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泵站施工的技术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75600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泵站施工的技术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二泵站施工的技术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二泵站施工的技术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二泵站施工的技术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二泵站施工的技术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二泵站施工的技术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二泵站施工的技术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二泵站施工的技术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二泵站施工的技术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二泵站施工的技术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二泵站施工的技术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二泵站施工的技术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二泵站施工的技术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二泵站施工的技术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二泵站施工的技术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二泵站施工的技术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二泵站施工的技术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二泵站施工的技术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二泵站施工的技术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二泵站施工的技术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泵站施工的技术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

《二泵站施工的技术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泵站施工的技术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泵站施工的技术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

6伸缩缝……………………………………………………………………………15

7其他……………………………………………………………………………17

1总则

1.1为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特制定本技术要求,施工单位须严格按照本技术要求进行施工,本技术要求未涉及部分,应按有关技术规范规程执行。

1.2本技术要求适用于;

远景二泵站泵站水工土建部分的工程施工,工程施工项目主要包括:

(1)土方开挖和回填;

(2)浆砌石工程;

(3)主体工程混凝土浇筑;

(4)混凝土灌注桩施工。

本技术要求不包括暗管施工部分,管道施工由生产厂家提供技术服务。

1.3施工单位应根据合同文件、设计图纸、本技术要求、有关设计通知等设计文件和相应技术规范的要求,在工程开工前做好技术准备、基础准备工作,提出各部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确定施工工艺、方法措施,并报送监理工程师批准。

1.4主要施工规范及技术标准(但不限于):

(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93);

(2)《泵站施工规范》(SL234-1999);

(3)《水闸施工规范》(SL27-1991);

(4)《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1-83);

(5)《水工建筑物地下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DL/T5099-1999);

(6)《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7)《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DJ207-82);

(8)《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01);

(9)《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10)《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规程》试行(SL176-96);

(11)《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1999)。

上列标准和规程规范如有新的版本,则应按新版本执行。

1.5本技术要求必要时由设计单位进行补充和修改。

2土方工程

2.1土方开挖

2.1.1一般规定

(1)本技术要求所指基础土方,系指人工填土、表土、黄土、砂土、淤泥、黏土、砾质土、砂砾石、松散坍塌体等无需采用爆破技术而可直接使用手工工具或土方机械开挖的全部材料。

(2)承包人在进行基础开挖前应详细了解工程的地质结构、地形地貌和水文地质情况;

也应清楚监理工程师移交的测量控制系统,包括测量基准点、基准线和水准点及其基本资料和数据。

承包人接收监理人提供的测量基准后,应与监理人共同校测其基准点(线)的测量精度,并复核其资料和数据的准确性。

(3)承包人应以监理人提供的测量基准点(线)为基准,按本工程控制测量满足三等平面控制测量和三等水准测量的施工精度要求,测设用于工程施工的控制网,并将施工控制网资料报送监理人审批。

(4)承包人在开挖前,应根据设计开挖图纸定出建筑物和渠道的中心轴线,并在轴线两边的开挖区以外选择适当的地方埋设临时水准标点;

根据地形变化情况,每隔适当的距离打一个中心桩,测出各点高程,算出开挖深度,绘出开挖断面图,现场放好开挖边线。

承包人应将开挖前实测地形和放样剖面图报送监理工程师复核,经批准后方可进行开挖。

(5)对开挖边线区域内的树木、树根、杂草、垃圾等要进行清理,并要运到监理工程师指定的地方。

对表层不能用于回填的含根须、草本植物及含有有机物的土壤,应按监理工程师指示的表土开挖厚度进行开挖,并将开挖的有机土壤运到监理工程师指定的地区堆放,对其他的开挖弃土则运到弃土场。

(6)承包人在开挖时应由上而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严禁自下而上或采取倒悬的开挖方法,施工中随时作成一定的坡势,以利排水,开挖过程中应避免边坡的稳定范围内形成积水。

