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案山西经济出版社第二版第二册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74080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教案山西经济出版社第二版第二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信息技术教案山西经济出版社第二版第二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信息技术教案山西经济出版社第二版第二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信息技术教案山西经济出版社第二版第二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信息技术教案山西经济出版社第二版第二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信息技术教案山西经济出版社第二版第二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信息技术教案山西经济出版社第二版第二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信息技术教案山西经济出版社第二版第二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信息技术教案山西经济出版社第二版第二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信息技术教案山西经济出版社第二版第二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信息技术教案山西经济出版社第二版第二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教案山西经济出版社第二版第二册Word文档格式.docx

《信息技术教案山西经济出版社第二版第二册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教案山西经济出版社第二版第二册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信息技术教案山西经济出版社第二版第二册Word文档格式.docx

(5)会对图层和帧进行编辑。

(6)会进行外部文件的导入。

(7)了解如何为帧或元件实例添加简单的动作命令。

(8)初步学会制作各种类型的动画片段。

(9)初步学会动画的合成与发布。

◆过程与方法

(1)能根据任务的需求,规划和设计动画的各个环节。

(2)能使用各种图形工具绘制所需的场景图片。

(3)能合理使用动画制作软件的各种功能制作简单的动画片段,进行动画的合成和发布。

(4)通过制作神舟六号发射模拟动画的过程,学会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确定需求;

养成科学收集信息、规范加工素材、合理使用信息技术的严谨态度;

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发布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实例,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热爱科学,激励学生勇于探索宇宙奥秘。

(2)通过动画制作过程,增强学生表达信息的意识,提高信息素养。

(3)通过精心设计,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通过自评和他评,学会客观评价自己和他人,增强交流合作,鼓励个性发展。

2.学习要点

动画的基本原理、类型、制作步骤。

使用图形工具绘制图形,创建和调用元件,对图层和帧进行编辑,为帧或元件添加简单的动作命令,制作各种类型的动画片段,动画的合成与发布。

3.教学建议

本章以制作“神州看神舟”Flash动画为活动主线,围绕制作“神州看神舟”动画的各个片段进行教学。

为便于学生尽快学会动画制作的方法与技巧,建议采用讲、演、练相结合,以练为主的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自我评价及时了解学生情况,调整教学方法、策略和进度。

本单元教学为15课时,大致分为第一节2课时,第二节1课时,第三节3课时,第四节1课时,第五节2课时,第六节3课时,第七节1课时,第八节0.5课时,第九节2.5课时。

第一节初探Flash动画

本节主要内容有了解动画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类型,了解FLASH工作环境和制作动画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绘图工具的用法和文档尺寸的设置方法,将图形转换为“图形”元件的方法。

通过实践,能使用绘图工具绘制所需的场景图形。

教学时,可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了解动画的基本原理和动画类型;

启动FlashMX,了解工作环境;

分析讨论动画制作的一般步骤;

演示“蓝天白云”图片,创设情境,完成本节的实践活动任务。

学生可分小组互相协助,自主探究,模仿实例制作,也可自选主题创作作品。

学生活动时,教师应个别指导,作为拓展可演示用颜料桶工具填充渐变色的方法。

作品完成后,可展示学生作品,并在欣赏作品的同时正确客观地做出评价。

第二节逐帧动画

本节主要内容有了解逐帧动画的基本原理和制作方法;

了解“文本工具”和“任意变形工具”的使用方法;

了解“元件”的含义及“影片剪辑”元件与“图形”元件的异同;

了解时间轴和关键帧的应用;

学会“影片剪辑”元件的创建方法,会使用“库”面板对元件进行调用;

通过实践,能正确运用“关键帧”创建逐帧动画、测试影片。

教学时,可先演示“倒计时”逐帧动画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了解逐帧动画的基本原理。

教学过程以完成实践活动任务为主,学生自主学习,动手实践,教师个别指导。

有能力的同学还可按照“试一试”栏目中的要求继续进行创作练习。

第三节简单的运动动画

本节主要内容有了解运动动画的基本原理和类型;

