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甘肃大佛寺的导游词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76107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甘肃大佛寺的导游词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关于甘肃大佛寺的导游词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关于甘肃大佛寺的导游词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关于甘肃大佛寺的导游词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关于甘肃大佛寺的导游词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关于甘肃大佛寺的导游词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关于甘肃大佛寺的导游词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关于甘肃大佛寺的导游词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关于甘肃大佛寺的导游词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甘肃大佛寺的导游词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关于甘肃大佛寺的导游词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甘肃大佛寺的导游词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甘肃大佛寺的导游词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大佛寺与日本佛教天台宗有着源远流长的关系。

日本比睿山天台宗开祖最澄于唐贞元二十年(804)入唐求法,到此参学。

大中七年(853),最澄的弟子义真之徒园珍、园载入唐历访名刹,于公元885年到石城寺。

此后,日本佛教界凡到天台国清寺朝拜者,必到新昌大佛寺朝礼大佛和智者大师塔。

  1983年,大佛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关于甘肃大佛寺的导游词5篇

(二)

  各位朋友,大家好:

  今天我要讲解的是张掖大佛寺,张掖素有“戈壁水乡”的美称更因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物产丰富在古代被称为“金张掖”而今天我们要游览的张掖大佛寺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张掖这一方沃土。

  张掖大佛寺始建于西夏永安元年,历时五载,在西夏贞观三年竣工。

历史上明朝永乐九年敕赐为宝觉寺,在康熙十七年又改称为宏仁寺,现在张掖大佛寺的别名有“迦叶如来寺”“宝觉寺”“宏仁寺”。

说道张掖大佛寺还有一个神秘的传说,据明宣宗朱瞻基《敕赐宝觉寺碑记》称西夏是有一个叫嵬咩(mie)的国师,一日静坐,忽听附近有丝竹声音,于是掘地三四尺得翠瓦金砖覆盖的碧玉卧佛一具,因而就建起了这座做东面西的佛殿。

  说到大佛寺我们不得不提一下它的建筑,首先大佛殿是一座重檐歇山顶式的两层建筑,这在我国古代是最高的建筑形式,在殿门的两侧各镶以六平方米的砖雕一块,作为登极乐天、西方圣境,右为如三摩地、元演法。

大殿面宽九间纵深七间规模宏大给人以精神震撼。

在大殿的屋脊上蹲坐有吻兽,檐下额枋上雕有龙、虎、狮、象、鹿等象征威武吉祥的珍禽异兽。

张掖大佛身长34.5米,肩宽7.5米、脚长4米多,为亚洲最大的室内木台泥塑卧佛,如果大家还不能想像这尊佛有多大,我就更形象的描述一下,这尊大佛的一根手指就能平躺一个人,他的耳朵可以容8个人并排坐下,大佛侧身而卧,金装彩绘,面容慈祥、体态丰满。

在大佛的胸前有一个“”字表示佛法常转,吉祥万德。

由于大佛是木台泥塑的,所以大佛内部有很大的空间用来储存物品,1966年就在大佛腹部发现了石碑、铜佛、铜镜、铜壶佛经等。

1977年还在大佛寺附属建筑金塔下出土了五枚波斯银币,这五枚银币就成了中外交往的有利见证。

细心地游客不难发现,大佛双眼微启,似睡似寐,这不正映衬了大佛寺山门的楹联吗!

“睡佛长睡,睡千年,长睡不醒;

问者永问,问百世,永问难明”有些游客也许不明白这二者之间的联系,前一联就是大佛的实体形象,卧佛在那千百年来无声无语;

而后一联则是无数的的人来到大佛前哭诉自己人生苦恼,许下心愿,大佛双眼微启仿佛在认真倾听却默默不语。

等到若干年后,这些经历了世事沧桑的人回想起他们笑了,而后又像卧佛一样眼观世间变化笑看苍生前来询问。

  大家听了大佛的故事也许会疑问为什么佛教会盛行?

