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玉米种子产业化建设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7594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82.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玉米种子产业化建设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新疆玉米种子产业化建设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新疆玉米种子产业化建设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新疆玉米种子产业化建设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新疆玉米种子产业化建设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新疆玉米种子产业化建设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新疆玉米种子产业化建设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新疆玉米种子产业化建设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新疆玉米种子产业化建设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新疆玉米种子产业化建设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新疆玉米种子产业化建设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页
新疆玉米种子产业化建设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页
新疆玉米种子产业化建设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页
新疆玉米种子产业化建设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页
新疆玉米种子产业化建设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页
新疆玉米种子产业化建设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页
新疆玉米种子产业化建设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页
新疆玉米种子产业化建设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页
新疆玉米种子产业化建设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页
新疆玉米种子产业化建设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疆玉米种子产业化建设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

《新疆玉米种子产业化建设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玉米种子产业化建设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疆玉米种子产业化建设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

装修面积300m2;

⑵购置种子检验仪器设备14台(个)。

1.2.3加工厂改造工程

建设地点:

**玉米种子加工厂,该厂现有5t/h玉米种子加工设备1套,年制种9000t。

⑴种子库房建筑面积800m2,砖混结构;

⑵种子晾晒棚建筑面积1840m2,轻钢彩板结构;

⑶购买种子包衣设备1套,新建种子包衣车间150m2,砖混结构;

⑷辅助设施主要包括购买20t地中衡1台,新建30m2地磅房。

1.2.4收获机械化、精量播种示范推广

⑴购置玉米收获机3台,购置精量播种机4台,用于**、87团制种基地玉米收获示范及试验地展示田使用;

⑵购置5吨东风玉柴平板加长运输车2辆,主要用于试验地到种子加工中心、制种基地的种子运输及服务;

⑶购买小型脱粒机1台,用于试验地玉米种子的脱粒。

1.2.5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用于技术合作服务费、玉米等新品种引育、技术人员培训等。

1.3项目总投资

项目固定资产投资539万元,其中:

直接工程费用514万元(建筑工程投资239万元,设备及安装费用260万元,其他费用15万元),其他费用25万元。

1.3.1试验地田间工程建设

试验地田间工程投资258万元,其中:

⑴亲本良繁及引种、育种试验地滴灌系统建设投资124万元;

⑵机井投资16万元;

⑶防护林投资2.6万元;

⑷田间道路投资22.5万元。

1.3.2种子检化验仪器设备

计划投资36.6万元,其中:

⑴种子质量检验室装修工程投资12万元;

⑵种子检验仪器设备配套及安装投资24.6万元。

1.3.3加工厂改造工程

计划投资203.95万元,其中:

⑴种子库房投资72.9万元;

⑵种子晾晒棚投资101.2万元;

⑶购买种子包衣设备投资3.5万元,新建种子包衣车间投资12万元,小计投资15.5万元;

⑷辅助设施主要包括购买20t地中衡1台投资9万元,地磅房投资2.25万元,小计投资11.25万元。

1.3.4收获机械化、精量播种示范推广

计划投资92.9万元,其中:

⑴购置4台玉米收获机投资60万元,购置精量播种机4台投资14万元;

⑵购置2辆5吨东风玉柴平板加长运输车投资18万元;

⑶购买小型脱粒机1台投资0.9万元。

1.3.5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投资15万元,主要用于技术合作服务费、玉米等新品种引育、技术人员培训等。

1.4资金筹措

建设投资中:

计划申请农业综合开发专项资金300万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55.6%;

企业自筹配套239万元,占44.4%。

铺底流动资金41万元,全部由项目单位自筹资金解决。

1.5建设期限及投资使用计划

1.5.1建设期限

项目建设期限为1年。

从2004年9月至2005年8月。

1.5.2投资使用计划

国家农业开发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试验地的引种、育种实验、科研服务体系及玉米种子加工厂设备购置等。

自筹资金用于农机具购置、土建工程等。

1.6项目效益

1.6.1社会效益

通过项目建设可改善**育种科研条件,为种子商品化生产提供优良品种和技术支撑,有助于增强**的产品竞争力,提高科研开发的能力,更好地为新疆粮食生产服务。

通过实施种子产业化项目,可加快品种培育、改良的速度,提高种子加工质量,做到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加工要求、统一标志包装、统一标牌销售、统一制种程序,对促进**及新疆农业的发展,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项目实施后,按精量播种技术要求每亩可节省种子1kg,节约种子费用20元;

