场变化的频率,可提高电磁炉的加热效果

【答案】D

【解析】因磁场的磁感线通过含铁质锅底部时,即会产生无数小涡流,所以锅体必须用导电的铁质材料制成,选项A错误;电饭锅内连接交流电,其锅体中的涡流是由变化的磁场产生的.故B错误;电磁炉的加热效果与磁场的强弱无关,只与磁场的变化快慢有关,故C错误;提高磁场变化的频率,可提高电磁炉的加热效果.故D正确.故选D.

点睛:

本题要求学生根据题文的信息解答,考查了学生接受信息的能力,掌握电磁炉的应用及工作原理.明确电磁感应原理的正确应用.

5.一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方向的轴匀速转动,得到的交变电流的电动势瞬时值表达式为e=220sin314t(V),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交变电流电动势的有效值为220V

B.该线圈匀速转动的转速为3000r/min

C.当仅将线圈的转速提高时,电动势的峰值不发生变化

D.将该交变电流加在标称为220V的灯泡上时,灯泡的亮度会周期性变化

【答案】B

【解析】根据电动势为e=220sin314t(V)得,电动势最大值为220V,所以该交变电流电动势的有效值为110

V,故A错误;根据电动势为e=220sin314t(V)得,ω=314rad/s,所以转速为n=

=50r/s=3000r/min,故B正确;根据Em=nBSω可知当仅将线圈的转速提高时,电动势的峰值变大,选项C错误;将该交变电流加在标称为220V的灯泡上时,灯泡的亮度会发暗,不能正常发光,但量度不会周期性变化,选项D错误;故选B.

6.互感器是利用互感原理来测量高电压和大电流的工具。

如图所示为两个正在工作中的互感器,其中n1、n2、n3、n4分别为四个线圈的匝数,a、b为两只交流电表,则

A.A为电流互感器,且n1

B.A为电压互感器,且n1>n2

C.B为电压互感器,且n3

D.B为电流互感器,且n3>n4

【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A串联在电路中是电流互感器,电路中是强电流,通过变压器变成弱电流,用电流表测量,因为电流之比等于线圈匝数的倒数比,所以n1<n2,a是电流表,故A正确,B错误;B并联在电路中是电压互感器,电路中是强电压,通过变压器变成弱电压,用电压表测量,因为电压之比等于线圈匝数比,所以n3>n4,故CD错误;故选A.

点睛:

理想变压器是理想化模型,一是不计线圈内阻;二是没有出现漏磁现象.同时变压比与匝数成正比,变流比与匝数成反比.

7.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第1s末,振子的速度最大且沿+x方向

B.在第2s末,振子的回复力最大且沿-x方向

C.在第3s末,振子的加速度最大且沿+x方向

D.在0到5s内,振子运动的路程为2cm

【答案】C

【解析】由图像可知,在第1s末,振子的位移最大,速度为零,选项A错误;在第2s末,振子的位移为零,回复力为零,选项B错误;在第3s末,振子的位移为负向最大,则加速度最大,因加速度方向指向平衡位置,则加速度沿+x方向,选项C正确;在0到5s内,振子运动的路程为5A=10cm,选项D错误;故选C.

点睛:

简谐运动运动回复力F=-kx,与位移成正比反向关系,加速度与回复力成正比;根据位移变化情况得到回复力情况并进一步判断速度变化情况.

8.下列关于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波的频率由介质决定

B.波的速度由波源决定

C.任何波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波传递的是振动的形式,还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答案】D

.........

9.蝉家族中的高音歌手是一种被称做“双鼓手”的蝉。

它的身体两侧有大大的环形发声器官,身体的中部是可以内外开合的圆盘,圆盘开合的速度很快,抖动的蝉鸣就是由此发出的;当围绕该蝉歇息的树干走了一圈,能听到忽高忽低的蝉鸣声,这种现象是

A.声波的直线传播

B.声波的衍射现象

C.声波的干涉现象

D.声波引起的共振现象

【答案】C

【解析】绕该蝉歇息的树干走了一圈,能听到忽高忽低的蝉鸣声,这是由蝉两侧发出的声音发生干涉产生的加强和减弱的现象,故选C.

