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防城港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74442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67.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防城港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广西防城港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广西防城港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广西防城港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广西防城港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广西防城港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广西防城港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广西防城港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广西防城港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广西防城港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广西防城港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广西防城港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广西防城港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广西防城港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广西防城港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广西防城港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广西防城港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广西防城港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广西防城港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广西防城港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西防城港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

《广西防城港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防城港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西防城港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

老师,我不是无故迟到的,我有不得己的原因,请老师相信我,我自认不愧为您的学生!

6.在文段画线处填上合适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比起秋天的枫林来,夏天的枫林虽然没有那撩人的红韵,但那生机盎然的绿,;

那繁荣茂盛的绿,。

人们置身其间,会在不知不觉中充满年轻的激情和活力。

正是因为如此,接天绿叶无穷碧的夏日枫林更值得赞美。

①透露着的却是一种苍劲的风骨②涌动着的却是一股青春的朝气③奔腾着的却是一股向上的力量④展现着的却是一种优美的情韵

A.②①B.②③C.③④D.④①

7.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都是泰戈尔的作品。

B.马致远,元代戏曲作家、散文家,其作品《天净沙·

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C.古人称谓中的“尊君”是尊称对方的父亲,“家君”是谦称自己的父亲。

D.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盛大、最热闹、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8.下列人物不是出自《朝花夕拾》的一个是()

A.闰土B.范爱农C.阿长D.藤野先生

9.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的“青山”点题中“北固山”。

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

B.“风正一帆悬”,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

一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以小景写大景。

C.“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残夜还未消退,红日已从海上升起;

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作者精心构思,将自然的理趣蕴含于景物的描写之中,情景理交融。

D.“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诗人希望能托雁儿捎个信,问候一下家里人。

尾联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二、现代文阅读

片片蝶衣生

镯耳

①那日闲暇,独自一人到鼓浪屿游走。

挨挨挤挤的游客们,成群结队涌向琴岛。

耳畔不是那些错乱的碎步之音,便是天南海北的吆喝声。

我在嘈杂之中,内心焦躁而又不安。

②走着走着,前方万绿丛中现出几抹蓝色。

那是一片花木丛,繁茂的花枝上缀满蓝色的小花儿,花瓣娇小并不起眼,如果不是花开得很多,我或许真的会忽略它们。

可我到底还是厌倦了嘈杂的人群,被那一抹微蓝所吸引。

③移步花丛中,仔细瞧去,A蓝色的花容宛如蝴蝶仙子一般,让人一眼惊艳。

时值冬季,它们的四片花瓣成对绽开,恰如一群翩翩起舞的蓝蝴蝶,生动,活泼。

微风拂来,它们的翅膀随风颤动,飘来幽幽的香气,沁人心脾。

微风吹动蓝色的花朵,花朵起伏,与那身披蓝衫的蝴蝶别无两样。

④借助手机搜索,原来此花实名正是蓝蝴蝶。

我惊叹于造物主的神奇,将这样一朵小花装扮得如此美丽。

它那对生的叶子,平展两侧对称盛开的花瓣,还有那如蝴蝶触角一般细长的雄蕊,无不娇美可人。

B在这个微寒的南国之冬,这蝴蝶花,静守一处,花非花,蝶非蝶,宛若一群蝴蝶仙子,着一身微蓝的薄衫,是那样的惹人怜惜!

⑤我在这片蓝色的花海中徘徊,想起杜甫那首《江畔独步寻花》,想起眷恋芬芳的花间彰蝶,想起自由自在的欢啼黄莺。

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择一西郊草堂为安身之所,C他在春暖花开时节,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不正是源于他对生活的知足与热爱吗?

⑥眼前的这片蝴蝶花,生在鼓浪屿这片少人踏足的草地上,将点点微蓝开放在绿丛中。

D它们没有娇艳灿烂的三角梅那般耀眼夺目,也没有悬挂在枝头的曼陀罗那般高高在上,不似红粉的合欢那般寓意高雅,更不像月季那般千娇百媚。

它们生来便如蝴蝶一般,长在花丛里,飞在绿叶间,在湿润的草地上,片片蝶衣生。

⑦我常常想,这世间的花不也和寻常的人一样吗?

