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厂工艺调试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74578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啤酒厂工艺调试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啤酒厂工艺调试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啤酒厂工艺调试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啤酒厂工艺调试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啤酒厂工艺调试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啤酒厂工艺调试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啤酒厂工艺调试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啤酒厂工艺调试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啤酒厂工艺调试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啤酒厂工艺调试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啤酒厂工艺调试Word格式.docx

《啤酒厂工艺调试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啤酒厂工艺调试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啤酒厂工艺调试Word格式.docx

测定该混合废水的COD并记录,及时调整进水量,控制好容积负荷。

4、DO:

兼氧环境,DO在0.2~0.5,可用便携式溶解氧仪测试。

废水作跌水流入,从而达到自然充氧的目的。

5、排泥:

池内安装1#和2#污泥泵,1#和2#污泥泵均为每天开启1次(也可监测沉降比决定是否需要排泥),每次15-30min,若污泥量很大,可根据实际情况延长污泥泵的开启时间或缩短开启周期,反之亦然。

6、挂膜:

定期检查池内填料挂膜情况,是否有堵塞等,及时清理。

还需注意当系统停止运行时,要始终保持池内水位没过填料层,以免填料被暴晒老化,更严重的是微生物死亡,填料结块硬化。

7、监测项目:

COD、PH、DO、沉降比。

6、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PH过高或过低——增加或减少碱量

(2)COD过高——降低生产废水进水量

(3)挂膜不好——容积负荷太大,降低生产废水进水量

三、斜管沉淀池

1、进水:

水解调节池出水自流入斜管沉淀池

2、加药工序:

沉淀池前端小格内加PAC、PAM,二者结合,絮凝与助凝并存,投加量由处理水量、水质而定。

加碱调整pH值到6.8~7.2范围内,根据水解调节池出水pH值调整加药量,配药在罐旁边的旧池中进行。

3、排泥:

根据污泥产量及贮泥时间及时排出污泥,一般存泥时间为2-4小时,池内安装3#污泥泵,3#污泥泵每4h开启1次,每次15-30min,若污泥量很大,可根据实际情况延长污泥泵的开启时间或缩短开启周期,反之亦然;

沉淀池污泥排放量可根据污泥沉降比、混合液污泥浓度及沉淀池泥面高度确定。

定时巡视沉淀池的沉淀效果如出水浊度、泥面高度(沉淀池上清液的厚度一般为0.5-0.7米左右)、沉淀的悬浮物状态、水面浮泥或浮渣情况等,检查各管道附件、排泥装置是否正常,各堰出流是否均匀,堰口是否严重堵塞,及时清理出水堰及出水槽内截留杂物及漂浮物。

4、监测项目:

COD、PH、沉降比,浊度。

5、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出水不清——增加絮凝剂的量

(4)斜管堵塞——干池后,可用高压水枪冲洗

(5)污泥上浮——可能斜管堵塞造成污泥堆积,增加排泥时间

(6)微生物在斜管上挂膜——定时清理

四、UASB反应器

1、投加接种污泥:

(1)种泥:

最好直接使用颗粒污泥,当没有现成的污泥时,应用最多的是污水处理厂污泥池的消化污泥。

没有消化污泥和颗粒污泥时,化粪池污泥、新鲜牛粪、猪粪及其它家畜粪便都可利用作菌种,也可用腐败污泥和鱼塘底泥作接种污泥,但启动周期较长。

(2)投加量:

填充量约占反应器有效容积的20%~50%(污泥接种浓度不低于10Kg·

VSS/m3),但填充量不大于反应器有效容积的60%。

(3)投加方法:

投加前用滤网过滤,防止无机污泥、砂以及不可消化的其它物进入厌氧反应器内,将含固80%的接种污泥加水搅拌后,用污泥泵均匀的输入到UASB反应池各布泥点。

2、进水:

(1)集水池出水由1#污水提升泵提升到UASB反应罐;