10.水平放置的足够长的弹性绳上有一系列均匀分布的质点1、2、3……,相邻质点间的距离为1m。

现使质点1从平衡位置开始向下做简谐运动,当振动沿绳向右传播到质点9时,质点1恰好完成一次全振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列波的波长为9m

B.此时质点5刚好通过平衡位置向下运动

C.若质点1的振动频率增加一倍,则波沿绳传播的速度也增加一倍

D.若质点1的振动频率增加一倍,当质点1完成一次全振动时,振动恰好传到质点5

【答案】D

【解析】由题可知,当振动沿绳向右传播到质点9时,质点1恰好完成一次全振动,可知波长λ=8×1m=8m,选项A错误;此时质点5刚好振动半个周期,即通过平衡位置向上运动,选项B错误;波速与振源的频率无关,只与介质有关,选项C错误;若质点1的振动频率增加一倍,则周期减为原来的一半,波速不变,则由

可知,波长变为原来的一半,则当质点1完成一次全振动时,振动恰好传到质点5,选项D正确;故选D.

点睛:

本题解题的技巧是画出波形,再分析质点的位移变化情况,知道判断质点振动方向的基本方法,例如“同侧法”、“逆向爬坡”等.

11.如图所示,一束绿光从水中的A点沿AO方向以入射角i射向空气,反射后通过B点,折射后通过C点(B、C在图中均未画出)。

现从水中的A点沿AO方向发出一束红光,则

A.红光反射后不会通过B点

B.红光折射后可能通过C点

C.红光可能没有折射光线

D.红光不可能没有折射光线

【答案】D

【解析】红光与绿光的入射角相等,根据反射定律得知: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则知红光与绿光的反射角也相等,所以红光反射后必定能通过B点.故A正确.水对绿光的折射率大于对红光的折射率,根据折射定律n=

,i相等,绿光的折射角大于红光的折射角,所以红光折射后不通过C点,故B错误.根据

可知,绿光的临界角小于红光,绿光没有发生全反射,则红光一定不能发生全反射,则红光不可能没有折射光线,选项C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

解决本题关键掌握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和全反射的条件,并能来用分析实际问题,比较容易;必须知道红光和绿光的折射率关系,知道全反射的条件.

二、选择题II

12.下列关于光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光导纤维利用的是全反射原理

B.色散可以发生在折射、干涉和衍射中

C.水面上的油膜呈现的彩色条纹是由于光的衍射

D.白天我们看到整个天空是亮的是因为光在大气中的散射

【答案】ABD

【解析】光导纤维利用的是全反射原理,选项A正确;因不同颜色光的折射率、频率和波长不同,则色散可以发生在折射、干涉和衍射中,选项B正确;水面上的油膜呈现的彩色条纹是由于光的干涉,选项C错误;白天我们看到整个天空是亮的是因为光在大气中的散射,选项D正确;故选ABD.

13.下列关于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并用实验得到了证实

B.使电磁波随信号而改变的技术叫调制

C.使接收电路产生电谐振的过程叫解调

D.寒冷的冬天坐在火炉边,可以享受红外线带来的温暖

【答案】BD

【解析】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赫兹用实验得到了证实,选项A错误;使电磁波随信号而改变的技术叫调制,选项B正确;使接收电路产生电谐振的过程叫调谐,选项C错误;红外线具有热作用,则寒冷的冬天坐在火炉边,可以享受红外线带来的温暖,选项D正确;故选BD.

14.一理想变压器原线圈匝数n1=400匝,副线圈匝数n2=20匝,现在原线圈AB端接电压为200V、周期为0.02s的交变电流,CD为副线圈的输出端,则

A.将交流电压表接在CD端时,示数为10.0V

B.将电磁打点计时器接在CD端时,打点周期为0.02s

C.将击穿电压为10V的电容器接在CD端

时,一定仍能正常工作

D.将标称“12V4W”的小灯泡接在CD端时,原线圈中的电流为0.02A

【答案】AB

【解析】原线圈电压有效值为U1=200V,则次级电压

,则将交流电压表接在CD端时,示数为10.0V,选项A正确;变压器不改变周期,则把电磁打点计时器接在C、D两端,打点周期为0.02s,故B正确;次级电压最大值为

,则将击穿电压为10V的电容器接在CD端时,一定不能正常工作,选项C错误;标称“12V4W”的小灯泡电阻为

,则次级电流

,则初级电流

,选项D错误;故选AB.