种子包衣后可增加产量7%左右,按户均承包制种玉米面积150亩、增产28kg/亩计算;

两项合计亩增收76元,户均增收11400元,承包农工职均年收入增加5700元,若考虑节约农药等因素,效益将更加可观。

同时,本项目建设对促进种植业内部结构优化和提高,促进畜牧业发展有现实意义。

1.6.2经济效益

经测算,本项目所得税后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3.9%,静态投资回收期为6.69年(含建设期),财务净现值110万元。

项目投资利润率为15%。

1.7可行性研究报告依据

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⑵农业部农计发[2004]19号“关于印发《2005年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⑶《2005年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项目申报指南》

⑷《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格式》

⑸《农业部“十五”种子工程建设目标与项目》

⑹《新疆**种子工程二期建设规划》

⑺《新疆维吾尔新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

⑻《新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

1.8可行性研究结论

⑴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作为**种子生产的龙头企业,通过本项目实施,可提高**在玉米种子繁育、加工等方面的技术水平,改善科研育种基础条件,扩大**的经营规模,提高其综合竞争能力,促进可持续发展。

⑵本项目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通过利用玉米种子包衣技术,进一步提高种子的质量和产量,有助于增加育种基地农工的收入。

尤其是购置精量播种机和玉米收获机械化,可推动当地玉米采收机械化,降低收获成本,有效缓解收获季节劳动力紧张的矛盾。

项目建设可新增就业人数24人。

随着玉米种子产业链的延伸、深入,产业化效益将进一步显示出来。

⑶本项目所得税后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3.9%,静态投资回收期为6.69年,财务净现值110万元。

综上所述,本项目是**粮食生产发展的需要,且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1.9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表1-1

序号

指标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总投资

万元

539

1.1

固定资产投资

539

1.2

铺底流动资金

41

2

新增就业人数

24

其中:

工人

20

技术人员

管理人员

3

主要原材料、物料需用量

3.1

玉米包衣种子

t/a

9000

3.2

制种玉米

9500

3.3

450

3.4

万kwh/a

43.8

3.5

包衣剂

180

4

主要原材料、物料、动力消耗定额

4.1

t/t

1.06

4.2

0.05

4.3

kwh/t

48

4.4

包装袋

个/t

100

5

运输量

运入量

10220

运出量

7640

6

年增量总成本

888

第3年

7

年增量销售收入

992

8

增量投资回收期(静态)

6.69

9

增量投资利税率

%

15

10

增量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

13.9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2.1项目背景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种子产业的发展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十五”期间乃至今后,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提高我国种子产业的竞争力,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指出:

要通过实施“种子”工程,完善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加强中低产田改造、调整商品粮基地建设的内容和布局等措施,稳定粮食生产能力。

我国农业部《种业体系建设规划》报告中提到建立新型种业体系有利于种子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遏制恶性、低水平竞争,满足广大农民对优质种子种苗和服务的需求,防止伪劣种子种苗坑农事件发生,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根据我国农业生产的优势区域和产业布局,引导种业企业向专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改变种业企业区域特点不明显,占有率不稳定的状况。

新疆“十五”计划明确指出:

粮食生产坚持自给有余,确保粮食安全,到2005年,粮食总产900万t。

积极调整品种结构,努力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玉米、水稻和豆类生产,增加饲料加工、食品加工用粮。

按照养殖业的需要,大力推广优质高产青贮饲料新品种,实现粮食生产向畜牧业的直接转化。

**“十五”计划中也明确提出:

粮食生产在坚持自给有余和稳定总量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商品率和质量。

调整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增值水平和转化率。

扩大优质稻米、专用小麦和豆类生产,大力发展饲料玉米和特种玉米生产,增加花芸豆、啤酒大麦等名、优、特出口创汇作物产量,搞好商品粮、加工专用粮及饲料粮基地建设。

粮食生产能力“十五”期内保持在130万t左右。

**是2003年由农业部确定的种业五十强单位,始终承担着农五师农作物制种及对外代制种的任务,尤其近两年,玉米种子在疆外的销售规模不断扩大,销售渠道逐步健全,在国内市场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根据近年来销售数据分析,**种子外销产品产值占到总产值的50%以上,**正逐步从地区性的种子培育、生产、经营单位向跨区域、跨省的综合性种子生产经营单位发展。

在我国加入WTO、农业结构调整的新形势下,为了加快**玉米种子产业的发展,促进种子产业的升级改造,增强种业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种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

