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操作系统复习练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74453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4.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操作系统复习练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完整版操作系统复习练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完整版操作系统复习练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完整版操作系统复习练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完整版操作系统复习练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完整版操作系统复习练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完整版操作系统复习练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完整版操作系统复习练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完整版操作系统复习练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完整版操作系统复习练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完整版操作系统复习练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完整版操作系统复习练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完整版操作系统复习练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完整版操作系统复习练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完整版操作系统复习练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完整版操作系统复习练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完整版操作系统复习练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完整版操作系统复习练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完整版操作系统复习练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完整版操作系统复习练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操作系统复习练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完整版操作系统复习练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操作系统复习练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完整版操作系统复习练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A.分时系统B.单道批处理系统C.多道批处理系统D.实时系统

13.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包括(B)。

A.程序和数据B.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软件C.处理器和内存D.处理器,存储器和外围设备

14.设计批处理多道系统时,首先要考虑的是(B)。

A.灵活性和可适应性B.系统效率和吞吐量C.交互性和响应时间D.实时性和可靠性

15.批处理操作系统提高了计算机的工作效率,但(B)。

A.系统吞吐量小B.在作业执行时用户不能直接干预C.系统资源利用率不高D.不具备并行性

16.批处理系统的主要缺点是(B)。

A.CPU的利用率不高B.失去了交互性C.不具备并行性D.以上都不是

17.允许多个用户以交互使用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是(A)。

18.下面关于操作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

A.批处理作业必须具有作业控制信息B.分时系统不一定都具有人机交互功能C.实时系统与分时系统的响应时间差不多

D.由于采用了分时技术,用户可以独占计算机的资源

19.现代操作系统的两个基本特征是(C)和资源共享。

A.多道程序设计B.中断处理C.程序的并发执行D.实现分时与实时处理

20.引入多道程序的目的是(D)。

A.为了充分利用主存储器B.增强系统的交互能力C.提高实时响应速度D.充分利用CPU

21.在多道程序设计的计算机系统中,CPU(C)。

A.只能被一个程序占用B.可以被多个程序同时占用C.可以被多个程序交替占用D.以上都不对

22.多道程序设计是指(B)。

A.有多个程序同时进入CPU运行B.有多个程序同时进入主存并发运行

C.程序段执行不是顺序的D.同一个程序可以对应多个不同的进程

23.在分时系统中,若时间片一定,则当(B),响应时间越长。

A.内存越多B.用户数越多C.后备队列越多D.用户数越少

24.(C)不是分时系统的基本特征。

A.同时性B.独立性C.实时性D.交互性

25.下列(D)不是分时操作系统的特点。

A交互性B多路性C独占性D自治性

26.实时操作系统追求的目标是(C)。

A.高吞吐率B.充分利用内存C.快速响应D.减少系统开销

27.导弹控制系统需要响应时间快、可靠性极高的系统,应选择安装(C)。

A.批处理操作系统B.分时操作系统C.实时操作系统D.网络操作系统

28.分布式操作系统与网络操作系统本质上的不同在于(D)。

A.实现各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B.共享网络中的资源

C.满足较大规模的应用D.系统中若干台计算机相互协作完成同一任务

29.Linux操作系统是著名的(B)。

A.多道批处理系统B.分时系统C.实时系统D.分布式系统

30.linux易于移植的主要原因是(D)。

A.linux是由机器指令书写的B.linux大部分由汇编少部分用C语言编写C.linux是用汇编语言编写的D.linux小部分由汇编大部分用C语言编写

31.操作系统核心部分的主要特点是(B)。

A.一个程序模块B.常驻内存C.有头有尾的程序D.串行执行

32.操作系统有多种类型:

允许多个用户以交互方式使用计算机的操作系统,称为(B);

允许多用户将若干个作业提交给计算机系统集中处理的操作系统,称为(A);

在(C)控制下,计算机系统能及时处理由过程控制反馈的数据,并作出响应;

在IBM-PC机上的操作系统称为(D)。

A.批处理操作系统

B.分时操作系统

C.实时操作系统

D.微机操作系统

E.多处理机操作系统

F.分布式操作系统

第二部分:

进程管理

1.进程和程序的一个本质区别是(A)。

A.前者为动态的,后者为静态的B.前者存储在内存,后者存储在外存C.前者在一个文件中,后者在多个文件中D.前者分时使用CPU,后者独占CPU

2.进程与程序之间有密切联系,但又是不同的概念.二者的一个本质区别是(A)。

A.程序是静态概念,进程是动态概念B.程序是动态概念,进程是静态概念

C.程序保存在文件中,进程存放在内存中D.程序顺序执行,进程并发执行

3.操作系统中引入"

进程"

概念的主要目的是(B)。

A.改善用户编程环境B.描述程序动态执行过程的性质

C.使程序与计算过程一一对应D.提高程序的运行速度

4.进程的动态,并发等特征是利用(A)表现出来的。

A.进程控制块B.数据C.程序D.程序和数据

5.进程在系统中是否存在的惟一标志是(D)。

A.数据集合B.目标程序C.源程序D.进程控制块

6.进程控制块是描述进程状态和特性的数据结构,一个进程(D)。

A.可以有多个进程控制块B.可以和其他进程共用一个进程控制块C.可以没有进程控制块D.只能有惟一的进程控制块

7.处理器执行的指令被分成两类,其中有一类称为特权指令,它只允许(C)使用。

A.操作员B.联机用户C.操作系统D.目标程序

8.当处理器处于管态时,处理器可以执行的指令应该是(C)。

A.非特权指令B.仅限于特权指令C.一切指令D.访管指令

9.当操作系统退出执行让用户执行时,系统会(C)。

A.继续保持管态B.继续保持目态C.从管态变为目态D.从目态变为管态

10.当用户程序执行访管指令时,中断装置将使中央处理器(B)工作。

A.维持在目态B.从目态转换到管态C.维持在管态D.从管态转换到目态

11.进程在运行过程中等待的事件已发生,例如,打印结束,此时该进程的状态将(D)。

A.从就绪变为运行B.从运行变为就绪C.从运行变为阻塞D.从阻塞变为就绪

12.进程所请求的一次打印输出结束后,将使进程状态从(D)。

A.运行态变为就绪态B.运行态变为等待态C.就绪态变为运行态D.等待态变为就绪态

13.若当前进程因时间片用完而让出处理机时,该进程应转变为(A)状态。

A.就绪B.等待C.运行D.完成

14.某个正在运行的进程,当所分配的时间片用完后,将其挂在(C)。

A等待队列B运行队列C就绪队列D任意队列

15.某进程在运行过程中需要等待从磁盘上读入数据,此时该进程的状态将(C)。

A.从就绪变为运行B.从运行变为就绪C.从运行变为阻塞D.从阻塞变为就绪

16.共享变量是指(D)访问的变量。

A.只能被系统进程B.只能被多个进程互斥C.只能被用户进程D.可被多个进程

17.临界区是指并发进程中访问共享变量的(D)段。

A.管理信息B.信息存储C.数据D.程序

18.把在一段时间内,只允许一个进程访问的资源,称为临界资源,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是(D)。

A对临界资源是不能实现资源共享的B只要能使程序并发执行,这些并发执行的程序便可对临界资源实现共享

C为临界资源配上相应的设备控制块后便能被共享D对临界资源应采取互斥访问方式来实现共享

19.若系统中有五台绘图仪,有多个进程均需要使用两台,规定每个进程一次仅允许申请一台,则至多允许(D)个进程参于竞争,而不会发生死锁。

A.5B.2C.3D.4

20.产生系统死锁的原因可能是由于(C)。

A.进程释放资源B.一个进程进入死循环

C.多个进程竞争,资源出现了循环等待D.多个进程竞争共享型设备

21.在多进程的并发系统中,肯定不会因竞争(D)而产生死锁。

A.打印机B.磁带机C.磁盘D.CPU

22.通常不采用(D)方法来解除死锁。

A.终止一个死锁进程B.终止所有死锁进程C.从死锁进程处抢夺资源D.从非死锁进程处抢夺资源

23.死锁预防是保证系统不进入死锁状态的静态策略,其解决方法是破坏产生死锁的四个必要条件之一.下列方法中破坏了"

循环等待"

