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配套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74546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07 大小:3.7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配套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7页
完整版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配套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7页
完整版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配套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7页
完整版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配套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7页
完整版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配套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7页
完整版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配套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7页
完整版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配套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7页
完整版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配套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7页
完整版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配套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7页
完整版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配套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7页
完整版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配套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7页
完整版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配套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7页
完整版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配套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7页
完整版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配套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7页
完整版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配套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7页
完整版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配套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7页
完整版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配套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7页
完整版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配套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7页
完整版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配套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7页
完整版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配套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7页
亲,该文档总共20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配套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完整版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配套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配套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20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完整版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配套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9年10月9日,NASA连续用一枚”半人马座”运载火箭和月球陨坑观测、传感卫星撞击月球南极的凯布斯坑,以探测月球之上的水冰。

NASA的科学家们在行动前分析:

首先一个2.2

吨的火箭以时速5600英里、超过音速7倍的极速一头扎在月球暗无天日之所,4分钟后再来个

相当于首次撞击强度1/3的”二撞”。

然而结果却令他们大为失望,撞月后没有一处报告发现闪

光和尘埃。

材料二:

中国的探月”三步"

中国探月之旅分为”三步”①2004—2007年发射绕月卫星;

②2008—2010年,软着陆与机器人、探测车巡视探测;

③2013—2017年,实现登陆与采样返回。

(1)结合材料和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试分析月球上有哪些满足人类生存的条件。

(2)若干年后,如果人类真的移民到了月球,人类还应成功创造哪些生存条件?

(3)世界各国为什么都积极实施探月计划?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011江苏徐州高一质检,7—8)在十字路口处,我们经常见到如图所示的太阳能交通信号灯,据此完成1—2题。

 

,你认为影响因素主要是(

A海拔高度

C阴晴状况

1有人注意到在一周白天中,同一交通信号灯的亮度会出现变化

B电网供电

D交通流量

2下列哪一城市大量设置这种交通信号灯效果会更好()

A拉萨B重庆

完成3—4题。

()

C大庆

读”太阳及其大气结构示意图

3图中太阳大气①②③的名称分别是

A光球、色球、日冕

B色球、日冕、光球

C光球、日冕、色球

D色球、光球、日冕

4太阳黑子和耀斑()

A都发生在①层

C都发生在②层

5下图是”太阳大气外部结构示意图

D海口

B分别发生在①层和②层

D分别发生在②层和③层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外部

仃5

o3C

■■

21

IR8018001*)00I<

)1019201910IQ4019501960(^1I

(1)读图填出太阳大气外部结构名称

(2)太阳活动c为。

(3)太阳活动的平均周期约为年。

太阳活动扰动地球层,影响地面无线电

短波通信,也会使地球磁场受到扰乱,产生””现象。

(2011山东兖州高一检测,3—4)2011年2月15日上午9时许冲国科学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观测到了一个达到X2.2级别的耀斑正向地球袭来,如果这次耀斑爆发的方向正好面对地球的话,将极大干扰地球磁场和高空电离层,也在地球高纬度地区上演了一场瑰丽的极光之舞。

诸女口”太阳风暴将正面击中’地球”“类将重回黑暗时代”等报道,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据此完

成6—7:

题。

6有关太阳活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的低温区域

B太阳”强风”的出现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C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D太阳黑子与耀斑出现的周期相同

7太阳风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可信的是()

A对部分地区短波通信和短波广播造成短时间影响

B两极及高纬度地区出现极光

C世界许多地区的降水量有异常变化

D地壳活动活跃,火山、地震、泥石流频发

(2011广东东莞高一质检,4----5)读”太阳黑子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曲线图”完成8----9

8图中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的关系是()

A正相关B负相关

C成反比D没有相关性

9此图所反映的问题是()

A太阳活动能影响地球气候

B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能扰动地球的电离层

C太阳活动时,抛出的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D太阳活动时,太阳风使两极地区出现极光,从而影响中、高纬度地区树木的生长

10下图是”北半球海平面6月和12月太阳月总辐射量随纬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6月北半球海平面太阳月总辐射量最高的海域是;

10°

N与60°

N相

比,6月太阳月总辐射量较高的是。

(2)描述12月北半球随纬度的变化特征:

3一年中,赤道附近地区太阳月总辐射量的变化特点是。

11读”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局部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四个城市中,太阳年辐射总量最丰富的是()

