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原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74257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8.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工作原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社会工作原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社会工作原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社会工作原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社会工作原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社会工作原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社会工作原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社会工作原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社会工作原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社会工作原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社会工作原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社会工作原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社会工作原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社会工作原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社会工作原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社会工作原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社会工作原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社会工作原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社会工作原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社会工作原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工作原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社会工作原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工作原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社会工作原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社会工作的历史起源(王思斌P27)了解

(1)社会工作的思想渊源

(2)工业革命与社会救助的发展

(3)工业革命和社会立法对社会工作的贡献

(4)福利国家思想与社会工作的发展

2.专业社会工作的产生与发展(李迎生P49)简答题

19世纪中后期,起源于英国并活跃于欧美的“慈善组织会社”运用“友好访问员”开展工作,可以被视为专业社会工作的起源。

1917年,里士满发表《社会诊断》一书,标志着专业社会工作的产生。

(王思斌P39)

三、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与价值体系

1.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

哲学在社会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王思斌P62)了解

哲学在社会工作中的地位:

(1)一般哲学是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和思维工具。

(2)社会工作专业哲学是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指导原则。

(3)社会工作专业伦理是社会工作实务的操作哲学。

哲学在社会工作中的作用:

(1)哲学在社会工作中的理论功能。

(2)哲学对社会工作实务的对象化功能。

(3)哲学对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关系的调节功能。

(4)哲学为社会工作者的行为提供了专业伦理和道德准则。

(5)哲学为社会工作教育提供了理论指南。

(6)哲学为社会工作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2.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

价值:

就是人们对社会中一切事物的是非、善恶、美丑的判断或评价。

社会工作的价值:

是社会工作专业或社会工作者基于社会公平、平等、和谐、公正的理想和人类基本需求的满足等而奉行的一套基本理念、态度及行为准则的总称。

(李迎生P66)

3.社会工作伦理

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特定的工作中的行为。

(李迎生P85)

社会工作伦理的功能:

(李迎生P86)

(1)成为社会工作这一专业的指南针或行为准则,规X该专业人员的言行。

(2)使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在履行职责时,能凭借其专业伦理维护专业的原则、权威。

(3)作为一种标准,能借以评判该专业的实施效果。

四、社会福利制度 

1.社会福利制度的内涵和类型

社会制度:

是指那些标准化并被普遍接受的角色、规X以及为人的社会化行为提供基本参照的系统。

社会福利制度:

是指在特定的社会里一套有关人类需要和福祉相关的理念、资源、机构和专业人员等制度设置,它与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教育制度等共同成为维系社会正常运转的机制。

社会福利制度的类型:

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意识形态: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剩余性的社会福利:

是指当家庭和市场等常规机制瘫痪时,国家的干预必不可少。

从而满足公民的社会需要,解决社会问题。

2.社会福利制度与社会工作的关系论述题(王思斌P104)

社会工作作为一门改善个人和群体福利的助人专业,它是社会福利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社会工作专业是判定社会福利制度成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

与此同时,社会福利制度本身的完善与发展,对社会工作专业化的进步也有积极的影响。

(一)社会工作专业在社会福利制度中的地位。

(1)社会福利的组织和推行,依赖于专业的社会工作来完成。

(2)社会工作专业是社会福利体系一个重要的知识基础,它的完善与发展对促进社会福利的进步至关重要。

(3)社会工作是社会福利制度具体化的一个过程,它通过社会福利服务的策划、推行和评估等一系列专业活动保障整个福利制度功能的正常发挥,同时也有助于改善社会服务的管理。

(二)社会工作在社会福利制度中的角色与作用。

社会福利制度要发挥稳定社会秩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必须依赖相应的支持与变迁系统,而社会工作专业正是担负着这一使命的行动者。

(1)对社会问题和需要做出反应。

(2)问题解决,帮助受助对象提升社会功能。

(3)提供资源和满足需要。

(4)不断改善专业方法和服务管理模式,从而提高社会福利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果,保证福利体系能顺利发挥应有的功能。

