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中考物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7503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厦门中考物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厦门中考物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厦门中考物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厦门中考物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厦门中考物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厦门中考物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厦门中考物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厦门中考物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厦门中考物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厦门中考物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厦门中考物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厦门中考物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厦门中考物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厦门中考物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厦门中考物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厦门中考物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厦门中考物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厦门中考物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厦门中考物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厦门中考物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厦门中考物理.docx

《厦门中考物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厦门中考物理.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厦门中考物理.docx

厦门中考物理

福建省厦门市2014年中考物理试题(带解答点评)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2分)(2014•厦门)如图是丰子恺的一幅漫画,画中配诗“临水种桃知有意,一株当作两株看”.其中呈现的光学现象是(  )

 

  A. 光的直线传播 B. 光的反射 C. 光的折射 D. 光的色散

考点:

 平面镜的应用.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

 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例如:

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解答:

 解:

诗句“临水种桃知有意,一株当作两株看”中的“一株当作两株看”是桃树在水中成像,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故选B.

点评:

 此题通过古诗考查学生的物理知识,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多对相关的光现象进行思考,体现了学科的整合性.

 

2.(2分)(2014•厦门)假如科学家研制出常温下超导体,则它可用作(  )

  A. 电热丝 B. 保险丝 C. 变阻器 D. 输电导线

考点:

 超导体的特点.

专题:

 粒子与宇宙、材料世界.

分析:

 超导现象是电阻为零的现象,超导体适合制作输电导线和电动机线圈等.

解答:

 解:

超导体电阻为0,保险丝、电热丝和变阻器都是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它不能使用超导体.远距离输电中的输电导线与电流的热效应无关,可以使用超导体.

故选D.

点评:

 利用超导体进行远距离输电,在输电过程中不会由于电流流过导体产生焦耳热而损失电能,可以减少电能的损失,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3.(2分)(2014•厦门)小林骑自行车沿河堤向下游行进,感觉无风,但堤上柳树的枝叶却在随风飘拂.此时的风向是(  )

  A. 向下游 B. 向上游 C. 向河对岸 D. 从对岸吹来

考点: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专题:

 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

 解:

小明骑自行车在沱江河堤上沿河岸向下游行驶,以自己作为参照物,

他骑车的速度与风速相同,所以感觉无风,此时的风向应该是向下游;

以柳树作为参照物,会看到堤上柳树的枝叶却在随风飘动.所以选项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4.(2分)(2014•厦门)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两灯泡均正常发光,则两灯泡一定具有相同的(  )

 

  A. 额定电流 B. 额定电压 C. 额定功率 D. 电阻

考点:

 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实际功率.

专题:

 电压和电阻;电能和电功率.

分析:

 先判断灯泡的连接方式,然后根据并联电路两端电压相等进行分析.

解答:

 解:

根据电路图可知,两灯泡并联连接;因为并联电路两端电压相等,因此两灯泡的额定电压相等.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并联电路电压规律,关键是明确电路的连接方式.

 

5.(2分)(2014•厦门)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相比,次声具有较小的(  )

  A. 传播速度 B. 传播能量 C. 振动幅度 D. 振动频率

考点:

 超声波与次声波.

专题:

 声现象.

分析:

 超声波是指高于20000Hz的声音,次声波是指低于20Hz的声音,人耳无法听到超声和次声.

解答:

 解:

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所以次声波的频率较小;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超声和次声定义的掌握情况,要了解人耳的听觉范围.

 

6.(2分)(2014•厦门)“可燃冰”作为新型能源,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同等条件下,“可燃冰”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达到煤气的数十倍,这表示“可燃冰”的(  )

  A. 热量很大 B. 温度很高 C. 热值很大 D. 比热容很大

考点:

 燃料的热值.

专题:

 比热容、热机、热值.

分析:

 利用下列概念分析判断:

(1)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2)热量指在热传递的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热量是一个过程量;

(3)1kg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4)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解答:

 解:

同等条件下,“可燃冰”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达到煤气的数十倍,说明“可燃冰”的热值大于煤气的热值,即“可燃冰”的热值很大.

故选C.

点评:

 深入理解温度、热量、比热容、热值的概念,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7.(2分)(2014•厦门)如图所示,苹果漂浮在水面,而梨子却沉到水底,这是因为(  )

 

  A. 苹果受到的浮力较大 B. 苹果的体积较大

  C. 梨子受到的重力较大 D. 梨子的密度较大

考点: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专题:

 应用题;浮沉的应用.