A兰州B海口C上海D昆明

⑵兰州的纬度比广州高,但太阳年辐射总量比广州丰富,简要分析原因。

⑶假如你是一位太阳能热水器的推销员,在只考虑自然因素的情况下,你到下列哪组城市推销最合理()

A北京、海口、贵阳B上海、重庆、台北

C昆明、兰州、郑州D杭州、广州、成都

(4)

,请简要分析其形成

蜀犬吠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成都和重庆所在地区太阳能资源的贫乏

原因。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

1甲点位于乙点的()

A东南方

B西南方

C东北方

D西北方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自转线速度甲地小于乙地

B自转角速度甲地小于乙地

C甲、乙两地地方时相差11小时

D以上都不对

读”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完成3----5题。

3当太阳直射点位于B点这一天()

A亚洲大部分地区为冬季

B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大值

C太阳黑子数目最多

D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4当太阳直射点位于C点这一天()

A南极圈出现极昼

B北极圈出现极昼

C南半球中高纬度昼长夜短

D北京、伦敦、莫斯科、圣保罗昼夜平分

5当太阳直射点位于D点这一天()

A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

B地球公转速度最快

C地球自转速度越来越快

D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

僧一行在受唐玄宗之命编制《大衍历》时发现”日南至(冬至),其行最急,急而渐损,至春分及中,而后迟,迨北至(夏至),其行最舒,而渐益之,以至秋分又及中,而后益急”据此完成6-----7题。

6僧一行的发现,实际上是()

A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B在一年中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

C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D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7下列地理现象与僧一行的发现有因果关联的是()

A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

B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C北半球冬半年短于夏半年

D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寒冷

8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外侧弧线上填画箭头表示地球自转的方向。

F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ABC

(3)A、B、C、D四点中,线速度最大的为,角速度相同的是

9若黄赤交角由现状变至23°

31'

,则会引起的现象是()

A北极圈范围增大,南极圈范围减小

B地球上太阳直射的范围增大

C7月份南半球中低纬地区昼长与夜长的比值减小

D北极出现极昼的天数增加

读”地球表面某地区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完成10----11题。

10图示区域位于()

A北半球

B南半球

C高纬度

D低纬度

11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自转线速度不同,原因可能是()

Aa点海拔较高,线速度较大

Ba点海拔较低,线速度较大

Cb点海拔较低,线速度较小

Db点海拔较高,线速度较大

12读”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

⑵图中A、B、C、D四地位于近日点附近的是,位于远日点附近的是

⑶当地球运行到C点时,公转速度较,此时南半球为季。

(4)自地球公转到C点以后几天开始,过D点到A点,在此时段,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有何变化?

原因是什么?

⑸地球公转B—C—D与D—A—B比较,哪一段用时较短?

为什么?

13太阳的周日视运动,就是以地球自转的相反方向,随着天球旋转,以一太阳日为周期的自东向西的”巡天”运动。

由于地球除了自转以外还存在着绕日公转,在公转中地轴相对其轨道

面发生倾斜,黄道面相对于赤道面存在着23°

26'

的黄赤交角。

于是,在某一纬度的地平面来观察太阳周日视运动时,便产生着因时而异的太阳周视运动的季节变化,进而,太阳出没于地

平线的方位也相应地发生这种季节变化。

7;

3()

(1)图甲为某地在二分二至日的太阳周日视运动图,该地的纬度为。

(2)根据图甲推算该地夏至日的日出日落时间。

日出:

;

日落:

(3)该地的某学校操场有一垂直于地面的旗杆。

一年中正午杆影始终指向当地的方向。

当一年中正午杆影最短时,杆影一天中的方向变化规律是。

杆影长短变化规

律是。

(4)将旗杆顶端的影子移动轨迹画在图乙中。

(A为旗杆的地面位置)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二)

1若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Aa为18时

Bb为日落之时

Cc为6时

,正确的是()

D三地都为日出之时

2关于地方时和区时的叙述

A同一条纬线地方时相同

B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西边的时刻总是比东边时刻早

C东八区的区时为8时,东九区的时间应比北京早1小时为7时

D北京时间就是北京所在的东八区中央经线120°

E的地方时

(2011山东兖州高一检测,5----6)读右面日照图(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完成3----4题。

3关于图中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A下一刻D点将进入白昼

BC点在昼半球

CD、E两点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DAB是昏线

4此时,地方时为0:

00的经线是()

