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单元练习题总论优选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74753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75 大小:64.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刑法学单元练习题总论优选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刑法学单元练习题总论优选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刑法学单元练习题总论优选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刑法学单元练习题总论优选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刑法学单元练习题总论优选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刑法学单元练习题总论优选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5页
刑法学单元练习题总论优选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5页
刑法学单元练习题总论优选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5页
刑法学单元练习题总论优选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5页
刑法学单元练习题总论优选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5页
刑法学单元练习题总论优选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5页
刑法学单元练习题总论优选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5页
刑法学单元练习题总论优选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5页
刑法学单元练习题总论优选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5页
刑法学单元练习题总论优选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5页
刑法学单元练习题总论优选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5页
刑法学单元练习题总论优选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5页
刑法学单元练习题总论优选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5页
刑法学单元练习题总论优选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5页
刑法学单元练习题总论优选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5页
亲,该文档总共7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刑法学单元练习题总论优选Word下载.docx

《刑法学单元练习题总论优选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刑法学单元练习题总论优选Word下载.docx(7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刑法学单元练习题总论优选Word下载.docx

这种规定()。

A.符合中国国情B.做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C.违背了罪刑法定原则D.体现了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

9、一悬挂我国国旗的客轮停泊在美国某港口时,在船上的一英国乘客甲遭到在岸上的美国公民乙的枪击死亡。

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A.根据属地原则,适用我国刑法    B.根据保护原则,适用我国刑法

C.根据普遍管辖原则,适用我国刑法  D.此案我国刑法无管辖权

10、有权进行司法解释的是()。

A.各级人民法院          B.各级人民检察院

C.各级司法行政机关        D.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

11、《刑法》关于溯及力问题采取的是()。

A.从旧原则B.从新原则

C.从旧兼从轻原则D.从新兼从轻原则

12、下列哪一种情况不属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

A.行为地在我国,而结果地不在我国

B.行为地在我国领域之外,结果地也在我国领域之外,但被害人是中国公民

C.行为地不在我国,而结果地在我国

D.行为地和结果地都在我国

13、按《刑法》有关溯及力的规定,下列哪种情况《刑法》有溯及力。

A.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而《刑法》认为是犯罪

B.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而刑法不认为是犯罪

C.当时的法律和刑法都认为是犯罪,并且当时的法律处刑比刑法轻

D.当时的法律和刑法都认为是犯罪,但刑法处刑比当时的法律重

14、甲系A国公民,某年夏天甲在我国旅游后,乘坐中国民航的国际航班回A国,在B国上空飞行途中甲因为琐事与领座乙(我国公民)发生争吵,甲将乙打成重伤,对甲应按()。

A.A国刑法处理B.我国刑法处理

C.飞机最初降落国刑法处理D.B国刑法处理

15、我国刑法关于空间效力的规定,采取()。

A.属地原则B.属人原则C.保护原则

D.以属地原则为主,兼采属人、保护和普遍原则

16、我国刑法规定,对于累犯,应当从重处罚。

这一规定充分体现了()。

A.主客观相一致的刑法原则    B.罪刑法定原则

C.罪刑相适应原则        D.适用刑法平等原则

17、广义的刑法是指(   )。

A.《刑法修正案》         B.刑法和刑事诉讼法

C.《刑法》和单行刑事法律、决定、规定

D.《刑法》和单行刑事法律、决定、规定以及非刑事法律中的刑法规范。

18、按解释的效力大小来分,可以把刑法的解释分为(  )

A.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学理解释B.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

C.扩张解释和限制解释D.历史解释和当然解释

19、中国人甲在外国盗窃了价值人民币8万元的财物,中国法院适用中国刑法对其进行了处罚,这体现了()。

A.保护管辖权原则B.属地管辖权原则

C.属人管辖权原则D.普遍管辖原则

20、一朝鲜公民在美国重伤了一我国公民,中国法院按照中国法律对其适用了刑罚。

这一做法体现了()。

A.属人管辖原则B.保护管辖原则

C.属地管辖原则D.普遍管辖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

1、罪刑法定主义的派生原则有()。

A.排斥习惯法B.禁止类推C.反对不定期刑D.禁止重法溯及既往

2、刑法第6条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

”这里的“特别规定”包括()。

A.港澳特别行政区法律作出的特别规定

B.自治区人大针对刑法作出的变通规定

C.自治州人大针对刑法作出的补充规定

D.刑法实施后,新制定的特别刑法作出的特别规定

3、()体现了罪刑相适应原则。

A.对累犯从重处罚      B.对自首从轻处罚

C.对中止犯处罚宽大于未遂犯  D.对不满18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4、()属于在我国领域内犯罪。