并根据土方平衡的规划,需要用于回填的各种土料要分别堆放在监理工程师指定的场地内。

(7)在已有建筑物附近进行开挖时,承包人的施工措施必须保证其原有建筑物的稳定和安全,并做到不影响其正常使用。

(8)开挖过程中应经常校核测量开挖平面位置、水平标高、控制桩号和边坡坡度等是否符合设计开挖图的要求,对有结构要求的建基面范围严禁欠挖。

(9)设计开挖图确定了建筑物的基础开挖宽度,承包人在开挖时可根据施工方法和施工布置,在满足施工和排水的条件下,对建筑物两侧的超挖宽度进行调整,即可减少一侧增加另一侧的超挖宽度,但基础开挖的总宽度不宜超过设计开挖图的要求。

(10)开挖过程中如果地层相对原设计发生比较大的变化或发现新的不良地质条件,承包人应及时通知监理工程师进行现场确认,并做好描述和记录。

监理工程师应及时会同参建各方协商,确定地基处理措施或修改设计。

(11)开挖过程中边坡如出现裂缝和滑动迹象时,承包人应立即暂停施工采取应急措施,并通知监理工程师和做好记录。

(12)采用机械开挖土方时,实际施工的边坡坡度应适当留有修坡余量,保证修整后的边坡坡度满足设计开挖图的要求。

冬季施工的开挖边坡的修整宜在解冻后进行,防止造成超挖。

(13)对于不能马上进行建筑物施工的建基面,特别是要经过冬季或汛期的暴露建基面,在建基面上要预留厚度60cm左右的保护土层,以免原状基土被扰动、浸泡和受冻。

在建筑物工程施工前,将保护土层依次挖除。

(14)在开挖前承包人应规划好开挖区域内的临时性排水措施,并要备好排水设施。

在雨季为了保护开挖边坡免受雨水冲刷,应在边坡开挖前先期开挖截流沟,并对开挖出的永久边坡及时进行护面施工。

(15)地下水位较高时承包人应采取可靠的排水措施,确保所有建筑物的基础开挖均在旱地进行施工,并应保证地下水位降低至最低开挖面0.5m以下。

2.1.2临时边坡的稳定

为避免建筑物坐落在回填土上,主体工程的临时开挖边坡设计比较陡,施工时应按设计图纸所示或监理工程师的指示进行开挖。

承包人也可根据场地实际情况自行确定开挖边坡坡比,并报监理工程师。

对于时间保留较长的临时边坡,经监理工程师检查认为存在不安全因素时,承包人应进行补充开挖和采取安全保护措施。

2.1.3边坡安全的应急措施

土方开挖过程中,如出现裂缝和滑动迹象时,承包人应立即暂停施工并采取应急抢护措施,保证施工人员安全,并通知监理工程师。

必要时,承包人应按监理工程师的指示设置观测点,及时观测边坡变化情况,并做好记录。

2.2土方回填

2.2.1一般要求

(1)回填土料前,要清除基坑内的积水、杂物;

清除混凝土表面外露的钢筋头和铁件、木模板屑、油毛毡、乳皮等;

清除基坑边坡面表层的污染土和赃物。

(2)填土前对各种建基面均要经过验收合格后才能填筑;

对于混凝土建筑物周围的填土还要待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并且龄期超过7d后方可填筑;

对于涵洞顶部的回填土施工必须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后方可开始填筑。

(3)填筑土粘粒含量宜为10%~25%,塑性指数宜为10~17,且不得含植物根茎、砖瓦垃圾等杂质;

有机质含量(按质量计)不大于5%;

有较好的塑性和渗透稳定性。

(4)粘性土的压实干容重要求达到16.5kN/m3以上,压实度必须达到98%,压实过程中要定专人随时检测,并要通过碾压试验确定压实土料的最优含水量。

(5)远景二泵站主厂房恢复填筑压实度不得小于0.98,其余部位填筑压实度不得小于0.94,。

施工前按照《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进行全样击实试验,确定全样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量,换算出设计干密度进行质量控制。