A・120eE&

100'

WC20fiW

1160'

E

F图为北半球某地某日太阳高度变化图,读图完成5---6题。

111太阳高度)

北京时间(时)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日该地昼长为16小时

B该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将向北移动

C该地地方时与北京时间相差10小时

D北京时间12时时该地太阳高度达最大值

6该地的时区是()

A东二区B西二区

C东四区D西四区

7右图中斜线部分表示黑夜,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N

(1)此时,晨昏圈与相重合,图中弧NMS是,经度是

⑵此时,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位于P、Q两点中的,其经度是,北京时间

(3)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所属的时区为。

⑷如果此时全球分别处于9月22日和9月23日两天,地方时进入9月23日的经度范围是

,读图完成8---9题。

8

A

C

若A地的经度为20°

W,则B地的经度为()

170°

EB

130°

ED

若此时ACB弧为昼弧,则C地当地的日出时刻为

4:

00B5:

00C6:

00D7:

00

W

130°

10读右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画出昏线,用表示夜半球。

(2)图中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晨/昏)线,它与太阳光线的关系是

⑶B即将进入(昼/夜)半球。

⑷图中各点中,时刻为正午12:

00的点是,比B晚2小时的点是。

(5)按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把图中各点排列为。

11江苏省某学校地理学习研究小组进行了一个竖直运动的物体有无偏向的地理实验。

该小组

从35米高处竖直地面落下一个铅球(如下图所示)。

他们发现,物体并不是竖直下落到O点,而是

大约偏移O点11.5毫米。

根据你学过的地理知识和原理,完成下列问题。

MO

T

i

(1)偏移方向:

在实验中,物体落下的位置应发生向(东、西)偏离O点。

若在澳大利亚进行

该实验,应发生向(东、西)偏。

⑵偏移距离的大小:

若在北京进行此实验,偏移的距离应比在江苏省(大、小);

为寻求

偏移距离的最大值,你将会把实验放在什么地区进行?

⑶偏移的规律根据⑴和⑵的结论,你发现物体竖直运动发生的偏移方向和大小规律是。

(4)偏移的原因:

我们认识了物体水平运动发生偏向的原因。

试根据”地球运动”相关知识和原理,

分析物体竖直运动偏移的原因。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三)

1冬至日,下列城市中昼最长的是()

A广州B上海

天津

读右图(下部阴影为树的影子

D

),完成2—3题。

哈尔滨

图中所示地区,此时的太阳高度约为()

B30°

C60°

D90°

3图中所示地区,肯定位于()

A赤道地区

B低纬度地区

C南北回归线及其之间的地区

D热带气候地区

2010年12月12日晚8时,为期16天的亚洲残疾人运动会在广州开幕。

据此完成4----5题。

4本届亚洲残疾人运动会开幕时,全球的昼夜(图中阴影代表黑夜)分布状况大致为()

()•'

5运动会期间()

A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区的牧民忙于剪羊毛

B在黄河站(78°

55'

N)可欣赏到极光

C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D非洲大陆成群的野生动物大规模向北迁徙

6右图是一幅”以极地为中心的光照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⑴此图表示的是月日的光照情况。

小时。

此时A点是时,A、B、C二点中白昼最长的是,昼长是

(3)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4)图中ED表示线,DC表示线。

(5)此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是

(6)A点的地理坐标是,B点的日出时间是。

(7)C点的昼长是小时,D点的夜长是小时。

F图为某日150°

E经线上日出时刻随纬度的变化,读图完成7---9题。

日岀时刻{地方时}

7太阳直射点位于()

A.OaB.20aXC.II23526N

8甲地昼长时间为()

A8小时B10小时C14小时D16小时

9若甲、乙两地同时迎来日出,但乙地夜长时间比甲地略短,则乙地位于甲地的()

A东北方向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D西南方向

10

读下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列问题。

lj

=1■

I

n

\

-J

梯台体列窗楼门阳墻图unrj」

(1)在图中适当位置画出地球自转方向。

⑵该图所示日期为,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⑶图中A点的昼长为小时,北京时间是。

⑷图中A、B、C三点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11(2011山东聊城高一上学期期末,26)下图是某房地产公司在聊城市(约36°

N开发的一梯两

户式多层商品房平面示意图和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幢商品房阳台朝向为(南或北)方,这样设计的目的是。

(2)若在该楼的南面再建一幢新楼,并要求新楼全年不能遮挡北楼底层的阳光,那么设计时需要考

虑哪些因素?

