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QC小组活动基础知识介绍.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750077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9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建设QC小组活动基础知识介绍.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工程建设QC小组活动基础知识介绍.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工程建设QC小组活动基础知识介绍.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工程建设QC小组活动基础知识介绍.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工程建设QC小组活动基础知识介绍.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工程建设QC小组活动基础知识介绍.ppt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工程建设QC小组活动基础知识介绍.ppt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工程建设QC小组活动基础知识介绍.ppt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工程建设QC小组活动基础知识介绍.ppt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工程建设QC小组活动基础知识介绍.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工程建设QC小组活动基础知识介绍.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工程建设QC小组活动基础知识介绍.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工程建设QC小组活动基础知识介绍.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工程建设QC小组活动基础知识介绍.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工程建设QC小组活动基础知识介绍.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工程建设QC小组活动基础知识介绍.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工程建设QC小组活动基础知识介绍.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工程建设QC小组活动基础知识介绍.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工程建设QC小组活动基础知识介绍.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工程建设QC小组活动基础知识介绍.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建设QC小组活动基础知识介绍.ppt

《工程建设QC小组活动基础知识介绍.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建设QC小组活动基础知识介绍.ppt(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工程建设QC小组活动基础知识介绍.ppt

工程建设QC小组活动基础知识介绍,工程建设QC小组活动基础知识,QC小组是指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各种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

什么是QC,什么是QC小组,QC即质量控制或质量管理。

是英文QualieyControl的缩写。

首先介绍几个知识点,QC小组具有如下四个特性:

(1)明显的自主性:

体现在“自愿参加,自主管理,自我教育,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2)广泛的群众性:

QC小组不仅包括领导人员、技术人员,而且更注重吸引在生产、服务工作第一线的操作人员参加。

(3)高度的民主性:

体现在“发扬民主,各抒己见,互相启发,集思广益”。

(4)严密的科学性:

遵循科学的工作程序,坚持用数据说话,用科学的方法步步深入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QC小组的特性,建筑业QC小组活动的课题分为两大类,一是“创新型”,二是“问题解决型”,“问题解决型”又包括现场型、攻关型、管理型、服务型。

本次主要针对“问题解决型”课题先进行介绍,最后再对“创新型”与“问题解决型”的不同之处和相同点加以简单介绍。

QC课题分类,“问题解决型”,即在原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提高或降低、消除等的课题类型。

本介绍按照QC小组活动的程序、资料整理的要求进行编写,将相关的理论知识放在相关的章节,便于对照、使用,以增强实用性、针对性、简明性。

什么是问题解决型课题,问题解决型课题QC小组活动程序,1、选择课题2、现状调查3、设定目标4、分析原因5、确定主要原因6、制定对策7、实施对策8、检查效果9、巩固措施10、总结回顾及今后打算,一、工程概况工程概况一般只写与课题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工程情况,内容包括:

1、工程名称、用途。

2、工程地点、周边环境。

3、工程规模:

包括建筑面积、层数、高度、投资等。

4、建筑特征(点):

包括建筑层数、总高度、占地面积、几何形状等。

5、结构特征(点):

包括结构类型、结构层数、重要结构构件的特征等。

6、地址特征(点):

包括地貌特征、地址成因和年代、各土层特性、水文情况等。

7、工程其他情况。

注意:

(1)以上内容如果与课题完全无关,不必要写。

(2)工程概况一般直接用文字描述,可插入工程特征照片,以增加视觉效果。

(3)一般为12个页面,最多不超过3个页面。

二、小组简介(概况)一般应包括下列内容:

1、小组名称:

应写明单位、部门(班组)或项目,如“XX建筑公司XX项目经理部QC小组”。

2、注册时间:

即获企业内部管理部门批准注册时的日期。

3、注册编号:

即获企业内部管理部门登记备案时的编号。

4、课题类型:

包括现场型、攻关型、管理型、服务型。

现场型:

以班组和工序现场的操作工人为主体组成,以生产现场为主要活动范围,以稳定工序质量,改进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改善生产环境为目的的课题。

一般施工技术比较简单,难度不大,如提高外墙外保温检验批一次验收合格率等。

攻关型:

由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三结合组成的,以解决技术关键问题为目的的课题。

一般施工技术复杂,施工难度较大,如保证钢骨混凝土施工质量等。

管理型:

由管理人员组成的,以提高业务工作质量、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管理水平为目的的课题。

如创建质量安全文明标准化示范工地等。

服务型:

由从事服务工作的职工群众组成的,以推动服务工作标准化、程序化、科学化,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益为目的的课题。

如健全售后服务制度,提高用户满意度等。

选题应注意三点:

(1)课题宜小不宜大:

如:

提高砌体垂直度提高砌体工程质量提高主体工程质量,三者的课题范围即从小到大。

适宜选择“提高砌体垂直度”,而不宜选择“提高主体工程质量”。

(2)目标明确:

如:

提高什么,降低什么,加强什么,改进什么,消除什么等等。

(3)具体不空洞、不抽象、不模糊:

如:

降低混凝土强度标准差;避免出现“双手托起一片蓝天”、“鼓足干劲、力争上游,搞好本职工作”这类的空洞、模糊的课题。

课题的来源及性质有三个:

(1)来自上级的指令性课题;

(2)来自上级的指导性课题;(3)来自小组自选的课题。

4、小组人数:

一般由310人组成,人数太多不便于组织活动,也不符合“小组”的称呼,人太少工作又难以开展。

5、小组的注册时间及注册编号:

小组在活动期内应每年都要进行一次注册,以便管理部门掌握小组的变动情况或小组是否还存在。

注册管理部门一般由企业主管QC活动或技术的部门担任。

6、课题的注册时间及注册编号:

每个课题只在选定课题、开展活动前注册一次,注册管理部门一般由企业主管QC活动或技术的部门担任。

7、活动时间:

指活动的开始和结束时间。

8、人员情况:

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职务、职称、工种、学历、组内分工、受TQM或QC知识教育情况(TQM即全面质量管理)以及备注。

9、活动频率:

即平均多长时间进行一次活动,也可记录活动的次数。

注意:

凡是小组自制的图表,都应标注制图人、制表人、日期。

插入的图片、照片不在此要求范围内。

三、选择课题(或选题理由)选择课题即要说明选题理由,选题的理由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1、上级:

主要是为实现企业质量方针和管理的需要。

2、自身:

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

3、用户:

满足用户日益增长需求的需要。

4、其他:

特定、特殊地要求。

在阐述选题理由时,要注意用数据“说话”。

请看下页示例:

三、选题理由,提高外墙外保温一次验收合格率,四、现状调查1、调查的目的:

(1)把握问题的现状。

(2)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3)为设定目标提供依据。

2、应注意的问题:

(1)用数据说话。

在收集数据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a、注意数据的客观性。

b、注意数据的可比性。

c、收集数据的时间性。

(2)对数据要整理、分类、进行分层分析。

(3)既要收集已有数据,又要通过观察、测试等手段获取新的数据。

(4)宜用表格的形式进行反映。

(5)可以下调查结论的,最好下个结论。

3、用排列图(又称帕累托图),找出主要质量问题画排列图的步骤如下:

(1)列出影响总体质量问题的诸多子问题或缺陷。

如:

影响砌体工程质量的子问题可以是:

a.墙体垂直度,b.墙体平整度,c.水平灰缝饱满度,d.水平灰缝平直度,e.水平灰缝厚度,f.其他。

(2)确定质量子问题的度量单位。

如:

点、次等。

(3)选择进行质量分析的数据的间隔。

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

(4)画横坐标,按度量单位值递减的顺序自左至右在横坐标上列出项目,量值较小的几个项目归并成“其他”项,放在最右端。

(5)画纵坐标,分别画出频数纵坐标和累计百分比纵坐标。

(6)根据每个项目的频数画出矩形。

(7)根据每个项目的累计频数画出帕累托曲线。

(8)对排列图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确定质量改进的“关键的少数项”。

一般认为,累计频率在80%以内的项目属于A类因素,是主要的质量问题;80%90%为B区,属于次要问题;90%100%为C区,属于一般问题。

请看下页示例:

根据调查表,本小组制定出了导致外墙外保温一次验收不合格率较高的因素排列图。

60,结论:

由图可以看出影响外墙外保温一次验收合格率低的关键因素是挤塑板松动、墙体起皮。

制图人:

XXXXX年X月X日,0,20,40,80,100,累计频率(%),频数N=142.5,0,28.5,57,85.5,114,142.5,墙体起皮,挤塑板动,垂直度平整度不合格,墙面出现裂缝,其他,90.5,30,9.5,5.5,7,63.5,84.6,91.2,95.1,A区,B区,C区,画排列图应注意的事项:

(1)要有图名。

如:

xxx质量缺陷排列图。

(2)要有制图人、日期。

(3)要有结论。

如:

上图所示。

(4)坐标要标注正确、完整。

(5)帕累托曲线要从“0”点连起。

(6)“其他”项不管合计的数量是多少,都要排在最后。

(7)A、B、C三个区进行标注(最新要求可不标注)。

(8)找出的A区问题(即关键的少数项),要是小组有能力解决的。

五、目标设定1、目标要与课题相对应。

2、目标数不宜过多,以一个目标为宜,最多不超过两个。

3、目标要可行,并且要给予证明。

4、目标要有一定挑战性。

5、要说明目标设定的依据。

可从以下方面加以说明:

(1)上级下达的指标。

(2)顾客提出的要求。

(3)行业对比。

(4)历史对比。

六、原因分析原因分析应从“人、机、料、法、环、测”(简称“5M1E”,人Man、机Machine、料Material、法Method、测Measure、环Environment)六个方面进行分析,但根本不存在的也不要生搬硬套。

1、方法一:

因果图(又称鱼刺图)

(1)适用于针对单一问题进行原因分析。

(2)层次不宜超过三层,也不能太少。

(3)针对的问题必须是用排列图找出的主要问题。

(4)有几个主要问题,就要画几个因果图。

当然,也可用系统图分析原因。

因果图(鱼刺图)举例,xx质量缺陷,环,机,料,法,人,认识,学习,测,2、方法二:

系统图

(1)适用于针对单一问题进行分析。

(2)层次基本可不受限制。

(3)图形可以纵向排列,也可以横向排列。

系统图(树图)举例,xx质量缺陷,料,机,人,法,测,认识,知识,不学习,基础差,环,3、方法三:

关联图

(1)适用于对两个以上、且相互有关联的问题一起进行原因分析。

也可对原因之间有交叉影响的单一问题进行分析。

(2)问题用矩形框表示,原因用椭圆框表示。

(3)同层原因宜用相同颜色表示。

请看下页示例:

小组成员采用头脑风暴法对引起墙体起皮、挤塑板松动的原因进行分析,整理结果如图所示。

六、原因分析,墙体起皮,挤塑板松动,施工人员技术不高,管理人员的监督力度不够,挤塑板板面未经打毛,施工时温度低于5,石膏受潮,一次调制的石膏量太多,使用外墙外保温用的网格布,施工工序紊乱,施工方法不当,岗前未经培训,职责分工不明确,无奖惩措施,未使用钢丝刷或界面剂,存放石膏时未进行防潮处理,未对工人进行技术交底,基层未处理,板与基层间的粘贴面积太小,锚固件的数量太少,制图人:

XXX2011年3月24日,分析原因要注意的问题:

(1)分析原因要彻底。

(2)原因的文字表述要和后面的对策表一致。

(3)要找切实对质量造成了影响的原因,不要把根本不存在的“假设原因”、“潜在的原因”、“只是可能出现的原因”写进来。

(4)原因分析要和“现状调查”找出的A类问题相对应。

七、要因确认1、把用“因果图”或“系统图”或“关联图”找出的末端因素收集起来。

2、把不可抗拒的原因排除掉。

如:

台风的影响、停电的影响等。

3、对末端因素逐条加以确认。

确认要因不能凭主观意志先进行筛选,要用事实和数据说话。

4、确认要因的方法:

(1)现场测试、测量。

(2)现场验证。

(3)调查、分析。

5、将确认的情况和结果用“要因确认表”反映出来。

表头包括:

序号、末端因素、确认方法、确认情况、负责人、是否要因、完成时间。

八、制订对策1、提出对策,进行分析。

2、通过比较,确定对策。

确定对策时要考虑到对策的“有效性、可行性、经济性、时间性”3、针对对策,设定目标。

用于确定改进的方向和实施后进行对比、检查。

4、针对对策和目标制订措施。

说明如何实施对策和实现目标。

5、在确定要因后,按“5W1H”(对策What、目标Why、负责人Who、地点Where、时间When、措施How)的表头内容制订对策表。

表头的排序一般按“序号要因对策目标措施地点时间责任人”的顺序排列。

QC小组活动应遵循PDCA循环的原则。

“P”即计划,是Plan的第一个字母,“D”即执行,是Do的第一个字母,“C”即检查,是Check的第一个字母,“A”即处理,是Action的第一个字母。

从选择课题开始到上述的“制订对策”即为“P”阶段,下面要讲到的“实施对策”即为“D”阶段。

九、实施对策1、按“对策表”的要求逐一实施。

2、实施过程的情况要及时、详细地记录。

记录的内容包括时间、人员、地点、做法、困难、解决的办法、结果、费用等,表现的形式应图文并茂。

3、每条对策实施完成后要立即检查结果。

结果与目标相对照,对照的结果要有结论。

4、如果实施的结果虽然达到了目标,但负面影响太大(如费用过高、造成环境影响等),应重新考虑对策并进行修改。

十、效果检查本阶段为PDCA循环的“C”阶段。

1、要和设定的目标进行对比检查。

2、要尽量用数据说话。

3、可采用的工具有:

柱状图、折线图、排列图、直方图、调查表等。

用柱状图直观,但只能反应单一问题;用排列图也比较直观,还可以同时反应多个问题。

4、效果检查除和设定的目标对比外,还可以说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情况。

5、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有相关部门的认证材料。

如: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业主、监理、用户等,认证的部门越权威越好。

请看下页示例:

十、效果检查,通过项目部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外墙外保温一次验收合格率明显得到改善。

为检验QC小组几个月来的成果,QC小组组织人员对A座西单元(面积:

479m)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

制表人:

XXX,2011年7月10日,由调查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实施后外墙外保温一次验收合格率为:

(47919)479=96%,实施前后外墙外保温一次验收合格率比较柱形图。

制表人:

XXX,2011年7月10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本工程A、C两座保温墙面积合计5300m左右,通过本次QC小组活动,每平方米可节省人工费、材料费25元左右,为项目部节约成本:

(5300479)(96%47.9%)25=57972.53元,外墙外保温工程施工质量优良,达到了设计意图,公司有关领导曾两次到工地视察参观,并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在两次监理例会上得到监理的口头赞扬。

这也为我们继续占领XXX市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十一、巩固措施本阶段为PDCA循环的“A”阶段。

1、要将活动的结果总结经验。

2、将经验上报相关的部门。

3、经过上级的审批,将活动的成果转化为企业或行业的工法、作业指导书、施工标准等,以文件的形式发布、应用与本企业、本行业。

十二、总结和下一步打算1、对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

2、对不足之处进行原因分析。

3、总结的方面包括:

(1)专业技术方面。

(2)管理技术方面。

(3)小组综合素质方面。

内容包括:

A、质量意识;B、问题意识、改进意识;C、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D、QC方法运用;E、团队精神;F、工作干劲和热情;G、开拓精神。

4、总结的方法。

可用评价表和雷达图表示。

十二、总结及今后打算,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使广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个人能力、团队精神、责任心无形中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为以后施工总结了经验。

同时也锻炼出一个良好的QC队伍,为以后解决其它质量难题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通过本次活动虽然提高了外墙外保温一次验收合格率,为项目部降低了成本,但我们仍然不能懈怠。

因为接下来的室外工程,吊顶、楼地面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又摆在了我们面前。

我们将选择“提高硅酸钙板吊顶表面的平整度”作为我们下步活动的课题。

自我评价雷达图,总结的雷达图表示方法(举例),团队精神,质量意识,个人能力,信心,QC知识,活动前,活动后,(在交叉点部位应标注数值,通常在0-100之间),0,50,80,100,5、注意事项:

(1)不要为了增强对比效果,把活动前说得一塌糊涂,把活动后吹得尽善尽美。

(2)对比的数据要说明来源。

6、下一步的打算,即提出新的课题。

课题来源包括:

(1)由于QC活动,解决了原来的“少数关键问题”,而原来的次要可能上升为关键问题,这些新生的关键问题就可以是下一步活动的课题。

(2)原来小组已经提出过的课题。

(3)小组新提出的课题。

以上内容是按“问题型课题”的活动程序讲解的内容,下面把“创新型”课题与“问题解决型”课题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按“创新型”活动的程序讲解一下。

创新的含义:

范围至少是本地区,不必有查新报告。

一、工程概况。

内容同前。

二、小组简介(概况)。

内容同前。

三、选题理由。

内容同前,但课题的名称结构与前者不同,课题一般是“对xxx的研究、开发、创新、研制”或“xxx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等。

四、设定目标。

由于“创新型”课题不存在现状调查,因此,在选择课题后就直接进行设定目标,目标的设定与前者相同。

五、提出方案、确定最佳方案。

1、借助“头脑风暴法”,相互启发,深入思考,把可能达到预定目标的各种途径、方法都提出来。

2、运用亲和图等方法进行整理,形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方案。

3、对整理出来的独立方案进行分析、评价。

重点从可行性、合理性、预期效果、耗时、环保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4、分析评价的方法可采用权重打分的方法,选出最佳方案。

六、制订对策。

内容同前。

七、实施对策。

内容同前。

八、确认效果。

与前者的“效果检查”的含义略有不同,前者主要是对比检查,即包括和设定的目标对比,又包括和原来的状态对比。

这里的确认效果只有和设定的目标进行对比。

九、标准化。

如果成果具有推广价值,就应该标准化,以便于推广。

标准化可以是设计图纸、工艺规程、管理制度等技术文件或管理文件。

十、总结与今后打算。

内容同前。

注意:

所有活动期间的原始资料(包括照片和视频文件)都应有效保存。

推荐书籍:

QC小组基础教材(二次修订版)(中国质量协会2008/3)工程建设QC小组基础教材(中国建筑业协会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分会组织编制2010/8),介绍完毕,谢谢!

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