  A.犯罪预备地在我国,但犯罪行为实施地及结果地均不在我国

B.犯罪行为地及结果地均在我国

C.行为地不在我国,但结果地犯罪在我国

D.行为地及结果地均不在我国

5、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罪,适用我国刑法的是()。

A.法定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  B.法定最高刑为2年以下有期徒刑的

C.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作人员或军人的D.法定最高刑为1年以下有期徒刑的

6、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有以下情况的,可以不适用我国刑法。

A.法定最高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  B.犯罪的外国人年龄在18岁以下的

C.按犯罪地法律不受处罚的      D.国际条约未对此行为作规定的

7、刑法第6条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

”这里的“领域”包括()

 A.领陆、领水、领空   B.我国的船舶、航空器

C.我国驻外使馆      D.外国驻我国使馆

8、按照刑法的规定,在我国领域外犯罪,不论罪行轻重、法定刑高低,都适用我国刑法的中国公民是()。

A.工人 B.军人 C.因私出国的国家工作人员D.因公出国的国家工作人员

9、《刑法》第97条规定:

“本法所称首要分子是指在犯罪集团或者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

”这一规定属于(   )

A.扩张解释B.限制解释C.立法解释D.司法解释

10、《刑法》第94条规定:

“本法所称司法工作人员,是指有侦查、检察、审判、监管职责的工作人员。

”这一规定属于

A.历史解释B.文理解释C.立法解释D.司法解释

11、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实施()行为后进入我国,我国司法机关有管辖权。

A.劫持航空器B.海盗C.恐怖行为D.反人类

三、判断(每小题1分)

(  )1.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基本含义就是“以血还血,以眼还眼。

以牙还牙。

(  )2.任何犯罪行为都破坏、危害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  )4.狭义刑法就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  )5.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都属于有权解释。

(  )6.学理解释没有法律约束力,对司法机关的办案没有任何意义。

(  )7.立法解释就是在刑法条文中对刑法进行解释。

(  )8.刑法的效力范围就是指刑法何时生效,何时失效。

(  )9.我国刑法在空间效力问题上采取的是保护原则。

(  )10.外国人在中国领域内犯罪,都适用我国刑法。

(  )11.我国某公派出国留学生刘某在出国留学期间大肆盗窃他人财物,数额达10万美元,对刘某应按所在国刑法处理。

(  )12.西欧某国的一艘远洋运输船在我国某港口停泊时,一位A国船员甲杀死了另一位B国船员乙,对甲可以适用我国刑法。

(  )13.属人原则与属地原则有抵触。

四、案例分析:

(5分)

被告人奥格雷,男,33岁,前苏联人,飞机副驾驶员。

某年12月19日,被告人奥格雷与机长阿布拉米扬等机组人员,驾驶47845号安─24型民航客机,执行航班飞行任务。

飞行中,被告人趁领航员上厕所之机,以后舱出现机械故障为由,将机械师骗出驾驶舱,随即锁上驾驶舱门,扭动自幼驾驶仪,持刀威胁驾驶飞机的机长说:

“老实点,不然我杀死你。

”机长被迫改变飞机航向,飞越中国领空,当日北京时间14时30分许,该机降落在我国黑龙江省甘南县长吉岗乡农田里。

问:

对被告人是否可以适用我国刑法处理?

其法律依据是什么?

(本题5分)

第二部分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

一、单项选择:

(每题1分)

1、甲因与别人勾搭成奸而欲杀夫另嫁,一日,甲听信巫婆教唆,将一张画有人形和写有其夫名字的纸符烧毁,取少许纸灰,拌入白糖中,让丈夫喝下,企图依靠神力将其杀死。

奸情败露后,甲交代此事而案发。

甲的行为( )

A.属于故意犯罪 B.属于事实认识错误  C.不构成犯罪    D.属于意外事件

2、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即“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可以理解为( )