集水池差不多满时即可开启1#污水提升泵进水,1#污水提升泵开启之前先确保已开启2~9#进水分区控制阀和1#进水总阀,后启动1#污水提升泵,1#污水提升泵正常24h运行,遇无来水或检修等情况必须关闭水泵,关闭步骤为先关闭1#污水提升泵后关1#进水阀即可,2~9#进水分区控制阀不用关;

来水正常后按上述步骤开启水泵即可。

(2)接种污泥启动:

启动分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根据污泥负荷可以算出进水量,公式如下:

式中Ns--污泥负荷,kgCOD(BOD)/(kg污泥.d);

Q--每天进水质量,m3/d;

S--COD(BOD)浓度,mg/L;

V--厌氧(好氧)池有效容积,m3;

X–投加污泥浓度,mg/L。

1)、起始阶段

反应池负荷从0.5-1.0kgCOD/m3d或污泥负荷0.05-0.1kgCOD/kgVSS·

d开始。

进入厌氧池消化降解废水的混合液浓度不大于COD5000mg/L,并按要求控制进水,最低的COD负荷为1000mg/L,进液浓度不符合应进行稀释。

将进水稀释至COD为2000mg/L左右(可用其他废水稀释),若进反应器的流量为2000m3/d(稀释后水量),则需COD为13000mg/L的原水量为310m3/d左右。

进液时不要刻意严格控制所有工艺参数,但应特别注意乙酸浓度,应保持在1000mg/L以下。

进液采用间断冲击形式,即每3~4小时一次,每次5-10min,之后逐步减断间隔时间至1小时,每次进液时间逐步增长20~30min。

起始阶段,进水间隔时间过长时,则应每隔1小时开动泵对污泥搅拌一次,每次3~5min。

2)、启动第二阶段

当反应器容积负荷上升到2-5kgCOD/m3d时,这一阶段洗出污泥量增大,颗粒污泥开始产生。

一般讲,从第一段到第二段要40d时间,此时容积负荷大约为设计负荷的50%。

3)、启动的第三阶段

从容积负荷50%上升到100%,采用逐步增加进料数量和缩短进料间断时间来实现。

衡量能否获进料量和缩短进料时间的化验指标定控制发挥性脂肪酸VFA不大于500mg/L,当VFA超过500-1000mg/L,厌氧反应器呈现酸化状态,超过1000mg/L则表明已经酸化,需立即采取措施停止进料,进行菌种驯化。

一般来讲第二段到第三段也需30-40d时间。

4)、启动的要点

1启动一定要逐步进行,留有充裕的时间,并不能期望很短时间进入加料运行达到厌氧降解的目标。

因为启动实际上是使细菌从休眠状态恢复,即活化的过程。

启动中细菌选择、驯化、增殖过程都在进行,原厌氧污泥中浓度较低的甲烷菌的增长速度相对于产酸菌要慢的多。

因此,这时负荷一般不能高,时间不能短,每次进料要少,间隔时间要长。

2混合进液浓度一定要控制在较低水平,一般COD浓度为1000-5000mg/L,当超过5000mg/L,应进行出水循环和加水稀释至要求。

3若混合液中亚硫酸盐浓度大于200mg/L时,则亦应稀释至100mg/L以下才能进液。

4负荷增加操作方式:

启动初期容积负荷可从0.2-0.5kgCOD/m3·

d开始,当生物降解能力达到80%以上时,再逐步加大。

若最低负荷进料,厌氧过程仍不正常COD不能消化,则进料间断时间应延长24h或2-3d,检查消化降解的主要指标测量VFA浓度,启动阶段VFA应保持在3mmoL/L以下。

5当容积负荷提高到2.0kgCOD/m3d后,每次进料负荷可增大,但最大不超过20%,只有当进料增大,而VFA浓度且维持不变,或仍维持在﹤3mmoL/L水平时,进料量才能不断增大进液间隔才能不断减少。

安装有排泥阀,UASB产生的污泥比较少,实际运行时污泥浓度高了则需排泥。

4、PH:

用精密PH试纸测进水(集水池中取水)和出水(ABR进水口取)的PH值。

厌氧水解酸化工艺,对PH要求范围较松,即产酸菌的PH应控制4-7范围内;