作为促进社会发展的变迁者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升了发展议程或政策实施的效率

(2)促进社会服务的良性发展

(3)帮助不同社会阶层建立必要的社会信任,它对实现社会共融与阶级团结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变革与社会政策的发展

五、社会工作的理论 

1.社会工作的理论 (李迎生P96)

概念:

是由一系列逻辑上相互联系的概念和判断组成的知识体系,是对经验知识的抽象概括和总结。

2.社会工作理论的X围及结构(李迎生P101)了解

社会工作理论的特点:

专业性、改良性、操作性、客观性

社会工作理论的结构:

皮拉利斯“三分模型”

(1)社会工作的宏观理论

(2)社会工作的中观理论

(3)社会工作的实践理论

六、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1.人类行为(王思斌P132)

它是对人的一切行为的泛指,意为有机体的作为及其行为,包括内在隐秘的和外在可观察到的行为。

人类行为的类型:

(1)本能行为和社会行为

(2)正常行为和异常行为

人类行为的特点:

适应性、多样性、动态性、指向性、可控性、发展性

人类需要:

人对某种目标物的渴求或欲望而未满足的状态。

2.社会环境 

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的关系简答题(王思斌P142)

个体、群体与社会环境的依赖和相互作用,决定了人的行为受到社会环境的直接影响。

社会环境对人的行为有重要影响。

(1)社会环境为人的行为提供了活动空间。

(2)社会环境为人的行为提供参照标准。

(3)社会环境影响人的社会功能的发挥。

(4)改善社会环境,促进人的发展。

3.人类成长(王思斌P147)了解

是指人们提高自己素质和能力的过程和状态。

(人的成长或发展包括生物性成长和社会性发展。

人的成长是在满足其基本需要的基础上实现的,还包括人的潜能的发挥与发展,即人的自我实现。

艾里克森的生命周期理论:

人生八阶段论(王思斌P147)

七、社会工作过程 

1.社会问题与社会干预(王思斌P152)

社会工作对现代社会问题的回应(简答题)

社会问题是社会全体或部分成员的共同生活或社会进步发生障碍的问题。

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对社会问题的一种回应机制,是解决现代社会问题的一种社会建制。

(王思斌P154)

2.社会工作过程(构成)的要素(李迎生P150)

(1)、社会工作者(助人者):

专职从事社会服务的人。

(2)、案主(受助者)

(3)、机构与设施

(4)、自然与社会环境

(5)、社会资源

(6)、干预(助人)行动

3.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王思斌P172)

通用过程模式中的四个基本系统:

(1)改变媒介系统

(2)服务对象系统

(3)目标系统

(4)行动系统

八、社会工作专业发展 

(1)社会工作专业化

(2)社会工作本土化:

产生于西方的社会工作进入中国,适应中国社会的需要并发挥功能的过程,是专业社会工作进入中国之后发生的适应性变化。

(3)社会工作职业化

1.中国社会转型与社会工作的发展(王思斌p277)

论述题:

社会转型与社会工作的关系

社会转型是社会学描述社会变迁的一个概念,是从社会结构类型的角度考察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概念。

中国正在经历快速的社会转型。

我国在社会转型中存在的问题:

(王思斌P278)

(1)两极分化与贫困问题

(2)劳动就业问题

(3)城市化方面的问题

(4)社会公正方面的问题

社会工作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用(王思斌P279)

(1)改善民生

(2)缓解压力减少冲突

(3)妥善处理问题防止矛盾激化

(4)维护社会秩序

2.我国的本土社会工作实践(王思斌P273)

本土社会工作:

是指与外来的专业社会工作相对应的、在本地存在的、具有一定社会工作性质的社会服务。

(王思斌P272)

本土社会工作实践的内涵:

是指实践着的本土社会工作,即实际在做的社会工作。

(王思斌P273)

本土社会工作的功能:

(王思斌P276)

(1)为最困难群体提供求助和基本生活保障。

(2)解决了一些较严重的社会问题

(3)提高了职工福利

(4)维持了社会秩序

简答题:

社会工作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论述题

(1)强化社会服务

(2)加强社会管理

(3)

九、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X杭生P3)

定义: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研究对象:

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

2.社会学对象与社会学基本问题(X杭生P14)

社会与个人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

为什么是基本问题?

