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模板6篇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741910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9.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课稿模板6篇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说课稿模板6篇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说课稿模板6篇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说课稿模板6篇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说课稿模板6篇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说课稿模板6篇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说课稿模板6篇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说课稿模板6篇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说课稿模板6篇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说课稿模板6篇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说课稿模板6篇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说课稿模板6篇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说课稿模板6篇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说课稿模板6篇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说课稿模板6篇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说课稿模板6篇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说课稿模板6篇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说课稿模板6篇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说课稿模板6篇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说课稿模板6篇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说课稿模板6篇Word格式.docx

《说课稿模板6篇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课稿模板6篇Word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说课稿模板6篇Word格式.docx

教学过程中坚持启发式教学的原则,充分运用了教具、学具、课件等手段,直观形象展示教学内容。

(二)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即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

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小组合作讨论教学法。

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

有效地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三、学情分析:

(说学法)

1、学生特点分析:

心理学研究指出,小学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

从年龄特点来看,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

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知识障碍上:

⑴知识掌握上,学生原有的知识有的已遗忘,所以课前有必要进行复习。

⑵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

立体图形知识,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学中结合直观图形、深入浅出的分析。

3、动机和兴趣上:

明确的学习目的。

教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我首先由一首古诗《题西林壁》引入,让学生说一说这首诗什么意思,你知道吗?

2、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老师总结:

大诗人苏轼从不同的角度看庐山,看到的景象是不一样的。

而我们在生活也看过许许多多的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到的也会是不一样的。

3、老师带来了一个搭好的立体图形,(出示用4个搭好的)(看大屏幕)(仔细观察)从不同的方向看,你能看到什么形状?

六年级上册《搭一搭》说课稿此问题的出示,在实际情况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前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

复习的同时,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4、刚才是我们已学过的知识,如果有更多的正方体搭成长方体,你有没有信心?

今天我们就用五个正方体来搭一搭。

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挑战一:

同位之间用五个小正方体摆一摆,搭成立体图形,并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画下来。

小组内交流,怎样摆的,怎样画的。

本活动的我没按教材设计,直接给出立体图形,让学生观察。

而是放手先让学生自主摆出图形,这样就有效的给于学生一个开发的思维空间,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2、集体交流。

利用实物与投影,充分展示学生搭成的立体图形和观察到的图形。

3、老师也搭好了一个,看看你能画出来吗?

自己动手画,

通过同一问题展示,集体交流,统一认识,观察的方法让学生说,画法让学生总结。

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

小结;

刚才同学们通过看实物,调整你的观察位置或是转动实物来观察,不能转动的图形只能靠自己的想象画出3个面的形状,也就只由立体图形平面图形,那么给你立体图形面的情况,你能知道原来的立体图形是什么样的吗?

(三)活动二:

根据给出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1、出示2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自己动手搭一搭。

这个过程也就是根据看到的不同的面的情况进行推理调整的过程。

2、出示第2组,师:

再来摆一个,试试,行不。

师:

还有和他摆的过程不一样的吗?

比比,哪个简单?

(先摆数量多的,需要调整的就少,比较简单)

这个呢,数量相同的,自己试试。

汇报:

你是怎么知道的?

还有别的途径知道的吗?

(你真了不起)

先摆上面看见的,也就是底层肯定不动,只是在上面进行调整)

3、变式延伸,进行重构。

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给出两个方向(上面和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搭这样的立体图形,最少需要几个小立方块?

最多可以有几个小立方块?

搭一搭。

重视课本问题,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例题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累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四)、分组比赛

分两组进行比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总结反馈

总结结论,强化认识。

知识性内容的小结,可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

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

(六)、布置作业。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佘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说课稿篇2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细菌和病毒之后,进而对与细菌和病毒相似的生物真菌的探究。

本课力图引导学生通过探究食用真菌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认识和了解真菌。

2、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单元的教学特点,并考虑到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节课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蘑菇的形态结构,掌握它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2、知道一些常见的食用真菌;

3、学会分辨毒蘑菇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实验观察、自主学习、展示交流、概括总结;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观察、合作、交流、展示中体验生物学习的乐趣;

2、感知真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二、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根据本课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层面,为了能让学生轻松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探究法

三、说学法

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题,探究为主线,全面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思想,为学生创设情景,创造科学探究的机会我设计了以下学法:

小组合作法、讨论法

四、说教学过程

依据本节教材的编排顺序和学生的认识规律,以上述分析为指导,以培养能力为导向,紧扣重点,突破难点,整个教学过程我设计了以下三部分。

1、情景导入,引出课题

学生观看关于各种各样的蘑菇的视频,并提出如何描述蘑菇的形态特点的问题。

视频资料舒缓了学生紧张的情绪,激发了学生的灵性,将学生课下分散状态很快的集中在学习知识的状态。

巧妙的引入本节的知识内容,激发学生对真菌探究的兴趣和求知欲。

2、师生互动,探索新知

观察蘑菇、金针菇的实物投影,然后再给学生播放一些关于真菌的图片及文字解说资料,同学间互相描述它们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运用实物投影获得真实感受,使学生的感性认识更充分,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概括能力。

对真菌的形态特征有所了解后,让学生阅读不同真菌制品的商品标签,或者从健康、医学杂志中甚至是一些食谱中获得关于真菌的营养及作用知识。

培养学生从资料中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向学生介绍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最后,组织学生结合上述活动中获取的各类信息,讨论为什么说食用真菌是宝贵的生物资源这一问题。

经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完成了

知识与技能的目标。

五、课堂总结,感悟生活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关于真菌形态特点及生存环境和发霉所需条件等知识点的总结,鼓励学生将防止或减少食物或衣物发霉的方法应用于生活中。

此环节培养学生总结问题的能力,联系生活,热爱生活。

真正体现科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并完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说课稿篇3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着悠久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所选的五篇课文介绍了我国部分地区的节日风俗和民间轶事,组成了一幅幅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卷。

学习本单元,能够引导学生关注民俗,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无穷乐趣,还能增强学生的民族感情。

《云南的歌会》是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古文物研究专家沈从文的作品,这是中学语文课本第一次选入沈先生的作品。

文章在歌会的大标题下,作者用精妙的文笔描绘了三种不同场面的民歌演唱,对每一个场面的描写都各有特写,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

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能了解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风民俗,从中得到美的享受,还能学习叙事性文章的写法。

在教学中必须扎扎实实地从文本出发,引导学生品析词语、句子,感受语言文字创设的美妙情境。

二、说学法

八年级学生对写人记事的文章已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但是对文章内容把握的准确度和对文章主题理解的深度上还有待提高。

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动学生,激发兴趣,自主探究,合作提高。

通过教材的学习,培养自主、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质疑的能力,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

在学法和教法中始终贯彻这一思想。

1、搜集材料课堂交流。

发动学生广泛的阅读,查阅相关资料,寻找有关本文的背景材料,作者沈从文的创作特色,整体感知文章。

2、在歌声中感受民族文化。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运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充分感受中国多民族的优秀文化,尤其是云南的民歌。

3、默读扫清文字障碍。

指导学生运用工具书,互相讨论、交流,自主解决字词,贯通文意。

4、朗读演绎文本

三、说教法

1、整体感知文章

请同学们研究文章的主要内容:

山野对歌具有对抗赛的性质,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作者主要写唱歌人,在外貌,神态等方面对演唱者进行工笔描绘,云南女子的独特服饰,高超的打秋千本领,显示了她们开朗、活泼和充满智慧的性格美。

人美,唱出的歌一定会更美!

山路漫歌是即兴的自由歌唱。

作者着力描写唱歌人所处的优美环境,天如此之蓝、花如此之美,悠悠鸟鸣如此婉转动听,而在这样美好环境中长大的女孩儿,自然是歌声动人,情韵动人。

这是以优美的环境映衬优美的人物优美的歌。

村寨传歌是一次民歌的展览,是一间民歌的课堂,场面宏伟、气势壮观。

参加者来自各行各业,不论男女老幼,全都热情高涨,六人围坐一桌,足足有三十来桌。

传歌盹地点是住处院子的两楼和长长的屋廊下,人们唱和相续,一连三天才散场。

传歌的目的是老一辈把记忆中充满智慧和热情的东西全部传给下一辈,使民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作者写传歌的场面,有全局描绘,有细部刻画,点面结合,生动精妙的向我们展示了云南的民风民俗,让我们领略到一种独特的地域美。

2、品读文章

请同学们充分发表意见,探究感受最深和最感兴趣的。

小到一个词汇,大到文章的结构、写法和内容。

山野对歌强调的是才智,通过外貌和神态的刻画,突出人物美;

山路漫歌通过是花、鸟、人的刻画突出的是环境美;

村寨传歌突出的是传歌的场面、特点和目的,展示的是云南的风俗美。

3、写法探究

点面结合:

歌会有一个人的独唱、几个人的对歌、还有众人的群歌,充分体现了云南少数民族的能歌善舞,丰富的民族文化。

精雕细刻:

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

性格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得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

写面容,写牙齿,写衣饰,笔调细致,人物如在眼前。

另外,又以写实为主,写出人物的面目神态,细腻真实。

动静结合:

作者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调动多种感觉器官,绘形、绘声、绘色,全方位多角度进行描写:

蓝天白云、葱翠的树林、山花烂漫的小山坡是静态的,是色彩斑谰的;

戴胜鸟和云雀边飞边唱,嬉戏呜叫是动态的,它们的歌唱是欢快悦耳的。

作者运用动静结合、声色相融的手法,使这幅立体自然画卷真得是美不胜收

四、说拓展

作者抓住了云南民族的特点为大家描绘了一幅幅多彩的风景画,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也有许多独特的风景画,沧州是有名的旅游城市,请大家为我们的嘉宾描绘一幅民俗画。

这个设计既是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生活之美,又是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是在开发我们身边的校本资源、丰富我们的教学内容。

说课稿篇4

《草船借箭》是人教版第十册第五组中的一篇课文。

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情节改写而成。

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诸葛亮如期如数交付周瑜,周瑜自叹不如。

本文浓墨重彩的人物是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在与周瑜的智斗中,诸葛亮冷静从容,显现了大家风范。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本班实际情况,我运用课改理念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识记7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因此,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读书探究为主线的原则,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1、合作学习法:

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有利于师生、生生间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主动地获取新知。

2、扶放教学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教师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时,我通过“扶”让学生掌握知识和学法,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学,在“放”中了解学情,做到“以学定教”,在“学会”的同时又“会学”。

3、体验学习法:

学习不仅要用脑子想,还要用眼睛看,耳朵听,用嘴说话,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鼓励学生对教材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

1、学会自主求知:

只有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才能保证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性,真正实现自主学习。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很多,在重点内容的理解上,更注重自主探究,自主参与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学会交流表达:

“语文教学应让学生树立表达的自信心,引导他们积极参加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逐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在课堂中,让学生充分的发表见解,既有兴趣,也提高能力。

在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同时,也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

本课共安排六个环节。

一、课前准备

1、让感兴趣的同学读一读关于《三国演义》的书,欣赏一些电影、电视,初步感知三国故事。

2、师生共同搜集一些三国时期的资料,充实学生的知识,为学文打下基础。

二、交流资料,疏通障碍

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和读书,看电影、电视后的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说,调动起他们学习、探究的积极性。

2、老师适机补充,并在黑板上板画三国魏、蜀、吴对峙的草图,让学生感性了解三国演义的一些情况,扫除一些障碍。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比较长,但还是要留相当的时间给学生充分的读,形式可以是多样,自读、齐读、小组间互读、评读等。

2、理清脉络,找出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在学生头脑里留下一个清晰的故事梗概,也为复述课外埋下铺垫。

四、合作探究,挖掘内涵

课文的层次理清后,就要着重引导学生探究课文深一层的内涵了,这个环节,我拟用小组合作、师生合作的形式,共同探讨完成,主要探讨以下几个在本文中提纲挈领的问题。

1、周瑜为什么让诸葛亮造十万支箭?

2、诸葛亮为什么会轻松的答应周瑜的要求,并自愿下军令状?

3、诸葛亮是怎样借箭成功的?

4、从课文哪些地方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充分地讨论,充分地读,充分地想,在交流的过程中,也可以不拘一格地进行观点阐述、补充、辩解、甚至是辩论,在这个环节中,老师要全力当好学生合作者,引导者,支持者的角色,适时的点拨,适机的补充,鼓励学生人人参与,平等对话,尤其是对第三、四题更要挖掘好课文中藏而不露的内容。

五、复述课文

通过以上几个环节后,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复述课文则是学生学习课文的一个小结,更是一个拓展。

在复述课文这个环节,鼓励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可以补充自己个性化的观点与评论。

也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来复述,如讲个故事和同学合作来演一演这个故事等。

六、课后延伸

学习课文后,学生对古典文学可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鼓励学生课后自己阅读一些名著,在晨会课或班会课时开设一个故事会或读书会,及时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激励他们的阅读行为。

19、草船借箭

诸葛亮:

欣然接受

下军令状

做好准备神机妙算

雾里借箭

如数交付

周瑜:

“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忌妒。

说课稿篇5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活不能没有他们”中的第二个主题《阿姨叔叔辛苦了》。