A.是犯罪但不以犯罪论B.是犯罪但不以犯罪处罚

C.不构成犯罪    D.是缩小刑罚打击面的策略

3、某甲患有梦游症,一天夜晚梦游时将同宿舍的室友某乙杀死,某甲早上醒来后见状大惊,随即报案。

此案中,某甲的行为( )。

A.构成故意杀人罪          B.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C.是受到精神强制下的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D.是睡梦中的无意识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4、青年乙某日晚在一条僻静胡同里抢夺了一名妇女的黑色挎包,内有2000元人民币。

在此案件的案情事实中,对犯罪构成没有意义的是( )。

A.实施了抢夺他人较大数额财物的行为

B.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

C.行为人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D.行为人选择了晚上在僻静胡同里作案

5、甲某男,14岁,放学骑自行车回家,因违章逆行且车速太快,在转弯处撞着对面行走的乙某,造成乙某因颅脑损伤,经抢救无效而死亡。

甲某的行为( )。

A.因为不满16周岁,不负刑事责任B.属于意外事件

C.没有因果关系        D.构成交通肇事罪

6、甲某(男)平日喜欢邻居2岁的男孩乙,一日,将乙抱起抛上天空玩耍,甲的妻子丙要甲小心,不要摔着孩子,甲说没事。

当再次抛起乙时,甲没有接住,乙掉在水泥地上摔死。

从刑法理论上看,甲对乙的死亡结果在主观要件上所持的心理态度是什么?

( )

A.间接故意B.疏忽大意的过失C.过于自信的过失D.意外事件

7、甲某承包一鱼塘,晚上经常有人偷鱼,甲某为防贼,晚上就在鱼塘周围扯上电线,白天收起来。

农民乙早起下地干活,路过甲的鱼塘,触电死亡。

甲的行为:

A.属于直接故意         B.属于间接故意

C.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D.属于疏忽大意的过失

8、吴某因憎恨自己所在的学校领导将自己开除,意欲杀死学校领导,后来在情急之中吴某误把张三当做学校领导杀死,该犯的犯罪主观方面应属:

A.行为性质错误B.工具的错误

C.行为对象错误D.特定时空条件的错误

9、甲欲杀妻另娶,某日在其妻乙的饭碗里投放毒药,他知道通常乙会喂3岁的女儿食物,但由于杀妻心切不顾孩子的死活,则甲对其女儿死亡的心理态度是:

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疏忽大意的饿过失D.过于自信的过失

10、犯罪的直接客体是:

A.某一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具体的社会主义的社会关系

B.某一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对象

C.某一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具体人或物

D.某一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社会的某一部分

11、下列各罪中,哪一个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

A.故意杀人罪B.盗窃罪

C.玩忽职守罪D.抢劫罪

12、某甲为铁路扳道工,其工作是在相向的火车驶来时负责将铁轨岔开,以使火车安全运行。

一日某甲因奖金分配问题与领导发生争执,为了发泄不满,在其值班期间没有扳道岔就擅自离开,结果造成两列火车迎头相撞的重大事故,则甲某的行为:

( )

A.属于作为的故意犯罪      B.属于作为的过失犯罪

C.属于不作为的故意犯罪D.属于不作为的过失犯罪

13、我国刑法分则将犯罪划分为10类,其划分的根据是:

A.同类客体B.犯罪对象C.直接客体D.一般客体

14、只能以不作为形式构成的犯罪有:

A.渎职罪B.遗弃罪C.放火罪D.滥用职权罪

15、不作为犯罪中行为人的罪过()

A.可能是过失B.不可能是过失C.只能是故意D.不可能是故意

16、铁路扳岔工不按时扳岔,致使火车相撞,构成犯罪的义务来源于()

A.法律规定的义务      B.由于法律行为而产生的义务

C.由于先行行为而产生的义务D.职务上或业务上要求履行的义务

17、自然人犯罪主体是指()

A.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的人B.所有达到刑事责任能力年龄的人

C.所以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D.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

18、刑事责任能力是指:

A.辨认自己实施的危害社会行为的能力 

B.控制自己实施危害社会行为的能力

C.辨认和控制自己实施的危害行为的能力 

D.意识和意志能力

19、我国刑法规定的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是指:

A.14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B.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

C.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 D.不满14周岁

20、甲在13周岁的时候盗窃价值2000元的物品,在14周岁是抢劫价值8500元的物品,在17周岁时有盗窃价值4000元的物品,在18周岁时又盗窃1000元的物品,在对甲追究刑事责任时,其计算盗窃数额应为( )

A.15500元B.13500元C.10500元D.5000元

21、根据刑法的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应对下列哪个罪负刑事责任?