(6)砂砾石和砂的填筑标准以相对密度为设计控制指标,砂砾石的相对密度必须达到0.75以上,砂的相对密度必须达到0.70以上。

施工前应针对不同的填筑材料进行碾压试验,确定碾压机械、铺土方式、铺土厚度、碾压遍数、填筑含水量等施工参数。

(7)填土的含水量应控制在最优含水量附近,其上、下限偏离最优含水量不超过-2%~+3%。

(8)施工前应针对不同部位进行碾压试验,确定碾压机械、铺土方式、铺土厚度、碾压遍数、填筑含水量等施工参数,保证碾压质量达到设计压实度。

(9)建筑物两侧填土,必须对称分层夯实,两侧回填面高差不得大于0.5m。

贴边处等机械碾压不到的部位,应辅以夯具夯实,铺土厚度宜为15cm~20cm,夯实时应采用连环套打法,双向套打,夯压夯1/3,行压行1/3;

分段、分片夯实时,夯迹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3夯径。

(10)土料的铺料与压实工序应连续进行,以防止土料被晒干;

对表面已风干的土层,应作洒水湿润处理,保证含水量在控制范围以内。

新层铺料前,对结合面进行洒水湿润并做刨毛处理,刨毛深度3~5cm。

(11)每一碾压层按试验确定的参数施工完毕后,要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才能继续铺筑上一层。

(12)若发现局部“弹簧土”、层间光面、层间中空、松土层或剪切破坏等质量问题时,应及时进行处理,并经检验合格后,方准铺填新土。

(13)填土时要采取可靠的防雨措施,雨前铺的松土要迅速压实或加以覆盖;

雨后,经检查合格后,方可继续施工。

2.3其他

本部分技术要求未尽事宜,按照《碾压式土石坝施工技术规范》及其它有关规程规范执行。

3浆砌石工程

3.1一般规定

(1)砌石工程应在基础验收及结合面处理检验合格后方可施工。

(2)砌筑前应放样立标,拉线砌筑。

(3)砌石应平整、稳定、密实和错缝。

3.2浆砌石施工

(1)用于浆砌石的块石必须质地坚硬、新鲜,直径要大于25cm,上下两面大致平行,面基本平整,无尖角,薄层和裂纹,块石的软化系数不应小于0.7。

(2)浆砌石的砂浆强度等级为M10,沉入度宜为4~6cm。

砌筑时要求先铺砂浆后砌石。

砌筑前,应将石料刷洗干净,并保持湿润。

砌体的石块间应有胶结材料粘结、填实。

对外露面宜在砌筑后12~18h之内及时养护,经常保持外露面的湿润,一般要养护14d。

养护期内不宜回填、挡土。

(3)砌体隐蔽面的砌缝可随砌随刮平,砌体外露面的砌缝应在砌筑时预留20mm深便于勾缝的缝槽。

砌缝要求饱满,块石表面要求平整,砌体外露面贱染的砂浆应清除干净。

(4)浆砌石面层应进行砂浆勾缝,勾缝前应清理缝槽,并用水冲洗湿润,砂浆应嵌入缝内2cm。

(5)翼墙砌筑应自下而上逐层进行,每层应依次先砌角石、面石、后填腹石,均匀座浆,并随铺随砌。

(6)除本技术要求外,施工单位还应遵守有关规范、规程的规定。

4钢筋混凝土工程

4.1一般规定

(1)混凝土浇筑之前,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图纸、施工技术要求和有关规范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提出主要施工工艺、设备和质量、进度控制措施,并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2)混凝土浇筑应在模板及钢筋制作安装完成并经验收合格之后方可进行。

模板及钢筋制作安装的具体要求按《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DJ207-82)及有关设计图纸执行。

(3)地基开挖完成后,应对表面进行平整碾压。

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

(4)混凝土施工中所使用的模板,可根据结构物的特点,分别采用钢模、木模或其他模板,但所有模板必须保证结构和构件的形状、尺寸和相对位置正确;

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模板表面平整、接缝严密、不漏浆;

制作简单、装拆方便、经济耐用。

4.2原材料控制与检验

混凝土施工应按《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01)执行。

购买商品混凝土,混凝土的等级应满足设计要求。

各部位混凝土设计等级见施工图纸。

4.3运输

(1)混凝土及运输设备应与混凝土的品种、浇筑能力及施工现场具体情况相适应。

(2)施工前,应根据混凝土设计指标进行室内配合比试验,施工中应根据原材料检测情况将试验室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并进行现场试拌,以检验拌和设备的性能及混凝土的和易性,适当调整配合比,确定拌和程序和拌和时间。