进一步了解时间轴的应用;

学会“图形”元件的创建和调用;

较熟练地使用矩形工具、直线工具、颜料桶工具、箭头工具、任意变形工具等绘图工具及复制命令绘制图形;

较熟练地使用关键帧的插入方法和进行关键帧内容的编辑;

学会“动作”补间动画的创建;

学会引导图层的插入和沿路径运动动画的创建。

通过制作“火箭升空”和“火箭转弯”动画,学会沿直线运动动画和沿路径运动动画的制作方法,同时学习火箭发射的相关知识。

教学时,可先演示“火箭升空”和“火箭转弯”的动画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分析火箭发射的过程,学习和理解运动动画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然后以实践活动任务为主,引导学生制作火箭元件,创建沿直线运动动画“火箭升空”和沿路径运动动画“火箭转弯”。

有能力的同学可按照“试一试”栏目中的要求或自选课题进行创作练习。

第四节奇妙的形变动画

本节主要内容有了解形变动画的基本原理和制作方法;

了解将文本打散分离成图形的基本方法;

了解空白关键帧与关键帧的区别与联系;

学会创建“形状”补间动画,即形变动画;

通过制作形变动画“理想与现实”,培养学生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表达自己思想。

教学时,可先演示“理想与现实”形变动画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了解形变动画的基本原理。

然后以完成实践活动任务为主,学生自主学习,动手操作实践,老师个别指导。

第五节淡入淡出动画

本节主要内容有了解淡入淡出动画的实现方法、元件实例的含义、填充变形工具的使用方法;

较熟练地使用“图形”元件的创建方法;

学会设置元件实例的Alpha属性;

通过制作“飘飞的气球”动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生活,并能用恰当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时,可先演示“飘飞的气球”动画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分析动画文件中的元件、各关键帧中元件实例的属性、所创建的动画形式。

然后以完成实践活动任务为主,引导学生制作气球元件和“飘飞的气球”动画。

活动时,学生可自主探究,也可模仿老师操作。

第六节奇特的遮罩动画

本节主要内容有了解遮罩动画的基本原理和制作方法;

进一步熟悉“影片剪辑”元件的创建方法;

了解对帧的编辑方法和“对齐”面板的使用方法;

学会设置元件实例的色调属性;

学会图层的应用;

学会图片文件的导入方法;

基本学会创建遮罩动画。

通过制作“地球自转”遮罩动画,了解平时看到的“探照灯”文字效果和“字幕”文字效果的制作方法,同时了解导入外部图片文件的一般方法。

教学时,可先演示“地球自转”动画效果,分析其中包含的元件、图层,激发学生的好奇和兴趣。

由于本节操作复杂,难度较大,教师可以演示部分操作步骤,师生共同完成部分实践活动任务。

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自主探究,完成其他实践操作。

第七节交互动画

本节主要内容有了解交互动画的基本原理;

学会“按钮”元件的制作方法和调用;

了解简单的动作命令;

通过制作按钮和帧进行交互的模拟控制火箭点火的过程的交互动画,使学生了解人机之间进行信息交互的方法。

教学时,可先演示添加“按钮”后的动画效果,分析其中包含的按钮元件。

由于本节按钮元件包括四个关键帧,学生对他们的作用不易理解,老师需要详细讲解介绍,并引领学生进行按钮元件的制作,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时,教师也可设计一些小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第8节插入声音

本节主要内容为了解声音文件的导入方法和编辑方法,学会在动画中添加声音。

通过声音文件的导入了解在动画中导入外部文件的一般方法。

本节课内容较简单,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自主探究完成任务,教师可只作个别辅导。

第九节动画合成展风采

本节主要内容有了解动画片段合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进一步了解图层的应用和编辑;

了解动画文件的类型;

学会对帧的删除等操作;