分析:

 根据浮沉条件可知:

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物体会漂浮;当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时物体会悬浮,当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物体会下沉,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

因为苹果漂浮在水面,梨子沉到水底,排开水的体积未知则浮力大小无法比较,故A错误;

因为苹果和梨子的质量未知它们的重力和体积无法比较,故BC错误;

因为苹果漂浮在水面上,苹果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梨子沉到水底,梨子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梨子的密度较大,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物体的浮沉条件的了解与掌握,属于基础题目.

 

8.(2分)(2014•厦门)小明总是随手关闭家里不必要使用的电灯等家用电器.每多关闭一个家用电器,家庭电路里变大的物理量是(  )

  A. 总电阻 B. 总电流 C. 总电压 D. 总功率

考点:

 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欧姆定律的应用.

专题:

 应用题;电路和欧姆定律;电能和电功率.

分析:

 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之间的连接方式是并联,电路中的总功率等于各用电器功率之和,且家庭电路的电压不变,每多关闭一个家用电器时电路总功率变小,根据P=UI可知总电流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总电阻的变化.

解答:

 解:

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之间的连接方式是并联,

因家庭电路的电压不变,

所以,每多关闭一个家用电器,总电压不变,故C不符合题意;

因电路中的总功率等于各用电器功率之和,

所以,每多关闭一个家用电器,电路的总功率变小,故D不符合题意;

由P=UI可知,电路中的总电流变小,故B不正确;

由I=可知,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大,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电功率公式和欧姆定律的简单应用,要注意家庭电路的连接方式是并联且家庭电路的电压不变.

 

9.(2分)(2014•厦门)如图所示,年初在同安区出现的雾凇被许多网友误传为雪,雾凇和雪形成过程的相同点是(  ) 

  A. 都由水直接变成 B. 都由水蒸气直接变成

  C. 都要放出热量 D. 内能都保持不变

考点:

 生活中的凝华现象;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专题:

 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凝华是指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它需要放热.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内能的大小与温度有关,同时分子越多,其内能也会越大.

解答:

 解:

雾凇和雪都是固态,它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直接变为固态小冰晶的过程,属于凝华现象,雾凇和雪都要放出热量,其内能减少.

故选BC.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凝华现象的理解能力.

 

10.(2分)(2014•厦门)小鹭爸爸开车带她去岛外,车上播放着金门广播电台的闽南语节目.进入翔安隧道后,该频道信号消失.小鹭由此猜想“隧道里不存在无线电波”.下列措施中无法验证此猜想的是(  )

  A. 调大音量 B. 调换其它频道 C. 试用车载导航 D. 用手机通话

考点:

 电磁波的传播.

专题:

 信息的传递.

分析:

 无线电波也就是一种电磁波,生活中利用电磁波的地方非常多.如:

无线电视、无线广播、手机等.

解答:

 解:

无线电广播是利用电磁波将信息传播出去,试用车载导航和移动电话是利用电磁波传输信息,调大音量只是改变的声音的响度,不能证明隧道里是不是存在无线电波.

故选:

A.

点评:

 本题考查电磁波的运用,理解解答即可.

 

11.(2分)(2014•厦门)如图是宇航员王亚平太空授课时的一个镜头,若她的脸离水球球心的距离是30cm,则该水球的焦距可能是(  )

 

  A. 8cm B. 15cm C. 20cm D. 40cm

考点:

 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

专题:

 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

 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来解答此题.

解答:

 解:

图中所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水球具有中间厚,边缘薄的特点,因此水球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此时王亚平到水球的距离与水球焦距的关系是大于2倍焦距,即30cm>2f,则f<15cm.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以及物距、像距和像之间的关系.

 

12.(2分)(2014•厦门)神舟十号运载火箭长58m.分别从视频中截取火箭发射前和发射后第10s的位置图象,如图所示,则火箭发射后10s内的平均速度最接近于(  )

 

  A. 5m/s B. 9m/s C. 12m/s D. 15m/s

考点: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

 估算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

 知道火箭的总长度、照片上火箭实际上升的位置与火箭原来位置比较可知上升距离,又知道上升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平均速度.

解答:

 解:

由题知,火箭长58m.由图可知,火箭发射后10s实际上升距离为一个火箭的长度,即S=58m,

平均速度v===5.8m/s;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从图中读出发射后10s上升距离是关键.