一、教材分析

今天的幸福生活离不开劳动者的默默奉献,但是,21世纪的儿童并不明白这一点,他们往往认为他人为自己服务是理所当然的,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劳动在人们生活中的意义,以及人们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服务的依存关系,激发他们尊重并感谢劳动者的情感。

因此,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活动,使学生明白要用行动感谢劳动者。

2、让学生明白尊重劳动者就要爱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其中“懂得尊重劳动者的劳动”是教学重点。

为了有效的突出重点,我设计了活动二走近劳动者。

选择与孩子最密切的农民工作为突破口,通过交流调查资料、引导动手计算,畅谈切身体会等环节,帮助学生建立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的辛勤付出,我们要树立这种劳动者劳动的情感意识,从而有效突出教学重点。

“能发自内心的用行动表示对劳动者的谢意。

”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我设计了活动三:

感谢劳动者。

本环节克服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空谈理论做法,引导学生从细微琐事中明白事理、学会感恩,通过组织讨论,让学生辨证认识何谓最有价值有意义的答谢,将学生认识上升到一个高度,从而突破难点。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

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以“走入社会”为切入点,根据本课特点,我采取了体验法,探究法,合作学习法,多媒体运用等多种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实地观察,访问等活动,使学生获得直接的`感受。

三、教学流程

课前布置学生观察身边普通而又忙碌的劳动者,我组织学生谈论有关“生活中有哪些为我们服务的人?

”“他们是怎样工作的?

”等话题。

引导学生组成小记者团,在家长的带领下,到现场(电业工人架设线路、邮递员送信、农民在农田里耕作、医生在看病)实地参观、采访,亲身感受到叔叔阿姨工作的辛苦,体会到我们生活的方便是因为有许许多多服务于我们的人。

并用表格、日记、拍照的方法记录下来,目的是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感受劳动者的付出,激起他们的感恩之心,为本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课堂上,我设计了以下环节与学生交流

活动一:

寻找劳动者

上课伊始,我会提出这样的问题:

同学们,课前老师已经安排你们去调查、寻访身边的劳动者。

从反馈的信息看我们每位同学都与身边的劳动者进行了亲密接触,一定对他们的情况有了深入的了解了。

那我有个问题要问你们了,除极特殊情况外,凌晨三点,还没有睡觉的同学请举手?

那你们知道此时谁还在工作?

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汇报他们课前的调查所得。

从而进入第一个环节寻找劳动者的教学。

在学生调查汇报后,我补充展示自己调查的情况。

活动二:

走近劳动者

1、教师叙述:

在众多劳动者中,有一个特殊的人群格外引人关注,他们离开世代居住的黄土地,来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人们称呼他们——农民工。

在你调查的对象中,有哪些是农民工,他们的工作、生活状况是什么样的?

学生根据自己所见、所闻,进行交流,在此基础上我出示农民工的资料。

我希望学生能够明白辛苦不仅是工作中的,也是生活中的。

2、学生发言:

引导学生讲述自己父母外出务工的辛苦事例。

3、动手计算:

辛苦的不仅是农民工,还有千千万万的其他劳动者。

接着我引导学生穿过农民工,将视野投向更广大的劳动者群体。

指导学生算一算,通过计算,让学生感受到每天劳动者的工作量,看似不起眼,实际是那么劳累。

4、汇报交流:

没有了这些劳动者,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模样呢?

思维灵活的学生能够迅速的回答这个问题。

为了启发其他学生的思维,我出示一组图片,要求学生观察思考: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相信学生看后都会明白:

这是因为没有清洁工人造成的。

再发散学生的思维:

如果没有了其他劳动者,我们的社会将会变成什么模样呢?

此时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了,谈到没有了农民,没有了司机,没有了印刷厂工人……

活动三:

感谢劳动者

活动意图:

第一个活动和第二个活动都是为“感谢劳动者”做铺垫的,让学生用各种形式感谢劳动者才是本课的落脚点。

1、在这个活动中,我先告诉学生,既然劳动者这么辛苦,我们就应该对他们说声谢谢。

再让他们思考:

我们该怎样表达自己的谢意呢?

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情观察,抓住每一个瞬间及时表达我们的谢意:

当餐厅的服务员为你端上一杯热茶时;

当售货员为你服务时;

当邮递员把信件送到你家时……

2、思考:

到底什么样的表现才是对劳动者最好的答谢?

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因此我让学生先分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学生交流时,我相机出示学生在调查采访中的录象,让他们琢磨劳动者的心声。

在这个回顾与讨论的过程中,学生顿悟:

感谢劳动者不仅是一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