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Z1起重机检验员考试习题计算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75388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2.2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QZ1起重机检验员考试习题计算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QZ1起重机检验员考试习题计算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QZ1起重机检验员考试习题计算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QZ1起重机检验员考试习题计算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QZ1起重机检验员考试习题计算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QZ1起重机检验员考试习题计算题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QZ1起重机检验员考试习题计算题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QZ1起重机检验员考试习题计算题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QZ1起重机检验员考试习题计算题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QZ1起重机检验员考试习题计算题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QZ1起重机检验员考试习题计算题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QZ1起重机检验员考试习题计算题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QZ1起重机检验员考试习题计算题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QZ1起重机检验员考试习题计算题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QZ1起重机检验员考试习题计算题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QZ1起重机检验员考试习题计算题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QZ1起重机检验员考试习题计算题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QZ1起重机检验员考试习题计算题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QZ1起重机检验员考试习题计算题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QZ1起重机检验员考试习题计算题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QZ1起重机检验员考试习题计算题Word下载.docx

《QZ1起重机检验员考试习题计算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Z1起重机检验员考试习题计算题Word下载.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QZ1起重机检验员考试习题计算题Word下载.docx

起升冲击系数Φ1=1.1、动载系数Φ2=1.2)

(4)当主梁的强度不满足要求时,提高主梁强度的措施有哪些?

图4-1-10剪力图和弯矩图

(2)满载葫芦位于右侧悬臂端部进行下降制动时,主梁的危险截面是主梁悬臂与支腿的交界处截面,如图4-1-11所示的B-B截面,该危险截面的危险点在截面的最上部。

6、现场检验一台额定起重量为75t用于吊运熔融金属的桥式起重机,起重机的工作级别为A7,引入卷筒的钢丝绳分支数为2根,吊钩滑轮组自重2t,其上有5个滑轮(双联滑轮组、滑轮系统总效率取0.94),所使用钢丝绳的最小破断拉力503kN。

请问:

【3.2.7.1】

(1)何为滑轮组倍率?

该台设备的滑轮组倍率为多少?

(2)选取起升机构钢丝绳的安全系数,应主要考虑哪几方面因素?

(3)按GB/T3811—2008的规定,本台起重机钢丝绳安全系数应选为多少?

(4)计算本台起重机钢丝绳的选用是否符合要求。

(1)钢丝绳倍率为:

通过吊钩滑轮组的挠性件分支数与引入卷筒的挠性件根数之比。

该台设备的倍率为:

2/2=5

(2)钢丝绳的安全系数与起升机构的工作级别、所吊物件的重要性及使用环境要求等因素有关。

(3)本台起重机钢丝绳选用的安全系数应为不小于7。

(4)钢丝绳选用:

①钢丝绳受到的最大静拉力:

S=(750000+20000)/(2×

0.94)=81915N

②计算最小安全系数:

n=503000/81915=6.14<7

③结论:

不符合要求。

7、一台新安装单主梁单悬臂通用门式起重机,其规格型号为MDG15-30A6,悬臂L1=5m。

试验结果如下:

(1)空载时用水准仪测得各点标高如图4-1-15所示。

【4.1.2.33】

(2)静载试验时,测得数据如下:

第一次加载测得主梁下沉(永久变形)5mm,第二次下沉2mm,第三次无永久变形;

有效悬臂处:

三次加载均无永久变形。

(3)额载试验时,测得数据如下:

主梁跨中标尺读数为1196mm;

有效悬臂处标尺读数为1201mm(忽略支座下沉和倾斜误差)。

请回答下列问题(涉及计算的要有计算过程):

(1)空载时主梁跨中上拱度及有效悬臂处的上翘度是否合格?

(2)简述主梁的静载试验方法。

(3)静载试验时主梁跨中和有效悬臂处变形是否合格?

(4)简述主梁静态刚性的检验方法。

(5)主梁跨中和有效悬臂处垂直静挠度是否合格?

8、一台在用单主梁通用门式起重机,其规格型号为MDG32/5-32A5,单侧有效悬臂长8m。

进行额定载荷试验时,检验人员采用水准仪测量,记录了不同工况时测得的原始数据,各测量点位置及空载时各点的标高(标尺读数)如图4-1-16所示,在空载和额定载荷下,小车位于不同位置时,测得各点的标高见表4-1-2。

【4.1.2.34】

9、某施工单位的一台起重量为16t的起重机,现场施工过程中根据作业要求需将起升载荷的速度提高至V升=8.5m/min。

已知该起升机构电动机的转速n=1500r/min,减速比i=76,卷筒直径D=350mm,钢丝绳直径d=12mm,试求起升机构的滑轮组倍率应为多少?