从理论上说,这个问题贯穿于社会学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是每个社会学家都在自觉不自觉地解决的问题。

从现实上说,这个问题也贯穿在实际社会生活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是每个社会成员都在自觉不自觉地回答的问题。

由上可见,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不仅是贯穿社会学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的中轴,也是社会实际发展的中轴。

无论是社会学的理论发展还是社会的现实发展,可以说,都是沿着这个中轴曲折前进的。

3.社会学对象与社会学其它内容的关系(X杭生P17)了解

十、社会与社会运行

1.社会及社会运行的概念

名词解释:

社会(X杭生P49)

联系的人们的有机总体。

包括两个方面:

(X杭生P50)

(1)社会不是单个个人的堆积或简单相加,它是人们的联系或关系,是人们相互交往的产物,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

(2)人们的交往首先是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中发生的经济交往,因此,生产关系是人们之间最基本的、决定其他一切的关系。

(生产关系是所有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力量)

社会的特点:

(X杭生P51)一般了解

(1)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

(2)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

(3)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

(4)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

(5)社会系统具有心理的、精神的联系。

(6)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机体

社会的功能:

(X杭生P52)

(1)整合的功能

(2)交流的功能

(3)导向的功能

(4)继承和发展的功能

简要叙述社会及其功能:

答什么是社会和社会的功能

2.社会运行的条件与机制

社会运行:

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表现为社会多种要素和多层次子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它们多方面功能的发挥。

(X杭生P53)

社会运行的条件:

(X杭生旧版P31)

(1)人口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基础条件之一。

(2)生态环境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另一个基础条件。

(3)经济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决定条件。

(4)社会运行的政治条件。

(5)社会运行的文化与心理条件。

(6)转型加速期和转型效应。

(7)迟发展社会与发展效应。

社会运行的机制:

(X杭生旧版P33)

社会运行机制:

指人类社会在有规律的运动过程中,影响这种运动的各组成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联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简单地说,也就是社会“带规律性的模式。

3.社会学考察社会的几种角度(X杭生P58)简答题

(1)宏观社会与微观社会的角度

宏观社会:

是指社会的整体结构,是较大X围的社会关系。

微观社会:

社会的个体结构,即表现日常生活中人际互动的模式。

(2)个人关系、群体关系和社会制度的角度P59

个人关系:

日常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直接联系或互动,是一种较低层次的社会关系。

群体关系:

在社会的群体和组织的层次上所发生的社会关系。

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及与之相联系的社会活动规X体系。

(3)血缘、地缘和业缘的角度P60

血缘关系:

以血统的或生理的联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地缘关系:

人类社会的区位结构关系或空间与地理位置关系。

业缘关系:

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复杂的社会关系。

4.文化的类型、结构与功能

文化:

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它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东西;

也可以说,自然界本无文化,自从有了人类,凡经人“耕耘”的一切均为文化。

(X杭生旧版P67)

文化的类型:

(X杭生P68)

(1)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

一切经过人的加工、体现了人的思想的东西。

非物质文化(精神文化):

指制度、规X、观念等。

(2)主文化与亚文化

主文化:

是指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为社会上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

亚文化:

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或为某一社会群体所特有的文化。

(3)主文化与反文化

反文化:

是一种特殊的亚文化,是对现存秩序的背离和否定,是对现存主文化的抵制和对抗。

(4)评比性文化与非评比性文化

评比性文化:

是指有好坏、高下之分的文化,即在两种文化的比较中,可以评出孰优孰劣的文化。

非评比性文化(中性文化):