A.盗窃B.制造毒品C.投放危险物质D.破坏交通工具

22、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

A.可以从轻处罚     B.应当从轻,减轻处罚

C.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3、甲醉酒驾驶自己的小车,超速行驶导致4名行人死亡,甲对此结果( )

A.可以负刑事责任  B.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应当从轻处罚   D.应当负刑事责任

24、犯罪的故意或者过失是构成一切犯罪的(  )

A.主观要件            B.主观方面的必要要件  

C.主观方面的必要要件或在特定的情况下的选择要件   D.主观内容

25、我国刑法理论上把犯罪故意区分为两种类型,即:

(  )

A.有预见的故意与无预见的故意  B.明确的故意与不明确的故意  

C.可能的故意与必然的故意    D.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

26、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故意犯罪(  )

A.可以负刑事责任       B.一般情况下必须负刑事责任  

C.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D.应当负刑事责任

27、丈夫甲为了杀死妻子乙,在饭菜里投放毒药,刚好乙的朋友丙来看乙,乙邀请丙与他们一起吃饭,造成乙和丙死亡,甲对乙的心理态度和对丙的心理态度分别是(  )

A.均为直接故意        B.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C.直接故意和疏忽大意的过失  D.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28、甲深夜听见家犬狂吠,怀疑有小偷,即起身拿起猎枪外出寻找小偷,朦胧夜色中见有个人走过来,便向这个人开枪,击中路人乙警察,致其死亡。

甲在主观上具有犯罪的(  )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疏忽大意过失  D.过于自信过失

29、犯罪的目的是指对行为的这样一种心理态度,即(  )

A.意图通过实施某种犯罪行为达到的某种结果  

B.实施犯罪行为所希望达到的某种危害结果  

C.实现其内心起因   

D.行为追求的最终结果

30、路某(15岁)先后曾唆使张某(15岁)盗窃他人财物折价1万余元;

唆使李某(19)岁绑架他人勒索财物计2000余元,唆使王某(15)岁抢劫他人财物1500元,路某的行为构成何罪?

A.盗窃罪  B.抢劫罪  C.绑架罪  D.抢劫罪和绑架罪

31、甲某明知乙女只有13岁,误以为法律并不禁止征得幼女同意后的性交行为,于是在征得乙女的同意后与乙女发生了性交。

甲的行为属于下列何种情形(  )

A.假想犯罪,不构成强奸罪   B.法律认识错误,构成强奸罪  

C.对象认识错误,构成强奸罪  D.客体认识错误,不构成强奸罪

32、养花专业户李某为防止偷花,在花房周围私拉电网。

一日晚,白某偷花不慎触电,经送医院抢救不治身亡,李某对这种结果的主观心理态度是(  )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过于自信的过失  D.疏忽大意的过失

33、根据《刑法》的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应对(  )罪负刑事责任。

A.盗窃B.制造毒品C.强奸D.破坏交通工具

34、甲在13周岁时抢动价值2000元的物品,在15周岁时抢价值8500元的物品,在17周岁时又抢动价值4000元的物品。

在对甲追究刑事责任时,计算其抢动罪数额应为(  )

A.14500元B.12500元C.9500元D.4000元

35、醉酒的人犯罪()

A.应当负刑事责任B.不应负刑事责任

C.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当从轻处罚

36、下列各罪中,属于特殊主体构成的犯罪是()。

A.诈骗罪B.伪证罪C.行贿罪D.绑架罪

37、完全不负刑事责任的年龄是()。

A.16周岁以下的人B.不满16周岁的人

C.14周岁以下的人D.不满14周岁的人

38、刑法规定的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是()。

A.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B.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

C.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D.不满14周岁

39、甲(15周岁)因爱好计算机,于某日晚潜入一公司内盗窃价值3万元的计算机原器件,对甲的行为应当()。

A.追究刑事责任B.不追究刑事责任C.从轻、减轻处罚D.责令其家长加以管教

40、决定行为人刑事责任能力的有无及影响刑事责任能力程度的因素是:

A.年龄状况B.精神状况C.重要的生理功能状况D.人所处的社会环境

41、下列诸特征中,不属于犯罪的基本特征的是:

A.一定的社会危害性B.刑事违法性

C.主观恶性D.应受惩罚性

42、某甲盗窃正在使用中的电话线,数额不大,构成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

某乙盗窃放在仓库里的电话线,数额较大,构成盗窃罪,对甲、乙定性不同的原因在于()

A.实施犯罪行为的地点不同B.犯罪数额大小不同

C.犯罪对象所体现的社会关系的性质不同D.犯罪的手段不同

43、我国刑法分则规定的十类犯罪,其划分的根据是:

A.同类客体B.犯罪对象C.直接客体D.一般客体

44、下列各罪中,哪一个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

A.故意杀人罪B.盗窃罪C.抢夺罪D.抢劫罪

45、甲想枪杀乙,某日晚趁乙返家途中,甲隔小河射击,由于光线不好,距离较远,甲的射击技术又不甚好,因而他对能否射杀乙没有把握,但他不愿放过这个机会,并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实施了射杀行为。

甲的主观心理态度是:

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疏忽大意D.过于自信过失

46、丈夫甲为了杀死妻子乙,在妻子饭碗里投放毒药,明知孩子丙可能因分食而中毒,由于杀妻心切而不顾孩子的死活。

甲对乙的心理态度和对丙的心理态度分别是:

A.均为直接故意B.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C.直接故意和疏忽大意的过失D.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47、司机甲夜晚行车中,因疏忽大意将乙撞成重伤,甲为了不让后面的来车很快发现肇事而得以争取时间顺利逃脱,即将伤口流不止并处于昏迷状态中的乙拖入路边小树林中,甲预见到这样乙可能会因出血过多死亡,但他想乙也可能醒来呼救,或者恰恰有人从林中小路行走发现乙而将之救护。

实际上,乙未获救护,因伤口失血过多而死亡。

甲对乙的死亡属于:

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

C.疏忽大决过失D.过于自信过失

48、对发表言论,是否可以定罪:

A.发表言论仅仅只是暴露思想,不是刑法上的危害行为,所以不能定罪。

B.发表言论是一种行为,可以定罪

C.对言论应进行分析,如发表有害言论就应定罪,反之就不应定罪。

D.虽发表无害或有害言论,但只是单纯暴露思想时,不是刑法上的危害行为,不能定罪;

反之,发表犯罪言论,意在实现其思想时,则是刑法上的危害行为,可以定罪。

49、区分同类客体相同的犯罪,主要是根据犯罪的:

A.客体B.客观要件C.主体D.主观要件

50、甲与乙恋爱,乙的父亲丙坚决反对,对乙多次辱骂殴打,并对其进行看管不许乙与甲见面,致乙自杀。

在这里作为刑法因果关系的原因是:

A.丙的暴力干涉婚姻自由行为B.乙的自杀行为

C.丙的暴力干涉婚姻自由行为和乙的自杀行为。

51、甲带邻居家5岁的小孩乙去河里游泳,因没有看管好孩子,最后乙在河里溺水死亡。

甲应负不作为犯罪的刑事责任。

甲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是:

A.法律直接规定B.职务上或业务上的要求

C.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D.先前行为引起的义务

52、刑法上的不作为:

A.只能是故意B.不可能是过失C.可能是过失D.不可能是故意

53、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犯罪的()。

A.应当负刑事责任B.应当从轻处罚

C.可以从轻处罚

D.犯故意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犯过失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54、.只能以作为方式构成的犯罪是:

A.盗窃罪B.强奸罪C.诬告陷害罪D.故意杀人罪

55、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方法应当是()。

A.按农历的年、月、日计算B.从过生日的当天起算为满周岁

C.过生日的第二天起算为满周岁D.从过生日的前一天起算为满周岁

56、犯罪行为的基本形式归纳起来有两种,即()。

A.故意行为与过失行为B.实行行为与非实行行为

C.作为与不作为D.明知行为与不明知行为

57、犯罪动机的主要作用在于()。

A.影响定罪  B.决定犯罪的目标与侵害程度  

C.影响量刑 D.影响定罪与量刑

58、甲误以失效的农药投毒杀乙,为发生死亡的结果。

甲的认识错误属于()。

A.法律的认识错误B.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

C.犯罪手段的认识错误D.行为差错

59、一般意义而言,犯罪客观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