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用中草药鉴别与应用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761530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63.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常用中草药鉴别与应用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临床常用中草药鉴别与应用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临床常用中草药鉴别与应用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临床常用中草药鉴别与应用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临床常用中草药鉴别与应用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临床常用中草药鉴别与应用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5页
临床常用中草药鉴别与应用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5页
临床常用中草药鉴别与应用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5页
临床常用中草药鉴别与应用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5页
临床常用中草药鉴别与应用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5页
临床常用中草药鉴别与应用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5页
临床常用中草药鉴别与应用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5页
临床常用中草药鉴别与应用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5页
临床常用中草药鉴别与应用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5页
临床常用中草药鉴别与应用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5页
临床常用中草药鉴别与应用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5页
临床常用中草药鉴别与应用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5页
临床常用中草药鉴别与应用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5页
临床常用中草药鉴别与应用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5页
临床常用中草药鉴别与应用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床常用中草药鉴别与应用Word格式.docx

《临床常用中草药鉴别与应用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常用中草药鉴别与应用Word格式.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临床常用中草药鉴别与应用Word格式.docx

2、混伪品:

有木贼科植物节节草的干燥全草,在个别地区伪充麻黄入药,应注意鉴别。

 

桂枝

桂枝,首见于《神农本草经》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CassiaPresl的干燥嫩枝。

主产广西、广东等。

【性状鉴别】枝条圆柱形,有分枝,最细枝略呈四棱形,直径2~9mm,表面棕红色或紫棕色,微有光泽,有纵皱纹,叶痕,芽痕及细点状皮孔,较粗枝条皮部作环状横裂,细枝皮部易剥落而露出红棕色木部,髓部略方形。

有特异香气,味甜,微辛,皮部味较浓。

饮片多横切成厚薄不一的片或小咀段,皮部棕红色,可见一条浅色环带,木部较宽,淡黄色,中心髓部棕红色。

【品规与质量标示】以枝条嫩细均匀,色棕红,气香浓者为佳。

【主要成分与药理作用】主含挥发油,油中含桂皮醛、莰烯、苯甲醛,A—榄香烯,B—草澄茄等。

具有发汗、解热、镇痛、抗炎、抗病原微生物,改善心功能及微循环等药理作用。

【功效主治】散寒解表,温经通阳、除风祛湿。

用于风寒表证、胸痹心痛、风寒湿痹证,脾肾阳虚所致的痰饮水肿。

即风寒感冒见汗出,恶风或无汗者;

冠心病见胸闷,胸痛、心悸者;

风寒湿所致关节炎,肢节酸痛者;

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等属寒凝经脉者;

痰饮、水肿因阳虚,气化不足所致者均可配伍用之。

【用法用量】入汤剂3~10g,入丸、散1~3g,入汤剂不宜久煎。

【使用注意】①用量过大,可出现汗多、疲倦、四肢乏力、心慌心悸、头晕眼胀、咽干口渴、尿少或尿道灼热等不良反应;

②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等证应忌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忌用或慎用。

有咯血、吐血、鼻出血等,出血倾向者忌用;

③处方用量一般应控制在10g以内,年老体弱者应减量。

【附记】处方多见嫩桂枝、桂尖、桂枝尖或炒桂枝等名。

荆芥

荆芥,古名假苏、姜芥,首载《神农本草经》,为唇形科植物荆芥Schizonepetatenuifolia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