是指在文化比较中没有明显的优劣、高下之分的文化。

文化结构:

了解(X杭生P74)

(1)文化特质

(2)文化丛

(3)文化模式

(4)文化中心主义(P71)

(5)文化相对主义

(6)文化震惊:

生活在某一种文化中的人初次接触到另一种文化模式所产生的思想上的混乱与心理上的压力。

(7)边际文化:

文化的边缘地带,或两种文化的交界地带。

文化的功能:

(X杭生P78)

认同功能:

文化是社会或民族分野的标志

在不同的国家、民族或群体之间,文化所表现的区别要比人类的肤色或任何其他生理现象所表现的区别深刻地多。

规X功能:

文化使社会有了系统的行为规X

文化给一个社会提供了蓝图,有了文化,人们便有了行为标准。

文化也使人们相互间的行为功能协调和相互配合。

而且,文化使一个社会的规X、观念更为系统化,文化集合着、解释着一个社会的全部价值观和规X体系。

整合功能:

文化使社会团结有了重要的基础,使社会形成一个整体。

教育与教化的功能:

文化塑造了社会人。

十一、人的社会化

1.社会化的涵义及类型

社会化:

名词解释(X杭生P116)

文化的角度:

是一个文化传递和延续的过程,实质是社会文化(核心是价值标准)的内化。

人格发展的角度:

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社会结构的角度:

社会化就是使人变得具有社会性。

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社会化的类型:

了解(X杭生P117)

(1)初始社会化

(2)预期社会化

(3)发展社会化

(4)逆向社会化:

是指晚辈向长辈传授文化规X和知识的社会化。

(5)再社会化:

是指全面放弃原已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X,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X。

2.社会化的过程与机制

埃里克森“八阶段”论。

(X杭生P119)了解

社会化的过程:

就是社会化的生命周期

社会化的过程可以用人的生命周期做标准来描述。

人的生命周期:

就是一个人从生到死的过程。

生命期分为:

(X杭生P125)

儿童期:

社会化过程的开端,进行的主要是初级社会化。

青年期:

上承儿童期,下接成年期,是人生的一个特殊时期。

青年期大量进行的是预期社会化。

(表现的略微明显)

成年期:

个体在青春期结束后进入成年期,直到六十岁左右。

成年人的社会化主要是初级社会化基础上的发展社会化或继续社会化。

老年期:

老年期社会化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生命机能、社会地位和声望的下降,疾病和死亡。

在现代社会,由于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口在整个人口比重中将会越来越大,老年人的社会化问题因此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

社会化的机制:

可答社会化过程

3.社会化的内容了解(X杭生P127)

基本内容:

(1)政治社会化

(2)道德社会化

十二、社会角色与社会互动

1.社会角色理论及类型

社会角色:

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X与行为方式。

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构成了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包含:

(X杭生P155)

(1)角色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

(2)角色是人们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X和行为模式。

(3)角色是人们对于处在特定地位上的人们行为的期待:

社会角色总是与一定的行为模式相联系,当人们知道某人处在某种地位上时,便预先就期望他具备一套与此地位相一致的行为模式。

(4)角色是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的基础。

社会角色的类型:

(X杭生P156)

(1)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

先赋角色:

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的或生理的因素基础上的社会角色。

(2)规定性角色与开放性角色:

规定性角色:

是指有比较严格和明确规定的角色。

开放性角色:

没有严格、明确规定的社会角色。

(3)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

功利性角色:

追求效益和实际利益为目标的社会角色。

表现性角色:

不是以获得经济上的效益或报酬为目的,而是以表现社会制度与秩序、社会行为规X、价值观念、思想道德等为目的的社会角色。

(4)自觉的角色和不自觉的角色

自觉的角色:

明确意识到了自己的权利义务,并按照权利义务去扮演。

2.社会角色失调(X杭生P160)

(1)角色距离

(2)角色冲突:

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在角色之间和角色内部发生了矛盾对立或抵触,妨碍了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