 

二、填空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3.(2分)(2014•厦门)新汽车里往往充满刺鼻的气味,说明车里有害物质分子在做 无规则 运动,烈日暴晒下这种运动会更 剧烈 .

考点:

 分子的热运动.

专题:

 分子热运动、内能.

分析:

 扩散现象表明: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又叫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解答:

 解:

因为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新汽车内部装饰时会用到一些含有甲醛等挥发性物质的材料,故新汽车里往往充满刺鼻的气味,在烈日暴晒下温度升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会随气温的升高而更加剧烈;

故答案为:

无规则;剧烈.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扩散现象的了解和掌握,要知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相对比较简单,是一道基础题.

 

14.(2分)(2014•厦门)风能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风力发电的过程的能量转化是:

风吹动风车将风能转化为风车的 机械能 ,发电机将 机械能 转化为电能.

考点:

 新能源.

专题:

 能源的利用与发展.

分析:

 判断某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过程,其关键是看清该过程中的初始能量和最终形成的能量,进而即可判断出能量的转化过程.

解答:

 解:

该题中的风力发电,即消耗风能,推动发电机的轮片转动,将风能转化为风车的机械能,进而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故答案为:

机械能;机械能.

点评:

 能准确的判断自然界中的能量转化过程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15.(2分)(2014•厦门)红色三角梅在阳光下十分鲜艳,它反射了太阳光中的 红 色光;若只被蓝光照射,该三角梅看起来是 黑 色的.

考点:

 物体的颜色.

专题:

 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

 根据以下知识答题: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与它颜色不同的色光.

解答:

 解:

红色的三角梅只能反射红色光,其它色光都被三角梅吸收;

当红色三角梅只受到蓝光照射时,照在三角梅上的蓝光被吸收,没有光被反射,玫瑰花看起来是黑色的,所以玫瑰花会失去美丽的光彩.

故答案为:

红,黑.

点评:

 本题考查了只用蓝光照射红色三角梅时,三角梅失去美丽光彩的原因,是一道基础题,知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6.(2分)(2014•厦门)在原子核中,带正电的粒子是 质子 .太阳不断释放核聚变产生的核能,并通过 热传递 的途径改变地球的内能.

考点:

 原子的核式模型;太阳能.

专题:

 粒子与宇宙、材料世界;能源的利用与发展.

分析:

 根据原子结构的知识分析答题;根据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分析答题.

解答:

 解:

在原子核中,带正电的粒子是质子.太阳不断释放核聚变产生的核能,并通过热传递的途径改变地球的内能;

故答案为:

质子;热传递.

点评:

 本题是一道基础题,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17.(2分)(2014•厦门)如图所示,给直导线通电时,其下方的小磁针发生偏转.这说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 磁场 ;在直导线正下方的不同位置,小磁针静止的N极指向相同,说明该区域 磁场方向 相同.

 

考点:

 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

专题:

 磁现象、电生磁.

分析:

 奥斯特实验:

在静止的小磁针上方,放一根与磁针平行的导线,给导线通电时磁针将偏转,说明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解答:

 解:

在静止的小磁针上方,放一根与磁针平行的导线,给导线通电时磁针将偏转,说明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这是由丹麦的物理学家奥斯特首先发现的.

在直导线正下方的不同位置,小磁针静止的N极指向相同,说明该区域磁场方向相同.

故答案为:

磁场;磁场方向.

点评:

 电与磁之间的三个联系:

通电导体的周围存在磁场、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和电磁感应现象,要求平时学习时注意区分三个相关实验的原理和应用.

 

18.(2分)(2014•厦门)用金刚钻钻孔时要不断往钻头处浇水,这主要是为了解决摩擦 生热 带来的问题;干燥天气开启塑料袋,手往往会粘着塑料薄膜,这是摩擦 起电 引起的现象.

考点:

 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摩擦起电.

专题:

 分子热运动、内能;电流和电路.

分析:

 ①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它们的主要区别是:

做功是能量的转化,而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当物体之间有温度差时才会发生热传递现象.

②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它们之间的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

解答:

 解:

①钻头和玉石发生剧烈摩擦,钻头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钻头和玉石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就会影响钻头的硬度,所以要浇水;浇水时,钻头的温度高于水的温度,热量就会从钻头传递给水,这样水就将这些热量吸收,钻头的内能减小,温度也会降低,不至于损坏钻头.

