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拼搏开拓创新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74516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团结拼搏开拓创新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团结拼搏开拓创新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团结拼搏开拓创新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团结拼搏开拓创新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团结拼搏开拓创新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团结拼搏开拓创新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团结拼搏开拓创新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团结拼搏开拓创新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团结拼搏开拓创新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团结拼搏开拓创新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团结拼搏开拓创新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团结拼搏开拓创新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团结拼搏开拓创新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团结拼搏开拓创新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团结拼搏开拓创新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团结拼搏开拓创新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团结拼搏开拓创新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团结拼搏开拓创新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团结拼搏开拓创新文档格式.docx

《团结拼搏开拓创新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团结拼搏开拓创新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团结拼搏开拓创新文档格式.docx

2005年7月,西南大学组建以来,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和全校师生员工,制定新的发展战略,明确新的发展定位,始终把发展作为强校升位的第一要务,与时俱进地加强党的建设,在不到两年时间里,进入了国家“211工程”学校建设行列,成为教育部和重庆市共建高校,学校的发展是快的顺的,变化是明显的,综合实力日渐增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西南大学组建之后,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党的各项工作结出丰硕成果

1.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扎实开展。

根据中央的部署,在全校扎扎实实地开展了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达到了“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标要求,建立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健全理论学习制度。

认真组织好党委中心组学习。

充分利用党校开展预备党员、毕业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基层党务干部培训等。

积极组织参加全国、教育部、重庆市举行的各类理论研讨会,推出一批有影响力的理论成果。

2.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稳步推进。

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采取竞争上岗等方式,顺利完成了300余名中层干部的配备工作。

切实加强了各级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加强了对干部的培训、监督和管理。

建立健全了会议制度和议事规则,制定出台了《党委常委会议议事规则》、《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党政领导工作规则》,规范决策程序和议事制度;

制定实施了《处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施办法》、《干部管理规定》等多项重要的工作制度和管理办法,促进干部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3.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全面加强。

结合学科调整和学院设置,完成了全校46个二级党组织和441个党支部的组建工作,充分发挥二级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监督保证作用。

加强党务工作队伍培训,切实提高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制定并落实党员发展规划,稳步推进党员发展票决制,重视做好在学生及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工作。

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2000余人,发展党员4928人。

截止今年3月31日,全校共有党员11883人。

4.党风廉政建设深入进行。

认真开展党内监督,切实加强行政监督,努力扩大民主监督,进一步明确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分工,严格责任考核与追究。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制定了贯彻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实施办法等系列制度。

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宣传教育,不断筑牢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

高度重视信访举报工作,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

学校纪检部门共受理信访举报114件次,初查初核违纪线索50余件,给予11人纪律处分或组织处理。

切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党风、政风特别是领导干部作风进一步好转。

5.统一战线工作、群团工作得到强化。

学校党委注重发挥党外人士在学校改革和发展中的作用,协助完成各民主党派及侨台联的换届工作,一批党外人士成为地方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担任了各民主党派的领导职务。

做好民族宗教工作。

召开西南大学统战工作会。

高度重视工会教代会工作,切实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坚持依法治校,推行校务公开,促进学校民主政治建设。

加强对共青团、学生会、研究生会工作的领导,积极指导团学组织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开展活动。

发挥社科联、科协作为党联系知识分子的桥梁纽带作用。

成功召开了西南大学第一次教代会工代会、第一次团代会学代会、第一次社科联会员代表大会、第一次科协会员代表大会。

(二)以党的建设促进改革发展,学校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1.积极促进实质性融合。

西南大学组建之初,学校党委明确提出“加强团结、维护稳定、促进融合、推动发展”的总体要求,顺利完成机关部门和直属单位的设置及其干部聘任工作,完成学科调整和学院设置阶段性任务,初步搭建了综合大学的基本框架,整合了学术队伍和学科资源;

制定和完善了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统一的规章制度和办法。

完成西南大学发展战略规划、学科与队伍建设规划、校园建设规划和“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的制订。

2.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学校把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做好各项迎评工作。

建构了以本科教育为基础,研究生教育为重点,留学生教育为拓展,现代远程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继续教育为补充的办学格局,凝炼了“注重人格塑造,突出综合培养,强化实践训练,服务社会民生”的人才培养特色。

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等进行深入改革与实践,教学条件和实验设施得到显著改善;

