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李晓梅刘旺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75781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63.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李晓梅刘旺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李晓梅刘旺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李晓梅刘旺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李晓梅刘旺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李晓梅刘旺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李晓梅刘旺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李晓梅刘旺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李晓梅刘旺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李晓梅刘旺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李晓梅刘旺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李晓梅刘旺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李晓梅刘旺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李晓梅刘旺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李晓梅刘旺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李晓梅刘旺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李晓梅刘旺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李晓梅刘旺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李晓梅刘旺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李晓梅刘旺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李晓梅刘旺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李晓梅刘旺Word格式.docx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李晓梅刘旺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李晓梅刘旺Word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李晓梅刘旺Word格式.docx

①水  ②酸  ③碱  ④盐  ⑤氧化物

A.①   B.①⑤   C.①③⑤   D.①②③④⑤

精讲释疑

由于一种分类方法所依据的标准有一定局限,所能提供的信息较少,在认识事物时常采取多种分类方法。

1.交叉分类法:

一类物质可能有多种不同的树状分类法,各种树状分类法间的交叉现象在所难免,这就是交叉分类法

2.树状分类法:

树状分类法便于知识的积累和记忆,也是化学上常用的分类方法

完成课本P25图2-3并与下图进行比较。

当堂达标

1.下列物质是化合物的是()

A.分析纯盐酸B.氧气C.黑火药D.干冰

2.只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氢元素,这类化合物称为氢化物。

下列物质不属于氢化物的是()

A.H2OB.NH3C.NaHD.H2SO4

3.组成中有氢氧根的盐叫做碱式盐,酸根中含有氢元素的盐叫做酸式盐(现阶段认为正确)。

下列盐中,既不是碱式盐,又不是酸式盐的是()

A.KHSO4B.Cu2(OH)2CO3C.Ca(H2PO4)2D.NH4NO3

4.下列物质:

①CaO②KCl③H3PO4④Ba(OH)2⑤Fe3O4⑥FeSO4·

7H2O⑦HNO3

⑧AgNO3⑨KHCO3中,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属于碱的是,

属于酸的是,属于盐的是。

(填写各物质的序号)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

1.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2.逐步探究胶体与浊液、溶液的区别,认识丁达尔效应

学习重点难点

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的概念:

叫做分散系

2.分散系的组成:

(1)分散质:

(2)分散剂:

3.将分散剂是液体的三种分散系性质的比较:

分散系

分散质粒子大小

主要特征

粒子能否通

过半透膜

粒子能否

通过滤纸

举例

浊液

溶液

胶体

4.胶体的介稳性:

考察溶液、胶体和浊液三种分散系发现,是最稳定的,一般情况下溶质不会自动和溶剂分离;

很不稳定,分散质将在重力作用下沉降下来;

的稳定性介于二者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这就是胶体的介稳性。

(思考胶体具有介稳性的原因)

5.胶体的丁达尔效应:

用光束照射胶体时,在与光束的方向进行观察,可以看到,这条光亮的通路是由于对光线形成的,叫做丁达尔效应。

注:

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利用丁达尔效应是区分与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

根据P26科学探究,观察实验完成表格。

(注意Fe(OH)3胶体的制备)

光束照射是的现象

Fe(OH)3胶体

CuSO4

胶体的其他性质P28

1.胶体的聚沉

要使胶体凝聚成沉淀,就要减少或消除胶体微粒表面吸附的电荷,使之减弱或失去电性排斥力作用,从而使胶粒在运动中碰撞结合成更大的颗粒。

(1)加入电解质

例如:

②豆浆里加盐卤(MgCl2·

6H2O)或石膏(CaSO4·

2H2O)溶液使之凝聚成豆腐;

④在江河与海的交汇处形成的沙洲。

(2)加入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

①用明矾、氯化铁等净水;

②不同种类的墨水混合使用时有沉淀产生,使墨水失效。

(3)加热

温度升高,胶粒的吸附能力减弱,减少了胶粒所吸引的阴离子或阳离子数量,胶粒所带的电荷数减少,胶粒间的斥力作用减弱,使得胶粒在碰撞时容易结合成大颗粒,形成沉淀或凝胶。

淀粉溶液加热后凝聚成了浆糊凝胶,蛋清加热后凝聚成了白色胶状物。

2.胶体粒子的电泳

3.胶体粒子的布朗运动:

在胶体中,胶粒作不停地、无秩序地运动。

1.胶体和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  )