②干燥的天气,手和塑料袋相互摩擦,可以使得手与塑料袋带上异种电荷,而异种电荷会相互吸引,所以,手会粘着塑料薄膜;

故答案为:

生热,起电.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两物体相互摩擦的两种情况:

摩擦生热和摩擦起电,把课本的知识系统化和归类化,是道好题.

 

19.(2分)(2014•厦门)相传“舜作箫,其形参差”.说明那时的箫是由许多长短不同的竹管排成,如图所示.演奏时,美妙的声音是由 空气柱 振动产生的;竹管参差不齐,目的是为了吹出 音调 不同的声音.

 

考点:

 声音的产生;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专题:

 声现象.

分析: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调也不同.

解答:

 解:

演奏时,竹管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出声音;

不同长度的竹管内空气柱长短不一样,因而空气柱振动频率也不同,所以音调也会不同.

故答案为:

空气柱;音调.

点评: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产生的原因和音调与振动快慢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

 

20.(2分)(2014•厦门)今年端午节,全国首创的“龙舟拔河赛”在集美龙舟池举行.龙舟靠划桨获得动力.若甲船战胜乙船,则甲船的动力 大于 乙船的动力,甲船拉乙船的力 等于 乙船拉甲船的力.(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考点:

 力作用的相互性.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船靠桨划水而获得动力,船拔河比赛其实就是比各船船员划桨的合力的大小;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答:

 解:

龙舟是靠船员划桨而获得动力,甲船战胜乙船,说明甲船获得的动力比乙船大;

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甲船拉乙船的力和乙船拉甲船的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所以大小是相等的;

故答案为:

大于,等于.

点评: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1.(2分)(2014•厦门)两个电阻的规格分别为“6V 0.2A”和“3V 0.3A”,将它们串联后接入电路,其总电压不能超过 8 V;将它们并联后接入电路,其总电流不能超过 0.4 A.

考点:

 欧姆定律的应用.

专题:

 应用题;电路和欧姆定律.

分析:

 

(1)串联电路处处电流相等,为了不损坏电阻,比较两电阻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选其中较小的电流,然后根据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求出电阻的阻值,再利用U=IR即可求出电源电压的最大值;

(2)并联电路两端电压相等,为了不损坏电阻,然后两电阻两端的电压,选其中较小的电压.再根据欧姆的变形公式和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可求出干路中的电流.

解答:

 解:

(1)从题可知,I1=0.2A,I2=0.3A,

因串联电路中各处各处的电流相等,且I1<I2,

所以,当它们串联接到电路里时,为了让每一个用电器都工作,串联电路中的电流为I2=0.2A;

由I=可得,两电阻的阻值:

R1===30Ω,R2===10Ω,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所以,电路两端的最大电压:

U=I2(R1+R2)=0.2A×(30Ω+10Ω)=8V;

(2)当它们并联接到电路里时,U1=6V,U2=3V,

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且U1>U2,

所以,为了让每一个用电器都工作,并联电路两端的电压为U′=3V,

此时I1′===0.1A,

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所以,干路的最大电流:

I=I1′+I2=0.1A+0.3A=0.4A.

故答案为:

8;0.4.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并联电路的特点以及欧姆定律的应用,关键是知道对于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不同的两个电阻来说,串联时比较电流取小的,并联时比较电压取小的.

 

22.(2分)(2014•厦门)图中,杠杆调平衡后,将两个体积相同的重物分别挂在杠杆两侧的A、B处,杠杆仍然平衡.则两重物重力大小之比GA:

GB= 3:

5 ;若要将两重物同时浸没在水中,则杠杆的 B 端将上升.

 

考点:

 杠杆的平衡条件;阿基米德原理.

专题:

 浮力;简单机械.

分析:

 设一格的距离为L,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即可求出两重物重力大小之比;

将两个物体GA、GB同时浸没在水中后,对杠杆的拉力F等于重力和浮力的差,根据GA×LA与GB×LB的大小关系判断杠杆是否平衡.

解答:

 解:

根据图示可知,LA=5L,LB=3L;

由杠杆平衡条件GA×LA=GB×LB可得,两重物重力大小之比GA:

GB=LB:

LA=3L:

5L=3:

5;

物体浸入水中时,对杠杆的拉力F=G﹣F浮,因为两个物体的体积相等,都同时浸没在水中,所以它们受到的浮力相等,即F浮A=F浮B;

杠杆A端:

(GA﹣F浮A)×LA=GA×LA﹣F浮A×LA,杠杆B端:

(GB﹣F浮B)×LB=GB×LB﹣F浮B×LB,

由LA>LB可得,F浮A×LA>F浮B×LB.