完全厌氧反应则应严格控制PH,即产甲烷反应控制范围6.5-8.0,最佳范围为6.8-7.2。

5、营养物:

厌氧反应池营养物比例为C:

N=(350-500):

5:

1。

N源为尿素,P源为磷酸钠或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钾。

6、监测项目:

COD、PH、VFA、沉降比

7、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水质酸化——产酸菌过多,增加碱量,调整PH值在适度范围内,还要随时监测PH值并记录。

(2)污泥负荷提不上去——污泥不够、颗粒污泥没有形成、污泥产甲烷活性不足、每次进泥量过大间断时间短。

增加种污或提高污泥产量、减少污泥负荷、减少每次进泥量加大进泥间隔、温度变化幅度太大,不利提高效率。

(3)反应器过负荷——反应器中污泥量不足或者污泥产甲烷活性不足,低负荷;

提高污泥量增加种泥量或促进污泥生产;

适当减少污泥洗出减少污泥负荷,增加污泥活性。

(4)污泥生长过于缓慢——营养不足或者污泥负荷太低造成的,增加进液营养与微量元素浓度或者增加反应器负荷。

(5)长期培养不出颗粒污泥或絮状污泥——往反应器内投加活性炭等吸附剂,促进污泥颗粒化。

(6)污泥洗出——调试初期出水带漂泥可能是反应器内细小的絮状污泥流出,不影响反应器的调试,但若中后期仍出水含大量漂泥甚至出现颗粒污泥洗出,则要增加增大污泥负荷,或者采用预酸化(沉淀或化学絮凝)去除蛋白质与脂肪。

(7)污泥产甲烷活性不足——温度不够、产酸菌生长过快、营养或微量元素不足、无机物Ca2+引起沉淀引起。

提高温度、控制产酸菌生长条件(产酸菌需要偏酸一点的pH。

维持一定的pH,防止了在传统厌氧消化过程中局部酸化区域的形成)、增加营养物和微量元素。

四、ABR

1、投泥:

将在UASB培养好的颗粒污泥直接泵入ABR中,减少污泥驯化时间。

UASB反应器出水通过溢流堰、出水管重力流入ABR反应池。

池内安装4#和5#污泥泵,ABR产生的污泥比较少,实际运行时污泥浓度高了则需排泥。

4、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填料长期不挂膜——如果填料没有很好的挂膜但是出水效果达到要求可以不予理会,但若影响出水水质,应通过投加活性炭、粉煤灰等促进挂膜或增加进水的有机负荷等方法。

5、监测项目:

五、SBR

(1)投加量:

根据反应器有效容积及污泥浓度(一般3~4g/L)计算所需接种污泥总量。

SBR池有三格,每格有效池容为:

910m3,接种污泥含水率为97%计,需外拉污泥量为273~360m3,每池接种91~120m3[(910m3×

3g/L)÷

(1-97%)=91m3]。

(2)投加方法:

用泵泵入池中。

先注入三分之二的清水,后加少量生产废水(保证混合后的COD不超过500mg/l),开启曝气系统,闷曝2~4天,闷曝期间加白糖作为营养物,目的是提高COD,提高污泥活性,便于微生物的生长。

闷曝后进水,进水量控制在设计进水的20%~30%,随后逐步增加进水量。

3、PH:

测定该混合废水的PH并记录,用精密PH试纸测试即可,调节控制PH值在6-8范围内。

好氧环境,调节曝气系统,DO控制在2~4范围内。

出口的DO浓度控制在2.0mg/l左右。

好氧反应池营养物比例为B:

N=100:

在调试期间也可以加面粉提高污泥活性,投加面粉前要用热水充分搅拌。

6、排泥:

每天做沉降比,根据沉降比决定是否要排泥。

7、SBR池分池分阶段按时间顺序运行,各池各阶段设备操作:

(1)1#SBR池:

开启10#进水阀同时开启1#进气阀,4h后关闭10#进水阀,再过2h关闭1#进气阀,开始沉淀工序,沉淀2h后开启1#排水阀,待水位到最低水位或满2h后关闭1#排水阀,静置0.5h后重新开始开启10#进水阀进水,如此反复运行;