主产江苏、浙江、江西、河北、湖北等地。

当代多数本草著作均将其归入辛温解表药,但有少数著作将其归入辛凉解表药。

【性状鉴别】全长可至100cm,茎上部有分枝,方柱形,直径2~4mm。

表面多为淡黄绿色或淡紫色,部分较嫩的新货上部为浅绿褐色,下部为浅紫色,被短柔毛。

体轻,质脆,断面类白色,茎多中空,叶对生,多已脱落。

气香特异,味微涩而辛凉。

【品规与质量标示】传统商品有荆芥全草、荆芥梗与荆芥穗三种,均为统货,一般认为江苏太仓及江西吉安所产品质为良。

出口商品每1~扎成小把,分装成包,外套麻布,每件净重50kg,质量辨识多以色淡黄绿,穗长而密,香气浓,味凉者为佳。

【主要成分与药理作用】主含挥发油,油中含胡薄荷酮、薄荷酮等,以及单萜类成分,荆芥苷、荆芥醇、荆芥二醇等,尚含黄酮类。

具有发汗、解热、抗炎、镇痛及抗病原微生物作用,还有松驰支气管平滑肌及抗皮肤过敏的作用。

【功效主治】祛风解表,清头目、利咽喉、透疹、消疮止痒、止血、祛风解痉。

可用于风寒与风热表证、头痛头晕、眼科疾患、咽喉疾病、麻疹、疮疡及皮肤病,还可用于多种出、鼻渊疾患。

外感风邪所致的痉证,以及带下,小便不通等病证。

感冒,流行性感冒,咽喉炎、扁桃体炎、风湿性关节炎、偏头痛、荨麻疹、疮疡疔肿等可辨证用之。

【用法用量】入汤剂5~10g,亦可入丸散。

无汗生用,有汗炒用,止血炒炭。

外用适量,入汤剂宜后下,不宜久煎。

【使用注意】①个别用药后出现胸闷,烦燥,全身瘙痒、皮肤潮红及轻度腹痛等过敏反应;

有的在服用荆芥后进食鱼虾类食物或猪血,引起上吐下泻,口唇青紫等反应。

久服可致口渴;

②阴血亏虚,热病动风者忌用。

表虚有汗者忌用。

③用量不宜过大,不宜与鱼类和驴肉等食物同用。

【附记】①传统用药经验,尤其是北方地区常将其老的花穗单独采摘后晒干,称荆芥穗,认为轻宣疏散之力较荆芥大,常单备用之。

②主产内蒙古、河北等地的同科植物多裂叶荆芥Smuleifida(L)Bri的地上部分,个别地区亦将其入药用。

防风

防风,有屏风、铜芸关防风等名,《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上品。

为伞形科植物防风Saposhnikoviadivaricata(Turcz.)Schischk,的干燥根。

主产黑龙江、内蒙古、吉林、辽宁等地。

【性状鉴别】呈长圆柱或长圆锥形,稍弯曲,长15~30cm,直径1cm。

表面灰棕色,皱缩而粗糙,有横长皮孔及须根痕,根头部具密集的环纹,俗称“蚯蚓头”,顶头簇生棕褐色毛状残存叶基。

体轻,质较软,易折断,断面皮部棕黄色,木部浅黄色,粗者木射线有裂隙,射纹呈放射状。

气清香,味微甘。

栽培变异品,颜色变深,质地变重。

【附记】

非正品:

据中国中药材真伪鉴别图典;

有同科植物云防风,宽萼岩风、陕西水防风、竹节防风、马英子防风、狗英子等7种;

《中国存标示》载同科植物川防风、云防风、小防风3种;

《七十六种药材商品规格标示》载地区习惯购销的为行叶防风,松叶防风、水防风3种;

《中药鉴别大全》载川防风、云防风、水防风、岩防风4种,并将松叶防风、细叶防风、贡蒿、硬阿魏4种列为混伪品。

①川防风、又名竹节防风、生产四川为年形科植物短裂藁本LigusricumbrachybumFranch,的根,根细长圆锥形,较短,表面淡棕色至暗棕色,栓皮脱落下显黄棕色斑,根头部环纹不明显。