(3)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原材料定期检测结果及气候变化、运输方式和浇筑工艺的不同,及时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由工地试验室签发配料单。

拌制混凝土时,必须严格按配料单执行,严禁擅自更改。

(4)水灰比直接决定着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严禁在调整配合比时更改混凝土的水灰比,必须更改时,应进行强度和耐久性试验,并报原配合比试验审批部门批准。

(5)混凝土各组成材料的称量偏差(以重量计),不应超过表1中规定的数值。

表1混凝土原材料称量允许偏差表

材料名称

允许偏差

水泥、掺合料

±

1%

砂子和石子

2%

水、外加剂溶液

(6)拌和设备应经常进行拌和物均匀性、各种条件下适宜的拌和时间、拌和机及叶片磨损情况检查,发现问题立即进行处理。

(7)混凝土运输应优先采用皮带机直接入仓、吊罐直接入仓或汽车直接入仓的运输方式。

卸料高度超过8~10m时,不宜采用皮带运输机配合串筒、溜管入仓的运输方式,否则应有可靠的论证并采取特殊的缓冲措施。

采用皮带机运输时要有可靠措施防止皮带粘沾砂浆造成砂浆损失。

(8)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缩短运输时间、减少转运次数,避免砂浆损失和混凝土分离,防止雨淋、受冻和日晒。

混凝土的运输时间一般不宜超过表2之规定。

表2混凝土运输时间限定表

气温(°

C)

运输时间(分)

20~30

30

10~20

45

5~10

60

(9)不论采用何种运输设备,混凝土自由下落的高度以不大于2m为宜,超过此界限时应采取缓降措施,防止骨料分离。

4.4混凝土浇筑

(1)建筑物基础面必须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模板安装、钢筋绑扎等混凝土浇筑的准备工作。

(2)基坑周围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水、排水措施,避免基坑进水,严禁在水中浇筑混凝土。

(3)混凝土入仓铺料一般采用平层浇筑法,倘若浇筑能力无法满足层间间歇时间的要求,可采用阶梯浇筑法和斜层浇筑法。

混凝土浇筑层允许最大厚度,应按表3的规定执行。

表3混凝土浇筑层允许最大厚度(mm)

捣实方法和振捣器类别

允许最大厚度

插入式振捣器

振捣器头部长度的1.25倍

表面式振捣器

在无筋或少筋结构中

250

在配筋密集或双层钢筋结构中

150

附着式振捣器

300

人工振捣

150~200

(4)混凝土铺料层的厚度及层间间歇时间应与浇筑强度、施工工艺相适应,混凝土铺料层间间歇时间(自出拌和机口算起到覆盖上一层混凝土为止)超过表4的规定时,层面应按施工缝处理。

表4浇筑混凝土的允许间歇时间

浇筑仓面气温(°

允许间歇时间(min)

普通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抗硫酸盐水泥

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90

120

10~19

180

5~9

210

(5)仓内混凝土的平仓可采用振捣器和人工相结合的方式。

平仓工作应随浇随平,不得堆积。

用振捣器平仓不能代替振捣。

(6)混凝土应使用振捣器振捣。

振捣时间应以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出现气泡并开始泛浆时为准;

振捣器移动距离应不超过振捣器有效半径的1.5倍,并插入下层混凝土5cm左右,顺序依次,方向一致,以保证上下层混凝土的结合质量,避免漏振、浮振。

另外,振捣器不应触及钢筋和预埋件。

对于边墩等钢筋比较密的部位应采用人工捣实,但相应的铺筑层厚度要求不大于20cm。

(7)混凝土表面不平整度应符合《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的规定。

4.5二期混凝土浇筑

(1)二期混凝土浇筑前,应对结合面的一期混凝土表面进行凿毛,冲洗干净,并保持湿润,但不能有积水。

二期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不低于同部位一期混凝土强度等级。

机座二期混凝土,应保证设计标注强度达到70%以上,才能继续加荷安装。

(2)浇筑时每层的铺料厚度不得大于50cm,要采用强力振捣器充分振捣,确保混凝土密实。

(3)对于埋件和插筋缝隙较小的部位可用小型振捣器或人工振捣,确保没有架空现象存在。

(4)二期混凝土的浇筑方量不大,高差变化却很大,因此要采取各种可靠的技术措施防止骨料分离。

4.6混凝土养护

(1)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洒水养护,以保持混凝土表面经常湿润,不发生干裂现象。