【3.2.7.2】

m=钢丝绳线速度V线/起升载荷速度V升

=n筒×

π(D+d)/8.5

=1500×

3.14(0.4+0.012)/76×

8.5=3

起升机构滑轮组倍率应为3。

10、起重机额定起重量为20t,吊具重量为0.5t,起升机构卷筒槽底直径D=400mm,钢丝绳直径d=16mm,双联滑轮组的总效率η=0.96,倍率m=4,电机转速n=1500r/min,减速器传动比i=75。

求:

起升机构的电动机静功率:

【3.2.7.3】

电动机静功率为23.24kw。

 

11、一台QD10-13.5A6通用吊钩桥式起重机,其起升机构布置和钢丝绳缠绕如图4-2-1所示,吊钩和动滑轮组重量q=2.2kN,起升电机额定功率Pe=22kW,起升电机额定转速ne=950r/min,减速器的减速比i=31.5,卷筒绳槽底直径D=400mm,钢丝绳直径d=14mm,起升机构工作级别M6,经查表此级别卷筒卷绕直径与钢丝绳直径之比h1≥20,机构总效率η=0.9,g=10m/s2。

请计算:

【4.2.1.19】

(1)通过计算判断卷筒卷绕直径与钢丝绳的直径是否匹配?

(2)起升速度是多少?

(3)选择的起升机构制动器的制动转矩应不小于多少?

(4)该机构的制动器设置在减速器的输入轴上,是出于什么考虑?

(5)电机的稳态功率是多少?

(6)如果起升速度提高为16.5m/min,选择减速器的减速比,并初步确定原来的电动机是否适用?

(稳态负载平均系数G=0.8)

(7)如果因车间生产工艺改变,需要提高起升速度,拟采取增大卷筒直径的改造方案,应对起升机构哪些方面进行校核?

(8)如因生产工艺改变,需要降低起升速度,有几种方法?

并分析每种方法的优缺点。

12、一通用桥式起重机型号为QD75/32-19A7,根据《起重机设计规范》(GB/T3811—2008)载荷组合B计算,小车满载位于跨中,由垂直载荷引起的危险计算截面弯矩MV=3473.2kN•m,由大车运行方向的水平载荷引起的同一危险计算截面弯矩MH=63.8kN·

m,计算截面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的截面抗弯模量分别为Wx=39202.3cm3、Wy=12243cm3,主梁结构材料屈服极限σS=225N/mm2。

试校验该主梁危险计算截面弯曲应力是否符合《起重机设计规范》(GB/T3811—2008)强度要求的相关规定?

【4.1.1.49】

根据题意分析,该主梁危险计算截面下翼缘板角点应力最大,其值σ为:

σ=MV/Wx+MH/Wy=3473200/39202.3+63800/12243=88.6+5.2=93.8MPa

根据《起重机设计规范》(GB/T3811—2008)表22规定:

安全系数nB=1.34,则

[σ]=σS/1.34=225/1.34≈167.9MPa

因此,σ<[σ],该主梁危险计算截面弯曲应力符合《起重机设计规范》(GB/T3811—2008)强度要求。

索引:

《起重机设计规范》(GB/T3811—2008)5.3.1.2

13、图4-2-2是起重机的起升机构。

已知:

额定起升载荷Q=100kN,吊钩和动滑轮组重量q=5kN,电机额定转速n=950r/min,减速器的减速比i=40,卷筒绳槽中心节圆的直径D=400mm,滑轮组的倍率m=3,机构总效率η=0.9。

【4.2.1.20】

(1)求电动机所提供的稳态功率?

(要求功率的单位为kW)

(2)如果在电机的型号不变的情况下,要将额定起重量由10t提高到11t,可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实现?

采用这些措施时应分别注意什么问题?

14、一台起重机额定重量Q=75t,起升机构为重要起升机构,工作级别为M7。

起升机构的卷筒直径D=800mm,减速器为二级圆柱齿传动,传动比i=35.5。

钢丝绳直径d=28mm,公称抗拉强度σt=1770Mpa,钢丝绳破断拉力F0=494KN。

起升机构为双联滑轮组,倍率m=6,起升机构总效率η=0.885,滑轮组效率η1=0.94。

吊钩组自重q=2828kg。

制动装置系单制动器,安装于减速器输入轴的两端,制动器的额定制动转矩MZN=2500N•m。

根据GB/T3811—2008《起重机设计规范》表34规定:

当起升机构工作级别为M7,钢丝绳公称抗拉强度

σt=1770Mpa时,安全系数为7。

根据《起重机设计规范》(GB/T3811—2008)的规定,校验:

(1)制动安全系数是否满足要求?