人有人性,花有花性。

有的人生来不甘,总不愿栖息于荒芜之地,纵有迁徒,也难逃枯萎的命运;

有的人知足惜福,不攀不比,即便生长在乡野间,也是一身正气。

好比这蓝蝴蝶,它形貌小巧,生长于潮湿的山坡草地之中。

它不俗不媚,凭一身高洁之色来示人,在一片淡然的幽香之中静默绽放。

⑧夕阳西下,通往码头的行人越来越多,我流连在这片花丛中,为邂逅此花而欣然。

它们清婉的姿容,密密丛丛的风韵,将永远盛开在我的梦里。

1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蓝蝴蝶花的特点的一项是()

A.花瓣娇小又雍容华贵。

B.蓝色的花容让人惊艳。

C.花瓣成对绽开,如起舞的蝴蝶。

D.散发幽幽的香气,沁人心脾。

11.下列对本文画线句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比喻B.比喻、比拟C.设问D.对比

12.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鼓浪屿游走时,作者因邂逅美丽的蓝蝴蝶花,内心由焦躁不安变得欣然。

B.在蓝色的花海中徘徊,想起杜甫的诗歌,作者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知足和热爱。

C.写蓝色蝴蝶花不俗不媚,在淡然的幽香中静默绽放,是对生活在乡野间依然知足惜福、一身正气之人的赞赏。

D.文章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表达了对蓝蝴蝶花美丽却安于平凡的惋惜之情。

看自行车的女人

梁晓声

①想为那个看自行车的女人写点什么的念头,已萌生在我心里很久了。

②第一次见到她,是在北京一家医院前的人行道上。

一个胖女人企图夺她装钱的书包,书包的带子已从她肩头滑落,搭垂在手臂上。

身材瘦小的她双手将书包紧紧搂在怀里,以带着哭腔的声音叫嚷:

“你不能这样啊,我每天挣点儿钱多不容易呀!

③她40余岁,穿着一套旧迷彩服,戴着一顶旧迷彩单帽。

那身衣服一看就是地摊货。

脚下是一双老式旧布鞋,没穿袜子,脚面晒得很黑。

帽舌下,她的两只眼睛,呈现着莫大而又无助的惊恐。

④我从围观者的议论中听明白了两个女人纠缠的原因:

那胖女人存车时,忘了拿放在车筐里的包,包丢了。

她认为这个看自行车的外地女人应该负责任,并且怀疑是被她藏起来了。

⑤胖女人一用力,终于将看自行车的女人那书包夺了去,她将一只手伸进包里去掏,却只不过掏出了一把零钱。

“当”的一声,一只小搪瓷碗抛在看自行车女人的脚旁,抢夺者骑上自己的自行车,带着装有一把零钱的别人的书包,扬长而去。

⑥看自行车的女人追了几步,回头看看一排自行车,慢慢走回原地,捡起自己的小搪瓷碗,瞧着发愣。

忽然,她把头往身旁的大树上一抵,呜呜哭了……

⑦第二次见到她,是在一家商场的自行车场。

我因没买到合适的东西,带着的一百元钱也就没破开。

取自行车时,我歉意地说:

“忘带存车的零钱了,一百元你能找得开吗?

”我以为她会朝不好的方面猜疑我,因为一个人从商场出来,居然说自己兜里连几角零钱都没有,不大可信的。

她望着我怔了怔,然后一笑,很不好意思地说:

“那就不用给钱了,走吧走吧!

”她当时那笑,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我们许多人,不是已被猜度惯了吗?

偶尔有一次竟不被明明有理由猜度我们的人所猜度,于是我们自己反倒觉得很稀奇了。

每每的,竟至于感激起来。

我当时的心情就是那样。

应该不好意思的是我,她倒那么不好意思。

⑧后来我又去那家商场,付存车费时,我说:

“上次欠你两毛钱,这次一起付给你。

”我之所以如此主动,是我觉得她肯定记得我欠她两毛钱的事,若由她提醒,我会尴尬的。

不料她又像上次那样怔了怔,然后一笑,很不好意思地说:

“不用啊,不用啊!

”硬塞还给了我两毛钱。

我将装东西的纸箱夹在车后座上,忍不住问她:

“来北京多久了?

”“还不到半年。

”“家乡的日子怎么样?

”“不容易啊……再加上我儿子又上了大学……”她将“大学”两个字说出特别强调的意味,一脸自豪。

我推自行车下人行道时,觉得后轮很轻,回头一看,她正替我提着后轮呢。

骑上自行车刚蹬了几下,纸箱掉了,她跑过来,从书包里掏出一截塑料绳……

⑨这年冬天,雪后的一个晚上,单位一位退休摄影师给我打电话,让我替他写一封表扬信。

他要表扬的,就是那个看自行车的女人。

“我到那家商场去,遇到熟人聊了一会儿,竟忘了取自行车,拎兜也忘在车筐里了。

拎兜里的几百元钱倒没什么,关键是我洗的三百多张老照片啊!

干了一辈子摄影,那些老照片可都是我的宝呀!

天黑了我才想起来,急忙赶去,你猜怎么着?

就剩我那辆车了!

商场早关门了,看车的女人在冷风中站着,抱着我的拎兜,守着我那辆旧自行车。

人心不可以没有了感动呀,是不是?

人对人也不可以不知感激呀,是不是?