在养护前应采取措施避免阳光曝晒。

养护工作一般可根据气候条件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6~18h内开始,在炎热、干燥的气候条件下应提前养护,即混凝土达到初凝,虽然没有拆模也要对模板进行洒水,同时应采取遮阳防晒措施,如表面遮盖塑料布、草袋或麻袋片等。

(2)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应少于表5规定的数值。

对于泵房等重要部位的混凝土,以及当气候炎热、干燥时,养护时间不应短于28d或更长。

表5混凝土养护时间(d)

混凝土的水泥品种

养护时间

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

14

粉煤灰、火山灰质水泥,

21

(3)有条件的部位可采用仓面流水的养护方法,养护期内始终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性。

有条件的部位可采用仓面流水的养护方法,以便有效的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温升,减少和避免混凝土的裂缝。

(4)涵洞内侧侧墙及顶板面也要采取及时可靠的措施进行养护。

4.7混凝土质量监测与评定

(1)混凝土拌和物塌落度的检查,每班在机口应进行4次,在仓面进行2次。

在混凝土取样成型时,也应同时测定塌落度,塌落度应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

(2)掺加气剂的混凝土,每班至少应检查2次含气量,其变化范围应控制在±

0.5%以内。

(3)同一标号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试件数量应按《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的相关固定选取,每组试件应取自同一盘混凝土。

(4)混凝土试件应在机口随机取样成型,不得任意挑选。

同时,必须在浇筑地点取一定数量的试件,以进行比较。

(5)试件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及质量评定标准按《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第4.9.15条~4.9.18条执行。

(6)对已浇筑的混凝土质量有怀疑时,应钻孔取样和进行压水试验,对芯样进行抗压、抗拉、抗冻、抗渗等试验,压水试验单位吸水率要求小于0.01L/min.m.m。

也可进行无损监测,具体检查的部位和方法由监理工程师确定。

(7)对于经检测后认为不合格的混凝土,可采用水泥补强灌浆或化学灌浆;

对于表面裂缝可用水泥砂浆或环氧砂浆涂抹或灌浆处理;

对于质量十分低劣而又不便灌浆处理者,则要整块炸掉重浇。

4.8温度控制

(1)温度控制是防止混凝土在施工期和运用期产生裂缝的主要措施之一,施工时必须严格按照本技术要求及有关规范进行实施。

(2)本技术要求适用于日平均气温稳定在5°

C以上情况下的混凝土施工,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在5°

C以下或最低气温稳定在-3°

C以下时,应停止施工或执行施工规范中有关低温季节混凝土施工的规定。

(3)承包人应优化混凝土配合比,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温升,并根据气温的实际情况加强混凝土表面的养护和保护,防止表面裂缝的发生。

(4)控制水化热温升,是保证混凝土质量、减少温度应力、防止裂缝产生的重要手段,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严格按《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的要求进行。

(5)混凝土的允许最高浇筑温度根据气温的不同一般不超过12~20°

C,如果承包人根据工地浇筑时的气温,通过加强养护和采取有效的保温措施等手段,能够确保混凝土不产生温度裂缝,允许最高浇筑温度可适当提高2~4°

C,但6、7、8月份混凝土的最高浇筑温度不应大于28°

C。

承包人在施工时应认真研究当地的气温变化特点,并且掌握天气预报信息,在低温季节注意对已浇筑的混凝土采取可靠的保温措施,避免新浇筑混凝土由于温度骤降或夜间温度较低,使内外温差过大,而产生温度裂缝。

(6)控制混凝土浇筑温度是实现温度控制的主要手段之一,承包人应采取适当而有效的措施降低浇筑温度,比如:

堆高骨料堆(高度不宜低于6m)并通过地垄从下面取料、料场上方搭设凉棚、骨料洒水、利用夜间低温浇筑、加冰拌和、运输过程中隔热遮阳、水泥经贮存和倒罐降低温度等等;

并根据对浇筑温度的要求、气温的高低以及实测的运输和浇筑过程中的混凝土温度变化情况,制定出机口温度控制标准,出机口温度不符合标准的混凝土不能入仓。

(7)混凝土入仓后要及时平仓振捣,加快覆盖速度,缩短混凝土曝晒时间;

对浇筑完的混凝土面及时覆盖麻袋片等遮阳;

要经常对仓面和周围用雾状喷头喷雾,增加湿度和降温,改善小气候。

(8)混凝土浇筑的层间间歇时间宜控制在5~10d,待已浇层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后,方可在该层上进行凿毛、冲洗等下一工序的各项工作。

(9)要采取可靠的养护和保温措施,防止混凝土干燥和受冻后产生裂缝,特别是对越冬面和度汛面更应注意保护,并应经常进行检查。

(10)承包人应有可靠措施,严格控制混凝土铺料层间间歇时间,使其不超过允许间歇值,防止形成冷缝。

如果遇到特殊情况,一旦超过间歇时间应按施工冷缝处理。

(11)涵洞浇筑成形后,要注意对涵洞进出口挂帘封口,防止过堂风使混凝土表面降温过快,产生温度裂缝。

进入低温季节前,洞口应采取保温措施。

(12)混凝土侧面保护可采用草袋或其它保温材料。

保温材料应待混凝土浇筑21d后方可拆除。

冬季来临之前浇筑的混凝土,应待冬季过后方可拆除。

(13)护坡混凝土板和各部位底板要一次浇筑完毕,待其终凝以后用草袋和塑料布覆盖,除冬季外要经常晒水保持湿润,防止干缩裂缝,直到混凝土达到28d龄期或更长时间。

(14)混凝土要加强养护,对于初凝后没有拆模的混凝土也要对模板进行洒水,混凝土终凝拆模后表面要及时覆盖湿润的遮盖物,并洒水养护,有条件时可采用流水养护,但气温低于5°

C时,不得洒水。

(15)冬季来临之前浇筑的混凝土,在强度低于10MPa、成熟度小于1800°

C.h时,进入冬季后必须采取保温措施,以防混凝土受冻。

保温材料要紧贴混凝土表面并尽量保持干燥。

(16)龄期未满28d的混凝土在遭遇气温骤降或寒潮时,其暴露表面极易产生裂缝,应及时采取表面保护措施,特别是对底板和闸墩面等要害部位。

寒潮过后应立即撤消保温材料,恢复至遮阳防晒的措施,以免混凝土温升过大。

施工当中必须密切注意已浇筑完成的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的变化情况,一旦发现裂缝应及时监测裂缝的发生和发展情况,对裂缝发生的时间、部位以及产状等做出详细的记录,连同该区混凝土浇筑的资料一并抄送有关单位,以便对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处理措施。

本混凝土温控技术要求未尽的事宜,请按照《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01)和有关规范规程执行。

5混凝土灌注桩

5.1钻进成孔桩质量要求

(1)回转钻机的机架,其天车滑轮槽缘、回转器中心和桩孔中心线三者应在同一铅垂线上;

冲击或冲抓钻机的钻架,其天车滑轮槽缘的铅直线应对准桩孔中心,偏差不得大于20mm。

(2)灌注桩施工中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桩的混凝土连续灌注,避免断桩、塌孔及桩位偏移现象,孔底回於厚度不得大于20cm。

钻进成孔应一次不间断地完成。

(3)为了防止在钻进过程中塌孔,在造孔时宜采用粘土或膨润土泥浆固壁,并保持孔内泥浆顶面的高程高于地下水位有足够的高度。

(4)桩孔钻进达到设计深度后,应对孔位、孔深、孔径、孔的垂直度等进行检查合格方可终孔。

检查标准按表6的规定执行。

表6钻孔灌注桩允许误差(mm)

项目

允许误差

孔的中心位置偏差

单排桩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