这主要还是出于政治的因素,古代君王用佛教教义来愚化大众,使他们甘于压迫,此外宗教的传统、苦难的生活和人们心灵上的寄托都促使了佛教的盛行。

大佛教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三武灭佛究其原因还是佛教的实力扩张威胁了其统治,包括出家人过多影响人口出生、生产、兵役、赋税等。

  穿过历史的层云大佛给我们的不仅是视觉上的震撼,更是精神上的启迪。

钟鼓楼(belltoweranddrumtower)中国古代主要用于报时的建筑。

钟楼和鼓楼的合称。

钟鼓楼有两种,一种建于宫廷内,一种建于城市中心地带,多为两层建筑。

宫廷中的钟鼓楼始于隋代,止于明代。

它除报时外,还作为朝会时节制礼仪之用。

城市中的钟鼓楼早为专用报时建筑。

古代里坊制城市(见里)实行宵禁,早晚击鼓为启闭坊门的信号。

建于明洪武年间的西安钟楼鼓楼是现存最古老的实例。

此外,唐代寺庙内也设钟和鼓,元、明时期发展为钟楼、鼓楼相对而建,专供佛事之用。

镇远楼,俗名鼓楼,又名靖远楼,位于张掖市中心,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交汇于此,是河西走廊现存最大的鼓楼。

是仿西安钟楼建造,平面方形,建在一座砖砌的坛上,面阔3间,进深3间,底宽16米。

台平面呈方形,台底宽32米,高9米,基座至楼顶30多米,楼为三层木构塔形,重檐四面坡,攒尖顶。

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典雅庄重,完全是中国民族形式的传统建筑。

楼下有十字洞,通向东西南北,可以通过行人和小型车辆。

  洞门上方嵌刻着匾额,东“旭升”,西“贾城”,南“迎熏”,北“镇远”。

楼上四面悬有匾额:

  东“金城春雨”,西“玉关晓月”,南“祁连晴雪”,北“居延古牧”。

清顺治四年(1647年),米喇印、丁国栋反抗清廷,曾因诱杀巡抚都御史张文衡,分巡西宁道林维造,镇守总兵刘良臣,烧毁此楼。

顺治七年(1650年)重修。

竣工后,亦悬额四面:

“九重在望”、“万国咸宾”、“声教四达”、“湖山一览”。

据《重修甘州吊桥及靖远楼记》碑刻,镇远楼于明正德二年(1520xx年)由都御史才宽负责兴建,清康熙、乾隆、光绪年间曾数次维修。

楼东南角悬有唐代铜钟一口,铸造工艺精湛,形体浑厚雄伟,钟的外壁略呈黄色,又带铁青色。

钟高1.3米,直径1.1米,上细下粗,略呈喇叭口形,下口六耳。

钟身有三层图案,每层六格。

上层其中三格为飞天。

飞天头戴花冠、袒上身、下着裙、赤脚、手捧花束,形象优美,颇似敦煌莫高窟壁画中飞天的风格。

中层亦六格,其中三格是朱雀、玄武。

朱雀是长颈、长腿、长尾、展翅;

玄武是长嘴、长尾、展翅,作奔走状,下层为六格,其中三格为青龙白虎。

这口大钟铸造用合金;

六分其金,而锡居一,它既能承受重击,又能产生宏亮的声音,钟声可传至金城的各个角落。

楼上北侧树立重修甘州吊桥及镇远楼碑一块,至今保存完整。

  张掖大佛寺始建于西夏崇宗永安元年,就是公元1098年,踞现在已有900多年了。

它的名称几度更改,曾称作“迦叶如来寺”、“宝觉寺”、“弘仁寺”等,因寺内塑有著名的室内大卧佛,所以老百姓叫它“卧佛寺”、或“大佛寺”。

大佛寺始建于西夏永安元年(1098年),寺内安放有国内最大的室内卧佛,也就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涅磐像。

他安睡在大殿正中高1.2米的佛坛之上,佛身长34.5米,肩宽7.5米,耳朵约4米,脚长5.2米。

大佛的一根中指就能平躺一个人,耳朵上能容八个人并排而坐,可见塑像何等的庞大了。

大佛寺景区位于甘肃省张掖城西南隅,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处重要名胜古迹群,它又是历史文化名城金张掖的标志性建筑。

景区对外开放的景点有建于西夏的大佛寺、隋代的万寿木塔、明代的弥陀千佛塔、钟鼓楼以及名扬西北的清代山西会馆。

其中,大佛寺(甘州区博物馆所在地)是该景区的主要组成部分,为西北内陆久负盛名的佛教寺院,素称塞上名刹,佛国胜境。

寺内古建林立,古树参天,碧草成荫,环境优美。

  张掖古称“甘州”,从唐代安史之乱以后,一直是回鹘王廷——“牙帐”所在地,史称甘州回鹘。

北宋仁宗天圣六年,即公元1020xx年,以今天银川一带为中心建立西夏政权的党项人,攻下了甘州;