”他在电话里言辞恳切。

⑩不久前我又去那家商场,见看自行车的已经换成一个男人了,我想问原先那个女人到哪里去了,张了张嘴,却什么也没问。

我祈愿她永远也不会再碰到什么欺负她的人,比如那个抢夺了她书包的胖女人。

⑩阳光底下,人与人应该是平等的。

弱者有时对这平等反倒显得诚惶诚恐似的,不是他们不配,而是因为这起码的平等往往太少,太少……

(有删改)

13.本文写了看自行车女人的四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第一件:

她被胖女人冤枉并被抢走了装钱的书包。

第二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件:

她不要“我”补给她的存车费,还帮“我”抬车、捆纸箱。

第四件:

14.第①段文字在文章的结构中有什么作用?

请从两个角度加以说明。

15.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⑥段的画线句子。

16.从全文看,“我”为什么想为“看自行车的女人”写点什么?

三、课内阅读

《论语》六章

①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②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③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④子曰: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雍也》)

⑤子曰: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⑥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17.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年与时驰

B.不亦乐乎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C.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D.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非志无以成学

18.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人不知而不愠相委而去

B.可以为师矣静以修身

C.回也不改其乐其一犬坐于前

D.择其善者而从之因往晓之

19.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第①章谈了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及做人要有修养,启发人们要热爱学习,加强自律。

B.第②章强调“温故知新”的重要性。

在复习中获得新的知识就可以做老师了。

C.第③章是孔子学生曾参的话。

谈学习的方法,强调要随时反省自己。

D.第⑥章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

20.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四、课外阅读

王华还金

王华六岁,与群儿戏水滨,见一客来濯①足,以②大醉,去,遗所提囊。

取视之,数十金也。

公③度④其醒必复来,恐人持去,以投水中,坐守之。

少顷,其人果号⑤而至,公迎谓⑥曰:

“求尔金耶?

”为指其处。

其人喜,以一铤⑦为谢,却不受。

(注释)①濯:

洗涤。

②以:

因为。

③公:

指王华④度:

估计、思考⑤号:

哭⑥谓:

对……说⑦铤:

同“锭”,用以货币流通。

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以大醉,去,遗所提囊去:

(2)求尔金耶耶:

22.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人喜,以一铤为谢,却不受。

23.请根据故事内容,简要概括王华是一个怎样的人。

(至少两点)

五、句子默写

24.按要求填空。

(1)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

(2)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诫子书》)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

(4)__________________,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其一)》)

(5)马致远在《天净沙·

秋思》中,道尽天下游子之悲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完整默写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综合性学习

25.七

(1)班开展“诚信交友”综合实践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项目。

(1)请仿照示例设计活动形式

示例:

搜集“诚信交友”的格言

(2)展示一条关于“诚信交友”的名言,并注明作者。

(3)下图讲述一个与“诚信”有关的故事,请你用60字把它概括出来。

(4)紧扣活动主题,补充对联。

上联:

恩泽润心似甘露下联:

七、作文

26.请以“是您感动了我”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写一篇文体规范的记叙文,注意人称的使用,写出真情实感。

(2)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少于600字。

(3)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

1.D

【解析】

【分析】

【详解】

D.应和(hè

),分歧(qí

);

故选D。

2.B

A.鳞鳞——粼粼;

C.赅——骇;

D.篷——蓬;

故选B。

3.C

A.“重蹈覆辙”意思是重新走上翻过车的老路。

比喻不吸取教训,再走失败的老路。

使用正确;

B.“以身作则”意思是以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C.“不以为然”意思是不认为是对的。

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使用有误,应改为“不以为意”;

D.“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故选C。

4.A

B.误用否定词,去掉“不”;

C.“认真思考”“深思熟虑”语义重复,可删去其中一个;

D.搭配不当,应该删去“和规模”,或者改为“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扩大了信息流通的规模”;

故选A。

5.D

A.“信不信由你”语气生硬。

B.“不信您可以到街上去问问”对听话者不信任。

C.“求求您相信我吧”哀求式的,不得体。

6.B

此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要根据内容之间的对应关系来判断作答。

第一个空前面,说的是“生机盎然的绿”,即指自然界充满生命力,在四个备选句子中,只有②句“青春的朝气”最符合生机盎然的意思;

接下来是“繁荣茂盛的绿”,“繁荣茂盛”代表的是一种积极、阳光、向上的力量,应该照应第③句“奔腾着的却是一股向上的力量”,答案选②③;

故此题选B。

7.B

B项有误,马致远不是“散文家”,而是散曲家;

8.A

A项有误,闰土是鲁迅的小说《故乡》中的人物;

9.C

这道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

C.“作者精心构思,将自然的理趣蕴含于景物的描写之中,情景理交融”表述有误。

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10.A

11.C

12.D

10.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把握和提取。

A.“雍容华贵”不是蓝蝴蝶花的特点,从②段的“花瓣娇小并不起眼”可以判断出来;