点睛:

理想变压器是理想化模型,一是不计线圈内阻;二是没有出现漏磁现象,知道电容器击穿电压为最大值,电表测量值是有效值.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44分)

15.在“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关系”的实验中。

(1)下列建议

或操作对实验精度有益的是____________。

A.适当增加摆线的长度B.尽量减小单摆的摆动幅度

C.选用质量大、体积小的摆球D.仅测量单摆完成一次全振动的时间作为周期

(2)通过正确操作和测量,记录单摆摆长l和周期的平方T2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在答题卷

相应的坐标纸中作出T2—l图线。

(3)利用

(2)的图线,还可以求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为____________m/s2。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

(1).AC

(2).9.86

【解析】

(1)适当增加摆线的长度,可减小测量摆长的偶然误差,选项A正确;单摆的周期与单摆的摆动幅度无关,选项B错误;选用质量大、体积小的摆球可减小摆动过程中的相对阻力,可减小误差,选项C正确;仅测量单摆完成一次全振动的时间作为周期,这样测得的周期误差较大,应该测量单摆摆动至少30个周期的时间,然后取平均值,选项D错误;故选AC.

(2)根据坐标系内描出的点作出图象如图所示:

(3)由单摆周期公式:

可以知道

,由图象可以知道:

=k=4,计算得出:

g≈9.86m/s2.

16.如图所示,两根平行金属导轨固定在同一水平面内,间距为l,导轨左端连接一个电阻;一根质量为m、电阻为r的金属杆ab垂直放置在导轨上;在杆右侧距杆为d处有一个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于轨道平面向下,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对杆施加一个方向平行于导轨的恒力F,使杆从静止开始运动;已知杆刚进磁场时速度大小为v,且进入磁场后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

不计导轨电阻和摩擦,求:

(1)恒力F的大小;

(2)杆在磁场中运动时杆两端的电压;

(3)导轨左端所接电阻的阻值。

【答案】

(1)

(2)

(3)

【解析】

(1)杆进入磁场前做匀加速运动,由动能定理可得Fd=mv2解得

 

(2)杆进入磁场后做匀速运动,设杆受到的安培力为FB,由平衡条件得F=FB-

杆ab所受的安培力        FB=IBl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E=U+Ir,其中E=Blv

解得:

杆两端的电压

 (3) 因U=IR

解得导轨左端所接电阻阻值:

R=

17.如图为近代物理实验室中研究带电粒子的一种装置。

带正电的粒子从容器A下方的小孔S不断飘入电压为U的加速电场,经过S正下方的小孔O后,沿SO方向垂直进入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中,最后打在相机底片D上并被吸收。

已知D与O在同一平面内,粒子在D上的落点到O的距离为x,不考虑粒子重力和粒子在小孔S处的速度。

(1)求粒子的比荷

(2)由于粒子间存在相互作用,从O进入磁场的粒子在纸面内将发生不同程度的微小偏转,其方向与竖直方向的最大偏角为α,若粒子速度大小相同,求粒子在D上的落点到O的距离最大值和最小值;

(3)实际上,加速电场的电压也会发生微小变化(设电压变化范围为U±ΔU),从而导致进入磁场的粒子的速度大小也有所不同。

现从容器A中飘入的粒子电荷量相同但质量分别为m1、m2(m1>m2),最终均能打在D上,若要使这两种粒子的落点区域不重叠,则ΔU应满足什么条件?

(粒子进入磁场时的速度方向与竖直方向的最大偏角仍为α)

【答案】

(1)

(2)最大值最小值

(3)

【解析】

(1)沿SO方向垂直进入磁场的粒子,最后打在照相底片D的粒子;

粒子经过加速电场:

qU=mv2             

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

qvB=m

落点到O的距离等于圆运动直径:

x=2R  

        

所以粒子的比荷为:

       

(2)粒子在磁场中圆运动半径

由图象可知:

粒子左偏θ角(轨迹圆心为O1)或右偏θ角(轨迹圆心为O2)

落点到O的距离相等,均为L=2Rcosθ     

故落点到O的距离

最大:

Lmax=2R=x                  

最小:

Lmin=2Rcosα=xcosα              

(3)①考虑同种粒子的落点到O的距离;

当加速电压为U+△U、偏角θ=0时,距离最大,

Lmax=2Rmax=

 

当加速电压为U-△U、偏角θ=α时,距离最小

Lmin=2Rmin cosα=

cosα   

②考虑质量不同但电荷量相同的两种粒子

由R=

和 m1>m2,知:

R1>R2

要使落点区域不重叠,则应满足:

L1min>L2max

cosα>

解得:

.                  

(应有条件m1cos2α>m2,否则粒子落点区域必然重叠)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动能定理及向心力公式的直接应用,要求同学们知道要使两种离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轨迹不发生交叠,应满足:

L1min>L2ma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