质坚脆、易折断、断面粗糙、致密。

②云防风、主产云南,为伞形科植物竹叶防风SeselidejauayiFranch的根。

根有头部有时膨大或缩小,顶端中央有明显下凹的茎痕。

表面灰棕色或棕黄色。

质坚实,断面不平坦,中央为黄色木质部,皮层占根的大部分,白色。

③水防风,为伞形科植物Ligusrlcumdivaricara(Turcz)Hiroe的根。

主产河南等地,根细长条形,顶端有短芦,质柔软。

【品规与质量标示】正品防风分一等、二等。

以条粗壮、有蚯蚓头、外皮细而紧、轻松而柔软、断面有裂隙、皮部色浅棕、木部色浅黄、气清香、味微甘者为佳。

【主要成分与药理作用】主含色酮类,香豆素成份及酸性多糖挥发油等。

具有镇痛、抗炎、抗过敏、调节免疫、抗肿瘤作用,并对胃肠运动,凝血功能有影响。

【功效主治】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止痒。

既可用于风寒表症,又可用于风热表症,尚多用风疹瘙痒、风寒湿痹疼痛、破伤风与惊风、泄泻,以及药物中毒解救,对慢性砷中毒有一定效果。

感冒,荨麻疹、风湿性关节炎,面神经麻痹等可辨证用之。

【使用注意】①个别用药后可见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心烦、出冷汗及皮肤瘙痒、灼热、红斑等过敏反应。

用量过大可致出汗过多,口渴等伤神耗气症状。

②阴血亏虚、热病动风者不宜用。

【附记】1、市售主流品种应为质优的关防风。

栽培品质量变异较大,习用品,混伪品较多,应予注意。

白芷

白芷、有芷、白等名,始载《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为伞形科植物白芷Angelicadahurica(Fisch.exHoffm.)Benth.ex.或杭白芷Angelicadahurica(FishexHoffm.).Var.formosana(Boiss)ShanetYuan的干燥根。

主产浙江、四川、河南、河北等地。

四川产者称川白芷,河南禹县产者称禹白芷,河北安国产者称祁白芷,浙江产者称杭白芷,尚有安微产毫白芷。

【性状鉴别】①川白芷和杭白芷;

方头圆身,根类圆锥形,无明显棱脊7~24cm,直径~2cm。

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及多数同心形环状纹理。

表面灰白或淡棕色灰黄色,有支根痕,散生皮孔样横向突起,质坚硬面较轻,断面呈粉质,皮部有多数棕色小点,形成层环状,棕色气微香,味辛、微苦。

②杭白芷,根圆锥形面具四棱,长约10~20cm,直径~,顶端有凹陷的茎痕。

表面灰黄色或淡棕色。

有较少的纵皱及横长皮孔。

突起,多排成四纵行故呈四棱形,断面粉质,粉白色形成层环类方形。

但现已有变异,形成层环类方形已不突出。

川白芷根头多为圆形,不具四棱,断面形成层圆形。

【品规与质量标示】本品分一、二、三等(包括高白芷、祁白芷及毫白芷),一等干货每千克36支以内,二等每千克60支以内,三等每千克60支以外。

终以独支条,粗壮体重、质硬、断面色白、粉性足、香气浓者为佳。

【主要成分与药理作用】主含香豆素类成分及挥发油等。

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抑制病原微生物,中枢兴奋、抑制平滑肌及抗肿瘤等药理作用。

【功效主治】发散风寒、燥湿止痒、止痒通窍、消肿排脓。

用于风寒表症及头痛、牙痛、胃腔痛、眉棱骨痛、风湿痹痛等多种疼痛,并可用治湿浊带下,痛肿疮疡、湿盛久泻皮肤等病变。

功能性头痛、鼻窦炎、鼻旁窦炎、盆腔炎、白癜风、银屑病、面部色斑、带状疮疹及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与美容方、香囊中常用。