⑶当地球公转到A位置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此时北半球的节气为。

(4)当地球从A公转到C位置时,正午屋内的光照面积的变化情况是。

从C公转到D时,

聊城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读下图,完成1---4题。

1该图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2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属于的圈层是()

A生物圈B水圈C岩石圈D地壳

3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要素是()

A瀑布B岩石

C树木花草D大气

4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联系

B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

C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

D图中各圈层的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

A.岩石圈、地幔、地壳

B岩石圈、上地幔顶部、地壳

C岩石圈、地幔、地核

6读”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

D地球内部圈层、地幔、软流层

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为(

大气圈

B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完成下列问题。

7读”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

(1)图中字母A、B分别是界面、界面。

横波在通过A界面时,波速,通过

B界面时,波速;

说明B界面以下的D层物质接近于状态。

(2)图中数码和字母代表的圈层名称:

①+②+③是;

④是;

是;

D是。

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遭遇了强烈地震(震级9.0级)及最强烈海啸。

震中位于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以东130千米海域,震源深度24千米。

地震引发最高达10米的大海啸,瞬间扑向几乎日本全境沿海地区。

截至11日晚,地震和海啸遇难者至少千人,失踪者不可计数。

8—10:

完成下列问题。

8此次地震发生后,地震波横波(S波)和纵波(P波)的传播速度在向上经过莫霍界面时发生的显著变化是()

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

S波完全消失,P波的波速突然下降

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下降

P波完全消失,s波的波速突然下降

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地核

B上地幔

下地幔

D地壳

地震发生时,仙台居民的感觉是()

左右摇光

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上下颠簸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11

(2011江苏盐城高一期末,41)读”地球圈层部分构造图

(1)图中所示的地球外部圈层有、、,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

环境。

(2)①②两层构成地壳,-部分地壳比较厚,-部分地壳比较薄。

(3)④是界面,大约在地下平均千米处(指大陆部分)。

(4)③是,其物质状态是态;

①②③密度由小到大为

12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其名称分别是:

(1)图中甲、乙是地球内部的两个不连续面

,乙

⑵当A地发生地震时,B、C、D、E、F五个观测点都测到了A发出的地震波,对B、E两点所测得

的纵波波速进行比较,平均波速较快的是

观测点,造成两地波速差异的原因

(3)请在图中用斜线画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

2009年6月25日,南京的最高气温达到了36.1C,创下了当年的最高纪录气温达到了38C。

不过这样的高温很快就要到头了。

第二天开始梅雨登场下图,完成1---3题。

,市区有的观测站

,高温暂退。

结合

1南京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火炉”之一,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A受沿岸暖流影响

B人口过多

C纬度低,太阳辐射强

D城市热岛效应明显

2下列作用与”明天开始高温暂退”有关的是()

①梅雨天气削弱太阳辐射②冷空气到达③海洋气流带来冷空气④城市对流增强降温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图中四点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AMBNCODP

4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大气对地面起保温作用,主要是由于()

AB-iC1

Bi

B2

5

6

7

C2

F图是M、N两地冷热不均引起的高空等压面状况

元成5—6题。

关于图中各点气温、气压的叙述a处气压高于b处

M处的气温比N处高

关于图中各点气流运动的叙述高空气流由d处流向c处

M处盛行上升气流

高空a处气流向中心辐合

N处有气旋活动

读”气温日变化曲线图”元成

C、一十一^

b

MN

!

Ba处气压咼于cDd处的气温高于

正确的是()

F列可题。

c处

(1)A、B两条曲线中,表示阴天时的气温曲线是。

(2)白天阴天,气温比晴天时较,这是由于。

(3)

,形成了一个相互渗

夜晚阴天,气温比晴天时较,这是由于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各类循环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读图完成8----10题。

8若右图表示大气热力环流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v:

气压a地低于b地

气温a地低于b地若该环流发生在城市地区,则a是市区,b是郊区若该环流发生在沿海地区,则a是陆地,b是海洋若此图为冬季海陆间热力环流图,则()

a为海洋B

③为陆风D

b为陆地

③为海风

若该图表示热力环流,则a、b、c、d对应的等压面分布(示意)不正确的是()

a

aBbCc

读图(图中所示等压面为近地面等压面),完成下列问题。

(1)判断风向:

风从

(2)从季节上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