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江苏省南通徐州扬州泰州淮安宿迁六市高三第二次调研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74575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42.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江苏省南通徐州扬州泰州淮安宿迁六市高三第二次调研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届江苏省南通徐州扬州泰州淮安宿迁六市高三第二次调研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届江苏省南通徐州扬州泰州淮安宿迁六市高三第二次调研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届江苏省南通徐州扬州泰州淮安宿迁六市高三第二次调研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届江苏省南通徐州扬州泰州淮安宿迁六市高三第二次调研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届江苏省南通徐州扬州泰州淮安宿迁六市高三第二次调研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届江苏省南通徐州扬州泰州淮安宿迁六市高三第二次调研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届江苏省南通徐州扬州泰州淮安宿迁六市高三第二次调研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届江苏省南通徐州扬州泰州淮安宿迁六市高三第二次调研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届江苏省南通徐州扬州泰州淮安宿迁六市高三第二次调研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届江苏省南通徐州扬州泰州淮安宿迁六市高三第二次调研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届江苏省南通徐州扬州泰州淮安宿迁六市高三第二次调研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届江苏省南通徐州扬州泰州淮安宿迁六市高三第二次调研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届江苏省南通徐州扬州泰州淮安宿迁六市高三第二次调研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届江苏省南通徐州扬州泰州淮安宿迁六市高三第二次调研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届江苏省南通徐州扬州泰州淮安宿迁六市高三第二次调研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届江苏省南通徐州扬州泰州淮安宿迁六市高三第二次调研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届江苏省南通徐州扬州泰州淮安宿迁六市高三第二次调研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届江苏省南通徐州扬州泰州淮安宿迁六市高三第二次调研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届江苏省南通徐州扬州泰州淮安宿迁六市高三第二次调研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江苏省南通徐州扬州泰州淮安宿迁六市高三第二次调研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届江苏省南通徐州扬州泰州淮安宿迁六市高三第二次调研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江苏省南通徐州扬州泰州淮安宿迁六市高三第二次调研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江苏省南通徐州扬州泰州淮安宿迁六市高三第二次调研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结合题干信息综合解答问题的能力。

3.下列关于乳酸菌和酵母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遗传物质都是DNA,都与蛋白质结合组成染色体

B.在无氧条件下,两者的有氧呼吸过程都会受到抑制

C.在有氧条件下,两者都能将葡萄糖分解产生C02并释放能量

D.在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时,两种微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答案】D

【解析】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只有DNA,无染色体,A错误;

乳酸菌只能进行有氧呼吸,B错误;

乳酸菌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只能进行无氧呼吸,有氧条件会抑制乳酸菌的无氧呼吸,且其分解产物为乳酸,C错误;

原、真核生物的遗传密码是通用的,因此在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时,两种微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细胞呼吸等知识,要求学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明确原核细胞只有DNA,无染色体;

明确乳酸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4.下图是基因型为AaBb的某生物体内两个不同时期的分裂模式图,其中染色体上标注的是相应位置上的基因。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①中两个细胞的中央将出现赤道板

B.图①中细胞2的基因型是AaBB

C.图②所示的细胞中有4个染色体组

D.图②所示的细胞中有4个四分体

【解析】图①中两个细胞的中央将出现细胞板,细胞中央没有赤道板结构,赤道板是人们假想的平面,A错误;

据图①可知,细胞1与细胞2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细胞1的基因型是Aabb,说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A、a基因所在的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交叉互换,因此图①中细胞2的基因型是AaBB,B正确;

图②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2个四分体,C、D错误。

5.下列有关细胞分化和细胞衰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分化导致不同功能的细胞中RNA和蛋白质种类发生差异

B.细胞分化使机体细胞功能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生理功能的效率

C.衰老细胞呼吸速率减慢,核体积减小,染色质染色加深

D.细胞分化和细胞衰老贯穿于多细胞生物个体发育的全过程

【解析】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会导致不同功能的细胞中RNA和蛋白质种类发生差异,A正确;