(2)起升钢丝绳系数是否满足要求?

【4.2.2.10】

(1)当起吊额定起重量时,制动轴上的制动力矩Mz为:

Mz=(Q+q)g(D+d)η/2mi

=(75000+2828)×

9.8×

(0.8+0.028)×

0.885/(2×

35.5)

=1312N•m

制动安全系数:

KZ=MZN/MZ=2500/1312=1.9

根据《起重机设计规范》(GB/T3811—2008)第6.1.3.1.3条b)款,对制动安全系数KZ有如下规定:

重要起升机构(通常为M6级及其以上级别)n=1.75。

因此,本起升机构的制动安全系数满足要求。

(2)当起吊额定起重量时,钢丝绳的最大工作静拉力S为:

S=(Q+q)g/maη1=(75000+2828)×

9.8/(2×

0.94)=67617N=67.617KN

钢丝绳的安全系数:

n=F0/S=494/67.617≈7.3

因此钢丝绳安全系数满足要求。

15、一台75/32t吊钩桥式起重机,总重G=96188kg,两个端梁上一面各安装一支大车缓冲器。

缓冲器为ZLC-17,容量An=12.3kN•m,行程开关安装于端梁上,其位置在安装试车中确定,起重机运行速度V=76.88m/min,忽略消耗于运行阻力和制动器制动力的摩擦功,减速度满足要求。

根据《起重机设计规范》(GB/T3811—2008)的规定,校验缓冲器容量是否满足要求?

【4.2.2.11】

对于计算缓冲器吸收动能时的碰撞速度,根据《起重机设计规范》(GB/T3811—2008)第24.2.3.2.2条规定:

对装有终点行程限位开关及能可靠起减速作用的控制系统的起重机,按减速后的实际碰撞速度(但不小于50%的额定运行速度)来计算各运动部分的动能,由此算出缓冲器吸收的动能。

依题意碰撞速度按50%额定运行速度选取,缓冲器吸收功能A为:

A=1/2×

G/2×

(0.5×

V/60)2=1/2×

96188/2×

76.88/60)2=9870N•m≈9.87kN•m

因此,A<An,缓冲器容量能满足要求。

16、某制造单位根据用户要求制造一台MH10-8A3桁架结构的门式起重机如图4-

3-17所示,已知该起重机跨度S=8m,葫芦自重G=1t,主梁G主梁=3668kg,每个支腿重量G支腿=1359kg,每个行走架重量G行走梁=858kg,有效悬臂长度L=3m(设葫芦的重心与吊钩吊物时的重心在同一铅垂面上,其与轨道的距离为3m),额定起重机Q=10t,试校核该起重机悬臂平面的倾翻稳定性的基本稳定性(本例为简化计算,不考虑结构承受的风载荷和惯性力)?

根据GB/T3811—2008《起重机设计规范》,如果技术参数不变,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可以满足用户要求?

【4.3.4.32】

根据《起重机设计规范》(GB/T3811)的要求,倾翻的支点为一侧的车轮中心。

M稳=Q主梁×

S/2+(Q支腿×

2+Q行走梁)×

S

=[3668×

4+(1359×

2+858)×

8]×

9.8

=424.1kN•m

如按基本稳定性计算校核:

M倾=(1.5PQ+Q葫芦)×

L=(1.5×

10000+1000)×

9.8=470.4kN•m

M稳=424.1kN•m<M倾=470.4kN•m

结论:

不安全,不能保证抗倾翻稳定性。

若满足用户要求,不改变技术参数时,可采取在行走横梁上增加重量的方法提高稳定性。

增加重量后应重新校核各种情况下的抗倾翻稳定性,且应考虑虑结构承受的风载荷和惯性力。

17、塔式起重机的钢结构应力计算【5.1.1.31】

现场对某一台塔式起重机的塔身危险截面(均匀应力区)进行钢结构应力测试时,实测某一主弦杆最大载荷应力为120MPa,自重载荷应力为-60MPa。

材质为Q235B。

表5-1-1给出了结构强度安全系数(最小值),试计算塔身该主弦杆的实际应力和安全系数,并判断是否合格?

18、塔式起重机起升机构电机静功率计算【5.2.1.33】

19、使用全力矩法机械式起重力矩限制器的某塔式起重机,30m幅度处的起重量为4.4吨,40m幅度处的起重量为3.1吨。

臂架根部铰点至回转中心距离为0.6m。

试求:

(1)该塔机50m幅度处的起重量为多少吨?