因为GA×LA=GB×LB,F浮A×LA>F浮B×LB,所以(GA×LA﹣F浮A×LA)<(GB×LB﹣F浮B×LB),因此杠杆的右(B)端下降.

故答案为:

3:

5;B.

点评:

 此题考查了对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和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考查了学生综合分析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三、简答题(共1小题,共4分)

23.(4分)(2014•厦门)如图所示是一种水翼船,船体下安装了水翼,水翼船高速航行时,水面下的水翼会使船体整体抬高从而减小水对船体的阻力.水翼船靠岸前,要提早关闭动力,船体逐渐降低,继续向前减速运动一会儿后停下.

请根据上文内容,提出两个与物理知识有关的问题,并针对所提问题做出简答.

 

考点:

 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力作用的相互性;惯性;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

专题:

 简答题;运动和力;重力、弹力、摩擦力;机械能及其转化.

分析:

 

(1)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压强越大.

(2)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解答:

 解:

两个水翼为什么都是上面弧形?

答:

两个水翼都是上面弧形,下面平面,水经过上方流速大于下方流速,上方压强小于下方压强,水对船体产生一个向上的升力作用.

水翼船靠岸前,为什么要提早关闭动力?

答:

关闭动力后,由于惯性,水翼船仍能在水面上行驶一段距离后停下.

点评:

 本题的解题关键是了解机翼的形状特点以及空气流速与压强的关系,并将它应用于水翼船水翼的造型原理中.是一道应用题.

 

四、作图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24.(2分)(2014•厦门)图中OA′是入射光线AO的折射光线,请在图中大致画出折射光线OB′的入射光线BO. 

 

考点:

 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专题:

 作图题;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

 在光的折射规律中,入射角变大折射角也变大,入射角变小折射角也变小,先分析入射光线AO和BO,入射角的大小,就能判断出对应的折射角的大小,从而根据OA′画出BO的折射光线OB′.

解答:

 解:

入射光线AO和BO,BO入射角小,所以BO的折射光线OB′的折射角也较小,OB′应画在OA′和法线之间,如图所示:

 

点评:

 在作光的折射光路图时要注意:

不管光从哪种介质斜射向哪种介质,在光疏质(密度比较小的物质)里面的角(入射角或折射角)较大;在光密质(密度比较大的物质)里面的角(入射角或折射角)较小,即“疏大密小”.角度越小,光线越靠近法线.

 

25.(2分)(2014•厦门)如图甲所示,插线板上开关控制指示灯和插孔,若指示灯开路,插孔仍可正常使用.请在图乙中画出插线板上开关、指示灯和插孔的连接方式,并与电源线接通.

 

考点:

 家庭电路的连接.

专题:

 电与热、生活用电.

分析:

 干路开关控制所有的用电器.并联电路各用电器之间互不影响,串联电路的用电器互相影响.

解答:

 解:

(1)插线板上的指示灯在开关闭合时会发光,插孔正常通电,说明开关同时控制灯泡和插座,灯泡和插座之间可能是串联,也可能是并联,如果两者并联,开关应该在干路上;如果指示灯损坏,开关闭合时插孔也能正常通电.说明灯泡和插座之间是并联的.

(2)开关接在灯泡、插座和火线之间控制火线使用更安全.

如下图所示:

 

点评:

 

(1)根据用电器之间是否相互影响是判断用电器串联和并联的方法之一.

(2)家庭电路中,开关控制用电器,开关一定接在用电器和火线之间,既能控制用电器,又能保证使用安全.

 

五、实验与探究题(共5小题,共28分)

26.(4分)(2014•厦门)

(1)如图1所示,木块的长度是 2.10 cm.

(2)如图2所示,电阻箱的示数为 622 Ω.

 

考点:

 长度的测量;变阻器.

专题:

 基本仪器的使用专题.

分析:

 

(1)物体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用各指针所指的示数乘以下面的倍数,然后将所有的数值相加,即为该电阻箱的读数.

解答:

 解:

(1)由图知:

木块的左端从0刻度开始,因此木块的长度为:

2.10cm﹣0.00cm=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