细胞分化可以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于专门化形成各种不同细胞,进而形成具有特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组织和器官,而每一种器官都可以相对独立地完成特定的生理功能,这样就使得机体内可以同时进行多项生理活动,而不相互干扰,这样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B正确;

衰老细胞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体积变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C错误;

细胞衰老和细胞分化是由基因控制的,贯穿于多细胞生物个体发育的全过程,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分化及细胞衰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需要学生掌握同一生物体内不同部位的细胞DNA、基因、转运RNA相同,但信使RNA和蛋白质不完全相同;

还需要学生识记细胞衰老的特征。

6.赫尔希和蔡斯精妙的实验设计思路使得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更具有说服力,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选择了化学组成和结构简单的T2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

B.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区分DNA和蛋白质分子

C.被标记的T2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后,需长时间保温培养

D.对离心后试管中的上清液和沉淀物进行放射性检测

【解析】噬菌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其化学组成和结构简单,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A正确;

采用同位素标记法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可以证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这也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B正确;

被标记的T2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后,不能长时间培养,否则,大肠杆菌裂解后,会释放子代噬菌体,影响实验结果,C错误;

离心后检测到35S标记的一组放射性主要集中在上清液,32P标记的一组放射性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则可推测侵入细菌中的物质是DNA,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的外面,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要求学生识记噬菌体的结构及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明确噬菌体结构简单,其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

掌握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及实验现象,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7.TATA框是多数真核生物基因的一段DNA序列,位于基因转录起始点上游,其碱基序列为TATAATAAT,RNA聚合酶与TATA框牢固结合之后才能开始转录。

A.含TATA框的DNA局部片段的稳定性相对较低,容易解旋

B.TATA框属于基因启动子的一部分,包含DNA复制起点信息

C.TATA框经RNA聚合酶催化转录形成的片段中含有起始密码

D.某基因的TATA框经诱变缺失后,并不影响转录的正常进行

【答案】A

【解析】含TATA框的DNA局部片段的稳定性相对较低,容易解旋,A正确;

TATA框属于基因启动子的一部分,但属于真核生物的非编码区,不包含DNA复制起点信息,B错误;

TATA框位于真核基因的非编码区,经RNA聚合酶催化转录形成的片段中没有起始密码,起始密码位于对应的基因的编码区转录形成的mRNA片段中,C错误;

TATA框是基因的非编码区的基因启动子的一部分,虽然不参与转录,但决定基因转录的开始,为RNA聚合酶的结合处之一,RNA聚合酶与TATA框牢固结合之后才能开始转录,因此某基因的TATA框经诱变缺失后,会影响转录的正常进行,D错误。

8.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和染色体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不同物种的染色体组中可能含有相同的染色体

B.同种生物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时染色体组数最多

C.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结构变异可导致异常配子的产生

D.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形式成倍增加导致个体不育

【解析】不同物种的染色体组中可能含有相同的染色体,如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染色体组内的染色体相同,A正确;

同种生物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时染色体组数最多,是体细胞染色体组数目的两倍,B正确;

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结构变异可导致异常配子的产生,C正确;

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形式成倍增加后,导致细胞内含有偶数个染色体组,不会导致个体不育,D错误。

9.“超级细菌”是对目前临床使用的绝大多数抗生素均具耐药性的病菌,抗生素滥用是产生“超级细菌”的重要原因。

A.“超级细菌”具有细胞壁,能抵御任何一种抗生素的作用

B.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是“超级细菌”产生的根本原因

C.长期滥用抗生素对突变细菌进行了定向选择,加速细菌的进化

D.“超级细菌”的产生属于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典型实例

【解析】“超级细菌”具有细胞壁,能抵御绝大多数抗生素的作用,A错误;

“超级细菌”是原核生物,无染色体,其变异类型也无染色体变异,B错误;

长期滥用抗生素对突变细菌进行了定向选择,改变了其基因频率,加速细菌的进化,C正确;

“超级细菌”的产生属于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典型实例,D错误。

10.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及结果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编号

实验操作及结果

结论

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时,未观察到线粒体

人口腔上皮细胞不含线粒体

一定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90℃水浴加热下,产生气泡的速率大于常温下

加热可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某生物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直接观察,未产生砖红色沉淀