静置0.5h内开启6#污泥泵,开启5-10min,若污泥量很大,可根据实际情况延长污泥泵的开启时间或缩短开启周期,反之亦然。

(2)2#SBR池:

10#进水阀关闭后开启11#进水阀,同时开启2#进气阀,4h后关闭11#进水阀,再过2h关闭2#进气阀,开始沉淀工序,沉淀2h后开启2#排水阀,待水位到最低水位或满2h后关闭2#排水阀,静置0.5h后重新开始开启11#进水阀进水,如此反复运行;

静置0.5h内开启7#污泥泵,开启5-10min,若污泥量很大,可根据实际情况延长污泥泵的开启时间或缩短开启周期,反之亦然。

(3)3#SBR池:

11#进水阀关闭后开启12#进水阀,同时开启3#进气阀,4h后关闭12#进水阀,再过2h关闭3#进气阀,开始沉淀工序,沉淀2h后开启3#排水阀,待水位到最低水位或满2h后关闭3#排水阀,静置0.5h后重新开始开启12#进水阀进水,如此反复运行;

静置0.5h内开启8#污泥泵,开启5-10min,若污泥量很大,可根据实际情况延长污泥泵的开启时间或缩短开启周期,反之亦然。

注明:

1#~12#曝气分区控制阀调试时已调整好曝气量,运行时勿需启闭,开始曝气或结束时只启闭1~3#进气阀即可。

8、监测项目:

COD、PH、DO、沉降比、镜检

9、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PH过高或过低——随时监测废水的PH值,增加或减少碱量控制PH值

(2)DO过高或过低——曝气池DO过高,可能是因为污泥中毒,或培驯初期污泥浓度和污泥负荷过低;

曝气池DO过低,可能是因为排泥量少曝气池污泥浓度过高,或污泥负荷过高需氧量大。

则根据实际予以调整,如调整进水水质、排泥量、曝气量等可增加曝气时间。

(3)排泥不均匀,有排泥死角——加大局部死角曝气量,使污泥活动起来

(4)曝气不均匀——调整曝气量

(5)污泥不增长或减少的现象——污泥所需养料不足或严重不平衡、污泥絮凝性差随出水流失、过度曝气污泥自身氧化引起。

则要提高沉淀效果,防止污泥流失,如污泥直接在曝气池中静止沉淀,或投加少量絮凝剂;

投入足够的营养量,或提高进水量,或外加营养(补充C、N或P),或高浓度易代谢废水;

合理控制曝气量,应根据污泥量,曝气池溶解氧浓度来调整。

(6)污泥膨胀:

污泥就不易沉降,含水率上升,体积膨胀,澄清液减少——碳水化合物较多,溶解氧不足,缺乏氮、磷等养料,水温高或pH值较低情况下导致大量丝状菌(特别是球衣菌)在污泥内繁殖,使污泥松散、密度降低。

解决的办法可针对引起膨胀的原因采取措施。

如缺氧、水温高等加大曝气量,或降低水温,减轻负荷,或适当降低MLSS值,使需氧量减少等;

如污泥负荷率过高,可适当提高MLSS值,以调整负荷,必要时还要停止进水“闷曝”一段时间;

如缺氮、磷等养料,可投加硝化污泥或氮、磷等成分;

如pH值过低,可投加石灰等调节pH;

若污泥大量流失,可投加5-10mg/L氯化铁,促进凝聚,剌激菌胶团生长,也可投加漂白粉或液氯(按干污泥的0.3%-0.6投加),抑制丝状繁殖,特别能控制结合水污泥膨胀。

(7)污泥老化——排泥不及时、进水长期处于低负荷状态、过度曝气、活性污泥浓度控制过高导致。

则要及时排泥、控制好曝气量,曝气池出口的DO浓度控制在2.0mg/l左右即可、,尽可能的降低活性污泥的浓度,以保证食微比能够保持在合理控制值内(0.15~0.25左右),必要时可以补充外加碳源来保证活性污泥的正常运行繁殖功能,如投加化粪池水、引入生活污水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