(2)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应考虑什么因素对起重量的影响?

【5.3.39】

20、某台轨道行走式塔式起重机臂长R为40m,臂端起升载荷Q为1000kg,载荷到回转中心距离L为40.7m,回转中心到倾覆边距离S为2.5m,塔机重心到回转中心距离l为0.6m,塔机自重G为18100kg。

试校核该塔机整体抗倾覆稳定性的基本稳定性。

【5.3.42】

根据《起重机设计规范》(GB/T3811—2008)及《塔式起重机稳定性要求》(GB/T20304—2006)的要求:

M稳=G×

(l+S)=18100×

(0.6+2.5)×

9.8/1000

=550kN•m

M倾=1.6Q×

(L-S)=1.6×

1000×

(40.7-2.5)×

9.8/1000=599kN•m

M稳=550kN•m<M倾=599kN•m

21、某起重机起升机构采用强制式驱动方式,卷筒为光面多层缠绕,已知卷筒名义直径D为402mm,卷筒长度为378mm,单层缠绕圈数Z为21圈,钢丝绳直径d为18mm,假定两层绳中径距离H等于钢丝绳直径(即为18mm),当卷筒缠绕层数n为4层时,求该起重机卷筒的最大容绳量是多少?

【6.2.1.20】

两种计算方式均可:

(1)设最大容绳量L,则L=Z×

3.14×

n(D+d×

n)

=21×

(402+18×

4)/1000

=125m

(2)求出每层的绳长,然后求出和值:

第1层绳长为L1=(402+18)×

21/1000=27.7m

第2层绳长为L2=(402+3×

18)×

21/1000=30m

第3层绳长为L3=(402+5×

21/1000=32.5m

第4层绳长为L4=(402+7×

21/1000=34.8m

则最大容绳量L=L1+L2+L3+L4=125m

22、设齿轮泵在额定压力为24×

105Pa,转速n=1450r/min时,输出流量95L/min。

泵的机械效率ηm=0.9,泵的容积效率ηv=0.95;

试求泵的驱动功率?

【6.2.2.29】

23、某齿轮泵在额定压力P=25×

105Pa、转速n=1450r/min时,输出流量q=100L/min。

当泵的出口压力P=0而转速不变时,由实验测得其流量qt=107L/min。

泵的机械效率ηm=0.9。

【6.2.2.30】

24、已知:

SC型施工升降机吊笼顶的安装吊杆立柱规格为Φ60×

4,材质为20号钢,额定起重量为161kg,吊具重5kg,作业时起升速度为0.25m/s,吊载时载荷重心距吊杆立柱中心线的距离为1000mm。

请计算吊杆立柱所受的最大应力?

(计算时可不考虑吊杆自重、吊杆立柱轴向力和风载荷)【7.1.2.7】

25、某架桥机进行作业时,各部分载荷分布于图9-3-1所示位置,此时前吊梁小车吊起砼梁一端,下导梁天车位于悬臂梁最前段,架桥机将以后支腿为支点,整机处于纵向后倾翻的最不利位置。

请验算架桥机在该作业工况下的整机稳定性。

【9.3.27】

26、某900t铁路客运专线架桥机在架梁作业中,前吊梁小车起吊砼梁运行到位于主梁跨中位置时,主梁所受弯矩最大,架桥机受力模型如图9-3-2所示。

其中:

卷扬机重F1=40t;

后吊梁小车重F2=45t;

吊重及前吊梁小车重F3=450+45=495t;

辅助支腿重F4=11.49t;

下导梁天车重F5=8.18t;

悬臂梁重F6=30.82t;

主梁自重为180t,长度68m。

请按不考虑主梁自重情况和考虑主梁自重情况,分别校核该架桥机主梁跨中纵向所受的最大应力是否满足强度要求。

(不考虑各载荷的动载系数,主梁材料许用应力[σ]=240MPa,跨中截面的纵向抗弯模量W=0.235m3)【9.3.28】

27、什么叫焊接线能量?