该生物组织不含还原糖

利用PCR技术扩增某目的基因,扩增产物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后加热变蓝

扩增产物含有该目的基因

 

A.①B.②C.③D.④

【解析】口腔上皮细胞用健那绿染料染色后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看见线粒体在细胞内的分布情况(呈蓝绿色),①错误;

过氧化氢热稳定性较差,水浴加热后,可提高其分解的速率,产生气泡速度明显大于常温下,②正确;

斐林试剂在使用时,需要水浴加热,因此某生物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直接观察,未产生砖红色沉淀,不能确定其是否含有还原糖,③错误;

二苯胺试剂与DNA(基因)在加热条件下成蓝色,因此PCR产物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加热后变蓝说明有DNA(基因)产生,但不一定是目的基因,④错误。

故选:

B。

11.下图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元之间常见的一种联系方式,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共有3个神经元构成2个突触

B.神经纤维兴奋是Na+大量外流的结果

C.刺激b处后,a、c处均能检测到电位变化

D.这种联系有利于神经元兴奋的延续或终止

【解析】图中共有3个神经元构成3个突触,A错误;

神经纤维兴奋是Na+大量内流的结果,B错误;

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因此刺激b,兴奋只能从b的右侧向下传递到c,再传递到b,而不能从b的左侧传递到a,只有c处能检测到电位变化,C错误;

据图可知,刺激b时,兴奋可沿着b→c→b的方向顺时针持续传递,同时,又不能传递到a,因此这种联系有利于神经元兴奋的延续或终止,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突触结构、兴奋传导以及膜电位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2.常见的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由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引起的疾病,患者的病重程度与体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浓度呈正相关,临床上可用胆碱酯酶抑制剂进行治疗。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题干描述的重症肌无力属于一种自身免疫病

B.乙酰胆碱受体属于细胞膜上的一种蛋白质

C.患者体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浆中

D.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原理是降低乙酰胆碱浓度

【解析】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重症肌无力是体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破坏了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因此属于自身免疫病,A正确;

乙酰胆碱受体属于细胞膜上的一种蛋白质,B正确;

抗体是在抗原物质刺激下,由B细胞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免疫球蛋白,其主要分布在血浆中,C正确;

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原理是提高乙酰胆碱浓度,D错误。

13.2018年1月美国学术期刊《免疫》报道,记忆T细胞会储存在脂肪组织中。

下图是研究人员进行的有关实验,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记忆T细胞是由T细胞或记忆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

B.接受脂肪组织移植前的实验鼠B应接种相应的病原体

C.实验鼠B不患病是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

D.仅图示实验还不足以证明移植脂肪组织中有记忆T细胞

14.下列有关群落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两种演替经历的阶段不完全相同

B.次生演替的速度一般比初生演替快

C.两种演替一般都朝向与环境相适应的方向进行

D.两种演替总会使群落中物种丰富度增大、结构更复杂

【解析】初生演替的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侵入定居阶段、竞争平衡阶段、相对稳定阶段;

次生演替会经历哪些阶段,决定于外界因素作用的方式和作用的持续时间,与初生演替过程所经历的阶段不完全相同,A正确;

次生演替是在原有植被已被破坏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与初生演替相比,次生演替的速度快,B正确;

两种演替一般都朝向与环境相适应的方向进行,C正确;

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但是也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两种演替也不一定使群落中物种丰富度增大、结构更复杂,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群落的演替,要求学生识记演替的类型、演替的方向和演替的过程,以及人类活动对演替的影响。

15.下图是某个海岛上部分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显示了5个生物种群组成的4条食物链

B.碳在图中生物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循环流动

C.信息传递在图中生物之间可以双向进行

D.图中生物的能量可流向分解者,但分解者的能量不能流向这些生物

【解析】图中的植物多种多样,不同种植物属于不同的种群,其他生物也类似于植物,都有多个种群,因此图中的种群数量远远多于5个,A错误;

碳在图中生物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顺着食物链单向流动,不能循环流动,B错误;