八年之后,全面占领了河西走廊。

为了加强对河西的经营和管理,西夏政权积极推行了一系列的汉化政策,其中包括兴建寺院、翻译佛经的活动。

到崇宗李乾顺统治时期,西夏国力鼎盛,凉州的护国寺和张掖的大佛寺都是在这一时期修建的。

  1966年在卧佛腹内发现石碑、铜佛、铜境、铜壶、佛经等,还有一块铅牌,记载了明成化年间在河西发生的一次地震,是供了河西地震史的新资料。

1977年在大佛寺附属建筑金塔殿下出土的五枚波斯银币,则是古代中外贸外贸易往来的见证。

此外,该寺碑有明宣宗《敕赐宝觉寺碑记》、明通政使穆来辅《重修宏仁寺碑记》等。

寺中藏有《大藏经》等众多佛经

  南宋投降元朝的一位皇帝在此出家,不当皇帝了,转身却成了一代名僧。

[在殿后的藏经阁里,还藏有唐宋以来的佛经6800余卷,其中一部明英宗敕赐的《大明三藏圣教北藏经》,为全国仅存的几部经书中最完整的一部。

  元时,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张掖,被大佛寺的塑像精美宏伟建筑和张掖的繁华所叹引,曾留居一年之久。

元世祖忽必烈和元顺帝妥欢贴睦尔均出生于大佛寺。

  卧佛长睡睡千年长睡不醒;

问者永问问白世永问不明。

  这是大佛寺山门的副楹联。

大佛寺蕴涵有哪些秘密,令人疑问百世而不得其解呢?

也许值得询问的问题太多了,不说别的,光涉及大佛寺的传说就扑朔迷离,不能不让人疑问。

  张掖大佛寺位于张掖市西南隅,因寺内有中国最大的室内卧佛涅盘像而得名,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处重要名胜古迹群,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是历史文化名城金张掖的标志性建筑。

  关于甘肃大佛寺的导游词5篇(三)

  始建于西夏崇宗永安元年,就是公元1098年,踞现在已有900多年了。

寺内安放有国内最大的室内卧佛,也就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涅磐像。

  民间传说,大佛寺建成之后,笃信佛教的西夏皇太后梁氏常到寺内朝拜、居住,在此设道场,大作斋会。

又传说蒙古别吉太后住在大佛寺,生下大元帝国的开国君主——元始祖忽必烈。

别吉太后死后,灵柩也停殡在大佛寺。

这些传闻,不见经传,是真是假,至今是谜。

  问者永问问百世永问不明。

大佛寺蕴涵有哪些秘密,令人疑问白世而不得其解呢?

  4彬县大佛寺

  彬县大佛寺石窟,是丝绸古道上一颗璀璨夺目的艺术明珠。

位于陕西省彬县县城西10公里处的西兰公路(312)国道旁。

唐初李世民时期的贞观年间开凿建成,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

是中国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佛寺石窟依石山,傍泾水,凿岩为室,雕石成像。

窟前堆土成台,曰:

“明镜台。

台上筑楼,雕梁画栋,飞檐挑角,雄伟壮丽,势入云端。

  全寺共130孔洞窟,错落绵延在400米长的立体岩面上。

其中有佛龛446处,大小造像1980尊。

分四大部分组成,即大佛窟、千佛洞、佛洞、丈八佛窟等。

  最值得一观的是大佛窟.一尊20米高的阿弥陀佛,跏趺坐于幽深空灵的石窟正中,美轮美奂,袒胸披衣,螺髻罩顶,两耳垂肩,月眉风眼,鼻直口阔。

仰观金光灿灿的风腴面态,慈祥中透出威严,威严中又现慈祥。

虔诚凝观,一股撼人的国量,透彻心扉。

  这是陕西第一大佛。

在全国各石窟大佛中,也位居前列。

但若以精美完好论,则位居各佛之冠,且别具一格。

气势磅礴,伟岸大度,充溢着伟人的博气象。

有位专家在研究此大佛的论文中称:

大佛造型与李世民相似。

  侍立于大佛两侧的菩萨分别为观世音和大势至,与大佛合称为西方三圣.两尊菩萨身高均为17.6米也是非凡的艺术雕刻。

各持法相,面相丰圆,佼秀慈雅,含蓄恬静.所着锦衣,流畅自如,其形其神,无不透谢出天国里的至善至美。

  位天大佛窟东侧的千佛洞,则另具特色。

此窟呈中心柱式结构。

窟中主像为弥勒佛像,两边侍立的分别是弟子,菩萨,力士。

(图8).除此各龛内大多为一佛二菩萨,或一佛两弟子两菩萨造像(图9、10)。

尤其是众多的石雕菩萨造像,袒胸露腹,飘逸飞动显示出优美的大“S”造型,如歌似舞,楚楚动人(图11),游人会从中充分领略大唐时女性自由、活泼、开放的社会风尚。

这些造像,多次被国外游客冠以“东方维纳斯”美称。

  佛洞位于大佛窟西侧。

释迦牟尼佛为主像。

释氏的一侍胁为文殊菩萨稳骑雄狮背上,狮颈系铃、狮尾甩动,给人以长啸奔腾的感觉。

  彬县大佛寺石窟目前已成为一处著名的旅游胜地,有众多的海内外游客仰慕而至,每日络绎不绝。

每年农历三月初八,是大佛寺的传统庙会,这一日,数万游客,香客,从四面八方如潮涌来,盛况空前。

如今,随着大佛寺旅游区内一座座旅游服务设施的崛起,愈来愈多的游人来大佛寺饱览神游,从而为人生增添一段美好难忘的回味。

  关于甘肃大佛寺的导游词5篇(四)

  张掖大佛寺源于汉晋,创于西夏,兴于元明,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座千年名刹。

东晋时期,涅盘宗师昙无谶到河西走廊一带弘法,涅盘教义在张掖广为传播。

  西夏时期,国师嵬咩在“迦叶如来寺”故址掘得古涅盘佛像,并在原址重修寺院,建大雄宝殿,塑涅盘佛像,形成大佛寺雏形。

宋元之际,宋恭宗赵显降元后曾避祸大佛寺,元始祖忽必烈和元顺帝妥懽贴睦尔据传都出生在大佛寺,忽必烈的生母别吉太后死后曾奉安大佛寺。

  明洪武、宣德、成化和万历时期对大佛寺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和维修。

当时的大佛寺主要建筑有前山门、牌楼、钟楼、东阳楼、西阳楼、金刚天王殿、卧佛殿、大乘殿、轮藏殿、弥陀千佛塔、后山门、内外圆殿、北庑、南庑及原迦叶如来寺遗存的建筑,仅东西中轴线上就有9座建筑,真正体现了“xx之尊”的皇家气魄。

明正统年间,英宗朱祁镇将《大明三藏圣教北藏》(共收经1621部,6361卷)颁赐大佛寺。

时任钦差镇守甘肃等处总兵、御马监兼尚宝监太监、鲁安公王贵以名贵绀青纸和金银粉书写600卷《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一并入藏大佛寺。

至此,大佛寺以大殿、大佛、大藏经名闻天下。

  清康熙、雍正年间,张掖大佛寺虽屡有维修,但寺院已辉煌不再,开始走向衰败。

著名诗僧卜舟于康熙末年重游大佛寺时感慨之余,写下了“那堪牲牧厂,驼马践苔斑”的诗句。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发和西部大开放的实施,张掖大佛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期。

为切实加强大佛寺保护,从1985年开始,原张掖市在大佛寺原址先后修复牌坊一座、钟鼓楼两座、山门一座、金塔殿一座、南北配殿各一座、大成殿一座、藏经殿一座,并修复了因地震损坏的土塔塔顶,使张掖大佛寺这座历经千年的西夏国寺,得以重现历史原貌。

1986年,张掖市被国务院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1996年和20xx年,张掖大佛寺先后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AAAA级旅游景区。

  关于甘肃大佛寺的导游词5篇(五)

  大佛寺始建于西夏永安元年(1098年),寺内安放有国内最大的室内卧佛,也就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涅磐像。

大佛的一根中指就能平躺一个人,耳朵上能容八个张掖大佛寺人并排而坐,可见塑像何等的庞大了。

  大佛寺景区位于甘肃省张掖城西南隅,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处重要名胜古迹群,它又是历史文化名城金张掖的标志性建筑。

其中,大佛寺(甘州区博物馆所在地)是该景区的主要组成部分,为西北内陆久负盛名的佛教寺院,素称”塞上名刹,佛国胜境”。

  景区级别:

4A级景区

  这里有全国仅见的西夏少数民族宗教殿堂,亚洲最大的室内泥塑卧佛,世所罕见的张掖大佛寺明代手书金经,还有数以千计的馆藏精品文物。

在历史上大佛寺又是与西夏、元朝王室有密切关系的古刹之一。

据记载:

笃信佛教的西夏太后常到大佛寺居住。

元世祖忽必烈和元顺帝妥欢贴睦尔均出生于大佛寺。

大佛寺经国家多次拨款修葺,被国家旅游局评审为4A级景区。

今天已成为集文物收藏、陈列、展出、旅游、民族风情为一体的游览胜地。

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