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及农业部农计发[2004]19号文件精神,**农业局选定**申报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良种繁育专项玉米种子产业化项目,以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⑴是促进**农业经济增长,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

种子是农业的基础,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质就是要全面提高农产品品质和质量,其关键在于种子。

因此,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要求种子工作发挥先导作用。

目前,**种子工作还远远不能满足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种子产业发展滞后已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一个制约因素。

⑵适应市场国际化趋势,提高我国种子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竞争力

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的市场已经是国际市场的组成部分,由于**地处偏远,种子企业普遍缺乏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已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

长期以来,由于一直把种子作为农业生产的一项措施,而不是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使**种子产业与内地其他省区相比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种子企业规模小、经济实力弱。

**现有种子专业生产企业有6家,其中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只有2家。

随着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与国际经济运行规则接轨是大势所趋,种子产业的竞争力决定一个国家农业和农产品的竞争力,如果不迅速提高我国种子产业的竞争力及综合生产能力,培养一批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种子企业,我国种子产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将处于不利地位,我国农业发展尤其是粮食生产也将受到威胁。

**作为**种子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通过项目建设,有助于扩大**的经营规模、经济实力,提高玉米种子等的科研开发能力,提高综合竞争能力。

⑶有助于提高种子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的大部分种子公司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长期承担行政任务,同时靠政策保护生存,没有真正按企业运作,在经营管理上,与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金播种业作为一家股份制企业,按现代企业制度运作,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工程,进一步带动**的机制转换,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种业企业的竞争能力,最终把企业建设成为生产专业化、加工现代化、经营集团化、育繁销一体化的现代种子企业。

⑷可发挥**在玉米制种、加工、销售方面的优势,加快**玉米制种产业化的进程,增加粮农收入,带动**及新疆粮食种业的发展

农五师地处边境地区,由于气候等自然条件原因,种植业结构单一,种植结构调整难度较大,大部分团场只能种植粮食油料等作物,职工收入低、生活水平提高较慢,现有状况制约了农五师经济发展和职工生活水平的提高。

由于农五师所处的交通条件、气候等自然资源优势以及良好的制种隔离条件,发展玉米制种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近年来**已经在玉米制种方面有较大的发展,玉米种子业远销河北、山东、四川、重庆等地,形成较高的知名度。

尤其是近2年玉米制种面积、加工能力不断扩大,但仍不能满足玉米种子的市场需求。

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加快农五师立足资源优势及品牌优势,加快品种培育、改良的速度,提高种子加工档次,促进农五师玉米制种的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推进玉米制种的产业化进程,对促进新疆及**农业的发展,加快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3项目建设目标和任务

按照《种子法》的要求,利用**粮食种子科研、繁育、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优势,从新品种的引试繁、健全良繁体系、种子制种、加工包衣等方面提高玉米种子的统一供种率、精选率和包衣率,提高玉米制种的科技含量。

通过龙头企业,加强以项目区为主的新品种引种、试验和示范工作,根据市场及时进行新品种更换、品种结构调整,为创造高产、优质、高效粮食生产奠定基础。

争取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提高良种质量,使种子包衣率占到本地区种子产量的50%以上,统一供种率达到100%,玉米机械化收获能力达到60%以上。

 

第三章建设单位的基本情况

3.1单位发展简介

**成立于1999年,是在农五师科委、种子公司、农科所、育种基地及所属11个团场联合的基础上成立,是一家集繁育、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股份制种子企业。

**的注册资金为3668万元,2003年被农业部确定为种业五十强单位,具有省级部门颁发的《种子生产许可证》和《种子经营许可证》,主要经营作物种类为玉米、棉花、油葵等。

**最初与**种子公司合作生产玉米种子,1996年玉米制种基地2600多亩。

1997年以后加强了同内地的广泛合作,先后与陕西、四川、湖北、河北等地的科研院所和种子公司合作进行玉米制种,积累了制种经验,逐步建立健全了种子营销网络体系。

2003年玉米制种基地达到4.5万亩,品种包括引育品种新玉9号、SC704、3138、农大108及自有品种博单3号、4号、5号、6号等。

优越的制种条件使金博玉米种子得到了省内外客户的广泛好评,生产的玉米种子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质量标准。

同时,**在棉花、小麦、油葵制种方面也与有关科研单位、农业生产单位进行合作。

1993年起与石河子大学合作进行春小麦制种,为当地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石河子大学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起到推动作用。