信息传递在图中生物之间可以双向进行,如鼬根据兔留下的气味捕食兔,而兔根据黄鼬留下的气味躲避鼬的捕食,C正确;

当图中的生物以分解者为食物时,能量就从分解者流向图中所示的生物,D错误。

16.2018年1月国际顶尖学术期刊《Cell》杂志报道,我国科学家以一只雌性猕猴胎儿成纤维细胞为核供体成功克隆两只猕猴,成为全球首例体细胞克隆灵长类动物。

A.这项技术证明高度分化的动物体细胞具有全能性

B.研究中需要使用成熟卵母细胞作为移植核的受体

C.培育出的两只雌性猕猴的基因组成几乎完全相同

D.克隆猕猴的成功为大量培育灵长类遗传病模型动物提供了可能

【解析】因为克隆的两只猕猴是以一只雌性猕猴胎儿成纤维细胞为核供体发育而来的,该过程经过了细胞核移植,只能说明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A错误;

卵母细胞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且体积比较大,容易操作;

同时卵细胞的细胞质中存在促进核基因表达的物质,因此研究中需要使用成熟卵母细胞作为移植核的受体,B正确;

克隆的两只猕猴是以一只雌性猕猴胎儿成纤维细胞为核供体,同一个体的细胞的细胞核的基因组是相同的,因此培育出的两只雌性猕猴的基因组成几乎完全相同,C正确;

克隆猕猴的成功为大量培育灵长类遗传病模型动物提供了可能,D正确。

17.下列是“肝脏细胞DNA粗提取”实验的两个关键操作步骤,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步骤1中,加入柠檬酸钠缓冲液的目的是维持pH的稳定

B.步骤1中,冰浴处理的主要原理是低温下DNA水解酶容易变性

C.步骤2中,异戊醇的作用可能是使与DNA结合的蛋白质因变性而沉淀

D.步骤2中,离心后应取上清液,因为DNA在2mol,L-1NaCl溶液中溶解度比较大

【解析】步骤1中,加入柠檬酸钠缓冲液的目的是维持pH的稳定,A正确;

步骤1中,冰浴处理的冰主要原理是目的是降低DNA的溶解度,使DNA析出,B错误;

步骤2中,异戊醇的作用可能是使与DNA结合的蛋白质因变性而沉淀,C正确;

DNA在2mol/L的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最大,因此加固体NaCl使溶液浓度达到2mol/L后再离心过滤取上清液,D正确。

18.在利用细胞融合技术生产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不需要考虑

A.多次注射特定抗原蛋白,对实验小鼠进行免疫

B.淋巴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之间的免疫排斥

C.向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促融剂的种类和处理时间

D.选择特定试剂筛选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解析】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要对免疫小鼠注射特定的抗原,抗原进入机体后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从而产生相应的浆细胞,A需要考虑;

免疫排斥是机体对移植物(异体细胞、组织或器官)通过特异性免疫应答使其破坏的过程,细胞之间不存在免疫排斥,B不需要考虑,向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促融剂的种类和处理时间会影响细胞的融合,C需要考虑;

选择特定试剂筛选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需要考虑,否则会影响单克隆抗体的产量或得到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差,D需要考虑。

【点睛】本题考查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19.下面是研究人员以复合酶制剂为材料进行研究的结果,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温度/℃

20

30

40

45

50

60

不加酶去污力/%

15

18

21

21.5

22

加酶去污力/%

48

37

A.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温度对复合酶制剂去污力的影响

B.实验所用污布上污染物种类、污染程度等均会影响实验结果

C.实验结果表明,加复合酶制剂后的洗涤温度以40—50℃为宜

D.当温度高于60℃时,加人的复合酶制剂会失去催化活性

【解析】据表格内容可知,本题的自变量是不同的温度,因变量是加酶去污力与不加酶去污力的大小,因此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温度对复合酶制剂去污力的影响,A正确;

实验中的无关变量包括污布上污染物种类、污染程度等,这些无关变量均会影响实验结果,B正确;