能正确将动画片段合成并发布。

通过动画的合成进一步了解动画制作的一般方法。

教学时,可先演示动画片段合成后的动画效果,给学生一个整体感。

本节内容虽然较多,但重复性操作不少,教师只需对图层的移动、帧的移除作简单的操作演示或讲解即可。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其他操作学生可通过自主探究完成。

作品合成后,可以班或小组为单位进行展评。

展品时,教师应尽量创造更多的机会供学生展示作品,欣赏优秀作品,并对作品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这样做,对学生既是鼓励,也是鞭策。

第二单元 巧用电子表格

本章以“文明学生评优活动”为主线贯穿整个章节,利用电子表格软件让学生体验数据的采集、加工、统计、分析和发布等完整的加工过程。

通过本章的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初步认识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加工信息的能力,积极主动地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鼓励学生自主与协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和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方法和能力。

(1)了解电子表格软件的概念和基本功能,利用电子表格进行数据处理的优势。

(2)能较熟练地使用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电子表格的设计,数据的录入、单元格与工作表的编辑及设置,电子表格文件的保存,公式、函数的使用,数据的排序、分类汇总与筛选,数据引用与条件格式的设置,表格的美化、修饰以及图表的使用等。

(3)能够有效使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信息的统计和分析。

(1)通过活动,体验信息加工的过程与方法,初步具有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问题的思想方法和能力。

(1)初步具有使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合理的信息加工手段,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积极有效地评价自己和他人人信息活动过程和结果。

(1)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热爱。

(3)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创新精神。

(4)通过小组合作,养成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协作的习惯。

  利用Excel录入数据,编辑单元格及工作表。

电子表格的编辑与设置。

电子表格的设计,数据的录入、单元格与工作表的编辑及设置,电子表格文件的保存,公式、函数的使用,数据的排序、分类汇总与筛选,数据引用与条件格式的设置,表格的美化、修饰以及图表的使用等。

通过上机实践,培训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受采用教师演示与学生体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灵活调整教材内容,教学中,教师应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试一试中的内容,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本单元教学为8课时,大致分为第一节1课时,第二节2课时,第三节3课时,第四节2课时。

第一节初探电子表格

本节内容从引导学生浏览和欣赏光盘资料中的学生作品和电子表格入手,使学生初步认识电子表格。

通过对比平时常见的表格,让学生分析电子表格的特点,总结电子表格的概念和基本要素;

通过赏析作品,培养学生分析作品、从作品欣赏中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通过阅读教材中“活动分析”的内容,使学生了解电子表格的制作过程,并为下一节的教学做准备。

第二节辛勤数据采集员

本节内容主要学习制作统计表。

学会建立一个Excel表格,学会在Excel中的复制、修改、清除数据、删除、重命名、插入工作表等操作。

创建表格只是Excel的第一步,电子表格的编辑功能非常强大,通过它可以方便地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编辑修改。

任务1:

将工作表“sheet1”中的数据复制到工作表“sheet2”中,教师演示操作流程;

要点:

在复制工作表后,在sheet2中应该选定单元格A1,再点击“粘贴”。

任务2:

将“褚玲”同学的名字改为“褚晓玲”。

通过前面的预习,学生对这项操作应该可以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的动脑思考能力。

任务3:

在“出生年份”后增加一个新统计项“年龄”。

激励作用:

有哪位同学把这个操作给大家展示一下呢?

(设计意图:

激励作用,可极大的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相互交流讨论的兴趣,增加课堂的教学效果。

)?

第三节精明数据分析员

本节内容根据已有的表格数据,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任务4:

清除“sheet?