【用法用量】入汤剂3~10g,亦可入丸散用。

外用适量研粉撒或调敷。

【使用注意】①偶见恶心、呕吐、头晕气短、心慌、大汗淋漓、血压升高、烦燥不安、强直性或间歇性痉挛和呼吸困难。

心前区疼痛等,并有死于呼吸中枢麻痹的报道。

另可致红斑、水疱、丘疹等接触性皮炎。

②热症,阴虚有热及阴虚阳亢引起的脑晕头痛,胃热呕吐者禁用。

崩漏,带下属阴虚血热者不宜用。

③不可超量,久服。

【附记】非正品中,主要有:

伞形科粗糙叶独活的根,称香白芷,以及竹叶西风芹的根,称岩白芷,二者形与白芷类似,应注意辨识。

羌活

羌活,有羌青、羌滑,胡王使者等别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独活条下。

为伞形科植物羌活NotopterygiumincisumTingexH.或宽叶羌活NotopterygiumforbesiiBoiss的干燥根茎和根茎。

主产四川、云南、青海等地,宽叶羌活主产四川、青海、陕西等地。

产于四川省称“川羌活”,产于青海、甘肃者称“西羌活”。

【性状鉴别】①羌活,根茎圆柱形,少数分叉,表面暗棕色或黑棕色,有密集隆起的环节,形似蚕,习称“蚕羌”或节延长,形似竹节状,习称“竹节羌”,节上有圆点状突起的细根痕。

根茎顶端残留圆形茎痕。

质轻松,折断不平整,皮部、髓部黄棕色,多裂隙,有油点散在,木部淡黄色,木射线亦多破裂。

气特异,味微而辛。

②宽叶羌活,全体为根茎及根。

根茎类圆形,顶端有茎及叶鞘残基,下面根类圆锥形。

表面棕褐色,根茎节密集,有突起的细根痕或残存细根,根有纵纹及细根痕,近根根茎处横纹较密,尚见皮孔及支根痕,习称“条羌”。

有的根茎粗大。

呈不规则结节状,顶端有数个茎基,根较细,习称“大头羌”。

质轻松,断面较平坦,皮部棕色,木部淡黄色,油点不甚明显。

多切成横切及斜片入药。

【品规与质量标示】商品分川羌一、二等,西羌一、二、三等,并依性状不同,分为蚕羌、条羌、竹节羌、疙瘩头、大头羌。

出口商品分蚕羌、羌王、副羌三等。

一般认为蚕羌质优,条羌和竹节羌次之,大头羌,疙瘩头最差。

以产地分则以川羌质最佳,西羌次之。

总之,应以根条肥壮,有横节纹,表面棕褐色,断面有菊花心,香气纯正者为佳。

【主要成份与药理作用】主含挥发油,香豆素类,酚性成份,尚含脂肪酸,氨基酸,糖类等。

具有解热,抗炎、镇痛、抗心律失常及抗病原微生物等作用。

【功效主治】发散风寒,胜湿止痛。

用于风寒湿表症兼有头身疼痛者,尤适于风寒挟湿的感冒和风寒湿痹见于上半身的疼痛。

风湿性关节炎,青光眼、破伤风、荨麻疹、皮肤瘙痒等可辨证用之。

【用法用量】入汤剂3~10g,入丸散1~3g。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①因气味浓烈,易引起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如用量过大可致胃肠道痉挛、疼痛。

②外感温热燥邪之症及内有实热的病症忌用。

阴血亏虚患者及脾胃虚弱患者不宜用。

③用量一般不宜超过12g。

【附记】《中国中药材真伪鉴别图典》在羌活非正品中尚记载有云南羌活(龙头羌、蛇头羌)新疆羌活等,应注意辨识。

藁本

藁本,亦名西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

为伞形科植物藁本LigusticumsinensisOliv,或辽藁本LigusticumjehoLenseNaKaietKitag的干燥根茎和根。

藁本主产四川,湖北、湖南、陕西,称西藁本,辽藁本主产辽宁、河北、称北藁本。

【性状鉴别】①藁本:

根茎呈不规则结节状圆柱形,表面黄棕色或暗棕色,具不规则纵沟纹及环节,有的似“算盘串珠”状。

根大部已除去而留有多数根痕,上端有数个圆孔状茎基,其基部带具膨大的圆柱状环节,体轻,质较硬。

断面淡黄色或黄白色,纤维性。

气芳香,味苦辛,微麻舌。

②北藁本,根茎为不规则圆柱形或团块状,表面灰棕色或暗棕色,上端有数个丛生的叶基及突起的节,下端有多数细长而弯曲的根,根茎及根均有点状须根茎。

质轻,切断面皮部宽,有裂隙,木部较结实。

有似芹菜样香气,味辛,微苦。

【附记】非正品:

有的书中称类似品,均为同科植物,一为新疆藁本(或精山芎),主产新疆,根茎呈不规则结节状扁圆柱形,表面灰棕色至灰麻色,有明显环节,节间明显,每节上有一个圆形的凹窝,凹窝内有淡黄色纵纹茎基,凹窝周围和下侧有多数突起的黄棕色残基或根痕。

节间有纵皱,体轻,质硬,断面类白色或淡黄色。

气香,味苦微麻。

二为水藁本,呈团块状无分枝,有的有较长的节间,表面灰棕色,断面土黄色,体较重,质硬。

香气弱而重浊,味甘而麻。

【品规与质量标示】以外表面棕褐色,切面黄白色,香气浓者为佳。

多切片入药。

【主要成分与药理作用】主含苯酞类、有机酸类、阿魏酸及萜类、烯丙基苯类、香豆类、挥发油等成份。

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提高耐缺氧、止泻及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

【功效主治】祛风胜湿、散寒止痛。

用于外感风寒、头痛、风湿痹痛,尤多用于颠顶头痛,齿痛。

尚可用于寒湿阻遏脾胃、脾失运化引起的泄泻腹痛,以及色斑,皮肤瘙痒。

流行性感冒。

风湿性关节炎,鼻炎、鼻窦炎、神经性皮炎等可辨证用之。

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粉调涂。

【使用注意】①有引起头面及全身奇痒,皮肤出现红色或白色风团块等过敏性荨麻疹症状的报道。

②阴血亏虚、肝阳上亢、火热内盛引起的头痛忌用。

孕妇慎用。

产后,血虚引起的头晕头痛忌用。

【附记】本品品种较混乱,除以上所列外,尚有同科植物骨缘当归(山藁本)、黄藁本(云藁本)叶藁本(黑藁本),细叶藁本等。

细辛,在《居延汉简方》及《武威汉简治百病方》中即有记载,《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以根细而有辛辣味而得名。

对其入药部位多有变异,有时界定根和根茎入药,有时又界定全草入药。

今依药典临床用药须知,认定为马兜铃科北细辛AsarumheterotropoidesFr.Schmidtvar.mandshuricum(Maxim.)kitag,汉城细辛AsarumsieboldiiMiq.var.seoulenseNakai或华细辛Asarumsieboldiimiq.的平燥根和根茎。

前二者习称“辽细辛”。

辽细辛主产辽宁、吉林、黑龙江。

华细辛主产陕西。

【性状鉴别】①北细辛,卷曲团状,根茎多节,须根细,须毛多,土黄色或灰褐色,叶片心形,先端急尖,小而薄,灰绿色,叶柄细长。

有浓香气,味辛辣,略有麻舌感,折断闻之嚏鼻。

但载培品须根较粗长均匀,须毛少,叶较大而肥厚,黄绿色,叶柄粗短。

②汉城细辛,外形近似上种,但叶背面的毛较密,叶柄有毛,气味较弱。

③华细辛,根状茎较长,节间密,叶通常2枚,叶片较薄,气味较北细辛弱。

混淆品较多,主要可见同科植物杜衡(马蹄细辛),双叶细辛,单叶细辛(苕叶细辛、水细辛、毛细辛),小叶马蹄香,大叶马蹄香,尾花细辛等。

其根较粗而质脆,味辛而不麻舌。

另有金粟三科植物银线草;