A.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B.是不是一种稳定的体系

C.会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D.粒子不没有带电荷

2.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胶体外观不均匀      B.胶体带电荷,所以会产生电泳现象  

C.胶粒能透过滤纸      D.胶体不稳定,静置后容易产生沉淀

3.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A.在豆浆里加入盐卤做豆腐

B.在河流入海口易形成沙洲

C.一束平行光线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D.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4.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A.胶粒直径小于1nmB.胶粒作布朗运动

C.胶粒带有电荷D.胶粒不能通过半透膜

5.已知土壤胶体粒子带负电,在土壤中施加含氮质量相同的下列化肥,肥效最差的是(  )

A.(NH4)2SO4B.NH4HCO3C.NH4NO3D.NH4Cl

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一课时

1.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并且能够熟练的写出电离方程式。

重点难点

电解质有关概念的辨析,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1.区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电解质:

非电解质:

[注]⑴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指的都是。

⑵单质、混合物既不是也不是。

电解质导电有一定外界条件,或。

电解质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化合物。

某些难溶于水的物质由于它们的溶解度小,所以测不出它们的导电性,但是由于它们溶于水的部分电离所以属于

2.电解质的类型:

、、和。

3.电离及电离方程式

⑴能发生电离的物质类别:

⑵电离的条件(与通电有无关系):

⑶电离的结果:

⑷电离的定义:

⑸电离的表示方法:

1.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1)强电解质:

(2)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电离程度

溶液里粒子

同条件下导电性

物质类别

化合物类型

2.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

(1)酸:

(2)碱:

(3)盐:

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1)式子左边书写化学式,表示电解质还未电离时的状态;

右边书写离子符号,

表示电解质电离产生的离子。

(2)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应等于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数。

(3)在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

如:

MgCl2=Mg2++2Cl-NaOH=Na++OH-

H2SO4=2H++SO42-NaHSO4=Na++H++SO42-

1.下列关于电解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液态氯化氢和固态氯化钠均不导电,所以氯化氢和氯化钠均为非电解质

B.NH3溶于水形成的溶液能导电,所以NH3是电解质

C.SO2溶于水能导电,所以SO2是电解质

D.BaSO4在水溶液中难导电,但熔融下能导电所以BaSO4是电解质

2.下列状态的物质,既能导电又属于电解质的是()

A.氯化镁晶体B.氯化钠溶液C.液态氯化氢D.熔融氢氧化钾

3.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导电,但不是电解质的是()

A.铝B.食盐C.硫酸D.蔗糖

4.下列电离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H2SO4=2H++SO42- B. NH4NO3=NH4++NO3-

C.Na2CO3=Na2+ +CO32-  D.Ba(OH)2=Ba2++2OH-

5.下列电离方程式中,书写错误的是()

A.NaHSO3=Na++HSO3-B.KHSO4=K++H++SO42-

C.H2SO4=2H++SO42-D.KClO3=K++Cl-+3O2-

6.在某溶液中仅存在Na+、Fe3+、SO42-三种离子,已知Na+和SO42-个数比为3∶2,则Na+、Fe3+和SO42-三种离子的个数比为()

A.9:

1:

6B.3:

2C.1:

1D.6:

9

7.在下列物质中:

①纯净的CH3COOH②液态HCl③NaOH溶液④Cu(OH)2固体⑤AgCl固体⑥NaCl晶体⑦乙醇(C2H5OH)⑧H2O⑨CO2⑩Fe

(1)能导电的是

(2)属于电解质的是

(3)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4)溶液中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的是

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二课时

1.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2.初步学会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参加反应,其实质是离子之间的反应。

1.离子反应

(1)定义:

(2)离子方程式: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写:

拆:

删:

查:

1.写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离子方程式。

2.写出下列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试写它们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NaOH+HCl=;

KOH+HCl=;

2NaOH+H2SO4=;

2KOH+H2SO4=;

[小结]:

3.中和反应的实质。

4.离子方程式意义:

1.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1)生成难溶物质,如Cu(OH)2、BaSO4、AgCl等,如:

CuSO4+BaCl2=BaSO4↓+CuCl2

(2)生成气态物质,如:

CO2、SO2等,如:

CaCO3+2HCl=CaCl2+H2O+CO2↑

(3)生成难电离物质,如弱酸、弱碱、水等,如:

NaOH+HCl=NaCl+H2O

2.离子共存问题:

(1)同一溶液中若离子间符合下列任意一个条件就会发生离子反应,离子之间便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生成难溶物或微溶物:

Ba2+与CO32-、Ag+与Cl-、Ca2+与SO42-等

生成气体或挥发性物质或难电离的物质:

H+与CH3COO-、CO32-、S2-、SO32-等生成弱酸;

OH-与NH4+生成的弱碱;

H+与OH-生成水

(2)附加隐含条件的应用规律:

溶液无色透明时,则溶液中一定没有色离子。

(常见的有色离子:

Cu2+、Fe3+、Fe2+、MnO4-等)

强碱性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与OH-反应的离子。

强酸性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与H+反应的离子。

1.书写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NaOH溶液和H2SO4溶液:

(2)NaCl溶液和AgNO3溶液:

(3)Ba(OH)2溶液和H2SO4溶液:

(4)Fe与CuSO4溶液反应:

(5)Na2CO3溶液与Ca(OH)2溶液反应:

(6)Fe与HCl溶液的反应:

(7)Na2CO3溶液与HCl溶液的反应:

(8)CaO溶于水得到澄清石灰水:

2.不能用离子方程式CO32-+2H+=CO2↑+H2O表示的是()

A.Na2CO3+2HCl=2NaCl+CO2↑+H2OB.NaHCO3+HCl=NaCl+CO2↑+H2O

C.K2CO3+H2SO4=Na2SO4+CO2↑+H2OD.K2CO3+2HNO3=2KNO3+CO2↑+H2O

3.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A.铁与稀硫酸反应:

2Fe+6H+=2Fe3++3H2↑

B.盐酸与氢氧化钡溶液:

H++OH-=H2O

C.碳酸钙与稀硝酸:

CaCO3+2H+=Ca2++CO2↑+H2O

D.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

Cu2++SO42-+Ba2++2OH-=Cu(OH)2↓+BaSO4↓

4.在pH=1的无色为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NH4+、Mg2+、SO42-、Cl-       B.Ba2+、K+、OH-、Cl-

C.Al3+、MnO4-、SO42-、Cl-D.Na+、Cu2+、Cl-、Ba2+

5.对四种无色溶液进行离子检验,检验结果如下,其中明显不正确的是()

A.SO32-、OH-、Cl-、K+          B.Na+、NO3-、OH-、Cl-

C.K+、Na+、NO3-、Cl-           D.K+、CO32-、H+、Ba2+

6.某溶液中可能存在下列阴离子:

Cl-、SO42-、CO32-中的一种或几种

当溶液中存在大量H+时,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存在

当溶液中存在大量Ag+时,-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存在

第二节离子反应检测题

1.下列反应属于离子反应的是()

A.碳在氧气中燃烧B.氯化钡溶液和硫酸钠溶液反应

C.H2还原CuOD.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H++OH-=H2O表示所有强酸和强碱的反应

B.所有的离子方程式都可以表示一类反应

C.单质和氧化物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用离子符号表示

D.凡是易溶于水的化合物都可以写成离子形式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凡是强电解质,在离子方程式中都要以离子形式表示

B.复分解反应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时总是向着溶液中反应物离子浓度减少的方向进行

C.酸碱中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都是 H++OH-=H2O

D.凡是酸都可以在离子方程式中用H+表示

4.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碳酸氢钙溶液与盐酸混合HCO3—+H+=H2O+CO2↑

B.氢氧化铜中加入盐酸 H++OH-=H2O

C.氯化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Fe3++3OH-=Fe(OH)3

D.铁与盐酸反应  2Fe+6H+=2Fe3++3H2↑

5.加入适量的H2SO4溶液,可使溶液中下列离子数显著减少的是()

A.Cl-B.Na+C.CO32-D.Ba2+

6.下列化学方程式中,可以用离子方程式 H++OH-=H2O表示的是()

A.3HCl+Fe(OH)3=FeCl3+3H2OB.2HCl+Cu(OH)2=CuCl2+2H2O

C.H2SO4+Ba(OH)2=BaSO4↓+2H2OD.HNO3+KOH=KNO3+H2O

7.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A.NaHSO4与NaOH溶液反应:

HSO4-+OH-=SO42-+H2O

B.Fe与盐酸的反应放出H2:

Fe+H+=Fe2++H2↑

C.大理石与盐酸反应放出CO2气体:

CO32-+2H+=CO2+H2O

D.醋酸与烧碱溶液混合:

CH3COOH+OH-=CH3COO-+H2O

8.某无色溶液中,可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Na+Ba2+SO42-Br-B.Na+Ca2+CO32-NO3-

C.K+Cu2+SO32-Cl-D.Na+Mg2+Cl-SO42-

9.在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无色离子组是

A.K+、Mg2+、Cl-、MnO4-B.Na+、Cu2+、CO32-、NO3-

C.K+、Na+、SO32-、Cl-D.Na+、Mg2+、Cl-、SO42-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固体氯化钠不导电,所以氯化钠是非电解质

B.铜丝能导电,所以铜是电解质

C.氯化氢水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氢是电解质

D.CO2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CO2是电解质

11.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分子或离子,完成离子方程式。

(1)+H+-CO2↑+H2O

(2)HCO3-+-CO32-+

(3)Cu2++-Cu(OH)2+NH4+

(4)NH3·

H2O+-NH4++

12.写出可实现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1)CO32-+2H+=H2O+CO2↑

(2)Ca++CO32-=CaCO3↓

(3)Cu2++2OH-=Cu(OH)2↓

13.用一种试剂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杂质(括号中的物质),写出所用试剂及离子方程式,并简述操作方法。

⑴BaCl2(HCl)试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操作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O2(CO2)试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操作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Cu(Zn)试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写出下列物质在溶液里的电离方程式

(1)硫酸:

(2)氢氧化钡:

(3)硫酸铁:

(4)硝酸铵:

(5)氯化亚铁: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

1、能从化合价升降观点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2、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

从化合价升降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氧化还原反应

回顾初中知识:

从得氧失氧的角度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例]:

C+2CuO

2Cu+CO2↑

[结论]:

氧化反应是,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是。

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反应

“得”氧

“失”氧

化合价升降

氧化还原情况

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

C+2CuO=2Cu+CO↑

C氧

CuO氧

碳元素

铜元素

C发生反应

CuO发生反应

2Na+Cl2=2NaCl

无氧参加

钠元素

氯元素

钠发生反应

氯气发生反应

(1)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2)从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是否升降看,氧化还原反应是。

(3)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

(4)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注]:

根据反应中是否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可以把反应分成两类:

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从电子转移的角度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1.[例]:

2Na+Cl2=2NaCl

2.尝试分析H2+Cl2=2HCl微观形成过程

[小结]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1.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CaCO3+2HCl=CaCl2+H2O+CO2↑B、CaCO3高温CaO+CO2↑

C、Na2O+H2O=2NaOHD、Mg+2HCl=MgCl2+H2↑

2.下列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CaCO3

CaO+CO2↑   B.Na2O+H2O=2NaOH

C.Na2CO3+H2SO4=.Na2SO4+CO2↑+H2O D.MnO2+4HCl

MnCl2+Cl2↑+2H2O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化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的 B.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C.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D.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电子转移

4.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A.CaCO3+2H+=Ca2++CO2↑+H2OB.2Fe2++Cl2=2Fe3++2Cl

C.HCO3+H+=CO2+H2OD.2Na+2H2O=2Na++2OH+H2↑

5.下列变化过程一定属于还原反应的是( )

A.HCl→MgCl2B.Na→Na+C.CO→CO2D.Fe3+→Fe2+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第二课时

1.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

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2.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

学习重点

氧化剂和还原剂;

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概念

学习难点

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

氧化剂及还原剂

+ne-,,化合价降低,被还原

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ne-,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1)氧化剂:

表现:

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

(2)还原剂:

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3)氧化产物:

(4)还原产物:

(5)被氧化指:

(6)被还原指:

(7)氧化性:

氧化剂。

还原性:

还原剂。

[注]:

常用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氧化剂:

O2、Cl2、HNO3、浓H2SO4、KMnO4、FeCl3等

还原剂:

C、Al、Zn、Fe、H2、CO、S、SO2等

在H2+CuO====Cu+H2O的反应中是氧化剂是还原剂;

元素被氧化元素被还原;

有还原性有氧化性;

是氧化产物是还原产物。

一、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1.双线桥法:

这种用箭头表示同一元素原子的电子转移的情况的表示方法称“双线桥法”。

明确表示氧化或还原时元素本身得失电子变化情况。

箭头不表示电子转移方向。

而且箭头都是由反应物指向生成物,所以在线桥上一定要注明“得”或“失”以及电子数目。

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失去2e-

H2+CuO=Cu+H2O

化合价降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