2”工作表中无效的数据。

教师演示,操作要领。

任务5:

将吴宇同学从信息中删除。

学生自主完成。

任务6:

重命名工作表。

分别命名为“9月”、“10月”、“11月”、“12月”,学生自主完成。

调整工作表的位置,并保存文件。

第四节电子表格巧修饰

本节主要通过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并动手实践,学习修饰工作表,调整表格和设置数据样式。

1、设置数字格式常规、数值、货币、日期、时间、百分比、科学计数、文本、中文数字等。

2、单元格对齐方式,水平对齐,垂直对齐,两端分散对齐。

3、设置边框与底纹。

4、设置文字格式。

第三单元 探究计算机奥秘

本章是信息技术的基础部分,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计算机的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利用资源管理器对计算机中的文件进行管理,以及计算机病毒防治与计算机使用中的道德规范。

通过组装计算机活动,使学生对计算机有进一步的感性认识,并初步学会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地分类、整理;

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引导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应用过程中,提升思想道德素养,逐步养成负责、健康、安全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

(1)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2)了解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知道计算机的硬件结构及功能,知道计算机软件系统构成,理解计算机的基本容量单位及换算关系。

(3)了解文件管理的方式,知道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概念,能识别常见文件的类型及扩展名,学会对文件和文件夹进行复制、剪切、新建、删除、重命名、查找等操作,会使用工具软件(如资源管理器等)对计算机中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地分类、归纳和整理。

(4)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和特征,学会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措施;

知道信息技术使用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

(1)通过观察与实践,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计算机系统的构成。

(2)在对信息资源进行分类、整理的实践操作过程中,总结出对信息资源进行归纳、整理的方法、策略和技巧。

(3)在学习与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养成负责、健康、安全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

(1)在学习与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培养信息技术的兴趣,树立信息安全的意识,提高思想道德素养。

(2)在小组活动中,不断了解别人、感受别人、理解别人,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快乐。

(3)在学习与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树立信息安全意识,提高思想道德素养。

(1)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与工作过程。

(2)计算机的硬件结构、功能,计算机的软件系统构成,计算机的容量单位及换算。

(3)文件管理和资源管理器的使用。

(4)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征与防治,有关信息安全的道德规范。

教学中,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活动。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实地完成计算机的硬件组装与软件安装。

条件达不到的学校,可以利用网络开展虚拟装机活动。

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对计算机的了解,提高学生解决计算机故障的能力。

建议活动时,学生以3-4人为一小组,每人负责搜集某一部分的硬件或软件资料,最后汇总形成小组的方案,使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团队精神。

本章使用的操作系统为WindowsXP,选用的工具软件为资源管理器。

文件管理是本章的一个教学重点,通过学习,应使学生理解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概念,文件管理的基本方法,并能熟练使用资源管理器等工具进行文件的管理。

本单元教学为7课时,大致分为第一节1课时,第二节2课时,第三节1课时,第四节2课时,第五节1课时。

第一节揭秘计算机工作原理

本节主要介绍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以及计算机的工作过程。

本节内容理论性较强,是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教师可结合实例,以具体形象的、学生易于接受的事例组织教学,可采用教师讲解与学生观察、体验相结合的方法组织教学。

第二节初探硬件家族

本节主要介绍计算机的硬件构成,如主板、CPU、存储器以及I/O设备等,以及设备所具有的功能。

教师可以实物或图示的方法组织教学,应让学生明确计算机的基本设备有哪些,各具有的功能,对于不同的需求,还可有哪些扩展设备。

每一种设备的具体型号和它的发展史不需要具体讲解,可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自主探索。

建议在班内开展评选最佳装机方案的活动,展示各小组的装机方案,从而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获取更多的信息。

第三节浅析软件系统

本节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的软件系统。

教学时可以教师讲解为主,要让学生明晰两个关系,即硬件与软件之间的关系,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之间的关系。

教学中,可通过让有经验的学生结合自身的体验向同学进行阐述的活动方式开展教学。

第四节计算机小卫士

本节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病毒的相关知识以及如何防治计算机病毒,并结合学生实际,提出了计算机使用道德规范。

教学时,建议教师通过剖析一个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引出病毒的概念、危害,防治病毒的重要性。

通过学生相互间的讨论,了解如何有效防治计算机病毒的方法,并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培养良好的信息使用道德,信息保护意识,做一名文明的电脑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