以学分制、主辅修制等为核心的教学体制已基本形成,教学评价、教学研究、教学监控成效明显。

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始终名列部属高校前茅。

健全多规格、多层次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体系和评估体系,改革研究生招生运行机制与管理体制,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3.有序推进学科交叉融合。

以进入“211工程”学校建设行列为契机,调整学科结构,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不断凝炼学科方向,打造学科精品,已初步形成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心理学、教育学、分析化学、生物技术与生物安全、生态学、园艺学、作物遗传育种、农林经济管理等优势学科或特色领域。

在第十批学位点评审中,新获得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两年内用于学科建设经费5000余万元,初步完成了学校“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的验收工作。

4.努力开展科学研究。

近两年来,学校科研工作在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级项目上实现了重大突破,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年度重大项目等高级别项目上有了突破性进展,共获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和横向项目1300余项,总经费近1.9亿元,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20项、省部级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80余项。

2006年获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奖项排名全国高校第17位。

家蚕基因芯片与表达图谱成果入选“2006年国内十大科技新闻”,该研究团队获准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培育团队。

科研基地和平台建设取得较大进展。

“家蚕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和“人格与认知重点实验室”获准为进入建设期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新建立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6个,新获准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基地5个。

蚕学和柑桔学纳入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框架。

5.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近两年来,学校技术转让与技术服务等项目总经费达到3400余万元;

申请专利120项,其中发明专利96项,实用新型专利24项。

学校主动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多渠道多层次地推进教师教育和农业技术、管理人才的培训工作,积极开展基础教育研究、农业技术推广活动,“顶岗实习”和“石柱模式”得到了教育部和重庆市的充分肯定。

积极建设中国重庆畜牧科技城。

稳步推进校办产业改制,完成对全校企业的清产核资工作,组建了学校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

多渠道谋划和推进大学科技园建设。

6.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学校制定了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教师及专业技术人员职务评聘规定等,基本建立了统一的人事政策体系。

根据国家工资改革政策,实施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制定科学合理的岗位津贴分配办法;

顺利完成教师及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工作和机关、学院和科研机构调整中的人员调整工作。

大力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努力汇聚一批优秀拔尖人才,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增强师资队伍实力。

7.切实拓展对外合作与交流。

积极探索培养双语师资、互派教师、学生交换等国际合作的新途径。

到目前为止,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4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

先后与国外20余所大学开展了联合培养学生项目,成功启动了境外学生赴中国学习的“2+2”、“1+2+1”联合培养模式;

开拓学校学生海外教学实习基地,启动学生海外就业工作;

加强汉语国际推广,合作建立泰国孔敬大学孔子学院;

招收海外学生412人。

8.逐步改善基础设施。

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进入高峰期,科研实验大楼等多项重点工程相继开工或竣工,师生员工工作、学习和居住条件得到改善;

一大批环境改造、校园绿化工程开工,校园绿地率达到69%。

新增价值1.71亿元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建设并改造了图书馆、体育场馆、校园网络、通信等公共基础服务设施。

加强工程审计和物资采购招标工作。

深入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后勤服务意识不断增强,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三)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为学校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1.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生思想政治教育。

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精神,认真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召开了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建立和完善辅导员队伍的选拔、配备、培养、奖励等相关制度和措施。

构建了融思想教育、行为指导、生活服务、文化建设功能于一体的学生生活园区工作体系。

建立了“七位一体”的助学体系。

精心打造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青春缙云”。

建立了以“八个一”工程为载体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平台。

设立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健全研究生日常教育管理体系。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以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重点,在师生中广泛开展了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各种主题活动。

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举行优秀教师评选表彰活动。

加强教职工法制教育,安排了“五五”普法学习。

以凝聚人心、振奋精神为宗旨,精心设计组织开展了纪念办学百年系列活动。

2.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注重从百年办学历史中挖掘和凝炼学校的厚重积淀和文化内涵,围绕大学精神、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等展开深入研讨,确立了“含弘光大,继往开来”的校训,凝炼了“特立西南,学行天下”的大学精神。

举办各类文化讲座、学术讲座,培养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精神;

开展艺术节、民族节、体育节、科技文化月、“高雅艺术进校园”等系列校园文化活动,营造了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3.进一步做好安全稳定工作。

认真落实安全稳定责任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加强校园防火安全和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建立了校地安全稳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

切实做好信访、保密工作。

4.进一步做好离退休工作。

认真落实离退休老同志政治和生活待遇,定期向离退休老同志通报学校改革发展情况,关心老同志的思想和生活,统一并提高了老同志生活补贴标准,建立了离退休工作两级管理办法。