1994年起与新疆农垦科学院合作进行油葵制种,当年制新葵杂4号169亩,单产达114.2kg,初显油葵制种的潜力、优势和经济效益。

随着制种面积的扩大,至2003年新葵杂4号、6号等制种面积已达1.5万亩。

1994年在农五师农科所棉花品种比较试验的基础上,率先从辽宁农科院经作所引进辽棉10号毛籽,当年种植6100亩,单产达81.9kg,该品种比新陆早1号增产15.3%,显示了抗病品种的增产潜力,在农五师棉区得到迅速推广。

**自育棉花品种新陆早12,早熟、抗病、高产适应性强,新疆推广面积达300余万亩,增产增效,深受广大农户的欢迎。

通过近年来的发展及市场开拓,以及加强与内地的合作,**生产的种子已经走向全国。

油葵种子已经销往内地14个省,玉米种子已销往四川、重庆、湖北、河北、陕西、辽宁、吉林、河南、山东等省,棉花种子销售以新疆、甘肃为主。

**已经从立足当地的小型种子加工企业发展成为集科研、繁育、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面向全国的、综合性种业企业,成为农业部五十强种业企业,成为在种业市场上有一定影响和知名度的企业。

3.2现有规模及经营状况

**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实体,公司注册地址位于新疆博乐市红星路121号。

现有职工98人,其中:

高级职称技术人员16人,中级职称技术人员46人,助理职称的有36人。

**2003年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种业五十强企业。

截止到2003年12月,该单位资产总额5471万元,资产负债率为15%。

种子销售量2816万公斤,销售额达8246万元,实现销售利润1230万元,其中:

粮食种子销售量1676万公斤,销售收入3366万元。

粮食种子销售在全国行业排名第27位。

**为把种子产业做大做强,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先后投资1080万元兴建、扩建种子加工厂、质量检测中心、种子繁育基地、引进新品种。

目前**共有种子繁育、试验、原种生产及制种基地44.5万亩,遍布自治区及**南、北疆地区,其中:

玉米制种基地4.5万亩,小麦育种基地0.5万亩,油葵制种基地1.5万亩,棉花原种生产及良繁基地38万亩。

玉米制种基地主要分布在**(2.5万亩)、87团(2万亩)。

3.3现有设施及使用情况

加工设施及试验地:

**拥有2套哈尔滨东宇农业工程机械公司生产的5吨/小时的玉米种子加工烘干生产线,玉米加工厂房及仓库建筑面积5600平方米,晒场面积18760平方米。

有用于进行种子引种、育种试验的试验地1550亩。

先进、成套的种子加工设备及厂房、种子科研试验用地为**做大做强玉米制种产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制种基地:

项目区具有玉米制种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制种隔离条件好,1996年就实现了模式化栽培,1999年首创全**玉米单产吨粮田。

当地生产的玉米种,成熟度较好,籽粒千粒重较高,项目区团场及农工具有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职工素质,为提高玉米种子的单产和品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优越的条件非常适宜玉米的制种。

技术及人员保障:

**是农业部五十强种子企业,种子产业已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

“九五”期间,通过实施种子工程,建设了良种培育、生产、加工、检验等基础设施,配套了先进设备与技术,引入了一些专门人才和现代机制,建立和发展了种子营销网络,选育和推广了一批优良品种,已具备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条件。

新品种研发:

**已与新疆农业科学院、农五师农科所签定了玉米良繁协作协议,拥有上述科研单位玉米品种培育的所有权。

现已拥有自己的玉米新品种博单3号、4号、5号、6号等,具有一定的良繁科研能力。

第四章市场预测与产品方案

4.1市场预测

4.1.1玉米供求现状及前景预测

在日前由世纪农网和大连商品交易所联合举办的“2004中国秋季粮油饲料研讨会”上,市场人士认为,短期内我国玉米供需总体平衡,库存数量相对充裕,短期内我国玉米进出口将保持“有进有出,北出南进”的格局。

我国玉米生产地域分布不平衡,每年大规模的“北粮南运”对原本紧张的国内运输体系造成了进一步的压力。

而日本、韩国两个玉米进口大国紧靠我国玉米主产地,具有运距短,运费低,运输批量灵活的特点,加上我国玉米是非转基因产品,相对美国及南美玉米比较优势明显;

南方玉米主销区在国际市场价格有利、市场条件成熟时可以进口美国或南美的玉米。

因此,在确保国内玉米总量平衡的前提下,这种“有进有出,北出南进”的玉米国际贸易战略格局,既可以发挥我国的农业优势,减轻东北主产区由于季节因素、地区性不平衡因素等引起的诸如仓储、资金、利息、损耗等方面的负担,又可以将日韩等玉米市场纳入我国玉米消费领域,从而成为调节国内玉米供求及价格波动的有效手段。