B.是蓝蝴蝶花的特点,从③段的“蓝色的花容宛如蝴蝶仙子一般,让人一眼惊艳”可知;

C.是蓝蝴蝶花的特点,从③段的“它们的四片花瓣成对绽开,恰如一群翩翩起舞的蓝蝴蝶”可知;

D.是蓝蝴蝶花的特点,从③段的“微风拂来,它们的翅膀随风颤动,飘来幽幽的香气,沁人心脾”可知;

点睛: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准确把握能力。

作答时要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1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

要求考生自己审读文句,独立体会出句子所运用的修辞。

A.正确,从“宛如蝴蝶仙子一般”可知,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B.正确,“宛若一群蝴蝶仙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着一身微蓝的薄衫”运用了比拟的修辞;

C.有误,从“不正是源于他对生活的知足与热爱吗”可知,这句话运用了反问的修辞,不是设问;

D.正确,从“没有”“也没有”“不似”“更不像”可知,这句话运用了对比的修辞;

12.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项中“表达了对蓝蝴蝶花美丽却安于平凡的惋惜之情”这一表述有误,本文表达的是对美丽的蓝蝴蝶花不俗不媚、一身正气的美好品质的赞赏,并没有“惋惜”的意思。

13.第二件事:

她知道“我”没零钱时,免收“我”的存车费;

第四件事:

她等候忘了取车的摄影师,并帮他保管拎兜。

14.①点题②开篇设悬,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③为下文写关于看自行车的女人的几件事作铺垫。

15.这里运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的手法,用一系列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她的钱被抢后的无助、伤心和委屈。

16.看自行车的女人的遭遇令“我”同情。

她对“我”的信任、对工作的尽职尽责令“我”感动。

她信任“我”,不收“我”补交的存车费一事,引发人们对信任与猜度的思考,呼吁人与人之间应多一份信任。

看自行车的女人是社会中弱者的代表,为她写点什么是呼吁人们尊重他们,平等对待他们。

(意对即可)

1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

②—⑥写她被胖女人冤枉并被抢走了装钱的书包;

第⑦段写我没带零钱,她让我不用给钱,直接骑车走吧;

第⑧段写她不要“我”补给她的存车费,还帮“我”抬车、捆纸箱;

第⑨段写退休摄影师忘了取自行车和拎兜,她一直抱着拎兜,守着自行车。

14.本题考查文段在结构上的作用。

文章第①段开篇点题,点明文章的写作对象就是看自行车的女人;

还起到了领起下文的作用;

“想为看自行车的女人写点什么,……在我心里已经很久了。

”设置悬念,引发读者往下读的兴趣。

15.本题考查语句赏析。

“追了几步”“回头看看”“慢慢走回”“捡起”“呜呜哭了”等都是动作描写,“瞧着发愣”是神态描写。

通过这些描写,具体细致地写出了看自行车的女人,在被胖女人欺负后的无助、委屈,引发作者和读者的同情。

16.本题考查对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与分析。

看自行车的女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被人欺负后的无助,让我同情;

她毫不怀疑我没带零钱,而让我不用给钱骑车走,让我感慨:

人和人之间有了太多的猜疑,但她是无条件相信我的;

她不要我欠的两毛钱,因为她已经不记得了,虽然她挣钱很不容易;

她帮我抬自行车,给我塑料绳捆纸箱,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的行为让我感动;

她提到儿子考上大学时的骄傲,让我知道这是一个爱孩子的好妈妈;

一直守着摄影师忘记的自行车和拎兜,让我又一次见证了这个女人的认真、善良、负责。

这样一个好人,应该和城里人平起平坐才对,应该赢得城里人的尊重,不应该被人欺负。

作者在最后一段表明,写她,一方面赞扬这个女人身上的优秀品质,一些品质已经被一些所谓高贵的人丢弃了;

此外,呼吁我们平等对待弱者,现有社会的这种平等对待还太少太少。

17.C

18.D

19.B

20.

(1)别人不理解自己,自己却不怨恨人家,不也是很有道德修养的人吗?

(2)几个人一同走路,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在其中。

(意对即可。

17.这道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

A.按时/时光;

B.高兴、快乐/以……为乐;

C.诚信;

D.有志/立志;

18.这道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

A.表示转折/表示顺承;

B.凭借/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

C.代词,他/其中;

D.代词,他;

19.这道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B.“在复习中获得新的知识就可以做老师了”表述有误。

应该是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有新的体会,才可以凭借这一点为师。

20.这道题考查的是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

第一句重难点词语有:

知,了解。

愠,生气、恼怒。

君子,指有才德的人。

第二句重难点词语有:

三,表示虚数。

必,必定、一定。

【点睛】

译文:

孔子说:

“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曾子说: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

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21.

(1)离开

(2)语气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