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老同志在关心下一代中的独特作用,组织老同志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切实帮助老同志解决实际困难。

回顾学校改革发展的历程和取得的主要成绩,我们深切体会到:

必须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西南大学组建以来,学校党委充分发挥在团结、稳定、融合、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从而保证了学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全局,把发展作为强校升位的第一要务,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

全面、辩证地认识和处理与发展相联系的重大关系,用发展的办法切实解决前进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必须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员工办学。

只有坚持民主管理、依法治校,不断推进学校的民主政治建设,才能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的办学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同心协力,共谋共促发展。

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稳定是前提,改革是动力,发展是关键。

没有安定团结稳定的局面,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发展。

要倍加珍惜和维护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良好局面,着力推进深度融合,努力建设和谐校园。

必须弘扬艰苦创业、负重自强的精神。

学校地处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每取得一份成绩都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西南大学之所以能够经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并取得显著的成绩,靠的就是这种艰苦创业、负重自强的精神。

必须保持团结奉献、求真务实的品格。

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战斗力。

正是有了广大师生员工精诚团结、顾全大局、求真务实,才使刚组建的西南大学融合得以顺利推进,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回顾过去,我们抓住了历史机遇,为西南大学的改革发展书写了充满生机、充满希望的开局新篇,向创建高水平综合大学的目标跨出了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步。

我们取得的成绩,是教育部、重庆市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全校共产党员和师生员工共同努力、顽强拼搏的结果,是历届领导班子和老同志长期艰苦奋斗、辛勤奉献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学校党委向为学校改革发展做出贡献的全校师生员工和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西南大学发展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展望未来,我们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

一个单位发展的道路是漫长的,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

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应清醒地认识到,今天的西南大学,正处在这样的关头。

如何在新的起点上更理性地认清面临的形势,规划发展蓝图,更好地促进学校的改革发展,这是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是我们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

二、认清形势,总揽全局,努力开创学校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面对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历史重任,面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建设什么样的西南大学和怎样建设西南大学”是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和全体师生员工必须回答的时代课题。

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学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科学谋划学校全局和战略发展。

(一)清醒认识学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开创学校改革发展新局面,我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国家提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同时要求高等教育在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中更好地发挥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的作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部在部属师范大学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这一切为学校深化教师教育改革,服务基础教育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胡锦涛总书记高瞻远瞩地为重庆发展导航定向、提出的“314”总体部署,不仅凝聚了中央希望重庆“加快”和“率先”的更大期待,同时也吹响了西南大学在百年新起点上奋勇前进的号角。

为了把重庆加快建成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迫切需要高校培育出更多创新型人才,产生更多创新成果。

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科技和人才优势,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重庆乃至西部的未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撑,西南大学义不容辞。

学校悠久的办学历史积淀了优良的办学传统,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尤其是这两年来,经过全校共产党员和师生员工的艰苦奋斗,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得到提升;

学校作为国家“211工程”建设学校,作为教育部与重庆市共建高校,有条件争取国家和重庆市的更大支持;

全校师生员工正团结一致、负重自强,为建设高水平综合大学而努力奋斗。

所有这些,都将为学校的快速发展带来强劲的动力,插上腾飞的翅膀。

开创学校改革发展新局面,我们面临的挑战也前所未有。

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对学校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虽然学校发展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但目前与一流重点大学相比存在差距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核心竞争力不足,科研总体实力不强,学科和专业设置优势显示度不高,资源配置、集成、共享体系不健全;

学术大师、领军人物不多,吸引和汇聚高层次人才的机制不完善,师资队伍的结构和水平与学校发展需要不适应;

对外交流与合作向广度和深度拓展不够;

办学资金严重不足;

内部管理的高效率缺乏,个别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薄弱,一些领导干部作风不实,执行能力不强;

校区之间发展不平衡,荣昌校区建设和发展存在不少困难等问题未从根本上解决。

所有这些,都对我们开创学校改革发展新局面、实现学校战略发展规划构成强大压力和严峻挑战。

(二)准确把握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与奋斗目标

学校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迈入了加快发展的新阶段。

在这个关键时刻,西南大学要始终坚持的办学指导思想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教育“三个面向”的要求,秉承“特立西南、学行天下”的大学精神,彰显教师教育和农业教育特色,锁定高水平综合大学的发展目标,以人才培养为中心,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切实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目标是一个预期结果。

发展目标规定了学校发展的价值取向,激励着人们为之不懈奋斗。

西南大学的发展目标是:

到2020年,初步把学校建成为一所以教育科学、生命科学、农业科学、管理科学等为主要特色,一些优势学科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全国一流,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协调发展,学科涵盖面广、整体优势凸显的高水平综合大学,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实现向研究型大学的转变。

实现西南大学发展目标,总体进程分阶段推进,即“三步走”:

“一个深度融合”、“两项显著转变”、“三大根本变化”。

第一步:

2007-2010年,实现“一个深度融合”,即进一步整合各类内设单位,优化资源配置,改革学院设置、学科结构、学术组织、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等,完善综合大学的基本框架,丰富综合大学的科学内涵,促进全方位的深度融合。

第二步:

2011-2015年,实现“两项显著转变”,即学校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效益发展有显著转变,向特色明显和优势突出发展有显著转变。

第三步:

2016-2020年,实现“三大根本变化”即学科水平、人才质量、办学效益根本变化,达到学科水平一流、科技成果丰硕、人才质量上乘的境界。

实现西南大学发展目标,当前必须努力解决好三个问题:

更新观念,统一思想。

观念是前行的先导,思想是行动的基础。

西南大学组建以来,组织上的调整融合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如何促进观念、思想的深度融合成为需要破解的难题。

如何消除思维惯性,尽快建构适应高水平综合大学发展的新的观念体系,是学校面临的首要课题。

我们要进一步拓展和发掘西南大学文化和精神的内涵,把“含弘光大、继往开来”的校训融化为学校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融化为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与要求;

弘扬“特立西南、学行天下”的大学精神,培育西南大学独特的文化气质。

进一步继承与发扬百年办学光荣传统,凝炼了“以人为本,学术立校”的办学理念,确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育人理念、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学术理念、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互融合的教育理念、为地方经济建设作出贡献的服务理念,从而推动高水平综合大学的建设实践。

创新制度,依法管理。

管理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是突破制约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建设高水平综合大学的关键所在。

确保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是实现学校发展战略目标的基本要求。

我们必须深化校内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以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创新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制度体系,形成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规范、高效的执行机制,公正、严密的监督机制,客观、合理的绩效评估机制,公平、引导的激励约束机制。

实施严格的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各学院和部门实施目标管理,进一步加强提高机关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

坚持依法治校,积极推进校务、院务公开,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学术委员会的作用,提高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

增强建设高水平综合大学的活力,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促进融合,构建和谐。

如何整合好现有各种资源,促进学校深度融合是我们无可回避的重要课题。

西南大学人共同的理想追求、不甘平庸的奋斗精神,为促进融合、构建和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们要把融合的基点放在思想观念、校园文化和学科专业等方面。

立足长远发展和美好未来,以维护学校利益、服从学校大局、推进学校发展为己任。

重视荣昌校区、高职学院等的统筹规划和建设发展,聚焦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切准人文关怀,为师生员工营造和谐的家园环境。

同志们,建设高水平综合大学的宏伟蓝图已经展示在我们面前,全校师生员工团结一致、勇往直前的冲锋号已经吹响。

坚持不懈地谋发展,真抓实干地促落实,西南大学就一定能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进步,创造新的辉煌。

(三)扎实抓好今后五年主要工作

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今后五年,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促进深度融合,推进快速发展,实施强校战略,建设和谐校园。

我们要认真研究和探索新时期新阶段学校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和新方法,准确把握和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学校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领导作用,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加强对学校全局工作的领导,更好地把好方向,出好思路,抓好大事,用好干部,带好队伍,把学校改革发展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1.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本科教育是立校之本。

要牢固树立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的思想,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工作的中心地位,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通过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程、教学内容方法更新工程、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工程、教学质量评价完善工程和教学管理体制创新工程”等5大工程18项计划(简称518质量工程),形成特色鲜明的综合化与个性化有机结合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学分制运行为核心的教学管理体系和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机制。

全面加强教学基础建设和教学管理,实现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目标。

抓住国家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的良好机遇,乘势而上,按照培养造就优秀教师和教育家要求,大力推进教师教育改革,精心制订培养方案,认真落实各项政策,切实做好师范生免费教育工作。

渐次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深入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建立健全学校、院所两级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分类确定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研究生培养目标,做好硕博连读工作,积极推行学位论文“双盲”评审,加强导师队伍考核,不断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力争全国优博论文数量、学位论文质量等有较大幅度提高。

加强招生和就业工作,建构和完善招生管理办法,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