市场人士分析认为,从长远看,由于国内消费的持续快速增长,我国最终将成玉米进口大国。

目前我国人均玉米只有100公斤(美国人均占有900公斤),随着经济的发展,玉米作为饲料和工业原料的功能正在增加、消费日益增多。

早在1999年在长春举办的“21世纪中国玉米流通与市场展望研讨会”上专家们预测在2005年之前我国玉米会保持适度出口,在2005年之后,我国将由玉米出口国转为进口国,最近美国谷物理事会(USGC)官员表示,在对华谷物贸易方面,他们持乐观态度。

该理事会官员预计中国从2004年起将有可能继续从美国进口玉米。

如果国家对解决“三农”政策落实到位,如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测算每吨玉米可降低成本29元,对玉米等粮食全额免征铁路建设费,相当于降低玉米价格40-80元/吨,将实现由流通领域的间接补贴为向农民直接补贴,可降低玉米成本90元/吨,对玉米出口实行零增值税可降低出口成本100元/吨,对玉米加工业的增值税进项抵扣率由10%提高到13%,减轻加工业的税负,相对可以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使农民得益等等使农民种植玉米的生产成本不断降低,农民收入也不断提高,促进了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玉米种植面积减少的情况不仅不会再延续下去,而且玉米种植面积会有所增加。

4.1.2玉米价格预测

近期,国内玉米市场价格的上涨可谓突飞猛进,产区市场价格节节攀高,销区市场价格高位挺进。

后期国内玉米价格持续上涨的可能性虽然存在,但由于供求关系并没有发生根本性转变,因此既使再有些上涨也是有限的。

入世后,国际市场价格将越来越多地影响国内市场价格的走势,由于目前国内市场玉米价格明显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因此较低的国际市场价格对国内市场价格将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入世后玉米进口将增加,出口将大幅度减少,导致国内供给量增加,从而进一步打压国内价格。

但目前国内玉米价格已经回落到较低水平,继续下跌的空间有限,加上我国玉米具有“大国效应”,如果进口大量增加,出口大幅度减少,短期内便可将国际市场价格拉升到一个较高的价位,而较高的国际价格反过来又会抑制国内玉米价格的下降。

因此,考虑到国内外玉米的发展趋势,我国玉米不太可能回跌到2000年主产区900元/吨以下的水平。

目前美国玉米价格上扬,运到我国沿海的到岸价是140-150美元/吨(1203-1245元/吨),比前几年高出40-50美元/吨,这个价格将是我国玉米上扬的最高限价,超过这个限价,国际玉米将对国内玉米起到抑制作用,因此国际玉米价将对我国玉米价的升降起到重要作用。

有关专家及机构预测,今后我国商品玉米正常年份的合理价在主产区应为1050元/吨左右。

4.1.3玉米种子市场分析

玉米市场的现状及发展决定了玉米制种产业的发展规模及方向。

目前,我国玉米种植面积约35496万公顷,年需种量约为8.5亿kg左右。

全国玉米制种面积约在300万亩左右。

由于北方玉米制种区连年遇旱,制种基地大举西迁。

其一以甘肃为代表的新产种区迅速崛起,广泛分布在河西走廊以及宁夏、青海、内蒙古河黄灌区,并进入新疆腹地,因种子产量高,质量好,成本低,年产种量由几千万骤增至1亿多公斤;

其二以河北、山西、内蒙古北部为代表的产种省区,制种面积进一步扩大,三省(区)的种子总产量已超过了辽宁;

其三以山东、河南、吉林为代表的长期自繁与外购相结合的省份,自繁自供种子的比例逐年增加,并有一部分转为外销;

其四以京、津、川、滇、黔、皖为代表的完全依靠外调种子的省市,也开始制种以增加自供比例。

这无疑加剧了全国玉米种子激烈竞争的格局。

玉米种业经历了连续几年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估计比实际用种8.5亿公斤多出20%,市场竞争激烈。

据有关专家预计,有几类玉米品种仍将走俏市场:

一类是国家或省级区试中位居前茅的新审定的品种;

二类是近1-2年创建高产纪录的新品种;

三类是适应地区广、种植面积大的老品种;

四类是限区种植的少量极早熟品种;

五是食用玉米(糯玉米、甜玉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