据表格实验数据可知,40—50℃时,加复合酶制剂的去污力最强,洗涤衣物时应控制温度在该范围最适宜,C正确;

据表格数据只能看出在20—60℃时,加人的复合酶制剂的活性先增加后减少,且40—50℃时复合酶制剂的活性最高,60℃复合酶制剂的活性下降,无法看出60℃以上复合酶制剂的催化活性的高低,D错误。

20.农杆菌中的Ti质粒是植物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运载体,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Ti质粒是能够自主复制的单链DNA

B.Ti质粒中磷酸基团都与两个脱氧核糖相连接

C.重组Ti质粒的受体细胞只能是植物愈伤组织细胞

D.Ti质粒上的基因可全部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上

【解析】Ti质粒是能够自主复制的环形双链DNA分子,A错误;

Ti质粒是双链DNA分子,其分子内部的磷酸基团都与两个脱氧核糖相连接,B正确;

重组Ti质粒的受体细胞可以是植物愈伤组织细胞,也可以是其他的植物细胞,如植物的受精卵细胞,C错误;

农杆菌有Ti质粒,Ti质粒上有一段T-DNA。

目的基因插入Ti质粒上的T-DNA中,导入农杆菌,让农杆菌侵染植物,农杆菌的Ti质粒上的T-DNA片段(内有目的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上,因此只有Ti质粒上的T-DNA片段(内有目的基因)而不是Ti质粒上的全部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上,D错误。

二、多项选择题

21.下图是某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图解,其中①—④表示过程。

A.过程①③④都能合成ATP

B.过程①②③④总是同时进行

C.过程①③都在生物膜上进行

D.过程④产生的[H]还来自于水

【答案】ACD

【解析】据图可知,过程①—④依次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其中①③④都能合成ATP,A正确,过程①②③④不一定同时进行,如晚上仅进行③④(有氧呼吸)而不进行①②(光合作用),B错误;

过程①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类囊体薄膜;

过程③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内膜,C正确;

过程④是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产生的[H]除了来自葡萄糖之外,还来自于水,D正确。

ACD。

【点睛】模式图的这类题目要明确考查的生理过程,如果不明确生理过程,就是一道很难的题目,如果能够明确生理过程就是一道得分的题目,所以这类题目做题的关键就是掌握相关的知识点,本题考查的是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生理过程,这部分知识点要从多个角度如反应的方程式、模式图等方面去理解掌握。

22.真核生物体内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

A.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发生B.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

C.可作为遗传育种的原理D.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答案】CD

【解析】真核生物体内的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A错误;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不一定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B错误;

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C正确;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与染色体变异均可以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D正确。

CD。

23.下列有关植物激素或生长调节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对植物生长均具有促进作用

B.不同种类植物激素作用的靶器官可能相同,作用效果可能相反

C.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

D.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变化对植物激素的合成和分解具有调节作用

【答案】ABD

【解析】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对植物生长均具有促进作用,属于植物生长的促进剂;

脱落酸与乙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抑制作用,属于植物生长抑制剂,A正确;

不同种类植物激素作用的靶器官可能相同,作用效果可能相反,如生长素与脱落酸都可以作用于植物的叶片与果实,但生长素可促进叶片和果实的生长发育,脱落酸则促进叶片与果实的脱落,B正确;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対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其作用不同,C错误;

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包括植物激素的合成和分解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而影响植物的生命活动,D正确。

ABD。

【点睛】本题是对各种植物激素的作用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中的应用的考查,回忆不同植物激素的作用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中的应用,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24.为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科研人员对南通某地富营养化水体实施生态恢复,先后向水体引入以藻类为食的某些贝类,引种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以及放养植食性鱼类等。

经过一段时间,水体基本实现了“水清”、“景美”、“鱼肥”的治理目标。

A.治理前的水体不能实现自我净化说明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强

B.引种芦苇、香蒲既可吸收水中无机盐,又能遮光抑制藻类生长繁殖

C.放养植食性鱼类可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更好地流向人类

D.这一成功案例说明调整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生态恢复的重要手段

【答案】BCD

【解析】治理前的水体不能实现自我净化说明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