败背科植物心叶嫩;

菊科植物杏香兔耳风的全草等伪品混充,其叶形多不相同,气味各异。

【品规与质量标示】其品规分北细辛,华细辛,北细辛下有野生、家种之分,均为统货。

以根长,色土黄或灰黄、叶色绿、香气浓、味麻辣嚏鼻者为佳。

【主要成分与药理作用】主含木脂素类成分,挥发油及痕量马兜铃酸。

具有解热。

镇痛、抗炎、增加心肌收缩力、松驰气管平滑肌、镇静、抗病原微生物及免疫抑制作用。

【功效主治】本品辛温有小毒,功能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通利血脉。

用于风寒表证见有头身疼痛,痰饮喘咳、鼻塞不通,以及因风寒阻滞经络血脉所致的各种疼痛。

感冒,支气管炎、鼻炎、牙痛、心纹痛,心动过缓,梅尼埃综合征,勃起功能障碍等可辨证用之。

【用法用量】入汤剂1~3g(后下),入丸、散1次~1g。

外用适量,酒浸涂搽,或研粉调敷,或鼻饲(用于通关开窍)。

【使用注意】①不良反应可烦燥不安,汗出,面色红赤、脉洪数,颈项强直、瞳孔散大、或意识不清、牙关紧闭、角弓反胀、四肢抽动、心律失常、血压升高、呼吸急促、胸闷,或见口渴、恶心、呕吐,肝大及脂肪变性、肝细胞瘤、或见小便闭塞、少腹膨隆、急性肾衰竭等。

②气虚多汗、阴虚火旺、血虚及阳亢所致的头痛眩晕、阴虚咳嗽及肺热咳喘,肾功能不全者均忌用。

孕妇忌用。

儿童慎用。

③用量以不超过3g为宜。

不宜入煎剂。

【附记】本品多列入辛温解表药,亦有文献将其列入温里药。

生姜

生姜,亦呼为姜,即姜之鲜用者,古字写为薑或疆。

始载《名医别录》,但实出自《神农本草经》干姜条下。

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officinaleRosc的新鲜根茎。

主产四川、贵州、湖北、广东、广西等省区。

【性状鉴别】呈不规则块状,略扁,具指状分枝,长4-18cm,厚1-3cm。

表面黄褐色或灰棕色,有环节,分枝顶端有茎痕或芽。

质脆,易折断,断面浅黄色,皮部内侧有一明显的环状纹理,“筋脉”散在,气香特异,味辛辣。

【品规与质量标示】以块大色正,新鲜,无腐烂、气香、味辛辣者为佳。

【主要成分与药理作用】主含挥发油,油中含姜烯及多种姜辣素、姜酚、姜醇等成份,尚含天冬氨酸,谷氨酸,丝氨酸等多种氨基酸。

具有解热、镇痛、抗炎、免疫抑制、止吐、保护胃粘膜、镇静、抗惊厥,抗氧化及耐缺氧、抗病原微生物等作用。

【功效主治】发汗解表,温胃止呕,温肺止咳。

用于外感风寒表证及胃寒呕吐、腹痛、泄泻、肺寒咳嗽。

痰饮,喘咳,以及风寒湿邪阻经脉,寒凝血瘀所致头痛、肢体疼痛等。

还可用于面部褐斑,斑秃、解药物和食物中毒、风寒感冒、急性支气管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经菌性痢疾、蛔虫性肠梗阻、急性睾丸炎、血吸虫病等可辨证用之。