如果埋弧焊焊接电流为800A,电压为36V,焊接速度为60cm/min,请计算此时的焊接线能量。

【11.3.30】

(1)熔焊时由焊接能源输入给单位长度焊缝上的热量,又称为线能量。

(2)线能量的计算公式:

q=IU/V

式中:

Q——线能量,J/cm;

I——焊接电流,A;

U——电弧电压,V;

V——焊接速度,cm/s。

因此,q=IU/V=800×

36/(60/60)=28800J/cm

28、某连接节点如图11-3-2所示,构件由2∠45×

6角钢组成,节点板厚8mm,钢材为Q235,承受0<

P<

150kN的拉力作用。

已知结构件的工作级别为E4,试用应力比法确定:

(1)按应力集中情况等级为K4级校核构件的疲劳强度;

【11.3.32】

(2)如疲劳强度不足,按应力集中情况等级为K3级重新计算。

29、如图11-3-1所示角钢和节点板采用两边侧焊缝的连接中,N=660kN(静力荷载设计值),角钢为2∠110×

10,节点板厚度t1=12mm,钢材为Q235,焊条为E43系列,手工焊。

试确定:

【11.3.31】

(1)按构造设计要求判断图示角焊缝的焊脚尺寸hf是否合适?

(2)按强度设计要求判断图11-3-1所示角焊缝的实际长度是否合适?

30、试计算力矩限制器的综合误差

31、某检验员对一臂架型起重机进行起重力矩限制器的综合误差试验:

现场检测时选定的测试点Q1的幅度L1=25m,查该起重机特性曲线对应测试点的额定起重量Q1=5000kg,起吊后,加载至Q11=5070kg时力矩限制器动作,实测此时的实际幅度L11=25.15m,再查该起重机特性曲线,该幅度所对应的额定起重量Qn=4980kg。

已知该力矩限制器制造厂的设定系数Kj=1.05。

该检验员接着又对该机进行额定起重能力试验,情况是:

现场检测时选定的测试点Q2的幅度L2=20m,查该起重机特性曲线对应测试点的额定起重量Q2=6300kg,起吊6000kg,逐渐加载至6300kg时力矩限制器动作,实测此时的实际幅度L4=20.1m。

问:

【13.2.36】

(1)该检验员进行起重力矩限制器综合误差试验采用的是什么方法?

(2)根据该检验员的试验,该起重机起重力矩限制器的综合误差是多少?

(3)该起重力矩限制器的额定起重能力试验是否合格?

为什么?

32、一台QY20型汽车起重机,它装有一台微机式力矩限制器,其起重特性曲线如图13-2-1所示。

现场检测时采用定码变幅试验方法进行检验。

选定测点G的幅度L=14m,对应测试点的额定起重量为2.5t,起吊后逐渐增加工作幅度,至起重力矩限制器动作。

实测La=14.2m。

请回答下列问题:

【13.2.37】

(1)此力矩限制器的组成部分有哪些?

(2)叙述此力矩限制器的工作原理。

(3)叙述此起重机力矩限制器的试验方法。

(4)计算这台起重力矩限制器这一次试验的综合误差(k取1.05),并判定这台起重力矩限制器是否合格?

(5)叙述对起重力矩限制器的可靠性要求。

(1)一套完整的力矩限制器包括主机、载荷检测器,角度检测器,长度检测器和起重机工况检测系统5个部分。

(2)工作原理是:

将载荷、臂架长度、臂架角度及起重机工况等检测信号送入主机,通过放大、运算、处理后与预先存的起重特性曲线进行比较,由控制单元对起重机实施相应控制。

(3)试验方法(系统综合精度)

①根据起吊砝码质量查出起重机起重性能表(或曲线)上所对应的额定工作幅度,在地面上量出测试点幅度Li,并做出标记。

然后以其略小的工作幅度起吊砝码;

②以最低变幅速度逐渐增加工作幅度直至发出报警信号并自动停机;

③用实测工作幅度(La)和查出对应额定起重量(Gn)所引起的重力(Qn)与实测总起重量(Ga)所引起的重力(Qa),按以下公式计算系统综合精度(δ):

δ=(Qa-kQn)/kQn×

100%,式中:

Qa——实测总起重量所引起的重力,Qa=10Ga,kN;

Qn——额定起重量所引起的重力,Qn=10Gn,kN。

④对每一种试验工况均重复步骤②③三次,以均方误差计算出的系统综合误差均不大于±

5%。

(4)综合误差

综合误差δ=(Qa-kQn)/kQn×

100%

Qa=10Ga=10×

2.5=25kN

Qn=10Gn=10×

2.42=24.2kN

δ=(25-1.05×

24.2)/(1.05×

24.2)×

100%=-1.61%

δ<5%,合格。

(5)可靠性要求

①在产品规定的技术条件下使用,首次故障前平均工作时间应为500h;

②可靠性试验时间应为3000h;

③可靠度应大于90%;

④使用寿命应为7500h。

33、某工地使用QY40t汽车起重机拟从甲处吊装一部件到乙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