条件的是(D)。

A.银行家算法B.一次性分配策略C.剥夺资源法D.资源有序分配法

24.避免死锁的一个著名的算法是(B)。

A.先入先出法B.银行家算法C.优先级算法D.资源按序分配法

25.linux系统中,非实时进程调度采用的技术是(D)。

A.时间片轮转B.先来先服务C.静态优先数D.动态优先数

26.一种既有利于短小作业又兼顾到长作业的作业调度算法是(C)。

A.先来先服务B.轮转C.最高响应比优先D.均衡调度

27.运行时间最短的作业被优先调度,这种调度算法是(C)。

A.优先级调度B.响应比高者优先C.短作业优先D.先来先服务

28.作业调度是从输入井中处于(B)状态的作业中选取作业调入主存运行。

A.运行B.收容C.输入D.就绪

29.一作业进入内存后,则所属该作业的进程初始时处于(C)状态。

A.运行B.等待C.就绪D.收容

30.CPU的调度分为高级、中级和低级三种,其中低级调度是指(C)调度。

A.作业B交换C进程D线程

31.在单处理器的多进程系统中,进程什么时候占用处理器和能占用多长时间,取决于(C)A.进程相应的程序段的长度B.进程总共需要运行时间多少

C.进程调度策略和进程自身D.进程完成什么功能

32.若系统中有五个并发进程涉及某个相同的变量A,则变量A的相关临界区是由(D)临界区构成。

A.2个B.3个C.4个D.5个

33.CPU状态分为系统态和用户态,从用户态转换到系统态的唯一途径是(C)。

A.运行进程修改程序状态字B.中断屏蔽C.系统调用D.进程调度程序

34.如果进程PA对信号量S执行P操作,则信号量S的值应(B)。

A.加1B.减1C.等于0D.小于0

35.对于记录型信号量,在执行一次P操作时,信号量的值应当(C);

在执行V操作时,信号量的值应当(B)。

A.不变B.加1C.减1D.加指定数值E.减指定数值

36.在9个生产者,6个消费者共享容量为8的缓冲区的生产者-消费者问题中,互斥使用缓冲区的信号量

S的初始值为(

B)。

A.8

B.1

C.9

D.6

37.下述(B)不属于多道程序运行的特征。

A.多道B.运行速度快C.宏观上并行D.实际上多道程序是串插运行的

38.操作系统中可以并行工作的基本单位是(C)。

A.作业B.程序C.进程D.过程

39.竞争计算机系统资源的基本单位是(A)。

A.进程B.作业C.程序D.过程

40.在分时系统中,时间片一定,(B),响应时间越长。

A.内存越多B.用户数越多C.后备队列D.用户数越少

41.原语是一种特殊的系统调用命令,它的特点是(A)。

A.执行时不可中断B.自己调用自己C.可被外层调用D.功能强

42.原语是(B)。

A.一条机器指令B.若干条机器指令组成C.一条特定指令D.中途能打断的指令

43.为了对紧急进程或重要进程进行调度,调度算法应采用(B)。

A.先进先出调度算法B.优先数法C.最短作业优先调度D.定时轮转法

44.时间片轮转法进行进程调度是为了(A)。

A.多个终端都能得到系统的及时响应B.先来先服务

C.优先级较高的进程得到及时响应D.需要cpu最短的进程先做

45.一个作业从提交给系统到该作业完成的时间间隔称为(A)。

A周转时间B响应时间C等待时间D运行时间

46.一作业8:

00到达系统,估计运行时间为1小时,若10:

00开始执行该作业,其响应比是(C)

A.2B.1C.3D.0.5

47.linux系统中,用于创建新进程的系统调用命令是(A)。

A.forkB.pipeC.exitD.read

48.当系统响应用户要求,将输入的作业存入到直接存取的外部存贮器上,并等待调度执行时,则该作业处于(B)。

A.提交状态B.后备状态C.执行状态D.完成状态

49.在一般操作系统中必不可少的调度是(D)。

A.高级调度B.中级调度C.作业调度D.进程调度

50.如果为每一个作业只建立一个进程,则为了照顾短作业用户,应采用(B);

为照顾紧急作业用户,应采用(E),为能实现人机交互作用应采用(C),而能使短作业,长作业及交互作业用户都比较满意时,应采用(D)。

A.FCFS调度算法B.短作业优先调度算法C.时间片轮转法D.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E.基于优先权的剥夺调度算法F.响应比优先算法。