一种是角色间的冲突,即不同角色承担者之间的冲突。

另一种是角色内的冲突,即由于多种社会地位和多种社会角色集于一人身上,而在他自身内部产生的冲突。

(X杭生旧版P119)

(3)角色不清:

指社会大众或角色的扮演者对于某一角色的行为标准不清楚,不知道这一角色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去做。

(4)角色中断:

是在一个人前后相继所承担的两种角色之间发生了矛盾的现象。

(5)角色失败:

是角色扮演过程中发生的一种极为严重的失调现象。

3.社会互动的含义及理论了解(X杭生P136)

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4.社会转型与社会互动(X杭生旧版P134)

社会变迁,尤其是根本性的社会转型,与社会互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一方面,社会转型必须通过长期的、广泛的社会互动来实现。

另一方面,社会转型必须引起社会情境和互动方式的根本变革。

改革过程中,城市人际关系的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以国有企业员工为例,随着改革的深入,很多单位中实行了就业、分配、福利等方面的改革,使单位中人机关系的性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竞争性明显增强,利益矛盾增多,人际关系变得较为复杂。

而且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劳动纠纷也时有发生。

社会变革也促使农村人际互动行为发生了改变。

以礼物交换为例,由传统的仪式性馈赠向现在的工具性馈赠转变。

5.社会互动的维度与类型

社会互动的维度:

(X杭生P137)

(1)社会互助的向度

(2)社会互助的深度

(3)社会互动的广度

(4)社会互动的频度

社会互动的类型:

(X杭生P140)

(1)交换

(2)合作

(3)竞争

(4)冲突

(5)强制

(6)顺从与顺应:

顺从是互动中的一方自愿地或主动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按另一方的要求行事,即一方服从另一方。

顺应是指互动的双方或各方都调整自己的行为,以实现相互适应。

6.集合行为

简述集合行为的一般特征:

集合行为又称为集体行为、大众行为。

它是指一种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

集合行为一般具有下列三个特征:

(1)人数众多。

(2)无组织性。

(3)行为者相互依赖。

十三、社会群体

1.社会群体的涵义及类型

社会群体的涵义:

(X杭生P169)

广义乏指一切通过持续的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并有着共同利益的人类集合体。

狭义是指有持续的直接的交往联系起来的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群。

社会群体的类型:

(X杭生P171)

(1)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

亲密程度

(2)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互动方式

(3)内群体与外群体:

心理归属

(4)所属群体与参照群体:

身份归属与心理认同

(5)血缘群体、地缘群体、业缘群体与趣缘群体:

人际关系发生的缘由

2.社会群体结构及其作用过程

社会群体结构:

(X杭生P173)

(1)群体凝聚力:

指群体吸引其成员,把成员聚集于群体中并整合为一体的力量。

(2)群体规X:

在某一特定群体活动中,被认为是合适的成员行为的一种期望,是群体所确立的一种标准化的观念。

(3)群体内部关系

(4)群体领导与决策

群体的作用:

3.初级社会群体的基本特点与功能

初级群体:

亲密的、面对接触和合作的群体。

这些群体包括家庭、儿童伙伴群等。

(X杭生旧版P158)

初级群体的基本特征:

了解(X杭生P180)

(1)成员有限

(2)成员间有直接的、经常的面对面互动。

(3)成员间相互扮演多重角色,表现了全部个性

(4)成员间的交往富于感情

(5)成员难以替代

(6)群体整合程度高

(7)群体控制依靠非正式手段

初级群体的功能(作用):

简答题(X杭生P181)

正功能:

(1)承担着社会化的任务。

(2)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

(3)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

负功能:

(1)微观心理角度看,初级群体可能压抑个性的形成和个人积极性的发挥,限制个人的社会发展。

(2)宏观结构角度看,正规组织中初级群体的存在,有可能干扰正式组织关系,破坏组织结构,妨碍组织效率的提高和组织目标的实现。

4.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