【用法用量】入汤剂3~10g,晕厥急救或捣汁冲服15~30g。

外用适量,切片或捣汁涂擦,或炒热熨敷。

【使用注意】①大量内服生姜,可致口干,咽痛,肾脏损害及及眼结膜炎。

可使血压升高。

并有散气、生热、使正气受损与少智之说。

②热邪内盛所致发热、口渴、尿毒、便秘等实热证,以及阴虚火旺证忌用。

高血压患者不宜多用。

阴虚咳嗽、盗汗、表虚自汗、胃热呕吐者忌用。

③痔疮,痈疽疮疡者,不可多食,尢不宜与酒同食。

【附记】生姜的表皮刮下入药,称“生姜皮”。

功能和胃、利水消肿,主要用于水肿,小便不利。

入汤剂用量3~5g。

紫苏

紫苏,原名“苏”,《名医别录》最先载其功用,为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frutescens(L.)Britt.的叶和茎枝。

其叶称紫苏叶,茎称紫苏梗,茎、叶合用称紫苏或全紫苏。

主产江苏、浙江、河北、湖北等省区。

【性状鉴别】叶片多皱缩破碎,完整者呈长卵形或卵形,先端长尖,边缘有齿;

两面紫色或下面紫色,被有灰白色稀毛,以下面叶脉处为多,于放大镜下可见多数凹下小点(腺鳞),叶柄紫色至紫绿色。

带嫩茎者,细茎四方形,紫绿色,断面有白色疏松的髓。

气清香,味微辛。

其老茎多梗直,下圆上方,表面色红棕或紫褐,断面白色,有疏松的髓。

【品规与质量标示】以叶色绿紫,香气浓,碎屑少者为佳。

【主要成份与药理作用】主含挥发油,油中食紫苏醛、紫苏酮、苏烯酮、薄荷酮、薄荷醇、丁香粉等。

具有解热、抗炎、抑菌、降血脂,保肝抗氧化等作用。

【功效主治】发散风寒,行气宽中,也可安胎止呕,还可解鱼蟹毒,适用于风寒表证,咳嗽痰多、胸脘胀闷、恶心呕吐、腹痛吐泻、胎气不和、妊娠恶阻,以及鱼蟹中毒等症。

风寒感冒、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急性肾炎等常辨证用之。

【用法用量】入汤剂3~9g,可用至15g;

鲜品可捣汁服;

解鱼蟹毒可采用紫苏叶,或配伍生姜煎服。

入汤剂应后下,不宜久煎。

【使用注意】①超量使用,可致汗出过多,引起乏力。

另有升高血糖的报道。

②风热感冒,或因温毒湿热所致的高热性疾病,或胃热火升所致的呕吐、呃逆者不宜用。

气弱表虚者不宜用。

糖尿病患者慎用。

③除解鱼蟹中毒时可用至30g外,其他病症一般均不宜超量。

【附记】紫苏叶偏于发散风寒;

紫苏梗偏于行气宽中,安胎;

全紫苏(或称紫苏)兼具紫苏叶和紫苏梗二者的功用;

紫苏蔸主要用于安胎。

苍耳子

苍耳子,原名枲耳实,首载《神农本草经》,苍耳子一名出自《千金要方·

食治》,至清代以来才普遍用为正名。

为菊科植物苍耳Xanthium,sibiricumPatr.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

主产山东、江苏、湖北、全国各地亦产。

【性状鉴别】呈纺锤形或卵圆形,长,直径。

表面黄棕色或黄绿色,密生1~的钩剌,顶端两枚的剌多合并,总苞坚韧,横切面中央有横隔,分成两室,各有卵形瘦果1个,种子卵形,表面有明显纵纹。

质坚体泡。

味甘微苦。

【品规与质量标示】以粒大,饱满,色灰绿或黄绿色者为佳。

【主要成分与药理作用】主含苍耳甘、苍耳醇、异茎耳醇及脂肪类成份。

具有抗炎、镇痛、免疫抑制、抗病原微生物及抗氧化作用。

【功效主治】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痒止痛。

用于鼻剌,伤风鼻寒等多种鼻科疾病,或风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湿疹等。

鼻窦炎、急性鼻炎、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腰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