 

第三部分:

内存管理

1.虚拟存储器的最大容量是由(A)决定的。

A.计算机系统的地址结构和外存空间B.页表长度C.内存空间D.逻辑空间

2.虚拟存储技术是(B)。

A.补充内存物理空间的技术B.补充相对地址空间的技术

C.扩充外存空间的技术D.扩充输入输出缓冲区的技术

3.实现虚拟存储器最关键的技术是(C)。

A内存分配B置换算法C请求调页(段)D对换空间管理

4.存储管理的目的是(C)。

A.方便用户B.提高内存利用率C.方便用户和提高内存利用率D.增加内存实际容量

5.在请求页式存储管理中,若所需页面不在内存中,则会引起(D)。

A.输入输出中断B.时钟中断C.越界中断D.缺页中断

6.(D)实现了段式、页式两种存储方式的优势互补。

A.请求分页管理B.可变式分区管理C.段式管理D.段页式管理

7.段页式存储管理结合了页式和段式管理的基本思想,即(B)。

A、用分段方法来分配和管理物理存储空间,用分页方法来管理用户地址空间。

B、用分段方法来分配和管理用户地址空间,用分页方法来管理物理存储空间。

C、用分段方法来分配和管理主存空间,用分页方法来管理辅存空间。

D、用分段方法来分配和管理辅存空间,用分页方法来管理主存空间。

8.碎片现象的存在使得内存空间利用率(A)。

A.降低B.提高C.得以改善D.不影响

9.(C)存储管理支持多道程序设计,算法简单,但存储碎片多。

A.段式B.页式C.固定分区D.段页式

10.分区管理方式中,当内存碎片容量大于某一作业所申请的内存容量时,(C)。

A.可以为这一作业分配内存B.不可以为这一作业分配内存

C.拼接后,可以为这一作业分配内存D.一定能够为这一作业分配内存

11.在动态分区式内存管理中,倾向于优先使用低地址部分空闲区的算法是(C);

能使内存空间中空闲区分布较均匀的算法是(D);

每次分配时把既能满足要求,又是最小的空闲区分配给进程的算法是(A)。

A.最佳适应算法B.最坏适应算法C.首次适应算法D.循环适应算法

12.在循环首次适应算法中,要求空闲分区按(A)顺序链接成空闲分区链;

在最佳适应算法中是按

(C)顺序形成空闲分区链。

A.空闲区首址递增B.空闲区首址递减C.空闲区大小递增D.空闲区大小递减

13.在(A)中,要求空闲分区按空闲区地址递增顺序链接成空闲分区链;

在(C)中是按空闲区大小递增顺序形成空闲分区链;

在(B)中,是按空闲区大小递减的顺序形成空闲分区链。

A.首次适应算法B.最坏适应算法C.最佳适应算法D.循环首次适应算法

14.在回收内存时可能出现下述情况:

(1)释放区与插入点前一分区F1相邻接,此时应(C);

(2)释放区与插入点的后一分区F2相邻接,此时应(D);

