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中特复习串讲PPT文档格式.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75120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4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中特复习串讲PPT文档格式.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毛中特复习串讲PPT文档格式.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毛中特复习串讲PPT文档格式.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毛中特复习串讲PPT文档格式.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毛中特复习串讲PPT文档格式.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毛中特复习串讲PPT文档格式.ppt_第6页
第6页 / 共61页
毛中特复习串讲PPT文档格式.ppt_第7页
第7页 / 共61页
毛中特复习串讲PPT文档格式.ppt_第8页
第8页 / 共61页
毛中特复习串讲PPT文档格式.ppt_第9页
第9页 / 共61页
毛中特复习串讲PPT文档格式.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61页
毛中特复习串讲PPT文档格式.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61页
毛中特复习串讲PPT文档格式.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61页
毛中特复习串讲PPT文档格式.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61页
毛中特复习串讲PPT文档格式.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61页
毛中特复习串讲PPT文档格式.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61页
毛中特复习串讲PPT文档格式.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61页
毛中特复习串讲PPT文档格式.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61页
毛中特复习串讲PPT文档格式.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61页
毛中特复习串讲PPT文档格式.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61页
毛中特复习串讲PPT文档格式.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中特复习串讲PPT文档格式.ppt

《毛中特复习串讲PPT文档格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中特复习串讲PPT文档格式.ppt(6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毛中特复习串讲PPT文档格式.ppt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第二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邓小平理论依据:

理论基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历史根据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总结。

现实依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时代背景当代国际局势的新发展。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依据:

理论基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时代背景当代世界的新变化。

历史根据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

现实依据国情和党情的新变化。

(2)内容: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1)内涵和精神实质: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2)依据: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一)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内容:

一切从实际出发(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根本途径和方法)、实事求是(核心和实质)、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验证目的和条件)。

2意义:

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是制定并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1实事求是: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贯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始终的是实事求是。

2解放思想:

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3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内在统一的。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

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1社会主义的本质

(1)“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2)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2)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依据: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客观要求;

发展生产力是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基本条件。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56年以后,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即不发达阶段,是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很长历史过程的初始阶段。

要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进程,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

(2)依据:

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已经确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有了很大发展,许多主要工农业产品的总产量居于世界前列。

2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领导和依靠力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最主要内容和基本途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根本立足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奋斗目标)。

简称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发展战略,途径毛泽东:

四个现代化(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

邓小平:

三步走;

目标(十七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举措:

经济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政治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文化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社会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生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十八大:

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涵盖五个方面,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0一0年翻一番。

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三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社会保障全民覆盖。

五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1改革开放

(1)性质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

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三个特征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2改革,

(1)改革是全面的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

判断标准:

“三个有利于”。

(2)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的原则:

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促进;

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3)对外开放,对外开放和改革一起成为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征。

依据: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意义:

实行对外开放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

实行对外开放要处理好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对外开放的基础;

对外开放是为了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计划与市场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都属于资源配置方式,不属于区别社会性质的范畴。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市场经济可以与公有制相结合,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与市场可以有机结合。

市场经济能有力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共同特征经济市场化、企业经营自主化、政府调控间接化、经济运行法制化。

自有特征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国有企业通过平等竞争发挥主导作用;

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以共同富裕为目标;

在宏观调控上,能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调节手段的长处。

2基本经济制度,

(1)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国民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还要努力寻求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

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股份制。

(2)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形式有: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

原因:

由它们在发展生产力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根本原因);

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用:

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多种市场经济主体,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条件;

通过竞争,促进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加速市场化改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外资企业的进入,不仅会带来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而且还会带来一些与社会化生产规律和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经济方式和资本组织形式,可为我国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的体制创新提供借鉴。

3分配制度,

(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就是指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按生产要素分配有三种类型:

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制参与分配;

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逐步提高居民收人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课题。

讲求效率才能增添活力,注重公平才能促进和谐,坚持效率和公平有机结合才能更好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

我们把提高效率同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经济效率提高、促进社会和谐。

4.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总体目标:

到二二年,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指导方针:

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核心: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即坚持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

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十八大,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一要靠政策,二要靠科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

生产发展(中心环节和物质基础)、生活宽裕(目的和工作尺度)、乡风文明(素质的反映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村容整洁(窗口和必然要求)、管理民主(政治保证)。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胡锦涛在十七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要发展现代农业;

二要增加农民收入;

三要改善农村面貌;

四要培养新型农民;

五要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

六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4)统筹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坚持实施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

邓小平的“两个大局”思想。

(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举措:

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建设生态文明(内在要求);

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重要途径)。

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1国体和基本政治制度1)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切实加强国家权力机关建设,以利于人民群众参与对国家事务的管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的。

我们不能照搬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

三权分立制度不符合我国的国情。

(3)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特点: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基础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共同任务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引导下,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而奋斗。

基本方针: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点是:

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依据:

历史依据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

政治基础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

现实条件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各地区资源条件和发展的差异。

自治权利:

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

享有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权利;

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

享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按照传统风俗习惯生活及进行社会活动的权利和自由。

(5)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

扩大基层民主的重点,是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

中国已经建立了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有: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2依法治国,

(1)主体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

客体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社会事务;

法宪法和法律;

方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治理国家;

目的保证国家各项活动依法办事、依法治国,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地统一起来。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发展先进文化

(1)根本任务:

培育“四有”公民。

(2)基本方针:

两为、双百、三贴近、两立足、两手抓。

(3)意义:

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

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内容: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灵魂);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

弘扬民族精神(核心是爱国主义)和时代精神(核心是改革创新)(精髓);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

(2)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是在已有核心价值体系基础上的精简,用贴近老百姓的精炼语言,表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含义: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基本原则:

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工作方针)。

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主要动力)。

第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重要保证)。

第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重要条件)。

第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举措:

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1)含义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具体地说,一个国家;

两制并存;

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高度自治。

(邓小平)

(2)八项主张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并提出八项主张。

(江泽民)(3)四点意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胡锦涛),(4)反分裂国家法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5)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30周年上的讲话恪守一个中国,增进政治互信;

推进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

加强人员往来,扩大各界交流;

维护国家主权。

协商涉外事务;

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

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力量是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

2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3巩固和加强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合作。

(1)我国在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

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依靠各族人民的团结,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

4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

5统一战线:

两个联盟、党的领导、意义(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法宝)。

第十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1性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坚定党的领导核心,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

3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