(3)释放区不与F1和F2相邻接,此时应(A)。

A.为回收区建立一分区表项,填上分区的大下和始址B.以F1分区的表项作为新表项且不做任何改变

C.以F1分区的表项作为新表项,修改新表项的大小

D.以F2分区的表项作为新表项,同时修改新表项的大小和始址

E.以F2分区的表项作为新表项,同时修改新表项的始址

15.在动态分区分配方案中,某一作业完成后,系统收回其主存空间,并与相邻空闲区合并,为此需修改空闲区表,造成空闲区数减1的情况是(D)。

A.无上邻空闲区,也无下邻空闲区B.有上邻空闲区,但无下邻空闲区C.有下邻空闲区,但无上邻空闲区D.有上邻空闲区,也有下邻空闲区

16.以下支持虚拟存储器的存储管理技术是(C)。

A.动态分区法B.可重定位分区法C.请求分页技术D.对换技术

17.下列(C)存储管理方式能使存储碎片尽可能少,而且使内存利用率较高。

A.固定分区B.可变分区C.分页管理D.段页式管理

18.在请求调页中可采用多种置换算法,其中LRU是(B)置换算法。

A.最佳B.最近最久未用C.最近未用D.最少使用

19.在请求分页系统中,LRU算法是指(B)。

A.最早进入内存的页先淘汰B.近期最长时间以来没被访问的页先淘汰C.近期被访问次数最少的页先淘汰D.以后再也不用的也先淘汰

20.若一个系统内存有64MB,处理器是32位地址,则它的虚拟地址空间为(B)字节。

A.2GBB.4GBC.100KBD.64MB

21.静态重定位是在作业的(B)中进行的,动态重定位是在作业的(D)中进行的。

A.编译过程B.装入过程C.修改过程D.执行过程

22.地址重定位是指(B)。

A.将页面地址转换成物理地址B.将逻辑地址转成物理地址

C.将外存地址转成内存地址D.将设备地址转成页面地址

23.将作业地址空间中的逻辑地址转换为内存中的物理地址的过程称为(A)。

A.重定位B.逻辑变换C.地址交换D.进程创建

24.逻辑地址就是(B)。

A.用户地址B.相对地址C.物理地址D.绝对地址

25.存储分配解决多道作业地址空间的划分问题。

为了实现静态和动态存储分配,需采用地址重定位,静态重定位由(D)实现,动态重定位由(A)实现。

A硬件地址变换机构B执行程序C汇编程序D连接装入程序

E调试程序F编译程序G解释程序

(说明:

汇编程序、解释程序、编译程序的作用是将源程序变为机器语言指令;

调试程序是进行程序调试的一种工具。

执行程序是可被计算机直接执行的机器代码程序。

26.分段管理提供(B)维的地址结构。

A.1B.2C.3D.4

27.在段式存储管理中,一个段是一个(B)的内存区域。

A.定长的连续B.不定长的连续C.定长的不连续D.不定长的不连续

28.外存上存放的数据(D).

A.CPU可直接访问B.CPU不可访问C.是高速缓冲器中的信息D.必须在访问前先装入内存

29.下述存储管理技术中,(D)处理不当会产生抖动。

A.固定分区B.可变分区C.简单分页D.请求分页

30.分页式存储管理中,地址转换工作是由(A)完成的.

A,硬件B,地址转换程序C,用户程序D,装入程序

31.支持程序浮动的地址转换机制是(D)

A.页式地址转换B.段式地址转换C.静态重定位D.动态重定位

32.在可变分区存储管理中,最优适应分配算法要求对空闲区表项按(D)进行排列.

A.地址从大到小B.地址从小到大C.尺寸从大到小D.尺寸从小到大

第四部分:

文件管理

1.如果允许不同用户的文件可以具有相同的文件名,通常采用(D)来保证按名存取的安全。

A、重名翻译机构B、建立索引表C、建立指针D、多级目录结构

2.如果文件系统中有两个文件重名,不应采用(A)。

A.一级目录结构B.树型目录结构C.二级目录结构D.A和C

3.树型目录结构的第一级称为目录树的(B)。

A.分支节点B.根节点C.叶节点D.终节点

4.为了对文件系统中的文件进行安全管理,任何一个用户在进入系统时都必须进行注册,这一级管理是(A)安全管理。

A.系统级B.用户级C.目录级D.文件级

5.使用绝对路径名访问文件是从(C)开始按目录结构访问某个文件。

A.当前目录B.用户主目录C.根目录D.父目录

6.目录文件所存放的信息是(D)。

A.某一文件存放的数据信息B.某一文件的文件目录

C.该目录中所有数据文件目录D.该目录中所有子目录文件和数据文件的目录

7.文件目录的主要作用是(B)。

A、按名存取B提高文件查找速度C、节省空间D、提高外存利用率

8.由字符序列组成,文件内的信息不再划分结构,这是指(A)。

A.流式文件B.记录式文件C.顺序文件D.有序文件

9.数据库文件的逻辑结构形式是(C)。

A.字符流式文件B.档案文件C.记录式文件D.只读文件

10.对记录式文件,操作系统为用户存取文件信息的最小单位是(C).A.字符B.数据项C.记录D.文件

11.对记录式文件,操作系统为用户存取文件信息的最小单位是(C)。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